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吹哨者自述-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电报发于华盛顿时间上午10点42分从赫里克的指挥船上发出的(东京湾时间下午9点42分)。我把发送时间和五角大楼办公室墙上的时钟对照了一下,发现只差了半个小时。在非信息时代,如此快的信息传输速度,实在令人惊叹。第二份也是一样,华盛顿时间上午10点52分发出,交到我手中时是11点20分。随后几分钟,不断有电报发过来。赫里克的每份电报皆按“火急电”发出,这是情报处理的最高级别。所以一旦到达目的地,就要进行优先考虑,迅速处理,再次发送或进行分发。
  但即使如此,二三十分钟对于这样的一次突发事件还是显得太漫长了。周日,地面与空中的交战只持续了37分钟。当我读到第一封信函或是最后一封时,地球上另外一边所进行的激战可能已经偃旗息鼓了。一艘驱逐舰可能已被击中,可能已沉入大海。而我们看到的,还是它如何巧妙躲避攻击,如何成功击毁攻击舰船。当时,华盛顿没有一人可以获悉事情的进展。
  那时还没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所以根本不可能通过电视直播,看到世界另一个角落中所发生的事情。华盛顿和西太平洋驱逐舰之间甚至无法进行直接的对话。所能做的,只是通过无线电或是电话与太总部司令尤利赛斯·夏普上将联系。但是太总部的指挥部设在夏威夷,从夏威夷到东京湾,和美国到夏威夷距离一样远。太平洋舰队的电报,以及其他方面的电报一封接一封地堆到了我的案头,可是这些电报,无论从频率还是速度上说,都比不上驱逐舰发来的火急电。尽管赫里克发来的一封封电报,并不足以让我们实时地观察到冲突的状况,但是这些电报的频率之快,也给我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东京湾事件:1964年8月(2)

  所发电报个个都形象生动。赫里克发电报时,可能正值他发布军令之时。麦道克思号驱逐舰上的声纳系统显示,有舰船向美国军舰发射鱼雷。两只军舰正欲调转方向,躲避鱼雷,同时依照杜恩勒号驱逐舰上雷达的指引,对黑暗处的目标进行回击:“鱼雷未击中目标。又有一船只向我们开火。四枚鱼雷向我们冲来。不,是五枚……噢……我们至少成功躲过了五枚鱼雷。”
  九枚鱼雷向美国舰船冲来,随后又冲来14枚,20枚;水面上霎时满是穿梭着的鱼雷。许多北约鱼雷艇被击中,至少有一艘已沉没。四十分钟后,也可能是一个小时后,双方之间的军事冲突还在继续。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舰船时而躲避鱼雷,时而予以还击,空中盘旋的飞机在杜恩勒号驱逐舰雷达的指引下,不时向敌方投掷炸弹。不可思议的是,激烈的战斗整整进行了两个小时。两个小时之后,多如潮涌的最新战况报告才告一段落。在此后的一个小时之内,没有任何情况。但随后发来的一封电报,虽然没有彻底推翻先前的信息,却也足以让我们重新思考刚刚的一切。
  在那相对平静的一个小时之内,信使拿着大堆来自太平洋舰队、第七舰队的电报以及国务院、中央情报局和五角大楼其他部门的研究报告,匀速穿梭于各部门之间。我坐在办公桌前——现在还记忆犹新——正准备为麦克诺顿整理今天的所有信息。就在这时,信使又拿着一封电报跑了进来,再次变得行色匆匆,交给我一封赫里克发来的火急电:“对刚刚的军事冲突进行再度评估之后,发现先前所通报的攻击次数和所发射的鱼雷数目有待进一步考证。恶劣的天气状况,以及声纳人员的过分恐慌,可能会使通报的数目增多。麦道克思号船上并无任何目视瞄准。建议在采取进一步行动之前,进行彻底评估。”
  当时刚好是下午两点多一点儿。赫里克电报发送于华盛顿时间下午1点27分。半个小时之后,赫里克再次发来电报,对所找到的一些证据进行了总结。有些证据显示的确发生了袭击事件,而有些证据显示根本没有发生袭击事件,因此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除了在一开始,他们伏击我们的意图很明显外,整个冲突留有许多疑点,所以建议白天由飞机进行再次侦查。”侦查机可以在三四个小时之内飞抵东京湾,搜寻海上的浮油以及被击中的船只碎片,以此来证明这里确实发生了袭击事件,而不是空穴来风。
