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船王包玉刚传-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触是无价的,他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在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三
个人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建立了一种牢固的依存关系,也结下了深厚的友
谊。

桑达士回忆道:“在1952 年,包玉刚的公司不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公司,
看不到发迹的迹象。公司的帐目管理并不规范,而且贸易额也太少了。

“1950 年到1954 年,我已被内定为项目经理,负责在香港的借贷。”

桑达士这个项目经理的位置,是使包玉刚事业走向顶峰的关键所在,这
是后话。

汇丰银行仔细审查了包玉刚四人公司的账目和运作情况,发现这个公司
虽然小,运作上也存在一些不太规范的地方,但第一年仍然有一百多万元的
利润,于是决定接受这个公司的业务。包玉刚的四人公司搬到了皇后大道中
一座大厦的一间写字楼,与汇丰银行总部相连,面积比原来华人行那间大四
倍,四个人终于可以在办公室进出自如,算盘也被计算器所代替,公司也挂
出了黄铜牌子。

不过,包玉刚是胸怀大志之人,小小一个四人公司,又岂是他的奋斗目
标?那么,包玉刚心中又有何宏图大略呢?


第十一章投资海运买船欲圆少年梦

“船运是最廉价的运输方式,必将大有可为。”包玉刚决定投资航运
业。这时,他已36 岁。朋友劝他: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香港搞航运的已
有几十家,他们的资本、经验以及与银行的关系,无论哪方面都比你强,
你能竞争得过他们吗?

另辟蹊径发展航运

40 年代未50 年代初,上海很多生意人纷纷挟巨款跑到香港,他们当中,
有的发展纺织等实业,有的经营地产,有的开银行,用他们的经验,带动了
香港经济的发展。

相比之下,包氏父子的经商手法则显得过于保守了。其实,他们有资金、
有经验,也有学识,并不比其他人差,只是还未选择到一个最有发展机会的
行业而已。那么,他们到底想些什么呢?

原来,那些上海来的有钱人,起初只不过把香港作为避风港,在他们的
心目中,有两个计划。第一个计划是移民美国。对于有野心、想干番事业的
企业家和商人来说,移民美国几乎是退休的同义词;要在事业上有所突破,
大陆才是广阔天地。因此,大多数较为年轻的企业家都倾向第二个计划,就
是待大陆政局稳定了,回去跟共产党合作,重整旗鼓。他们心里明白,新政
府会愿意与商家们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发展经济。他们挟巨资留在香
港,只是权宜之计,其实他们是蓄势以待,伺机而行。据说杜月签在1950
年,曾派大儿子以中汇银行经理的身份回大陆,借向其恩人林桂生大姐探病
之机,试探中国政府对他的态度,流露出返回大陆的愿望,后来双方谈不拢,
杜月笙才打消了这个想法。

包氏父子也曾有过重返大陆的打算。随着四人公司业务的扩大,包氏家
族的成员不断加入公司里,包兆龙便萌生了发展大陆方面生意的念头。他回
了一趟大陆,谁知一去渺无音讯,家里人在焦的中等了几个星期,才见包兆
龙一脸沮丧地回到香港。原来,他在大陆被扣留了一段时间,大陆政府要他
交纳巨额的税项。这次挫折使包氏父于感到失望,他们打消了返回大陆的念
头,而决定和其他企业家一样,在香港发展其事业,将香港的生意,由暂时
性转为永久性。

但是,投资到什么方面好呢?

那时候,包玉刚喜欢在工作之余,到维多利亚港,去看看大海,看看来
往穿梭的船只,那样,他就仿佛回到了家乡宁波。他还记得,小时候跟父亲
到镇海港,第一次见到大海、第一次见到大船的情景。那时候,还天真地想:
当一个船长多好,可以环游世界。

当一个船长?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包玉刚禁不住一阵激动。

香港有天然的深水泊位和充足的码头,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由贸易的
优惠条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船只。自从1911 年,中国陷入动荡不安中之后,
香港平静的水面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可靠的大门。

香港有70 平方英里的港口,每年的吞吐量达3000 万吨,成为世界上最
繁忙的港口之一。

二次大战之后,世界经济复苏,各地之间的贸易往来增多,“船运是最
廉价的一种运输方式,必将大有作为。”包玉刚对自己说。


与父亲出现意见分歧

包玉刚的决定在家里掀起了轩然大波,包兆龙第一个站出来,态度坚决
地表示反对,连朋友们也以为他“疯了”。

朋友劝他:搞航运虽然能赚到大钱,但正如古人所说的,水能载舟,也
能覆舟,海上风浪无常,危险极大,有多少人搞了几十年航运,到头来却落
得个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下场;再说,香港搞航运的已有几十家,他们的
资本、经验以及与银行的关系,无论哪方面都比你强,你能竞争得过他们吗?

