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战野-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三年里,张禄几乎一个人都没有见到过,他觉得自己再在山上呆下去,说不定都要发霉啦……裴玄仁还在的时候,偶尔也会离开景室山,去附近村镇转悠,搜集一些生活物资——主要是麻布,用来给张禄做衣服,还有盐。可是自打他离开以后,把旧衣全都留给张禄了,中鼎上也无寒暑,三年间足够替换。人生在世,不过吃穿二字,穿既然解决了,在吃的方面,张禄随着道行的精深,对食物的需求量日益减少,山间有井、有泉,树上能摘到水果,草间有兔子、麻雀,裴玄仁还留下不少粗盐来,亦颇足够他享用。就没有什么下山的必要。

    其实三年间,张禄也并非始终呆在中鼎上,未离云海一步,他也下过几回山,但因为脚程的关系,不可能有裴玄仁当初走得那么远。而近处的村落已经都遭了兵燹,光留下几被焚尽的废墟,张禄想找个人攀谈几句以解渴怀都办不到。

    张禄曾经想过,张坚那厮实在是看错人啦,宅男和面壁的达摩终究是两个概念,当初就应该把自己塞去于吉门下做游士,而不是跟着裴玄仁当“坐”士。

    忽忽三年过去,他实在憋不住了,心说我不如下山远游一趟,排解一下心中的烦闷吧。或许也可趁此机会再好好看看这红尘乱世,重新规划一下自己的人生——究竟还要不要继续修仙呢?我现在的本事,比当日张角如何?够不够扯旗争霸的?

    凡间不但是乱世,而且祟的威胁很可能还在,张禄不敢无准备地就匆促下山。这三年之中,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修炼神通、道法,自觉就算再碰上祟附了孙香、严白虎之类的身,自己也毫无畏惧,哪怕是附了徐晃、孙策的身,也颇有脱身之策。只可惜炼宝之术仍被封印,无法阅读、学习,金丝宝甲和玄铁重剑都只是浮云般遥远的梦想……

    但他已经学会了书符之术,所以下山前先凝神定气好几天,写成了一厚摞各种符箓带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须——他的境界还不够稳固,神通还不够娴熟,真要是遇到危险,仓促间就怕达不成百分百的成功率,威力也可能大打折扣,还是有符在手边来得比较稳妥。

    这些符自然不是当年裴玄仁所赠那三张似的,以树皮为本,用黄泥写就——那实在太丢人啦,再说一厚摞树皮也不方便揣着不是?所以张禄在学习写符之初,就开始尝试着自己造纸。

    这年月的符箓与后世不同,因为很少用纸,所以大抵是以竹木做材料,尤其是桃木,据说效果最佳,只可惜竹木不方便携带——裴玄仁改用树皮,其实也算一种进步了。张禄尝试着自己造纸,先把穿破的麻衣、树皮、藤蔓之类反复蒸煮、长期沤泡,然后捣成糊状。山上竹子不少,他剖竹丝编成篾席,用来捞取纸浆,最后曝晒。

    当然啦,造纸工艺很复杂,就算他懂得原理,仅靠一人之力,也不是那么容易试验成功的。好在张伯爵并非凡人,已经有了良好的修仙基础,师门擅长的又是变化系法术,运用法术之力,直接把原材料变成纸当然是扯淡,部分改变原料质地,和把纤维尽量切碎,他还是能够办得到的。所以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取得了勉强突破心理底线的成果。

    造出来的纸纤维粗、颜色黄,就好象小时候在乡下见到过的擦屁股草纸,后世就算初学者都不肯拿这种纸来练字了,但对于张禄来说就已经很亲切啦。这种纸还有一个很大缺陷,就是厚薄不匀,所以很难制成大张,一般也就巴掌大小还勉强可用——用来书符嘛,又不是写长篇大论,本也不需要太大。

    至于书符的颜料,他当然不会用黄泥水,一般情况下该用朱砂,找不到朱砂,干脆用麻雀和兔子的血来替代——反正张禄不吃血,平常烹食或者烤食禽畜,也都是要先控干净的。

    就这么着写就了一厚摞符箓——倒有七成都是幻术系的,只有三成属师门的变化系——揣在怀内,心中大定。就此启程下山,第一站打算前往阳城,先去拜访郄俭郄元节。

    下得山来,但见草木茂盛,与山巅近似,这才明白,敢情已经是初秋啦。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行人,打问天下大势,但对方只是个普通佃农而已,足不出乡,根本就一头雾水。再问如今是什么年月?对方回答说:“兴平三年也,七月既望。”

