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性格企业家-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2004国美全球战略合作高峰会”上,黄光裕曾有一段凌厉的讲话:“其实咱们谁也离不了谁,谁想把谁挤垮、谁想把谁控制在手心之中可能性都不大。我做事的规律就是——你对我信任,我就给你越大的信任;你能给我付出,我就带头扶持你的品牌。你若拿我黄光裕平衡我的对手,我就有办法去平衡你的对手!” 
  在鹏润大厦18层的国美公司总部,黄光裕更是一位让人敬畏的老板。有人称,甚至是他的亲妹夫、曾任国美总经理的张志铭,在黄光裕的办公室里“低眉顺眼像个小媳妇”,至于其他员工在谈到他时,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出。据一位现任职于国美的高管介绍,黄光裕“当他想好了一件事,或者在布置一件事情时,员工绝对是鸦雀无声,无条件服从的”。 
  曾有一位去国美应聘的职业经理人,这样描绘他面试时的经历:“黄光裕亲自领着十几位总监及总经理对我进行面试。他一言不发,坐在宽大的老板桌后看着你,你感觉自己仿佛是笼子中的一头猎物,不可能和他有平等对话的权利。”他感慨说:“我走南闯北几十年,也和不少大老板直接共过事,但黄是最不可捉摸的人。这是我几十年工作经历中最紧张的一次面试。” 
  黄光裕对属下的要求近乎苛刻。国美每年销售收入增长都是惊人的,但内部的高管却仍然诚惶诚恐,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达到过黄光裕提出的目标。比如2003年国美销售额达到了178亿,但比预定的目标仍少了42亿。他常常对张志铭及其他高管说,如果不是为了给机会培养你们,让我亲自来操盘,国美比现在会更好。 
  黄光裕对员工的严厉随处可见。在一张国美高管递过的名片背面,可以看到这样一则“廉政承诺”:“本人与贵公司合作中承诺做到‘三不’——不接受客户礼物;不收取回扣;不以权谋私。请监督。”上面甚至连廉政举报电话都已经注明。   
  财富新贵(3)   
  有高管对此表示理解:“没有他的霸道,也不可能成就他现在这么大的盘子。黄总还是比较讲义气的,有很多人离开国美然后又回来,他不会弃之不用,可能会提拨到更高的位置上去。他有时处罚你,不是故意让你很难受,而是为了试探一下你的心态。如果你心态好,又有发展潜质,他就会刻意去培养你。” 
  这位高管介绍,前不久,他们在国美公司的咖啡厅里为黄光裕举行了一个简单的生日聚会。“那天他穿得很休闲,面对着生日蛋糕时,他竟然笑得那么孩子气。” 
  37岁首富黄光裕的最大兴奋点是什么?他回答说:“刚开始是以赚钱为最大的快乐,但后来考虑更多的是这个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如何?在商言商,我们在经营的过程中不乏很多技巧和手段,但最好的买卖是参与的各方都能赚钱,即使是消费者买了东西回家,都觉得不赔钱。”而黄光裕觉得,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有意思的是,在胡润的中国大陆百富榜中,黄光裕高居榜首,但同样在他公布的中国大陆慈善家榜单中,却没有黄光裕的名字。当面对记者的“为富不仁”的质疑时,黄光裕似乎有点不屑:“做一些慈善事业是应该的,但我不想公布,因为做慈善事业是修心,而不是修名,说出来没有意思。” 
  据记者了解,黄光裕及其家族有据可查的善举有这样几宗:从2005年1月13日开始,国美电器出资1000万,启动援建海啸受灾国孤儿院的计划,其中黄光裕家族捐赠700万元;而据《汕头都市报》报道,2004年黄光裕家族捐赠400万元在家乡修建了一条“国美大道”;兄弟两人先后捐资254万多元,建设铜盂镇凤壶村敬老院、幼稚园等;捐资13多万元支持凤壶村曾厝的水改工程,圆了该村几辈人的自来水梦;2002年初,在原潮阳市举办的“情系民心”水改义捐活动中,他们还现场捐资100万元支持水改建设;与此同时,他们还先后捐资500多万元支持汕头市各县区的社会福利事业…… 
