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些都是我给你的爱-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搂住她,低头,对着她的耳朵说,吱,吱吱……

那些你不知道的幸福

◎卫宣利

我书房的窗户,正对着一幢新建的楼房。楼盖到了第五层,搭得很高的脚手架上,每天都有几十个民工在上面忙碌。在那群民工中间,有一个电焊工。是个瘦瘦的女孩子。每天上午,当我在电脑前写字的时候。会看到她握着焊枪,弯着腰猫在楼的钢筋架上,手里的焊枪火星四溅。她穿着蓝色工作服,戴着黄色安全帽。之所以认定她是女孩儿,是因为她脑后长长的发辫上,系着一根红色的丝带。丝带很长,在身后悠悠地飘着,那抹鲜艳的红,在一片灰色的钢筋水泥中,显得格外醒目耀眼。

我常常在写字的间隙,站在阳台上,远远地望着那女孩儿。我猜想,她家里一定很穷,父母年迈,体弱多病,还有一个弟弟或者妹妹要读大学。虽然她的成绩也很出色,或者她已经收到了某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却悄悄地藏了起来,到城市里来为弟妹挣学费和家用……我把自己的假想告诉QQ上的朋友,他笑,也许并不是你想象那样呢。

有一天中午,我买菜回来,路过那幢楼。民工们正在吃饭,每人端着一只大海碗,狼吞虎咽。我一眼就看到那个系着红丝带的女孩儿,她端着饭盆,和一个魁梧英俊的男人并肩坐在一起。她从自己的碗里挑出什么往男人的碗里夹,男人推着,又往她的碗里夹。旁边便有人起哄:二魁,看红丫多体贴你,放着家里好好的日子不过,千里迢迢跟着你一起来打工。你将来可不能亏待她……那个叫二魁的小伙子憨厚地应着。两个人都笑,脸上泛起幸福的红晕。

我羡慕地看着这一对相爱的人儿,第一次,我为自己贫乏的想象力而惭愧。

一天中午,我下班回来,在街口,远远地听到悠扬的乐声。循着声音找过去,一个很高很瘦的年轻人,在吹萨克斯。他的音乐在空中回响盘旋,一串串的音符,丝丝缕缕地漫过心底,在风中纠缠、飞舞、飘远。我驻足去看那个男孩子,他穿着磨得很旧的牛仔裤,上身是浅灰色的棉布短袖,头发很长,掩盖了半张脸,旁若无人地微闭着眼睛,嘴角有浅浅的笑意。他面前有一个用细竹藤编成的心形小筐。做工很精致.里面有一些零碎的硬币。旁边围了不少人。有人和着节拍摇摆击掌,有人轻声地哼着曲调。

我前面的两位老太太,低低的声音在议论,一个说:“这孩子,这么年轻就出来卖艺.真可怜。”另一个叹息着:“看样子是大学生,是想挣点儿学费吧。”然后两个人便挤过去,一人往筐里丢了五块钱。

我知道老人误会了。人们一贯的印象是,到街头卖艺,无论如何是沦落。但男孩儿绝不是以此为生的街头艺人.也不是贫困大学生,他身上穿的范思哲要三千多块一套呢。所以,只有一个原因:那是他的兴趣所在。我看见男孩儿的脸上有狡黠的笑意滑过,却并不说破,只是很恭敬地对着两位老人深深一鞠躬。

在网上认识一对年轻的夫妻,妻子因患红斑狼疮,十四年里不停地做化疗、肾脏穿刺、脊椎穿刺、活体检查,从一个温柔秀美的女孩儿,变成一个必须依靠药物生存的病人。而且,因为激素的副作用,造成两侧股骨头坏死,只能依靠轮椅行走。

她在网上有一个博客。记录生活中的快乐、忧伤、痛苦、挣扎。偶尔,她的先生也会露面,是个儒雅英俊的男人,照片上多半是陪她一起做家务时沾着面粉的一双手,或者推她出去看风景时平静温和的笑脸。他是一家外国银行的部门经理,两个人结婚十年。十年里他默默地陪着她,看病,吃药,检查,病危,恢复,再发作,接受她必须坐轮椅的现实,推着她去旅游,抱着她上上下下,点头哈腰地请求护士给她轻些扎针……

一个健全的男人,十年如一日地照顾一个被病痛反复折磨的人,这是常人无法承受的苦役吧。很多人在她的背后,看到了一个男人的付出、牺牲和坚守的爱心故事。有网友留言,对男人的牺牲表示敬佩和同情。

