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孤掌难鸣的要害,与其他人热情捧场、要求再演形
成鲜明对照,幽默而犀利地反击了对方。此时对方已
欲 辩 不 能 , 因 为 萧 伯 纳 已 表 示 同 意 停 演 , 不 好 再 纠
缠 , 而 满 场 观 众 发 出 的 笑 声 则 是 宣 布 了 他 的 孤 立 无
援,也是对他故意寻衅的嘲笑和讽刺,他只好灰溜溜
地走掉了。
所谓顺水推舟,也就是在别人的攻势面前,把握其
意图和要害,表面上因势顺从,实际上,是以“四两拨
千斤”的手法,引诱对方孤军深入,一直引向荒谬的极
端,然后出其不意地突然逆转,集中火力杀回马枪,使
对方在原先暗自欣喜的境况下受当头一棒而晕头转向。
在这种强烈的反差中,喜剧性的幽默产生了。
张乐平的一幅出名的漫画《三毛叫妈》,画的是一
个贵妇人牵着条哈巴狗碰见了三毛,那妇人调笑三毛说,
只要三毛叫她的哈巴狗几声“爸”。她就给三毛三十块
大洋。这真是极大的人格侮辱,可是聪明的三毛很快就
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如数叫了那狗几声“爸”,那妇人
在众目睽睽之下也只好如数把大洋给了三毛,三毛接过
钱 ,不 无 感 激 地 说:“ 谢 谢 你 ,妈!”
曲解回避
这一下,可就让贵妇人难堪了。
聪明的三毛,运用的正是“顺水推舟”之法,使得
那原本高高在上的对方陷入比自己更难堪的窘境,而自
己的机智、幽默又得以显露出来。
忽 然 问 王 僧 虔 : “ 你 和 我 相 比 , 谁 的 字 最 好
南朝时,齐高帝与书法家王僧虔共习书法,齐高帝
王 答:
“我的字是臣中最好的,您的字是帝中最好的。”齐高帝
大笑道: “你 很懂得保护 自己。”
齐高帝这一问实在不好回答,要么违心地说假话,
曲意逢迎地拍皇帝的马屁;要么实事求是地直言而触怒
皇帝。面对这种进退维谷的窘境,王僧虔有意回避了
“两人相比谁字好”的问题,却巧答了两个人在两个不
同范围中与同类比较的问题。这一来,既照顾了齐高帝
的面子,又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还造成了一种幽默的气
氛。
所谓曲解回避,也就是避过对方话题的锋芒,从另
一对方意想不到的角度来理解和回答,使对方既得不到
好处,也抓不住我方把柄从而摆脱对方的纠缠。
毛泽东的家乡韶山,有个“毛家饭店”,生意红火,
暗渡陈仓
老板娘见人就夸党的政策好。
一年秋末,有位美国客人来饭店用餐。她给美国客
人上了几盘湘味十足的大菜,正要转身离去,不料,那
位客人喊住她,用中国话问道:
“老板娘,假如毛泽东主席还健在,你能办这个饭店
么 ?”
老板娘没料到他会提出如此尖锐难答的问题,一时
不免心里发慌。但她毕竟是见过世面的,这几年开店,
迎来送往,也练出了滴水不漏的“阿庆嫂式”的口才。
她略一思忖,答道:
“没有毛主席,只怕我一家早就饿死、冻死了,哪里
还能在这里开店呢?”
美国客人一听,不禁哈哈大笑,连声说:
“ 答 得 好!答 得 好!”
确实答得好!避开了问话所设的陷阱、所藏的锋芒。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迂回作答,兵行诡道却又堂堂正正,
对毛泽东的崇仰、缅怀之情也尽在其中。
所谓“暗渡陈仓”,是指失误造成难堪时,将错就
错,错中设下转机,创造一个暗中纠正失误的机会,从
而解脱困窘。
有个演员演鲁肃,上场时匆忙间忘了带胡子。他踏
着锣鼓的节奏,走了过场,来到“周瑜”面前,周瑜大
吃一惊,但他还是按原台词问了一句“你是何人?”鲁
肃照例一捋胡子,糟了,没戴!但他并没有惊慌失措,
而是灵机一动,把原词“我是鲁肃”改成了“我是鲁肃
的儿子”,周瑜也将计就计,说:“大胆!你小小年纪想
来诳我,这还得了,快快回去唤你父亲上来!”鲁肃心领
神会道:“遵命!”就这样,他又从从容容地回去叫他
“父亲”上场了,其实他是回去戴胡子了。
台下的观众本来要鼓倒掌,看了他们幽默的表演,
情不自禁地喝起彩来。
在一次智力竞赛的抢答会上,主持人问:三纲五常
的“三纲”指的是什么?一名女学生答道:“臣为君纲,
子为父纲,妻为夫纲”。
她的回答,正好把三者的关系颠倒了,引起哄堂大
笑。女学生灵饥一动,立即补充道:“笑什么?我说的是
新三纲。”
主 持人 疑 惑地 问 道: “怎 么 解释 ?”
