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方与圆-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成功者,往往都是工作狂,他们精力旺盛,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但一个人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工作状态呢?我不相信人仅凭毅力就能做到这样,要能如痴如狂地工作,首先就得热爱所献身的工作。  

  爱因斯坦曾说:“那种使我合宜地投身于工作的感情状态,就像一位献身者或一位情人的感情状态。”  

  试想,如果我们也能像爱因斯坦,像拿破仑,像左川清那样投入工作,我们又怎么会不成功呢?  

  所以,成功说困难也困难,说不困难也不困难。杨振宁说:“一个人要出成果,因素之一就是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有了兴趣,‘苦’就不是苦,而是乐。到了这个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  

  我从来没听说过一个因爱好而工作的人会不成功的。因为爱好,他就能全身心地投入。而一个人在工作上取得成就的大小,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情感投入的多少。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一本叫《情商》的书。为了比较智力的高下,人们引入了“智商”的概念,相较如此,戈尔曼引入了“情商”的概念,并认定这比智商更为重要。现在人们不仅接受了“情商”的概念,甚至认为“情商”标志着文化上的一个转变。  

  美国教育家尼尔·普斯特曼在谈论现代教育时说,学生“进入学校时像个问号,而离开学校时像个句号”,这是学校教育的悲哀。这种教育,学生的个性被泯灭了,才情被淹没了,智慧被冰封了,这种教育无歌也无诗,精神家园荒芜萧索,创造之树枯萎凋零,想象之鸟不再高翔。  

  在教育上,我们总是逼着学生学习,从来不去注意他们的情感、爱好,一味强调智力、能力、知识的作用,也就必然使学生认为学习很苦,于是我们就大力宣传勤奋和毅力,什么“学海无涯苦作舟”,“头悬梁,锥刺股”等,而一个没有爱好、没有情感投入的人,再怎么努力也是不能取得最高的成就的呀!世界上有哪一个取得杰出成就的人,从事的事业不都是自己的所爱呢?  

  在现代管理学中,大家热衷于时间管理。人不是机器,怎么可能不考虑情感的投入,而只机械地管理时间呢?  

  爱迪生原来天天十几个小时泡在实验室。别人问他:“是什么原因使你能那么辛勤地工作?”爱迪生却说:“我工作过吗?我从来就没工作过,我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喜欢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投入热忱,其实就是最好的时间管理,能创造最好的工作效率。  

  毅力、勤奋,只能帮助人完成工作,惟有情感的投入才能使人成就伟业,所以“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  

  金融界的传奇人物巴菲特建议:“当你出去工作时,要为一个你钦佩的人的组织工作,因为这将令你兴奋。”  

  要为你钦佩的人工作,更要做你喜爱的工作。如果你工作,而又不喜爱你的工作,那就像为钱结婚一样。  

  有位年轻的俊男娶了一位大款老太太,在面对人们的困惑时,他自揭谜底:“人们想用钞票时,从不看它的发行日期。”  

  为钱结婚也行,你得到了一样你想要的东西——钱,但同时却失去了更重要的另一样东西,你的情感和家庭的温馨。如果你对生活的要求很低,你尽可以为钱结婚,如果你对人生充满憧憬,有更高的要求,那为什么不争取两全其美呢?  

  人生也是这个道理。赚钱很重要,但快乐更重要,体现自身的价值更重要。  

  其实一般人的生活方式通常都是本末倒置。他们想先拥有更多的钱,更多的东西,然后再去做想做的事情,他们说:“我真的不是很喜欢这份工作,但我准备去干10年,有了基础后,我再去干我喜欢的工作,这样我就会成为快乐的人。”  

  这样的方式注定不会成功,要将顺序倒过来才对。首先你必须成为真正的自己,去做你最喜欢的事,需要去做的事,这样你才会焕发出全部的热忱,并坚持到底,取得成功,拥有你想要的事物,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贫困,不是厄运,而是精神和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感动过你的一切不再能感动你,吸引过你的一切不再能吸引你,甚至激怒过你的一切也不再能激怒你,这时,你就需要寻找另一片风景。  

