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女官见她还待胡搅蛮缠,便板起了脸,“娘娘,太后娘娘身子弱,您今儿突然来跟她老人家提四公主的亲事,就想要她老人家立刻下旨?万一这莫家已经为莫少将军订亲,您让太后事后如何自处?”
如何自处?当年楚秀宁不就是赐婚旨意一下,硬逼着窦家把原来的婚事给退掉了吗?那还只是宗室女呢!怎么轮到四公主,太后就得考虑再三?
苏女官轻笑,向太后告罪,起身扶了杨妃往外走,“娘娘,太后这还不是怕四公主受委屈吗?您想想,有楚秀宁的前例在,万一太后赐婚,莫家那头却传出来,已经给莫少将军订亲了,那四公主可怎么办?您也知道,楚秀宁的事在京里传得有多难听,您忍心让四公主也遭流言所苦?”
杨妃迟疑了!
“那怎么办?万一羌部真向皇上求娶四公主,皇上不就没理由不应了?”
“您怎么知道皇帝一定会应呢?”
杨妃语塞,说到这里,杨女官己然将她们母女引出殿外,扬起下颌,示意宫人将她母女送回去。
站在丹墀上,看着杨妃母女远去,苏女官才转头交代小宫女,把这消息给皇后送过去。
皇后点头,“知道了,让人跟皇帝说一声。”
对这事,皇帝已经表态,杨妃此举,不啻是不信任皇帝,皇帝会高兴才怪呢!
与杨妃态度截然不同的大有人在,楚秀宁就是其中之一,她是鲁王么女,世子的妹妹,但因和离,儿女从母姓,又从郡主降为县主,如今更废为庶人,她一双儿女的婚事,可谓是雪上加霜,听闻羌部想向大燕求娶公主,那位羌部郡主想嫁怀王,她就动了心思。
如果女儿能替大燕公主嫁去羌部,算不算是为大燕效命,皇帝是不是因此就给女儿一个封诰呢?还有她的宝贝儿子,若是能把羌部的郡主娶回来……楚秀宁想,当年她下嫁窦专时,她爹给她的嫁妆可谓十里红妆啊!羌部的郡主嫁来大燕,那嫁妆岂不要比自己当年更加丰厚?
可是,如今她连封号都没了,是个庶人,连宫门都进不去,更别说见到太后了,要怎么让皇帝知晓,她有心为皇家效命呢?
办法是人想出来的。
楚秀宁这辈子大概从没像现在这样动过脑子了,以前在窦家和妯娌、妾室斗智斗狠,都没像现在这样大费周章,只是她想来想去,就没有一个方法能用,进宫门是一关,进到慈和宫又是一关,见到太后,要怎么说服她老人家,又是另一关。
当她绞尽脑汁,想要进宫见太后时,太后派人去南靖伯府探口风,那两个太监才走到门口,正好遇上南靖伯府派人去为莫少将军采购订亲用的物什,得,不用费心去打听了,人家已经要订亲啦!
一个掉头就要走,另一个太监则拉住他,“干么啊?”
“等等,咱们总得先问明白,这南靖伯想给莫少将军娶那家的姑娘啊!不然回宫。太后要问起来,咱们回不出来,岂不是找骂挨?”
说的有理啊!
当下两个人便跟着去采购的一名管事后头,跟着那人进了商家,伺机上前搭讪,约莫过了一刻钟,两人便得意的离开商家回宫复命。
太后得知后,气得眉头直跳,“杨妃,好。好。好!”苏女官忙安抚她,“娘娘别恼,杨妃娘娘可能没想到,南靖伯府早为莫少将军相看好对象了!”
“是。哪家?”
两个太监暗呼侥幸。忙把探听到的消息说与太后。太后恨声,“瞧,瞧!”
莫宇瀚年纪不小了。他家里怎么可能没有打算呢?拖到现在没订亲,只可能是想让他先建功立业,才谈婚事,现在他立了大功回京,自然是要给他娶妻了!
“该。”太后愤愤拍桌,苏女官想了想反应过来,不免苦笑,杨妃因怀王婚事和太后生份,后来平王的亲事,就是由皇帝做主,现在却怕女儿被皇帝拿去和亲,又急急回头找太后,太后会睬她才怪!
会让她派人去查,也只不过是有个合理的借口推了这事!
隔天,有个小太监来找苏女官,苏女官大疑,“谁?”
