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扬帆大明-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显波拿起堆在过道边的铁料,却是一截浑铁棍。

徐光启绍道:“皇上,以前步枪的枪管都是卷出来的,然后用大管套小管,里外嵌套,最后再钻孔,抛光,工序复杂不说,强度还不高,如果缝隙没有合好就很容易炸膛,现在地枪管则是由浑铁棍直接钻空而来,工序简单,而且强度高,不会炸膛。”

朱显波问连忙道:“直接由浑铁棍钻孔?万一钻偏了怎么办?”

“这的确是个问题。”徐光启回答说,“不过难不到范文程大人。”

说罢,徐光启对范文程说道:“范大人,还是你跟皇上说说吧,怎样保证枪管不会钻偏?”

范文程淡然道:“皇上担心枪管为钻偏。其实是因为钻头太细太长,转动的时候容易挠动,因此解决的办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钻头固定死,让枪管高速旋转、进刀,因为枪管够粗够硬。转动的时候不会挠动,所以基本不会钻偏了。”

“厉害!”

朱显波忍不住向范文程竖起了大拇指,这事说出来虽然没什么大不了,要放到朱显波那个年代也是司空见惯。但现在是明朝,可要凭空想出这个窍门却不是那么容易,因为这完全是绝妙的逆向思维!

说话这功夫,朱显波已经走到了一台钻床前面,工匠身边的周转箱里已经整齐地叠放了一堆已经钻好孔的枪管,王朴随便拿起一支枪管,发现内孔非常光滑。枪管两端的内外圆心几乎没有偏移,至少肉眼看不出来。

朱显波回头问道:“现在的加工速度怎么样?”

徐光启微笑道:“皇上放心吧,机床换成铁制之后。寿命大大增加,现在地加工速度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一台钻床一天就能钻出三十支枪管!一号车间总共有二十台水力钻床,要是原料充足,每天可以钻出六百支枪管!”

“每天一千?”朱显波咋舌道,“乖乖,那十来天岂不是就能装备一个火枪营了?”

徐光启接着说道:“现在枪管的加工速度没有问题,但是铁棍的浇铸速度跟不上,因为从各地运来的精铁纯度不够。需要回炉再炼,然后再浇铸成适合加工的浑铁棍,因为沙模地制作很耗费时间,所以速度就有些跟不上了,不过等铁模研制出来,加工速度就能赶上去了。”

朱显波点点头继续问道:“那现在一天能浇铸多少浑铁棍?”

“每天差不多百两多根吧,去掉有气孔报废的,平均每天两百根这样。”

朱显波闻言暗暗心喜,就算每天两百根。那也是不小的产能了,照这样地生产速度要不了两年时间,十几万中央军和水师就能全部换装标准化后膛步枪了!

接着朱显波又参观了二号、三号、四号和五号车间,二号车间是拉制膛线地,这是个技术活,需要老工匠才能胜任,三号车间是生产枪机的,大多数零件都采用了锻压工艺,用做好地铁模往下咣当一压。零件就成形了。

四号车间是步枪的总装车间特别值得一提是五号车间。也就是子弹生产车间。

战争历来就是促进科技飞速发展的催化剂,朱显波以举国财力、人力扶持军事科技地研究更是加速了军事科技的发展。在短短不到半年时间内,纸壳弹关键技术底火装置就已经诞生了。

因为在大明科技部还有三十名西洋院士,他们中间,就有好几个从事机械或化学研究的,在欧洲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从事火枪技术研究了,到了中国之后,由于大明官方的支持以及财政、人力、设备上不遗余力的支持,他们的研究很快就获得了成功。

底火装置的出现,使步枪出现了革命性的进化,从此真正开始实现标准化生产!

现在的涿州铸造厂虽然产能不大,却已经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兵工厂了,因为他生产地步枪和子弹已经和近代的枪械没什么区别了!这是朱显波十分高兴的地方,小平同志没说错,科学技术是第一次生产力。感谢小平,感谢那些科技部的人才,感谢自己带来的电脑啊。

参观完了五号车间,朱显波内心的激荡可想而知,原本他只想着科技部能把涿州铸造厂的木制机床换成铁制机床就已经不错了,可没想到徐光启他们做的是如此出色,居然真的建成了步枪生产流水线!

