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虹”、“玄鸟”、“巨迹”、“白狼”、“白鱼”、“流火之鸟”等关
于三代以上的神话史观;关于汉代的“虺蛇”与“天光”、“驺虞神鼎”与
“胁殴纵叟”、关于“封神”的宗教仪式与新莽的“丹书”符命以及光武的
“赤伏”符谶等,均列举了著名的神学历史家,给以严厉的驳斥,例如:
“董仲舒对三代受命之符,。。司马相如、刘向、扬雄、班彪、彪
子固,皆讼震嗤嗤,推古瑞物以配受命,其言类淫巫瞽史,诳乱后代,
不足以知圣立极之本,显至德,扬大功,甚失厥趣。”
贞符的另一批评特色,即运用矛盾律揭发神学历史观不仅不符史实,并
且自违其例:
“商之王以桑谷昌,以雉雊大;宋之君以法星寿;郑以龙衰;鲁以
麟弱;白雉亡汉;黄犀死莽。恶在其为符也?!”
柳宗元的这一批判与王充物势篇的批判对象,诚然不为一事,但就方法
论上来看,都是用矛盾律以击破论敌,揭发论敌自相矛盾以证成己说。
更应特别指出,柳宗元的历史观中所谓“生人之意”,和刘禹锡的“法
制”论相似,是对于封建主义的特权和例外权的攻击书,他们的理论在实际
运用时,就显示出了处在“等级即阶级”的封建主义之下的被压迫奴役的人
民应有合法的平等权利,因此,柳宗元对于人民的权利被特权阶级剥夺的显
例,依其人道主义社会观点,表白了他的崇高的同情心。柳集中的捕蛇者说
(卷一六)、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梓人传(以上均卷一七)
以及筝郭师墓志、太府寺李卿外妇马淑志(均外集卷上)等篇,其思想与情
感,就是以此出发。反之,对于凭借特权或政治身分来蹂躏摧残人民权利与
要求的制度或人物,他就以忘我的正义感进行抗议与斗争。柳集中的段太尉
逸事状(卷八)、吊苌弘文、吊屈原文、吊乐毅文(均卷一九)、与太学诸
生说(卷三○)、韦道安诗(卷四三)、曹文洽韦道安传(卷一七,文阙)、
六逆论(卷四)等篇,就是这种思想感情的表现。在另一方面,如乞巧文、
骂尸虫文、斩曲几文、宥蝮蛇文、憎王孙文、逐毕方文、哀溺文(卷一八)、
黔之驴(卷一九)、永州铁炉步志(卷二八)等篇,则是对于违反人性、剥
夺人民权利的封建主义社会形象给以无情的揭露和讽刺。
柳宗元并将“生人之意”的观点,提到政治理论上来,而从社会历史中
探求人类不平等的根源。例如:
(一)答元饶州论政理书(卷三二)说:
“夫弊政之大,莫若贿赂行而征赋乱。苟然,则贫者无资以求于吏,
所谓有贫之实而不得贫之名,富者操其赢以市于吏,则无富之名而有富
之实。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是不
可惧挠人而终不问也,固必问其实。问其实,则贫者固免,而富者固增
赋矣。。。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今富
者税益少,贫者不免于捃拾以输县官,其为‘不均’大矣。然非惟此而
已,必将服役而奴使之,多与之田而取其半,或乃出其一而收其二三;
主上思人之劳苦,或减除其税,则富者以户独免,而贫者以受役卒输其
二三与半焉,是泽不下流,而人无所告诉,其为‘不安’亦大矣。夫如
是,不一定经界、核名实而姑重改作,其可理乎?!”
这说明柳宗元已经认识到贫与富的对立,并将“贫者”要求的权利代表
了“生人之意”。但所谓“定经界,核名实而姑重改作”,其实际意义正是
暴露“两税法”(公元七八○年)实行以来封建主义的某些剥削关系的改变
并没有能解决任何基本问题,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于土地权利的平均主义的空
想。
(二)柳宗元对于社会所以“不均”“不安”的认识,已经接触到封建
主义的特权身分阶级的安定的垄断权,在于主权即是封建帝王的所有权,在
于官僚制度的身分体制,这些在历史中都有其古老的根源。
(一)封建论说:
“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
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
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
建’者为之也。”
(二)非国语的命官篇说:
“官之命,宜以‘材’耶?抑以‘姓’乎?文公将行霸而不知变是
弊俗以登天下之士,。。若将军大夫必出旧‘族’,或无可焉犹用之耶?
