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风月-第4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现他的性子越发淡泊,禅意越发出尘,他家中妻子一去,兴许他的那颗心都已经死了。十三娘对你说这些,大概也是因为看看别人,再看看自己,一面觉得得天独厚,一面又难免有些郁结。”

    “杜郎……”

    “不如意事常**,可与语人无二三。”杜士仪随口吟了一句,随即就蹭着妻子的肩头,低声说道,“如今我们有了广元和蕙娘,算得上是儿女双全了。可广元现在又想再多一个弟弟了,我们要不要再努力一把?”

    “说正事的时候,你又偏来胡闹!”王容嗔了一句,在杜士仪额头上轻轻戳了戳,冷不防其突然一口咬住了自己的指尖。她不由得哎哟了一声,可指尖上那轻轻的噬咬,让她不禁生出了又麻又痒的感觉,最后不禁软倒在了丈夫的怀中。

    “有些事情别去想这么多。人各有志,每个人都是自己做出的选择,而不是被人逼的。以崔十一那脾气,要真的夏卿狠狠对不起九娘,他才不会管什么朝官的体面,十有**去找夏卿狠狠打一架了!”杜士仪微妙地岔开了一下话题,这才说道,“对了,崔十一说,已经接任了中书侍郎的张子寿显见很器重摩诘,有意举荐其为右拾遗。遥想当日摩诘一曲郁轮袍名动京华之时,一晃已经十四年了。”

    而如果再回溯到开元四年,他初到这个时代的时候,整整已经十八年了!十八年过去,他已经娶妻生子,节度一方,比起当初和杜十三娘兄妹二人相依为命,他已经亲朋故旧满朝堂,广结羽翼立根基!

    “杜郎,明日崔十一郎和十三娘一块前往鄯城,你会亲自送一程吗?”

    “不用!”杜士仪想都不想地摇了摇头,随后一字一句地说道,“既然是我的妹夫,自然不容人小觑了!不用我撑腰,他也自会让人刮目相看!”

第781章 诗品高下,河州刺史

    尽管一家人难得团聚一次,但如今既是职分上下,杜士仪对现在那位鄯城令贾世增着实是不能放心,因此只留了妹妹和妹夫两天,他就送了他们启程。鄯城距离大唐和吐蕃边境只有百多里,王容本待劝说杜十三娘先在湟水留一阵子,等崔俭玄那边万事上了正轨再去鄯城,却被杜十三娘婉言谢绝了。

    “嫂子,有我和孩子们在十一郎身边,他做事就能多十分劲头。更何况,阿兄担当陇右节度,即便万一有什么战事,绝不会眼睁睁看着我们困守鄯城的。至于治理军民,十一郎早就有相应的手腕了。”

    在都督府门口送走了崔俭玄杜十三娘和孩子们,当杜士仪从王容口中听到她转述的这些话时,不禁笑了起来。然而,杜广元却不免遗憾,拉着父亲的手就嘟囔道:“阿爷,阿爷,什么时候再把琳表姐和朗表兄,还有朋弟他们接来鄯州都督府?”

    听到这话,王容顿时嗔道:“人才刚走,你就想着接人家回来陪你玩?”

    “不是不是。”杜广元最怕母亲,此刻赶紧一五一十地说道,“阿爷之前不是说等我这次回来,就送我到精英堂和大家一块读书练武吗?我是想着,多了表兄他们,人更多,别人也会觉得阿爷是真心的……再说了,秀实阿兄这一去,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回来,我每天都怪寂寞的……”

    连最初对段秀实极其赞赏的王容,也没想到这短短数月的功夫,杜广元最亲近的不是两位表兄王胜和王肜,也不是两位族兄杜明瑱和杜明瑜,而是段秀实。王胜和王肜虽说被王元宝教得不错,可对于天之骄子的杜广元,面上总难免会多几分殷勤,心里总难免会多几分妒意;而杜明瑱和杜明瑜虽出身京兆杜氏,可和杜士仪早年一样,家境较为普通,于是多了些刚强,可待人难免会多几分偏激。不管四人中的哪一个,对杜广元总是客气多于亲近,指斥其非就更不可能了。

    反倒是崔朗和崔朋,家境既然优越,一个是杜十三娘教出来的,一个是崔五娘教出来的,性子明朗,处事大方,虽不能说有多好学,可却能和杜广元平等相待,作为玩伴,杜广元更喜欢他们也不奇怪。

    杜士仪略一思忖,也就想通了这一点,笑着摩挲了一下儿子的头,继而就开口说道:“等你入了精英堂,文武上头都能名列前茅,到时候我就和你姑父姑姑商量,让他们把你那表兄表弟送到湟水这精英堂来和你一起读书练武!”

