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吹哨者自述-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皆认为,总统一定会孤注一掷,选择战争。早在当年就任总统后的两天,他就义无反顾地表示,决不会接受在越南蒙受的失败之辱。作为总统,他不想看到“东亚步中国的后尘”。国务卿、国防部长以及参谋长联席会所有成员,同样信誓旦旦,决不服输。更重要的是,当时参联会和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都强烈认为,只有对北越发动轰炸,方可避免失败的恶果。五角大楼也认为,总统一定会接受该建议。
  但无论如何,总统还是忧心忡忡,不想在11月份的选举之前,做出任何决断或是采取任何行动。他不仅仅想击败戈德华特——民意调查已对选举的结果表露无疑——而且还想以绝对的优势,以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得票率击败戈德华特。这样的话,人们就不会再把他视为“危机总统”。他便可大力推行大社会计划。他还想跟其他民主党人一起,击垮支持戈德华特候选的共和党右翼人士。总统希望以一种明智温和的姿态参加竞选,把施政的重点放在国内问题上,同时把他的对手刻画为丧心病狂、危险异常的极端主义者,极端主义者的所作所为就是要把美国带入全面的越战。与此同时,总统也需要对戈德华特的指责做出回击。他指责总统在外交上缺乏主见,优柔寡断。
  8月5日,北越袭击美国军舰之后,总统首次采取了“克制的报复行为”,这与他当时的竞选纲领可谓不谋而合。总统的支持率立刻直线攀升。事件之后,总统赢得了两党人士的大力支持,通过了东京湾决议案,越南问题已不再是竞选的焦点,惟一的受害者就是戈德华特。东京湾报复事件之后,总统强烈希望,在选举之前避免任何主要军事行动,同时不向外界透露政府内部官员不断督促扩大战争的请求。在选战时,总统一直在反对戈德华特就越南问题提出的建议,但是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戈德华特的提议和约翰逊政府内部参联会所提的建议亦步亦趋,不谋而合。这可是当时竞选中需要严格保密的东西。
  9月25日,总统对“那些要求进军越南,轰炸北越补给线的人士”进行了批评。三天后,他更加一针见血:“我们中的一些人——尼克松先生、洛克菲勒先生、斯克兰顿先生和戈德华特先生——总是自以为是,不断要求进军越南。”但是,他从来没有说过,这些人中包括他的主要军事顾问,参联会以及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在选举前,总统并不想采纳内部高官提出的建议,也不会决定采取任何行动。但是为他工作的所有人,都知道总统不会同意“撤出越南,回到美国”。当时五角大楼的高层顾问都认为,不论谁在选举中获胜,对北越的轰炸最晚不迟于1965年初期。

战争升级(2)

