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而同时在某处……-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一天,安东的心情坏透了。这从他的脸上就看得一清二楚。他的脸又圆又宽,所以从他的脸上什么都很容易看得出来。我决心再安慰安东一番,我说:
   “咱们看电影去吧!”
   “谢尔盖,请原谅我……可我不能去。今天妈妈不值夜班,在家。”
  他的妈妈是电话员。
   “真是个怪人!你什么也不懂。咱们跟姥姥去看晚场。就说她身子太虚了,咱俩一块儿陪着她。你懂了吗?”
   “谢尔盖,请原谅……我不好意思拒绝你,可是妈妈在的时候……”
   “你就坐在她的身边吗?这就能使她开心吗?”
  安东在想着什么心事,甚至没有回答我的话。他说:“我简直不知道怎么给她看记分簿……”
   “那就别给她看。你告诉她,说拿去检查去了。送到市教育局去了。”
   “我不能欺骗她。她已经够受的了。”
   “什么‘够受的了’?”
   “妈妈说过,‘要是你也不成材,我就去投河。’”
   “你家已经有谁没成材吗?”
   “她不过是这么认为……她一辈子都不走运。我很想为她做点什么事……使她高兴高兴,可是我带回家的却尽是些不愉快。我总是搞成这个样子。”
  我同安东交朋友已经有两年多了,但是一次也没上他家去过。大概他家里条件不怎么好——他也没邀请我去过。
  虽然我从来没见过他妈妈,可是这一天我却设想她有点儿像尼娜·格奥尔基耶芙娜。
  于是我也想为尼娜·格奥尔基耶芙娜做点使她高兴的事。然而我却连她遇到了什么不幸也没问……没敢问。也许当时我不过是忘了,因为我一直在问关于爸爸的事,虽然爸爸并没有遇到任何不幸……
  我不希望爸爸去帮她的忙,因而我撒谎说,爸爸要一年半以后才回来。不过我个人也能帮她!替爸爸帮!……
  她的信已经不在我这儿了,但我能背得出来。像常有的那样,我时而记起这几句,时而又记起了另外几句话。“如果你不来,我也不会生气。因为归根结底,你并没有责任这样做。而且你有权像上次那样,不想来就不来……”最初我没有注意这几句话,可现在记起来了。那是不是说,她已经给爸爸写过一次信,约过他一次,但他没有去呢?她为什么约他?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她焦急地等待着消息的舒里克又是什么人呢?
  我打算保护她!可是她信中写着,没有人欺侮她。也许她只不过是需要有个人听她谈谈心事吧?……
  要保护一个人,自然比只是听人谈谈心事要难得多。但是保护一个人并不需要有什么权利,甚至不必征求他的同意。如果你要“听人谈心”,那就首先得要别人信得过你,愿心听你讲心里话。
  尼娜·格奥尔基耶芙娜肯不肯同我谈心呢?我不知道。 


6
  
   然而,当我走近那幢黄色的两层楼房的时候,我不知怎么又忘掉了她的不幸。我只是想怎么才能比较委婉地打听到,什么原因使她同爸爸分手的。关于这一点怎么问呢?是否这么问:“你们因为什么不在一起了?”这句话使我感到很不自在,因为我很难想象,爸爸除了同妈妈在一起以外,还能跟别的什么人在一起。不如干脆这么问吧:“你们因为什么离婚?”或者是:“你们因为什么分居了呢?”但所有这些话我都觉得很难说出口,也很不习惯……
   “您同爸爸吵架了吧?”我问。
   她笑了笑说:
   “没吵嘴也没打架……只不过结果就是这个样了。要知道,我比谢尔盖年岁要大得多……这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
   我突然高兴地想到,妈妈比爸爸整整小七岁。大概在一刹那间我的脸上不由自主地表现出了这种高兴,尼娜·格奥尔基耶芙娜稍带惊异地扶了扶眼镜。为了要弥补自己的过失,我带着显得十分过火的同情大声问道:
   “您遇到什么不幸了吧?”
