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遵诲微微一笑,“如此我就放心了,我估摸着朝廷过几天就会提升我的官职,不过朝堂上现在空缺不多,所以很有可能让我兼任某地节度使一职。要不然朝廷赏罚不公,将士们也会有怨气,如今正是攻伐南唐的大好时机,陛下岂会容许?!到时候你就去我的封地,统驭那里的一切,并开办大型荣军农场,将受伤将士安置在那里。”
王政忠连忙应允,不几日,朝廷果然派出翰林学士窦仪,前来整理清查滁州库藏。窦仪来到滁州之后,立即向董遵诲索要账簿,并督促手下按照账簿清点物资。经过清点之后,发现府库中缺了十万贯钱财,窦仪就对董遵诲说道:“将军攻下滁州之后,自有朝廷封赏,何必落下恶名?”
董遵诲笑着解释道:“天使有些误会,这十万贯钱财并不是入了我的口袋,而是分发给俘虏的唐军将士。滁州约有十万守军,大体上每人一贯,免得他们心念南唐不肯归顺。这是相应的文书,前几天我忙着整顿军队,忘记交给您了。”
窦仪接过文书,并没有仔细查看,而是将它塞进了怀里。董遵诲既然敢如此解释,肯定已经做好了被清点督查的准备工作。可是据窦仪所知,滁州唐军原来只有十万兵马,其中有万余士兵阵亡或伤残,另有两万余人逃回南唐,还有部分士兵逃亡乡下,滁州现在只有不到五万名俘虏。如果按照董遵诲的说法,起码还有五万贯钱财下落不明,很可能是被董遵诲所贪污。不过这个世界上,如果真有哪个领军将领一文不贪,那这个人反倒更让皇帝感到威胁,不敢让他继续领军,要知道郭威当年就非常清廉!
过了一两日,董遵诲遣人来向窦仪索要绢帛,以犒赏将士。其实前几日董遵诲已经对有功将士进行了封赏,如今也只是遮人耳目而已。
不过窦仪却不清楚这一切,他拒绝了董遵诲的调拨命令,并对董遵诲说道:“将军,您当初攻破城池之后,就算是将库藏里的物资都拿出来赏赐将士,我也没有异议。可现在既然我已经将它们登记入册,就已经成为国家的财产,如果没有皇帝的诏书,谁也不可以私自处理!”
董遵诲微微一笑,并没有多说什么,更没有像窦仪想象的那般反复纠缠。不久,皇帝郭荣得到消息,特批五万贯供董遵诲犒劳士卒。
董遵诲占领滁州之后,打通了进攻南唐腹心的通道,南唐皇帝李璟很是惶恐,马上命令泗州牙将王知朗携带他的亲笔书信前往寿州城下祈求和平。信中说:南唐皇帝敬上书后周皇帝,如今百姓流离失所,两国士兵都已疲惫不堪,李璟特意请求后周结束战争,恢复和平。作为补偿,南唐皇帝李璟愿意以兄长之礼侍奉后周皇帝郭荣,并献上大笔钱财,以填补军用,消除后周的怨气。
郭荣没有同意,他也看穿了李璟的算盘。为什么李璟早不求和、晚不求和,偏偏现在前来求和,就是因为现在是谈判的最佳时间:之前李璟如果请求谈判,就会大涨后周的威风,削弱己方的士气,战局就有可能恶化。现在滁州已下,如果不趁着寿州还在自己手里,自己还有这一筹码,一旦郭荣率军直扑南唐腹心,李璟就算是拜郭荣为叔父,也将无济于事。
郭荣看到王知朗的书信后微微一笑,对他说道:“不知使者是否经过滁州?”
见王知朗点头,郭荣笑着说道:“从滁州东进百余里,就抵达你们唐国的首府,我军打开了你们的国门,难道就得到这点红利不成?!”
