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点节余。以前虽然经历了一些挫折,但总体来讲,也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请放心,思城是很听话的,不会出啥差错和意外,决不会做那些伤风败俗的事。
这次,我给你们寄300块钱回来,以作小帮小补之用。妈妈一定要爱惜身子,不要过度操劳;爸爸您年纪大了,尽量做些轻的活儿。姐姐,你也要保重。弟弟不在身边,照料家里的事就烦你一个人担当了。在这点上,我很对不起你。将来,弟弟一定加倍偿还。
别不多言。此次来信只是告诉你们我挺好的,你们不要牵挂。我们武术学校很严,一般不让学生与家里人联系,怕影响功课。等我学成之后,尽早回来。请你们静侯佳音吧!
祝平安快乐
思城上
李思地写完,村头的鸡刚叫头遍。大超还在死睡。李思城想了想,又悄悄接着给大超写了一封信:
大超哥: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草根青春励志成长小说:梦想在远方》 第45节 易读
由牛扑webnop搜集整理
《草根青春励志成长小说:梦想在远方》 第45节
作者: 怀旧船长
当你还在睡觉的时候,小弟已经准备离开了。这些日子来,你为小弟操尽了心。但是,小弟欠你的实在太多,实在无以回报。上次在你家住了两个月,大妈和大叔待我如家里人,让我感到人世间的温暖和友爱,同时也增长了我的勇气和信心。这次来,我本来想提到上次在你家生活费的事,但一看大妈大叔和你的那种热情,知道你们不会要的。所以,这次就不好意思,先斩后奏,留下这100元钱。实际上,两个月的生活费这点钱是远远不够的,但我现在要给家里寄点钱,手头紧了些,就聊表心意吧,请不要怪我。我将要重新去寻找自己的路。珍重。再次向大妈大叔问好。同时,也祝你和秀秀喜结良缘。
思城急草
李思城把钱和信轻轻在压在桌子上显眼的地方,把自己的信放进小包里背上,吹灭蜡烛,轻手轻脚地打开房门再轻轻关好。院子里没有人,那院门也虚掩着。李思城像做贼似地离开了张家。
雾正浓。
初秋的晨光温润着李思城的脸。李思城的脚步坚定而轻快。
日期:2006…7…29 12:51:38
第六十六章第二份工作
河南偃师县城。
李思城背着小布包站在职业介绍中心,看了看黑板上歪歪扭扭的简介。介绍费五块钱一个人,工种有泥瓦匠、搬运工、鞋厂工人、建筑工等。偃师是一个鞋城,大大小小的鞋厂上千家,几乎都是做布鞋的。这个,李思城入城时已有了解。他交了五块钱,对那个正与同事聊得热乎的工作人员说:“请您给我看看,哪个鞋厂要人?”
那工作人员是个妇女,约摸四十来岁。她拿起电话,拔了一个号码。电话那边不知讲些什么,那女人连说了几个“中”,便挂了电话,对李思城说:“你等着,待会儿人家要来瞅你。”
李思城便于职业介绍中心那间小屋里等。两个小时后,外面停下一辆摩托车,从车上下来一个二十七八岁的青年,中分头,瘦,颧骨高耸,长着两颗大门板牙,一件大花衬衫敞着胸,下面的衣角处随意打了个结。他把一双画眉鸟眼珠滴溜溜地在李思城身上乱转,简单地问了问李思城的情况,便对那女人说:“桂姐,中,俺马了带走。”
李思城坐在那人的摩托后座上。那人的摩托车疯了似的叫,在大街上疾驰。那人带着李思城出了县城,穿过几块玉米地,到了一个被高墙围起来的院子门前。李思城一抬头,就看到大门上有一大牌子,上面有几个红字:金鹿鞋厂。
院子很大,清一色的裸砖房,清一色用石绵瓦搭成的斜屋顶。大院子中间隔一道墙,墙那边有隆隆的机器声传出。
