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牛的固有模式我们称之为条件反射,一旦形成很难改变!而人的固有模式就更加难以改变。就像习惯一样,做久了感觉很舒服,要改变则很难受!尽管如此,人与牛不同的是人有理想和愿景,可以面对痛苦自察、自省,调整心智模式,于是可以有机会改变旧习惯,建立新习惯。
科学家实验证明,任何新习惯的建立只一需要一刹那,可能是万分之一秒,而要巩固和养成就需要三到六个月的时间。心智模式同样是一种习惯,它的改变一样需要时间和坚持。
如果说卓越是一种习惯,那么懒惰也是一种习惯。人出生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大部分是家庭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我们的一言一行也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生活中,有的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有的人养成了不良的习惯。作为教练,需要把卓越变成一种习惯,只有卓越的心智模式才会导致卓越的行为,才会拥有卓越的成果,对于心态教练来说,卓越就好像我们的第二生命,自己不卓越的教练无法使别人创造卓越。
“Being”模式
心态教练的实践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心智模式,有效的、无效的、积极的、消极的……但是心态教练最根本的还是“Being——Doing——Having”这种心智模式,我们简称“Being”模式。
“Being”就是“人,生命,存在,生存,成为,体验”的意思。美国潜能训练的先驱者们曾在上个世纪就提出一个成功的思想:Being(成为或是)——Doing(做)——Having(拥有),意思是说此时此刻就要成为你想做的那个人,然后再去奋斗,去创造和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切。
然而,普通人的模式是截然相反的。生活中,他们通常习惯用的模式是“Having——Doing——Being”。比如说我们想成为一个成功人士,我们认为应该先拥有成功所需要的条件,然后再去努力做一些事情,我就成功了,我也就成为成功者了或者说我就是一名成功者了。这看起来是合乎逻辑的,但在心态教练眼里这是一个无效的心智模式。一个人要成功,更有效的顺序应该是:Being——Doing——Having。也就是说,你先让自己心态上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接着你才能像成功者一样去思考问题、去做事情,然后你就会拥有成功者所拥有的条件。这种做法不依赖于环境因素,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我就是环境的主宰,我创造我想要的生活。
这种模式就是心态教练的根本思想——先在心态上成为我想成为的那个人,然后我去做,最后可以拥有这些成果。就算没有条件我也可以主动创造出条件来,是否成功由自己决定。而且,要成为成功的人,不是十年以后,而是现在!这种思想可以通俗地演绎为:“不是拥有以后才快乐,而是快乐地去拥有”。阿根廷有句谚语——“快乐的母牛多产奶”!也形象地表达了这一理念。
第55节:第三章 心态教练五步策略(13)
如何打破信念的框框?
从人的信念角度出发,你可以看到一个扇形的截面(如下图),核心是信念,中间是行为,最后是成果。意思是信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成果。要想成果不同,首先要信念不同。信念的偏差,正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所以,心态教练要做的就是打破人固有的模式——信念上的框框。
(图例)
心态教练通常从洞察和发掘被教练者的信念入手,发现对方信念与目标的偏差,或找出信念中的障碍和干扰并提出质疑,启发被教练者自己面对这些模式,自我检视、自我剖析这些信念如何影响自己的行为和成果。被教练者一旦看到了自己的盲点,开始从这个角度打开信念的时候,自己固有的模式必然受到冲击,看待事物的心态和做事的行为有可能会做出调整。如果教练过程是成功的,有经验的教练就能看到被教练者的表情会有所不同。信念拓宽导致行为改善,成果自然彰显出来。
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问题是技术性方法就可以解决的。比如:坐车出门不知道路,只要问一下,或打个电话就解决了。同时,也有很多是技术性的方法解决不了的,必须用调适性方法来解决的。比如:你很想尽快把工作业绩提升,你又不想去面对有挑战的客户,你想简单的找个方法就解决,很难如愿。因为这是一个心态上的问题,需要通过调适性方法来解决。现代社会,变化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许多人遇到问题不愿意从自身找原因,只想从外在找到解决方法,结果方向不正确,越努力越适得其反,这些是形成所谓“瓶颈”的根本原因。事实上,如果内在的根源不改变,外在的变化也是徒然。
一只小老鼠总是愁眉苦脸,因为它非常害怕猫。
上帝非常同情它的遭遇,便施法把它变成一只猫。
老鼠变成猫后又非常害怕狗,上帝就把它变成狗;但它又开始怕老虎,上帝就让它做老虎;但它又整天害怕会遇上猎人。
最后,上帝只好又把它变回老鼠,并对它说:“不论我怎么做都帮不了你,因为你老鼠的心态没改变。”
还有一个很精彩的案例,也能说明打开信念对人的改变。一次ACP心态教练导修课上,我教练一位男客户,他是一个公司的总经理,他很困惑自己跟下属一个新上任的部门经理的关系,让他很不开心。
教练:什么原因这么不开心?
