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郑石岩禅--心的效能训练-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刚我来救你,你为什么不上船呢?”
  这位佛门弟子太执著了,以致失去获救的机会。
  人的心如果在追逐着物就会执著,死缠着一个顽固念头也是执著;反过来,如果用心来看物,来检讨观念的正确与否,就会通达无碍。大珠禅师说:
  心逐物为邪。
  物从心为正。
  儒家所谓的诚意和正心,正是要破执著,显智慧,要培养“君子不器”的通达胸襟。
  解脱执著能使人通权达变。那是自性真如展现的缘故。所以禅家说:
  若了了见性者,
  如摩尼珠现色,
  说变亦得,
  说不变亦得。
  当一个人不被色相所缚时,就不会执著,成见和刻板的态度自然不起。他超越于变与不变,完全的通达,生活的适应能力也就好起来。
  解脱消极才有积极
  消极是等待的、惧怕的、逃避的、悲观的。如果生活态度是消极的,那么烦恼就会满篓满筐。等待的人就会错过机会,惧怕的人就会焦虑不安,逃避的人最会累积难题,悲观的人更是沮丧乏力。
  有人说,积极是往好处想,肯上进;消极是往坏处想,所以畏首畏尾。我认为积极和消极并非取决于乐观或悲观,而是决定于能否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如果思想行动,不是正对着解决问题而发,那就是消极,能面对它而设法予以克服或解决就是积极。
  父母亲都希望子女用功,绞尽脑汁来鼓励,送他去补习班补习,然而如未能真正了解成绩低落的原因,设法予以补救,那么任何措施都是消极的。反之,如果能协助他克服困难,提升学习效果,那么给他一顿训斥,也不失为积极。
  有些人企图心旺盛,看来似乎很积极,但他拈轻怕重,不肯吃苦,不肯用功学习,这就形成欲望和实践之间的矛盾,这矛盾往往加速了消极态度的形成。因为不满、憎恨、嫉妒和逃避的意念,很快就显现出来。因此,人必须先把自心中的骄诳、嫉妒和种种愚迷加以净洗;要把野心和贪婪放下,这才能够接纳自己,了解自己,活个现成,展现自己的潜能。唐朝黄檗大师说:
  直下无心,
  本体自现,
  如大日轮升于虚空,
  照遍十方更无障碍。
  能够实实在在展现自己的人生,才是最光明积极的生活态度。
  消极的人活在虚伪和狂妄的蕴识世界里。他的行动不是为了丰富或光明生活的本身,而是为了虚妄的意图。他们是疏离的,是痛苦的,是挣扎的。
  解脱色心的我,才看到真我
  一般人对于色心的我是很执著的,从心理咨询的观点来看,人们为了维护“色心的我”,真是用尽脑筋。许多人在心中经常这样自我对话:
  “我有我的尊严,这面子是要撑的。”然后又自己回答:
  “我的颜面受到伤害,害得我无地自容。”
  结果许多虚幻的意念,钻牛角尖的想法,不停地在心中浮现盘旋着。时而想要超越,当个强人;时而绝望,自卑彷徨;时而不平,嫉妒愤怒。这些都是围绕着“色心的我”而发出的情绪作用。许多情绪性的冲动和行为,都是在“我相”被侵犯时才出现的。
  禅家指出,色心所形成的我相,是过去生活经验中,搜集别人或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形成的。它不是与生俱来,不是本来就有的。对于过度执著我相的人,要时时参透它的本质,不要让它成为不断指责自己的压力。也不要为了“死要面子”,不顾是非曲直,而陷入错误的泥淖。
  禅家的参禅,就是要帮助人,从参透中解脱色心和我相的羁绊,而成为真正的自由人。以下是一段咨询式的参禅,用来帮助人看出那我相的非实在性。首先,禅者大略说明了真我和我相的本质,他要帮助人参透我相,去接触真我。以下即是这段对话:
在解脱中成长(3)
  禅者:“你有过做梦的经验吧,举个梦来说说看。”
  学生:“我做过一个令我欣喜无比的梦。我梦见失去的情人,我好高兴,梦做得很长,觉得好开心……”
  禅者:“在梦的主观世界里,真实吗?”