  至于为什么不站出来给大家起一个号召作用,黄光裕解释:“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做事的方式。”其实黄光裕还另有顾忌:“你说出来,会有很多人跑来向你要钱,让你防不胜防。”他觉得,作为一个企业家,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社会责任,也不要回避社会责任;到一定程度企业做大了,你就自然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像我们企业家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把自己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投入到社会上去积极地运营。” 
  “黄俊钦比我有钱” 
  与弟弟黄光裕近年来声名鹊起相反,大哥黄俊钦的曝光率几乎为零,以至于他的名字出现在2004年胡润的百富榜上时,黄光裕笑称:“这回胡润总算把他揪出来了。” 
  一直有传言,说黄俊钦、黄光裕的关系曾经闹得很僵,他们甚至一度叫自己手下的保安互相对峙。黄光裕对此传闻进行了澄清:“那是手下人不懂事。”黄光裕认为,兄弟之间意见不和、从而发生争吵,那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没有根本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因为两个人有各自不同的企业。   
  财富新贵(4)   
  据知情人透露,外界看来一直不和的两兄弟,其实一直联手在做一些大事情,像今年推出“国美第一城”的国美置业房地产公司,其实上一直是由两人共同操盘,尽管黄俊钦在其中并没有股份,但国美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均在黄俊钦的指导下进行。 
  对于黄光裕来说,黄俊钦不仅是大哥,更是他走上从商生涯的“领路人”。在家人的眼里,黄俊钦有技术方面的天才,从小就对组装电器着迷。有一年春节,他花了200元买了一个电视屏和一堆配件,在大年三十晚上鼓捣了整整一宿,初一早晨全家人一醒来,竟然惊喜地发现,他们可以用黄俊钦组装的电视机收看节目了。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的经济政策还不是很明朗,但“地下经济”已冒着随时可能“踩雷”的危险蓬勃发展起来。广东开风气之先,很多人都投入了经商的浪潮之中。据知情人介绍,1985年左右,16岁的黄光裕便跟着19岁的黄俊钦开始出来闯荡了。 
  刚开始做的是倒卖小电器的生意,兄弟俩背着大旅行袋,装满了收音机、电子表之类的东西,从广东背到北方去卖。那时做这种生意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因为倒卖电子商品在当时还是属于“投机倒把”的违法行为,是当时政策不允许的。所以他母亲在家里成天提心吊胆,生怕两个儿子出事。 
  经过一番波折,两兄弟于1987年来到北京发展,共同创立了国美电器。做生意之余,黄俊钦通过自学,掌握了高深的无线电技术和计算机知识。在1988年,当时只有三四家门面的国美就开始用电脑收款,这在当时北京的很多大商场都是罕见的。而电脑上使用的程序就是黄俊钦自己编写的。 
  1993年两兄弟分家。黄俊钦创办了新恒基集团,开始以罕见的低调在房地产业急速扩张,先后在北京和外地相继开发了新恒基国际大厦、北京静安中心、鹏润大厦(后转让给黄光裕)、沈阳新恒基中心、新恒基高科技大厦、皇家里兹饭店、沈阳新恒基大酒店、新恒基世贸饭店和朝来森林公园别墅等项目。除了房地产,黄俊钦还涉及生物医药和网路通信等领域,并于2002年收购了上市公司山东金泰。 
  黄俊钦属于那种干一行钻一行的“技术迷”。在盖鹏润大厦时,黄俊钦已经开始研究建筑设计,并亲自上马操刀,节省了很多空间,大大提高了利用率。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养育的两个儿子,竟然都名列中国富人排行榜前列(在2005年胡润的百富榜上,黄俊钦已经以55亿的资产窜升至第13位)。当记者当面询问黄光裕“兄弟俩到底谁更有钱”时,黄光裕回答:“他比我有钱,只不过他没有上市罢了,他产业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谙熟房地产业务的黄俊钦,加上资本操作高手黄光裕,其效应将远远大于2。 
