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请购买正版以支持作者。如作者认为本站损害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作出处理=
——————————一舟书库热门图书推荐————————————————
本站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下载专区guyizhou/default。asp?cateID=160
本站鲁迅文学奖作品下载专区guyizhou/default。asp?cateID=166
本站茅盾文学奖作品下载专区guyizhou/default。asp?cateID=161
1、村上春树《1Q84》
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9936。htm
2、东东枪《俗话说》
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11961。htm
3、韩寒新书《独唱团》
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12033。htm
4、听雷:我在091诡案组的十年
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12222。htm
5、《免费:商业的未来》
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8714。htm
6、中里巴人:万病皆可心药医
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9125。htm
7、孤独的性:手淫文化史
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12156。htm
8、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
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11336。htm
9、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
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12078。htm
10、同居后又住进来一个美女
下载地址:guyizhou/article/12209。htm
————————————————————————————————————
第1节:序言
序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国产品牌节节败退,有些甚至销声匿迹。但是,就在跨国企业的汹汹来势之中,美国互联网领袖企业Google却在2010年初宣告败退中国市场,这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Google是世界搜索之王,市值近2000亿美元,排在世界公司前5位,品牌价值以1000亿美元位居榜首,2009年收入235。6亿美元,净收入高达65亿美元,技术非常先进,英才济济。而百度的规模小得多,百度的市值241。05亿美元,2009年收入才6。516亿美元,净利润为人民币14。85亿元(约合2。176亿美元)。Goole的收入是百度的36倍,利润是百度的30倍。Google与百度的规模就像一头大象与一只土狼的关系。
中国的搜索引擎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外来的如Google、Yahoo、微软的bing,本土的如百度、搜狗、网易的有道、腾讯的搜搜,就像春秋战国一样,纵横捭阖,无所不用其极,经过多年的鏖战,土狼百度终于摇摇领先Google,占据了霸王的位置。尽管Google在世界许多地方高歌凯进,不可一世,在中国,Google不得不承认,自己败在一个弱者手下。
在全球化的今天,百度战胜Google这个案例对中国本土企业尤为可贵。世界500强的企业有490多家都已进入中国,这些企业携巨额的资本,虎视眈眈,相对弱小的本土企业不得不要像百度一样,直面与这些巨无霸们厮杀。如果败落下来,本土企业便没有了生存的机会。跨国公司败退中国还有国外市场,本土企业败了,能够到哪儿去找口饭吃?背水一战,是许多本土企业的生存窘境,所以认真研究这起以弱胜强的案例,对正在苦苦抵抗跨国巨头进攻的中国本土企业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甚多,淝水之战东晋8万人战胜80余万秦军;清军以区区数十万人侵吞了人口近亿的明朝的疆域。总结这些经验,弱胜强,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个就是弱方自强不息。他们无所畏惧,知己知彼,具有远大的抱负,灵活的生存技巧,等待机会的耐心。这是生存的本钱。
第二个就是强者的错误,为弱者提供了成的长机会。错误就是机会,换句话说,对手的错误就是自己的机会,自己的错误就是对手的机会。Google就是在不断为对手创造机会,细细算来,Google至少为百度创造了三次重大的机会。第一次,2005年进入中国前,Google没对百度抱以足够的重视,当意识到百度不可忽视后,Google又把占领中国市场的希望寄托在收购百度上。收购没有成功,搞得自己措手不及。百度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还利用Google的名头,作为自己上市的资本。第二次,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本土化战略,延误商机,让对手赢得了壮大的时间。抱残守缺,教条推行不合时宜的营销策略,把市场良机白白拱手让人。把公司的价值观凌驾于法律之上,不断挑衅中国的法律,色情门、地图门、版权门等,负面新闻不断,自损品牌,无形提高了对手的声誉。第三次,就是这次退出事件,为竞争对手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白。
第2节:来自美国的“炸弹”(1)
要在这个残酷竞争的世界生存下来,不但要有真本事,更要有等待寻找对手失误的耐心。
第一章 Google中国败退真相
2010年3月23日,Google宣布退出中国市场,犹如拉响了一颗“炸弹”,有人震惊,有人失望。Google退出中国市场的真正原因在于Google内部务实派与顽固派的斗争,由于业绩不佳,顽固派占据了上风。顽固派终于拉响了手中久握的“炸弹”。