  这并不意味着两位竞选人在越南问题上没有分歧。约翰逊不会像戈德华特那样对越南进行轰炸。虽然当时约翰逊政府内部的四位高级官员也都认为,战争一开始,就应该对靠近河内和中国的目标进行猛烈的轰击,彻底摧毁北越,获得战争的胜利,但约翰逊并不认同他们的观点。可以肯定的是,美国会在1965年春天对越南进行轰炸。今后美国在越南发挥的作用,也绝对不会像1945年到1964年之间,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
  但是,当时大多数投票人认为,总统标榜的竞选口号是“不扩大战争”。11月3日,选举日时,绝大多数投票人都认为,总统不会扩大战争。据我所知,政府内部没有人是抱着反战的幻想去投票的。我已经记不起来自己当时是否有时间去投票,也记不起来麦克诺顿是否也去投票。我们都在参加国务院跨机构工作小组的第一次会议,寻求扩大战争的方法。
  工作组由总统授权国务卿威廉姆·邦迪于选举日前一天成立。为了不向选民泄漏信息,一个星期之前,根本就没有工作组的任何消息。要是会议的主题泄漏的话,总统压倒性的优势很有可能就要大大缩水了。这也反映出,当时人们盲目夸大了两位总统候选人对战争的不同看法。我们甚至没有等到投票结束,就开始工作,因为越南问题刻不容缓。政府内部急于就如何通过扩大战争,扭转共产党胜利的态势达成一致意见。所有的方案中,只有一个方案要维持现状,但那只不过是做做样子,其余的都是要扩大对越战争。和总统选举时一样,投票反对轰炸北越和扩大战争的选民人数空前壮观,可是我们对此毫不关心,仍然在竭力运作相关的军事打击政策。
  我们这样做,理由何在?按照当时的理解,自己是为总统和各自的顶头上司服务。总统根据顶头上司的建议,制订外交政策。他们从来不会认真考虑国会的建议,也根本不在乎公众的想法。
  毕竟,下属的想法,也不会左右总统的外交政策。后来我从约翰·麦克诺顿处获悉,林登·约翰逊对于系统轰炸的效力一直持怀疑态度。其实我对该政策信心也不足,麦克诺顿亦是如此,但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系统轰炸政策,并进行运作,因为顶头上司麦克纳马拉对系统轰炸深信不疑。1964年秋天,麦克诺顿随同麦克纳马拉参加由总统主持的白宫越南会议。一些会议是属于部长级的,助理部长中只有约翰可以出席。参加完会议后,如果有时间的话,约翰会向我简要介绍一下情况,因此我听到了一些与会者的个人观点,而他们的观点是电报和备忘录上所看不到的。其实麦克诺顿也是在教我如何从政。他一直醉心于政坛事务。
  约翰先告诉我某个人在会上的发言内容,然后会阐述发言人发言的场合、方式以及原因,解释这些方面是如何与机构的利益、与发言人需要维系及协调的关系息息相关。有时候,他会对其他人没有提及的问题,闭口不谈的问题做出评论,同时告诉你他们保持缄默的原因。约翰对这一切可谓轻车熟路。他告诉我,在会上,他很少发言,也不会主动发言,只有麦克纳马拉要求他就某事做出评论时,他才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当时,出席这些会议的人,只有麦克纳马拉可以带着自己的助手一同前往。能亲身体验政府元首,特别是总统的想法,约翰感到无比荣幸——对政府官员来说,与总统同时出席会议甚是珍贵。约翰知道自己的职位岌岌可危,他可不希望因为自己的鲁莽,触犯了别人的利益,从而危及到自己的职位。
  其实,私下里,约翰并不同意麦克纳马拉陈述给总统的观点。国防部长一直督促,对北越进行轰炸。麦克诺顿,和我一样,一直对美国的轰炸计划表示怀疑。白宫的会议使其有机会获悉,其实总统对国防部长的观点亦是顾虑重重。这也是麦克诺顿从会议现场得到的最为重要的消息。麦克纳马拉一般不会把总统的疑虑和置疑告诉他,至少不会一字不差,绘声绘色地告诉他。
  所有这些描述,使得约翰逊总统给我留下了极好的印象。麦克纳马拉还是首次误解了总统的意图,虽然我并不知道其中的缘由,不知道总统为何对轰炸表示怀疑。在我眼里,总统是当时与会者中最为明智的一位。那年秋天,我再次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一切都会保持平静。(其实当时我并不知道——麦克诺顿可能也不知道——林登·约翰逊希望向南越派遣军队,而不是诉诸轰炸。)当我听说总统约翰逊在和麦克纳马拉交谈时,不断提到“你那轰炸计划简直糟透了”的字眼儿,我随即认为总统也许并不愿意看到战争升级,也许他深谋远虑,可以带领我们脱离这场战争。

战争升级(3)

