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这也是人之常情。通常将“那个人叫什么名字??”这话挂在嘴 边的人,对于自己颇具好感的同性或异性,仍可准确无误的记住对方的姓名。
每个人对于自己喜欢的人,常常会无意识地在脑中一再回想,即使在非 常突然的情况下遇见,仍可准确叫出对方的名字。经排练过的人名,叫起来自然格外顺口。即使平常习惯说“某小姐”这种话的人,也可明确说出对方的名字。 通常我们对于自己关心的人,或是较具好感的对象,在初次见面时就会刻意记住对方名字,无意识中进行排练,如此再度会面立即能够叫出对方名 字。
而且我们对于自己喜欢的对象,总会想在对方心中建立印象,或与之交 谈、单独相处,暗中呼唤对方的次数自然增多。一旦排练次数增加,即使是自叹“总是记不住对方名字”的人,也会成为过目不忘的记忆高手了。
呼唤对方的名字呼唤对方名字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率相当高,或是对于工作 上必须记忆的人名,也可适时运用这个方法。
许多人常在交换名片时,自认为已经记住对方名字,但真的遇上对方时, 却叫不出他的名字。这是因为看了名片产生已记住对方的假象,实际上却从未排练过,以致没有留下深刻记忆,必要时却想不起对方的名字。
为了避免上述的缺失,在双方交换名片时,可利用谈话的机会多叫对方 的名字,使排练机会自然增加。例如征询对方意见时,或提出质疑时,可说“××先生您意下如何?”或是,“××兄,关于这点究竟应该怎么处理?” 采取这种方式,比起单单问:“您觉得好吗?”称呼对方名字的次数显著增 加。
如果交涉的对方有课长、经理等头衔,就不要只称呼对方“课长”“经 理”,改称“××课长”或“××经理”,同样可以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
一般在交谈时只要多将对方名字叫出口,约莫五六次就可充分发挥排练效果,将对方的名字印在脑海中。 总是记不住某人的名字,显示对这个人漠不关心的心理状态,因此只单单记住对方工作内容或头衔,才会频频忘记对方的名字。 如果在交换名片后,双方交谈之间养成称呼对方名字的习惯,再看到对方名片时,必定能叫出对方名字,这是运用排练效果的例证之一。常常觉得“为什么叫不出对方名字?”时,可试试这个办法,或是在下意识中多叫对 方名字,保证绝对可发挥惊人效果,使你快速记忆对方的名字与脸孔,甚至会因此感觉“我的记忆力也不差呢”!
增加双方见面机会与姓名相比,记忆一个人的长相要容易得多。因此遇上名字与长相记忆 不一致时,很少有人会只记得名字,而忘了对方的长相。最常发生的情形应该是,“我好像在哪儿见过这个人?”却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名字。
我本身在大学教书,因工作关系必须接触为数众多的学生,如果问我记 得的学生名字多还是长相多?那肯定是长相获得压倒性胜利。我在大学中授课的时间,大约是每星期一次,因此每星期只见一次面,而整学期都未曾缺 席的学生,到学期结束时,我必定能记得他的长相。
我教授的心理学课程是必修课目,包含医学系、护理系学生共计有 160 人,即使不刻意去记忆,仍可记住所有学生的长相。
即使学生升级后不再上我的课,在校园中遇见,我仍记得“他是医学系 第几年级的学生”。
再调查名字与长相记忆一致的人数就少了好几倍。因为唯有接触频率较 高的学生,才有可能令我印象深刻。完全记住 160 个学生的姓名与长相,是不可能的事,毕竟一星期只见一次面,同时也极少有机会称呼学生的名字, 记忆情况自然有所差距。
某份针对学校老师进行调查的研究报告显示,能记住学生姓名与长相的 数目,初中教师平均为 250 人,数字高得惊人。这是由于初中授课堂数较多,同时配合课外活动交流,接触频率大幅提高,印象自然深刻。