    其实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张禄是被彻底地误导了。就在一年前的这个月,李傕、郭汜相争,长安周边几乎被烧杀成白地,皇帝刘协倒是得着了机会,拉拢杨奉、董承等人,护着车驾东返旧都,可是随即遭到李、郭的追杀,被迫北渡黄河,逃去了安邑。今年春,皇帝就在安邑颁诏,改元“建安”,以期天下安泰——所以该是建安元年,压根儿就没有什么兴平三年。

    张禄的计划,先奔阳城去找郄俭,然后南下,从颍川经南阳前往南郡,登睢山去寻访阮丘、步爵师徒,第三步是继续向南,到九疑求见杜兰香和白雀儿。天可怜见,他可往探问的熟人也就那么多了——其实心中最想再见到左慈,让他多给自己来几招“灵台蜃景”,只可惜于吉师徒行踪不定,以天下之大,想要撞见的可能性低到令人发指……

    张禄如今的脚程又比上回下山要迅捷得多,虽然还不会“缩地”之术,不可能一日千里,却已经将将赶上普通马匹的奔驰速度了,一昼夜五六百里不在话下。所以他下了景室山,短短一天之后,便进入了河南境内。

    河南各地的城镇、关卡,竟然比三年前更为破败,路上极少见到行人,伊阙、大谷等关几同废置——想当初牛辅落跑被杀,李傕、郭汜返回关中夺得政权,随即就以天子命召朱儁来朝,朱老头儿也是昏了头了,竟然真的扔下兵马,巴巴地跑去长安见驾……最后在李、郭相争时被活活气死。所以河南地既没了关西军,也没了朱家军,在后世很多slg游戏中直接设为空白地,倒也比较符合历史事实。

    可是过了大谷关之后,情形开始有些不对,张禄经常远远地望见有小队兵马呼啸而过。这些兵大多铠甲不全、武器简陋,而且人人面带饥色,要不是还打着旗号,他简直要误以为是山贼草寇——又是哪儿来的人马呢?

    他本不想多事,远远望见有兵卒开来,便即绕路躲过,可是一个不慎,还是被一支队伍给拦住了。张禄瞧对方也就一百来号人,队列散乱,人饥马瘦,并没怎么放在心上,只是拱手避至路边——正好新练就法术神通,还缺乏实际运用的机会,也不知道好使不好使……你们要敢过来,老子便拿你们练手呀!

    那些兵一开始也并没有理他,正打算擦肩而过,但张禄耳朵灵,却听得其中一人轻轻“咦”了一声,随即这一百来人便左右包围上来。张禄头也不抬,心中暗暗冷笑。可是那些兵距离他半箭之地,却不再上前了,只是远远地执刀挺矛,作戒备之态。张禄心说你们要上便上,这般如临大敌地围个圈子,究竟打算干什么?

    也不知道对面是哪家的队伍,也没见着他们的劣迹,张禄为人还是有道德底线的,不好抢先动手。正琢磨着再等一小会儿,你们若不走,老子就加快速度冲过去啦——你们难道还能拦得住我不成吗?忽听对面传来人声:“先生何处来,欲往何处去?”

    张禄也没必要编瞎话,便即老实回答:“自景室来,欲往阳城访友。”对面停顿了一下,然后小心翼翼地说道:“请先生少待,君侯即来相见。”

    张禄不禁一皱眉头——“君侯?那又是说谁了?我认识什么侯爵吗?”想想自己见过的此世大人物,也就袁术和曹****吧,袁术必然还窝在淮南一隅,坐吃等死,难道说曹操进了河南了?以曹操的身份、地位,有个侯爵在身不奇怪吧?

    所谓“君侯”,原本是指封侯而拜相者,比方说《史记·绛侯周勃世家》里就有记载,周亚夫被逮捕下狱,廷尉就问他:“君侯欲反耶?”因为周亚夫受封条侯,还曾一度当过丞相,所以才能这般尊称。不过这种称呼后来逐渐贬值,到了这年月,只要得着封侯的,不管是关内侯还是亭侯、乡侯,就都能以“君侯”来称之了。

    张禄好奇心起,也就耐心等着。他本来猜测,这“君侯”十有**是指曹操,那家伙昔日对我也挺不错,正好趁机再叨扰他一两顿饭,以充口腹之欲吧。可是没成想,时隔不久,一匹快马疾驰而来,马上一员大将,远远地就喊:“得非曩昔伊阙关外,林间相斗之人乎?”

第四十三章、果有神仙否?