父亲阻止他:中国有句老话,叫“不熟不做”,你对航运业了解多少?
买一条船动辄千万元,你才有多少钱?你今年已经36 岁啦,已经过了而立
之年,还是别去冒那些无谓的风险,老老实实跟我一起做房地产生意吧!

包兆龙的话确实有一定道理。香港住房本来就不多,沦陷时让日本人炸
掉一部分,50 年代初,香港人口剧增,住房困难相当严重,一家几口同挤
一张床的情形随处可见,另一方面,香港未开发的土地和闲置用地数量可观,
地产生意前景诱人。

包玉刚一向尊重父亲的意见,他并没有马上反驳父亲,而是摆出事实,
据理力争。他对父亲谈了自己的看法:房地产生意利润固然可观,但发展得
再好,也是死的,带不走的;而船是可以移动的财产,在太平盛世,可以运
货赚钱,遇着时势动荡,则可乘桴远走。

包玉刚回忆说:“从宁波来的人会注意到他们的优势。那里的年轻人有
出海的传统,我从小对船运业有兴趣。我觉得船运业提供了更多的挑战,并
可以扩展我们的进出口能力。朝鲜战争之后,中国大陆漫长的海岸线提供了
很多贸易的机会。我认为,投资航运比投资陆上更安全、更灵活自如。”

一个人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在于他发现了旁人未曾发现的东西。包
玉刚以其敏锐的眼光,预测到世界航运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于是,他毫不
犹豫,决定投身其中。

父亲包兆龙被儿子有根有据、合情合理的分析所说服,不再坚持反对意
见。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不赞同包玉刚搞航运,包玉刚少年的朋友郑炜显
就非常理解和支持他。

郑炜显一知道包玉刚投身航运业的想法,立即意识到这是具有战略眼光
的一步,他鼓励包玉刚说:“一个高明的企业家与一个赌徒的根本区别,在
于前者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能审时度势,随时捕捉稍纵即逝的机遇。”他
又同包玉刚仔细分析:“你虽然未搞过航运,但你有很多别人所没有的有利
条件。你曾经在好几家银行干过相当长一段时间,在调配资金方面有丰富的
经验,就算是正在搞航运业的人也未必比得上你;另外,这几年你搞进出口
贸易,世界各地的行情你熟悉,商场中的风风雨雨你也已经历过,所有这些
对你转行搞航运都是宝贵的财富。我倒认为不一定要因循守旧,照着别人的
路子走,发挥你的优势,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成就。。”

朋友一番推心置腹的话,使包玉刚感到由衷的鼓舞,更坚定了发展航运
事业的决心。


第十二章亲友同心几番曲折得金安

四处筹借,倾尽所有,终于凑齐20 万元,买下一条风吹浪打28 年的
旧船。凭着一条旧船进军航运业,这在世界航运史上恐怕是少见的。包玉
刚翻开了事业的新篇章,写下了他的发家史的第一页。

与马登会面不欢而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包玉刚认准了航运这个目标,干劲也挺足,但如
何去开这个头?到哪里寻找他的第一艘船呢?

包玉刚认为,坐在办公室里等电话铃响的人是做不成生意的,于是,他
开始到处去寻找门路、寻找关系。他去了伦敦,也去了华盛顿,结识了很多
朋友,为他的事业发展铺开了道路。

50 年代初,包玉刚的四人公司曾在美国对中国实行贸易禁令的日子里
与中国大陆有生意往来,于是,他的公司被美国列入了黑名单。为此,他专
程跑到华盛顿去抗议。

那时候的包玉刚,口才并不很好,英语说得结结巴巴,句法冗赘,给人
一种絮絮叨叨的感觉。包玉刚打着手势用夹杂着宁波口音的英语,告诉那些
美国人他是无辜的,那些美国人睁着迷惑的眼睛看着这位激动的中国人,也
不知他们是否听明白他的话。过了很久,天快黑的时候,政府大楼里的所有
人都知道了外面有一个叫包玉刚的中国人以强硬但积极的态度在为自己辩
护,最后,包玉刚终于说明了美国人,他的公司终于在黑名单上被划掉了。