    杜广元登时眼睛大亮,抓着父亲的手一下子攥得更紧了:“阿爷此话当真?”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杜广元自幼被王容压着读书写字,成语典故记了无数,此刻不禁高兴地欢呼了一声,放开父亲的手后像模像样躬身一揖:“阿爷既这么说,孩儿读书去了!”

    见儿子又冲着自己一揖,反身步子轻快地飞奔了回去,王容从乳母徐三娘手中接过还不太懂事的女儿杜仙蕙抱在手中哄了一阵子,她方才似笑非笑地对丈夫说道:“遣将不如激将,你竟然把这兵法用到自己儿子身上了!”

    “谁让广元是我儿子?忠嗣对我说,广元对于自己认准了要去做的事情,往往会全神贯注坚持到底,可对于别人要他做的事情,他就有些敷衍马虎了。既然如此,就让他自己认准一个目标向前,如此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杜士仪笑着在女儿那粉嫩嫩的脸颊上轻轻掐了一下,这才叹了口气说,“不过,对自己的儿子都要用激将法了,我这父亲还真不好当!我得去找忠嗣商量商量,精英堂的武课,也得请他费费心了,毕竟,他的本事,如今陇右军将已经心服口服!”

    崔俭玄上任鄯城,先清理之前累积未结的案子,然后统计租庸调以及两税旧账,最后清理县廨胥吏数量,将在编和不在编分成两部,分别加强考绩。紧跟着,他招募遴选出了五十个武艺颇高的退伍军卒,手执大棒作为治法队,从事街头巡逻和纠察,但凡遇到当街闹事斗殴以及其他不法之事,立刻缉拿,当日立决,不过一个月,鄯城风气就为之一肃。上上下下再也不敢背后议论这位新任明公乃是杜大帅的妹夫,就连军伍中人也不知不觉多了几分敬畏。

    至于杜士仪,他的精力自然不可能放在小小一个鄯城。秦州地震的后续效应,须臾就显现了出来。田地的复耕兴许还容易一些,但重建的人力和钱财方才是重中之重。短短两个月,从陇右节度处拨付的钱粮就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因此,他在斟酌良久之后,再次把新婚未久的张兴派去了凉州面见河西节度牛仙客,商量了一件大事。至于南下蜀中雅州的信使,亦是早早悄然出发了。

    这一日午后,杜士仪正在给宇文审剖析科场试赋的立意高远问题,以刚刚得到的今岁博学鸿词科试题《公孙弘开东阁赋》作为展开,自己随手做了个赋头。尽管如今他位高权重,诗赋答和已经不多了,但因为位高权重独当一面,较之当年试赋三百篇的习作,立意更多了几分高远之气,自是说得宇文审连连点头。他当然不知道,刚好到门口的杜甫正好听到,不知不觉竟是听住了。

    “试场之中,考官喜好固然重要,然则自己的风格,却才是扬名的根本。譬如太白,诗赋豪迈不羁,大气雄浑,堪称仙品;譬如浩然,诗赋清淡简朴,然而淡而有味,浑然一体,因此可入逸品;而浩然的诗与摩诘又有相似之处,然则摩诘因磋磨之故,禅意佛心处处融入诗中,于是阅之便仿佛令人心情宁静,再加上曾为状头,在凡人眼中,自然更胜浩然一筹;而又譬如子羽、少伯、季凌等,或醉狂,或豪迈,或大气磅礴,或开阔疏朗,坊间传唱其名句,自是各有一绝。”

    宇文审少有听杜士仪评判这些名士诗赋,此刻不禁问道:“杜师评判之语,固然中肯,可如季凌先生、浩然先生,都蹉跎科场,而青莲居士更是未曾一试,此次得杜师举荐方才前去应博学鸿词科,这又是何故?”

    “试场考的是名,但也需要有朝中显贵赏识,否则固然名声再大,难达天听,也是枉然。更何况,就算是为陛下所知,倘若陛下只以你为词臣,只看重你那七步成诗的才学,却不在意你是否有经世济国之能,你虽位列朝堂,仍难免有怀才不遇之心,如你刚刚所说这三位,就极有可能拂袖而去了。”

    “那子美呢?”

