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蒙面人避开栅栏,向前一跃只是挥刀一斩,朱元璋背后被冰凉的锋刃划过,顿时出现了一条长长的血痕。
朱元璋吃痛倒地,牙齿赶忙紧咬着颤抖的嘴唇,努力不让自己发出一点声音,知道这蒙面人久久没有杀自己,肯定是有什么事情要交代,一但喊叫,反而会让他动了杀心。
蒙面人戏谑的见朱元璋拼命地向后退缩,露出这副的狼狈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激动之下一把揭开脸上的面巾,大声道:“天道还真是报应不爽,你倒是看看我是谁。”
朱元璋喘了口气,定眼一看,只见着其脸上血肉模糊,又只剩下了一只眼睛,嘴巴上裂出了一条长长的口子来,说话张合之间甚是恐怖,看其身形确实是有一股熟悉之意。
“哈哈哈……不记得了吧!这脸上的伤痕可都是拜你所赐啊,我的广义大师。”
朱元璋眼睛一阵睁大,终于记了起来:“你,你…可是王毅?”
王毅听后又是一阵狂笑:“香主啊!你死的好冤,就不曾管我了,今日定要与你报仇雪恨。”
正在提刀要砍时,只听一声破响声在身后传来,赶忙转身用弯刀一挡,磕开箭羽,睁着独眼一瞧,只见着前方一冷厉的高大汉子缓缓收起弓箭。
王毅方才感受到那一箭的力道,现下手臂还有些微微发麻,顿时知晓这定是一个高手,现下不宜跟他过多纠缠,杀了朱元璋再说。
在王毅一个转身后跃时,朱元璋仿佛早有预料,连忙向着左边一阵翻滚,使尽全身力气,一个翻身就往这常遇春来时的方向跑去。
王毅一刀扑空,心中暗恼,见着人就要跑,纵身几个跳跃便追了上去,正扬刀砍向时,叮的一声,只觉得刀刃一阵阻力,劈下不得,向前一看,原来常遇春已然赶到。
呵的冷笑一声,常遇春隔开弯刀,对着身旁的朱元璋道:“头领先走,俺来会会他。”
“那还真是拜托与你了。”朱元璋知道现下该做什么事,留在这里也就是徒添累赘而已,倒不如去搬些救兵来。
朱元璋慌忙逃出,沿着营墙一阵狂奔刚巧见到一对巡逻士兵前来,大笑一声,只不过太过于兴奋,左右脚错乱一阵绊倒,直摔了个狗吃屎。
那些个兵卒忽闻笑声,还只道是谁这么大胆,定眼一瞧,看其服侍身形倒是跟朱头领有几分相像。
队中伍长刘三赶忙上前扶起人来,着脸一看果然是朱元璋,单膝跪地道:“在下伍长刘三,朱头领所谓何事这般焦急?”
朱元璋此时已经累的上气不接下气了,忙整了整衣物,喘了口气才道:“先前有人行刺于我,就在前方,我领你们前去。”
刘三听此也是吓了一大跳,看朱元璋身后果然有一条血痕。在森防的军营竟然还有人敢来行刺,赶忙命一小卒前去营中报备,自己领这一伍人马随朱元璋前去。
到了那幽静小园内,只见着两人还在厮打,刀光枪影之间,王毅只是用着一柄弯刀步战竟与常遇春的银枪不分上下,也就是此时朱元璋这大条的神经还有闲心情观看,刘三惊吓之余早已领着众兵卒缓缓包围而去。
王毅一见着朱元璋领了一队兵卒前来,脸色越发阴沉下来,知道今日刺杀失败已事不可为,脑中一阵转动,马上就做出了决定。
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保住命再说,以后有的是机会。想罢一刀挑开枪头,就急于向后跳开。
常遇春一见着这人竟是想逃,哪里肯放过,一长枪断然迎上,一横一扫,阻却了其退路。王毅一见着退路已断,越来越多的兵士包围而来,心中发狠之下,避也不避迎来的枪头,噗的一声,避开了心脏的重要位置,任其插入自己的胸口内的血肉之中。
常遇春左右拔不出枪来,眼睛一瞧见其牢牢把握住枪头,贼人脸上也露出了一个诡异的笑容,心中大感不妙,本能地向着一旁跳开,终究是晚了一步,暗器早已迎上,银光一闪,细小的银针直插入了常遇春的肩膀。
王毅抖动身子,一把拔出枪头,任其血流如注,大笑着道:“广义大师,我等后会有期。”说罢向后一个纵越,身轻如燕般几个蹬腿就攀爬上了城墙。
其余兵卒一见此,赶忙向左向右围追而去,西城内顿时一阵鸡飞狗跳。
第八十章离军高邮
朱元璋见着常遇春受伤,只是站立在那里动也不动,脸上表情也是吃痛不已,刚想上前去扶他一把,只听他急声道:“别动,这暗器有毒。”