  人生中最悲哀的事情就是对人生失去了热忱和激情。  

  生活就要不断地挑战自己,不断地往前走。人生中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就是要投入你的热忱。如果说成功要有神灵相助的话,这个神灵就是热忱。热忱在古希腊语中的含义就是内心之神。  

  爱默生说:“人类历史上任何伟大或光辉的时刻都是热情的胜利。”  

  我是一个很懒的人。鹏贺文化公司的伙伴们给我的感触非常之深,他们是一群做事非常投入、非常有热忱的人,这种感觉刺激着我,也给了我压力,我都感觉会被他们的热忱逼疯掉。但我实实在在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些梦想,有一个目标,投入你的热忱。我讲过,人只有投入热忱的时候,大脑里才会分泌出内啡肽,你才会有一种快乐的感觉。  

  我喜欢有热忱的人,我喜欢那些做起事来还会热血沸腾的人。任何困难都会在热忱面前低头,热忱能成就万物。  

  比尔·盖茨是这样定义成功的:“关键在于你能从每天的工作中得到乐趣。对我来说,这种乐趣是与非常有魅力的人一起共事,致力于解决新问题。特别是软件开发,是最令人感兴趣的工作,我想我拥有最称心如意的工作,每次我们获得了一点成功,我就感受到了快乐,感受到了成功。”   

  挽救IBM于危难之中的奇迹创造者郭士纳,曾谈过一次影响他一生的经历:  

  在哈佛商学院读书的最后一年,郭士纳因为找工作经历了几次招聘面试,最后他将主要意向集中在麦肯锡咨询公司和宝洁公司身上。  

  那时,他是一个可塑性很大的23岁的青年。在应聘宝洁公司的面试过程中,负责招聘的高级经理问了他一个问题:“假设现在是星期五晚上,你得到了最新的市场调查报告,发现上个月的市场份额下降了20%,这时,你会在第二天,也就是星期六,取消所有的原定活动安排,而来到办公室想出一个应对方案吗?”  

  也许我们有些应聘者会撒谎,但西方的应聘文化中是诚实,所以郭士纳当时被这个问题给问懵了,虽然他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但他的反应就是:不知道。  

  于是毕业后,他就去了麦肯锡公司。  

  但这件事使郭士纳知道了,对工作的热忱才是成功者所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从此郭士纳不仅刻意培养自己对工作的热忱,而且在他后来选拔人才的过程中,也将是否“对追求成功充满激情”放在了第一位。  

  郭士纳说:“伟大的机构不是管理出来的,而是领导出来的;它们也不是行政过程的结果,而是由那些热切地追求成功的人们在不断高涨的成就感的促使下辛勤努力的结果。”  

  热忱和激情是一台品质优良的机器的电源,它可以使这台机器运转、使之活跃起来,并使之愿意更努力和更好地去运转。  

  如果将人比喻为一台发动机的话,那么你的智商、天赋及知识只是这台发动机的额定功率,是你可以达到的功率,但能不能实际发挥出这个功率,你的输出功率有多大,却取决于你的热忱,你的投入度,你的行动力,只有焕发出你全部的热忱,全身心地投入,你才可能将你所具备的额定功率全部转化为有效的输出功率,甚至激发出你无比的潜能,使输出功率超越你的额定功率。  

  热忱、激情正是人成功的动力之源,而热忱和激情正来自于人对追求成功的渴望,来自于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来自于人的兴趣和爱好。  

  订一些高远的目标,焕发出你全部的激情,全情投入地工作,你就会感受人生充满热忱时的喜悦,由此你也会享受到人生中梦想成真的浪漫。  

  要点:  