一、来自美国的“炸弹”
2010年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3时3分(美国时间2010年3月22日12时3分),Google高级副总裁、首席法律官大卫?德拉蒙德代表Google发表声明,宣布将Google中国的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坊间纷纷扬扬流传数月关于Google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终于尘埃落定。
Google此前声称,Gmail邮箱受到了来自中国的攻击,Google的安全得不到保障;Google还指责中国政府的审查制度,严重损害了Google的利益。
关于Google中国的最新声明1
2010年3月23日
今年1月12日,我们在本博客上宣布,Google及另外二十余家美国公司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复杂的网络攻击,在对这些攻击进行深入调查的过程中,通过我们所收集到的证据表明,Gmail帐号定期受到第三方的侵入,而这大部分侵入是通过安装在他们电脑上的钓鱼软件或恶意软件进行的。这些攻击以及它们所暴露的网络审查问题,加上去年以来中国进一步限制网络言论自由,包括对Facebook、Twitter、Youtube、Googledocs和Blogger等网站的持续屏蔽,使我们做出结论:我们不能继续在Google搜索结果上进行自我审查。
从今天早上开始,我们已停止了在Google搜索服务上的自我审查,包括Googlesearch(网页搜索)、Googlenews(资讯搜索)和Googleimages(图片搜索)。访问Google的用户从现在开始将被指向Google。Hk,在这个域名上,我们将提供未经审查的简体中文搜索结果,这些为中国大陆用户设计的服务将通过我们在香港的服务器实现。香港地区的用户还将继续通过Google。Hk获得跟现在一样的、未经审查的繁体中文搜索服务。在我们进行迁移的过程中,由于香港服务器负荷的增加以及这些变化的复杂程度,用户可能会发现搜索速度变慢,或发现某些产品暂时不能访问。
实施我们做出的在Google上停止审查搜索结果的承诺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我们希望全球尽可能多的用户都能访问到我们的服务,包括在中国大陆的用户。中国政府在与我们讨论的过程中已经十分明确地表示,自我审查是一个不可谈判的法律要求。为此,我们相信,一个解决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可行方案是在Google。Hk上提供未经审查的简体中文搜索结果——它完全符合法律要求,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中国大陆用户对信息的访问。我们十分希望中国政府尊重我们的这一决定,尽管我们知道,用户对Google服务的访问有可能随时被阻止。为此,我们将密切监测网址访问问题,并制作了一个新页面,用户可以实时地了解到在中国哪些Google服务是可用的。
第3节:来自美国的“炸弹”(2)
至于Google的广泛的业务运营,我们计划继续在中国的研发工作,并将保留销售团队,然而销售团队的规模显然部分取决于中国大陆用户能否访问Google。Hk。最后,我们要清楚表明:所有这些决定都是由美国的管理团队做出和实施的,没有任何一位中国员工能够、或者应该为这些决定负责。自我们在1月份发布博客以来,尽管面临着众多的不确定性和困难,他们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专注于服务我们的中国用户和客户。我们为拥有这样的员工感到深深的骄傲。
Google中国总部位于北京海淀清华科技园区,附近IT企业林立。
中国的数亿互联网用户 、Google中国的数十万商业合作伙伴、世界各地的网民,都被Google不负责任的突然退出惊得目瞪口呆。
Google是世界搜索之王,是世界搜索领域的常胜将军,在世界大部分国家所向披靡。2005年7月,Google借着原微软副总裁李开复加盟的声势高调进入中国市场,为什么仅仅四年后,Google却会如此强硬、如此黯然地放弃中国市场?这可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互联网市场,也是未来利润极为丰厚的市场。那个自强不息、敢于进取,从不轻易言退的Google到哪儿去了?难道Google害怕退缩了?各种猜测、质疑喧嚣不绝。许多人都在猜测Google到底为什么。
古人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Google突然退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2006年Google的一次激烈争论。
Google当初高调进入中国,是形势所迫。2000年9月17日,Google进入中国,直到2003年,都是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老大。随着百度的发展壮大,Google逐渐让出了中国搜索引擎之王的宝座。由于Google此时忙于与Yahoo争斗,忙于上市,面对百度的激烈竞争,Google试图采取招安的政策,通过收购百度,占领中国市场。百度则采取瞒天过海的策略,一方面与Googles商谈收购,一方面大力开拓中文搜索服务,并积极谋划在Nasdaq上市。百度最终成功上市,彻底断绝了Google的收购念想。为了报复百度,抢占中国市场,Google匆忙应战,决定进入中国。
2006年初,Google创建了Google。Goolge的诞生经历了艰难的过程,它遭到了Google总部许多人的质疑,甚至出现过美国总部掐断中国服务器的情况,内部斗争非常激烈,尤以Google的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反对最为激烈。