  麦克诺顿告诉我,麦克纳马拉在评论轰炸时,曾说:“轰炸容易控制,说打就打,说停就停。而且还可作为谈判的筹码。”当有人对美国的轰炸计划做出批评时,麦克纳马拉曾反驳道:“那么,你说,你会采取何种方法?”要是你回答“撤军,退出越南,进行谈判”的话,这无疑在说:“你的方法就是放弃和失败”。鉴于总统当时的观点,没有人会当着总统的面讨类似的答复。在越南问题上,根本就没有选择,所以在该背景下,麦克纳马拉的反驳以及他所提议的政策(并不止他一人)其实并不荒诞。
  一天下午,参加完会议后,麦克诺顿告诉我,他所惧怕的是,有一天,总统会询问他对轰炸的看法。几年后,国家安全委员会助手切斯特·库珀在其撰写的回忆录中说,约翰逊总统喜欢进行比较。他会逐个询问,看是否人人都同意他的决议。库珀曾说,每次总统问他前,他都希望回答:“不,我不同意。”可是当总统的目光投向他时,他会听到自己说:“我同意,总统。”
  麦克诺顿对我说:“我已经想好该怎样做了。”然后,他顿了顿,看着我说道:“我只能唯麦克纳马拉马首是瞻。我不得不和麦克纳马拉保持相同的立场。我不能在总统面前和他对着干,也不能拆他的台。”我一句话都没有说。他继续道:“你知道,我们家在伊利诺斯州拥有一家报社,但并不负责具体的管理。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挑选编辑。在挑选编辑时,我们会考虑很多方面,但父亲告诉我,最主要的还是忠诚。”
  他看了我一眼,继续说教。我知道约翰说这番话的意图。他并不是在界定忠诚,可是他所讲述的故事清清楚楚地告诉了我忠诚的定义:处处为你的上司着想,上司的利益应该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如果你提供给总统或国防部长的绝佳建议会让上司为难的话,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我默默听着,虽然自己并不能接收麦克诺顿的这番说教。实际上,麦克诺顿的话让我震惊不已。难道要我向总统说谎?总统向我询问是战是和的国家大事时,难道也要隐瞒自己的真知灼见?与国防部长和麦克诺顿一起开会时,难道也要向部长说谎?但是,这的确是他的意图。我可以保证,自己从来没有对约翰说过谎。
  今年秋季早些时候,五角大楼外有人要求对北越发动空袭,当时我曾有机会,对其进行批驳。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主任沃尔特·罗斯托发表了一篇文章,要求美国做出声明,采取行动,改变现行的国际秩序。他认为,北越对南越民族解放阵线的支持,是一种秘密的侵略,而现行的国际秩序极大地限制了美国对侵略行径予以回击的能力。自1961年以来,罗斯托一直认为,美国应该对北越进行轰炸,而且对北越进行轰炸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只有对侵略的源头进行攻击,才可以遏制潜在的侵略。”当时,麦克诺顿要求下辖各部对罗斯托的观点进行仔细彻底地批判。我们随即做出了回应和批判,然后下发给各相关部门。主要关注的是罗斯托观点将会给美国带来的风险以及美国将为此付出的代价。我在其中一段中写道:“考虑到现在舆论导向,美国如果采用这种方法,无疑会面临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反对。这样做,人们定会焦虑不安,定会群起而攻之,而且有人还会乘机分裂美国及其盟友,肢解美国的外交政策。更为严重的是,罗斯托观点有可能引起强烈的反对……罗斯托的这种观点,才是国际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这种观点不仅会使战争升级,使我们面临的国际风险增多,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使美国走上公开侵略的道路,遭到世界的唾骂。
  越战时代的草稿和官方文件,现存的并不太多。这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一份,而且我可以从中辨认出自己的笔迹。现在重读一遍之后,其中有两个方面让我震惊不已。首先,据我所知,在那个时代所有的政府文件中,该文件是首次针对美国政府内部的行为,使用了“侵略”的字眼。另外,我一直在小心翼翼,避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其他人身上。在文章中,我指出,如果一个国家未对美国发动任何公开的攻击,那么其他国家会如何“看待”我们对其进行轰炸,而且我们很有可能会遭到他们的谴责。当时,在政府内部,你如果提出类似的观点,却仍然想继续留任的话,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我相信,即使现在亦是如此。政府机构以及总统偏好的政策或是已经批准的政策,一定没有人敢使用“罪大恶极”和“道德沦丧”的字眼。

战争升级(4)