没等朱显波心情平复,徐光启又把他带到了一间仓库外,神秘兮兮地说道:“皇上,微臣有件小小的礼物要送给你。”

朱显波的目光变得热切起来,低声问道:“什么礼物?”

徐光启笑而不答,早有工匠上前打开了仓库大门,朱显波一眼就看见仓库里摆放着一尊庞然大物,不过这尊庞然大物的表面上覆盖着红布,看不清具体是什么东西,但从红布覆盖下地轮廓判断,这应该是一门大炮。

朱显波凝声道:“红衣大炮?”

朱显波上前掀开了红布,一尊崭新的大炮就展现在了朱显波面前。

这是一尊全新的大炮,炮管比红夷大炮的炮管更长、更细,炮身部份却要比红夷大炮臃肿得多,仔细一看居然与佛朗机炮的炮膛构造有些类似,却又不尽相同,朱显波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恐怕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门加农榴弹炮!

徐光启扶着大炮介绍道:“这尊新式大炮是几名院士根据后膛枪的灵感造出来的,它的炮弹跟步枪一样采用了壳弹,也使用底火装置,因此填装速度比佛朗机炮还要短,可射程和威力却比红夷大炮还要巨大!”

说此一顿,徐光启以异样地语调问道:“皇上,这尊大炮地射程是十五里!”

朱显波知道,中央军炮营中装备的红夷大炮最大射程是五里,佛朗机炮射程一里左右,万万没有想到,这尊新式大炮地射程竟然是十五里,这可是现有红夷大炮射程的足足三倍啊,这是个什么概念?

“皇上”甄有才兴奋地说道,“这尊新式大炮还没有名字,不如由你给它起个名吧?”

朱显波欣然颔首,朗声道:“这家伙射程比佛朗机还快,射程却又远远超出红夷大炮,可谓威力无匹,世间何物可挡其锋?有如一个勇猛无敌的将军,不如就叫大将军吧!”

“好。”徐光启喜道,“那就叫它大将军了!”

一边的范文程和杨一鹏也连声附和,这尊新式大炮的名称就这么定下来了,朱显波上前拍了拍大将军,兴冲冲地对徐光启说道:“将来中央军的炮营都要换装大将军,还有我们大明帝国的水师,也要全部列装大将军,到时候水陆两栖,无数的大将军压阵,还有谁能和我们大明帝国的无敌雄师相抗衡?”

特以枪炮献礼国庆!祝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第185章中央银行(1)

由于朱显波的野心不断膨胀,大明朝廷的开销也越来越大。加之最近又准备大量生产纸质弹壳,还有为中央军和新造舰船准备大将军大炮,各类工厂的消耗也越来越大。而地盘还是那些地盘,东北、西北和蒙古看着大,出来东北能支援点粮食之外。三北基本上是常年亏损,尤其是大明朝廷不断鼓励中原移民到三北,光政府补助一年就好几百万银元。

在朱显波的严令下,造船厂、造纸厂、铸造所等昼夜不停。而兵部的新兵也不断增加,各部门的五年规划也陆续落实好多项目争相上马。这个好几年不缺的皇帝终于又一次被逼到了国库空虚的地步。

“张大人,国库存银如何啊?”

“回皇上,虽然个地方已经竭尽所能开源节流。但大明现在诸多方面花销不断。军费开销尤其是水师开销已经占到总军费的六成,而往边境移民的朝廷补助也接近每年千万元。”

“这么说来,纸质弹壳不能迅速装备军队?那不行,这么先进的东西既然出来了,不用就是我等的罪过了。”

“可是。。。”

“徐大人,以朝廷的名义告知祖大寿:不管他从即日起加大佐渡岛黄金开采量。为了鼓励起采金积极性,以总利润的百分之五奖励给总督府。另外通知伤不起和马尼拉的港口诸官员,从即日起,从科技派员参加金矿勘探和开采工作。”

“是!”