可是他说:不,那都是爱,不是牺牲.我们很幸福。

是的,不必去费心揣测他们会有怎样的幸福,幸福是上帝的妙手偶得,它在每个人身上幻化出不同的模样,有些幸福,你无法想象。

每一个与我们擦肩而过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他们有他们的理想、信仰、快乐,以及爱情。他们的人生,其实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丰满和生动。他们的幸福,或许是你不能理解和体会的,但你不能否认,那种幸福往往更加简单,并且纯粹。

面对丰富真实的生活,我们除了感叹自己贫乏的想象力,便是深深的感动和热爱。

最美的声音

◎卫宣利

好好的,她突然就发不出声音来了。

晚上他下班回来,她照例开门,接过他的包,拿拖鞋。桌子上是热腾腾的饭菜,满屋子香味四溢。他洗手,吃饭,她坐在他的对面,不时为他夹一块红烧肉,再给他添一勺蛋花紫菜汤。他心不在焉地吃着饭,想着前天刚买的股票,已经连续跌了两天;单位里新来的小王,锋芒正渐盖过他,将成为他竞争科长的有力对手;下周考驾照,他的书还没来得及翻一下……吃过饭,他把碗一推,转身进了书房,打开电脑写材料。写完后已经是午夜,洗澡上床,她已睡熟。

除了安静一些,这一天似乎和往日没什么两样。结婚三年,日子渐渐像流水线上的程序,单调,乏味,按部就班。她不是很漂亮,但是人温婉细致,做得一手好菜,除了有些唠叨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毛病。像所有凡俗的夫妻一样,他们的日子过得波澜不惊。

第二天,一切照旧。晚饭后他坐在餐桌旁抽烟,她在厨房里收拾碗碟。他看着她在小小的厨房里来来回回地打转,水龙头哗哗地响着,忽然觉得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但又想不出是哪里不对。睡觉前,他在床头柜上看到一张纸条,她纤弱的笔迹写着:明天有雨,记得带伞。他拿着纸条,兀自发笑,这事儿也值得写个条,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他呢?

他是在第三天才发现她不能说话的。他把一份急要的文件忘在了家里,回去取已经来不及,只好打电话让她送来。电话打到家里,响了三声,接起来了。他直截了当地说:“我有份文件忘在家里了,就在书房的桌子上,急要,你帮我送过来。”电话那端,没有声音。他又说:“是你吗?你在家吧?”还是没有声音。他急了:“你怎么不说话?出什么事了?……”不待他问完,电话已经挂断了。

他赶紧请了假,回家拿文件。在离家两公里的地方,他看到了她。她骑着自行车,正使劲地往前蹬着。他从车上下来,拦住她。天正下着雨,她没有打伞,衣服和头发湿淋淋的。他正要埋怨她在电话里为什么不说话,她已经从怀里掏出他的文件递过去,文件用塑料袋子封得严严实实,封面上有一张纸条:我失声了,所以不能接你的电话。

他一下子就呆了。她失声了,他居然都不知道。他只感觉这两天家里格外安静,就没问问她是怎么了,他怎么这么粗心?

是的,他嫌她唠叨。结婚三年,她越来越像个唠叨的老太婆。每天说来说去,也不过是今天吃什么饭?排骨要红烧还是清炖?热水器要开40分钟才能洗澡,这件衬衣要配那根领带……她说话的声音尖锐,凌厉,听起来总像跟人吵架。他不明白,结婚前那么温言细语的一个女孩儿,怎么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庸俗唠叨的妇人?他曾经看到一句话说:一个女人等于五百只鸭子。他深以为然,他想哪天她要是不唠叨让他耳根清静,他就幸福了。

现在,她真的不能说话了。她在纸上“告诉”他:医生诊断说是声带囊肿引发的暂时失声,需要好好调理,不久后就会恢复的。

可是,听不到她问他要喝番茄蛋汤还是青菜豆腐汤,听不到她絮絮叨叨地讲韩剧,听不到她抱怨用电太费、小区的垃圾无人清理……他觉得很不习惯。每天,他自问自答,家里只剩下他一个人的声音,单调而寂寞。他忽然发觉,她那让他厌烦的声音,其实才是他们的生活中最动听、最和谐的音符。

为了尽快找回她的声音,他见人就问有没有治疗失声的偏方。他带着她去找有名的老中医针灸;他买了绿豆和百合,坚持熬粥给她喝;每天晚上,他拉着她的手去散步,回忆他们恋爱时的事情……虽然通常都是他一个人在自言自语,但是从她亮晶晶的眼睛里,从她越握越紧的手上,从她沉静的笑容里,他知道,那些被他丢失的幸福,又被他重新找了回来。