  学生:“真实,非常真实,恨不得大梦不醒。”
  禅者:“醒来之后,你觉得怎么样,是真的还是假的?”
  学生:“醒来之后看它是假的,在梦中却是真的。”
  禅者:“在梦的世界里,看醒着的生活世事真实吗?更确切地说,白天的一切能被带进梦的世界吗?”
  学生:“不可能,带不进去。”
  禅者:“所以就梦而言,醒着的时候,你所拥有的一切,其性质如何呢?”
  学生:“相对的不真实。”
  禅者:“有没有发现你生活在两个精神世界?”
  学生:“我觉得我在梦境时,白天醒境的一切活动都退去了。一旦进入梦的世界,白天所有的东西就不存在了。当我醒来时,梦中的一切也不存在了。”
  禅者:“现在,你参‘谁从梦境到醒境,又从醒境到梦境’,那是谁?”
  学生:“啊!是……我不会说……呃!”
  禅者:“就是那不会说的。它与你的地位、财富、得失、名利都不相干的自己。现在,请念一声‘阿弥陀佛’。”
  学生:“阿弥陀佛。”
  禅师:“不用你的名字,请问念佛的人是谁?念佛声的源头是什么?”
  学生:“就是他。”
  当一个人被指引到能看清自己的“他”或真我时,他慢慢从“我相”的执著中解脱出来。他知道得失、是非都只是一个名相的表层。人生真正重要的是自己的如来,而生活的关键就在于有没有去披露自己,去实现和布施,去悲智双运,去证入无余涅。
  当一个人能从是非心中解脱出来,就能看清是非,且外于是非;能从毁誉中解脱出来,就能不被毁誉所动,而真正过清醒光明的生活。
  禅法最重要的就是解脱,有解脱就能开悟,能展露自性如来,就能福慧增长。现在,我们要说明另一个禅法:自性如来的开展。
真我的开展(1)
  “自我”这个观念是含糊的,如果不加以阐明,就会造成误解。在禅家的眼里,色心所形成的我相,是一般人所谓的自我。这种自我是表层的,往往带着相当的欲心和评价性。因此它的特质是比较和分别,追求的是“比别人好”“胜过他人”和“占上风”。无论是在道德、事业或日常生活,都带着较劲的态度。成功了就高兴自负,失败了就沮丧自卑。这个色心的我不是真我,而是“我”的外衣表象罢了。
  那么,什么是真我呢?你先想想,如果你跟一伙人登山郊游,请问你穿着衣服的颜色、样式、新旧、价格、品牌是否跟登山览胜有关?登山的是你,不是你的衣服,也不是你的地位。登山郊游是你去实现它,而不是你的地位、衣饰去实现它。人生也是一样,人生如旅,实现这趟旅行的是你自己,你的真我啊!
  你当然可以穿上好质料的衣服登山郊游,虽然你买得起,但你并没有因之欣赏到比别人更多的风景。你可能穿着破旧,但风景并不因为这样而失色。问题是你有没有用“真我”来欣赏风景。所以,如果你把生活交给只会比较挑剔的“色心的我”,那就注定有许多烦恼,而那些烦恼会引开你的视野,看不到悦乐光明的一面。如果你让自己交给真我,那么就活泼自在起来。所以,你要放下我相的执著。禅的宗旨是:
  万缘调直。
  当你把虚假的妄缘放下时,就能做到百丈怀海所谓:
  心地若空,
  慧日自现。
  这时真我渐渐展露出光明和积极的力量。在生活适应和工作的表现上,会气定神闲,不慌不乱地展现开来。当一个人能充分运用自己的资源时,一种源源不绝的创意,就会在生活与事业中披露出来。
  禅法中所谓的披露自己,就是用自己的真我去生活,去展现人生。这是说先放下虚妄或不合理的抱负水准,洗涤野心和成见,然后好好去成长,去实现,去过“你自己的丰富生活”。唐朝的云门文偃禅师说:
  要在举起之前,
  放下之后,
  去披露自性。
  这是说,在你走上实现真我之路前,一定要经过一番割舍和努力。未经割舍必然拖泥带水,不能集中心智。没经过一番淬砺,就不可能实现成功的人生。故云:
  尘劳迥脱事非常,
  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总之,你要把握自己根性因缘的“绳头”来生活,要用真我的光明性去发挥它,那就是真我的展现。唐朝时,云门和曹山两位禅宗大师,在这方面的对话是:
  云门问:“要如何才能亲近到这个(指真我)?”
