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高命运:政治领袖们夺取权力大瞬间-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ご持毓ひ档姆⒄梗员U夏切┎棵殴と说木鸵担芸煸谛畔⒒贝辉对端υ诿拦竺妫谑澜缇弥械牡匚唤徊铰浜蟆V钡叫畔⒒丫晌砣虻某绷髦螅⒐瞬糯掖颐γνü朔⒄剐畔⒉档募苹嵌杂诖彻ひ档南固词贾沼捎诟髦质屏Φ淖枘樱恢蔽薹ㄈ∠�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在阿尔及利亚危机中,无法采取改革传统殖民主义政策的大胆举措,也是议会制弊端的体现。戴高乐出任第五共和国总统之后,很快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他违背了支持他上台的军方和殖民者们的利益,借口玩忽职守撤掉了萨朗将军的职务,停止了在阿尔及利亚的军事行动,最后通过全民投票让阿尔及利亚获得了独立。因为他是受全民委托的总统,任何政治派别的反对都奈何他不得,他认为这样做是符合国家利益的,所以什么都不能动摇他让法国结束几百年的殖民统治的决心。

  当然,总统制的这种优点也必然带来相应的缺点,最典型的就是1963年肯尼迪遇刺后,接替他的约翰逊总统为了在1964年大选中获胜,大力鼓吹和平论调,承诺尽快结束越南战争。但他在当选后却一意孤行,不停的扩大对越战争,直到1968年下台,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他。这种情况在议会制国家就不太可能发生,一个违反诺言、违背人民利益的政府不可能存在四年之久。由于本文是作为戴高乐传记的后记,所以重点阐述了总统制的优点,要深刻理解总统制和议会制的优劣,还需要做更加辨正的全面的分析。

  二,多党制和两党制

  终其一生,戴高乐都是他所谓的〃政党政治〃的敌人。但实际上,他自己也离不开政党,在1949年组织了法兰西人民联盟参加竞选,在1968年又组织了保卫共和联盟。他反对〃政党政治〃,并不是单纯的反对政党,只是反对众多政党互相斗争、目光狭隘,影响政府效率,干扰政府行政。为了彻底改革法国杂乱无章的政党制度,他改原来的议会比例代表制为选区代表制,要了解这个变革的意义,就要从多党制和两党制的区别谈起。

  西方现代宪政理论倡导结社自由,成立政党的权利受宪法保护,所以不存在法律规定本国采取〃两党制〃还是〃多党制〃的问题。两党制或多党制的形成,实际上根源于选举法中对议会选举制度的规定。议会议席的选举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比例代表制,一种是选区代表制,一般而言,前者会导致多党制的产生,而后者则会导致两党制的产生。

  法兰西第三、四共和国就采用的比例代表制,即在全国公民中投票,根据各个政党的得票比例分配议席。比如众议院有三百个议席,再假设全法国有选举权的公民6000万人,那么一个政党只要争取到20万张选票即可以在议会中获得一个议席。这种选举制度的好处有利于反应社会各种势力的呼声,每一个利益集团农民、工人、中产阶级、大资产阶级、法西斯分子、一些小的宗教派别……只要人数超过20万,就可以组织一个政党,获得议席,到议会中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它也有很多坏处,最主要的坏处就是党派太多太杂,谁也不能单独在议会中取得多数,议会要通过一项决议很难,会影响国家政权的正常运转。二是每个政党都专注于自己所代表的集团的特殊利益,社会的主流意见却往往被忽视。那些数量较少但是组织严密、团结一致的集团反而能比一些庞大而松散的集团更能发挥力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魏玛共和国的纳粹党。纳粹党是当时德国所有政党中唯一实行〃党魁独裁制〃的党派,刚开始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完全用一个声音说话,行动绝对一致,而那些反应主流思想的中间派(包括温和的左派和温和的右派)的政党却无法团结起来抵抗纳粹的威胁,中央党、民族党、社会民主党等等,各自为政,最后被纳粹各个击破,建立了希特勒的个人独裁。这种情况在两党制的国家几乎不可能出现。