  要是参谋长们偏爱的计划得以实施的话,用上述三个禁忌语攻击我们的人将不计其数,其中也包括美国的盟友。其实麦克诺顿所提出的“不断向北越(河内政权)施加压力”的计划,同样逃脱不了上述三个禁忌语的攻击。虽然表面上看两者的关系不太明显,不过也难脱干系。该计划是麦克诺顿按照麦克纳马拉的意图准备的,起草于9月3日。就在三个星期前,他还拟定对河内进行海上威胁的命令。在“南越行动计划中”,麦克诺顿曾列出了行动的几个级别。这些行动“应该可以在北越国内引起恐慌,较为理想的是,增加其国内的恐慌度”,“很有可能激起北越做出军事回应”。如此,“我们就找到了扩大战争的绝佳理由,南越-美国行动计划就可以全面展开。战争扩大后,我们可以在海岸布置水雷……对北越进行空袭,将空袭的目标从北越北部转到南部,从渗透目标……转向军事目标和重要工业目标……如果战争继续升级,中国可能也会卷入战争,我们必须面对中国加入战争的可能性。”
  从麦克诺顿私下里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循序渐进的轰炸措施也不比参联会的全面轰炸计划高明多少。惟一不同的是,麦克诺顿的计划是通过挑衅,发起侵略。我认为,最后两个计划将会面临同样的厄运。在当时,对北越的轰炸已是箭拔驽张,麦克诺顿计划的优点就是,避免了美国一开始就采用最为凶险,最为恶毒的轰炸形式。还有两个他自认为的优点——灵活性好,易于控制。“我们可以控制轰炸的时间和范围,而且可以随时根据战争的态势采取行动。后来,在为邦迪集团起草文件时,麦克诺顿曾经写到“我们可以按照美国的方案,决定战争的态势。是继续战争,还是停止战争;是扩大战争还是缩小范围;是加快步伐还是按照原计划进行,均由我们决定。”
  我们真的可以收发自如吗?约翰是不是也十拿九稳?记者大卫·哈伯斯培姆在其撰写的《优秀与光明》一书中回答了这个问题。大卫在书中提到,早在1964年春季,麦克诺顿和当时在白宫任职的米歇尔·福里斯特尔,都对南越陆军、轰炸和越战顾虑重重。追随麦克诺顿几个月后,我也发现了麦克诺顿的顾虑。哈伯斯培姆曾援引福里斯特尔的话说道,米歇尔“还不像麦克诺顿那样悲观。”他并不认为美国一定会陷入泥潭之中。“他很确信,我们可以避免尴尬的局面,我们还有选择的余地,华盛顿优秀的情报人员还可以控制事态发展,避免美国调入陷阱之中。麦克诺顿却完全没有信心。他说道:‘福里斯特尔,你的问题是,’‘你总是认为我们可以扭转局势,只要我们什么时候想这样做,就一定可以全身而退。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我们一天天地陷落下去,一天天地失去控制,以前的错误决定或是还没有做出的决定,都让我们很难做出下一步的决定。除非今天我们就停止这场战争,但是你也看到,现在根本不可能。我们会越来越弥足深陷。”
  这就是我私下里看到的麦克诺顿。这也是我们聊天时,他对我所说的一字一句。麦克诺顿告诉我,单独和麦克纳马拉聊天时,他也会说出同样的话。但是,在为部长起草讲话稿、备忘录或是陈述给总统的内容时,他是绝对不会将上述观点诉诸文字。那都是不明智之举。我不知道麦克纳马拉是否觉得有点儿不妥。他直接为总统工作,而由麦克诺顿起草,送呈总统的备忘录却错误传达了他的想法。部长在会议上和书面材料中的立场,应该也和麦克诺顿一样,和他的顶头上司保持一致,通常代表总统的观点和喜好。虽然有些时候,他本人并不同意自己表达的观点。除非麦克纳马拉可以超越自己,站出来阐述自己与两位总统迥异的观点,否则的话,世人很难完全理解他的行为和那段历史。
  与此同时,约翰也及部长之所需。后来人们依据五角大楼的文件对麦克诺顿所做的描述,总是把他当作推动轰炸的主要人物,加以赞誉或是给予批判。而且后来美国也的确对越南进行了轰炸(采取了不同于参联会所建议的方案)。虽然在所有的备忘录中,我的顶头上司都在不断就轰炸的方式、时间、区域和原因提出自己的建议,但是他对轰炸根本就没有信心,也不认为轰炸可以给美国和越南带来任何益处。只不过,与参联会的建议相比,他更倾向于自己的建议,因为该建议带来的灾难较小。他的观点,和我一样,我们都认为对北越进行轰炸的行为实在太为荒诞,危险性太大,而且不会取得任何积极的效果,只会让美国背上沉重的战争负担。

战争升级(5)

  麦克诺顿一直认为,我们应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