那天晚上,他睡醒一觉后,看见身边的她正大睁着双眼望着他,眼角有浅浅的泪痕。他诧异地揽过她的肩,问:怎么了?她不答,泪却越流越凶。然后,她忽然开口说:“对不起。”

那三个普通的字,在他听来,简直如同天籁之音。他“腾”地从床上跳起来,像个孩子似的语无伦次地嚷着:“你会说话了?你刚才说什么?再说一句给我听……”

她把头伏在他的怀里,她说:“原谅我,其实我没有失声,我只是想试试,你还爱我吗?我一直以为,你对我,对我们的婚姻,已经厌倦了……”

他愣着,忽然紧紧地抱住她。他的心柔软而酸疼,这个柔弱的女人,动了如此的心计,不过是为了挽救他们的婚姻。而他却因此,不但找回了他们的幸福,还听到了世界上最美的声音。

曾经一灯如豆

◎漆宇勤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佩服一些语言的传神精准。比如说——“一灯如豆”。一盏只有豆粒那样大光线的灯,是怎么样的一盏灯光暗弱的灯呢?这个问题我其实并不好回答你。但是如果我们翻开那些与夜晚有关的文学作品,会发现这个词语使用频率并不低——在我的印象了,“一灯如豆”甚至可以说是文学作品中很常用的一个词语。

我甚至也多次在作文中使用过这个词语。

我开始记事的时候,家里用来照明的是一种简易煤油灯盏,小小的玻璃瓶装上半瓶煤油,用棉绳做个灯芯,在我童年的夜晚中散发出浓郁的气息。灯光当然是昏黄、暗淡的,但于我的记忆来说,却是温暖的。我记得当时家里到处是蚊子,于是我每天晚上热衷于一个残忍的游戏:掌着煤油灯,对着栖在墙壁上的蚊子晃一下过去,焦灼的味道,两三只蚊子落在地上。有好几次,我甚至成功地将落在蚊帐上的长脚蚊消灭而没有给烧坏蚊帐。

这样的游戏持续了好多年,之后道具被换成了蜡烛。换成蜡烛的原因不知道是出于价格还是方便。我只记得当蜡烛代替煤油灯时,我再不用忍受煤油的气息,也不用担心一不小心碰翻灯盏而招致的打骂了。更重要的是,看书写作业的时候可以随着蜡烛的自然燃烧而不用再小心翼翼将煤油灯芯偷偷拉长一些以缓解“一灯如豆”的状况了——点煤油灯是要小心注意节约用油的,不能将灯芯拨拉得太长,否则虽然光线更亮,却要费更多的油。我记得邻居家有四个孩子,最大的那个比我大10多岁吧,特别用功学习,晚上一直看书到深夜。可是因为家里穷,父母舍不得煤油。于是,其中两个就在父母睡觉后偷偷躲在楼上披着被子,拱出一个小小的空间掌着煤油灯看书。直到两年之后做母亲的才发现这个秘密。那时,他们其中一个已经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了,另一个也已经露出了准大学生的端倪。后来我自己有了类似的经历。用废纸将房间门框上的空洞糊住,在父母责令我睡觉后一个人小心趴在床上用背和胳膊肘拱起一个小小的空间,胸前举着烛芯被尽可能剪短的蜡烛,有滋有味地看一些教科书以外的书籍。然而被子里的空间很快就热气弥漫,喘不过气来。于是又小心地掀开被角透透气,之后继续,常常是烧掉将近两寸蜡烛后才睡觉。故事几乎是雷同的,母亲后来发现了我蒙在门框上方的纸,进而发现了我浪费大量蜡烛的事实。怕我不小心将被子给点燃了,她终于准许我每天在老式座钟响十二下以前睡觉。

回头继续说煤油灯。那个时候家里的房子当然是简陋的,墙壁上到处是孔隙。逢到哪天没有煤油了,祖父就绑几根竹篾,点燃后插在墙壁上照明。那个场景,让我想起旧小说中那些插在墙壁上的火把。这个时候,祖父就给我讲故事。故事说:一个人家的漂亮女儿到了出嫁的年龄,媒人上门了。介绍了一个小伙子,小伙子不错。家境呢?盐船两艘河中走,每晚点着银灯盏。这样的条件好啊,于是应下来了。等到过门,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男方穷得叮当响。于是问,盐船呢?门前河里游走着的两只鸭子不就是吗!家里的盐全靠它下蛋去换来呢。银灯盏呢?你听错了,是晚上点着“人灯盏”呢,就是自己举着用松枝或者竹篾扎成的火把啊,照得整屋子通亮。