客户:董事长给我派来一个新的部门经理,工作搞的一塌糊涂。
教练:说说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
客户:第一他不懂业务,第一次给员工开会就让很多人很反感;另外我让他给我搞个方案,他迟迟不交给我。
教练:那你跟他沟通过吗?
客户:说过,他很自以为是的!
教练:我觉得你对他有看法!
客户:我感觉他是跟我对着干!
教练:什么原因让你有这个想法呢?
客户:因为他是董事长派来的,我感觉他是来监督我工作的。
教练:有什么可以证明?
客户:没什么!只是我的猜想!
教练:哦!猜想不等于事实!你凭自己的猜想来看人会对你的工作有什么影响?
客户:……可能会影响我的人际关系!
教练:公正的讲你觉得这个部门经理怎么样?
客户:我觉得他专业上还行,在这个行业干5年了,有经验,个别员工反感他,是觉得他太年轻,不服他!
教练:你前后对他的说法很矛盾,是什么原因?
客户:我是有些不信任他!怕他以后会顶替我的位置!
教练:你这个总经理当的这么不自信!自己不自信还在别人身上找原因。胡乱猜疑别人!
客户:我明白了!
教练:明白什么?
客户:我会信任他!
教练:那你跟他的关系怎么办?
客户:我信任他就能接受他,其实他倒也没什么!我知道该怎么对他了!
……
上面的案例中,教练给客户信念的做了两个区分:第一是个人的猜想不等于事实;第二是自己不自信不等于别人不好。而且,客户也看到自己做事是不公平的,讲话前后自相矛盾。以上这些都是被教练者的信念模式,有这样的信念,他才有上面的行为。因此,教练打开了被教练者的信念,让他看到自身的盲点和干扰,以及行为上给自己工作带来的障碍,于是,当他选择放下这些的时候,他已经能处理好面临的困惑了!
第56节:第三章 心态教练五步策略(14)
作为教练要让被教练者知道自己目前真实的状态和位置,其实也就是把对方的模式挖掘出来展示给他看。不仅仅是看到,而且挑战他勇于面对。当被教练者面对了现状与目标的偏差和距离时,就有可能重新做一个选择,跳出原有的模式,于是信念的框框随即被打破,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下一步骤——创造心态张力。
“S。P。E。E。D”快速识人法
在教练发掘心智模式这一步中,首先要从被教练者外在发现大量的信息,才能由外到内,由浅入深,最后发掘到对方的模式。
多年的教练经验让我总结出一套快速洞察人的方法——“S。P。E。E。D”快速识人法。这个方法包括五个步骤:扫描Scan;分解Pare;放大Enlarge;评估Evaluate;决定Decide。下面我们一一说明每一步:
扫描Scan。把一个人身上的全部信息扫描一遍,包括他和周围环境的关系都无一遗漏。这一步是很宏观的、全局的。一个人身上至少有几十个信息:外貌、肢体语言、眼神、动作、谈吐、脸部表情、特征、仪容、举止、服饰……等等,让你尽收眼底,收集任何线索。
分解Pare。就是把扫描来的信息和资料进行分解,关键是针对自己的需求找出其中特别显眼的信息和特质。分解是有针对性的,比如:你很在意对方是否说的是真话?你在分解时就会留意对方,他说话是否含糊?他的手部紧张吗?他在头部有动作掩饰吗?……等等。这一步最重要的是你要找出自己的关键点。
放大Enlarge。这步的重点是把分解出来的线索放大,需要调整焦距,透过显微镜来看到细小的环节。如果你想迅速而准确的洞察到关键的地方,就要非常专心,杜绝一切干扰。在这步当中,对方的行为每一分钟都能被你清晰的放大和检视。比如:你很想知道对方现在的心情,你可以放大对方的手,可能手指很小的一个动作,你已经扑捉到了。
评估Evaluate。最重要的线索被放大以后,接下来就是对他们进行评估,评估时也必须全神贯注,只要你越专心,你的评估就越准确。评估有三个方向:1)有没有不符常态的异常行为?比如:手足无措,很紧张;2)言行是否一致?这两点,我们平常人都能感受到的;3)对方言行中有没有明显的模式?然后,把三方面的结论放在一起综合起来,得出一个判断,用它来为下一步做参考。作为教练随时要警醒,你的判断永远都不是真相,而且仅仅是一个判断。
决定Decide。当你扫描、分解、放大、评估过之后,接下来就要做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就是你下一步如何去教练对方,做了决定就要抓住时机,不然,很快就会失去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快速识人法这五个步骤在实际运用中是一个飞快的过程,是在教练发问、聆听的霎那间作出的,五步一气呵成,并没有明显的过度。用它来配合教练发掘心智模式,是非常有效的工具。
越经常用“S。P。E。E。D”快速识人法,读懂人就越简单。因为你也会变的更有信心、更专心和敏锐,如此一来,分辨、识别和了解对方重要信息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而成功经验的累积让你更有自信去做瞬间的决定,让你的教练水平更上一层楼。
刚开始用你一定会不熟练、不习惯,被每个步骤搞的很混乱。但是,只要坚持用久了,就会像开车一样成为你的第二本能,你的识人能力也会让你处理人际关系时更加如鱼得水。
我再列举一个运用“S。P。E。E。D”快速识人法成功做教练的案例。
有一位女学员,她已经离婚了,但一提起她过去的婚姻,她就很不开心。我们就这件事情开始教练。
教练:为什么都已经离婚了,你还会不开心?