   她显然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她没有答话,只是走到一张照片跟前,上面是个三、四岁的男孩,穿着海军服,帽带上有两个银字:“勇士”。她好像在自言自语地说:
   “当这件事发生的时候,我就从孤儿院领了一个小男孩。他当时两岁半,是在战争时被父母丢失的……现在他十五岁零七个月了。”
   自然,如果她能这么准确地说出这个孩子的年龄,连几个月都说得出来,可见她是非常爱这个孩子的。妈妈也正是这样来讲我的年龄的。可是爸爸却好像总是要把我说得大一些:“他虚岁十二了!他虚岁十三了!”我对妈妈讲得那么准确有些生气,而爸爸的做法比较使我满意,因为我那时候只想快点长大。
   走廊里响起了门铃声。尼娜·格奥尔基耶芙娜马上跑去开门。她的动作快得出人意料,上次就使我感到惊奇。我甚至还没来得及告诉她,只响了一声门铃。当她回来的时候,我跟她说:
   “找您不是要按三声铃吗……”“这我知道,”她温和地打断了我的话。“我只是视力不好,听力还是好的。”接着她又好像在自言自语地说:“不久前他的父母找到了。这是应该的……是正常的。”
   她再也说不下去了。
   为了打破沉默,我轻声问道:
   “他叫舒里克吗?”
   “你怎么知道的呢?”
   “您上次开门的时候,以为我是从舒里克那里来的……”
   “是的……他到自己的父母那里去了。他们暂住在城外的亲戚家。他还没有回来……我知道地址……但我不能去,因为他的父母大概希望他能对他们习惯起来。这是正常的。这可以理解……”
   又响起了一声门铃,她又跑去开门。
   她回来的时候,浑身都没有力气了。显然对她来说,等待是多么的不轻松。她跌坐在沙发上,就像我不在房间里似的,又开始自言自语地说道:
   “那时,许多年前,我很不好过。可是现在情况就更糟了……那时,舒里克总算是我的儿子。可是现在呢,他又不是我的了。这是我一生中的第二次打击……那时我还年轻,还有希望。而现在已经什么也没有了……”
   “您想要我去一趟吗?到他那儿,到城外去……我去把他带来!您愿意吗?”
   她哆嗦了一下,似乎因我听到了她的话而感到吃惊。
   “谁也不要带来。谁要是愿意,他自己就会来的……你同意吗?”
   我是同意的,但没告诉她。我对她说的完全是另外的话:
   “尼娜·格奥尔基耶芙娜,您不会是孤身一人的!您愿意我常到您这儿来吗?哪怕每天都来……这是真的!您愿意吗?哪怕每天都来!”



7
  
   有时候,你为了要安慰一个人,会向他保证一些你后来做不到,或者几乎做不到的事。
   “我怎么能每天都上她那儿去呢?”我回到家里以后思量着。“现在还没有什么……可是以后我的父母回来了,那又怎么办呢?”
   往往有这种情况:如果需要我去克服什么困难,我就自己说服自己,不一定需要,再不就根本不需要这么做。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
   我心里这样想:“我又没有对她很坚决很肯定地说我一定来,我不过是提出了这么个问题:‘您愿意我常上您这儿来吗?’而且她什么也没回答我——既没说‘好’,也没说‘不’。如果她愿意,她一定会说:‘来吧!来吧,请来吧!我等着你!’她什么也没说,而我却不管三七二十一没等人家邀请就擅自去吗?还有,总的说来……我所说的‘哪怕每天都来’,就像我们的文学课老师说的那样,是一种‘有意的夸张和渲染’。这一点尼娜·格奥尔基耶芙娜自然也是会理解的……如果我突然总是到她那儿去,那还算是什么夸张呢?”
