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合同的审查
合同审查的主要原则在于,1)确保合同的完整和合法,解决合同中的缺陷和与现行法律的抵触。2)维护己方在合同中的利益。客户或者老师将审查合同的任务交付给你,我建议你以上述原则作为你的工作原则。一般而言,合同审查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 审查合同的主体。
不管是何种性质的合同,合同主体的合法性会直接关系到合同的效力和合同是否能够履行。在审查合同时,请注意合同主体是否适格。关于合同主体问题,请参考合同起草中的叙述。
2) 审查合同的合法性。
即便法律强调契约自由,但在某些领域还是用公权力进行了规范和约束。合同违反法律的强制性或者禁止性的规定,可能导致的后果是合同没有法律效力,得不到法律保护。审查合同时,请留心你审查的是不是一个走私贩私、买卖禁止流通的产品的合同;是不是在审查一个逃避税赋或者规避法律制约的合同,对于属于合同法中的无效合同或者可撤销的合同,请你一定要立即指出并设法修正。
3) 注意补充修订合同中的技术性条款。
合同中的技术性条款包括合同的生效条件、合同的解除方法、合同的争议解决方式、合同的文本数量、文字效力、合同的管辖法院等等不涉及合同实质性内容的条款。这些条款虽然不影响合同的实质,但对合同的履行以及出现争议的解决确是至关重要。我一般会选择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合同争议,因为我对一审终局的仲裁缺乏信心。对于诉讼管辖地,除非是专属管辖,原则上约定管辖地为己方,如果不行,则将管辖条款约定为:“本合同出现争议,合同任何一方均可向己方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出诉讼。”在某些大型合同中,应该将合同的技术性条款设计周详,或着倾向于己方。再比如,对于合同的解除,可以设定为,“因一方违约,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即便履行也无法实现合同目的时,另外方可以书面通知对方解除合同。”有某些律师,为了收取代理费用,不惜利用当事人对法律的陌生,怂恿其通过诉讼解除合同。其实合同中增加这样一个“自我销毁”条款,即可以解决问题,又何必劳民伤财的诉讼?
4) 视情况淡化或强化合同的约束力。
合同约束力主要体现在合同的违约责任条款的约定上,你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合同的约束力,对于己方为主要义务的合同,以淡化己方责任为主要目标。对于对方为主要义务的合同,以强化对方责任为主要目标。对于己方先履行或双方同时履行的合同,应强化对方的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的约定不是越多越好,也不建议在合同中笼统的表述为:“本合同任何一方违约,守约方均可要求违约方赔偿xxx违约损失。”因为这样的约定容易引起争议。违约责任应根据主要合同义务来确定,例如,买卖合同中,标的物的数量质量以及交付时间为卖方的主要义务,及时按约定支付货款则是买方的主要义务,约定违约责任应根据买卖双方的主要义务来约定。
5) 将合并在一起的合同拆分。
合同涉及的主体有时会是多方,我曾经审查的一个合同有6个不同的利益相关方,这样的合同几方利益纠缠,非常复杂。如果出现违约情况,所有相关方的利益均无法保证,在解决争议的诉讼中,所有相关方均会牵扯其中,不利于其它相关方权利的保护。比如,一个常见的借款项目中,会有借款人、出借人、担保人、反担保财产所有人等等相关方,如果将这些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笼统的写在一个合同中,可能会出现表述不清、互相牵制的情况。我建议的做法是视这些相关方在合同中的不同作用,以及不同的合同法律性质,分别设计各相关方之间的合同,分别签署。比如,上述的那个借款项目可以分别起查为:借款合同,担保合同,反担保合同。这样,几方的法律关系就更加明晰,出现一方面的违约,也不会影响合同的其它方面的效力。