尽管朱显波知道光靠这两个海外金矿点,也只能是暂时支撑。想朝着帝国之路发展,必须花大力气,大价钱发展国内手工业、贸易业。只有工业和商贸活络了,政府才能从这也行业中获利和收税。

“也许纸币比银元更能促进贸易发展。”周涛从破旧不堪的电脑里得知宋朝就有人发明了纸币,“我们何不发行纸币?黄金白银只是作为国家储备。”

“纸币?我以前怎么没想到?”朱显波一直忙,忙的焦头烂额,不管是政务还是泡妞,有闲暇也是和孩子们呆一起。因此智商难免会下降“嗯,我明天去跟徐光启他们几个商量一下。”朱显波心想既然准备发行纸币,不如直接开银行,听说意大利那边已经很流行了,国家出面开银行应该有赚头,何况现在大明国力日渐昌盛这么好的信誉不吸收点民间资本太可惜了。

第二天朝会之后,朱显波留下首辅徐光启、各部尚书和庞清广,召开起来扩大会议。会上,朱显波先将自己打算发行纸币的想法跟大家说了说,然后征求大家的意见。

“皇上,这宋代就曾经有私人官方都发行过纸币,只是后来因为无法兑换而流产了。”

“皇上,这发行纸币能开源吗?”

。。。。。。连珠炮似的,这也是朱显波平时不拘礼节的结果,遇到急事、大事了这些臣子们也顾不得礼节了。

“诸位爱卿,纸币的事情听朕慢慢解释。朕是这么想的,我大明朝廷想要更加富有,不能单纯印制纸币骗取老百姓。而是要像银元一样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朕以为纸币的发行将极大地促进商贸发展,也对广大的工厂企业有好处。只要我大明朝廷承诺随时兑换,那纸币就和真真的黄金、白银一样。”

“那这个兑换过程如何实现。”信任的户部侍郎庞清广很是关心纸币。

“嗯。。。这个就需要朝廷在各行省,设置各州县设置专门的办事机构。”

“那这样一来,就需要增加更多的人力,包括专门的兑换人员和保全人员。”

“这个是前提投入,是肯定需要的。朕以为有个五年,在全国各地即可大量铺开纸币规模,我们可以先从京师和北直隶开始。同时为了控制总的货币量,避免通货膨胀,印发纸币后必须回收相应的银元或金币。”

“通货膨胀?”

“货币量?”

“哦,朕的疏忽,朕是这么认为的,所谓的通货膨胀就是。。。”朱显波又费了半天功夫给这些近臣们解释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量的问题。

“还有就是各省各州县的货币兑换部门要尽快成立,不管是为了发行纸币,也是为了盘活全国各地的财富。慢慢的将老百姓手里剩余的钱财存入国库,到需时再支取。这样一来,国家也会充分利用闲置的钱财发展经济。”

“皇上,这个办法可行,只是。。。”

“说得通俗点就是国家开钱庄代替商号的小钱庄。朝廷的信誉度肯定比个别上号要好。而且是铜钱、银元、黄金和纸币之间自由兑换。朕的计划是在二五期间全国各行省必须建立一个分支机构。统一由户部主管,庞清广出任中央银行行长,中央银行负责货币发行和各行省的货币调拨。具体的存兑业务由各行省去实施,如果有一定的存款之后,户部可以代替朝廷向银行借款,用于发展各项经济。”

“皇上,这。。。”

“是的,看起来有点乱,今后央行应该和户部独立。两者的功能也完全不一样。户部主管朝廷的收支。而央行则是调控全国乃至东亚、东南亚的金融市场。说简单点就是谁都可以到银行存贷。当然前期存款不足的前提下,主要以满足大明朝廷建设所需。”

“皇上,这个会不会很难被民众接受?”

“只要大明各行省的银行分支机构完善,有些个别商贸繁荣得省份甚至可以将分支机构设置到州县。这样将极大的方便商贸往来。经过几年的努力实现全国通存通兑的话。那么我大明的商贸和工业将会有一个飞跃。相信朕,朕也是从一些西洋人哪里学来的,很多欧洲国家已经逐步开始实行了。我们最近要做的就是完善金融机构。如果朝廷暂时不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就可以将钱贷给各商贸大户或者私人工矿。利率比存款稍微高点,差价用于弥补办事人员的费用。将来存贷量大了甚至可以实现大量盈利。”

“那如果出现挤兑现象怎么办?”庞清广脑子还算清醒。

“首先银行必须有足够的准备金。举个例子,如果银行每月吸纳存款为两百万银元,那么能贷出去的最多一百八十万,甚至更少,这个需要在运行过程中摸索,但总的来说肯定要存大于贷。”

“利率如何制定?”