经此一役,包玉刚总算松了一口气,最起码为以后他的公司与国际上其
他公司发生业务往来扫除了一道障碍。然而,他在得到他第一条船时就不那
么顺利了。

众所周知,搞航运得买船,买船就得花钱。航行于茫茫大海之上的远洋
货轮可不比近海的小舢舨,动辄百十万、甚至上千万美元一艘,自己又拿不
出这么一大笔资金,向银行贷款吧,还得有保人,得有一两个大老板作后盾,
银行才会信得过你,而包玉刚此时只是一个默默无闻之辈。

包玉刚在经营四人公司的时候,曾认识两个人,一个是汇丰银行的代理
主席道格拉斯,另一个是会德丰马登集团的首脑乔治·马登,包玉刚与这两
个人曾有生意上的来往。

道格拉斯知道包玉刚想买船后,明确告诉他,汇丰银行对二、三手船没
有兴趣,很难贷款给他,让他去找马登,因为马登同时又是远东船务集团的
首脑,也许他能帮上忙。在道格拉斯的安排下,包玉刚拜访了马登。

那是1955 年,会面的地点在伦敦。时值深秋,伦敦秋高气爽,少了平
日里的雾霭,却多了一份萧索。马登身材高大,体格强壮,神情高做而专横,
活脱一个普鲁士人的样子,他在自己豪华的办公室里接待了这个比他矮半个
头的中国人。

包玉刚不卑不亢他讲述了他想搞航运的想法,马登在办公桌的那边盯着
他,仿佛看着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在叙述他的幻想。等包玉刚说完,他
用教训的语气警告包玉刚:“年轻人,船运业是一个危险的行业,弄不好,
你会把最后一件衬衫也输掉。”

包玉刚点点头说:“船运这一行风险的确很大,但做生意并不是赌博,
没有把握的事我是不会做的。”


马登把包玉刚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似乎奇怪于包玉刚会如此镇静、如
此胸有成竹地与他展开对话。他反问包玉刚:

“航运业的投入相当大,你有多少资金?”

包玉刚的脸泛起一丝潮红,马登的话正好说中了他的心事,他觉得马登
正用轻蔑的眼光盯着自己,便把头抬起来,直视着马登说:“资金有一些,
但不多。”

马登突然纵声大笑起来,边笑边用讥讽的口吻说:“恐怕不是‘不多’,
而是少得可怜,连一条旧船都买不起吧?”

包玉刚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马登仿佛对他的家底了如指掌,的确,他
所有的积蓄加起来也买不起一条旧船,所以他才要四处奔走,找门路,找关
系,找贷款,今天专程来伦敦,无非也是为了一个目的——借钱,谁想到竟
会遭此奚落和嘲笑。包玉刚只觉得一道怒气直冲上头顶,不自觉地攥紧了拳
头。但很快,他便克制住自己,用平静的语气说:“马登先生,虽然今天我
还买不起一条旧船,但并不等于说将来永远买不起新船。”

马登一愣,没想到这个东方人这么有志气,沉吟一会,说道:“既然你
这么有兴趣、有信心搞航运,我来成全你罢。我有一条船,是二次大战时造
的,叫格兰斯顿勋爵号,价值40 万英镑,如果你要买,我可以给你提供60%至70%的贷款。”马登一边说,一边把船的有关资料交给包玉刚。

包玉刚接过那叠打印出来的材料,发现上面列举了这艘船的三大优点:

一、船身选用优质钢板、采用先进焊接技术制造,与采用铆钉的船相比,
更结实,更轻便。

二、使用涡轮机,更加节能,船速更快。

三、船舱宽敞,容量大于英国制造的同类其他船只。

包玉刚发现材料提供的情况与他了解到的并不相符。因为在见马登前一
个星期,包玉刚就开始了解造船业的行情。他曾听好几个伦敦的船务经理提
及这条格兰斯顿勋爵号,言语间对它极不感兴趣,原因是马登的船多是战时
造的,虽是钢板焊接,但焊接技术极差,经常渗水,经过战火洗礼,船身也
破旧不堪,别说载货,就算是空船开出去,也说不准能开到哪儿。