朱元璋听此也是大急,一旁的事主常遇春脸色反而平静,抽出身侧的一把匕首,缓缓蹲下身,撩开衣服,就着士卒的火把,把刀刃烤的通红,一刀便向着伤处刺去。
朱元璋见着常遇春面色不便地挖出毒肉,连肉带银针都带了出来,端的是一位硬汉。
暗黑色的血液渐渐变为鲜红色,这时常遇春才长松一口气,顿时瘫软在地,一旁早已准备好的医护赶忙上前,拿出伤药不过几下便包扎好来。
……
李善长穿着宽松的白色长衫在于大帐中负着手走来走去,脸上满是恼怒之色,而下方跪满了一地今日巡营的士卒将士,脸上都露出着羞愧神色,头都快杵到地里去了。
“今日,还好有着常遇春到来,不然大头领有什么闪失,我定要唯尔等是问。”
朱元璋见着下方将士一时说不出话来,确实是知道了自己的错处,心中不忍之下刚想开口解释几句,这时李善长仿佛早已知道他心意一般,开口道:“头领,知晓你不想为难将士,今日主要也不是错怪他们,是这军营之中的防务太过于松懈,一个贼人神不知鬼不觉地就能溜进来,今日就轻易行刺与你,往后可还有安宁之日?”
朱元璋想想也是,也就不再开口。
李善长左右又走了几圈,想了想开口道:“今日这番大错也不在于你们,但军法难为,各自下去领二十军棍,去吧!”
“诺。”众人严肃着脸,起身便向着帐外走去,不一会儿就传来仗责时将士们的闷哼声。
李善长又把脸转过来,对着朱元璋语重心长道:“头领,不过是一小贼就差点行刺与你,要是你有个三长两短,又无后人,我等届时群龙无首之下,可如何是好……”
朱元璋望着他那一副婆妈的样子,知道他要说的意思,心中也是苦笑不得:“好好好,明日,就明日我招募士卒领作亲军,可好?”
李善长脸上终于露出笑意的点了点头,经过这事,摸着下巴暗自琢磨,朱军越发做大,甚至最后都要登上那九五之位,头领无后怎可行?
朱元璋被他那意味深长的眼神一瞧,心中也打了个寒颤。
第二日一早军中大比武就此开始,朱元璋要招募亲兵的事情早已传了出去,能够当亲军本身就是非常荣幸的事情,粮饷也比普通士卒拿的多,更何况是大头领的亲军,这在军中可是有着至高无上的荣誉。
朱元璋也亲自前去,士卒们经过一番角逐,最后确定了五十个名额。
见过都是些孔武有力的汉子,朱元璋甚是满意。
朱元璋最后站于台上望着底下大军几千人马,排做一列,经过这场生死厮杀,在这些兵士身上终于看到了肃杀之气浓浓徘徊在四周,有了些铁血将士的影子,这番高邮大战终究是没白来。朱元璋也流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这第一批班底终于建成了。
回帐与着李善长商议一番后,朱元璋就打算回和州了,毕竟根基还是在那里。不过在回军之前,还有着更重要的事情去做,那就是帮助周围百姓修缮被战时破损的房屋,经过几夜的努力,晨鸡报晓,初阳下西城百姓的房屋全都焕然一新。
在与张士诚告辞过后,就找吉日正式回军和州了。前几日听闻元军大败,其余义军这才姗姗来迟,城中全是将士,顿时拥挤不堪。张士诚此时巴不得众义军赶紧离去,在这里治安不好不说,一众人混吃混喝的粮草都快要供应不上了,自己接防西城到时也好腾出手来攻打周边县城,巩固高邮。
朱军整备离去时,红色军卒如一片红火般,整齐而又有效地行走着,后方则是一连串的降卒。
西城百姓全然站立于两旁,连声欢送,这些个红军平日里军纪严明,也不曾来骚扰周边百姓,时常还会接济些孤寡老人,终究这一辈子百姓们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军士,红色衣衫的军士牢牢记在了高邮城内百姓们的心中……
朱元璋骑着大马,行于街道中央,接受着百姓们发自内心的谢辞,心中也甚是自豪,想不到自己还有能当大英雄的时候,以往是想都不敢想的,要是此时再来个美女坐于怀中,美女配英雄,那该多好……
朱元璋正带猥琐笑容浮想联翩时,只见着前方忽然停了下来,很是吵闹,之后亲卒便带着一老妇和一位壮实的少年郎上前走来。
老妇走于前方立马就跪在地上,连声道:“民妇刘李氏见过大头领,朱头领可还记得我否?”
