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人都如她一样,得佛祖蔽佑,嫁得如意郎君的。
目光一扫,就看到几个待嫁孙女,目露委屈的看着自己,她带孙女们过来,是想要在老祖宗面前,让她们和两个孩子亲热亲热,稍后也好请老祖宗开口,把杜云启继室的人选定下来。
压不了长子夫妻低头,那由老祖宗开口,他们夫妻总不敢驳了老祖宗的面子吧?
高尚书夫人想到这里,略清了清喉咙,就要开口,老祖宗却转过头来,“你要是不舒服,就回去休息吧!别在这里待着了,省得过了病气给两个孩子。你们是几时要去西山?”老祖宗没有等长媳回话,就径自问范安阳。
范安阳微微一笑,“明儿就先带他们姐弟过去,这一趟,还要带他们两个的小叔叔和小姑姑一道儿去,虽然差着辈份,不过年龄相近,让他们多处一处,也是多个伴。”
“也是,尤其是男孩子,虽然是小叔父,但年龄相近,现在就处得好,日后不管做什么,都能多个臂助。”
“祖父和父亲也是这么说的。”范安阳笑吟吟的与老祖宗话家常,高大夫人终于哄得小宝愿意让她抱了,正开心着,听到她们这么说,也在旁附和着。
高尚书看了一会儿,便转身离去,二老爷和三老爷面面相觑,四老爷却是跟在父亲身后,快步离开,看屋里一片和乐,自己却傻站在那里活像个局外人的感觉真不好受,还是别看的好。
二老爷又看了下,便叹息走人,三夫人在屋里直朝丈夫使眼色,三老爷朝妻子摇摇头,示意妻子出来,三夫人见丈夫不进来,还叫自己出去,有些上火的冲出来,“你干么啊!”
“算啦!强扭的瓜不甜,别再想啦!”
“你知道什么啊!要是女儿嫁去杜家,杜相能不帮着孙子岳家吗?”三夫人气恼的用力拧了丈夫上臂一说。
三老爷吃痛哀叫一声,“你这女人!”
“叫什么!”
三老爷揉着上臂,看了妻子一眼,“你和娘算盘打得精,可人杜家还愿意再娶个高家女为媳吗?”(未完待续。。)
ps: 谢谢聿雷童鞋宝贵的粉红票、感谢feng…007童鞋宝贵的粉红票,先上草稿!
第六百八十七章 挣扎
老祖宗毕竟年纪大了,又连哭两场,精神就有些不济,范安阳起身带小念念姐弟告辞出来,大夫人便请她们去她屋里,外祖母想要多跟外孙们相处,范安阳自不会拒绝。
便随大夫人转去她屋里,高家几位夫人们尾随在后,二夫人睃了眼亦步亦趋紧跟在大夫人身后,一副欲言又止的三夫人,便利落的找了个理由,带着女儿、媳妇走了。
四夫人带着女儿出了老祖宗的屋子,没看到丈夫,得知他早早就跟着公爹走人,四夫人不敢耽搁,急急忙忙牵着女儿回去了。
三夫人却是带着女儿们和媳妇,跟到大夫人屋里。
大夫人不好赶人,将人请进屋里,让丫鬟上茶,便把两个外孙交到丈夫手里,“你陪他们姐弟去玩吧!可别把人闹哭了!”
高大老爷抱着外孙,牵着外孙女,笑呵呵的去了书房,虽是内书房,可三房的侄女们就算再想表现,也不好意思往大伯父的书房去,只得讪讪的坐在三夫人身边不动。
大夫人不睬她们,拉着范安阳闲聊,从开始转热的天候,聊到京里最近新开的银楼,再说到最近新流行的绣花样子,三夫人婆媳几次想要插嘴,偏都搭不上话,可是又不想就这样走人,磨磨蹭蹭的,最后还是三老爷派人来请,她才百般不愿的起身。
她们一走,大夫人这才松了口气。“总算是走了。”
“她们还不死心啊?”范安阳端着茶抿了一口,叹道。
“哪那么容易!她们现在就想绕过我们夫妻。哄老祖宗开口。”高大夫人眉眼间俱是嘲讽之意。
老祖宗对长孙夫妻有愧,但身为高家的老祖宗,她还得为其他儿孙们设想。
现在就看在她心里,是愧意较浓,还是家族前途较重了。
当年她虽是一番好意,但毕竟没能把高明亭给照看好。
老祖宗原以为,自己做的很好,直到她的心腹楚姥姥接到彩玉的来信,她才晓得,在她面前一副忠厚老实模样的刘奶娘。心思竟然这么大!曾孙女被她教得偏了心思。怎么拉都拉不回来。
这些年来,看着曾孙女撞得浑身是伤,娘家人不说帮她,还落井下石。好不容易终于熬到她想通了!也生了儿子。老祖宗心道。终于能放下心头重担啦!结果这孩子竟然走在自个儿前头。
每每看着高大夫人,她心中的愧疚就挥之不去,然而这种感觉并不好受。若人还活着,她还能做些什么去弥补,好减轻负疚感,可是人已经死了!再怎么做,都已经无法挽回高明亭的生命了!
