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东旭问了一遍,当值的小宦官没吭声,他就更确信不对了:“怎么?谁多要了病了?”
“这个……是东院。”小宦官头都不敢抬,一口气告诉他,“东爷您别生气。尤侧妃那边一早就来人要冰了,说是小公子怕热,得多放几块冰搁屋里镇着——您说,这咱能说不给吗?”
王东旭冷哼了一声。
其实真按道理说,东院要也不能给,给了就是冰窖这边的错。但他想想,一是那边抬出了小公子,确实不太好办,二来结个善缘也好,便没说什么,只交待道:“王妃和何侧妃不在,不用守着虚礼扣着冰。一会儿北边要来取,你该怎么给怎么给就得。”
“哎,是!”那小宦官顿感轻松,刚才他琢磨着这么干,可又有点气虚。
“我去东院瞧瞧。”王东旭说罢就不多留了,抬脚离开了冰窖,就奔着东院去。
东院里,上上下下都正焦头烂额。
七八块大冰坨在屋里各处放着,白色的凉气寒涔涔的散出来,其实已有些偏冷了。
可小公子就是哭着喊热,哭得眼睛鼻子都红彤彤的,四个奶娘一起哄都哄不住,终于,闷在屋里安胎的尤氏亲自过来了。
尤氏的身孕已将近七个月,手撑着腰进了屋。阿礼仍哭个不停,见母亲到来忍了忍,一双小手伸了伸:“抱……”
尤氏不方便抱他,只得在榻边坐下将他揽住,温声问他:“阿礼怎么了,还觉得热?娘都觉得冷了呢。”
“热……”小阿礼低头抹了把眼泪,抽抽搭搭的又说,“我热。”
尤氏眉心微锁着,叹了口气。
她其实猜得到阿礼在闹什么,他不是怕热,是觉得父亲和姐姐把他扔下了。他总是跟着和婧玩,王爷刚说要去清苑避暑的时候,和婧就跟他说了,两个孩子便一起盼了好多日。
可尤氏也差不多是从一开始,就觉出王爷是不打算带她去的——他或许是还在生她的气,又或者只是想让她好好安胎,总之是压根没让人来东院传话。
她又实在舍不下脸去求王妃带阿礼同去,便哄了阿礼好多天。她跟他说你是男孩子,你要坚强,不能和你姐姐一样那么怕热。阿礼也懂事,虽然每回听她这样说,都委屈得双眼红红的,可还是每回都点头说“知道”。
但眼下他们这样一走,他到底还是扛不住了。
尤氏觉得既心疼又委屈,正将儿子搂在怀里哄着,就见山栀进来一福:“娘子,正院的王东旭来了。”
“让他进来吧。”尤氏烦乱不已的随口应了,很快,王东旭就进来见了礼:“侧妃安。下奴听说小公子嫌天热,您东院多取了冰……”
“我们母子三个在这儿留着,想多用几块冰还不行了吗!”尤氏到底还是气不顺。
王东旭赶紧赔着笑解释:“您息怒、息怒,下奴不是这个意思。下奴是想问问,您这边每天多少冰够用?您给个数,下奴差人禀王妃一声,王妃那边点了头,府里好每天给您送来,别让小公子委屈不是。”
尤氏的脸色便缓和了些,轻拍着阿礼“嗯”了一声,问他:“王爷可说了什么时候回来?”
“这个……”王东旭卡了壳,想了想道,“爷没给准话。可这不是避暑吗,怎么也得等天凉快了不是?”
尤氏直觉得心里闷得慌。眼下其实还没真正热起来呢,京城的夏天又长,等到天凉快,怎么也得等三四个月。
她看看怀里哭累了的阿礼,沉了口气,又看向王东旭:“公公借一步说话。”
。
清苑,孟君淮安心歇了两天。
要说玩乐之事谁都喜欢是真的,但在他看来,眼前也实在不是出来消闲的时候。可玉引那话也对,怒气冲脑确实什么也想不清楚,他便听了她的话。
于是这两天他都在迫着自己不想正事,更不让人去各府打听四姐的事现下怎么样了。每天就是自己读读书,带和婧划划船、放放风声,陪兰婧学学说话。
然后晚上去“静心”——他最喜欢的其实是这会儿。
玉引说她最拿手的就是给人静心嘛!他刚开始好奇她有什么“独门绝技”,到了清苑的头个晚上他就懂了。
那个小尼姑!在他盥洗完毕上榻躺下之后!往他身边盘腿一坐!给他念经!