女学生不慌不忙地答道:“现在,我国人民当家作
主,是主人翁,而领导者,不论官职多高,都是人民公
仆,岂不是臣为君纲?当前,一对夫妇只有一个孩子,
这孩子成了父母的小皇帝,岂不是子为父纲?许多家庭
中,妻子的权力远远超过丈夫,妻管严、模范丈夫到处
流行,岂不是妻为夫纲?”
好一个新三纲!观众都为这位女同学妙补失言的能
力而鼓掌喝彩!
马有失蹄,人有失言,在日常交谈中,有时难免说
漏了嘴,这时最好能及时补救。可以移花接木,也可嫁
难于人,可以顺水推舟,也可曲解回避。当然,也不妨
将错就错,暗渡陈仓,这样不但可以补漏。而且有时还
可能创造出一种幽默的意境。
有一则笑话很有意思。
一个美貌的年轻姑娘独自坐在酒吧间里,看来她一
定出身豪门。
一位青年男子走过来。“这儿还有人坐吗?”他低声
问 。
“到阿芙达旅馆去?”她大声说。
“不 ,不 。 你 弄 错 了 。我 只 是 问 这 儿 有 其 他 人 坐
吗 ?”
“您说今夜就去?”她尖声叫,比刚才更激动。
青年男子被她弄得狼狈极了,红着脸到另一张桌子
美
上去。许多顾客愤慨而轻蔑地看着他。
过一会,年轻姑娘到他桌边,给他叫了一杯白兰地。
她轻声说:“对不起,我只是想看看您对意外情况的反
映。”
这回轮到青年男子大声叫起来:“什么?要
元 ?”
年轻姑娘在大庭广众之下捉弄青年男子,这玩笑开
得未免太损,青年男子被众人视为嫖客,这面子丢得实
在太大。好在青年男子终于抓住一个机会,以彼之道,
还施彼身,让众人以为这年轻姑娘不过是一个妓女,使
她也出了一次丑。
在火车站候车室里,一个中年男人见身边坐着一位
美丽少妇,很想和她搭话。她见少妇穿一双肉色丝袜,
便嬉笑着问道:“请问你这双丝袜是从哪儿买的?我想给
我妻子也买一双。”
少妇看了他一眼,说:“我劝你最好别去买,穿着这
袜子,不三不四的男人会找借口跟你妻子搭腔。”
这话回答太妙了。用幽默的语言,转个弯来斥责他,
使他哑口无言,无以应答,又无从找机会再问下去或发
起火来。
俄国大诗人普希金年轻时,有一次在彼得堡参加一
个公爵的家庭舞会。他邀请一位小姐跳舞,这位小姐傲
慢地说:“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
普希金灵机一动,微笑着说:“对不起,小姐,我不
知道你正怀着孩子。”说完,他很礼貌地鞠了一躬,而那
位漂亮的小姐却无言以对,脸上绯红。
这也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十 反 弹 琵 琶 法
反向立意
幽默需要刨意。缺少新意的幽默,就如同陈词滥调,
不可能长久引起人们的兴趣。
由于幽默的这个特性,它就格外地需要喜欢幽默的
人多发掘自己的创造力,标新立异、出奇制胜。
反弹琵琶,正是一种创新的方法,它不仅能在平凡
中发现不平凡,有时甚至能化腐朽为神奇。以下我们将
对这种方法进行探讨。
事物总是具有两面,而我们平时往往只注意一面,
且见得多了,也就不以为奇,总以为看到了一面也就看
到了全部,而一旦掀开另一面,常使我们有新奇的感觉。
在这种新奇与陈旧的反差中,我们可以享受到幽默。
猪。不过,他却在夸猪。仅此立意,就有几分
反向立意正是掀开事物另一面的方法。为加深诸位
的印象,我们这里以美国人戴维斯的一篇小品为证,它
所谈论的对象,是人们视作极其平常、庸碌和愚笨的存
在物
幽默味了。
看来,没有人喜欢猪。多少年来,它一直在遭受诽
谤、非议和呵斥。人们至多不过这样赞扬它一句:“猪是
打谷场上最机灵和好动的动物。”
其实,猪对人是相当逆来顺受、慷慨大方的。它简
直是只会走的食品库。羊牛吃进去的东西,只有区区
变成肉排、火腿等侍奉人类之物,而猪却将吃进去的
奉献给人。悲剧在于,用句古老的格言来说,猪如