   总之一句话,我是想说服自己,每天都去是不必要的。
   可是第二天我又去了……
   给我开门的是一个年约十五岁的小伙子。我一看见他,就立即扶正了我的皮帽子,不然帽子的一个耳朵老是慢慢地耷拉到我的脸上来。同时,虽然不是在大街上,我也把大衣的钮扣全部扣好了。因为这个小伙子衣冠楚楚,而且长得还很漂亮。
   他生着一头浅色的卷发,梳着小分头,眼睛是蓝色的,脸蛋娇嫩而红润。
   他很有礼貌甚至很亲切地问我要找谁。我在只比我大两岁或三岁的男孩面前总感到很局促,我对他们要比对成年人更加崇拜。在那些跟我迥然不同又比我优越的男孩面前,我感到特别胆怯。现在我又胆怯了……我差点儿把尼娜·格奥尔基耶芙娜的名字和父称都给忘了。
   “请进来吧,”那位小伙子说。
   他让我走在前面。我走到过道的尽头,敲了敲最后一扇门。小伙子十分惊奇地看着我:我怎么会知道该敲那一扇门呢?但他什么也没问,却殷勤地在我面前打开了房门——于是我又看到了父亲的照片……又在门槛边呆住了。那个小伙子并没有催促我。他不理解我慌乱的原因,终于说道:
   “不用客气。请进去吧。她很快就会回来的。”
   我觉得,他的彬彬有礼的风度是从尼娜·格奥尔基耶芙娜身上学到的。
   我进了房间……书柜和衣柜都打开了,地板上摆着一只敞开的箱子。我走过的时候朝箱子里看了一眼,箱底有一件花绒线衫和几本书。
   “把大衣脱了吧。请在沙发上坐,”那个小伙子说。“你看看书吧,省得等着无聊。”
   他瞧也不瞧,就从柜子里抽出一本厚书扔在沙发上。这是一本医学论文集。
   “把大衣脱了吧,这里太热了,”他又关切地说了一遍。
   我看着他那熨得十分笔挺的西服,以及没有一点皱褶的方格翻领衬衫,想起今天在课间大休息时我那件揉皱了的上衣还弄上了两块墨水,我就不打算脱大衣了。
   “别管我。我还得收拾东西。”他说。
   他又装箱子去了。
   书架上的书摆得满满的,一本挨着一本,仿佛排着队。他从中抽出几本,书行变稀了,书与书之间出现了空隙。
   他时而沉思地说:
   “不记得这是不是我的书了。好像这是送给我的。假如签上名就一目了然了。”
   有一次他转过身对我说:
   “衣物还好办一些,不容易弄混。”
   他开始往箱子里放衬衣、衬裤、背心。每件衣物他事先都仔细地看过,就跟在商店里买东西一样。
   我歇了一会儿,心里想,把大衣钮扣扣得整整齐齐的,一声不吭地坐在沙发上也显得太愚蠢可笑了,于是就问了一个完全有把握的问题:
   “你是舒里克吧?”
   他又向我转过身来:
   “你从哪儿知道的?我的脑门儿上好像什么也没写着呀,”他点了点自己的前额。“而那儿写着的是‘勇士’。”
   他指了指照片上那个穿海军服戴海军帽的三、四岁的男孩。
   “我昨天到这里来过。尼娜·格奥尔基耶芙娜告诉我了……她盼望你来。”
   他的脸顿时变得很严肃,其中还有些悲伤。
   “她很爱我,”舒里克十分肯定地说。“我也很爱她,尽管她是个怪人,似乎不是来自你我生活的这个世界。她的心地非常善良……假如我不对她表示反抗,她就会用她的好心把我娇惯坏的。对我来说这可不大容易,”他叹了一口气,看来是由于别人对他太好,他有点替自己感到可怜。“我们甚至发生过冲突。现在,我在了解了我的父亲以后才懂得,我这是继承了父亲的禀性。正是这一点把我给救了。”
   他继续清理着东西。
   “我必须做出选择。一个人不可能有两个母亲,更何况我的父母住在另一个城市里。那就是说,我是非得离开尼娜·格奥尔基耶芙娜不可的了。要知道,父母亲也非常爱我。他们等我等了十五年,到处都找遍了。所以,我应该离开这个家,而且不要让人再记起我。这样尼娜·格奥尔基耶芙娜会好受得多……要断就干脆一刀两断。是父亲对我这么说的。他说,有些好心人,往往是藕断丝连,拖泥带水,似乎觉得这样做要高尚些。因此我才没有回来……现在我马上就走,然后写封信来。当面告别真叫人受不了。”
   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把这一切告诉我。
   他接着说道:
   “我的父母非常感激尼娜·格奥尔基耶芙娜。不过我留在孤儿院里也会是很好的,因为在我们的国家里,孤儿在生活上是有保障的。当然,有家庭环境要好得多。这简直没法比。我的父母想给她写信到工作单位去,公开向她表示感谢。但她坚决拒绝了。怪僻得很!……”
