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学士,在朝廷之中究竟有多少话语权,说话能有多少份量,你我心里清楚。我这个人一贯是说实话的人,与其说是朝廷,不如说是满人,更不如说是宗室满人是否有意化解。他们不愿意,咱们就只能干着急,还会陷自己于不利的局面,比如说袁世凯,我个人觉得他离被害也不远了,太后一旦驾鹤西去,袁大人就将难逃一死,纵然侥幸活命,那也是生不如死。不管是什么样能臣贤士,只要威胁到满人的统治都难免一死,此非汉人太强,还是满人日趋没落,却又不希望我们汉人比他们强,宁肯我们和他们一起没落,任由外国欺凌。关于这一切的总总事情,我今天都不想多谈,也不愿意谈。谈新政,咱们可以谈几句,其他还是少说为妙,你我各扫门前雪,我是以保命为第一,既要做一个汉人能臣该做的事,也不想被满人迫害致死。如果只是谈新政,咱们倒是还能谈上一些。”
听了宋彪这番话,被收缴了一切实权的张之洞已是无力反驳,荫昌则颇为尴尬。
张之洞、袁世凯这样的人被收缴一切大权,他这样的人却被任命为直隶总督,本身不就正说明了宋彪的话吗?
三人沉默了很长时间,张之洞才开口打破这种尴尬,道:“要说起新政之事,我对宋中堂可以说是佩服之至,东三省不过两三年的时间里就能有如此之光景,实在是令国人惊讶不已,我以为十年之后,中国能与外国一争高低的地方唯有东三省而已。若说新政,宋中堂,你我之间讨论的已经不下数十封书函电报,现在想来,我倒觉得咱们前番一直未能谈及真正的重点,或者说我一直未能问及真正的要害,以宋中堂之见,我国若要奋发而上,与洋人一争高低,当如何施政治国?”
宋彪微微颔首,他们过去谈的东西虽然多,实际上都只是讨论了一些表面的问题,未能涉及根本,当即也就和张之洞答道:“八个字,隆礼尊贤,重法爱民。所谓隆礼尊贤,首先是要打破儒家正统的思想,恢复春秋百家争鸣之思想,使思想自由,言论自由,重视国民之普及教育,宣扬民族之精神,重塑自秦汉以来就日渐因为**统治而日趋滑落的国民素质;重法爱民则是要以人人平等为基础,建立全面的新法律体系,打破满汉之别,打破官商之别,打破士民之别,建立公正公平的法律基础,以藏富于民为治国之根本,使百姓能平等致富,公平竞争,有能之才,有识之士皆能脱颖而出。”
张之洞听了这番话,不由得一声长叹道:“东三省之治于关内,只能学得皮毛而不能得其精髓啊。我近日也在研读《东北日报》的各日社论,篇篇堪称经典,都是治世之佳文,《新论“隆礼尊贤”》于我更有如雷震醒一般,使我恍然顿悟,方知过去三十年错在何处。”
宋彪安慰道:“张中堂言过其实了,朝廷在关内如何也不能放弃儒家正统的天命说,更不能放弃满汉之争,所以,关内注定就只能学得东三省新政的一些皮毛,学到一些皮毛也是好事,就怕连皮毛之事都办歪了。比如说奉票之事,如今各省都在办理本省票务,真正能办好的恐怕没有一省,都不过想借着此事滥发钞票救济一时,因为谁也不能永远当一省督抚,总还是要调来调去,谁还会考虑长远呢?我不一样,我在东三省怕是要坐镇几十年之久,我自然要考虑长远。我个人以为东三省新政和关内各省新政之差别就在这里,我毕竟是要考虑长远嘛,所以能以爱民为根基施政,而各省督抚不过是想要一时政绩罢了。”…;
张之洞不得不赞同道:“宋中堂一语中的啊。”
他们俩人一唱一和,其实说的都是满人无能,却偏偏要把持朝政这个要害问题,所以才会祸国殃民,荫昌在一旁就越发显得尴尬。
张之洞此前不会和宋彪讨论这种问题,那是因为他高居湖广总督的宝座上,手握实权,如今被满清朝廷和满人宗室高高挂起,革除了各项实权,这才会心怀不满,也能退后一万步来重审中国各种问题的根本错误。
三人这天晚上谈了很多,除了关内关外的新政问题之外,宋彪也和荫昌谈到了直隶地区的新政,谈到直隶新政就肯定要谈及棉花,因为直隶才是中国最大的棉花产区,直隶新棉种植推广的不好,中国的纺织业就很难真正的发展起来。
直隶的工矿基础也是很好的,煤铁资源丰富,这也需要大规模的开发。