李思城被领进一间小屋。小屋里有一张特大的老板桌,转椅上斜靠了一个肥头大耳的老头,约摸五十多岁,整个脑袋肉乎乎一团。我们先从它的额头往下说。它的额头简直惨不忍睹,像老母猪屁股一样松不拉叽,几根稀毛垂在上面,灰不溜啾;他的眉毛等于没有,要仔细看半天才能分辨出一点影像;他的眼睛在这张变形的脸上最为突出,三角形的,那眼珠子跟响尾蛇的眼睛没多大区别,而且是斜着看人;那鼻子像一只大蒜在盐水里泡了三年,只差一点就要烂掉了;至于嘴,是一张病入膏肓的人的嘴,乌青的,惨谈的,在一蓬灰色的胡须的遮盖下简直叫人担心它就要爬出蛆来。不过,他的两腮出奇地发达,但已经松软地耷拉下来,像两个猪膀胱一样,只要稍微一动就一颤一颤的。总之,这个老头是由一堆肉组成的。在整个身体中,他的骨头可以忽略不计。他给李思城的第一感觉是:一大堆肥肉塞进了一张宽大的皮椅里,把皮椅撑得变了形。
那“中分头”捋了一下头发,对“肉球”说:“爸,新招来一个。”那“肉球”半天没动,盯着李思城看。李思城庆幸自己不是一个女人,否则早已夺门而逃。半天,“肉球”才嗡声嗡气地说:“叫你大明叔来吧,把他领走。”
“中分头”出去,不一会儿,一个像蔫竹竿似的中年人进来,向“肉球”哈了一下腰。“肉球”对那人说:“大明,你把这孩子安排一下,今晚就叫他跟着晓武学装烘箱。”那大明又哈了一下腰。
李思城被领进院子中间的那道墙,见院内的荒草比人还高,草间还有小水坑,人一走过去,“嗡”的一声,有若干苍蝇乱撞过来,打得李思城的脸麻痒痒的。显然,这厂房盖起来没多久,砖逢里的泥灰还没有完全变色。那大明领着李思城进了靠着院墙的一间潮湿小屋,小屋里靠墙地的方有两张高低床,四个铺位都铺上了凉席。
那大明叫李思城沿床沿坐下,说:“有身份证吗?”
李思城说:“有。”便把身份证掏出来,递给了大明。
大明一把就拿了过去,说:“你等着,俺去叫晓武过来。以后,他就是你的班长,你得听他的。厂里的规矩什么的,你要遵守,不要乱跑,不经过允许不准出厂门。”
“那我一月有多少工资?”不知怎的,李思城感到这里邪乎乎的,就不放心地问。
“工资?”那大明嘴里有颗金牙闪了一下,笑着说,“工资是很高的,小伙子放心。试用期就给你260元,正式工呢,350元。”
工资不错。而且,这鞋厂毕竟比砖厂干净,也没有那么危险。虽然那个“肉球”叫人讨厌,但干几个月挣了钱就走人。李思城想。李思城来鞋厂前的目标是挣一千块钱。到了这个数,马上奔赴少林寺,找一个武校体体面面的交上钱,然后拼命地练它几个月。如果按大明说的工资,那么三个月已足够。就忍耐三个月吧!李思城狠了狠心。
大明拿着李思城的身份证就走了。李思城想要回来,但想着人家肯定是去办什么手续,反正就在人家厂里,过两天再要吧。
日期:2006…7…29 13:08:38
第六十七章鞋厂栖身
晓武是一个蓄平头的青年,二十一二岁,很精干的样子,待李思城很热情。一交谈,原来是龙口人,还认识大超。于是李思城就放心了。
李思城终于大致了解了一下这个金鹿鞋厂。原来那个“肉球”就是厂长,姓木名运通,家住槐庙(注:偃师最主要的街道。因中原一带每逢赶集称为“庙会”,这条街有一棵上千年的大槐树,因此称为“槐庙”)。那“中分头”是他的大儿子木建峰,还有一个二儿子名木建杰。那大明姓苟,因为此姓容易让人误会,大家便不叫他苟大叔而叫大明叔。晓武姓彭,是龙口乡彭村人,来厂里已有三个月,刚刚被提起来当班长。这个厂子是这木运通私家开的,有男女工人三四十人,专门生产布鞋。至于生产车间,现在晓武正领着李思城去参观。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草根青春励志成长小说:梦想在远方》 第46节 易读
由牛扑webnop搜集整理
《草根青春励志成长小说:梦想在远方》 第46节
作者: 怀旧船长