  曹山说:“不要从秘密处去亲近。”
  云门又问:“如果做到了又如何?”
  曹山说:“这就是真的亲近。”
  云门说:“对极了!对极了!”
  在这段对话中,很真实地指出,只有愿意接纳自己的根性因缘,用真我去实现自己,执持平凡踏实的态度,才能活得自在喜悦。禅者总是劝人在色相中,发现真正的“法王身”,它就是真我。故说:
  山河及大地,
  全露法王身。
  这是要你在林林总总的色相中,去披露自己。唐朝的僧肇禅师说:
  中有一宝,
  秘在形山。
  那个自我的宝藏,并没有什么秘密,如果有的话,就是在你自己的根性因缘和日常生活的有形世界之中。
  现在,我们要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那个宝藏呢?更确切地说,我们究竟要用什么方法,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披露自己,而活得圆满呢?
  许多人以为,只要把万缘放下,就可以披露自己。我发觉,这样是不够的。因为放下虚伪,并不表示展露真实;放下错误,未必表示已步上正途。以下就实际生活的领域,提出四点实践的方法,作为大家砥砺自己、培养康健人生的依据。它们是自由的心智、独特的自己、善群之美和宗教的希望。
  自由的心智
  禅的本意就是心智或心灵的自由,也是真我的披露。但这里所谓的自由不是浪漫或纵欲,而是一种禅定与智慧的展现。
  自由表示一个人有能力承担自己,接受一切生活的考验。因此,一个肯承担的人,不会找借口推卸责任。他愿意面对事实,厘清问题,设法解决。这是健康的态度,是通往自我实现之路。他的心智是无障碍的,能实现的,自由的。
  就精神生活而言,任何人都必须为自己所作所为负责,否则就会陷入困境。负责表示自己的行为具有有效的校正系统,愿意改正和学习,使自我功能渐渐强壮起来。经常找借口为自己开脱责任的人,精神生活往往不够健康,心智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人活着是艰苦的,一个个的挑战接踵而来,如果一味想逃避,就会走投无路。如果你愿意面对它,认清问题,设法解决,就能不断成长。而逃避使人精神变得不健康,渐渐地把责任推卸出去,对于四周的情境也越来越模糊,无法有效地响应生活的挑战。许多精神陷于困境的人,是因为不肯负责的结果。
  肯承担肯负责的人,在无形之中学会许多解决问题的能力,陶冶了练达的待人处世经验。他们容易走入顺境,他们的人格显露出自由的特质:
真我的开展(2)
  有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碰到问题不是坐困愁城,而是检讨规划,设法解决。
  富于创意,信心较好。
  能看清事实,容一时的挫败,减少压力和心理负担。
  人若能为自己负责,心智和人格就会不断地成长,能为别人负责,人际适应也会活络起来。负起责任才是自由轻松之道,逃避责任,反而是背负着沉甸甸的包袱,而把自己压垮。心理治疗学家罗洛.梅(Rollo May)说:“恢复健康的心理,必先恢复其责任感,这也同时恢复了他的自由。”
  负责和承担是禅的重要教诫。肯承担的人,就能实现人生的抱负,不肯承担的人,处处逃避,自我功能越来越萎缩,是陷入三涂苦的原因。
  禅法中的“头陀行”就是要磨炼负责的态度,培养自由的心智,让真我得以展现光辉。头陀行可以解释为成功人生的动力,因为肯负责,能激发我们以下几种行为特质:
  真实的行为和态度。愿意诚实地接纳自己,不再自欺欺人,所以能从许多虚伪的意识中解脱出来,能接受自己,自在感也随着出现。
  发现自我价值。无须贬抑或剥夺别人的尊严以彰显自己,自己就能发现尊严,而不再陷入一种自卑的情绪状态。
  从负责中展现伦理的行为。不是为了名誉和掌声才被动地表现道德,而是主动负责,展现道德的本身。
  守得住原则和戒律。不受诱惑,心智是自由的,是独立思考的。