  国美功臣张志铭另立门户 
  “明天第一城就如同我的电影一样,走的是大众路线,因此我对它有一种信赖。”2005年8月29日,著名导演冯小刚出现在“明天第一城”的新闻发布会上,对此楼盘极尽溢美之词。 
  如此高调亮相的,正是已经单飞的国美二号人物张志铭及真正属于他自己的地产品牌——明天地产。在为黄光裕打了12年工后,张志铭终于从一个职业经理人兑变为一个老板。   
  财富新贵(5)   
  当年,黄光裕把国美电器交给二妹夫张志铭全权打理后,自己则开始从事房地产和投资业务。在张志铭领导下,国美在1997年以后快速发展,并于1999年开始向全国扩张。当时中国的家电零售业有“三张”之称:南京苏宁电器的张近东,山东三联集团的张继升,北京国美电器的张志铭。而国美的真正老板黄光裕却很少有人知道。 
  张志铭是一个地道的北京人,于1993年加入国美,曾是黄光裕的司机,黄看他踏实肯干,日渐委以重任,一直做到国美电器总经理,是仅次于黄光裕的第二号人物。1994年,年仅21岁的黄燕虹也加入了国美,历任鹏润旗下万盛源物业总经理、北京鹏润房地产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国美集团监察中心总监等职,后去国外读书。两人因为工作关系经常接触,产生了感情,并于1998年结婚。 
  虽然面对黄光裕时显得过于谨小慎微,但在一些国美员工的眼里,张志铭是一个“善于纳谏、博取众长、眼光敏锐、处事干练”的能人。据说,张志铭善于从每一个人身上听取意见,在与员工沟通时,他从不打断任何一个人的讲话。而他的工作量大得吓人,“在很多情况下,忙得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即使如此,张志铭在国美频繁的人事调整中,已经“不止五起五落”,以至于有些媒体记者都懒得去记他的职务。但张志铭的成绩也得了应有的回报:他从黄光裕那里分得了一定的股权。当黄光裕再掌国美电器后,张志铭已经积累了不少财富和资源。 
  张志铭2004年开始担任鹏润房地产总经理,具体运作开发“国美第一城”。据说,鹏润房地产是黄光裕和张志铭两人合股,黄光裕控股。2005年元旦,“国美第一城”开盘销售,取得了巨大成功,给了张志铭不少信心。 
  9个月后,张志铭成立明天地产,携“明天第一城”公开亮相。明天地产是张志铭100%拥有的房地产公司,年底要在立水桥和昌平分别开发各50万平方米的住宅项目。有意思的是,明天房地产公司的LOGO与鹏润的LOGO十分相近——红黄基色不变,但是没了麦穗,只突出了中间那只大鹏。 
  黄秀虹以二哥为偶像 
  对于国美来讲,上海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地方,黄光裕把这片区域交给了自己的胞妹黄秀虹来打理。 
  从1991年来到北京,黄秀虹从一般的财会人员,迅速窜升到现在的大区总经理,自然难免有人会质疑兄长对她的刻意提拔。但黄秀虹觉得不尽其然,因为一个人的发展平台别人也许可以为你提供,但你能力的大小、发挥得好与坏,完全靠的是自己的努力。 
  黄秀虹认为家族企业最大的好处,就在于互相之间有一个天生的信任基础;而不好的地方,在于别人总会以一种别样的眼光去看你。黄光裕经常对黄秀虹说这样一句话:“千万别把这个企业看作是自已家里的,不然你绝对做不大。”黄秀虹最欣赏自己二哥的一点,就是他的责任感和宽容度,以及用人的独到之处——他知道什么时候可以重用一个人,什么时候不该重用一个人,分寸把握得适到好处。 
  像黄秀虹这样级别的地区总经理,在全国就有十几位,另外集团中部还有一大帮核心管理人员,而她又处在北京这样一个敏感的地方,一丝半点的成绩或者失误,别人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这也是让黄秀虹感到压力特别大的原因。   
  财富新贵(6)   
  与事业的成就相比之下,黄秀虹的婚姻状况却不尽如人意。 
  在进入国美不久,一个男孩走入了她的生活。当时国美电器还在创业初期,公司一些重要的职位都是回广东老家招人。他在一次招聘中进入了国美。虽然刚高中毕业,但由于聪明能干,他很快就得到了赏识,成为财务方面的负责人。 