  而选区代表制最典型的莫过于英国,它把全国划成659个选区,每个选区的选民约在6-7万人之间,每个选区选出一个众议员名额。这样,那些代表小集团的党派就很难生存。比如一个主张女性应该在家庭中取得主导地位的政党,可能在全国有20%的人支持这一个观点(我们称之为激进派),而50%的人反对(我们称之为保守派),30%的人持中立态度(我们称之为中间派),如果是比例代表制,那么激进党就可以在国会获得20%即一百多个席位,俨然是一个大党。但在选区代表制下,每个选区中投给主张男性应该在家庭占主导地位的保守党的票都比激进党多,这样它的候选人就会落选,最后可能连一个议会席位都拿不到。所以,这样,整个社会的主流观念得到了体现,而非主流的政党就没有什么机会生存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激进党为了生存,就会和中间党联合,提出比较温和的主张,提倡男女平等,关怀女性的弱势地位等主张,这样它们就能获得50%的支持。在不同的选区,比如在经济发达地区的选举他们就能获胜,而在经济落后地区败给保守党,最后双方在议会基本势均力敌。所以,可以看出,在选区代表制下,极端的观点很难生存,中、小的政党要想存在下去,就会趋向于联合,最后形成两大政党对垒的局面。双方都会很注意照顾主流观点,不敢提出很激进的主张,只是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有所偏差而已。

  根据第五共和国宪法制定的法国议会选举法中,改第四共和国的比例代表制为选区代表制,从此以后,法国进入议会的政党数目就开始不断减少,从1958年的12个政党,减少到4-6个左右,而进入80年代以来,这4-6个政党也开始走向联合,如共同推举候选人,提出共同竞选纲领等,并在1986年大选后,正式形成比较稳固的左、右两大联盟,左派联盟主要包括法共、社会党和绿党,右翼联盟主要包括保卫共和联盟和法国民主联盟。尽管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从中已经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了选举制度的变化导致了法国由一个多党制国家向两党制国家的过渡。

  第五共和国诞生近40年来,法国只产生了五位总统:戴高乐、蓬皮杜、德斯坦、密特朗和希拉克,完全改变了第四共和国那种政局动荡的局面。法国经济因此得以长期持续发展,保持了世界第四经济大国的地位(前三位是美国、日本、德国),尤其是在欧洲一体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停的推进欧盟的改革和自身的改革,甚至可以说是主导了这一进程。这些巨大的变革措施,如果还是第四共和国的政体,根本不可能在议会获得通过,即使通过了,一个陷于内部纷争、政府三天两头倒台的国家也不可能在欧洲统一进程中发挥主导性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选择不同的政体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多么巨大的影响。所以《民主社会的基石》中指出的四点其实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选择合适的政体,建立完善的选举制度。 
  



 
 


 

  
斯大林:是谁隐瞒了列宁遗嘱? 
  〃斯大林同志担任总书记,掌握了无限的权力,他能否永远谨慎的使用这种权力,我没有把握。因此,我建议同志们仔细想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位置调开,任命另一个人担任这个职位。这不是小事,或者说,这可能是一件具有决定意义的小事。〃

  列宁 《致全国代表大会的信》 1924年

  背景:

  1917年11月25日,十月革命爆发。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夺取了国家政权,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也由一个默默无闻的激进分子成为世界瞩目的政治明星,成为与马恩并驾齐驱的无产阶级导师。

  他的事业亘古未有,他的威望无人能及。

  在列宁周围,是一群精力充沛、能力出众、雄心勃勃的革命者和政治家。

  他们包括十月革命的军事领导人托诺茨基、共产国际领导人季诺维也夫、长期追随列宁的加米涅夫、党内年轻的理论家布哈林等等,当然,还有一个不太起眼的格鲁吉亚人斯大林。

  尽管他们性格各异,有些互相不服气,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也相左,但都对列宁无限崇拜,满怀信心的希望列宁能够带领他们把俄国建设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构想中的理想社会,开创一个人类历史的全新纪元。

  但谁也想不到,命运只给了光芒万丈的列宁六年的时间来继续他的事业。1918年,列宁在莫斯科的米赫里工厂对工人演讲结束后,一个叫范尼·卡普兰的女社会革命党人从汽车后面扣动了扳机……