哈哈哈哈这太好笑了,府里的妻妾跟他吟诗作对下棋画画的都有,念经的可没见过!
他特别想笑她,可想到她是很认真、很好心的想帮他,便既不好意思嘲笑也不好意思拒绝了。他只能按捺住笑劲一声不响的听她念,静不静心不知道,反正挺安眠的……
第一天,他就是听着她的声音睡过去的。这般一句句听下来,格外清晰地觉得她的声音很好听。清清淡淡的,好像不带什么情绪,偏教人觉得舒服得很。读出的经文落在耳中,仿佛能让人看到如拂尘一样的洁白狼毫蘸了黑墨,一笔一笔地将经文书在人的心上。
第二天他多看了她一会儿才昏昏沉沉地睡过去,朦胧中感觉到她从他身上越过去放书,就在她回来时一把将他捉住,罩进被子里拢住!
——然后他就发觉她好像已经习惯这样被他强搂住睡觉了!一点挣扎都没有了!
今天是第三天,他“坏心眼”的打算反过来干点别的。
夜幕下的明信阁里,玉引正耐心地喂和婧吃冰碗。
清苑比王府大,她与何侧妃住得也比在府里时远得多。然后她就发现和婧更爱到她这里赖着了,常常一待就是大半日,也不给她添麻烦,就是总不走。
她虽然挺喜欢和婧,可也觉得这样很不合适。毕竟和婧是交给何侧妃抚养的,她总留着人多少有些不妥。
她就跟和婧说:“你总在这儿,你何母妃会担心的。这样好不好,你乖乖回何母妃身边待着去,若是想跟凝脂玩,母妃把凝脂拨给你。”
可是和婧小嘴一扁说不要,然后觑觑她,跟她说:“母妃,我告诉你件事,你不许告诉别人!”
玉引就说好啊我不告诉别人,你说吧。
和婧小拇指一伸:“拉钩!”
玉引:“……”
她边在心里暗叹这小丫头越来越精了,边郑重其事地跟和婧拉了钩。结果和婧拉完钩一松手,就告诉她了一个“惊天消息”:“母妃我告诉你哦,我在何母妃那里待久了,父王会不喜欢我!”
“……?”玉引一头雾水,又想起之前的纠葛,赶紧追问她怎么回事。
和婧就说,在何母妃那里,她什么都不能做。想多玩一会儿,何母妃便说“这样父王要不喜欢你了”;想多吃口点心,何母妃也说“父王要不喜欢你了”。
她刚开始倔强的不信,但后来何母妃总这样说,她就觉得何母妃是对的了。而且何母妃总不让她见父王、总把她小心翼翼地“藏着”,她就觉得父王可能真的开始不喜欢她了,开始害怕。
可再后来,她惊奇地发现,自己每次在正院和父王一起用膳什么的,父王都还是很喜欢她啊!还总和这个新母妃一起陪她玩,她偶尔想多吃口点心或者多玩一会儿,也都是可以的!
和婧就开始琢磨,是不是父王其实还是喜欢她的,只是她待在何母妃那儿会莫名让父王讨厌,所以父王特别讨厌?
——她是觉得类似于故事里的这个仙那个怪一样,兴许是何母妃那里有些奇怪的东西,导致她做了一些事情之后就会招惹什么,继而让父王觉得讨厌!但她不在何母妃那里,就都没关系了!
和婧认真严肃地说完,玉引的反应就是:“……”
她想笑,觉得小孩子奇奇怪怪的想法真可爱,又觉得小和婧怪可怜的!
——这几个月过下来,她眼看着和婧一直在因为各种事担心父王不喜欢她。
玉引一时也不知能说什么,笑了笑,继续喂和婧吃冰碗。又喂了两口,和婧忽地眼睛一亮跳下椅子:“父王!”
“……”孟君淮一手赶紧把书背到身后,一手揽住她。
他尴尬地笑笑:“和婧……还在啊?”
“她和凝脂踢毽子踢开心了,我也没注意时间。”玉引说罢,孟君淮拍了拍和婧的额头,“快回去休息,父王母妃也要睡了。”
“哦!”和婧点点头,像模像样地朝二人一福,“我回去啦!”
“嗯,明天再来玩。”玉引招招手,目送着奶娘带她离开后,便起身去取书架上的经书。
今天她打算给他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五千多字,长度正适合他边听边睡。而且还是佛教经典之作,适合修身养性。
等她取下经书转过身一看,才见孟君淮手里也拿着本书。
他跟她说:“今天先别念经了,我给你讲故事吧。”
……?讲故事?