“不认识的,不过他说是鲁王府的人托他找您。”
鲁王府?鲁王的病情时好时坏,鲁王妃侍疾,已有多时不曾进宫见太后,鲁王世子夫人因为楚明心的事,也不敢进宫来,难道又是楚明心出了什么事,所以鲁王府才会派人找她?
揣着疑问,苏女官疾步出了慈和宫,宫门边,一个小太监站在太阳底下晒得头昏眼花,守宫门的太监们对他视若无睹,看到苏女官过来,才有人喊了那小太监一声。
小太监晒得脸蛋红扑扑的,看到苏女官急急行了礼,然后从袖子里掏出一封信,“苏姑姑,这是那人托我给您的信。”
“那人是鲁王府的人?”
“是。”小太监笑着把信递给苏女官,苏女官要再问,他已去了老远,苏女官只得把信打开来看,看完之后,她忍不住笑出声来。
怎么一个两个的,都以为皇帝真要答应羌部求娶公主的要求呢?
转身进慈和宫后,她便找了心腹宫女把信送给皇后,由皇后转呈皇上去。
信她是送出去了,但皇帝最后决定如何,那就不是她能控制的了!
天气一天热过一天,迁往西山避暑的日子又到了,这一年一度的大事,可让范安阳忙坏了,今年可没有小念念帮忙了,而且今年多了儿子一个要照看,她忙翻了。
别看孩子小,出门一趟可是顶累人的,他用惯的东西要带,侍候他的人不能少,天热小孩子活动量大容易流汗,这穿的用的,每一样都只能多带不能少带了那一样。
光是小煦的东西,奶娘和丫鬟们就打包了一车,顾嬷嬷和范嬷嬷却还觉得少,有些东西没带到。
杜云寻看得直摇头,本来还打算删减一番,后来看到清单之后,他又忍不住往上添了好几样,得,让他删减不成反倒又多了一车箱笼,范安阳只得亲自上阵,顾嬷嬷皱着眉头,急急拦住她。
“二少奶奶,您怎么让人把这箱布给搬下来?”这是给二公子裁夏衣和尿巾用的啊!“还有这一箱,这些都是大公子留给二公子玩的。”
“太多了!那些尿布原来就够用了,还带那么多备份的干么?”
“这不是怕不够嘛!”
范安阳冷哼,“用过的洗一洗,晾干了就够用,难不成她们以为去西山避暑,她们的活儿就不用干了?”
别以为她不知道,因为小煦尚小,他身边的大丫鬟几乎没什么事情做,洗衣服、尿布什么的粗活都叫小丫鬟去做,她们整日闲得很,比她这个当主子的还清闲。
顾嬷嬷讪讪的笑了下,让人搬了回去,看到那几个箱笼被搬回来,其中还有备用尿布,也都被搬回来,大丫鬟们不免要问一声。
“嬷嬷,这些怎么都搬回来了?”
那粗使的嬷嬷没好气的瞪那问话的丫鬟一眼,“是二少奶奶让人搬回来的,你要有疑问,直管问二少奶奶去。”
闻言大丫鬟不敢再问,摸着鼻子让人把箱笼搬进屋去。
等进了西山别院,才安置下来,就听闻,皇帝把鲁王外孙女楚静娴许给太后所出的七长公主的长子安西侯,四公主许配给安西侯之弟,九长公主与定安侯的长女许婚鲁王外孙楚建辅。(未完待续。。)
第七百五十二章 福气
临华殿里,药香满室,杨妃扶着额对着女儿轻叹,“也好,嫁到你七皇姑家,她素来脾气温和,你又是小媳妇,她日后必是跟着长子夫妻过日子。”
不用把女儿嫁给异族人,杨妃是松了口气。
四公主却是冷哼,“母妃,我七皇姑才生一子一女,这安西侯之弟是打那儿来的?别是七姑父那个贱妾所出的吧?”
杨妃闻言一愣,望向端着药碗走来的大宫女,大宫女也愣了下,随即想起来,“怕是七驸马兄弟家里的侄儿吧?”
四公主身边的宫人觉得奇怪,四公主下降,自有公主府,就算是嫁安西侯的亲弟,七长公主的儿子,又不用和公婆兄嫂同住,娘娘在急什么呢?