以上就是我对合同草拟和审核的理解,但愿你是个务实的人也愿意在读完我这段文字后在仔细的去参研合同法以及合同法的相关司法解释和最高法院关于合同的其它批复答复。其实,起草和审核一个合同并不难,难的是你起草和审核的合同能够得到对方律师和当事人的认可。所以,一个合同反反复复的起草和审核是很正常的,双方的利益趋于平衡时,也就是合同签订之日。当哪天出现新的不平衡,要不是修改原来的合同,要不就是对簿公堂。无论是哪一种结局,当事人都少不得你,除非这两方都来自《镜花缘》里的君子国。
客户需要策划
我们还都没有混到每天坐在办公室就有有大把的诉讼案件摆在案头等着我们来挑选,就有大客户主动的慕名而来的哭着喊着的要将案子或法律顾问交给我们做的程度。我们暂时还不能获得太多的已有客户的介绍和推荐,让我们能堂而皇之的进入百金之子的明堂。所以,我们还只能走毛遂和冯锾的途径,通过周密的策划和主动的自荐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很多书里面都讲过服务怎么去营销,要不是很理论化而缺乏可操作性,要不是成本太高我们还承受不起,要不就是闭门造车没有实用的价值,总之要进行一项好的客户策划,除了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还要有敏锐的市场头脑的。
不是每个律师都愿意放下架子去和陌生的准客户们谈合作的事情并且适时适当的介绍自己而不攻击同行。很多律师除了将一个案子做好外,没有继续开发新案子的能力,或者新的案子大多靠介绍获得而省去在市场上打拼竞争的风险。实际上,新律师的业务来源分为几大块:1)从老师那里接过来的。老师会将自己处理不了的客户交给自己的助理来处理,久而久之,这块业务就成为助理们独立执业的基础。2)朋友和以往客户介绍的。这块业务的来源并不稳定,但也占到一定的份额,但介绍过来的业务忠诚度较高,能够形成长久的业务来源。3)找上门的客户。对于一个没有名气的律师,这种情况纯属运气,这类客户几乎没有忠诚度,对你也挑三拣四,你要谨慎处理。4)自己开发的客户。这类客户会随着执业年限的增加而慢慢占到你客户来源的主要部分,你也会慢慢学会如何设计新颖实用的法律服务产品来投入市场。
我想谈的是,如何策划一个适合客户需要的服务产品来做大、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我以前做过几个服务产品的策划,市场的反映也比较好,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向刚开始进入行业的朋友们推荐。
1)调查市场。在做策划之前,要了解市场的需求,这需要做些调查,因为你的策划是针对一个方面的法律服务,所以,你必须了解有多少客户会对你的服务有兴趣,市场调查可以通过设计投放调查文卷、电话随机拜访、上门了解等形式,如果你资金充足,可以委托专门的市场策划机构帮你弄这些。
2)分析数据。你要做的是对收集来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有很多信息是公开的,比如本地有多少律师事务所,有多少律师,从事刑事辩护的多少,多少律师在做法律顾问,多少律师根本就挂个名而不从事这个行业,律师的平均收入是多少,行业的收费标准如何。本地有多少人口,平均工资是多少,有多少家企业,企业家们的法律意识如何。本地的法律环境怎么样,几个区级的法院每年能够受理多少案件等等。这些基本的数据能够让你判断出本地的基本情况,而不是听信某某说这里不好弄那里没关系。
3)设计方案。法律服务行业中的服务已经很细分了,比如,刑事诉讼领域里面有专门做侦查阶段的律师,提供将嫌疑人保出来或者免于被起诉的服务;再比如,有的律师会在法院边上设立一个办公室,承接文书代书和代理诉讼业务,有律师会专门在当地的看守所、公安分局、交警队附近开设办公室,也有在工商局附近打出大大的招牌的律师事务所,为什么?因为那里会有客户出现。这些都是一些设计方案,其实你不要以为这样做太低级,这种做法虽然没有那么含蓄,但管用和有效。
方案的设计必须有针对性,不能胡子眉毛都兼顾,你善于从事哪种服务,你就做偏重于哪种方式,不要因为哪种时髦就去做哪种。