谢玉引盥洗之后,毫无防心地跟他一起躺到了床上。
。
第二天,王爷离开之后过了小半刻,王妃把所有下人都轰了出去。
他、他他……
玉引缩回床上裹住被子闷着,觉得自己双颊烫得都能摊鸡蛋了。
他昨天给她讲了这个故事的第一回,然后把书留给她让她自己看。结果她读了一半第二回才惊觉……这是什么故事!讨厌!他就是故意欺负她!
玉引将被子揭了条缝,看到旁边放着的那本书,一把抄起来扔远了。
不看了不看了!说什么都不看了!
玉引苦着脸闷回被子里,心里直骂他。真是的,他给她讲的第一回可正常了,说的是天界的一位将军在征战中身负重伤,坠入人间,被一好心的尼姑救了起来。在将军还在尼姑庵养伤时,一个采花贼潜入庵中家意欲行不轨之事,将军就一施神力把那采花贼变成石头了。
尼姑吓坏了,缓过神来后赶紧道谢,将军则说救命之恩理应报答,愿意保护尼姑一辈子,还可助她成佛。
——这多感人啊?一个心地善良,一个有情有义,怎么……怎么到了第二回,突然就变了呢?
第二回先写了尼姑和将军日久生情,便还了俗。而后一笔带过二人成婚,突然就写到洞房花烛夜“床上的”事了!
还写得特别细致,细致到她这个明明只是在出嫁前听宫里的女官教过几句的,看着文字都能想象出具体的画面了!
那画面真是……活、色、生、香!
而……而且,书里竟还带着配图!
玉引一回想自己毫无防备间翻到的那页图就觉得羞愤欲死。图画得很讲究,栩栩如生地给她呈现了半掩的床帐、凌乱的被褥以及衣不蔽体、身体交叠的二人。
玉引拼力地不去多想,这画面也还是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她便又逼着自己不许想他们的身子,只许想脸!
然后她就发现……画里女子的神色好像、好像很……开心?
或者说是激动?兴奋?但反正不是痛苦。那张脸分明被描绘得红扑扑的,嘴巴微微张着,上扬的嘴角明显带着笑。
这种事很舒服吗?
这句话在玉引脑子里一划而过,她立刻猛地要起头,不许自己想这么没羞没臊的事情。
可她却又情不自禁地再度揭开了被子,目光落在被她扔远了的那本书上。
那本书摊在那儿,摊开的书页上恰又是一页画。好像不是她刚才看到的那页,颜色不一样。
她竟忍不住有点好奇这一页上画的是什么。
就看一眼,只一眼!
玉引暗自拿定了主意,摒着息下了榻,朝那本书走去。她走得蹑手蹑脚的,一点声音都不敢有,就好像自己在偷偷摸摸的做什么坏事。
她刚将书捡起来,乍闻门被扣得一响!
玉引几是下意识地就将书背到了身后,感觉自己的双颊弹指间又热起来,外强中干地喝道:“什么事!说吧!”
“娘子……?”珊瑚被她这语气弄得不明就里,静了静,才禀道,“王东旭来了,说是小公子这几天一直哭闹不止,只嚷嚷着喊热。侧妃说他是想殿下了,想问问您,能让小公子过来避暑不能?”
玉引的心弦一绷:“她都怀胎七个月了……”
“是,奴婢也是这么说。但王东旭说,尤侧妃半句未提自己也要来,只道若您肯答应,就让人送小公子过来。”外面的声音至此顿了顿,而后,又带着几分不确信告诉她说,“侧妃还说,不敢给您添麻烦。会让奶娘们尽数跟着,如若小公子有什么不妥,自只是奶娘的错处。”
☆、第38章 心情
事情关乎阿礼,玉引不好自己拿主意,就拿去问孟君淮。
结果他就一句话:“让她好好安胎。”
玉引:“……”她原正被那本书弄得脸红心跳,现下一个字都不想跟孟君淮多说,但见他这样不管细由就一句话丢过来,又不得不详细解释一下尤侧妃的意思。
于是她说得十分言简意赅,将尤侧妃着人带的话重复完了,声音便就此停住,连自己心里的想法都被她“能省则省”了。
孟君淮看了看她:“你想让阿礼过来?”
“我觉得……”玉引低着头想了想,反问他,“如果阿礼在我这儿出了什么意外,殿下怎么想?殿下会觉得我是和郭氏一样,是戕害庶子的人么?”