关于这两件事,宋彪和荫昌谈论的非常多,也谈到了北洋新军的问题,两人肯定不希望直接碰撞,中间都需要一个缓冲区,就决定将滦州新军单独空置出来不纳入北洋新军范围,双方都不去控制,避免北洋新军和东北新军在滦州一带发生直接碰撞。
既然张之洞代表朝廷和太后来了,宋彪另外和张之洞也谈及了外蒙的问题,希望朝廷给东北新军在锡林郭勒大草原地区一定兼管权限,加上东三省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设置的呼伦贝尔军牧局,对外蒙实施一定程度的监控,以避免俄国继续渗透外蒙,而宋彪在控制了一定的实权后,也可以和俄国对此进行交涉。
三个人一直谈到了深夜,还是很友好的结束了这一天的会谈,至于载沣一定要乘机“察视检阅”东北新军,乘机展现个人魅力和清皇室统治权威的想法,宋彪也不再强行反对,只要清政府保证一点——如果载沣被刺杀,他绝对不承担任何责任,而清政府也不得继续追究,那就随便载沣怎么视察,反正他是绝对不会陪同的。(未完待续)
第151章 慈禧死了,军座新婚
京师新政考察团在东三省巡视了一个月之久,主要行程还是安排在沈阳新区、辽阳、长春、海城、金州等地,至于載沣巡视新军之事,在慈禧的勒令下不了了之。
慈禧确实是让載沣来碰壁的,却不是让他来送死的,万一真被杀了,追究还是不追究都是一个棘手问题,而且会比立藩之事更加尴尬。
和张之洞、荫昌商议之后,荫昌陪同載沣去辽阳考察东三省工业新政,而宋彪则陪同张之洞前往长春视察农业,不是宋彪专程要去长春,而是他正好就有这个行程。
随着外聘专家和研究项目的增多,奉天农业研究所在年初扩大为东北农业研究院,并且在长春军垦局设置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研究基地,之所以不在奉天省,主要是奉天土地开发率较高,不像吉林、黑龙江省有大片的土地可供开发。
长春军垦局位于长春府西长岭县和府北的农安县一带,占地约四十公里方圆,总计1525平方公里,约合15万垧地,在整个东三省的军垦、官垦局中处于中上等的面积规模,目前主要种植大豆、甜菜和其他农业作物,配合东北农业研究院从事良种研究。
陪同张之洞抵达长春军垦局后,宋彪仔细的视察了本地的六个主要种植示范区和十四个良种培育基地,此时的东三省在良种研究上正在步入一个崭新阶段,从早期的大规模引入外国良种转向本地培育为主。目前遴选出的长春大豆种3号相比美国和德国豆种,以及其他本地豆种具备更高的出油率和综合的高产、抗病效果,且更适合东三省的本地环境。
国际上的大豆平均出油率一般在15%左右,能够达到18%就能算是最优良的品种,而东三省的大豆出油率一般都不低于18%,在国际市场上非常受欢迎,价格也要相对于国际平均价格水平。而新推出的长春3号则能达到20%的出油率。
除了长春3号,东北农业研究院在东三省各地正在研究和培育的新豆种还有六种,甜菜品种四种。土豆3种,玉米和春小麦各有六种。
在视察长春之后,宋彪和张之洞继续前往牡丹江军垦局。视察当地畜牧业示范研究基地。
在东三省总督府的主导下,各地的军垦局正在成为推动东北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这里不仅是大规模农业种植、畜牧业的发展基地,也是研究基地,三省遍及各地的十四家军垦局拥有三百万垧地的耕地面积,同时拥有大量的林牧地,积极推动着东三省的开垦和大规模农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军垦局通常采取长协经营的方式,将下属各军垦农场租赁给粮牧业公司和农户经营,收取租金和按协议购买农产品。以减少直接管理和经营。
跟着宋彪在东三省就农业问题视察一番,张之洞对于东三省新政是更为了解,心中无限唏嘘,以东三省农业如此高速的发展速度,张之洞愈发觉得关内已经不可能追赶东三省。
