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辞父母以入宫禁,果当选即终身幽闭,不复见其亲,生离死别,争此晷刻,
人孰无情?安得不涕泣?吾死且不畏,况鞭笞耶?且赭寇起粤峤间,不数载
悉长江而有之,今遂陷金陵,天下已失其半。天子不能求将帅之臣,汲汲谋
战守以遏贼锋,保祖宗大业,而犹留情女色,强攫民家女,幽之宫禁中,俾
终身不获见天日,以纵己一日之欢,而弃宗社于不顾,行见寇氛迫宫阙,九
庙不血食也。吾死且不畏,况鞭笞乎?!”
太监从未听到过秀女说出这种话来,惊恐地去捂她的嘴。这时,恰好咸
丰乘御辇过来,见太监们捆住这位秀女,拉到自己面前,硬按住她下跪。该
女犹倔强不肯屈膝。
咸丰已经稍稍听说该女刚才的一番言论,他命太监们松手,笑着问她刚
才说了些什么?少女侃侃对答。咸丰欣然地说,“此真奇子也!”命松绑。
引入宫入朝见皇后。咸丰为她择婚,并将此次所有秀女放还回家。
显然,被选为宫女不是一件幸事。清宫中有地位的女性亲属加恩免选。
规定:太后、皇后之姐妹,嫡亲兄弟之女、嫡亲姐妹之女免选,后又包括嫔
以上的亲姐妹免选,乳妈的亲生女也可免选。
明代的一位邵太后也深感于入宫女子的不幸,她对孙子嘉靖皇帝说:“女
子入宫,无生人乐。饮食起居,皆不得自如,如幽系然。以后选女入宫,无
下江南,此我留大恩于江南女子者也。江南人家亦幸无以丐幸泽,送女子入
宫。”
入送的宫女中有一些是十岁左右或更小的女童。这种做法是为了确保其
处女身份?或者太后、皇后喜欢年龄更小一些的侍女?当然还有女家的原
因,如一位妇女亡夫,自己打算改嫁,小女无所依托,就会把她送入宫中。
宋仁宗的张贵妃就属于这种情况。明代万贵妃四岁入宫,宋仁宗的另一位贵
妃冯氏九岁入宫,有名的陈后主宠妃张丽华,入宫时仅十岁。如果十二、三
岁入宫,就属于普遍情形了。
元代要求高丽国每年进贡美女,以示臣服。由此形成制度,到明代初期
还在延续。明成祖妃权氏就是高丽女子。
不少女子是被父、兄主动纳入宫中的,家人寄希望于她获得皇帝的宠幸,
以求得全家荣显。历史上传为佳话的“倾国倾城”的故事,就是出自李延年
向汉武帝引荐妹妹的事情。李延年是宫中的歌、舞艺人,能自制词曲、美妙
动人。一天,汉武帝听他唱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
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被歌声感动了,叹息说:“善!世岂有此佳人乎?”李延年并没有
直接告知武帝这位佳人就是自己的妹妹,而是令平阳公主使武帝得知此情。
武帝一见李夫人,真是名副其实。
汉明帝的马皇后是名将马援的女儿,马援以身殉职,还遭到他人诬陷,
马家又被权贵欺侮。马皇后的堂兄在忧愤中上书皇帝,请将马援的三个女儿
入选太子宫中。当时,马皇后只有十二岁,她带着家族的希望进入宫廷。
古人相信相术,一位平凡的女子若是被相术师相出大吉大贵来,而女中
尊贵者就是皇后、贵妃,那么该女子的家人就会把她献到宫中去。如西汉景
帝的王皇后,本来在民间已和一位姓金的结婚,生了孩子。王皇后的母亲听
相师说她女儿命中富贵,便把女儿硬从金氏家中夺走,送入太子宫。而东汉
章帝窦皇后也是因相师的判断,为求富贵进入宫中的。
也许冥冥之中真有神灵保佑,她们竟如愿以偿。起关键作用的不是别的,
恰是美貌。汉章帝就是听说窦氏美貌,才引见她的。
朝廷宫员的女儿也是宫女的候选人,并且是重点候选人。
凡被家人主动献入宫中,或者父、祖在朝廷任官的女子,比一般从民间
批量载入宫的女子,更有机会令皇帝注意。这些人大多一入宫就被封上名号,
再进一步越居后宫女子之上。而普遍的良家子既使有美色,也很难被发现。
如王昭君,杂处于成千的宫女之间,默默无闻。
三、宫女的色艺之竞
进入后宫的成千上万的宫女,她们唯一的出路就是赢得皇帝的青睐,过