他被她问得一怔,转而眼中多了几分探究:“你这是对尤氏有防心?”
玉引点点头,没有否认。
上回在凝脂的事上,尤氏“动了胎气”。当时她确实满心都是担忧,可后来他一点拨,说尤氏是在跟她斗气,她也就立时懂了。
再细作回想,尤氏在她面前确实会时不常的有些不恭敬,没有不恭敬到值得她生气,但也让她能感觉得到。
她们都是专门学过礼数的人,或许偶尔会出疏漏,但像尤氏这样多次的“疏漏”也是不对劲的了。所以她即便不是故意,也要么是不服、要么是不忿。玉引再斟酌之后就回过味来,知道尤氏或多或少在成心跟自己较劲。
而既然尤氏能拿动胎气的事跟她斗气,会在那次之后轻而易举的就消停下来吗?多半不会。
所以对她的防心,玉引自然是有的。
只不过她并不屑于“整治”尤氏,在她看来,为此劳心伤神没有必要。单凭她是正妃、尤氏是侧室这一条,她就已经在绝大多数事上比尤氏占理呢,那又何必非要争个你死我活呢?随缘一点儿,谁都更轻松嘛。
是以玉引掂量着,日后能不跟尤氏有交集,就别有交集。如果必须有交集呢?那她就先把孟君淮的意思问清楚。
她现在就在直白地问孟君淮的意思:“我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但殿下怎么想?如果殿下信我不会做坏事,让阿礼过来就没关系。如果殿下对我不太放心,就直接回绝了尤侧妃为上!”
孟君淮觉得新奇地看着她,不知说点什么好。
他一直以为她不懂的,可没想到她懂。但要说她懂吧……他又不太明白她为什么能这样摊开了问她了。
后宅里,这些弯弯绕绕的心思都是避着他的,郭氏害阿礼的事虽然后来闹得大,但事先都没让他听说半点。
她就一点都不担心他听了这些后,会觉得她也心术不正?虽然她并没有做什么吧,可她到底是琢磨了。
孟君淮便将脸一沉:“你当真没有看阿礼不顺眼?”
“……”玉引心下一叹,便直接道,“罢了,我去告诉侧妃,这件事不行。”
之后也没见孟君淮说什么,她就一福身,自己回房去了。
原来他对她有那种怀疑啊……
玉引突然心情差极了。
书房中,孟君淮独自回味了会儿,终于笑出来。他叫来杨恩禄:“王妃要是着人回府传话,你让人挡一下。”
杨恩禄没明白:“爷,怎么……挡一下?”
“是不是傻,‘挡一下’就是拦着不让去嘛。”
杨恩禄点头哈腰地应了,心下琢磨着,爷您心情不错啊?
孟君淮又说:“去府里接阿礼过来,让奶娘都跟着。带来之后先不必去见王妃,直接放我这儿。”
“哎,是。”杨恩禄再度应下。退出书房,就将人差出去了。
。
府中,尤氏见孟君淮身边的人回来,心里一阵欣喜。
待得听完回话,她立刻跟阿礼说:“阿礼听见没有?接你过去呢,你去了要听话!”
阿礼的小脸上也全是笑,点点头,抱住母亲的胳膊:“我们走!”
尤氏的笑容不禁一僵。
虽然她为了让阿礼高兴,专门跟王妃明说了自己不去、也不要王妃担任何责任,可心里头,总还是希望王妃能抬抬手让她一道过去的。
但她万没想到来回话的会是王爷身边的人,而王爷也真就能半个字都不提她。
“你跟着奶娘去。母妃肚子里有小弟弟,不能出远门呢。”她只能这样哄阿礼,阿礼便点点头,乖乖地跟着奶娘去换衣服。
尤氏在屋里静下来后,长长地缓了好几息,才终于将心神平复下来。
她低头看看隆起已很明显的小腹,死命地告诉自己不用去争一时之气。
她肚子里怀着他的儿子——大夫把过脉了,说有七成是儿子。
待得这个孩子生下来,她就有两个儿子了,他为了孩子,也不能真的不理她。
或者,往长远些说……就算他此时真的不理她,待得以后立了世子,她的日子也总会好过的。
她虽不敢说以后府里再没有别的女人有儿子,但她已先她们一步有了,而且有了两个。
她的机会,比任何人都多!
。
清苑里,孟君淮在晌午时得了消息,道淑敏公主的事在经了各样传言后,确实不像他们先前所想的那样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