    一位“君侯”跑来见张禄,远远地就先喊了一嗓子:“得非曩昔伊阙关外,林间相斗之人乎?”张禄抬起头来一瞧,就见此人身量颇高,肩宽背厚,一张大方脸,颔下浓密的虬须,仿佛认得——“君非徐公明耶?”本能地右手就按在腰间剑柄上了。

    来人正是徐晃徐公明,听到张禄反问,知道自己找对人了——他当初可是报过姓名的,却不知道张禄何许人也——当即“哈哈”大笑,翻身下马。再一瞟张禄的动作、神情,也不敢贸然靠近,只是遥遥拱手:“昔者误卿为匪,以致相斗,晃今谢过。”然后一弯腰,鞠了个六十度的大躬。

    当日为了救援董氏女,徐晃跟张禄起了误会,恶战一场,张禄在落跑的时候特意高喊,说“今日之事实属误会”,徐晃当时没细琢磨,赶紧把董氏女护送回了军营。随即在家人的慰抚下,董氏女逐渐镇定下来,再回想当时的情形,貌似那穿着特异的年轻人并没怎么对自己动手……相反,先前劫持自己的匪徒,反倒是被他给赶跑的。

    正好徐晃部下也追着了几名匪徒,审问之下,确实张禄是想救人,不是想劫色。徐晃这才知道打错人了,内心颇有些懊悔,同时也惊叹张禄本事不俗——这能在我手底下战好几个回合,还能全身而退的,自打艺成以来,徐某还是第一回撞见哪。可惜这人跑得快,也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何方人士,将来若有机会再碰上,一定要向他道歉,再试着结交一番。

    也巧这回张禄下山,几乎就在跟前次差不多的地方,又撞见了徐晃所部,其中有几个老兵当年是见过徐、张大战的,瞧着眼熟,就赶紧先围起来,然后派人去禀报徐晃。徐晃这才匆匆赶来,对张禄表达歉意。

    误会解开,张禄也挺高兴——即便去修仙了,他也不愿意凡间一直窝着个仇人啊,并且还是个连关二爷都能给打跑的厉害角色。于是报上姓名,徐晃也把河南目前的状况,以及自己现在的身份,大致向张禄作了介绍。

    徐晃还是一直跟着杨奉在混,本来瞧不出有什么远大前程,谁想又跟自己初起家一般,机遇冷不防就砸脑袋上来了。且说去年李、郭相争,小皇帝刘协拉拢杨奉、董承等将,护着他离开长安,东归雒阳。

    最初东归的将校,刘协都给加官晋爵,比方说郭汜就公然抢了李傕车骑将军的名号,张济进位骠骑将军,而杨定、杨奉、董承等一票原本的中级将领,也都给安上了将军名号——杨奉是兴义将军。水涨船高,作为杨奉亲信的徐晃,前一刻还只是个小小司马呢,后一刻就变骑都尉了。

    可是随即郭汜就反悔了,想把刘协再次劫回长安,车驾因而被迫北渡黄河,逃去了安邑,依附河内太守张扬。此战全赖徐晃率军断后,击退郭汜追兵,于是刘协一在安邑坐稳屁股,即刻下诏,拜徐晃为都亭侯——所以部下才能尊称他为“君侯”。

    徐晃告诉张禄,说如今天子又从安邑回来啦,已经进了雒阳城——伸手一扯张禄的衣襟:“卿可随吾往觐天子也。”张禄说我一介草民,怎么就有资格觐见天子了?公明你别开玩笑啊。心说难道小皇帝如今真那么窘迫,路边儿随便揪个人就想塞身边护驾吗?

    徐晃笑道:“卿与天家有大功,胡不得谒?”

    “吾有何功?”

    “卿昔所救董氏女,今已为天子贵人矣!”

    刘协拉拢董承的重要手段,就是听说董承有个闺女正当二八妙龄,尚未许人,于是暗示董承献入宫中,直接册为贵人——东汉宫中妃嫔的等级划分很简略,一共就皇后、贵人、美人、宫人、采女五级,则刘协先得伏氏为后,贵人就是他拿得出手来的最高恩赏啦。董承一跃而成为国舅(汉代无丈人一说,妻父称为“舅”),这才会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一直貌似忠心耿耿地护在皇帝身边儿。

    董承心说等将来社稷稳固,汉室重光喽,我跟伏完(伏后之父)俩一文一武,扶保朝纲,号令天下,他做太傅,我做大将军,岂不美哉!