高尚书夫人这时,以家族为出发点,来劝老祖宗放下心中的负疚,给她一个台阶,让她说服她自己,再嫁个高家女给杜云启,是为高家着想,是为念念姐弟着想。
不得不说,高尚书夫人的努力已然大有进展,因此范安阳带着念念姐弟上门,她便迫不及待的带着孙女儿们,到老祖宗面前,想要让她老人家看清楚,想明白,现在杜云启未再娶,范安阳可以带着两个孩子上门来,跟高家人亲近。
一旦他再娶,娶的又不是高氏女,有继母在,就算身为婶娘的范安阳想让孩子跟高家人亲近,也不好插手去管兄嫂屋里的事。
可惜的是,她没想到孙女们完全没有表现的机会,而一对曾外孙却让她功亏一篑。
高大夫人与范安阳咬耳朵,“我真不知道她们脑子究竟是在想什么?不过我是不会让她们如意的。”
这件亲事的主导权全在杜家手上,但不管杜相相中谁家闺女来做长孙的继室,都要高大老爷夫妻首肯,就算高家老祖宗出面,杜相也未必会见她。
范安阳身为杜家的小辈,对此也只能傻笑,不然还能说什么?
王进苑和杜云启的婚事,就等着高明亭的孝期过了,才能浮上台面来,这也是高三夫人觉得尚有可为,而奋战不榭的原因,其实对高三夫人来说,就算订亲了又怎样?订了亲又退亲的人又不是没有!只要还未成定局,她女儿还没嫁,一切都还有翻盘的机会。
至于旁人会不会因此受到伤害?那关她什么事呢?
只是她低估了高大夫人的决心。
送走范安阳她们,高大夫人便转回老祖宗跟前,与老祖宗密商了许久,隔天,便传出老祖宗今年想要去西山避暑。
老人家因年事已高,所以每年迁往西山避暑时,就得先看她的身体状况如何,再来决定搬迁与否,如果她的健康情况不允许,高家就要有人留在京里陪她老人家。
高明亭未出阁时,都是由她陪伴老人家在京里度过夏天,她嫁人之后,这个差事,便由各房的姑娘,及媳妇们轮流来陪伴。
正当大家开始发愁,不知今年是谁倒霉,要留在京里陪伴老祖宗时,她老人家竟然想去西山?高尚书夫人大喜,等去了西山的别院,她就安排三房的孙女们住在老祖宗的院子里,让她们日夜伴着老祖宗,时日一长,老人家心肠软,到时让她们哭求,老祖宗岂有不应的理?
不过她得先把长子夫妻,弄离老祖宗身边才行。
拉扒出自己的嫁妆单子,再三思量了两天,高尚书夫人才让人把长媳找来。
“今年老祖宗要一道儿去西山避暑,咱们家在西山的别院实在住不下所有的人,所以,我想跟你打个商量。”高尚书夫人斟酌再三,才看着长媳的眼慢慢的说。
“您说。”大夫人坐在下首,迎视着婆婆的打量。
“这是我在西山的一处宅子,有两进。我在想,你们夫妻和延哥儿住在这里,他们上朝也方便些。”高尚书夫人把地契拿在手里扬了扬。
大夫人笑容满面,“成啊!长者赐不可辞嘛!既是母亲一片爱子之心,媳妇便代相公领受了!”她身边的丫鬟上前一步,从高尚书夫人的心腹婆子手里接过地契,大夫人仔细看过之后,心底暗嗤笑。
高尚书夫人给的这宅子,她有印象,不大。真的不大。虽说有两进,但一进是倒座房,实际能住人的,也就二进院了。正房三间带两耳房。东厢三间。没有西厢,只有一座亭子,根本不能住人。也没后罩房,后院仅有两间退步,这侍候的人要是带多一点,就挤不下了。
给他们这么一座宅子,就算老祖宗想过去住,也没地方可住。
大夫人心道,婆母这次真是大出血啊!连宅子都拿出来送她了,不收白不收,可没人规定,她收了这宅子,就一定得住进去啊!