上真正人的生活,然后再走上人上人的地位,这一生就算成功了。不然的话,
只能做一辈子宫女。宫女在后宫的地位是仆人,是后妃们的仆人。为一个皇
后服务的宫女一般有一、二百人,在太后周围服务的宫女数量也许更多。而
嫔御们既已获得名号,在后宫就升为主人,升为官,她们也需要宫女们侍候。
如汉元帝传昭仪初入宫时,为上官太后的侍女;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先是
龚贵人的侍女。
当然,宫女在后宫是备用为皇帝提供性服务的,从事杂役也不繁重,繁
重的事务由宦官承担。有些宫女是因父亲犯死罪,被没入宫廷的,她们相当
于女犯人,从事惩罚性的劳动,如织布、舂米、洗衣。宫中专设织布的作坊,
叫做暴室,因为丝麻需要凉晒,作坊就以暴室为名。从事这些劳动的人数也
不少,汉宫专设暴室令,监督她们的劳动,处罚违反规章者,暴室同时又成
为宫中的监狱。凡在宫中犯重罪者,都要遣送暴室,西汉的数名被废黜的皇
后,送往暴室幽禁,并死在那里。
宫女们怎样才能越于众人之上,引起皇帝的注意呢?这是无数的、各朝
各代的宫女们日夜思虑的问题。
机会是最重要的,只有先让皇帝看见她,才能使皇帝注意她。“春风一
面晓妆成,偷折花枝傍水行。却被内监遥觑见,故将红豆打黄莺。”试想皇
帝在苑中闲步,隐约看见水畔花旁,有个少女婀娜的身影,能不触景生情?
然而实际上机会大多不由宫女自己掌握。一些在太后、皇后、贵妃身边作侍
女的宫女,因为皇帝经常与上述人联系,她们便近水楼台。傅昭仪、张丽华
就是这种情况,还有宋徽宗的郑贵妃(后来升为皇后)、王贵妃开始都是太
后身边的宫女。
美色是决定性的因素,没有哪个皇帝见美色而不爱,否则他就不会派人
去选美。后宫是一个美女如云的地方,仅仅靠端庄秀丽是不够的,非国色天
香不足以引起皇帝的喜爱。汉元帝时,王昭君默处后宫多年,当元帝决定将
她赠给呼韩邪单于时,并未见过这位宫女,是王昭君主动要求远适匈奴的。
当王昭君临行到元帝面前行礼时,元帝才第一次看见这位绝代佳人,他痛悔
不已。由于无法收回成命,只得将怒气转向宫廷画师。元帝后宫女子突破千
人,他不能一一阅看,便让画师将宫女们描画成图,呈送皇帝,任皇帝挑选
其中美貌者。宫女纷纷讨好,贿赂画师,求他们把自己画得美一些。独王昭
君性格倔强,不去求请画师,结果画师毛延寿把她画得平淡无奇。王昭君远
嫁匈奴,刚刚骑上马背,元帝就派人把毛延寿杀了。
汉武帝时,宫女尹氏被武帝看上,封为夫人,不多久便被疏远了。她得
知武帝又看上了一个比自己貌美得多的邢夫人。武帝大概相信“美女入室,
恶女仇之”的谚语,不让二女相见。尹夫人为了知己知彼,要求见一见邢夫
人。武帝为了应付她,便让一位普通宫女穿上夫人的衣服出来相见,尹夫人
看了这个女子一眼,就对武帝说:“这不是邢夫人。”武帝惊异地问:“你
怎么知道?”尹夫人平静地回答:“视其体貌形状,不足以当人主。”武帝
见无法蒙骗她,只得命人传召邢夫人。邢夫人穿着一身旧衣服,尹夫人望见
邢夫人向这里走来,说声:“就是她。”垂下了头,自愧不如。自卑自怜的
泪水不禁落下。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中原逐鹿,自命为天下
英雄者,无一不好美色。
吴大帝孙权时,有一位潘姓女子为江东绝色,后来潘女因父亲生罪,被
收入宫中织室。孙权听说织室中有一位绝色,命画工前去画下她的容貌。画
工画了一幅潘氏的写真图,送到孙权面前,画面上潘女一副哀愁的神态,孙
权心花怒放地说:“愁貌尚能惑人,况在欢乐?”于是立即命侍从用雕轮把
潘氏从织室接出来。孙权的儿子孙亮,对美色也津津乐求。他从宫中选出相
貌最佳的四名宫女,赐给新名,一名朝姝,二名丽居,三名洁珍,四名洁华,
四个名字分别是四种香料。孙亮让四名美女同坐在一个琉璃(应是玻璃)帐
内,从外望进,如四位水晶宫女。
江北沛县一个出身微贱的女子甘氏,“玉质柔肤,态媚容冶。”被刘备