  后来21岁的黄秀虹嫁给了25岁的他。婚后两人马上有了一个小女儿,这个小家庭渡过了一段非常甜蜜的时光。可这种幸福的感觉太过短暂,一眨眼的功夫,黄秀虹发现自己的梦想也面临破碎的边缘。他是AB型血,特别敏感,喜欢钻牛角尖;而黄秀虹是0型血,心胸比较宽阔,能够容忍一些别人不能容忍的事情,但对别人显得比较苛刻。孩子出生几个月后,本来性格就不一样的两个人,开始慢慢有了磨擦。 
  那时正是黄光裕事业飞速发展的时候,企业资产在几何级地增长。作为公司的创业元老和公司老板的大妹夫,他的心态发生了一些变化,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回家后总是埋怨黄秀虹。后来他的这种敏感逐渐演变成一种自卑,觉得黄光裕做得这么好,自己永远都没办法超越,心里的阴影越来越大。 
  黄秀虹小妹黄燕虹的丈夫张志铭同样是一个聪明、能干的人,很快从一个很普通的员工做到管业务的副总经理,与管财务的他一下子平起平坐了,于是心里难免有一种嫉妒心理。 
  黄秀虹也挺为难,因为她不象妹妹那么争强好胜,觉得即使不公平,也应该学会自己去调整心态,尽量不让二哥为难。所以黄秀虹常常劝告自己的丈夫,希望他别太狭隘。但这让他更为伤心,有一次他对黄秀虹说:“你要是对我有对你们家人十分之一好,我就满足了。” 
  2001年,黄秀虹无法再忍受这种对彼此的伤害,两人结束了仅7年的婚姻。 
  黄秀虹生性是那种不喜欢交际的人,现在的职务越来越高,再加上前一次婚姻的失败,所以对感情问题很是慎重。她想通过自己10年时间的奋斗,达到自己的事业目标,然后就退出来做一个专职的家庭妇女,在家相夫教子。黄秀虹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办一个慈善机构,做出一番类似于德兰修女的事业——黄秀虹家里几代人都是天主教徒,兄妹一出生就受过洗礼,她觉得冥冥之中总有一种神的力量在召唤她。 
  谈到以后择偶的标准,黄秀虹觉得最重要的是心胸一定要开阔,要像她二哥那样聪明、能干、细心、宽容,最好还有他那么年轻、帅气。她想起自己还在上学的时候,有一年寒假来北京玩,曾对自己的二哥黄光裕说——我以后要找男朋友,就找你这样的人。 
  父母亲言传身教 
  黄光裕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凤壶村。这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村庄,整个村子才300多口人,是个既不靠山也不靠海的丘陵地区。黄光裕一家是这个并不富裕的村庄里最贫困的一户。 
  黄光裕小时候,父亲成年累月在外面奔波,经常是一个多月才回来一次,母亲曾婵贞自然成了家里的顶梁柱。黄家有四个兄妹。黄光裕本名黄俊烈,1969年出生,大哥黄俊钦比他大3岁。大妹妹叫黄秀虹,小妹妹叫黄燕虹,分别比黄光裕小4岁和6岁。由于村里可耕地很少,一家人的田地加在一块也就两亩左右,加之当时黄光裕兄妹年纪尚小,所以一家人的生活很困苦。全家主要的收入,就是靠母亲到外面揽一些小买卖,赚取每月十几块钱的微薄收入。家里三天两头出现断钱粮的情况。   
  财富新贵(7)   
  曾家的祖上曾在泰国从事很大的生意,经营布料、糖、鱼、豆等等,据说那是曾家在泰国的名气,和如今黄光裕在北京的名气一样大。在泰国谁要挂曾家的招牌,他的生意就会火起来。兄妹小的时候,母亲经常给他们讲一些祖辈做生意的故事,对他们幼小的心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兄妹四个分外体恤成天忙累的父母亲,每当大人不在家时,哥哥就负责喂猪,弟弟负责打扫卫生,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等大人回到家时,家里的事情已经被打理得很好。 
  孩子们从小知道父母赚钱的不易,有时看到门口有人来卖水果等好吃的东西,他们从来都不向母亲说要买。每当春节,母亲都要给孩子们压岁钱,可他们从来都不用掉,等年过完了,几个孩子又都把钱全还给母亲。为了分担家里沉重的负担,兄弟俩常常一到节假日,便到附近的乡镇街巷,去收一些塑料瓶子和旧书报卖,运气好时一天可以赚个两、三块钱。 
  当两个孩子长大了,准备到外面的世界闯荡时,母亲虽然十分担心,但还是没加丝毫阻拦,并从外面借高利贷给兄弟俩做本钱。 
  现在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