    且说董氏女进宫之后,也曾经跟刘协提起过当日之事,还说有两个人救了自己,一人不知道名姓,一人是杨将军麾下的徐晃徐公明。刘协颇为宠爱董贵人,论感情更在发妻伏后之上,所以才会重赏徐晃,授以都亭侯之位——否则就徐晃一次断后之功,那还远远不够封爵啊。

    趁着封爵的机会,刘协也召见徐晃,与董贵人一起当面致谢。其实小皇帝还有另一重想法,通过渡河前的断后之战,他知道这徐晃是很能打的,而且貌似也挺忠心。别说杨奉了,就连老丈人董承都多少有些桀骜不驯,小皇帝并不敢真正信重,所以亟欲培养自己的亲信班底,眼瞧着这徐公明就大可笼络,寄托腹心啊。

    顺便皇帝也探问董贵人另一位恩公的下落,徐晃把当时情形备悉禀报,然后说可惜不知此人姓甚名谁,家住何方,不过他当时出现在河南地界,等将来臣护卫陛下返回旧都,站稳脚跟以后,自可遣人寻访。

    这回车驾是返回雒阳来了,可小皇帝身边儿除了一票混吃等死的没用官僚,就是嚣张跋扈的残兵败将,外加要钱没钱,要粮没粮,连地方政权都很难重新组建起来,当然没心情去寻访张禄的下落。不过也真那么巧,竟然被一队徐晃部属迎面撞见了张禄,所以徐晃才一把扯住,说伯爵贤弟你跟我去谒见天子吧。

    张禄本来对小皇帝不怎么感兴趣,但架不住徐公明好言相劝,盛情邀约,心说我这回下山不就为散心来的吗?参观一下皇帝,开阔开阔眼界,也算解闷儿的一种方式吧。

    于是骑上徐晃献上的一匹马,大摇大摆地就跟着往雒阳而去。只是进了雒阳城之后,沿途所见所闻,让张禄是大感失望啊——我这是来参观皇帝的吗?我是来参观贫民窟的吧?!

    根据后来史书上的描写,这回刘协返归雒阳——“是时,宫室烧尽,百官披荆棘,依墙壁间。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或为兵士所杀……”

    因为当初董卓挟驾西迁长安,把整个儿雒阳城里的官员百姓全都给带走了——当然啦,直接砍死的更多——随即前锋失利,孙家军步步紧逼,董卓干脆放一把大火,把这数百年的古都烧成了一片瓦砾。刘协从安邑返回之前,就曾经四下传诏,要各路诸侯前来旧都护驾,可等他到了雒阳,别说人了,就连一粒米都没能见着。

    所以他根本就没有能力修缮城池,跟这儿呆了将近一个月,仍然生活在废墟之中。从安邑带来的粮食已经吃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只能供应皇帝和军队上层,百官、兵卒,全都得自己想办法——张禄此前望见过的零星兵马,就全都是散到四乡去找食儿的。

    兵卒还能靠着手中武器去强抢附近还没逃尽的老百姓,公卿百官可没这种本事,很多人只好挖野菜、剥树皮充饥。在这种情况下还不逃散,并不是说这些当官儿的有多忠心,一是他们没地方可去,二是当兵的在边儿上虎视眈眈——想跑?先吃老子一刀吧!

    张禄进城后不久就见着了这么一桩事儿,一名中年官员抱着个装了一半儿野菜的竹筐在泥地里打滚儿,旁边一名士兵手挺长刀,恶狠狠地朝他身上连番蹬踹,看样子貌似连那点儿野菜都不放过,誓要夺走。徐晃本来不打算管这路事儿——因为类似情况随时都在上演,他都司空见惯,彻底麻木了——可是斜眼一瞟张禄,面上似有不忍之色……

    张禄为什么不忍呢?他当然对这些无能官僚没啥好感,但这官儿穿的可是郎官服色啊——当然比当初的他身份要高多了,不是中郎,必是议郎——想想自己当日若不是被张坚摄上景室山,又没本事又缺背景,说不定今天也会落到这种下场哪,多少有点儿兔死狐悲之叹。

    徐晃一瞧张禄的表情不对,当即一摆手:“拿来!”

    几名部下疾冲过去,当即就把那施暴的兵丁给按住了,然后生拉硬拽,拖到了徐晃马前。徐晃就问了:“汝何人部属耶?如何侮辱朝官?”

    那兵老实回答:“吾征北将军之卒也。”

    徐晃冷冷一笑:“斩讫报来。”当场把那小兵脑袋按到泥地里,“喀嚓”一刀了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