生产车间就在大院的东北角,是整个院子里最大的厂房。李思城随着晓武走进车间,耳朵便被一阵阵机器轰鸣声和砰砰的敲打声弄得嗡嗡直响。首先入眼的是一个大转盘注塑机,嗡嗡地转动着,滚烫的树脂液体注进模具,牢牢地粘在套于鞋楦的鞋帮子上。再转过来时,已经是成鞋了;注塑机的转盘前面,是一个长方形的铁案板,兵乓球桌大小,六个女工正手忙脚乱地“配鞋”:把身后筐子里的鞋帮套在刚从烘箱里拿出来的滚烫的铁楦儿上,用力拉着鞋帮边上那根被锁在边缘的粗钱,固定好了,再用小木槌使劲地敲熨贴,推给站在案子和转盘中间那个满脸是汗的小伙子。那小伙子也手忙脚乱,根本不敢分心,赶忙把每一个被套弄好的楦儿一个个放进烘箱。那烘箱是圆形的,朝着小伙子的只有一个小门,里面是上下两层铁架,底部是火红的电热丝。烤架上一层是光洁银亮的铁楦,其下一层全是已经套上了鞋帮的。那小伙子在放进去一个的同时,又要掏出两个楦:一个是光楦,按号码推给相应配鞋帮的女工;另一个是带着鞋帮烤了一周已经达到温度的楦,得一下子上到转盘上。此前,得取下转盘转过来的一只成鞋推向案子。起初,李思城和从来没有接触到这种行业的人一样半天搞不明白这个流程,只感觉这整个流程走马灯似的。那晓武实在是把好手。只见他一步窜到由转盘、烘箱、案板夹起来的“三角地”,把那满头是汗的小伙子换出来,自己看也不看楦,像是心里早就熟记了每个楦的号码,只凭感觉装,却一个也没有装错。他边装边对傻站着的李思城说:“你注意了。装楦儿第一要记清楚它的号码,千万不要装错。转盘上的每一个模具都是与鞋楦对应的,错了一号,就要把鞋压坏;第二要速度快。你看前面是六个工位,就是说这号码有六个,依次序把它装进里面再依次序拿出来,就不会错;第三,要注意烘箱的温度,适应机器的速度。温度低了,注上的树脂料不能牢固地粘在鞋底上,还得撕了重来。而且,你必须要注意安全,机器是来回循环的,但要是你跟不上速度,很可能一着急就把手压在模具里了。”李思城一看,那模具转到晓武跟前时就打开,模具上的伸缩柱也相应往上缩。等晓武把成鞋取出再装上烤得滚烫的鞋楦时,只转了一个位置,刚好卡在转盘的模具上,而模具就合了上了。转过第二个位置时,转盘的伸缩柱一下压了下去。第三个位置,注塑机就自动地注塑的了。不过注塑的时间也就是两三秒,完成一只便自动转动。要不是眼疾手快,压手是很容易的事。晓武边讲边示范,而李思城,还没有动手汗就出来了。本来,他想看看前面六个埋头工作的小女孩长得怎么样,但在这种紧张的情况下,他连偷看一眼的时间都没有。
男工的工作在这个车间里有三种:第一种是开机器。这当然是大多数男工想干的活儿。由于大家都想干,所以它的难度相对较高。注塑机既然是“机”,就是由麻网似的线圈构成的。看机器的人多少得对这庞然大物的脾气有点儿了解,不然,那白花花的树脂料儿哗哗地往下倒,但从机器里出来的东西要是变了颜色,注出来的鞋底儿就是五颜六色的,谁会买?因此,“看机”的在车间里是“老大”,李思城天生对这种“麻网”反感,所以干脆不去想;第二种是装楦。这工作累,也考验一个人的脑子转得快不快,动作协不协调。据晓武讲,有的小伙子看着鬼精,但一上来就弄得花了眼,几圈下来就找不着北,有的甚至把手都压在模具里。所以,这口饭也不是好吃的;第三种算是“后勤”服务,就是拿着剪子铰成鞋的鞋尾巴,然后装进塑料袋或纸盒,再按规格打箱并贴上生产日期。这工作已经是扫尾工作了,一般由脑子转得不太灵的人去完成。工资,也是最低的。
日期:2006…7…29 13:47:59
第六十八章老板木运通
李思城当天晚上就被晓武带着练习装楦。李思城毕竟身体灵活,所以很快掌握要领。两三个小时过去,已经可以抽点空出来看看前面的女工们了。此前,近在眼前的女工们就像是一团团影子一样,根本没有时间去看的。李思城毕竟是男孩子。男孩子天生对陌生的女孩有一种好奇。其实时间长了,也懒得去看,只是最初的一刹那有一种新奇的冲动而已。