故事估计是落魄的文人们编出来的,祖父转述时已经带有明显的错漏了。但是在祖父的时代,用松枝竹篾火把照明倒是常事。不但家里用,走亲访友天色晚了,也是拿跟木棍绑扎些干透的松枝竹篾,带着照路。那时候的路当然是崎岖的山路或小路,不是这样的话,也不会经常出现走亲访友时路上耽搁太久而致于天黑的情况了。

祖父的故事还没讲完呢,墙壁已经被火把熏黑一大片了。好在在祖父的1940年代和我的1980年代,房子基本上是没有粉刷的粗坯墙壁——否则,火把确实不太好用。

煤油灯和蜡烛的片断到我再大一些就有些凌乱了。家里开始用上了电灯。多年以后我一直很怀疑自己的记忆,当我更小的时候,就算是五六岁吧,那个时候我所在的小山村难道竟然还没有电灯吗?为什么我记忆里全部是煤油灯盏和蜡烛呢?不想这些吧,总之我的记忆回到十多岁的时候,家里用上电灯了。灯光当然比一灯如豆的煤油灯亮多了,但事实上依旧是昏暗的。也许是因为电压的原因,加上乡村处于用电末端,照到我书本上的灯光依旧是浅而淡的,或者,我还可以重复一下那个叫作“昏黄”的形容词。可是即使是这样昏黄的灯光也无法保证,隔三差五的要重新点燃煤油灯和蜡烛照明,逢到重要节日更是如此。我记得最初村里用的是“三类电”,之后终于升格为“二类电”了,电价比城市用电更贵,遇到任何供电不足的情况,总是“优先”断了农村这些“二类三类”电。所以即使那些有台黑白电视机的人家,想将《西游记》、《霍元甲》剧情连贯看懂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叙述该结束了,离“一灯如豆”的主题已经越来越远了。当远到我开始读大学的时候,农网改造了,电灯终于回归“电”的亮度,夜晚的农家房屋也亮如白昼,“一灯如豆”彻底成为了往事。最近在市区某个跳蚤市场上看到,几盏煤油灯竟然已经被摆在那里作为古物出售!

这个场景几乎又勾起了我对同年乡村夜晚的种种记忆片断。氤氲的夜晚气息,温暖的被子,对面村落低矮的物资漏出浅淡光线,喁喁的虫鸣,昏黄的煤油灯光。漆黑的夜,一灯如豆。这种情景,竟然有了几分诗意的味道。

而现在,这个诗意的“一灯如豆”再找不到合适的放置位置了。与之类似的,还有更多的词语正在日渐远去。可是,少了一个诗意浓郁的词语,远去了更多曾经熟悉的词语,多了新的生活。也好。

Ⅶ 只愿和你在一起

引言

他说:“自从那次被朋友欺骗之后,我就开始怀疑世界,再也不相信任何人,所以我要报复所有人。但是那天,当我看到两个孩子彼此以生命相托时,我突然发现,我错了!”

爱你,就至死不渝地守望

◎葛闪

月华如水的那夜,他虔诚无比地向她表白:“我至爱的阿姬曼?芭奴,遇上你,怕是我的心,将被你永久地俘虏了。”在他的心目中,精通琴棋书画的她是一个仙女,却更是仙女不小心滑落在人间的一滴泪珠,将在他的心灵地平线上,凝固成永恒,幻化为不朽。

而高贵、优雅的她,一个具有波斯血统的绝世美女,亦被这个戎装在身、纵横沙场的青年英雄的缱绻深情所打动,轻轻偎依在这个叫做库拉姆的男人怀里,点头呓语道:“我想,我是注定成为你的新娘了。”

那年,阿姬曼?芭奴年仅二十一岁。仿佛自那时起,上天就注定了如水般清澈、如琴音般婉约的她,将与这个当时名为贾汗吉尔国王的三王子共伴一生了。

公元1624年,也就是库拉姆与阿姬曼?芭奴婚后的第四年,因为战绩斐然、功勋卓著,库拉姆在纷争不断的宫廷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踌躇满志的库拉姆,经常牵着阿姬曼?芭奴的皓腕说,要让她成为这个世界上最高贵、最幸福、最有地位的女人!每当这个时候,阿姬曼?芭奴总是轻轻止住他的话语,说,我不要权力、不要地位,我只要你真真切切地疼我,爱我!哪怕你就是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