必不出乎异族,或有可焉犹弃之耶?则晋国之政可见矣。”
(三)晋文公问守原议(卷四)说:
“晋君(文公)择大任,不公议于朝而私议于宫,不博谋于卿相而
独谋于寺人,。。而贼贤失政之端,由是滋矣。。。齐桓任管仲以兴,
进竖刁以败。。。其后,景监得以相卫鞅,弘石得以杀望之,误之者,
晋文公也。”(卷四)
(注云:“唐自德宗惩艾。。贼,故以左右神策天威等军委宦者主之,
置诸军中尉中护军,分提禁兵,威柄下迁,政在宦人。此议实悯当时宦
者之祸。”)
柳宗元从“生人之意”的历史观探求到“生人之理”的规律,天才地洞
察到封建主义的一些特点,他认为:古代氏族贵族专政的特权制度,是阻碍
社会发展的腐朽东西,演变到后世以至唐代,还继承着这种“法律虚构”的
特权形式,变本加厉地使贵族地主依其品级名分享有特权。柳宗元把这种违
反“生人之意”的障碍物,规定为违背社会发展规律而造成败乱的反动制度。
他更取譬于永州铁炉步志,对封建主义的“品级秸构”抗议说:
“今世有负其‘姓’而立于天下者,曰:吾门大,他不我敌也。。。
位存焉而德无有,。。然世且乐为之下。。。桀冒禹,纣冒汤,幽、厉
冒文、武,以傲天下,由不知推其本,而姑大其故号,以至于败,为世
笑僇,斯可以甚惧。”
(注云:“古者姓氏特以别生分类,贤否之泾渭初不由此。尊尚姓
氏,始于魏之太和。齐据河北,权重崔、卢;梁、陈在江南,首先王谢;
至江东士人争尚阀阅,卖婚求财,汨丧廉耻。唐家一统,当一洗而新之,
奈何文皇帝以陇西旧族矜夸其臣,以房、魏之贤,英公之功,且区区结
婚于山东之世家。贞观之世,冠冕高下,虽稍序定,然许敬宗以不叙武
后世,李义府耻其家无名,复从而紊乱,黜陟废置,皆不由于贤否,但
以姓氏升降去留,定为荣辱,衰宗落谱,昭穆所不齿者,皆称禁婚,民
俗安知礼义忠信为何物耶?”)
柳宗元对于封建主义的等级制度更提出了他的反抗的理论,在六逆论里
(卷三),他更选择了左传隐公三年记的六逆,即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
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加以分析,认为其中“所谓贱妨贵,远间亲,新
间旧”不但不能说成是“逆”,而且还是一种理之本,他说:
“若贵而愚,贱而圣且贤,以是而妨之,其为‘理’本大矣,而可
舍之以从斯言乎?此其不可固也。。。使亲而旧者愚,远而新者圣且
贤,以是而间之,其为‘理’本亦大矣,又可舍之以从斯言乎?。。此
又不可者也。”
这就可以看出柳宗元思想的人民性,他竟然敢把贱者、远者和新者对于
贵者、亲者和旧者的抗争规定为合乎规律,无异对着封建主义对“叛逆”的
法律规定予以否定,这种非常大胆的理论,当然要被统治阶级目为狂怪之说,
因此,他说:
“噫!古之言‘理’者,罕能尽其说。建一言,立一辞,则■■而
不安,谓之是可也,谓之非亦可也,混然而已。教于后世,莫知其所以
去就。明者慨然,将定其是非;则拘儒瞽生相与群而咻之,以为狂为怪,
而欲世之多有知者可乎?”