  在我看来,这些信息缓解了两个小时的短兵相接给我们带来的震撼。新的信息是比较客观的描述。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很多人纷纷进行质询,要求予以确认。于是大约在三点钟,赫里克再次发来电报,对众人的质询做出回复。电报中称,“冲突的细节现在还不太明朗,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先前他们的确准备伏击我们,这是毋容置疑的。”但是,为何他或是其他人敢如此“肯定”?而在一个小时之前,他对所有的相关报道也同样确信无疑?在华盛顿时间下午6点的时候,赫里克又进行了确认,称“靠近麦道克思号的一艘鱼雷艇可能发射了一枚鱼雷,但也只是听到了声音,没有真正看到。所有有关鱼雷的通报都值得怀疑。现在估计,舰艇上的声纳人员把舰船推进器的声音误当成了鱼雷的声音。”但是在承认随后那些形象生动的通报不太真实的同时,他对最先发布的信息以及第一枚鱼雷仍然确信不疑。随后的几个小时之内,赫里克不断做出保证,杜恩勒号驱逐舰上一些海军人员也站出来加以证明。所以,当天下午,我认为,可能的确是发生了袭击事件。
  无论如何,一艘北越鱼雷艇向美国驱逐舰发动了袭击。这种可能性在当时还是能站住脚的,尽管可能性只是接近或是低于50%。但在随后的几天内,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并未发生过第二次袭击。我原先的确深信不疑,但现在也开始动摇了。所有我接触的人,所有读到同样情报的人,都持有同样的想法。发生第二次袭击的可能性虽然也有,但是微乎其微。考虑到上述情况,赫里克建议首先停下来,进行调查,先按兵不动。不管怎么说,这是一种谨慎的做法啊!可是周四下午,在华盛顿方面,事情的进展却并非如此。
  赫里克的电报丝毫未减缓华盛顿和太平洋方面的行动,他们正准备对东京湾进行报复性打击。越快越好,最好是在晨曦的阳光刚刚照在东京湾时,就发动袭击。他们现在正忙着收集证据和目击证词,支持早些时候对袭击的描述,或者至少是确定,发生了袭击事件。

东京湾事件:1964年8月(3)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总统随即与国家安全委员会进行会谈,就已计划好的行动进行通告,接着向议会领袖简要介绍情况。航空母舰已经就位,准备在晨曦的阳光刚刚洒在东京湾时,或是在早晨的某个时间,反正越早越好,发动空袭。而那时,应该是华盛顿时间晚上六点或是接近凌晨。但是在空袭开始时,总统希望或多或少地向美国民众通告美军所采取的行动,他不希望美国民众在第二天的早间新闻中才听到空袭的消息,而那时空袭已经开始几个小时,世界上位于较早时区的国家已获悉美国的轰炸行动。
  海军所担心的是,总统不应该在美国战机进入北越雷达范围内之前,发布宣战声明,这样会预先向越南的防空部队发出警告。总统原定在下午七点发表电视讲话,后来又推迟到八点,再后来推迟到九点,因为那时星座号航空母舰还没有抵达发射地点,飞行员的情况报告也没有结束。因此总统最后决定,晚上11点30分发表电视讲话。他通过麦克诺顿,询问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的夏普上将),急切想知道是否在战机还未到达目的地之前,或是第一架飞机已经到达之后,就可发表电视讲话?是否他的电视讲话会向河内泄漏军情,使得美国战机受到敌军雷达的跟踪?回答是肯定的,但是越南并不知道我们的战机飞往何处,所以总统在演讲时,应该把面前读稿机上的目标数量和名称略去。
  晚上,我和约翰·麦克诺顿,以及东亚事务主任,弗朗西斯·约瑟夫·布劳因上将以及其他工作人员一道坐在办公室中,阅读信使和太平洋舰队送来的电报,了解空袭准备的进展,同时回答麦克诺顿或白宫提出的问题。麦克诺顿办公室里的大电视一直开着,声音放的很低,以便一旦总统决定插入电视节目,发表电视讲话时,便可观看到电视直播。