呵!
高尚书夫人见媳妇不疑有它的收了宅子,以为自己的计划成功了,婆媳两相对笑得很高兴。
直到动身去西山别院,她在别院里,迟迟没看到老祖宗到来,才惊觉不对。
“老祖宗呢?”高尚书夫人质问着,管事们摇摇头,她问三房的孙女们,女孩们答道:“老祖宗的车本来在我们前头,可是半道上车多,老祖宗说她头晕,叫车夫赶到路旁歇息会儿,叫我们先走。”
“你们就没等老祖宗,自己走了?”高尚书夫人闻言气急败坏的叫着。
女孩们委屈极了,“老祖宗叫我们先走的。”曾祖母发话,她们敢不听吗?她们不是大堂姐,不是自小养在老祖宗跟前的,谁敢违逆老人家啊!
高尚书夫人忙叫人去找,管事们连忙出门去找人,其实出了门,就各自寻地方坐下歇息了!老祖宗的马车是由大老爷父子亲自护送的,上哪儿去还用得着问吗?
尚书夫人忘记了,长媳虽然随夫一直在任上,但她娘家在京里又不是没有根基的,不然,尚书夫人怎么会自她进门,就一直瞧她不顺眼,不就是因为人家是地道京里长大的吗?
京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用的,她一个新进门的媳妇,倒比当家主事的婆婆还清楚,要是会持家的婆婆,便会利用这一点,把媳妇的优势变成自己的,偏偏尚书夫人不是这样的人,她反与媳妇置起气来。
人家不搭理她,她便认为媳妇瞧不起自己。
尚书夫人拿出一座宅子,想把长媳弄离身边越远越好,但其实,管事们都知道,大夫人在西山,不仅有宅子,而且比现在一家子人住的别院还要大,还要好,最重要的是,离皇上的离宫近啊!
他们都知道的事,尚书夫人不晓得,还洋洋得意,觉得只给长媳一座小宅子,就把人打发得远远的,实在是太划算了!
“严管事,咱们真不用去找老祖宗啊?”
“找啥啊?大老爷把人接到他那儿去享福了!咱们还找去干么?”严管事朝伙计招手,让他续茶。
伙计提着长嘴壸动作轻灵的给座上所有人的茶碗都续上茶,转身离开后,严管事才道,“回去之后,都给我机灵点,可别给我漏馅啊!”
“严管事,那咱们日后,就靠向大老爷了?”
“不然你们还想靠上三老爷?”
高三老爷眼高手低,身上挂着闲差,一个月里去衙门的时间,一支手掌就数完了,现在是靠着高尚书,一旦高尚书退下来,他还能有什么前途,二老爷和四老爷都比他好多了。
尚书夫人就是因为如此,才会一心为他打算。
几个小厮还有些犹豫,严管事索性直接撕开来说,“哪!你们看看,咱们老太爷这尚书的位置还能坐几年?老太爷年岁有了吧?他老人家已经是尚书之职,再上去便是宰相之位,但就算言首辅退下来,也还有其他几位尚书,比咱们老太爷资历更深。”
换句话说,他们家老太爷可能就坐在尚书这位置上,直到致仕了。
以他们老太爷目前的权势,都没能让三老爷补上个有实权的实缺,三老爷日后的前途便可想而知了!
外人不晓得,他们这些管事最是清楚,这些年高府的花销日益庞大,收入远远不及支出,这么大的缺口都是大老爷补上的,一旦大老爷抽手,高府这花花架子就撑不住了!
白痴才会靠向三老爷去。(未完待续。。)
ps: 不好意思,晚发文了!
第六百八十八章 弹劾
高尚书夫人等了又等,等到天色暗下来,丫鬟们窸窸窣窣的,将屋里的灯都点上了,二门上的婆子来报,尚书大人去了杜府,让夫人不用等他用饭。
“老太爷这是?”尚书夫人疑惑不解,“可派人告诉老太爷,老祖宗……”
“老太爷知道了,说老祖宗是去大老爷那儿了,让您别管。”说到最后,婆子头垂得低低的,几乎不敢抬头看尚书夫人了。
丈夫知道?几时知道的?是早就知道,还是,敢情他们父子就瞒着她一个呢?就不怕她会担心老祖宗的安危吗?