同诗人一样,直到死后才被人们欣赏。
每年春天,猪都没忘记增加几个或十几个后代,使
家庭兴旺发达,也使人更贪得无厌。腌过或熏过的猪肉
制品,被人们带到猪无法到达的任何地方。咸猪肉是每
个探险家必备的食品,其保存时间比牛排长好几个月。
美围独立战争中,咸猪肉在南泽西被装上船,夜渡费城
的英军巡逻线,帮助了在弗奇谷饿得半死的美国军队。
猪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主义者。不论残羹还是佳肴,
它都一视同仁,当作美味。其实,凡是人类喜欢的食物,
它都喜欢,此外它还接纳许多人类不屑一顾的东西,像
水浮萍什么的。
林肯总统曾赞赏道:猪除了它亲眼目睹的东
对于猪的智商,人们颇为怀疑,但不知人们是否知
道,拿着一只空食物桶可以骗走一匹马,但却骗不了猪。
亚伯拉罕
西以外,什么都不相信。我想,大概正因为有此不被任
何伪装蒙蔽的天性,使得它在今日的查验毒品的战场上,
取代所有狗而大显身手。
说到勇气,猪胜过任何一位母亲。我在明尼苏达州
有个邻居。一个月色皎洁的夜里,他被窗外的嘈杂声惊
醒。他握枪下楼,悄声来到猪圈旁。猪圈里,只见一头
狂怒的大狗熊在与一头母猪厮杀。母猪身后是一窝幼猪。
为保护小猪,母猪凭着牙齿与狗熊拼力搏斗。母猪的下
颌被撕裂了,不住地淌血,但它却击退了那头猛兽。
不错,猪是懒散、不修边幅的典型。但这也正能表
明,它们喜欢和追求安闲轻松、与世无争的生活,同时,
它们也会为生计奔波,在这个过程中,即便弄得浑身污
垢也满不在乎。它们吃起东西来哄闹喧叫,那副吃相实
欠绅士淑女之风,但其直爽率真却会使你颇觉满足和放
心。它们之间也不存在虚情假意的谦让。你喜欢也好,
不喜欢也罢,它们总是这个样子。
美食家
总之,猪作为人类的恩人、爱国者、世界主义者和
不论从哪个角度,都当之无愧地理应得到人
们的敬意。我们这块地上,如果没有它,那只能会更加
寂寞、更加饥饿。
反话正说
好了,看到此处,无须我们多加评点,各位读者当
能领悟反向立意的幽默。
总之,反向立意,因为和人们惯常的顺向思维相悖,
往往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从而形成一种强烈
的新奇感,引起人们的兴趣,产生幽默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或见到一些反语。这
反语把社会上那些稀奇古怪的现象抽出来、罗列出来,
任加评点、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所谓反语,包括反话正说和正话反说。反话正说,
也就是明褒实贬,表面肯定,实质否定。
某香烟公司的老板在街中心大声宣传:“新牌香烟芳
香可口,余味无穷,还可防虫牙,除百病,还有其它好
处。。,,
突然,从人群中走出一个老头,他帮着老板说:“其
他的好处我来补充:小偷不敢进屋,狗不会咬,永远不
会老。。”
老板听了喜形于色,赶忙和老头握手,向他点头,
献烟,然后毕恭毕敬地要求老头向听众解释他的话。
老头说:“抽烟的人整夜咳嗽,小偷敢进屋吗?抽烟
些
正话反说
的人身体虚弱,走路拄着拐棍,狗敢咬吗?抽烟的人易
患癌症,能活到老吗?”
人群哄然大笑。
反话正说,欲贬却褒,明褒实贬,在这种反差中,
我们感受到了幽默。
一位演讲家在一次演讲中打了一个比喻,说:“男
人,像大拇指;女人,像小拇指。”
话音刚落,全场哗然,女听众们强烈反对演讲家的
这一比喻,认为这是贬低了女性。演讲家立即补充道:
“女 士们 ,人 们的 大 拇 指 ,粗 壮 有 力 ,而 小 拇指 却 纤
细 、灵巧 而 且 可爱 ,不 知 诸位 女 士 ,哪 一 位 愿意 颠 倒
过来 ?”