再回想我自己的情况,可正确无误将学生姓名与长相联想在一起,大概 只有在实习课中教导的学生,人数约为 20 人左右。这是因为实习学生人数较少,再加上常常向学生提出质疑,或是一同讨论某些疑点,接触频率明显高 出许多,要将学生的名字与长相记住并非难事。而且有些常常缺课或上课时总躲在同学身后的学生,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我常在短时间之内就记住他的 姓名与长相。
增加接触频率、称呼对方的名字,都是较积极的记忆方式。如果真的遇 上很难以记住的人名,可先由记住对方长相做起。因为长相记忆总是比较鲜明,即使无法记熟对方的完整长相,总还能记住较具特色的部分。
自家的住址、电话号码不致轻忘应该不会有人记不得自己家的住址或电话号码。由于每个人都可以不假 思索的说出自己的住址或电话号码,所以总认为这事不必太费心也可记住。
此时不妨回想刚搬新家时,总需要一些时日,才能适应新的住址与电话号码的情形。 刚开始必须刻意记在笔记本或是备忘录中,一旦有人问起,还得边看笔记再度确认。如此这般看了好几次、写上好几次,自然可牢记在心。 不过的确有人无法立即说出自己家住址与电话号码,那是因为未经“排练”过程所致。例如刚搬家时,各项手续均假手他人处理,或是连告知亲友 的迁址通知都以印刷品代替,如此将难以立即说出自家的通讯住址、电话。
据说有些中年男子连自宅的电话号码都记不住,通常是有着“反正我不 会打电话回家”的心态。由于不打电话回家,所以不愿记忆也不愿排练,当然连自己家的电话号码都记不住。 每个人几乎都能把自己的名字写得很漂亮,这也是经过排练的效果。许多牙牙学语的孩子,在有人问起他的名字时,常常答不出来。后来常常听到 别人叫他“×××”,才渐渐记住自己的名字。经过周而复始的反复练习,久而久之会自己说出“我叫×××”,同时牢牢记住这个属于自己的名字。 练习以汉字写出自己名字也是相同的情况。初学时还会错误百出,直到上小学之后,学校考试多以汉字为主,一旦写汉字的机会增多,写起自己的名字也就格外顺手。 有些孩子的名字笔画复杂,有时连成人都无法写得正确的字,他却能分毫不差的写出来,除了那个字是自己的名字之外,勤加练习更是不可或缺的 因素。
出生年月日也是相同的情形。从小每年过生日或是在特定情况下,必须 自己写出生年月日,写多了才渐渐记住。如果从小未曾被告知“你的生日是×月×日”的人,一旦有人问起,恐怕真的说不出自己的出生日期了。 每个人大都会不厌其烦,一再告知他人自己的住址与电话号码,因此回想无数次、写上无数次,过些时日排练效果自然渐渐显出。但并非所有的事 都与自己有如此切身的关心,能让人过目不忘。
通过“动作学习”提升记忆功效一般应考专家提供给考生记忆英文单字的方法,多半是背诵时顺手写下 来。这种以书写方式记忆,也就是通过身体记忆的方式称为“动作学习”。
事实上,动作学习不只是运用身体回溯记忆,引出排练效果而已,它还包括 切身学会动作的效果,因此背诵英文单字时,并非一字字回想拼凑出来,而只要写出第一个字,就可将完整的单字写出来。
书写时记忆最具功效的原因是,书写的同时还可看见自己写出的字,可 说已取得双重学习效果。因为“书写”的动作学习与观察学习并行,因此用功的效果,要比单以眼睛读更具功效。
如果想获得更大的学习功效,可在书写同时由嘴巴发声。除了看、写之 外,再加上说与听两大要素,等于一次从事数种排练,更可牢牢记住。只要如此周而复始地进行,绝大多数的事,都可放入脑海中一次。
不过人脑的记忆有限,假若只记忆一次就不再排练,就会自然淡忘。即 使通过写和说等多重记忆的方式记下,除非经过重新回想、从头记忆持续排练,否则记忆仍将消失无形。话虽如此,但对于只学习一次就要记忆的功效 而言,这个方法不啻是最古老却也最有效的方式。无论时代如何改变,信息如何发达,这都是不变的常理。