  这次枪击并未致命,但严重损害了列宁的健康。由于射入体内的铅制子弹头一直没有找到,它日积月累,最后终于导致了严重的铅中毒。

  突变来的太快,1924年1月21日,列宁去世了。

  他没有指定自己的继承人。

  围绕继承人问题,这些曾经共同战斗的同志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一 
  1934年2月10日,俄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此时,斯大林坐在他的办公室里静静地抽着烟斗,细细品味着这次大会的给他带来的成就感:

  反对派看来已经被彻底制服了。除了已经被驱逐出境的托诺茨基外,所有被打倒的反对派的头面人物都参加了这次大会,并在大会上承认错误,对总书记歌功颂德。他们在会议上表现得真听话。加米涅夫,哼,这个没有原则的家伙,居然真好意思在数千名代表面前自己骂自己是〃政治僵尸〃,然后大吼:〃我们的领袖和指挥员斯大林同志万岁!〃他追随列宁那么多年,马克思理论修养到哪里去了,连拍马屁都不够档次。季诺维也夫还算有点水平,知道把总书记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并列起来赞颂。还有一些托诺茨基分子,也都毫不吝啬对他们以前的精神领袖的尖刻批评。对于这些人,只要真心承认总书记的伟大和正确,还可以重新入党,甚至考虑安排给他们安排点出版社、科研机构领导之类的闲职。

  至于那些忠实的仆人,说得简直有点肉麻了。伏罗西诺夫这头蠢猪,竟然口不择言的把伟大领袖和〃猪嘴〃放到同一段话里,说什么:〃有了斯大林同志这样久经考验的、英明的、最伟大的领袖,无论什么猪嘴或其它什么恶心的嘴,无论它伸到那里,都吓不倒我们。〃看来是拍马匹拍的太高兴,竟然忘乎所以了。

  还有共产国际的代表,听听他们怎么说,〃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嗯,想想,如果二十年前在库列卡伊村的寒风中梦见有人对自己说:〃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怕是做梦都要笑醒呢人的命运真是难料啊。谁能想到会有今天呢?列宁去世已经有十年了吧,看来巩固自己权力的斗争确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报纸上说的没错,它就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当然,有一点报纸上没说,它还是总书记伟大成就的总结大会。

  ……

  卡岗诺维奇和计票委员会主席扎东斯基走了进来,打断了总书记的畅想。

  卡岗诺维奇显得激动而且焦躁不安,他向斯大林汇报了出人意料的投票结果:在1225名代表中,3人投票〃反对〃基诺夫,而有近300人投票〃反对〃斯大林,在中央委员中,斯大林得票数倒数第一!如果不是等额选举,总书记甚至已经被选出了中央委员会。

  斯大林静静的听完了卡岗诺维奇的汇报,一言不发,拿下烟斗在烟灰缸上轻轻的敲了几下,抖下一些烟灰,又继续慢条斯理的抽了起来:

  原来如此。

  原来那些反对派们的反悔全都是假的。他们利用总书记好不容易才表现出来的一点宽大作风,混进代表大会,想联合起来把他搞掉自己以前对他们太仁慈了,仅仅是把他们开除出党或者流放。

  必须从肉体上加以消灭!

  基诺夫?想起这个名字,斯大林皱了一下眉头。他确实在反对托诺茨基的斗争中给了自己很大的支持,所以才把他调到列宁格勒去当第一书记,让他去清洗隐藏在州党委中的季诺维也夫分子。但你看看他都干了些什么,他跟普通百姓住在石岛大街的一栋大楼里,在院子里跟邻居们的孩子捉迷藏,步行上街,在街上跟不认识的人交谈……这简直就是在故意逞能!他显得平易近人,完全是在跟总书记过不去。他实际上是想说明,斯大林深居克里姆林宫,警卫森严,从不在街上走动,也不去和孩子们捉迷藏,是想说明斯大林害怕人民,而基诺夫不害怕。看看他在列宁格勒枪毙过几个人?他根本不愿动用总书记授予他的特权来镇压那帮不满分子,反而替他们辩护,把他们团结到他的周围。他显得宽厚仁慈,无非是想突出斯大林的冷酷无情。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在大会上他站起来发言的时候,掌声会跟总书记发言时一样热烈。他居然得票第一,看来如果有人提议让他担任总书记,这个提案肯定会获得通过了。