  有情报称,飞机已经起飞,但过一会儿,又称飞机尚未起飞;同时要求总统推迟电视讲话,等到战机遭遇敌方雷达后,再发表电视讲话,但为时已晚。夏普上将(太平洋舰队司令)晚上11点20分告诉麦克诺顿,提康德罗加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已经起飞,总统随即在晚上11点37分发表了电视讲话。总统在电视讲话中说“空袭行动正在进行之中”,但是事实上,星座号航空母舰上的战机还没有起飞,其他战机也没有到达北朝鲜的港口,没有进入敌方雷达控制区。因此,总统的电视讲话的确向河内发出了警告,而且很快传了过去。事后,据海军估测,原本期望的突袭并未起到任何作用。
  凌晨,麦克诺顿在五角大楼召开新闻发布会。我们在办公室里通宵达旦,紧紧跟踪空袭情况,为麦克诺顿准备第二天的新闻发布会。在五角大楼工作的第一天,我就忙了个通宵。
  ——
  8月4日深夜总统的电视讲话和麦克诺顿的新闻发布会告诉美国民众,北越在两天之内,竟然两次攻击“在国际公海上执行日常巡逻任务”的美国军舰;这是很“明显的”、“赤裸裸的”侵略行径;遭受第二次攻击的证据和第一次一样“无可非议”;美国无意挑起军事战争;为了避免类似事件重复发生,美国发动空袭,但并不想扩大战争的范围。
  四号凌晨,也就是在一两天内,我就知道所有的保证都是子虚乌有。
  “无可非议”?总统第一次发布的电视讲话以及随后的多次官方声明都暗示出,8月4日针对我国军舰的袭击事件,引发了这次报复性的军事行动,这是很明显的事实。但是却从来没有正式向国会和民众表明过,不论是在美国发动军事打击的时候,还是在此之前或是之后,经验丰富的海军军官和情报分析家一致认为,那些相关的证据均存在疑点。
  “在国际公海上执行日常巡逻任务”?两艘驱逐舰正在执行代号为德索托的秘密情报任务,而且已经闯入了北越所认为的北越领海之中。我们都知道,北越划定领海的方式和其他共产主义国家一样,以距离本国海岸线或是港口12英里为界。美国虽然没有公开“认可”这种扩展国界的做法,但是美国海军船只一般都小心谨慎地与中国海港和大陆保持至少15英里的距离。在8月2日的袭击事件发生前,麦道克思号驱逐舰曾多次开到距离北越大陆8英里,距离海港4英里的地方。我们的行动并不是为了表明,美国拒绝接受侵占“公共海域”的行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北越海岸防御雷达的警戒,以便窥视其防御能力,为今后的空中或是海上打击做准备。诚然,8月2日的袭击事件发生在距离北越海岸28英里处,但那是因为在距离海岸10英里的时候,舰长改变了航向,掉头离开,鱼雷舰艇随后尾随至28英里处。

东京湾事件:1964年8月(4)

  “不带任何挑衅性质”?河内指责,美国控制的“傀儡”政府在7月30到31日炮轰了北越的两个海港。在国务院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拒绝承认相关的军事打击,在8月4日和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麦克诺顿也对此予以否认。在其后的两天,国务卿迪安·腊斯克和麦克诺顿在国会委员会举行的秘密听证会上,承认确有上述攻击事件,但是仍然坚持,不应该把上述军事行动归结为美国的挑衅行为,也不应该认为是美国故意挑起北越的反击,因为当时发动攻击的都是“南越”军队,由越南海军指挥,旨在阻止北越的渗透。美国支持他们,但也只是了解大致的情况,至于详细情况一概不知。南越军队与我们的驱逐舰没有任何干系,双方之间也没有任何合作,而且驱逐舰的指挥官对南越军队的行动更是一无所知。国防部长的证词显示,无论如何,在发生第二次袭击美国军舰的事件之前,也就是7月31日之后,没有出现任何袭击北越的军事行为。现在要求国会通过的议案,就是对总统行动的支持,意在向河内表明,我们正众志成城,化解对美国军队的潜在打击,所以要马上通过,而且要获得多数议员的认可。事实上,一切保证都是无中生有。