王知朗哑然,他只是个小小的牙将,并没有权利与后周商谈。随后王知朗便向郭荣辞行,返回南唐境内。在王知朗安全抵达境内之后,翰林学士、户部侍郎钟谟对南唐皇帝李璟说道:“陛下,郭荣虽然傲慢无礼,但他并没有斩杀王知朗,也没有对他过分羞辱,说明郭荣内心也知道征服咱们南唐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老臣愿意主动前去与郭荣交涉,如果能够在陛下威名的庇护下与周朝达成和议,百姓们就可以安居乐业;如果不能,老臣也会为我大军争取时间,填补滁州沦陷后的防务空缺。”
疾风知劲草,国乱显忠臣,李璟的眼睛湿润了,他立即委派钟谟为议和大臣,并任命工部侍郎、文理院学士李德明为其助手,携带李璟称臣的奏章,前往寿州祈和。同时,使者一行也携带了大批贵重药材、茶叶,以及价值千两的金器,价值五千两的银器,还有绸缎两千匹、牛五百头、酒两千斛等劳军物资。
钟谟、李德明来到寿州城下,马上献上以上礼品,乞求郭荣的召见。郭荣毫不客气地收下了南唐送来的礼品,然后挑选精锐将士,在御帐左右布防,将盛大的军容展现在钟谟两人面前。
钟谟、李德明接到郭荣接见他们的通知后很是高兴,但当他们来到郭荣的御帐附近,看着这里的数万精锐部队,不由得心惊胆颤。两个人不能说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也是双腿瑟瑟行动困难。
两个人好不容易才挪进郭荣的御帐之中,看着威名显赫的郭荣,不由得拜倒在地,连连叩首,并献上李璟的求和文书。
郭荣展开一看,就见上面写道:“臣唐主李璟上言:……”郭荣轻轻点头,开头倒是不错,去除了唐国皇帝的称号。他便接着往下看去,就见下面写道:
“窃闻舍短从长,乃推通理:以小事大,著在格言。伏惟皇帝陛下,体上帝之姿,膺下武之运,协一千而命世,继八百以卜年。大驾天临,六师雷动,猥以遐陬之俗,亲为跋扈之行。循省伏深,兢畏无所,岂因薄质,有累蒸人!今则仰望高明,俯存亿兆,虔将上国,永附天朝,冀诏虎贲而归国,用巡雉堞以回兵。万乘千官,免驰驱于原隰,地征土贡,常奔走于岁时,质在神明,誓诸天地。别呈贡物,另具清单,伏冀赏纳,伫望宏慈。谨表!”
郭荣冷冷一笑,怪不得都说李璟好读书、多才艺,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单看他这篇文章,就能知道他的文学水平。只可惜治国不是写文章,抒情骈文写上一百篇也于国无益!
郭荣于是冷笑着将那奏章仍在了几案上,对两名南唐使者说道:“你们国主自谓乃是唐氏苗裔,与那些个蛮夷不同,应该也知道礼义。我朝太祖(郭威)占据中原到现在已经六年有余,你们国家与我国仅隔一条淮河,居然从未派人前来敦睦邦交,反而跋山涉水,悄悄前往辽国,与辽人勾结图谋中原。你们的礼在哪里,义在哪里?!
如今你们两人来此,不过是想给朕些甜头,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我退兵而已。但朕绝不是那些能被你们蒙骗的无知君王,你们岂能让我回心转意、主动撤兵?!你们回去后告诉唐主,赶紧向我俯首称臣、叩头礼拜,要不然我就发兵灭了南唐!到时候打开你们唐朝的府库,来慰问我的部下,你们那时候别后悔(现在没有投降)!”
钟谟、李德明两人在南唐也是能言善辩之士,如今却吓得浑身发抖,不敢反驳。事到如今,两个人也只能够向郭荣连连叩首,立即辞行,免得枉送了性命,做了祭旗之鬼!
郭荣见李德明言语中对自己很是敬服,于是留下钟谟,命令李德明返回南唐,劝说唐主投降。李德明被周军兵势震慑,满心降意,立即返回南唐。
昨天忙着帮我叔搬家,只发了三千字,今天陆续将更新九千字,期待大家支持!
……
第368章拯救袍泽(上)
更新时间:2012…8…2021:00:59本章字数:4451
卷三'第368章拯救袍泽(上)
………………………………
第368章拯救袍泽(上)
李德明返回南唐之后,南唐君臣全都傻了眼,这郭荣怎么不守规矩啊?最近这几十年各国打来打去,无非是为了钱财物资!我只要给你钱财,你就不用再来找麻烦了,直接拿钱走人就是,何必苦苦相逼?!难道说郭荣真的想要统一天下不成?他以为他是谁啊!
这时南唐右仆射孙晟向李璟进言,郭荣之所以苦苦相逼,不过是因为那董遵诲打下清流关、滁州,打开了通向金陵府的门户而已。只要拿下滁州,郭荣哪里还敢嚣张?!
李璟连连点头,随即向孙晟问道:“如今军队勉强能够镇守金陵府,到哪里去搜集这一路可以攻破滁州的大军呢?”
孙晟向李璟说道:“陛下,有情报说董遵诲麾下只有两万人,这是周朝在滁州的所有守备人马。现在滁州城中约有五万战俘,如果把他们组织起来,足以消灭周军。即便他们不能顺利夺回滁州,董遵诲为了免除后患,也只能将他们严加处置、甚至斩杀!到时候只要我军大肆宣扬此事,想必我大唐军队肯定会奋勇向前,与周军不死不休!”