  除非喜爱自己所做的事,否则永远也无法成功。  

  激情是人生成功的基本要素。   



将事业置于第一位
  《以自己的方法致富》的作者史奴利·布拉尼克博士,曾对1500名男女做了持续20年的研究,这项研究从他们20多岁开始,直到40余岁为止。这1500人当中,有83位受试者成了百万富翁。这些成为富翁的人士,有几项特征。首先,他们并没有立志要富有,其余的人多半曾在某个阶段企图赚很多钱,而且尽力尝试一切能迅速致富的方法。他们曾试过投资和逐渐增资的计划,但是没有人成功过。  

  这项研究发现,每个变成富翁的人,都很早就下定决心要专攻某件令他们痴迷的事——他们喜欢做的事。结果,努力工作15或20年后,他们猛然发现,自己的净值超过了100万美元。他们这么忙于自己所喜爱的事,这么忙于表现卓越,以致没有察觉自己变得这么富有。在这类人当中,有百分之七八十都不是企业家,也不是伟大的技艺天才,而只是靠他们在工作中的卓越表现和专长成为富翁。  

  古诗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人总在想着赚钱,就一定赚不到大钱;如果你总是想着将工作做好,有一个好的过程,那么就一定能赚到钱。因为任何一个行业,只要你能做得最好,就一定能赚钱。  

  一次受朋友之邀去中大讲课,课后与同学们交流。一位同学问我,他很想创业,但没有第一桶金,有什么方法能得到第一桶金呢?  

  我说那你去抢银行吧!我觉得他是颠倒了过程与结果的次序,先有好的过程,才能期望有好的结果,没有过程又怎么会有结果呢?你是先做好了事业,才能赚到第一桶金,然后将事业扩大;而不是先有了第一桶金,才去开展事业。  

  美国有一位种树大王,今天他的总资产已经超过千万美元。他是在16年前赤手空拳从事这行生意的。他说:“我很喜欢树木,喜欢种树,在十几年前开始想做一个世界上最好的林业工人。于是开始收购不毛之地,并将它转变为一片健康的松林。  

  “现在我已经赚到很多钱了,而且还会赚到更多钱呢!有趣的是,我从来不曾想要赚钱。我只是尽可能,集中精力来种树而已,这样金钱就会不请自来的。”  

  人要干事业,眼光就要远大,“风物长宜放眼量”。开始不要过多计较报酬,只是认真将事做好,事做好了,就能得到大家的欢迎,生意自然也就会好,这时赚起钱来,可是想挡都挡不住。  

  比尔·盖茨不就是这样吗?他能成为世界首富,专家评论他是赢在策略。开始,他的服务都不收费,吸引最多的人们使用,当全世界都用习惯了时,他却在一些附加领域里收钱。有人形容比尔·盖茨就像修了一条免费的高速公路,大家都去他的高速公路上来往时,他再在高速公路边上设一些加油站、小卖部,众人都走他的高速公路,自然要去他的加油站、小卖部消费,于是他也就赚了钱。  

  而其他一些人也建设了高速公路,但他们从一开始就收路费,大家自然不走这样的高速公路,于是他们也就赚不到钱。  

  人生的道理都很简单,很多人不是不明白,但却经不住眼前利益的诱惑,或者有些人根本就是不愿意付出长期的努力。目光短浅的人,双眼只盯住眼前的芝麻,当然也就容易被芝麻遮住眼,看不到远处的西瓜。  

  现在,大部分人常犯的通病是“我想做某一项工作,听说那个行当很赚钱”,或者“我想进入那一行工作,听说有人在那一行赚了很多钱”。如果你“因为某某生意有钱可赚,所以决定做这项生意”,那么这是最愚蠢的决定。  

  人们说“战争年代做军火,和平年代做药”,有些行业的确利润很高,但在这些行业中不是仍有很多破产者吗?在任何行业中情形都类似,都会有一些高收入者以及一些低收入者。只要你在某一行业中做到最好,你就一定能赚钱。  