柳宗元不但从“理”的方面说明反抗行为是“生人之意”,而且形象地
描绘了耕牛和羸驴驽马的对立,同情了象征勤劳于野的生产者的耕牛之被剥
削以尽,而痛斥了象征为向统治者献媚的奴婢人物的驴马之荣享安乐,借以
抗议封建主义的世界的不人道。(参看牛赋卷一)他虽然提出“命有好丑,
非若能力”的命题,但这并不能掩盖他的抗议的性质。
于此,应该提出刘禹锡高陵令刘君遗爱碑(刘集卷二八)这一篇古典名
著,借以窥出“生人之意”历史观光照下的社会全貌和唐代阶级斗争的形象,
来领会刘、柳思想体系的积极进步作用及其历史的局限性。为了借助于形象
逻辑,特节录其原文如下:
??“邑居多豪,政出权道。。。泾水东行,注白渠酾而为三,以
沃关中,故秦人常得善岁。。。兵兴已还,■失根本,泾阳人果拥而颛
之,。。泽不及下,泾田独肥,他邑为枯。地力既移,征如初,人或赴
诉泣迎尹焉(马);而占泾之腴皆权幸家,荣势足以破‘理’,诉者复
得罪。繇是,咋舌不敢言,吞冤衔忍,家视孙子。长庆三年,高陵令刘
君,励精吏治,视人之瘼如慄疽在身,。。又以新意,请更水道,入于
我里,请杜私窦,使无弃流。。。椽吏依违不决。居二岁,距宝历元年,
端士郑覃为京兆,秋九月始具以闻。事下,。。百众云奔,愤与喜并,
口谣手运,不屑冬鼓。揆功什七八,而泾阳人以奇计赂术士,上言曰:
‘白渠下,高祖故墅在焉,子孙当恭敬,不宜以畚锸近阡陌’,上闻,
命京兆立止绝。君驰诣府控告,具发其以赂致前事,又谒丞相,请以颡
血污车茵。。。翌日,果有诏许讫役。仲冬,新渠成;涉季冬二日,新
堰成。駃流浑浑,如脉宣气,蒿流沤冒,迎耜释怨,开塞分寸,皆如诏
条,有秋之期,投锸而定。。。君率其僚躬劳徕之。烝徒欢呼,奋襏襫
而舞,咸曰:‘吞恨六十年,明府雪之!’敗榉负溃渚褪┪睾簦
成功之难也如是。。。明年,泾阳三原二邑中又拥其冲,为七堰以折水
势,使下流不厚。君诣京兆索言之,府命。。尽撤不当拥者。于是邑人
享其长利,生子以刘名之。”
这里有长享水利、发展生产的“生人之意”,有垄断水源、压迫人民“吞
恨六十年”的泾阳“权幸”,有受赂献媚权幸的奴婢“术士”,有“以颡血
污车茵”精神“敗榉负馈碧逑帧吧酥狻钡摹案吡炅睢保灿小靶虑伞薄
“新堰成”后的水利歌颂。我们应该指出,这里虽然揭发了封建王朝与权幸
必然联合的秘密,暴露了土地占有权之必归特权之家,以及“荣势足以破理”
的超经济强制,但问题的答复却诉之于贤明的高陵令刘仁师的德政。这种善
于洞察社会矛盾而不能对之作出解答的理论,是刘、柳思想进步性的历史局
限所在。
第四节 “二王刘柳”集团的“政
治革新”运动的进步性
上述刘禹锡和柳宗元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体系,是和顺宗永贞(公元
八○五年)的“政治革新”运动,有互为首尾交织的关系的,这也即意味着
思想指导实践,实践又推进思想。这个“政治革新”运动,在本卷第一章已
有评述,这里兹就刘、柳思想的社会根源和“政治革新”的实质,再加以分
析。“二王、刘、柳”的“政治革新”集团,在顺宗为太子时即已结成。这
个集团的首领,就是山阴寒俊王叔文(公元七五三——八○六年)、杭州书
家王伾以及刘禹锡和柳宗元,其骨干分子为当时有名的朝士陆淳、吕温、李
景俭、韩晔、韩泰、陈谏,此外还有凌准、程异等人。
当时顺宗蓄志“革新”,所以因“极言朝市”与“民间疾苦”,而对王
叔文王伾这两位庶族出身的寒士,特加信任。及贞元二十一年(公元八○五
年)正月癸巳德宗崩,丙申顺宗即皇帝位,这个集团就掌握了政权,“政治
革新”迅速展开:
二月丙申 罢翰林阴阳星卜医相复棋诸待诏三(或作四)十二人。
辛酉 贬京兆尹李实为通州长史。
甲子 诸道除正敕率税外,诸色榷税并宜禁断;除上供外,不得别
有进奉。罢宫市。
禁毋令寺观选买乳母。
禁五坊小儿张捕鸟雀,横暴闾里。
乙丑 罢盐铁使月进钱。
三月庚午 出宫女三百人于安国寺。
壬申 追忠州别驾陆贽、道州刺史阳城赴京师。
癸酉 出掖庭教坊女乐六百人于九仙门,召其亲族归之。
丙戌 加杜佑度支及诸道盐铁转运使。