李璟几步走到孙晟面前,笑着说道:“爱卿足智多谋,真是天授我大唐以能臣啊!不过爱卿,现在这五万兵士都在周军掌控之中,咱们怎么样才能将他们组织起来、武装起来,乃至于夺回滁州呢?!”
孙晟低声说道:“微臣向陛下推荐一位小将林仁肇,他虽然名声不显,却智勇双全。只要陛下同意,臣就委派他率领亲信家丁悄悄潜入滁州。即便林仁肇失手被擒,因为他名声不显的缘故,也不会影响大局!”
李璟再次点头,对孙晟说道:“爱卿就是朕的诸葛孔明啊!你放手去做就是,朕都听你的!”
孙晟向李璟拜倒谢恩,随即离开南唐的皇宫,返回自己府中。此时林仁肇还在他的府邸,孙晟就命人将他叫了过来,对他说道:“贤侄,叔父刚刚在陛下面前推荐了你,让你前去滁州解救那五万士卒。你可有信心?如果不成,我稍后就再去皇宫说你不小心坠马,虽然陛下可能不满,却能够保住性命!”
林仁肇轻轻一笑,大声说道:“叔父何必激我?!不过是小小滁州而已,小侄又有何惧?!”
“好!”孙晟笑着拍了拍林仁肇的肩膀,对他说道:“你有什么要求?全都说出来,叔父豁出去一张老脸,也要为你筹备齐全。”
林仁肇羞涩地一笑,对孙晟说道:“我家中有五十名家丁,一向严格训练,只是因为最近家道中落,尚不能为他们配齐甲胄,希望叔父能够帮忙。而且叔父让我潜入滁州,想来那些被俘不屈的义士们也没有武器,这些也都要拜托给叔父了。”
孙晟轻轻一皱眉头,并没有立即说话。现在天下不太平,虽然甲胄乃是朝廷管制之物,可是但凡大一点的家族势力都在暗地里悄悄购置,只是有多有少而已。五十副甲胄他很容易就能拿出来,相信林仁肇也很是轻松,只是估计到朝廷舆论,这才在这里走个过场而已。
倒是重新武装滁州兵马,对朝廷却是个问题。毕竟这不是五十人,也不是五百人,而是五万人!武库里虽有这些甲胄器械,可一旦动用,南唐的仓库里短期内可就要空了。而且孙晟虽然知道林仁肇有些本事,却也不敢放心大胆地将这些甲胄交给他,万一林仁肇失败,这些甲胄可就要全都资助了周军,就算是当了右仆射的孙晟,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思来想去,孙晟对林仁肇说道:“不瞒贤侄,家丁们的甲胄很容易配齐,只是这滁州士兵们的甲胄叔父很是为难。现在陛下正忙着指挥部队填补滁州失守后带来的防务空缺,武库中虽有甲胄,却也得优先供应他们。这样吧,我给你一万柄刀剑、五百名精壮士兵,全都归于你指挥,你看这样如何?”
林仁肇轻轻皱了下眉头,朝廷给的本钱也太小了,我可是去解救五万战俘啊,居然才给这么点兵,实在是过于小气!不过我林仁肇相信,只要能给我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我就能绽放我的光彩!
于是林仁肇答应下来,随后就去城外军营里悄悄挑选了五百名士兵,然后率领自己的新手下们前往武库接收装备,并立即出城。这段时间前往前线输送物资的部队不少,很少人会关注到林仁肇这支小部队,于是林仁肇很是从容地领着队伍一路北上,不久就抵达了滁州附近。
虽然林仁肇一直瞒着大家伙,可士兵们也不是傻子,一直北上西进,肯定是去前线打仗。可是自己只有五百人,却推着这么多军械,难道是去滁州不成?大家心中惊骇非常,那可是青面獠牙董遵诲的地盘,据说他身高一丈、身宽也有一丈呢!而且滁州城里可是有两万周朝最精锐的士兵,咱们这五百人过去,人家随便挥挥手咱们就得被拍死!
林仁肇很快就听到了士兵们的议论声,看出了他们心中的胆怯。林仁肇很是诧异,这可是京营里面最精锐的士兵,怎么连这点胆气都没有?!于是在抵达滁州近郊以后,林仁肇找了个相对隐蔽的小树林,领着大家躲藏起来,然后给大家开了一个小会。
就听林仁肇对大家说道:“兄弟们当兵不就是为了保家卫国嘛!现在郭荣率领周军南下,不断攻击咱们唐国疆土,董遵诲作为郭荣手下的悍将,居然偷袭清流关、计诈滁州城,实在是罪无可恕!尤其是他还关押了五万名咱们的袍泽,其心歹毒!我已经通过孙晟大人向陛下请战,申请到这解救袍泽的任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咱们一定能救出同袍,收复滁州!”