这是很显然的事实。按照东三省的农业发展规划,预计在1910年左右使得农业总产值扩增到20亿关东银圆的规模,其中仅大豆产业一项就将达到5亿银圆规模,出口3。6亿银圆,本地通过发展豆油加工和油脂产业的发展,以及传统大豆产业的培育和消费。包括对关内地区的销售达到5亿银圆规模。
甜菜产业将在1910年达到产砂糖十五万吨的规模,不仅能满足中国北方地区的消费,满足本地粮食工业的发展需求,还能向美国、东南亚、日本、朝鲜大规模的出口。…;
牧业领域,东三省的规划是在1910年扩大到四万吨奶粉的生产能力,以及六十万只细绒绵羊的养殖数量,包括发展大规模的马、牛、山羊养殖和特种养殖,将产业规模扩张上去,其余在牧业林业、造纸、木材、家具、棉花、小麦、玉米、药材领域都要有较快的发展计划。
如果东三省真的能够实现这一规划,东三省仅仅依靠农业产值就超过了日本经济的规模,考虑东三省的面积,特别是耕地面积和本地农业优势,这完全是有可能在短期内实现的目标,小日本嘛,毕竟也就是小日本。
对于这样雄伟的大目标,陪同宋彪一路视察的张之洞所能感觉到的不仅是惊讶和唏嘘,更多还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震慑和忧患意识。
从乘坐火车从牡丹江绕道辉南返回奉天府,张之洞已经不知道关内的清政府该如何努力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总之,他实在说不清一个经济上比关内各省加起来还要强大的东三省,对于清政府而言到底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
宋彪和张之洞一行回到奉天之时,荫昌和載沣也正好回到奉天,京师新政考察团圆满完成了所有的视察事项,这就准备返回京师,此时再汇合的載沣和张之洞已经是无话可说了。
在东三省视察了一圈,看到三省各地欣欣向荣之局面,看到各地工厂如林,以及那些庞大的生产规模,还有轰隆的数千数万台机械设备,包括快速发展和开拓中的铁路,不管是載沣,还是张之洞,心里都有着太多的失落和惊悚之情。
从1904年逐渐兴起的“收回矿权”、“保路风潮”、“实业救国”的大热潮中,日本《朝日新闻》如此夸张的形容道:有钱的中国人“正处于狂热之中,他们抵押土地,掏空钱包兴办西方式的工业”,据统计,从1904年至1911年,全国民间资本总计开设新式工厂650家,大多数都是缫丝业、面粉业、纺织业。而机器、冶金、矿业仅占1成。
此时在东三省注册的新式企业则有9453家,矿产、水泥、食品、纺织、冶金、化工、制糖、饲料、玻璃、陶瓷、油脂、地产、锅炉、机械、化肥、染料、火药、轮船、列车、军工、五金、电气、通信、制药……几乎是能有的工厂都有了,本地能够供应的矿产迅速增加到72种,金融、保险、证券公司等金融行业也逐渐完善,本地内外资银行公司23家,本地公司注册资本超过一千万银圆规模的超过44家,其中仅内外资银行就超过13家。远东财团下属企业和控股公司在这44家中又占据着1/3。
这样的工业规模在載沣看来是那么的惊人和令人羡慕,而张之洞所看的则是另外一种极致的强悍,他看到的美国式的大规模种植和畜牧业的发展。看到的是东北新军在东三省发展扩张中的另一面。
由載沣和张之洞带领的新政考察团在东三省的行程就此结束了,四十多名官员在1908年4月7日乘坐京奉铁路的火车返回京师,他们来时是如此之忐忑。归时却只能用惊悚和恐惧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对于东三省,他们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还明白了身为东三省总督的宋彪为何如此霸道,为何不将清政府放在眼里,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回到京师,載沣、张之洞、荫昌三人就被慈禧召见密谈,他们四人究竟谈了什么,除了他们之外也无人知晓,据说是张之洞说了一番实在话。他说,以他看来,东北新军的开支每年恐怕远远不止一千万两白银,相当于是北洋新军的两倍,除了已经知道十四万新军外。宋彪在东三省另外控制着大约不低于二十万人的民兵部队,装备训练也堪称精良,未必弱于其他各省新军。…;