她们却不知,七长公主的驸马年纪纪即早逝,是有其原因的。
老安西侯唐仲德在兄弟中排行老三,当年战乱征兵,应该是他大哥唐仲礼被征兵,但他老子娘说,长子才娶妻,还没留后呢!怎么好去当兵,这一去也不知还能不能回来呢!就想让老二唐仲书去。
可是唐仲书不肯,唐氏一族也不肯,因为唐仲书是他们老唐家最会读书的孩子,年才十三就已考过童试,族长和族老们希冀着唐仲书能考上进士,好让老唐家扬眉吐气啊!
唐家这一辈就四个儿子,小儿子唐仲江还不到十岁呢!于是乎,这征兵的名额就落到了老三唐仲德头上。
唐仲德也算是时运好,有谋略。竟让他从默默无闻的小兵爬到千户,升上校尉时,正好先帝在为女择婿,对这个曾有一面之缘的千户很有好感,七长公主当时原是不想嫁这么一个武夫的。
但杨太后当时全心都在杨元露身上,想着要如何让太子对她情根深种,非卿不娶,根本无暇理睬女儿。
七长公主嫁入唐家之后,七驸马并未从军中退下来,他南征北讨建功立业。终至封侯。
只是让人料想不到的是。唐家人觉得唐仲德能功至封侯,是他们的功劳,没有他们,他哪能当兵上阵杀敌去。公主府。他们不敢进去。但安西侯开府后,他们便拖儿带女的全住了进去。
此时安西侯的老子娘还在,老人家要儿孙侍奉膝前。所以让唐家大房、二房及小儿子全家,全都住进安西侯府里。
老人家尚在不分家,一家四房全住在一起也不是没有,这些其实也都还好,只是安西侯是打仗起家的,他的私产很多,他是侯爷,府里他最大,公中吃穿用度,全是他供给,孝敬父母尊亲是应该的,兄弟们带着媳妇儿女依附他居住,看在他不在家时,父母由他们拱养,现在养着他们,也没什么。
但为何,兄弟的岳家也要他来奉养?他们的小舅子纳妾,却要花安西侯公中的钱?
他让管事去问清楚来,他老子娘就打上来了。
说他不孝,不敬兄长不爱护幼弟。
当年要他替兄弟们去当兵,大哥且不说了,二哥不是说要去考进士吗?怎么这么几年连个举人都没考上?
没考上就没考上吧!老老实实的种庄稼去,也能养活一家老小不是?谁晓得,他仗着是安西侯的兄长,在外头欺男霸女侵占良田,被人告发了,安西侯的老子要他去摆平,还要他帮他二哥安排官职。
安西侯在外头打仗时,都没觉得日子难过,生不如死,回来之后,短短几年就被折磨得不成样,封侯不过四年就撒手人寰。
七长公主带着一双儿女就住在公主府里,安西侯则被她大伯子等人把持住,如果太后真心疼这个女儿,就不会放任安西侯的父母兄弟这样张狂,奈何,太后的心思不是在富阳侯府,就是在怀王身上,对女儿外孙们,她是一点都没放在心上。
至于皇帝,他对杨太后千方百计想逼自己娶她侄女为妻,十分不耐烦,连带着对这两个妹妹也不怎么上心,皇后倒是颇看顾这两个小姑子,但这种家宅私事,两位长公主没张口,她如何插手去管?
杨妃对这两个长公主也不是很了解,现在听女儿和宫女这么一说,顿觉不妙,安西侯之弟指的是安西侯伯叔家的孩子,还是七驸马的庶子呢?
她急急遣人去查,才晓得,四公主许亲的对象,是七驸马小弟的儿子。
老安西侯过世之后,他幼弟仗着父母疼宠,向二老讨了一大笔钱,说要去做生意,带着妻子出京后,就遇上船难死了,留下原配生的长子和两个庶子、三个庶女及继室生的小儿子。
杨妃算一算,唐家几房的孩子都比安西侯年长,唯一比他年纪小的,就数四房继室生的小儿子了。
“这个孩子的品性如何?才学如何?”
去打听消息的太监忙把打听来的消息说给杨妃听,品性不错,是个乖巧听话的,才学颇佳,己经考上秀才,正在努力备考。
四公主一听,没有公婆,却有一对太公婆,不过看样子应该轮不到她来奉养才是。
安西侯唐代振自小就跟着七长公主住在公主府,现在他要成亲了,安西侯府便要收回自住,而非任凭他的叔伯鸠占鹊巢,就算因孝道,要奉养祖父母,也没有要他一个隔房晚辈奉养伯叔的理,他们又不是没有儿女。
再说,他与祖父母、叔伯及堂兄弟们的感情都不深,唐家大房、二房想要拿捏他,只怕不容易。
不过准四驸马唐代邦与他这位堂兄不同,父母双亡之后,他便是养在祖父母跟前的,一旦唐家长房和二房被人从安西侯府赶出来,他这位四驸马可就成了香饽饽。
四公主想到这里就不高兴了!
