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商道-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客官的。要不,这样办好不好,大家对半分,如何?” 

    于是两人依朴钟一的建议达成了协议,林尚沃付给这个黄海道人五万两银子买下了这批价值10万两银子的人参,两人各取所需,成了对半分成。由于林尚沃慧眼识英雄才做成了这批大买卖,八年之内用3000两银子挣来五万两,而这个人也因为遇到林尚沃才使自己的生意获得成功成了大富翁。这也应了我们平时常说的“商道即人道”这句话,意思是经商实际也是投资于人,林尚沃的这则逸事为这种商业哲学即商道作了极好的诠释。

“诚信为本”的商业哲学

作者:崔仁浩


    那个人拿到五万两银子后即刻打点行装准备上路,林尚沃问他:“现在你准备去哪里?” 

    那人笑着回答说:“我还有些事情需要处理。” 

    “什么事?” 

    “我还没搞清楚那个妓女的洞到底有多深,现在我又有了五万两的巨金。我倒要看看,她的洞有多深,需要多少钱才能填满。我准备再试一把。” 

    “这么说,你还是要回平壤?” 

    “是的,这之前刚好那个妓女年老要退出妓籍,因为没有钱办‘代婢定属’,只好作罢,这次我回去,路上正好可以买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把她替换出来。”所谓“代婢定属”,是旧时朝鲜妓女生病或衰老要退出妓籍时,通常要找一个年轻的女孩来代替自己入妓籍。没有钱的妓女可能会让自己的女儿或是侄甥女来顶替,有钱的则到贫穷的人家买一个女孩顶替,这样她们才能脱离妓籍还良为民。那人拿着五万两银子去找与自己相好的妓女去了。他走后,人们纷纷问林尚沃:“大人,您差点被那人骗了三次,第一次借给他1000两银子,第二次又借给他2000两银子,第三次他债还没还您又借给他10辆牛车和10个赶车的人,您为何屡屡相信他呢?” 

    林尚沃回答说:“很久以来,中国人把游走全国各地做生意的商人称为行商,这些行商做生意有两条铁打的规矩,一个是诚信,一个是不欺,就是不欺骗别人的意思。中国商人把诚信与不欺称作天道,认为这是商人最重要的品行之一。中国近代第一巨富樊现为后人留下了这样一段话:‘谁说天道不可信,我南至江淮北至汴京,走南闯北,也曾遭遇过盗贼,也曾重病缠身,却从未有过一丝担心与忧愁,因为我知道上天了解我做生意时讲究诚信不欺骗他人。做生意时有人盘算如何骗我,我却以不欺待之,所以我的财富总在与日俱增,而整天只想骗别人的商人却是每况日下。’你们说那个人差点骗了我三次,但实际上他并没有骗我。这人虽沉溺于酒色,但却没有对我说谎,他可能不是个诚实的商人,但也绝不是一个撒谎欺骗他人的人。” 

    说完这番话,林尚沃提笔在纸上写道:“惟不欺二字,可终身行之。” 

    写完后,林尚沃问周围的书生:“你们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一个书生答道:“只有坚守“不欺”两个字,一辈子照此去做,定将会受用不尽。” 

    林尚沃点点头说:“这句话是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说的。人们很容易将经商理解为这样一种职业,即为了赚钱可以不择手段,缺斤少两或是漫天要价都属家常便饭。因此,很久以来,人们都把经商之人称作‘奸商’。但实际上,经商的天道就蕴藏在范仲淹的这句话里。这就是不欺,欺骗别人可能会一时获利,心理上有一时的满足。但靠欺骗经商的人绝对做不了大生意,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欺骗别人就失去了信誉,而信誉却是为商之人最大的资本,也是最大的财富。” 

    说到这里,林尚沃并未打住:“此外,商业还有一个特点,这就是变化,无穷无尽的变化,这就需要一个商人能够洞察未来可能发生的千变万化,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进退。第一次拿着一两银子做了五双草鞋的那个人虽然也挣了五分银子。但是,他还算不上是个商人,更像是个农民。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用一两银子去挣一分绝不是商人所为,商人的经营哲学不应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农民哲学,商人应当能够做到‘种瓜得豆,种豆得瓜’。从这一点来看,农民一年收成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天运’,而对于商人来讲,更重要成败的因素是‘人运’。相比之下,那个做纸风筝拿到庙会上去卖的人确实有眼光,懂得观察时机,能够照自己的预想从海边贩盐到内陆出售,然后又在内陆收购农产品到海边去卖,从而获得丰厚的利润,照他自己的话说已经开了五家铺子,做生意也算是相当成功。但这个人的财运也就到此为止,此后不会再有大的发展了。”林尚沃的评论戛然而止,他的口气是那样的不容置疑。 