4)实施方案。再漂亮再理论上无懈可击的方案,也都需要细致的组织实施。你手里拿着这个方案,总是说,好东西啊好东西啊,就是不投入人力物力去实施,那么你也不会有好的成效。实施方案比设计方案更加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追求执行力的原因。比如你可以将实施分步骤,首先让市场知晓你的服务,可以通过广告、公益活动、促销活动等方式进行,然后你可以选择你认为优质的潜在客户进行初步接触和积极跟进,最终建立合作意向签订合作协议。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你应该及时收集反馈信息,调整和弥补方案的不足。
关于证据
证据的收集
关于什么是证据以及依附于我们国家三部诉讼法的三种不同的证据体系的共性和区别,有无数的学者和实务领域的人士发表过N多的论文去论证和说明。你也在各种教材和参考书中读过或者研究过,我就没有必要再做过多的论述了。我要说的是如果你接到一个案子,从哪些方面着手收集证据以及形成证据链条。我想举一个实际的案例来进行分析。
案例:A公司是某省著名商标“海X”的持有人,该商标使用在A公司生产的某建筑材料上。A公司发现,有B公司生产的同类产品在市场上销售,使用的商品名称为“鑫海X牌XXXXX”,B公司在商标使用上,尽力淡化“鑫”字,使消费者很难判断出“海X”和“鑫海X”之间的区别,造成A公司产品销量下降,引发诉讼。
作为原告律师,你应该从哪些方面收集证据?
原告的证据清单为:
证据清单
第一组证据:关于原告公司拥有“海X”注册商标所有权以及“海X”注册商标美誉度的证据。
1-1、原告公司营业执照。
1-2、“海X”商标证书。 证明,原告拥有“海X”注册商标所有权,以及“海X”注册商标法律保护的期间和使用范围。
1-3、“海X”注册商标荣获X省著名商标证书。证明,“海X”注册商标在行业内获得了相当的荣誉,得到行业管理部门的认可,享有一定的美誉度。
1-4、“海X”注册商标荣获的相关荣誉证书。证明,“海X注册商标在行业内获得了相当的荣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享有一定的美誉度。
1-5、“海X”牌产品获得《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证书》。证明,“海X”注册商标在行业内获得了相当的荣誉,得到行业管理部门的认可,享有一定的美誉度。
第二组证据:关于被告主体地位以及与原告相同的产品上使用与原告商标相近似的商品名称的证据
2-1、工商行政部门的公示资料。证明被告的主体地位。
2-2、被告几种侵权产品的外观照片。证明,被告在与原告相同的产品上使用与原告商标相近似的商品名称的事实。以及被告有意在产品包装上突出使用“海X”商标,混淆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的事实。
2-3、X知司鉴字(200X)第XX号《技术鉴定书》。证明,经过技术鉴定,被告行为构成对原告注册商标权的侵权。
第三组证据:关于被告产品的销售给原告造成损失的证据。
3-1、公证书。证明被告产品在市场销售的情况。
3-2、XX地区的销售票据若干张。证明被告产品的销售区域。
3-3、原告2004年9月-12月与2005年9月-12月销售报表对比。证明被告的侵权行为给原告造成的损失情况。
3-4、律师事务所合同以及发票。证明原告为追究被告侵权行为而支付了的合理费用。
3-5、公证费发票。证明原告为追究被告侵权行为而支付了的合理费用。
3-6、鉴定费发票。证明原告为追究被告侵权行为而支付了的合理费用。
3-7、其它合理费用发票。证明原告为追究被告侵权行为而支付了的合理费用。
原告的证据中,有书证、物证(实物和照片)、鉴定结论、当事人陈述等。取证的方式有:委托鉴定机构鉴定、在管理部门查询、现场拍照取证、为证明物证实物和照片的真实性,还委托了公证机构进行公证取证等取证方法。证据清单中列出的三组证据能够形成证据链条,证明原告的主张。
思考:如果你是被告代理人,你当如何收集证据,反驳原告的主张呢?