凭什么两位皇姐嫁的都比她好,父皇真是偏心!
四公主完全忘了,之前只盼着不要被嫁给异族人去和亲,现在却不用去和亲了,她便开始攀比了!
二公主有喜,皇后赏赐了一堆东西,二公主这天特意进宫谢恩,皇后大大方方受了礼,“行啦!你陪着你母妃回去吧!你有孩子了,她怕是有一大堆话要交代你。”
二公主谢了恩,便陪着兰妃回景福殿。
待母女两舒舒服服的倚在窗前,吹着凉风,喝着消暑汤,兰妃身边的嬷嬷便来回报四公主婚事的后续。
“原来是安西侯的堂弟啊!我就说,明明记得七皇姑只生一个儿子的嘛!那来的安西侯之弟好尚四皇妹。”二公主笑吟吟的捧着盛着消暑汤的碧水蓝茶碗道。
兰妃正喝着茶,闻言瞧了女儿一眼,“你父皇这是打算为你七皇姑撑腰了!”对杨太后一派的人,兰妃统统很不待见,就连两位长公主,她也非常不喜,你说你一个长公主,有自己的府邸,却看着自己的丈夫被父母兄长给逼到最后急病而亡,然后就放任公婆和大伯子小叔子们把她儿子的侯府弄得乌烟瘴气,放纵他们在外败坏她儿子的名声,完全不作为,就盼着别人去替她出头。
凭什么啊?
太后不睬她们姐妹,她们没告到皇帝和皇后那么去,但是,七长公主却让儿子找上诚王,希望诚王帮她出头,帮她把她的公婆叔伯们全赶出去。
哼哼!
诚王不过是个晚辈,叫他去替七长公主出头?为什么不找怀王,不找平王?还不是怕杨妃知道了,会奚落她吗?
所以就为难她儿子了?
兰妃一想起来就生气,二公主见状忙劝道,“您大人有大量,别跟七皇姑生气了,她就是个可怜人。”
“可怜什么?”兰妃恨声道,“你知道什么,当年,大家都说她有福气,能嫁给安西侯,要知道安西侯高大英武又有谋略,年纪轻轻能一步一步在军中拚搏出来,那等心性智谋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可是,他去打仗不在京里,你七皇姑为人妻,就不该缩在公主府里,该当拿出她公主的气势来,而不是被唐家那些妯娌压着骂她不孝!”
兰妃想起当年事就来气,“什么孝不孝啊!还想要她怎样?她那公爹着实老不休,四五十岁的人了,竟然要媳妇出钱让他纳小妾,一开口就要一万两作聘礼,还要她出钱置宅买下人侍候。”
二公主傻傻的看着她娘发飊,有点想不太明白,为什么她娘火气这么大,“你知道吗?她明知不该为,却还是应下了,然后找我借钱,我谁啊!跟她很熟吗?她怎不去找她亲舅舅和表姐借钱啊!”
原来七长公主被妯娌们逼得应下公爹那荒唐的要求后,手头上却没这么多闲钱,因而找上兰妃借钱。
“那您借她了?”
“呵呵,我傻啊!借她这种钱,我没借她,却跟皇帝说了这事,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二公主还没想明白,兰妃已经揪着女儿道:“我可跟你啊!你可千万别跟她学,知道不?”
“晓得了。”二公主应下,与兰妃说起自家在西山的别院,兰妃便道:“我听你六哥说,阿昭她们家的别院很是特别,真的很特别?”
“嗯。可惜您不能出宫,要不然,就能亲眼瞧瞧她们家别院了。”
“对了,我上回请她帮我画的画,也不知画好了没,回头你帮我问问。”
“好。”
母女两说说笑笑很是惬意,羌部五王子一行人却团团坐在四方馆里发愁。(未完待续。。)
ps: 谢谢风铃草花艺童鞋宝贵的月票,谢谢enigmayanxi童鞋宝贵的两张月票,爱你们大家,谢谢你们大家的支持!
第七百五十三章 老祖宗逝
五王子皱着眉头看着大侄子,心道,他侄儿这般出众,就算娶大燕公主也绝不辱没对方的,但现在大燕没有适龄的公主了,难道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