现今连小学生都可操作自如的网络信息日益普遍,只需通过键盘操作, 就可任意取得庞大的信息消息。通过国际电脑网络信息网,所有想知道的信 息均唾手可得。
但如何在庞大信息量当中,选出对自己有益的资料,则必须自我进行判 断,而非由电脑来决定一切。同时在“排练”阶段中,不只单靠荧光幕显示,还是必须将自己说出的话听进耳朵,或借由书写增进记忆。
地点、时间、数字等,应以“标记”方式记忆如前文中提及,难以记忆他人的名字,而且有时似乎越想记住,却常常 在无意间忘记。人名可说是难记忆事项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例之一。
除了人名之外,难以记忆的还有地点、时间、数字等。应该很少有人仅 以耳闻,就可轻易记入脑中,同时从未下过工夫进行排练。
更令人头痛的是,这些难以执行排练的对象,常常是不容出错,必须努 力记住的事项。有些事情即使出了差错,还有进行修正的可能。但是类似姓名、地点、数字等事项,一旦出错几乎无挽回的余地,因此绝对有必要设法 准确记忆。
记忆人名、地点、时间、数字等事项,最好的方式就是“标记”方式。 记得从前准备考试时,常在书本上将重要的部分圈起来或是画线,便于核对记忆无误,同理对于难以记清楚的人名、地点、时间等,也可事先标上记号, 必要时即可一目了然,方便检阅。
此外,不宜采取一一记忆的方式,尽可能将具有关联性的事项进行整体 记忆。因为个别记忆不仅容易出错,也费事费力。实际上如果执行串连记忆,只需记住其中一个环节,再将其余部分储存记忆,如此记忆动作便显得轻松 许多。
越是难以记忆的事项,通常更不容许出错,即使必须大费周章进行记忆, 也需下意识执行完成。此时采用标记方式,将使加深印象的功效更加显著。
回忆多美好常听人说起“美好的回忆”之类的话。有人说,常常回忆过往的种种, 显示这个人年岁已大。但对年轻人而言,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或是青春期,仍有“当时真好”的感觉。
怀念老歌之所以令人回味,在于听到某首歌曲时,就不禁回想起听见这 首歌曲时所发生的种种愉快事件,这便是回忆往昔所致。
细细回想,当时的生活即使再惬意,也总有烦恼、不如意的时候,未料 现在一回想起来,只剩下令人快乐的事残存于记忆中。即使是吃亏、受苦的事,现在也会觉得“那事回想起来也挺有趣的”。
例如有些人非常怀念战时的军歌,或是大战之后流行的歌谣。仔细回想 战时的景况,应是痛苦比快乐多得多,想不到现在听了当时的歌曲,竟觉得心情愉快,同时印象深刻。
就某些含义而言,这其中的确有其不可思议之处,但人类与生俱有忘却 痛苦回忆的本能,却是事实。基本上这是一种避免记忆重现,因应而生的“压抑”作用。即使痛苦的记忆依然存在,或是已从记忆中脱落,但只要到了回 想阶段,痛苦的回忆受压抑将不再重现,只会忆起令人愉悦的往事。
美国大学曾对学生进行一项实验,让学生回想暑期生活中的趣事,并写 成报告。在刚过完暑假的学生报告中,学生们巨细靡遗地写下生活中的点滴, 真是精采无比。
事隔数月后,又让学生们重写暑假时期的回忆。结果显示,令人不愉快 的记忆渐渐褪去,只留下深具意义或令人快乐的记忆。由此可知,即使是短短数月前的事,仍会在人身上产生“压抑”作用,将痛苦回忆隐藏,不再忆起。 即使记忆仍存在于脑海中,却会因为心理上的压抑作用,而使人以为对该记忆已经淡忘。就如前述学生们的事例相同,即使无法写出记忆,但却未 真正忘记,所以这个记忆会在无意中突然浮现。例如念大学时,遇上与自己少年时期老师同名的教授,心中就立即浮现那个老师的脸庞。如果自己当时 非常讨厌这个老师,就会直觉上讨厌起同名的这个教授。只要有所刺激,压抑作用会瞬间消除,使不好的回忆自然浮现。
话虽如此,不好的回忆如果常常浮现,此人的精神状态便会呈崩溃状态。 所幸人脑会产生自我防卫,由无意识中筛选记忆好坏,以压抑作用避免回忆。