布林的意识形态偏见非常严重,在Google在中国设立服务器这个问题上表现无疑。Google高层分为两派:一派是务实派,以Google CEO施密特为代表,他认为中国是世界上互联网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不在中国建立Google,将严重影响Google的搜索质量,无法与百度竞争,可能会失去中国的市场;另一派是顽固派,以布林为代表,他认为中国对搜索结果进行过滤,会影响搜索结果,违背Google不人工干预搜索结果、信息自由流动的原则。一番争论之后,施密特的意见占了上风。尽管布林的意见在2006年暂居下风,但是并不代表以布林为代表的一群人放弃了他们的看法。根据2010年1月12日Google发表的声明,其实在2006年1月建立Google的时候,Google就密切关注中国法律等情况的变化,如果不能很好达到自己的目的,Google会重新评估在中国的开展业务的可行性。
第4节:来自美国的“炸弹”(3)
顽固派并没有放弃他们的观点,时时蠢蠢欲动。2006年6月,这时距离Google CEO施密特4月份兴高采烈来北京揭牌“谷歌”不到两个月,Google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不顾施密特的面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发表自己对中国Google的看法,与施密特高唱反调:“我们当时认为,如果在原则上做出一定的让步,我们也许可以为中国用户提供更多信息和更有效的服务,收到更好的效果。但目前看来,也许坚持原则的方式更为有效。”从这里可以看出,布林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似乎对他来说,Google来到中国一直是一件令他不爽的事情,不停地向外界散播Google可能随时退出中国的看法。不退出中国就是他一件不了的心事。
随后,互联网上有传言说,Google将退出中国,总部对李开复表现并不满意,李开复将辞职。2009年9月17日,李开复辞职的传言成真。
李开复是Google中国的功臣,是Google不惜得罪微软、花费巨额资金挖来的重量级人物,曾经被赋予打败百度、登上中国搜索之王的重任。可是他还是走了,而且走得没有一丝的留恋。有人推测李开复为什么宁愿放弃千万美元股票期权断然辞职,李开复或许已经知道Google要决定撤出中国,提前主动走人是一种体面的撤退。或许他心存绝望,这种绝望也是对Google总部中国策略的无声抗议,或许是巨大的竞争压力已经不堪重负。李开复的辞职,代表Google中国一个时代的结束,也代表Google中国战略的完全失败,也暗示Google退出中国市场已经拉开帷幕。
李开复的辞职,给Google中国造成巨大的震动。Google中国员工人心浮动,很多员工都是李开复一手招聘、一手培训起来的,完全可以叫做李开复团队。师傅都走了,徒弟能安心吗?2009年11月30日,Google员工跳槽离职、内部调整的消息开始传播,这条消息起源于Twitter,“Google内部离职的一大批,剩下的一小批正在准备离职,Google中国快要撤退了”。
这个传言立即遭到Google中国的否认,坚称Google将一如既往地推进在中国的研发与业务策略。事实却无情,声明并不能避免人才流失,有人开始另谋高就,到其他一些互联网公司上班,被这些公司委以重任,有人主动离开Google,自行创业;有人在Google内部进行职位调整,返回美国总部工作或转到Google其他地区的市场。实际上,Google已经在为退出中国市场开始做准备。
这个时候,因为员工的跳槽,人心的浮动,Google的工作开始受到影响,一些服务开始出现问题。在2009年11月的最后几天,Google日日更新的“热榜”持续数日未见更新,天气预报用户收到短信,称2010年将停止Google移动“天气预报”服务。
第5节:来自美国的“炸弹”(4)
美国政府这时介入了,为Google打气。2010年1月7号,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国务院举行小规模的晚宴,招待互联网和通讯领域的巨头,其中有微软首席研究与战略官克瑞格?蒙迪,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Mobile Accord总裁詹姆斯?艾伯哈德、Twitter联合创始人杰克?多尔西、以及思科的行销总裁苏姗?波斯顿等。晚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他们聊了那些内容呢?美国政府官方没有透露。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司司长斯洛特尔出席了这次宴会,他说:“想想从高加索地区到中国、伊朗、古巴等地的网络情况,人们普遍无法获得未经审查的网络内容。”我们只能从这里揣测大致的内容。
5天后,就是2010年1月12日,Google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法律官大卫?德拉蒙德在没有与中国政府沟通的情况下,在其博客突然发表声明,声称Google受到中国的攻击,而且声称由于受到黑客攻击, 中国的网络自由受到限制,Google正在评估中国业务,声称Google已经做好退出中国市场的准备。显然,Google的声明与美国的政策遥相呼应。
Google官方博客声明:打算关闭Google中国及Google
1/12/2010 03:00:00 PM
与其他很多著名组织一样,我们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网络攻击。去年12月中旬,我们检测到一次来自中国的、对我们集团网络设备高度精密和有针对性的网络攻击,在此次攻击中,Google公司的知识产权遭到窃取。我们很快就查清这并非只是一场单纯的安全事件。
首先,此次攻击并非仅仅针对Google。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至少有其他20家大型公司也成为了类似的攻击目标,这些公司所在的行业分布广泛…包括互联网、金融、科技、媒体和化工行业。我们目前正在通知这些公司,并与美国有关部门携手展开调查。
第二,我们有证据表明攻击者的主要目标是Gmail邮箱账户。根据我们掌握的调查数据,我们确信他们的攻击还未能达此目的。只有两个Gmail账户有被侵入过的迹象,而入侵者的活动范围也仅限于账户信息(如账户创建时的数据)和邮件主题,而不是邮件内容。
第三,我们在对Google案件的调查中发现,有很多注册地在美国、中国和欧洲的Gmail邮箱账户似乎经常受到第三方侵入。入侵者并非是通过Google的安全漏洞进行攻击,而极有可能是通过在用户的电脑内植入钓鱼网页或是恶意软件来达到目的。
我们已经利用从这次攻击中所获取的资料,改善基础设施及架构,提高Google及我们用户的安全。从个人用户来说,我们建议他们在自己的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