1)要有证明案件主体的证据。一件诉讼案子,你首先要证明的是双方主体地位的成立。这些证据来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我担任被告代理人时,常常有收到的起诉状中被告的名称都弄错了的情况,因为企业的名称经常会发生一些细微的变化,比如增加前缀或者从有限责任公司变成股份有限公司,一个字的不同都会是两个不同的主体。如果你是被告代理人,你只要提出主体不适格就足以让原告被驳回起诉。如果你是原告代理人,请不要怕麻烦而不去工商部门和公安部门调取证明被告主体地位的证据。
2)证据要分清主次而不能无所选择。凡是能够证明自己主张或者能够驳斥对方主张的材料均可以先收集起来进行分析,这些材料来源于委托人或者政府机构或者委托人的关联机构。有些证据是关键的证据,是成立案件的必要证据,而有些证据只是辅助性的,你要分清主次。比如,一个合同纠纷的证据至少要有那份引起纠纷的合同以及因为违约而给你造成的损失的证据,至于其它,可以分为辅助的证据。一件人身损害案件的证据至少要有侵权主体以及侵权行为造成损害的证据,至于被侵害人的血迹斑斑的照片和破碎的衣服之类,除了烘托气氛外,其实没有什么实际价值。
3)证据要相互印证而不能相互冲突。举例的证据清单中,几组证据能够相互印证,环环相扣,来证明被告侵权的事实和损失。而一个孤证是很难证明什么问题的。比如,一个简单的借款纠纷,如果你只有一张借据,能不能绝对证明借款事实的成立呢?我看不见得。对方可能会抗辩说这个借款是被逼无奈,或者说是双方再谈恋爱因为分手而写的分手费等等。一个离婚案件,为了证明一方在婚姻中有过错,能不能就凭借一张对方和怀疑是第三者的人的亲密照片来证明不正常关系呢?我看也不见得。对方可能抗辩说这个人是他的表妹或者她的远房表哥。再比如,一件合同纠纷中,同时会出现主合同和补充协议,如果补充协议和主合同之间存在着抵触,你就不能直接认为对方违反主合同来主张权利。否则对方会用你的证据对你进行打击,姑苏慕容的传统路数。
证据材料的保管
律师过失丢失和毁损证据材料是件很丢脸的事情,如果处心积虑的故意这样做,那就是违纪和违法了。从轻的方面说,这个律师会被当事人认为不牢靠。从重的方面说,这个律师可能会面临索赔。所以,当我们代理一件案件或者受理一个项目起,一定要注意证据材料的保管问题。我建议你这样做:
1) 避免收证据原件。
我的案卷中,几乎没有证据原件。法院立案和审理中,案卷中也不一定需要原件,除非是已决借款案件的欠条和判决离婚后案件中结婚证可能会被法官收起来,(那个东西留在当事人手中本身就不妥)。因此,你的案卷中尽量避免出现原件,证据交换或者开庭时,所有需要核对的原件让当事人携带就行。我有一个案子,证据原件有几麻袋,大部分是证件和会计凭证,这些东西我不敢经手,丢了毁损了我可负责不起,因此在证据交换时,我让当事人派出了他们的行政人员和财务人员。不收取证据原件对自己是个保护。
2)收到证据材料,向当事人出具收据。
养成一个出具证据收据的好习惯。你交给法院的证据,法院也会给你一个证据收据,当事人交给你证据,你一定要给他一个收据。这样做,可以避免法庭认为你证据不足而在你和当事人之间引起的互相指责的纠纷。也可以避免某些没有诚信的当事人将一个原本就子虚乌有的证据的缺失的责任归结在你身上。还可以给当事人你的工作规范的印象。一张收据,一举多得。
3)理出头绪,编写清单。
一个普通案件,都会有十几或者几十份证据,大型的案子,可能有成百上千的证据。因此,你必须在收到证据后,理出头绪,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