选出重要信息前文曾提及,人会自然选出重要信息,并加以排练以免忘记。一切看似 顺其自然,事实上,无意识中排练之事,有些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对美女的脸孔久久不忘,实际上并无记忆的必要,也无排练必要,却因为无意识 中产生记忆的意愿,才能够有所记忆。
相反地说,即使是应该记住的对象,有时在初识并未刻意记住,或是跳 脱选择网的筛选,导致记忆消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人名、地点、时 间、数字等。
因此最好养成自我排练信息优先顺序的习惯,让自己意识何者必须排 练、何者毋需排练,如此才能确保记忆品质优良。
这世上的确有记忆力非常好的人,但这类人并非事事都记得住。对人类 而言,完全记忆接收得来的信息,是完全不可能的。通常对某些记忆力特别好的人,多半是因为与工作息息相关,针对自己所需的工作信息,自然会排 列出一定顺序,进行排练。由此可知,记忆状态也有强弱之分。
例如有心记住某个人的长相时,不要由发型、服装开始记忆,而是记住 长相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再依序核对其他特征。如此在记起那个人名字时,心中自然就会浮现他的脸孔,在见到那人时也能很快想起他的名字。只要想 起最具特色的部分,其他部位也会依序连锁浮现,最后连排名在后的发型、服装等,都能一一想起。
要记忆某个人的一切是不可能的,但在工作以及人际关系中,必须记住 的对象实在太多,上述的方法可说是最具效率的方式,也可直接舍弃重要度较低的记忆事项,直接选择必须记忆的对象,并予以排练。可说是将浓缩之 后的信息,巧妙地存入脑海中。
对方记忆的缺失也是“可乘之机”
每个人都无法把每件事牢牢记住,有时难免发生错误。即使对当事人来 说,这点错误并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但这一点点“有机可乘”,有时却可为自己带来极大利益。
有人常常利用对方记忆上的弱点,或技巧运用记忆上的错误,将事情发 展朝对自身有利的方向推进。
例如在交涉价钱时,假定上次收了对方 3 万元,但这次对方说:“上次 到底是付给你多少钱?好像是 5 万元吧!这次再以同样价钱拜托你,可以吗?”这时,你可能心想:“哇??”但只要镇定的说:“是这样的吗?我 也不大记得,既然如此,那就比照上次的 5 万元吧!”如此一来 5 万元的交易就成立了。 这也是交涉方式的一种,在生活中并非事事都要实话实说,有时可看时机与局面,巧妙利用对方记忆错误的负面因素,作为对自己本身正面的影响。 如前述中的事例,如果是真的不能出错的重要事项,对方应该有牢牢记住的义务,如今其中出现差错,证明这并非对方交涉的重要事项,极端一点 的说法,这可说是对方咎由自取。
时机不当时则不宜采用这个方法,可技巧地为对方指正,但只要时机恰 当,巧妙利用也不是坏事。
社会中有不肖人士运用这种方式,进行诈欺、敛财等不法勾当,这是绝 对不鼓励的。但若用于正当交涉,为使其顺利进行,善加利用对方记忆错误 的盲点也无可厚非。
当情况发展朝向有利方向进行的同时,也必须叮咛自己,记妥此次交涉 所需的每个细节,不断排练,可做为交涉时的有利基础。
“忘却曲线”
俗话说:时间是最好的治疗剂,真是一点也不错。唯有适度的遗忘某些 事物,人脑才不致塞满各式各样的东西,而拥有健康的精神生活。虽说记住所有的事务,在生活上的确有其便利之处,但脑部却会因过度震荡发生病变, 神经系统也将呈不稳定状态。
事实上,忘记某件事情,记忆并非“啪答”一声由脑海中脱落,而是呈 曲线状渐渐淡忘。这就是著名的“艾宾洛斯(Ebbinghauscurve of Retention) 忘却曲线”说明的理论。
艾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