    宇文审突然提到杜甫,杜士仪顿时愣了一愣,却没想到自己居然漏掉了这样一个重要人物。

    他自失地笑了笑,这才说道:“子美之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单论科场题名进士及第,子美不无机会。然则如今子美的经历,较之太白、浩然、摩诘、子羽、少伯、季凌等人,尚有不足,因他年轻之故,其才尚不得尽展尽显。说到底,诗赋发自肺腑,有豪阔之心,若无豪阔之经历,也是做不出来豪阔好诗的。当年燕公也好,如今的张相国也好,虽则文名卓著,但更多的是因为仕途登顶为人高山仰止。若是等到后世论诗赋高低,他们却未必仍为顶峰。颠沛流离的,不得志的,直面时弊的,其诗赋之高远,决计会居于二张之上!”

    前头听到杜士仪评论自己的志向一语中的,杜甫只觉得一颗心滚烫滚烫,险些就这么冲进去,可听到杜士仪说自己经历比其他人有所不足,他顿时愣住了,甚至于杜士仪说过自己科场题名机会很大,他都没太在意。仔仔细细掰碎了思量经历不足这句话,他渐渐就明白了几分。虽说父亲仕途平平,可终究祖父留下来还有些底子,足够他自小生活富足,不像其他人那样或见识了世事坎坷人情冷暖,贬官流离郁郁不得志,他太年轻,一切都还刚刚起步。

    就在他心乱如麻的时候,突然感到肩膀被人用力拍了一下,紧跟着就传来了一个声音:“子美为何一个人孤立在此?”

    回头发现是张兴,杜甫顿时更有些慌乱。在门前偷听无疑是典型的听壁角,君子不为,而他刚刚实在是因为听得着实太过于聚精会神,完全忘了他可以大大方方进去。正当他尴尬之际,书斋大门陡然大开,开门的宇文审只看了杜甫一眼,仿佛不知道其站了好一会儿似的,笑着说道:“原来是奇骏正好回来,撞上了子美?不要在外头说话,杜师请二位快进去!”

    张兴刚刚只不过是一时兴起拍了杜甫的肩膀,这会儿见其有些失魂落魄,他顿时醒悟到,只怕是杜士仪在里头说什么让其听见了。善于察言观色的他立刻略过此节不提,上前行过礼后就含笑说道:“大帅,我此行不负使命,终于是说动牛大帅同意了!”

    “为了茶事,一而再再而三劳动河西牛大帅,若非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也不会出此下策。”杜士仪苦笑一声,随即便打起了精神,“蜀中茶商处,仲通已经都去一一见过了。从即日起,货卖吐蕃之茶价,浮涨一成,这高价所得会由此输入秦州,作为重建之资。子美,等到这第一批款项到位,你就去一趟秦州见段判官!”

    如今雅州那边是张简以雅州长史,判都督事,知剑南道茶引使,已经答应严打不法茶商私自市茶,同时浮涨从雅州入吐蕃的政府指导茶价一成。当然,截留下来的这些钱,足够雅州好好围堰造渠,修缮桥梁,好好做一番实事了!

    当然,能够做到这些,也是因为吐蕃在去岁越境进攻之中理亏,所以只能暂时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可他也无需此政持续太久,只要能解燃眉之急,如此也送给陇右道采访处置使苗延嗣一个喷口水的机会!他杜士仪固然有钱,可拿自己的钱去补贴地震之后的秦州,只会遭人诟病,吃力不讨好的事,他不会去做,就连此次损敌资己的这一计,也并不是先斩后奏自行决定的,鄯州到洛阳的这条官道上,也不知道要跑死多少马!

    可两京那边,他一直都是用的自己私人,鄯州进奏院一直弃置也不是办法,该是时候派个人去挑起那个担子了!

    如今正是新茶采摘之后,运出蜀中卖往各地的时节。茶商们那儿,虽则是与剑南道渊源颇深的鲜于仲通前去谈妥的,但王容暗地里通过白姜以及白掌柜,软硬兼施,茶商们最终不得不答应了这个为期一年的临时茶援计划——把浮涨一成的利润捐出来支援秦州重建,不管他们乐不乐意,都不得不答应。好在杜士仪掣出了勒石立碑的杀手锏,一想到自己的名字会出现在上邽县以及成纪县新城建成后的石碑上,商人们也就没有那么大的抵触情绪了。

    好歹也能在青史上留个名,横竖又不是自己出的钱,只希望吐蕃不要因为茶价飞涨不买茶就行了!