  我的新工作使我有幸读到了国防部长秘密证词的副本。与此同时,也从五角大楼的电报、报告和讨论中,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五角大楼对公众所讲述的一切,均是谎言。在国会的秘密听证会上,他们会编造更为天衣无缝的谎言。几天后,我才知道驱逐舰的指挥官不仅知道这些偷袭行动,而且还要求减少或是停止美国舰船的巡逻行为,因为据其估计,在南越偷袭北越后,北越可能会对美国船只采取报复行动,但是他的要求被拒绝了。更为重要的是,我获悉,这些行动根本就不是南越的军事行动,也不是联合军事行动。所有军事行动完全由美国策划,代号为34A。麦克诺顿在国会作证时,曾详细描述南越军队的反渗透军事行动,可是南越军队的行动与这些军事行动根本就是两码事。北越遭到突袭后,河内曾公开批评美国。美国的快速巡逻艇(中情局从挪威购置)参与了此次行动,舰上人员亦由美国雇佣。突袭的各个方面由美军进行调控。在美国海军的帮助下,中情局还为舰上人员提供培训,雇佣船员。一些船员是直接从南越海军中选拔的,其他一些船员是中情局在台湾和亚洲其他地区的“精英”。这次军事行动原来由中情局筹划,后来由中情局和美对越军援司令部联合指挥。使用的皆是外籍人员。这些人一旦被擒获,也可“坚决否认”与美国有任何关系,但是该行动和美国海军驱逐舰德索托号巡逻任务一样,属于美国策划的军事行动。更重要的是,北越的认识没有错,这两个行动在不同程度上相辅相成。首先,34A号突袭行动之后,北越的海岸防御系统必定会全面启动,此时德索托号行动就可捕获到海岸雷达信号,截获北越军队之间的通信,从而坐收渔翁之利。
  华盛顿的高官对一切行动了如指掌。他们会提前阅读作战计划。这些计划对预期军事行动的描述非常详细。随后,他们会签署审阅后的作战计划,送交实施。我很快了解了期间的内幕,因为当时我担任信使的工作,每天带着绝密计划穿梭于华盛顿的这些官员之间,交由他们签字。签字的官员包括副国防部长赛勒斯·万斯,副国务卿卢埃林·托马森,以及白宫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乔治·邦迪。他们阅读文件时,我一般都站在他们的办公室里,还有参谋长联席会议中一位负责秘密军事行动的上校也一同站立旁边。这些文档最先由上校给到我处。
  参议院外交关系和军事委员会召开的联合秘密会议上,部长们向参议院所做的陈述与我在五角大楼工作一周以来的所见所闻有着天壤之别。参议员弗兰克·丘奇称,据他所知,“我国政府曾提供军舰”(可能是指向南越提供武器),用于向北越发动军事攻击。在参议员的追问下,国务卿腊斯克回答道,“大体上说,事情是这样的,但是具体细节,华盛顿一概不知。”其实恰恰与国务卿的矢口否认相反。准确地说,这些军事行动的细节华盛顿的高层个个都了如指掌,而且均由他们批准。我带着1964年9月的月计划,也就是8月突袭后的那个月,来到国务院,交由腊斯克的助手审阅,随后又交给白宫的麦乔治·邦迪过目。该计划包括以下行动:

东京湾事件:1964年8月(5)

  两次大型的搜捕行动;隔离俘虏,进行36到48小时的审讯;设置配有防暴装置的饵雷,并且引爆;审讯后将俘虏押回;具体的时间视天气的情况和当时的情报而定……在火力部队的支援下,由渗透部队摧毁一线大桥,在桥墩和水阀上设置定时炸弹,在路口设置杀伤性地雷……用口径为88毫米的迫击炮和40毫米口径的大炮轰击观测站……在越南海军两个排的兵力的掩护下,由渗透摧毁部队破坏河内到荣士的公路,所有人员均乘坐快速巡逻艇,在一些地区放置定时炸弹和杀伤性地雷……
  一些行动的细节,如设置杀伤性武器和81毫米口径的迫击炮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微乎其微,按理说,还不足以引起白宫官员的关注,但这毕竟是我们惟一进行的一场战争。特别是因为上述军事行动的“敏感”——如行动的非法性和隐秘性,以及行动暴露和战争升级的风险性,使得官员对此都“矢口否认”——所以一旦提到了相关问题,高层官员就必须向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