张之洞的这番话,以及他和載沣、荫昌对东北新政的如实汇报对于慈禧之死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假如慈禧此前对于收复东三省还抱有一丝幻想,现在则是真正的彻底破灭了。
甚至不客气的说。只是两年时间而已,东北新军已经具备了消灭清王朝的实力,而东三省的财政完全能够支撑东北新军打完全国,支持东北新军长期稳定以及更快的发展下去。
真相总是如此之令人恐惧,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慈禧就注定要生活在这种令她窒息的恐惧中,不仅是她,包括載沣和荫昌也都明白清王朝的生死已然操控在宋彪的手中,他们根本得罪不起宋彪,就算清王朝现在发疯图强,实际上也晚了,不可能比东三省更快了。
两年而已,宋彪就让东三省具备了挑战整个关内的实力。
在这场密谈结束后不久,慈禧生了一场重病,就在清政府忙于制定第一份《宪政大纲》时,1908年5月底,慈禧病重的已经不能起床,谁也未能想到,真正让慈禧无法继续坚持下去的居然是清政府赴东三省的新政考察团。
就在京师上下惶恐不安之时,宋彪却漠不关心的继续按照自己的进度工作、生活,和舒萱正式订亲,并且将婚期定在今年10月12日,农历九月十八举行。身为东三省总督的男人,宋彪在婚姻大事上可选择的余地很多,不管是荫昌还是袁世凯,都有那种招揽他做女婿的心思,可他实在犯不着。
他喜欢舒萱,因为舒萱更符合他的要求,知书达理,懂得照顾家庭,并且是非常难得的漂亮,出身名门,在美国接受过现代教育,这一切都很满足他的要求。
在这个时代的中国男人有个三妻四妾的都很正常,娶谁不是娶,可大老婆总还是要特别小心点,舒萱这样的大家闺秀正是再适合不过的。
就在宋彪和舒家订亲后不久,并且忙着准备新婚的房子等事之时,光绪皇帝却在京师之中病逝,享年38岁。
这比宋彪预想的要早很多,唯一的解释就是慈禧太后也撑不住了,所以只能提前下手处理此事。随之也如宋彪的预料,慈禧太后在两天后病逝,宣统皇帝即位。醇亲王載沣成了摄政王。
光绪死了,慈禧死了,此时的大清帝国举国巨震,朝野悲痛万分,东北新军却没有太多的感受,他们正沉浸在军座即将新婚的大喜之中,全军上下都蔓延着特别的欢乐气氛和美好期盼。
军座终于要结婚了。
大家去年就估算宋彪和舒萱小姐要订亲。居然拖到了今年,真是让大家等了又等,可总还是很高兴。全军上下都恨不得一起去闹洞房。
宋彪肯定是最高兴的那个人,正好最近除了光绪和慈禧之死外,总督府和军部都没有什么大事。他就安心给自己放了几天的假期,亲自在军部机关宿舍区挑选了一片空地用于修建一栋别墅,也来一个金屋藏娇。
他亲自设计别墅,规模不需要太大,也不用太奢华,实用才是第一位的,羡慕舒萱小姐娘家那么多兄弟姐妹的同时,他在设计房屋的时候连婴儿房和奶妈、月嫂的房间都考虑在内,风格是很民国风的那一种东西合璧,简单笨拙的还像是机关楼。有非常大的院子,可以让孩子们在院子里安心的玩耍,晒太阳,晒尿布。…;
他原先在总督府的宿舍区就比较大,现在的新别墅则更大。并且一次性就建有足够六个孩子居住的房间。
宋彪倒不在乎是哪一种风格,他就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来设计,并且给军部直属工兵营下了一道铁命令,必须在明年四月份之前完工。
新婚一周年之际,他就打算搬迁到新房居住。
结婚对宋彪这样的人来说,还真是没有任何压力。既不用做房奴,也不用做卡奴,更不用做车奴,作为这个时代的女子,舒萱小姐其实对物资上的要求很低,能住下两个人就行了,她自己都没有想过以后要生孩子之类的事,反倒是宋彪盘算的很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