    之前陇右节度拨出了大笔钱款往秦州,此等事自然瞒不过陇右军将,这样一个无底洞自然让上上下下颇有微词。得知杜士仪竟然朝茶商们摊派,将校们非但不以为奇,反而觉得此计甚好,原本的骚动也渐渐平息了下来。在这种风波之下,他却收到了来自洛阳的急信。

    河州刺史兼镇西军使苗晋卿,迁户部度支郎中。

    苗晋卿去年会跟着他到鄯州来,是因为萧嵩以其为裴光庭拔擢之人,本来就想撸掉,结果被杜士仪三言两语裹挟捎带了出来,两边皆大欢喜。如今萧嵩辞相,杜士仪早就预料到苗晋卿恐怕会重新征调入朝,却没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户部是如今任门下侍郎的裴耀卿的老本营,而裴耀卿正要主理江淮河南转运之事,需要能员佐理也是意料中事,性格温和长袖善舞的苗晋卿自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对于苗晋卿来说自然是难得的机会,可河州在陇右诸州之中的地位仅次于鄯州,这个刺史之位比预想中更早地空缺出来,杜士仪难免头疼。平心而论,他更属意于王忠嗣,可王忠嗣去岁刚刚遭贬,即便又以战功得了相应褒奖,可终究在陇右根基仍不及那些父子相继的世代将门。倘若立时三刻荐王忠嗣为河州刺史,也许能够在御前通过,但却不利于将来。至于肯定会因为此缺上蹿下跳的郭建,他却不放心这个实在太会钻营的家伙,竟是两头犯难。

    河州看似不及洮州内有羌胡,容易爆发内乱,可同样正临吐蕃边境,如果无有大局眼光,少有差池就可能造成大乱子!而且更重要的是平衡,看来他得派人到东都那边活动活动。

    果然,当这个消息最终确定的时候,郭建就立刻上了鄯州都督府,在镇羌斋中表忠心表决心,滔滔不绝暗示了好一番,就差没明说自己是河州刺史的最佳人选了。杜士仪知道,若是按照过往的军功,这家伙勉强也算是够格了,而且从前他利用郭建收拾了郭家的刺头,以及郭知运这颗最大的钉子,除了拔擢其为临洮军正将之外,其余的甜头便只有一个空头行军司马。于是,他少不得表示自己会向上举荐,力争此职,等郭建一走却不禁踌躇了起来。

    不多时,门外就传来了叩门声:“大帅。”

    “是仲通啊,进来吧!”杜士仪笑着吩咐了一声,等到鲜于仲通进来,他示意其坐下,这才开门见山地说道,“仲通,我有意重振鄯州进奏院,打算派你回京,你意下如何?”

    鲜于仲通先是一愣,继而立刻沉吟了起来。平心而论,身为节度推官,尽管还远不到位高权重的地步,但站得高度却非同一般,而且每日过手的各种事务,众多都是牵涉到一军正副将这样的高层,不可谓不重要。可是,陇右鄯州毕竟远离两京枢要之地,即便他下一任能得朝官美缺,可在朝廷中枢的人脉缺乏仍然是一个重要问题。他和颜真卿张兴都不一样,颜氏虽琅琊著姓,但已经定居万年县多年,可算是京兆人,亲朋故旧都可帮衬;张兴是寒门出身,虽得贵妻,可知遇之恩非同小可,紧紧依附杜士仪才是最明智的。

    而他……家中尚有兄弟,父亲官职不显,鲜于氏已经很久没有什么显赫人物了。如若他想要有所大作为,杜士仪既然已经开了口,他回京掌管鄯州也就是陇右进奏院,上可通朝贵,下可使得陇右拥有一条最畅通的消息渠道,这是最好的选择!

    “能得大帅信赖,仲通愿担此重任!”

    杜士仪见鲜于仲通几乎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不禁长舒一口气。说起来,掌书记张兴,推官鲜于仲通,巡官颜真卿,要说最适合此职的人,无过于生于京兆长于京兆,世代书香宦门的颜真卿,可颜真卿那性子方正刚直摆在那儿,你让其游走公卿之间,和人交际,那决计是开玩笑。而张兴即便娶了宇文沫,在出身上仍然不免要被人轻视,所以性子圆滑长袖善舞的鲜于仲通无疑最适合。

    而且,鲜于仲通是那种野心勃勃一心向上的人!

    “很好,你尽快收拾一下,等一切就绪之后,便启程去洛阳吧!除了把朝中消息及时传递到陇右之外,暗中访查不得志之人,也是最重要的。另外……”杜士仪斟酌片刻,索性就直说了,“你给我仔细留心李林甫的言行举止,而你自己,也一定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