六个女工都长得稀松平常。她们看似忙乱,其实已经轻车熟路。厂长要是不在的时候,她们就聊天,聊谁谁谁又找了个好老公,是吃官饭的,有钱云云;她们聊谁谁谁的嫁妆是那么气派,有冰箱有彩电还有洗衣机;她们聊庙会的花裙子真好看,但一件就是十几块钱,舍不得买。总之,李思城发现女孩们的话题多得远非男孩们可以想像。不过,男孩们关心的事她们不太关心。她们关心的是家事,是自己的生活。她们大多都是乡下人。她们关心的事无非是找个好婆家嫁个好男人有几身好衣服,如果平时还有钱吃点零食或到庙会去买些美容美发之类的日用品是最好不过。李思城起先还担心他的出现会让女工们分心,但后来他的这种担心渐渐减弱。她们不关心这个。她们很快就知道了他是个外乡人。一个外乡人到她们的土地上来打工,肯定是家庭条件不好,肯定是别无出路才外出谋生,所以即使长得好看也没有用。李思城发现许多人都是现实的。他直到现在还没有发现身边有一个人像他这样在幻想中过日子,为了这种幻想他甘愿受苦,甘愿流血流汗。李思城曾经准备给这些本地的女孩子们讲自己的初衷不是来打工而是来学武术今后要当大侠的,但现在他觉察到这个话题没有人会感兴趣。他感到很无聊。一个人只要感到很无聊,他所做的任何工作都是很累的。李思城装了三四个小时的烘箱,戴着手套的手已经被滚热的楦儿烫出了血泡。
晓伍对李思城很满意。晓武在把李思城换下来时递给了李思城一支烟。晓武说:“抽吧,别让厂长看见。”李思城便躲到烘箱后面去抽。一会儿木运通真的来了,车间里所有人都闭上了嘴巴。木运通像个地主一样,不管是谁他都能挑出毛病来。他一会儿说料用得不干净,一会儿又骂女工们配的鞋歪了。总之,他进来一次就要骂一次人。没有人敢说话。大家都低头干活。木运通骂完了人,才晃着肥猪样的身子出门。他出门半小时之内也没人敢说话。
李思城就在厂里呆下来了。晓武待李思城不错,把自己的毛巾被让给李思城,又为李思城找了一个凉席。李思城就睡在晓武的上铺。夏天总是比冬天容易对付,一切从简。
这间小屋里,还住着另外两个人。一位专修机器的人,名叫江涛,是驻马店人,黑瘦黑瘦的,留着两撇八字胡。据晓武讲,江涛是工人中最核心的人物。他一手维修技术绝,而鞋厂那台二手注塑机老出毛病,只有江涛才能够侍候它;另一个孩子跟李思城年纪差不多,叫洪帅,其实一点也不帅,傻傻的,有点像类人猿。他的工作主要是装鞋打箱。不过力气大,一气能抱走五箱鞋。
李思城的身份证没有要回来。老苟(大家背地里这么叫)对李思城说:“你甭急。鞋厂有规矩,凡是外地工人一律扣身份证。”李思城无奈,只好忍着。
幸好厂里还可以领到饭票,每天开饭时间,大家排成长队到一个窗前打馒头、汤面。那饭,简直和喂猪的差不多。大院里没有桌子,大多数人就地一蹲就吃开了。每次李思城在吃饭时,都有成群的苍蝇前来歌舞。
江涛和晓武待李思城不错。他们毕竟年长,看到李思城体力不支时,都主动过来换李思城。而且,他们得知李思城的故事后都表示理解。
然而,李思城最感动的不是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晓武和江涛都是书迷,带着不少小说。李思城已经快一年没有看到书了。虽然江涛和晓武带的书多半是没有多大意思的小说,但对于现在的李思城来说,只要是有文字的东西,就是知识,就是力量。
车间里分两班人,24小时都不停地工作,每一个班工作12个小时。
另外一个班的班长名叫侯伟,陕西人,鬼精鬼精的,长得恰似一只马猴。此人是个马屁精,一天至少要去“肉球”那儿去汇报五六次工作。汇报的内容主要是哪个工人又不安生干活啦,哪个女工又与哪个男工谈恋爱啦。总之,这个家伙那一双贼眼是不怀好意的。有一次接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