包玉刚再看看马登递过来的合约,发现上面的条款繁复而且苛刻,分明
是马登欺包玉刚没有航运经验,想从中大赚一笔。

包玉刚本是一个精明的银行家,马登的如意算盘他又怎会不晓得?他忍
住心中怒火,彬彬有礼地对马登说:“马登先生,如果我买你的船,井非你
借钱给我,倒象是我借钱给你了。”

马登愕然,知道自己又一次看走了眼,面前这个不动声色的年轻人原来
是一个精明的生意人,有备而来,无机可乘。一时间,马登找不到合适的话
来回应包玉刚,只好干笑两声,心里老大不高兴。

会谈不欢而散,包玉刚只好回香港再想办法。

第一条船

包玉刚向会德丰总裁马登借钱未遂,两手空空从伦敦回到香港。他思前
想后,决定自己筹钱买船。

他向父亲包兆龙倾吐了自己的愿望和决心。

包玉刚自决定搞船运之后,东奔西走,到处碰壁,做父亲的看在眼里,
疼在心里。包兆龙虽然对船运有些顾虑,但被儿子的干劲所感动,决定支持


儿子。
当年来香港之时,包氏父子变卖了所有家产,共得现金几十万,经过几
年小生意,也赚了些,但倾尽所有,仍然未足以购买一艘船。
包兆龙于是提议,采用集资的方式,发动亲戚、朋友帮忙,经过多番游
说,终于筹得20 万英磅的现金。
包玉刚从船舶经纪公司处得知英国威廉逊公司有一艘旧船想脱手,要价

22 万英镑。
还缺两万英镑!
包玉刚眉头一皱,计上心头。对呀,22 万英镑的价是经纪公司开的,

难免不从中收点介绍费,如果直接从威廉逊公司买,也许能便宜些?想到这
里,包玉刚决定亲自到伦敦谈这笔买卖。
伦敦依然为潮湿浓重的雾霭笼罩着,街上的景物灰蒙蒙,似乎缺乏了一
种朝气。

包王刚提着一只皮箱匆匆向威廉逊公司走去,皮箱里装着他全家的希望
一20 万英镑现金。他神色凝重——虽然他不会被周围的环境和气候影响情
绪,但毕竟今次来伦敦是任重而道远,把20 万英镑全数带来了,准备孤注
一掷。

威廉逊公司并不算一个很大的公司,因为发展其他业务,故将其属下轮
船变卖。公司的负责人奇怪地看着从香港来的中国人,告诉他公司只跟船舶
经纪公司打交道,所有的船都交由船舶经纪公司处理。

包玉刚并不气馁,他诚恳地对那位负责人说:“我希望能买到贵公司的
那艘船,我很需要它。我想搞船运,但资金有限,我想得到一个较为合理的
价钱。”

不知是被包玉刚的诚意打动,还是急于把船脱手,威廉逊公司同意了把
船卖给包玉刚,价钱就是20 万英镑。
包玉刚把手提箱往桌上一放,说:“这是20 万,不过,我要求贵公司

把船彻底检修一次再交货。”
包玉刚买下了他的第一条船。
这是一条在格拉斯哥建造的燃煤旧货轮,运力为820 吨,已经有28 年

船龄了,名字叫英谖纳。
包玉刚在威廉逊公司把船俭修好之后,又请人把船的外观改造一新,漆
上醒目的颜色,然后把它开回香港。
到香港的那天是一个早晨,旱就得知消息的包家成员一齐来到码头,翘
首以待,淘气的小女儿陪慧更是嚷嚷着问哪只是爸爸的大轮船。
当轮船驶近码头时,岸上众人齐齐发出欢呼声,他们发现,轮船看起来
很漂亮,一点都不像已经历了28 年的风吹浪打。
包玉刚把大伙带上船参观,他的四个女儿更是像几只快乐的百灵鸟,吱
吱喳喳地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甲板上,包兆龙看着踌躇满志的儿子,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仿佛平添
了几分豪情。
“爸爸,”随着一声清脆的重音,小女儿陪慧乳燕般轻盈地跑了过来,
拉着父亲的衣襟,仰着红扑扑的小脸问,“这只大轮船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