尚书夫人气得眼前一片发黑,几个媳妇、孙媳妇急忙围上来相劝,三房的几个姑娘靠在角落里,“老祖宗去大伯父那儿住,那咱们是不是就不用跟老祖宗一起住了啊?”
说话的,是年纪最小的,她总觉得老祖宗身上有怪味儿,她不喜欢靠近老祖宗,可是母亲和祖母却老要她们去讨好老祖宗。原本每年到西山别院来避暑,是小姑娘们最期待的事,因为老祖宗年高体弱,并不到西山来,她们便不用像在京里时,天天要往老祖宗跟前去晨昏定省。
相熟的友人亲戚家相约外出踏青、端午赛舟、赏荷等各式各样的聚会,只要跟母亲打声招呼,就算母亲不同意,祖母还会帮着做主,不像在京里时,要出门,不止要跟母亲、祖母说,最重要的是。还得老祖宗首肯,天知道老祖宗有多守旧,十次里有九次不应允的。
得知今年老祖宗竟然破天荒的要到西山来避暑,祖母还要她们陪着老人家一起住,小姑娘们满心不愿,却只能乖巧应诺。
这下子好啦!老祖宗去大伯父家住了,她们便不用去老祖宗的院子住了吧?
几个姐姐却没那么乐观,年纪最大的忧心不己,“可别把咱们送到大伯母那里去,我听娘说。祖母送大伯母的那宅子可小了。老祖宗真要住下,怕是没地方呢!而且那宅子年久失修,这个时节又多雨……”
山区多虫蛇,再遇雨。光想就觉得难受。被姐姐这么一说。几个小姑娘都开始烦恼起来。
偏偏,怕什么就来什么!
三夫人提议道,“今儿天晚了。待明儿,咱们就过去探望下老祖宗吧?要是住得不舒服,还是得劝老祖宗搬回来住才好。”
四夫人没什么精神的附和着,三夫人又道,“大嫂那处宅子才新得的,什么都还没收拾好,就这样贸然把老祖宗接过去,岂不是委屈了老祖宗?”
“三嫂说的是,老祖宗最喜欢热闹了,在咱们家别院,还有明芳、明美她们相陪,大嫂那里,就只有大嫂一个人作伴,也太委屈老祖宗了。”
三房的几个小姑娘被点名,一个个偷偷瞪了四夫人好几眼,四夫人没发现,倒是四房的姑娘们看到了。
三夫人半含酸的应道:“弟妹说的是,大嫂再能干,也不能分身有术,又要打理家里,又要陪伴老祖宗。”
想到大夫人从婆婆手里拿到的宅子,三夫人就来气,虽然知道那宅子不大,还很陈旧,但总好过没有啊!
二夫人静坐一旁,不掺和此事,见她们说得差不多了,便请示要不要摆饭,待侍候婆婆用过饭了,她便借口要去安排明天出门的车马,溜了。
四夫人跟着走人,她虽有心把女儿嫁去杜家,但婆婆一心要扶持三房,她和丈夫思量再三,最后决定放弃了。
二老爷原本也是看不开,凭什么大哥的女儿能嫁杜相的孙子,他的女儿就不行?一样是尚书的孙女啊!
但后来他跟大舅子吃酒解闷,被大舅子一言道破玄机,“你以为人家杜相看的是你爹,可照我说,杜相看重的是你大哥,你可知你大哥这些年在任上立了多少功吗?日后势必能得皇上重用,杜相年纪不小啦!你们想着人家提携你们,可人家却在考虑有朝一日自己退下来,孙子的岳家能提携他孙子咧!”
其实大家考虑的都是一样的,他们希望女儿进杜家后,杜相能看在孙媳的份上提携他们,杜相却看好他大哥,希望日后他大哥能照应女婿。
这么说起来,杜相是觉得他大哥前途看好,比他爹更有前途?
因为一直待在京里,平日往来的,也多是冲着他有个尚书父亲而来,所以高二老爷身在局中看不清,那回被大舅子这么一点拨,他倒是看出些门道来了,大哥回京后,往来的友人们,言词间提到他大哥的次数,要比说到他爹的次数要多上好几倍。
高二老爷冷静了几天,才想通,与其巴望着女婿的祖父提携自己,还不如和兄嫂打好关系,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高字来不是?他们是同父同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