    在旁倾听的书生们都迷惑不解,他们再次向林尚沃发问:“这是为什么呢?这个商人不但诚实没有欺骗别人,也没有失信于大人。” 

    听了书生的问话,林尚沃这才又开口继续讲下去:“这个人是典型的逐利之人,哪里有钱就往哪里去,属于那种看到下雨就去卖雨伞,看到天晴就做木屐卖的商人,只盯着眼前的利益,并以此作为他们的经营之道,实际上做生意并不是这样一种投机取巧的行当。” 

    说到这里,林尚沃才开始切入正题:“一个做大买卖的人是那种不管下不下雨雨伞照卖木屐照做的人,这是因为,无论刮风还是下雨都只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只热衷于追逐这种表面现象的商人挖空心思地去追赶市场潮流,常常在这种追赶流行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所以说,如果要做大买卖,至少要能够根据五年之后的情况来确定自己的经营策略。第三个人虽然有沉溺于酒色,有二流子之嫌,但却能看到六年以后的事情发展,买了人参种子撒到长白山深山老林中去,最终获得价值10万两银子的巨额收益。从前有句老话,‘最贤明的人是那些看起来最愚笨的人’。《史记。货殖列传》中也说:‘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也就是说凡是想挣大钱的人首先要使自己心胸、视野变得比山高比海深,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野兽和鱼,人的修养达到这种程度,富贵就不难求了。”

寂中日记(1)

作者:崔仁浩


    又过了12年的光阴,到了癸丑年。 

    宪宗在位15年后驾崩,哲宗即位。这件事发生在哲宗登基后的第四年,也就是1853年的春天。无聊漫长的冬季终于结束,久违的春天再次来临,和煦的阳光暖融融地照着大地,万物开始复苏。 

    林尚沃枕着木枕在堂屋的地板上睡了一会儿午觉,这真是一个悠闲自得的春日! 

    背阴的地方,冬天的积雪尚未融化。然而在丽日的普照下,大地一片生机盎然,院子里光秃秃的树木开始重新吐出嫩芽。 

    林尚沃枕着木枕躺在地板上,睁开双眼怔怔地望着燕子在院里的菜地上叽叽喳喳地叫着,这才明白是燕子嘈杂的叫声将自己闹醒。 

    自燕子去年飞走以后,燕儿窝就一直空着。现在又有一只母燕子飞回来了。 

    从这时起,母燕子就一直在那个窝里孵蛋。一天夜里,林尚沃登着梯子爬上去,用松明灯照着母燕子的眼睛让它暂时看不见东西,发现燕儿窝里有五六个大小不一的蛋。林尚沃忍不住把手伸进去摸那些蛋,蛋上还留有母燕子的体温。 

    从此,林尚沃就时时刻刻地盼着小燕子从蛋里孵化出来。 

    偶尔,母燕子会喳喳地叫着。每当此时,附近的林子里总会有一只“将为燕父”的雄燕口叼着美味佳肴飞来慰问正受孵蛋之苦的爱妻。 

    然而,昨天,已孵了15天蛋的母燕子突然离开了燕儿窝,小燕子已经孵出来了,那些嫩黄的小嘴儿像是合唱似地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小燕子终于出壳了! 

    林尚沃高兴得手舞足蹈,同时开始一只一只地数着。 

    一只,两只,三只,四只,五只,六只! 

    不知不觉间,他亲自用手数过的六只蛋已经全部孵出了小燕子! 

    孵了15天蛋的母燕子有力地拍打着翅膀,勤快地觅回食物,然后塞进小燕子的嘴里。每当母燕子衔着食物飞回来,就会引来一阵骚动不安,还没睁开眼睛的小燕子为了能吃到妈妈喂的食物,更加起劲地叫着,个个嗷嗷待哺的样子。 

    原来是那窝小燕子的争食声将林尚沃从午睡中惊醒了。他枕着木枕静静地躺着,怔怔地看着屋檐下发生的这一幕,发现了生命延续的奥秘。 

    在风雪肆虐的严冬,感觉不到一点春天来临的气息,然而时节一到,春天总会按时降临。一旦春天翩跹而至,看上去似乎已经死去的树枝便开始抽出生命的新芽,准时地在春天里长叶开花。 