王叔文为度支、盐铁转运副使。
四月丙寅 罢闽中万安监牧。
五月己巳 以右金吾卫大将军范希朝为右神策统军、充左右神策、京西
诸城镇行营神兵马节度使。
甲戌 以度支郎中韩泰为其行军司马。
六月丙申 诏二十一年十月以前百姓所欠诸色课利租赋钱帛共五十二万
六千八百四十一贯、石、匹、束,并宜除免。
己亥 刘辟以剑南支度副使将韦皋之意于叔文,求都领剑南三川。
叔文将斩之,辟遂逃归。
七月丙子 赠故忠州别驾陆贽兵部尚书谥曰宣。赠故道州刺史阳城为左
散骑常侍。
上表所列各项措施,无一不是“善政”。兹以贬京兆尹李实为通州长史
一事为例,据韩愈的顺宗实录(卷一)所载:
“。。实谄事李齐运,骤迁至京兆尹,恃宠强愎,不顾文法。是时,
春夏旱,京畿乏食,实一不以介意,方务聚敛征求,以给进奉。每奏对,
辄曰:‘今年虽旱,而谷甚好’。由是,租税皆不免。人穷至坏屋卖瓦
木贷麦苗以应官。优人成辅端为谣嘲之(旧唐书卷一三五引成谣:“秦
地城池二百年,何期为屯贱田园,一顷麦苗硕伍米,三间堂屋二千钱”,
有数十篇),实闻之,奏辅端诽谤朝政,仗杀之。。。陵轹公卿已下,
随喜怒诬奏迁黜,朝廷畏忌之。尝有诏:免畿内逋租。实不行用诏书,
征之如初。勇于杀人,吏不聊生。至谴,市里欢呼,皆袖瓦砾遮道伺之,
实由间道获免。”(昌黎外集卷六)
应该指出:“二王、刘、柳”集团的“政治革新”,最明显的在于以宦
官与藩镇为打击对象。叶水心曾说:“唐中世以后,为其国死祸者,藩镇宦
官而已。”(习学记言卷三八)则这一“革新”的进步意义,已甚明显。关
于此点,以王鸣盛所见(十七史商榷卷七四、新旧唐书六、“顺宗纪所书善
政”条)较为公允:
“叔文之柄用,仅五六月耳。所书善政,皆在此五六月中,如。。
黜聚敛之小人,褒忠贤于已往,改革积弊,加惠穷民,自天宝以至贞元,
少有及此者。。而叔文之美,遂于此见。。。
叔文行政,上利于国,下利于民,独不利于弄权之阉宦、跋扈之强
藩。观实录,叔文实以欲夺阉人兵柄,犯其深忌;。。盖其意欲内抑宦
官,外制方镇,摄天下之财赋兵力而归之朝廷。。。叔文正为此,若求
其真实罪名,本无可罪。”又据韩愈永贞行(韩集卷三)说:
“夜作诏书朝拜官,超资越序曾无难。。。元臣故老不敢语,昼卧
涕泣何泛澜;董贤三公谁复惜,侯景九锡行可叹。国家功高德且厚,天
位未许庸夫干。”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二载:
“荣辱进退,生于造次,惟其所欲,不拘程式。士大夫畏之,道路
以目,素与往还者,相次拔擢,至一日除数人。其党或言曰:‘某可为
某官’,不过一二日,辄已得之。于是,叔文及其党十余家之门,昼夜
车马如市。”
是知“革新”的打击对象更是豪族门阀或勋贵官吏,这些贵族依其特权
形成唐代“品级联合”的主要势力,并附庸于宦官及藩镇。
“革新”的步骤,首先是掌握财政权。例如王叔文为度支盐铁转运副使,
通鉴纪云:
“先是,叔文与其党谋;得国赋在手,则可以结诸用事人,取军士
心,以固其权。”
其次是夺取宦官兵权。所以宦官明言:“从其谋,吾属必死其手。”韩
愈的永贞行也说:
“君不见太皇亮阴未出令,小人乘时窃国柄。北军百万虎与貔,天
子自将非他师。一朝夺印付私党,懔懔朝士何能为。”
再次是淘汰豪族门阀,提拔革新分子。此着直接触动了封建制社会的阶
级基石,当时以及历来封建主义历史学家斥之为“朋党”、鄙之为“卑谋”、
诬之为“小人”,秘密即在于此。
但也正因此次“革新”的打击对象是这样广泛而深刻,所以自始就受到
统治阶级顽固派的抵抗。终由节度使韦皋、裴均、严绶等发起,宦官俱文珍
等为首,朝臣郑絪、卫次公等拥护,先迫顺宗立皇太子,次迫顺宗令皇太子
监国,最后迫使顺宗内禅。八月辛丑诏改元永贞,宦官藩镇及豪族门阀转入
攻势,而“八司马”冤狱遂起:
八月壬寅 贬王伾开州司马,王叔文渝州司户。(伾寻死贬所。明年,
赐叔文死。)
乙巳 宪宗即位。
九月己卯 贬韩泰为抚州刺史、韩华为池州刺史、柳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