发现,纳入宫掖。甘氏的美艳使刘备产生了如遇仙人的感觉。他把甘氏放在
白绡帐中,自己从窗外向里望,白绡帐中的甘氏如站在月光下的皑皑白雪中。
刘备对甘氏宠爱备致,又将她封为皇后,甘氏所生的阿斗刘禅被立为太子。
魏文帝曹丕是一个极为好色的君主。他先把江北绝代佳人甄氏拥为己
有。甄氏的美貌在曹植的《洛神赋》中被描绘得仙姿神韵,如梦如幻。后来
曹丕对她冷落了,他又发现了新的美人薛灵云。薛灵云家在常山郡,曹丕命
地方选良家子时,常山太守谷习特别注意到本郡的这位美人。谷习给了薛家
一个值千金的宝物,把薛灵云聘来,专车从常山出发,送往京师。曹丕得知
情况,派文车(有花纹的车)十乘去接。离京师十里之远时,曹丕亲自乘雕
玉之辇相迎。望着华贵盛大的车队,想象着美人的容颜,曹丕产生了诗情,
他对自己说:“昔言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今非云非雨,非朝非暮,改灵
云之名曰夜来。夜来不仅美色夺人,技艺也惊人。她善于女红,过去贫贱时
常在夜间做针线活儿,用麻藁点燃为光源。在宫中,她不用灯烛就能在深帏
重幄之内裁衣制衣,完成的速度也很快。曹丕后来穿的衣报都是她缝制的。
在宫中人称为“针神”。
和夜来同时期的孙权赵夫人,善于刺绣,技艺绝妙无双。她能在方寸内,
用彩色丝线织绣出云霞龙凤。宫中人称她为“机绝”。
可见,美人的色与艺是相辅相成的,才艺是美人的本领,高超的才艺能
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魅力。
汉武帝时,有位宫女名丽娟,年仅十四。丽娟肌肤白如玉,一阵风吹来,
如兰花一样随风而动,身体柔软到似乎衣服系上缨佩,就会把皮肉磨伤。丽
娟歌喉十分动人,歌声起时,李延年在芝生殿和之。她所唱的回风之曲,使
得庭中的花起了感应,随着歌声翻落。丽娟也聪明过人,她把琥珀作成的珮
藏在衣裙里,琥珀发出优美的响声,别人十分惊异,她却说是自己的骨节自
鸣,更让人觉得她仙气十足。武帝对丽娟爱怜得无可复加,一身英雄豪气的
汉武帝,竟象小孩子一样,把自己的衣带和丽娟的衣袖系在一起,把她放在
一层又一层的重幕之中,怕她被风吹走。
汉成帝时,赵飞燕姐妹入宫,妹妹赵合德比姐姐更美艳,更得成帝的宠
幸。赵合德的化妆技艺十分高超,初入宫时,她巧为妆扮,令宫中所有女子
黯然失色。她用一种膏状物抹在头发上,把头发卷上去,做成一个耸立的发
髻,叫做新兴髻;把眉毛修得细而长,曲线优美,叫做远山黛,脸上略施朱
色,似乎不经意,叫做慵来妆。赵合德走入宫,无人能与之媲美。以好色著
称的汉成帝,把赵合德看成天赐的尤物,大加宠幸。但赵合德的形体方面不
及姐姐,赵飞燕善舞,体轻腰弱,舞步轻柔,进退之间变化无穷,赵合德却
跳不出这种舞步。赵合德弱骨丰肌,娇媚而任性,还善于言笑,更能投汉成
帝之所好。
唐敬宗宝历年间,从浙东来的两位宫女超凡出众。她们本是舞女,一个
叫飞燕,一个名轻风。她们的容貌古人形容为“蛾眉螓首”,螓是一种小蝉,
额头广而且方。她们头戴用金丝编成的形如鸾鹤的金冠,冠上装饰着五彩细
珠,冠顶嵌着红玉雕成的芙蓉花。她们的身上散发着幽兰之气,冬天可以不
穿厚衣服,夏天也不出汗。她们的歌舞技艺非凡人所能,夜晚降临时,敬宗
命她们载歌载舞,歌声如鸾凤之音,届时百乌莫不翔集。歌舞完毕,敬宗命
人把她们藏之于金屋宝帐。白天不让她们出来,以免被风吹日晒。宫女们带
着羡慕和嫉妨的心情传诵着:“宝帐香重重,一双红芙蓉”的宫谣。
美人需要美饰。宫女们竞相奇巧地装扮自己,以求得皇帝的欣赏。在争
奇斗艳中,宫女们的聪明智慧起到了作用。曹魏宫中有个叫莫琼树的宫女,
善于修饰头发,用奇妙的方法把头发修成蝉翼状,薄而透明,赢得皇帝的宠
爱。
凡皇帝赏识的装束,宫女们都要争相仿效。南唐后主李煜宫中有位叫窅
娘的,身材纤细,舞姿优美。李后主忽发奇想,用金铸成一支六尺高的莲花,