    去年秋天飞到南方去而现在又飞回来的燕子并没有进行任何的约定,但只要时令一到,它们总会准时地飞回来孵蛋,培育小燕子。第二年,过去的小燕子又飞回来生蛋孵化,抚育下一代,成为新妈妈。生命就是这样周而复始,无限轮回。 

    林尚沃还是像原来那样躺着,一边看着那些小燕子一边想。 

    人生一去不复还。燕子虽然回来了,却已不是昨天的燕子了。冬去春来,然而今天的春天却已不是去年的春天了。唉,青春已逝,一去不回。 

    林尚沃在这年已经75岁了。高僧赵州是在120岁的时候圆寂的,他在圆寂前曾作了一首自嘲诗:黎明鸡叫扶床起,浑身寒酸心不忍;袍子褊衫皆不备,一袭袈沙罩全身。 

    衣带渐宽钵鲜用,头顶风屑三四根;普渡众生平生愿,不溜蹒跚谁知心? 

    120岁的赵州把自己比喻成“不溜”。所谓“不溜”是中国比喻“行动不便的老人”的一句俗语。林尚沃虽然不过75岁,却切身感受到自己已是疾病缠身、行动不便的老人。 

    怎么办呢? 

    林尚沃一边看着那些叽叽喳喳叫着的小燕子一边想。 

    新春到了,燕子重新又飞回来了。燕子按时回来了,带来了春回大地的消息,真令人高兴!可到底该怎么办呢?对去年秋天的回忆挥之不去,去年秋天所作的那些约定该如何处置呢?想到这里,林尚沃一骨碌坐了起来。 

    因为突然来了灵感,不觉诗兴大发。他开始在枕边的砚台上研墨,一边研墨一边琢磨着浮现在脑海的诗句。 

    不一会儿功夫,墨已研好,胸有成竹的林尚沃挥毫蘸墨,一气呵成:“新春帘幕争来燕,拘约江湖恐负鸥。” 

    这是一首只有两行的短诗。此时的林尚沃已完全成为一名诗人,常常把笔墨纸砚放在枕边,只要诗兴一来,便挥毫写下。 

    春回大地,燕子又飞回到屋檐下,这固然令人高兴,但也由此产生了恐忘江湖之约的忧思。怀着这一心情的林尚沃虽然伤怀逝去的青春,感慨病老交加的身体,但更担心的是将以往那些美好的回忆一并忘却。 

    这一时期,林尚沃将自己所吟的唱和诗单独挑选出来编辑成自咏诗集,诗集的名称便叫《寂中日记》。《寂中日记》,顾名思义是指对那些冷清寂寞岁月的记载,通过书名我们便可以感悟到林尚沃的晚年生活是多么的孤独。 

    《寂中日记》中“三桥诗朋”的第一首《燕子曲》,描述的正是那个春日的下午。对林尚沃来说,那是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石崇大师曾预言过林尚沃的最终命运,而那件意外的事情似乎正是对其最终命运的昭示。 

    春日的太阳暖暖地照着院子,小鸡在院子里欢快地点头啄食。母鸡领着一群刚出窝的小鸡在院子里四处觅食的情景,好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 

    那些毛茸茸的鸡雏跟着鸡妈妈跑来跑去,喝一口水,然后仰头望望蓝天,再低头啄着地上的食物。 

    正是在这个时候,事情发生了! 

    突然,宁静祥和的院子上空飘来一个黑影,像箭一样从高空“倏”地俯冲到地面,又迅速从院子里消失了。事情来得太快太突然,以致于林尚沃还没弄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有一点是非常肯定的,那就是黑影消失之后,不见了一直在精心照料着小鸡的母鸡。刹那间,鸡妈妈就消失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感到困惑的不仅仅是林尚沃,还有那些小鸡。刹那间母鸡就消失了,还没缓过神的小鸡左右张望着,寻找着自己的妈妈。 

    林尚沃从地板上站起来,跑到院子中间,光着脚站在院子中间仰望天空。 

    湛蓝的天空上,一只鸢在悠悠地盘旋。直到此时,林尚沃才明白,像箭一样从高空冲向院子而后又消失的影子原来是一只鸢。 

    鸢是一种食肉鸟,在高空中盘旋飞翔,捕捉地上的野鼠、青蛙、鱼,自然也包括地上的小鸡与母鸡。 

    林尚沃亲眼目睹了发生在眼前的弱肉强食的杀戮场面。 

    然而,事情还没有就此了结。正当失去妈妈的小鸡左右张望时,另一只鸢又直冲下来,用利爪抓住一只小鸡飞走了。 

    那天晚上,林尚沃久久难以入眠。 

    在院子里领着小鸡觅食的母鸡全然不知即将来临的厄运,小鸡也完全没有预感到即将失去妈妈的变故。 

    这种事情难道仅仅发生在鸡与鸢之间吗? 

