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趣”。当时国际和国内提倡素食主义的风潮不小,不敢保证《护生画集》是迎合如此素食主义“大潮”而孕育而生的,但多少也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如李叔同在《农夫与乳母》(即《知恩念恩》)中写道:“西方之学者,倡人道主义……卓哉此美风,可以昭百世。”就是一个佐证。
弘一大师实在是一个极具慈悲心肠的人。他把护生活动看成是一项乐事。他写过一篇《白马湖放生记》,可看作是他出家之后的一篇典型的记游小品。文末所记很有意味:“放生之时,岸上簇立而观者甚众,皆大欢喜,叹未曾有。”
三首护生歌除《囚鸟之歌》由闻妙编曲之外,另两首选的都是外国曲子。《知恩念恩》所配的是德国图林根民歌曲调。原曲是宾策(Augrst von Binzer)于1819年作词的德国大学生歌曲《我们建造了一所皇皇大厦》(Wir hatten genauet ein stattliches Haus)。而《生离欤?死别欤?》的原曲则是俄罗斯民歌《草原》。采用外国名曲是李叔同常用的手法了,按照丰子恺的解释:“西洋名曲之传诵于全世界者,都有那样好的旋律;李先生有深大的心灵,又兼备文才与乐才……。”那么由他来编配,自然就能做到歌词与音乐全面融合了。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一封李叔同致丰子恺的信,《囚徒之歌》在初编之时的题目是《凄音》,诗文也与现在的不同:“小鸟在樊笼,悲鸣音惨凄。恻恻断肠语,哀哀乞命词。向人说困苦,可怜人不知。犹谓是欢娱,娱情尽日啼。”后来在编辑过程中,弘一大师也曾为此跟参与者商讨过,终因某种因缘,成了现在的题目与诗文。
《厦门第一届运动会会歌》:饮黄龙,为民族争光
禾山苍苍,鹭水荡荡,国旗遍飘扬。健儿身手,各献所长,大家图自强。你看那,外来敌,多么狓猖!请大家想想,请大家想想,切莫再彷徨!请大家,在领袖领导下,把国事担当。到那时,饮黄龙,为民族争光!
切莫把佛教看成是出世的,真正的佛教以济生利世为己任,它是积极入世的。
看看弘一大师写的这首《厦门第一届运动会会歌》,它无疑是一首爱国图强、抗击外敌的战歌!
1937年农历五月二十二日,厦门市在中山公园举行第一届全市运动大会。运动会筹委会事前恳请弘一大师为大会撰写会歌。弘一欣然答应,并在三月间就把词、谱都写了出来。当时厦门开运动会,有两个直接的目的:一是鼓舞民众的体育精神;二是募捐拯救四川难民。但弘一大师在作歌时,又联系到当时日寇猖獗侵略中国的现实,把体育与振奋民心、团结抗暴结合了起来。这便有了如此激昂慷慨的壮歌。
从现在留存下来的李叔同歌曲来看,《厦门第一届运动会会歌》是李叔同一生为后人留下的最后一首歌曲。正如同他于1942年的圆寂是悲壮的一样,他的这首最后的歌曲亦是在壮烈的气氛中,给他自己一生的歌曲创作划下了一个句号。
弘一大师在歌中所写到的“饮黄龙,为民族争光”的豪情,跟他在晚年的言行完全是一致的。这里可以很容易地用几个具体事例来说明。
第四部分歌曲寻绎(12)
抗战爆发后,他的学生丰子恺避居内地。丰子恺关切老师在福建的生活,便于1938年农历七月初从桂林写了一封信去,希望他能来内地由丰子恺供养。弘一大师收到信后,虽为丰子恺的一片诚心所感动,但最后仍决定留在闽南。他回信曰:“朽人年来已老态日增,不久即往生极乐。故于今春在泉州及惠安尽力弘法,近在漳州亦尔——犹如夕阳,殷红绚彩,瞬即西沉。吾生亦尔,世寿将尽,聊作最后纪念……。”
如果说弘一大师的这封回信还说得比较委婉的话,那么他在1941年致泉州郑氏的一封信中就比较直截了当了。他写道:“对付敌人,舍身殉教,朽人于四年前已有决心,曾与传贯师言及……吾人一生之中,晚节最为要紧。愿与仁者共勉之。”
弘一大师此处所说的“四年前”,当指1937年抗战爆发之时。弘一此言不虚,这从1937年农历十月十五日他写给性常法师、高胜进居士的信里可以得到印证:“近日厦门甚为危险,但朽人未能他住。因出家以来,素抱舍身殉教之愿。今值时缘,应居厦门,为寺院护法,共其存亡。古人诗云:‘莫嫌老圃秋容淡,犹有黄花晚节香。’仁等诵此诗句,应为朽人庆幸,何须为之忧虑耶?”正是有了这种殉教护法的信念,于是又有了他后来的另一首抒怀诗:
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
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
这就是弘一大师李叔同的人格和美德!
李叔同曾与太虚大师合作过颇具影响的《三宝歌》,因在《护教经历》一章中有所介绍,此不赘述。
李叔同的歌曲,流传下来的虽多,但有关创作方面的史料则极少。鉴于此,我决定采取比较灵活的手法,凡一首歌能够说明一个问题的就单独撰写,而没有这种可能性的,就用分类组合的办法来解决;同时,无论是单首还是分类,我都遵循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原则,以尽量避免“水份”的掺杂,使文章简洁而不要有拖沓之感才好。
再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我并不是要从学术上研究、探讨李叔同的歌曲创作,而是引介李叔同的歌曲,对其歌曲创作以及相关的生平事迹作一较为具体的回顾。此外,李叔同的歌曲,在不同版本的歌曲集里,其篇目数量不尽相同,有待详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