  在我的咨询经验中,陷入心理困境的人,唯一的共同特质就是失去人格中自由的能力。他们从不肯负责到失去自由,从推诿到无奈,从消极到绝望。最后,瘫痪在一堆难题之中。
  独特的自己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因为生来就与别人不同,生活经验和成长的历程都不一样。长期以来,你构筑了自己,所以注定要为自己而活。“你是独特的”这句话,并不是要标新立异,矫俗干名;而是要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实现自己。这就是自我实现。禅家说:
  无须往外追寻,
  要找的正是你自己。
  如果不是依自己的根性因缘来生活,要想幸福简直缘木求鱼。
  成功的生活是依据自己的本质和条件订定目标,把能力和经验开展出来,让心智不断地成长,而获得成功。人若能运用自己的特质,智能就会不断地增长。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认为,智能是在不断地同化和顺化中成长的:
  顺化是指改变现有的智能结构,以适应新的情境变化。
  同化是指吸收了新的经验而使心智成长。
  因此,如果不运用自己的资才,从中不断地努力成长,是不可能成功的。
  我们的文化很重视“长进”的价值。每一个人从小开始,都被教以长进的观念。这是文化中很珍贵的一部分,也是社会文化所以能日新又新的原因。不过,长进的观念却经常被误用了;我们为了激励自己长进,开始拿自己和别人比较。于是比较和竞争成为现代社会中残酷的事实。因为比较,在精神生活上往往造成不能自我接受。
  当自己把比较的眼光投注在别人身上时,心里想的是能和别人一样。别人有的,自己也想有;别人能办到的,自己也以为能。这使他的欲望和抱负水准提高,却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接着,残酷的事实却告诉自己,“我办不到,我差劲!”这样的自我批评,使自己矮化了。相对的,也等于否定自己的价值。
  你想想,要小鸟儿和一只猫在同一个跑道上竞走,是否合理,这样的比较和竞争是否荒谬?你一定会说,鸟儿应该在天空飞,猫儿当然要在地面跑,而且不能比较。那就对了,你的根性因缘和别人不同,就不应该与别人比较。所以,长进的意思不是赢过别人,而是心智世界的自我成长。
  自我成长是生活的真理。人如果拿自己与别人比较,拿别人的目标当自己的目标,就无异放弃了自己,背叛了自己,于是痛苦日深。这痛苦来自两方面:
  失败使他自卑,从而否定了生活价值;成功使他自傲,却失去生活的情趣。
  他不能依自己的根性生活,而有失落感和空虚感。即使是成就,仍然掩不住自我的空虚。于是要借许多娱乐、色情和药物自我麻醉。
  人注定要为自己活出意义和创意的。因为他是唯一的、独特的,他必须肯定自己,实现自己;否则,精神生活就会落空,人格就会出现瑕疵;因为他不能成为一个统整的自己。他开始有了困扰、痛苦,甚至更严重地并发精神疾病。心理治疗学家罗洛.梅的看法是:每个人无论多么想要成为别人,终究是办不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心智的健全就是要接受这个独特性。
  就人格的观点来看,健康与苦难的分野正是能否接受自己,用自己的本质和经验,成长为他自己。当一个人一味想扮演别人时,必然要出错,不是失败就是精神上的错乱。
  禅就是要你忠实于自己,形成你的个体性。它正是你的本来面目。禅家说:
  诸子莫错用心,
  无人替汝。
  你无法把自己变成别人,别人也不可能替你活出你的本质来。好好地接纳独特的自己,去过实现的生活,那就是“一切现成”地披露了自己的真我。
真我的开展(3)
  善群之美
  人活着就一定要和别人相处,因为你不可能离群独居。于是,人际关系成为精神生活的重要范畴。人的自我价值和受尊重的感受,大部分来自社会的适应。罗洛.梅的说法是:“神经质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