    人类也一样无法预知未来,就像春日下午悠闲、欢快的鸡一样,全然察觉不到不久之后就要降临的死亡。 

    林尚沃突然想起《庄子》里的词句。 

    庄子用各种各样有趣的寓言,撰写了许多渗透人生哲理的文章,而其中名为《山木》的寓言更是流传千古。 

    一天,在凋零的栗树下的篱笆旁散步时,庄周看见一只并不常见的鸟儿向南飞去。看上去鸟翅的宽度有7尺,眼睛的直径却只有1寸。它掠过庄子的额头,停在一棵树上。 

    庄周自言自语道:“世上竟然还有这种鸟?翅膀虽长,却不知道如何飞翔;眼睛虽大,却什么也看不见。” 

    庄周脚底生风,快步走过去,手拎弓箭向鸟瞄准。但仔细一看,发现在那凉爽的树阴里,有只知了在不停地鸣叫,另有一只螳螂正藏在叶子下面,准备捕捉这只知了。螳螂全神贯注地准备捕捉知了,却忘了自身的安危,不知道刚才那只怪鸟却在虎视眈眈地注视着那只螳螂。而这只鸟为了眼前的利益,同样没有察觉到庄周正拎着弓箭准备射它。 

    目睹这一场景,庄周打了一个寒噤,自言自语道:“啊,原来物种相害的根源,是因为利害将它们都牵扯在一起了。” 

    想到这里,庄周扔掉弓箭,掉过头,顺着栗树林里的林荫小路往外走。 

    正在此时,护林人以为庄周是来偷栗子的,就追了过来,并开始破口大骂。庄周因为捉鸟走神,连护林人进了栗树林都全然不知。 

    庄周回到家里,三天闭门不出,一副愁眉不展的神色。 

    弟子蔺且见到师父这一表情,便问道:“师父最近心情好像不好?” 

    庄周回答说:“因为身外之物而分心,我一时走神迷失了自我,就像是迷恋流水而忘却了清水本身。我曾从先师那里听到过‘入乡随俗’的俗语,从一开始我进入栗树林子起就已铸成大错。这次我在林间散步,因为迷失自己而进入本不该进的地方,又因迷失自己而遭到护林人的辱骂。我心情不畅的原因就在于此。” 

    林尚沃熬了一夜,仔细地琢磨着《庄子》里的这个寓言。 

    正像寓言里所描述的那样,知了在凉爽的树阴里忘我地鸣叫,但是螳螂却想捕食那只知了;又螳螂因专注捕食知了,对鸟儿正在盯着自己全无防备;鸟儿聚精会神地捕食螳螂,完然没有觉察庄周正拎着弓箭准备射杀自己。不仅如此,庄周因为捉鸟误入歧途,对马上要被别人辱骂一事同样浑然不觉。 

    像鸡在院子里觅食察觉不到高空中正注视着自己的鸢一样,也许目睹鸡雏的我也没有察觉到死亡正在注视着自己。 

    正像庄周感慨的那样:“我因为身外之物而分心,以致于完全迷失了自我。” 

    如遭雷击一般,失去的记忆突然被唤醒,像霹雳一样冲击震撼着林尚沃。宛如高空盘旋的鸢刹那间冲向地面用利爪攫取小鸡一样,林尚沃的脑海里响起了一声惊天动地的断喝:“哎,你这家伙,到现在还不明白我话中的意思吗?” 

    震天巨响给林尚沃当头棒喝,那是超越了数十年时空的石崇大师的棒喝。 

    “你这个家伙,”石崇大师的当头棒喝在他的脑海里回响着,“到现在还没明白我话里的意思吗?” 

    哎呀,想起来了!原本躺着的林尚沃猛地惊坐起来,像是山涧瀑布劈头盖脸地冲下,顿觉神志清爽。许久以前石崇大师说过的话语再次浮现在林尚沃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