学员:可能是结婚的时间太久了!(我“扫描”并“分解”到:她一边说话,一边用手指去堵住嘴)
教练:和结婚久有什么关系?
学员:跟他在一起不舒服!
教练:怎么不舒服?
学员:有时候不舒服,其实他对我也很好!(我“放大”和“评估”后:感觉她不愿意开放自己,不想往下说)
第57节:第三章 心态教练五步策略(15)
教练:我想你不需要保留,你最不舒服的是什么?(做出“决定”:给回应让她开放,可以挖掘下去)
学员突然浑身发抖……(继续用“S。P。E。E。D”去洞察:过去的感觉让她不寒而栗!)
教练:讲一讲你当初离婚的原因?
学员:他不让我晚上十点钟后出门,不让我跟其他的男人交往,许多事不允许……就像监狱式的管理,我实在受不了了,下决心离开了他。(愿意开放,说出真相)
教练:你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什么原因导致你还摆脱不了过去的阴影?
学员:(突然醒悟地大声说)我明白了!我虽然离开了这个人,但是还没有摆脱这个人带给我那么多的约束,所以我不快乐!——比如晚上十点后不出门,不跟其他的男人交往……我今天晚上就要自由的去玩了!我好开心!(发现自己的盲点——非常开心!)
……
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再见到这位学员的时候,发现她整个人变化很大,很快乐!很健谈!神采飞扬!这个个案就是通过“S。P。E。E。D”快速识人法找到关键点,迅速切入打开了对方的心扉,最后发掘到她的模式——障碍她的盲点,取得了成功。
典型的心智模式
在心态教练的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典型的心智模式,这些模式也是大部分人都会有的障碍性的信念,不发掘出来对人的行为影响很大,快速洞察这些需要经验的积累,下面我们列举一些,供大家举一反三地实践时参考。
模式之一:证明我是对的!
人们总是感到自己是对的,如果不对一定是别人和环境不对;所以人们总想改变环境、改变别人,很少想到改变自己。其实,改变世界应该先从改变自己开始。而事实上在大多数时候,对错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把精力浪费在分辨对错上是没有意义的。
前面我们提到世界500强的CEO都学过这样一堂课——不被“对”与“错”干扰自己的思维。因为“对”与“错”的标准一旦干扰他们,就会影响到企业的创新能力,它们是创新思维是最大的杀手,而且的“对”与“错”的标准是有局限性的,人虽然不能离开自己的标准而生活,但是可以随时放下自己的“对”与“错”的标准去接受任何新的事物和观点。
有上述模式的人非常多,他们很喜欢说“应该”、“不应该”、“对的”、“错的”……教练过程中也容易发现这些人很执著,接受“错的”对他们来说比去死还难受,所以,一旦洞察到这种模式,就可以有针对性的使用360区分能力和建设性回应,帮对方在信念上有所突破。
模式之二:我是不重要的,所以总是等着别人成就自己。
马斯洛曾问他的学生们“你们当中,有谁希望在自己所选择的领域中获得巨大的成就?”沉默了一会后,马斯洛又说“如果不是你们,那是谁呢?”怀有“灾难心理”的人断定或确信自己是不幸的、不重要的、无足轻重的人。
有这个模式的人大部分都不能区分负责任与受害。比如任何一件事情发生,这些人都习惯让别人去为此负责任,常说“这是我妈的原因”、“这是老板造成的”、“这是政府要负责任的”、“都是同事不好”等等,因此他们常常受害于别人,凡是自己不想承担的压力、义务和责任,全部一股脑的推到别人身上,然后在别人身上找一个原因,让自己开始受害。
拥有上面这种模式的人,其实内心是非常软弱、无力、不自信的,他们常常因为推卸责任、破坏承诺而否定自己,所以,他们表面上是很轻松的,事实上要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永远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不重要,真正有能力的是别人。
能帮助被教练者区分到这一点,也会使他们很快拿回属于自己的力量,从内心开始成长。
模式之三:迷茫型——因没目标、没动力、没要求,而不去行动。
心态教练与其他的培训有些差别,它的学习方法就是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在实践中去突破自己、挑战自己、追求卓越,而不要把精力用在起跑线上,不要用在研究理论和技巧上。
第58节:第三章 心态教练五步策略(16)
常见的模式中还有一种“三无”的迷茫型。他们因为没目标、没动力、没要求,而不去行动。其实,这种人并不是没目标,最关键的原因是因为没毅力,怕困难!如果成功很简单,荣誉来的很容易,财富来的也很快速,这些人要不要呢?当然要!然而,为什么要做事的时候就说没目标、没动力呢?因为他们先想到的是困难!于是,在潜意识里就已经知难而退了,这种人的逃避已经习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