   我认为,绝不能说舒里克是个“做事总有差错”的人。他大概很喜欢讲话,而且他所有的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且显得过于有条有理。他深知,尼娜·格奥尔基耶芙娜非常爱他,而且会以自己的好心把他娇惯坏。同时他也知道,在我们的国家里,孤儿在生活上是有保障的。他相信,他的父母也非常爱他,而他身上还具有他父亲的禀性。他毫不怀疑,干什么都应该迅速果决、一刀两断……
   他口口声声地把尼娜·格奥尔基耶芙娜称为尼娜·格奥尔基耶芙娜,尽管在以前(我突然想到了这一点)他当然是称她为妈妈的。他一次也没有发生过口误,一次也没有照过去那样来称呼她。
   但是,在他的言谈话语中,我还是听得出他想作些解释,并且为自己辩护。
   大概就是因为如此,他才向我讲了我根本就没问他的事情。
   “你以为,我用得着这些衬衣和书籍吗?我的父母可以给我买新的……我只是不愿意让这些东西引起尼娜·格奥尔基耶芙娜想我罢了。她会感到难过的……最好是一下子就离开,难过一阵子——以后就再也别想了。你看,在箱子的背面写着:‘舒里克·叶麦梁诺夫,第二大队。’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带着这口箱子去过少先队夏令营。她可能会反复念叨这几个字。何苦呢?倒不如我把箱子带走。”
   我和他同姓。这一点我不喜欢。同时我注意到,他的鬓角留着没剃,耷拉着两绺暗白色的头发,乱七八糟的,就跟毡毛一样。看到这一点,我顿时觉得他那张漂亮的面孔变得令人厌恶了。
   他走到我身边,抓住我的肩膀,用一种诡秘的腔调说道:
   “你叫什么名字?”
   “谢尔盖。”
   “帮帮我的忙吧,谢尔盖!你等着尼娜·格奥尔基耶芙娜回来。她很快就会回来的,今天是她给家长们辅导答疑的日子。请你告诉她,我感到非常难过,我是在心里同她告别的。这你都亲眼看见了,把这些都告诉她吧……你反正要等她回来!你是来参加家庭答疑的吧?”
   “来参加什么?”
   “什么参加什么?难道你不是病号吗?你不是我们学校的码?”
   “不是,我是别的学校的……”
   “把我全弄糊涂啦!我还满以为你是来参加家庭答疑的呢……”
   “参加什么答疑?”我又问道。
   “她是我们学校,也就是我原来那个学校的校医。她为家长和学生们额外安排了些答疑看病的时间。有时在学校,有时就在家里……她的自觉性真达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经常是一点也得不到休息,说不定啥时候就会从我们那所七年制学校来一个看病的笨货,他把上衣一脱,一会儿用鼻子,一会儿用嘴呼哧呼哧地喘气,就像个火车头一样。按说她这样做当然应该受到极大的尊敬,可是并没有人向她说过一声谢谢,至少我是没有听见过。可你是为了什么事来的呢?”
   “我找她是因为别的问题。”
   “问题?我不详细问了,没工夫了。可惜你不是我们学校的学生,要不我想帮你个小忙。可以说是对你的报答!”
   “什么样的报答?”我好奇地问。
   “你不是我们学校的,跟你说又有什么用呢?我想起了少年时代的恶作剧……”
   他挥了挥手,似乎为了那些不光彩的童年回忆而感到惭愧。但他还是讲起来了:
   “尼娜·格奥尔基耶芙娜几乎什么也看不清,可她又非常客气。所以有时她就是不相信,也不肯表现出来,以免得罪人。‘别伤人!’她常这么说。同学们自然不知道这一点,可是我出于交情悄悄地告诉了他们。我说,你们要想逃学,就要想法逃得合法,符合规定。我悄悄地告诉他们,如果坐在离尼娜·格奥尔基耶芙娜哪怕只有三步远的地方,拿着体温表,轻轻地把度数弹上去,她绝对发现不了。我记得,我们整班整班的同学都弹过。尤其是在测验之前,同学们就像是突然都得上了传染病一样!可她什么也没有发现……她照样给人开假条,让他们回家休息。想起来真可笑!小时候干的荒唐事儿……我本想在告别的时候为你效点劳。像常说的,好心换好心。可惜你用不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