朱元璋擦了擦嘴角流出来的口水,这妇人隐约是有些映象,回想一阵,终于记起那旁边的少年就是在城头之上协助军队守城,元军攻上城头时还不要命地用着石块使劲砸击元卒头颅,见到他时眼中都是愤恨之色。后听闻他爹就是被蒙古人所杀,知道他家的拮据的情况朱元璋留下了一袋米就忘却了脑后。
刘李氏见着朱元璋想起来了,拉着旁边的少年跪下,磕头大声道:“这是民妇小儿李牛,现望朱头领能收为亲军,好上阵杀敌,为千千万万的穷苦老百姓报血恨之仇,如若不收下民妇就不再起来。”
周围百姓都着眼看着,而且都如此说了,朱元璋哪有不应的道理,下马扶起了那老妇,望向一旁的李牛道:“你是真想从军?”
“是。”李牛大声回答道。
朱元璋笑着点了点头,命人先把他带下去,与他母亲道别一番,最后上马时再望向高邮城内最后一眼,自己迟早还是要回来的。
这时百姓们又一阵涌动,挎篮的妇人挤上前来,纷纷拿起篮子,掀开布盖,里头全是热腾腾的烧饼,见着士卒就发一个,一个都不曾缺少。
众将士只是着眼望着朱元璋,朱元璋笑道:“都是百姓的存粮制成的,都是他们的血汗,要记住这份恩情,既然给你们就拿着吧!”
将士微微颤抖着手掌从百姓手中拿过温热的烧饼,这其中不乏有着以往欺辱过百姓的汉军,眼中都留下了悔恨的泪水。
就是朱元璋幻想多次,也没想到朱军竟会是一路抽噎着,离开的高邮城。
第八十一章愈廷玉
“啊!终于到啦。”朱元璋望着这人来人往而又熟悉无比的和州城,心中倍感亲切。
汤和在一旁哈哈大笑道:“金窝银窝到底是不如自己的狗窝,还是自个儿家舒坦。”
李善长翻了翻白眼,命韩汉忠领了兵马押降卒向城营走去,行军那么多日,这么多人马疲惫之下还是先安营扎寨再说。
一路来望着那些紧闭城门,寂静清廖的县城,现下看着这热闹不减的和州城,反而是一股人间烟火的气息铺面而来。
进了城门一路走一路看,不一会儿就到了州衙外,而一旁的俞五早已等候着了,一望见朱元璋的到来,欢喜道:“听闻恩公此番大败元军,可喜可贺啊!”
朱元璋只是笑着摆了摆手,进入了衙内,握着茶杯啜了一口茶问道:“出城半月,春耕怎样,这城中可有什么情况?”
“这半月来倒是全心在忙活着春耕之事了,田亩已然分好,就等铁匠坊的器具就位就能耕作了。金陵城中倒是没什么动静,鲁花赤福寿也一直安于城中。倒是那蛮海牙子率领水军袭扰了几次县城,不过都只是在江上飘荡,上过几次岸都被我组织县民打回去了。”
这时李善长揉眉几下,眼神一阵犀利,断然道:“他这是在试探我等,不能再耗下去了,我军去高邮一趟收编汉军万余人,马匹辎重无数,后勤就不是问题……趁现下兵锋尚存,粮饷充足,若一股作气攻下金陵,在北方元军南下时,我等还能据大城而守,加上长江天险阻隔,与各路义军呼应之下,简直固若金汤尔,不必再忧虑元军反攻了。”
朱元璋听此也是有些欢喜,能够拥有金陵这座战略大城还是很让人渴望的,又望着李善长征询而来的目光,恭敬道:“先生还请再说。”
李善长见朱元璋有几分意动,也就继续讲下去:“今日这番李某倒是要问个清楚,不知头领是安于一地,还是…要争那九五之位?”