这句话如灵丹妙药,立即平息了女听众的愤怒,她
们相视而笑了。
演讲家以大拇指喻男人,以小拇指喻女人,几乎引
起会场轩然大波。这不奇怪,因为按一般人的观念,大
拇指是顶呱呱 好样的象征,而小拇指是差劲的象征。
但演讲家实际上是蓄意正话反说,他把女听众弄得嗔怒
之后,一下把原比喻翻转过来,揭示出他的正面意思,
从而使听众在这一喜剧性的突转之中由嗔而喜,恍然大
悟。
年 月,德国外长根舍在与我国外长吴学谦会
谈后说:“我认为这次讨论是有成果的,我只对一点感到
失望。”在场的人都吃惊地等着他的下文。根舍接着说
道:“我感到失望的是,根本没有一个问题是我同我的中
国同事可以为之争论的。”
在社会生活,甚至是外交场合的对话中,庄重严肃
的话题也并不一概排除诙谐幽默的多种语言表达方式。
相反,只要运用巧妙,有时还会收到庄重直言未能实现
的效果。根舍与吴学谦两位外长的会谈,其实双方意见
完全一致,如果直说也未尝不可,但根舍外长却另辟蹊
径 ,先 以 “有一 点 失 望 ” 来 引 发 在 场 者的 惊 愕 ,卖 个
“关子”,然后才出人意料地道出所谓的“失望”正是最
理想的。由于正话反说,不但显得幽默风趣,而且烘托
和增添了会谈的友好融洽的气氛。
正话反说,还是情人们打情骂俏的一种主要语言表
达方式。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人们常用正话反说
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意,融洽双方的感情,活跃
气氛,制造幽默。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在一次婚宴上,宾客们都为新郎、新娘举杯道贺。
推陈出新
宴至酒酣时,新郎起身敬酒,一不小心,酒竟从新娘的
头上浇下,真煞风景。
这时,一位客人端起酒杯,站起身大声说:“让我们
为新娘的幸福从头来干一杯!”顿时哄堂大笑,气氛也更
为活跃,新郎新娘也更开怀了!
酒从新娘头上浇下,确实大煞风景,但客人的一番
说辞,却使此事变成了一件好事。这就是反弹琵琶、推
陈出新。
有一次,年迈的英国戏剧家萧伯纳在街上行走,被
一辆自行车撞倒了,骑车者惊吓得面如土色,连忙下车
扶起戏剧家,并讷讷不停地向他道歉。萧伯纳却打断了
他的话说:“不,先生,您比我更不幸。要是您再加点
劲,那就可以作为撞死萧伯纳的好汉而名垂史册啦!”几
句幽默的戏语,使本来紧张的气氛立即化为轻松的嬉笑
了。
这就是倒释。萧伯纳不说自己被车撞倒不幸,反说
骑车者比他更不幸,如此倒解,自然令人百思不解,然
而他把“不慎撞伤人”与“名垂史册”联系起来后,立
即让人感受到了他幽默大度的气质。
一天清早,财主挺着肚皮、晃着脑袋来到阿凡提家
里。狗看也没看他一眼,就溜进了窝。财主嘿嘿地笑了
起来,说:
“瞧,阿凡提!你的狗多怕我呀!我一来,它叫也不
叫一声,就夹着尾巴跑了。”
“不,老爷。”阿凡提笑着说,“我的狗并不是害怕
你 ,而 是 讨 厌 你 哩!”
这种解释可以称之为“反弹”吧。
十 一 制 造 荒 诞 法
离奇夸张
荒诞,也就是荒谬怪诞,不合常规,不合情理,不
切实际,稀奇古怪。确实,如果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
处符合常规常理,我们很难再找到幽默。幽默大师卓别
林说过:“所谓幽默,就是我们在看来是正常的行为中觉
察出来的细微区别。换句话说,通过幽默,我们在貌似
正常的现象中看出了不正常的现象,在貌似重要的事物
中看出了不重要的事物。”幽默的言外之意正暗示着现实
的荒谬。
大家都听过这样一个笑话:
大诗人苏东坡与胞妹苏小妹以诗相嬉,苏东坡是个
长方脸,苏小妹便戏之曰:“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方流
到口边。”苏东坡抓住苏小妹额头较高的特点亦迎“头”
痛 击: “ 香 躯未 离 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