“参考社会私人钱庄。今后银行分支机构完善后,国家将陆续取缔小型钱庄。但鼓励接受央行监管民间资本组建较大的类似央行的盈利组织。这些是后话,将来再考虑逐步放开政策。当然在定制汇率和银行选址问题上你们户部要多动脑筋。关于其他的事情,今后朕与你一起研究吧。”

朱显波其实对金融不是很懂,但总见过猪跑,比起明朝这些人来说理念是要先进得多,看来又要面临一次现学现卖了。

第186章中央银行(2)

朱显波想设置中央银行,并实现财政预决算和直接开支的分离。确实大胆,但也是建立一个金融帝国需要走出的第一步。但眼下面临的更大的问题是中央到各地方的运输问题。

内阁扩大会议之后,朱显波立即让庞清广着手组建中央银行,为了尽快建立自己的金融帝国,朱显波又选派十名进士前往意大利学习银行和金融业务。

年轻人的做事情的速度就是比老政治家快,尽管庞清广没什么经验,但在朱显波的力挺之下。京师的中央银行选址和建设如期进行。庞清广也奉命在全国招纳金融人才。当然主要是些算盘精。

“皇上,按照目前的规划,南北直隶、山东、河南、湖广和浙江的银行分支机构即将可以实现营业。皇上还有其他指示吗?”

“首先你要分清楚央行和真正的银行的区别。现在是却金融人才,在真正运行起来后。央行属于监管机构,主要是调整利率和控制资金流动性。而实体银行,则主要负责对外经营业务。所以你在京师的办事机构一开始就要分两个机构。一个是监管和出台政策的部门,另外一个就是接受各分支机构存款和放贷调拨的部门。而朕是要你负责的是全国的监管和调控,具体的业务由这些分支机构去办。”

“那不是还要成立一个银行?”

“也可以这么说,你可以想组建国家银行。然后再逐步放开允许地方商贸大户集资组建民间商业银行。但所有的实体银行必须接受中央银行的监管。包括利率的制定和准备金得下限等等必须听命于中央银行。而将来在商贸和工业比较发达的省份,你甚至可以将国家银行的分支机构独立成实体银行。总之要有长远规划和明确分工。”

“这个好像有点复杂,臣恐怕。。。”

“朕也是学来的。这段时间朕不需要亲征,有问题你就来找朕吧,朕和你一起商量。”

“微臣惶恐。”

“你当学习徐光启徐大人,徐大人当初做尚书时可以说一穷二白,什么基础都没有。你现在的情况和他差不多,但大明现在政治稳定,经济稳定,军事强大。外围环境好很多了,朕也会鼎力支持你。”

“微臣定当鞠躬尽瘁为大明的经济繁荣做出贡献。”

“这么说吧,朕想做一代帝王,把大明打造成一个傲视世界的帝国,离不开强大的陆军和水师,更离不开强大的经济支持。而最终的目的也是建立一个金融帝国,所有的军事力量都是为了保障大明的经济利益而设置的。所以你的银行系统也许决定着帝国的未来,金融盛,经济盛,则国家盛。”

朱显波对于中央银行的看重源于自己现代人的理念,想想当今美帝,就全靠玩金融忽悠全世界人民替他打工,尤其是中国人民,欠债的还是大爷,一压汇率,立即减少数百亿的贷款。而在当时意大利的银行业已经初具规模并迅速向世界各地扩张。其他国家也纷纷仿效。大明要做帝国,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只有经济强大了才能支持足够强大的军事。而金融市场无疑是经济的核心所在。

尽管大明内部还未显得那么迫切,但随着商贸的发展,银元也不能满足需求了,尤其是海外贸易。而大明的内阁对于皇上的这个新想法不大明白,暂时也不好反对。只能看效果了。当然更多的是和朱显波相处十来年的,基本上朱显波的决定大部分是英明的。因此除非有重大失误或者触及切身利益,一般人不会站出来坚决反对。毕竟每个人根据五年规划还有自己的一份活呢。

户部张瑞图是个老臣子了,尽管组建银行不是他分内之事,还是给庞清广提供了不少帮助。庞清广每次在汇报时都要向朱显波表扬几句张瑞图。朱显波心中也有数,自从新皇登基以来排在他前面的两个重臣,一个被劝退一个诛杀。除了他张瑞图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