  因为“有钱可赚”而工作,就不一定是你的兴趣所在,不一定适合你的特长,你就不会取得最大的成功,也就至多只能是这一行业的三流人才。而为了“目标”而工作,你的工作就符合心意,能吸引你,使你能用尽心力,充分发挥特长,激发潜能。这样,你就一定是这一行业中的佼佼者,也就必定能成功,你就注定会赚钱。  

  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使人成功的正是工作态度,而不是赚钱的方法。方法可以有很多种,但态度只能有一种,那就是敬业爱业,踏实勤奋,尽力将工作做到最好。  

  每个人工作都有目的。把金钱置于第一位,你就很可能一直处于贫穷之中;而把事业置于第一位,你就会走上致富之路。我相信这样的道理:如果你能真正喜欢一项工作,而且用最大的努力去做好它,那么你所选的任何行业都能很赚钱。  

  其实,每一个行业都潜藏着无数的财宝等待着你去攫取,这里面还包括着数不尽的快乐与满足,关键是你能不能做到最好。  

  要点:  

  每个人工作都有目的。把金钱置于第一位,你就很可能一直处于贫穷之中;而把事业置于第一位,你就会走上致富之路。   



凡事认真
  管理大师杜拉克先生谈过这样一件事:  

  古希腊著名雕刻家菲狄亚斯,被委任为雅典的帕德嫩神殿制作雕像。他很认真地雕刻着这尊位于雅典山丘最高点的巨大雕像。别人对他说:“除了雕像的正面,我们什么也看不到。你何必雕刻背面也那么认真呢?”  

  菲狄亚斯却说:“你错了,上帝看得到。”  

  我们做任何事情,上帝都看得到。这个上帝就是我们的良心和我们做人的品德。对事情的认真态度反映的正是我们做人的品格。  

  记得我与大学老师的一次谈话,它对我的一生都产生了影响。当我怀着崇拜的心情对他谈到某位教师一年出了6本书时,他却嗤之以鼻:什么态度?也许他的话有些偏激,但的确一年出6本书是无法认真思考,周密筹划的,这也正反映了他的做人态度。  

  毛主席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我们可以怀抱美好的梦幻、伟大的理想,但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步一步地做,要达至伟大的理想,首先就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做好手边的事。一个人如果对待每项工作都认认真真,那么即使他处在世界上任何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都终将脱颖而出。  

  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工作正是人生中一个既简单又深奥的哲理。  

  我一生都没有当过官,只是记得初中时曾被班主任任命为小组长,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一次放学后做清洁,轮到我倒垃圾。快打扫完教室时,我出去了一会,但回来时,其他同学已经走了,门也被锁上了。我不知道他们帮我倒了垃圾没有,担心垃圾没倒,第二天被老师批评。班主任的家就在学校,我就去他家说明情况,然后拿了钥匙去到班上,但垃圾已经被其他同学倒了。  

  这件事就过去了。但一周后,班主任就任命我当了小组长,他说我做事很认真。  

  我曾经一直有个问题不能理解,原装和组装电器的零配件完全是一样的,但为什么原装的就比组装的好得多呢?  

  一次我去一间组装精密仪表的工厂参观。组装精密仪表要求工人都要带手套,但那天天气很热,老板为了省电又没开空调,于是工人都脱了手套在安装。我看到很多仪器上都留有工人的汗渍。而且一些工人在螺丝钉与螺母吻合得不好,螺钉拧不进去时,就强行用电动机器把螺丝钉进去。  

  那天我终于明白了原装和组装的差别所在,那就是组装工人没有认真的态度。  

  曾经在报纸上见到一篇文章说:  

  在蛇口,有日本的两兄弟吊在高层建筑上工作。突然间弟弟摔下去了,但哥哥还是继续完成工作,直到下班后,才痛哭流涕地赶到医院看望弟弟。别人问他:“你当时怎么不下来照看弟弟呢?”他回答:“我要工作,下面有人会照料他的。”  

  这件事不知道是不是真事,但的确,日本人的工作态度认真是有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