花边上装饰宝物、细带缨络。他让窅娘用帛把脚缠紧,外穿白袜,在诗人皇
帝眼中,这双脚形同新月。窅娘以这种装束舞于莲花上,步态十分轻巧,在
细而高的莲花上犹如凌云的飞燕。有诗赞道“莲中花更好,云裹月长新”。
窅娘的缠足法是皇帝的杰作,从此,宫女们纷纷把自己的脚缠起来。
“宫衣新尚高丽样,方领过腰半臂裁。连夜内家争借看。为曾著过御前
来。”元代从高丽来的美女,穿着自己民族的服装在皇帝面前受到赏识。宫
眷们听说皇帝欣赏高丽服装,连夜借来这种衣服,琢磨它的特点,研究如何
缝制。在很短的时间内,宫女们都把自己原来的衣服改成高丽式样,于是宫
中高丽服如云。
明崇祯时,皇女们为获得皇帝的宠幸,风行起浅碧绫做的衣服,因为她
们听说袁贵妃曾身穿浅碧绫和皇帝坐于月下,崇祯对这色衣服感到新奇,称
赞道:“此特雅倩。”崇祯周皇后又首穿白纱衫,凉爽飘逸。宫女们很快也
穿起了白纱衫,她们把红色帕腹衬在里面,从白纱衫外可隐约看到里面的红
帕腹,效果更加诱人。崇祯不喜欢宫眷们脂粉涂得过厚,每见到厚施脂粉者,
就嘲笑说:“浑似庙中鬼脸。”于是宫女们急忙改变化妆风格,轻描淡扫。
宫女中有少数富于文采,得到风雅皇帝的赏识,这也是宫女们得志的一
种渠道。
历史上广为人知的宫中女才子当数西汉的班婕妤。在赵飞燕姐妹入宫
前,汉成帝最宠爱的是班婕妤。最先处于宫女群中的班氏,知文懂礼,容止
出众,被成帝发现,封少使,进而升为婕妤。班氏对于《诗经》很有研究,
《诗经》中关于女戒的诗篇她都能背下来。时时铭记先贤的教训,对待皇帝
的宠爱十分冷静,决不恃宠而骄。成帝在宫中游玩,要与她同乘一辇,班婕
妤推辞了,说:“观古图画,圣贤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
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班氏的嘉言令成帝赞叹,遂打消了与她同乘一
辇的想法。不过,庄重自持、拘泥于礼法,也使班婕妤渐渐失去了成帝对她
的热情。
古代文人对班婕妤的言行评价很高。曹植的《班婕妤赞》中写道:“有
德有言,实惟班婕。盈中其骄,穷且厌悦。。。”傅元《班婕妤画赞》道:
“斌斌婕妤,履正修文。进辞同辇,以礼匡君。纳侍显德,谠对解纷。。。”
西晋大文学家左思的妹妹左芬,才气仅次于其兄。左芬的名声被晋武帝
得知,把她召入宫中,封为修仪,进而升贵嫔。左氏兄妹的相貌不及中人,
兄左思由于貌丑、口吃,平日居家很少外出交游。妹妹左芬也不具备美貌,
晋武帝对礼敬多于宠幸。遇到诗赋、文仪方面的问题,晋武帝常来找她交谈,
当左芬用清丽、优雅的语言对答皇帝时,武帝身边的侍从无不发自内心地羡
慕和称道。武帝的羊车在宫中漫游,每当路过左芬的住处时,即使羊不停下
来,武帝也要自动停下来,找左芬聊聊。左芬奉命写了很多赋、诔、颂,武
帝十分欣赏她的词藻,常用宝物酬谢她。
唐太宗时,有位名徐惠的女子,四岁就能通《论语》、《诗经》,八岁
已能写文章。她父亲曾叫她仿照《离骚》的体裁作《小山篇》,徐惠提笔写
就“仰幽严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父亲
大为惊奇。徐惠的名声从此远近传播。大概皇帝对才女都有一致的好奇心,
唐太宗知道后,便召她入宫,初封才人,后又升为充容、贤妃。唐太宗对徐
惠很是眷宠,而徐惠对唐太宗并不奉承,经常向太宗进谏,言之有据;还经
常不讨太宗的喜欢。一次,太宗派人召她来,徐惠迟迟不来,太宗等了很久
才见到她。徐惠见太宗一脸怒气,便挥笔写了一首诗,递给太宗:“朝来临
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唐太宗怒气全消。徐惠矜
持而幽默的性格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