林仁肇卖力地鼓动士气,可士兵们却基本上没有听进去。大家当兵就为了吃粮拿军饷,只要给钱,当谁家的兵不是当啊!何况人家周军南下之后,愣是取消了朝廷的苛捐杂税,实在是大快民心!至于收复滁州之事,自有那些大老爷们操心,咱们犯不着卖命!
士兵们对林仁肇的鼓动不屑一顾,不过大家也害怕得罪这小官人,就全都装出兴奋的样子来。林仁肇可不知道士兵们的想法,看到大家跃跃欲试,他心里很是高兴,于是对众人说道:“我是这么想的,一会咱们去找个相对隐蔽的地方,埋伏下来。然后我亲率家丁们溜进城去,探查情况。等到摸清楚滁州城的底细后,大家再携带兵器分批入城!”
刚讲到这里,有放哨的士兵压低嗓门喊道:“快隐蔽,周军骑兵!”
听到这示警声,大家赶紧躲到了树木后面,有些来不及躲藏的士兵就连忙趴在地上,瑟瑟发抖地待在草丛里。林仁肇低声吩咐道:“藏好了,谁也不许抬头!”
这时哨兵们也全都躲藏起来,不多时就听见马蹄声响成一片,约有五十名骑兵疾驰而来。刘仁瞻他们全都在心里祈祷,希望这些个士兵们赶紧走人。可是后周骑兵们却没有离开,而是冲到了这树林附近。
就听见骑兵中有一人说道:“大家可要看仔细了,不要让唐军斥候溜过来!”
骑兵们大声答应着,有人问到:“曹大人,你说唐军什么时候过来啊?我最近赌输了钱,正想拿他们几个脑袋来清账呢,他们怎么还不来啊?!”
那人声音很是幽怨,众人大笑,那个曹大人就是曹铨,今天轮到他率队巡逻,就听曹铨笑着说道:“你个陈大头,上次不是杀了四个唐兵嘛!怎么又赌输了?唐军现在谁敢过来,咱们董大将军可不是吃素的,唐军要是过来,就是嫌命长啊!”
就在大家的说笑声中,有十余名士兵跳下马来,在那“陈大头”的率领下,往树林里探查。不过他们很快就退了出来,对刘队正大声喊道:“曹队正,没有异常情况!”
曹铨听得眼中波光一闪,立即笑着说道:“那咱们去那边树林看看,不能让唐军探子混进来!谁让咱们是五千骑兵中的一员呢,天生巡逻的命!半个时辰一巡逻,要是上司不见咱们,说不定就又得吹号示警、全军动员!咱们可惹不起他们!”
他一边发着牢骚,一边率领队员们撤出了树林,往远处跑去。等到约莫着树林里的人看不清自己的动作、听不见自己的谈话声,曹铨才对那陈大头说道:“大头,你发现了什么,要不然怎么突然叫我‘队正’,老子可是快要升都虞候的人!”
刘大头低声说道:“里面埋伏着数百人,而且我在树林里看到了新鲜的车辙子,应该携带大量物资!奇怪啊,他们带这么多物资来咱们滁州干什么?!”
曹铨微微一笑,“将他们抓起来问问就是了,这样,你去远处调集几个骑兵队来,咱们来个守株待兔,绝不放走一个!”
就在曹铨安排的时候,刘仁瞻皱着眉头说道:“再往前走不怎么安全!这样,你们留在这里,随时准备接应,我带着家丁们乔装入城,先去打探情况!”
说完他就换上老百姓的衣裳,将一口尖刀塞到柴禾垛里,挑着柴禾就往外走。那五十名家丁也都纷纷乔装,大多是扮作砍柴的农夫。等到他们走后不久,后周的军队就围了上来!
……
第369章拯救袍泽(下)
更新时间:2012…8…2822:51:07本章字数:4683
。。第369章拯救袍泽(下)
在林仁肇离开之后,后周军队就包围了那片小树林,将树林里的五百名唐军士兵予以全歼,并缴获了大量的刀剑军械。这样一来,林仁肇的退路全无,唯一的接应部队也被后周军彻底歼灭。
此时林仁肇还对这些一无所知,他正在自己的家丁头子林铁生的劝说下,停了下来。就听林铁生对林仁肇说道:“公子细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