  自己还想过把他从列宁格勒调回莫斯科,给他一个闲职,现在看来,没有这个必要了。

  这样的人显然不适合继续活在世界上了。

  斯大林决心已下。

  一场血腥的悲剧即将拉开帷幕。

  实际上,在精心挑选的代表中间,有近1/4的人透过投票表示了自己对总书记的不满,并非反动派的阴谋。它完全是斯大林疯狂的农业集体化政策造成的:

  斯大林在农业集体化上采取了他一贯的蛮干态度,强行剥夺农民的剩余产品来加速工业化进程。但农民对集体化的反抗使国家经济濒临崩溃边缘。斯大林命令镇压所有抗拒集体化的农民,结果却真的在许多地方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暴动。在北高加索和乌克兰的某些地方,政府甚至动用了武装直升机来镇压农民暴动。

  负责镇压暴动的国家政治保卫总局边防军司令弗里诺夫斯基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汇报说,在北高加索的许多江河中顺水漂流下来几百具尸体讨伐部队的损失如此惨重。同样,暴动也遭到了极其残酷的镇压,几万个农名未经法庭审判就被枪毙,几十万农民被流放,他们在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的集中营的苦役中慢慢的死去。

  大规模集体化的另一个后果就是饥荒。饥荒席卷了昔日的欧洲粮仓乌克兰以及库班、伏尔加河流域和其它一些地区。根据国家政治总局向斯大林作的报告,共有350万人被饿死这显然是经过压缩的数字。早在1932年,就产生了几十万无家可归的儿童,他们挤满了许多大城市和火车站,乞讨和偷盗成了他们谋生的唯一手段。斯大林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解决了这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凡是在抢劫粮仓或者在扒窃火车时被抓住的人,不管他是成人还是儿童,统统枪毙。

  尽管各种宣传机器仍然大肆渲染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遍布全国的危机不可能不在人民当中引起强烈的不满。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敢于公开反对斯大林了,只是在无记名投票的时候,他们不约而同的投了反对票以表示不满。

  谁也想不到,这种小心翼翼的抗议竟会遭到了如此猛烈的报复。 
  



 
 


 

  
二 
  1934年12月1日,下午四点,列宁格勒州委第一书记基诺夫写完了一个报告。他把写得很潦草的笔记本放进上衣口袋,给斯莫尔尼宫打了一个电话,说他马上出发。他要去参加一个党的积极分子大会并发言。妻子叫他到餐厅里吃饭,可时间太紧,他自己跑进厨房胡乱吃了一点,然后穿上大衣,戴上他那标志性的卡其布帽子,和家人匆匆道别,坐车直赴斯莫尔尼宫。

  下车后,基诺夫快步走进了空荡荡的斯莫尔尼宫,他感到背后似乎少了如影随形的警卫员的脚步声。但这并未引起他的警觉。他独自一人走上三楼,向州委第二书记的办公室走去。在铺着地毯的走廊上,他甚至连自己的脚步声也听不到了。当他停下脚步准备开门的时候,身后响起了低沉的枪声。

  有人在很近的地方向他开了枪。

  子弹击中了基诺夫的颈部。他摇晃了一下,转过半个身子,想看看是谁开的枪,然后一头载倒在地上。他认识这个人,尼古拉耶夫,自己经常和他那漂亮的芭蕾舞演员妻子幽会。这个妒火中烧的家伙一度威胁要杀死自己,现在他做到了。但是,警卫员到哪里去了,谁让一个普通党员持枪进入戒备森严的斯莫尔尼宫,谁告诉他基诺夫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第二书记的办公室?

  基诺夫永远不会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了。他在血泊里挣扎,直到咽完最后一口气,内务部的特工们才跑进走廊,逮捕了凶手。

  两个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