朱元璋听此,赶忙起身拱手道:“人往高处走,自是越高越好,还请先生教我。”
“要争天下,必先夺取一福地,慢慢积攒气运,才能再图后事,而几朝古都金陵就是这聚福之地。先说这金陵格局,居全国之东南,占长江下游,北控中原,南制闽粤,西扼巴蜀,东临吴越,据长江之沃野,控沿海七省只腰臀,所谓龙居虎据,负山带江是也。
再说金陵地势,宁镇山脉,由东北向西南蜿蜒起伏,岗阜由此连形似苍龙,造成三面环抱势为天城……形成了金陵进可以攻,退足以守的易守难攻之势,为江南各城所不及……”
李善长押了口茶继续道:“要想攻下金陵,必先夺取采石矶,以此为登录点,步卒半日就可直入金陵城下。和州与采石矶之间仅有着这一江之隔,所以我们现下最欠缺的就是是水师。”
俞五听此若有所思,赶忙跑去白虎屏风后方,打开一处暗格一阵翻检,拿出了一张精心绘制的地图来,细心铺于桌面上,指着图中标记的巢湖道:“这里有一支水匪,首领姓愈,名廷玉。他有三个儿子,老大叫通海,老二叫通源,老三叫通渊,都非常勇武有力,三人还有一种绝技可在水中潜伏八九个昼夜,是这一代有名的悍匪。之前我于他也有些交情,可前往说服一番,投于我军,到时定可与那蛮海牙子在水上大战一番。”
又出现了一个历史名将,朱元璋听此哈哈大笑,便道:“请江湖绿林好汉入伙,怎可只让你一人前去,我定要前去走一番,让他见见我的诚意也好。”
巢湖位于长江下游沿口,在于芜湖境内,如同其名般就是一座大湖,因着这里有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水匪,聚集在这长江口,故又被人称之为巢湖。
朱元璋望着这片到处充满雾气而又宽长的湖水也有些震撼,这湖面宽度甚至都与长江差不了两样了,坐船过了江才赶到岸边,就见着在湖雾中隐约有船身忽隐忽现,近了才看清是一座小船摇摇晃晃地缓缓划了过来,船上穿着蓑衣消瘦长脸的老翁把船停在岸边,睁眼瞧见岸边的一群人就问道:“岸边可曾是和州朱头领?”
朱元璋拱拱手大声回道:“在下便是,老者就是那愈头领派来的吧,不知我等怎可过湖?”
“人太多啦,大头领吩咐过了,就只许三五个人上船,其余人就等在江边吧!”
汤和听此怒道:“就几个人,要是头领出了些事情,怎可是好?”
一旁的俞五脸上也带了些愧色,对着朱元璋道:“恩公,我也不曾想到愈廷玉是这般不通情理,你的安全还是最重要的,这次还是我一人前去吧!”
“哎~,这说的是什么话,既然来了,就不能让他愈头领笑话咱不敢上他巢湖,以后传了出去还不会被天下人耻笑?老者,我就几人上船前去吧!”
俞五见朱元璋坚毅之色,也不再劝,又挑选两个武艺最好的,加上汤和、朱元璋一起够五个人,就上了船去……
朱元璋坐于摇摇晃晃的船上,随着老翁船桨摇来摆去,心中还有些稍许得色,只是这样就苦了汤和了,本来就是一个旱鸭子在船上再这么摇晃,哪里还受得了,才上船不久就低头扶船边呕吐了起来。
朱元璋也是摇了摇头,把着身上水囊解下递给了他,便跟着老翁闲聊起来:“老先生,不是何姓?这一眼望去船都没有一只,湖中怎的戒严这么多了?”
“老朽姓徐,叫什么我也忘了,他们都叫我徐六。前几日听闻那蛮海牙子要前来芜湖,说是要诏安什么的,愈头领恐有诈自然是戒严了。”
“哦?元廷诏安,那不知愈头领是怎的想法?”
“呵呵,大头领的事情我这些个小人猜不透,也不能去猜,自是不知道了。”
朱元璋听此暗自琢磨,这愈廷玉在元末时也是明军中有名的将领,又在巢湖中占湖为匪,打劫客商时或多或少就会跟元廷有些不对付,应该不会投靠元军才是,这样此行就有些把握了。
徐六见着朱元璋只是稍许疑惑便变得自信满满的神情,心中也着实有些好奇起来,不知他有什么把握能够去说服愈廷玉。
第八十二章说服巢湖水匪
不一会儿,就看见了在湖心之中有着一处小岛,近来一看只不过是被冲刷下来的泥石堆积成方圆两三里左右的一座丘岛罢了,这便是了那愈廷玉的巢穴所处。一路来湖面中都有水匪行船前来盘问,都被徐六一句愈头领的贵客给挡回去了。
砰的一声船尖抵住码头,几个撑转就靠了岸边,朱元璋众人下船与着徐老翁告别一声,便随着一旁早已等待在江边的小卒向着大堂走去。
这时有一将领走到徐老翁身旁,脸上全是恭敬之色,弓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