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补脾养正气。使苦药不能伤脾胃。仲景云。湿热相合肢节烦疼。苦参、黄芩、知母、茵陈、
寒乃苦以泄之者也。凡酒制炒以为因用。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猪苓、甘平。泽泻咸平。
淡以渗之。又能导其留饮。故以为佐。气味相合上下分消其湿。使壅滞之气。得宣通也。
x苓术汤x(出澹寮方)x治冒暑遭雨。暑湿郁发四肢不仁。半身不遂。骨节离解x
x缓x
x弱不收。或
附子(炮去皮脐) 茯苓 白术 干姜(炮) 泽泻 桂心(各等分) 上为锉散。每
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x不换金正气散x(出仁斋直指方)x治伤湿四肢重着。骨节疼痛。洒淅咳嗽。x
浓朴(去皮姜汁制) 藿香(去枝土) 甘草( ) 半夏(煮) 苍术(米泔浸) 陈
皮(去白)
三片。枣子二枚。
煎至八分去滓。食前稍热服。忌生冷、油腻。一方治伤湿咳嗽。加赤茯苓、干生姜煎服。一
方无苍术。
x白术散x(出三因方)x治五脏伤湿。咳嗽痰涎。增寒发热。上气喘急。x
白术(二两) 五味子 茯苓(各一两) 甘草(一钱) 半夏(四个洗去滑破作十六
片) 上锉散。分作十六服。每服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红枣三枚。煎至七分。空心服之。
x左经丸x(出德生堂)x治筋骨诸疾。手足不能行步运动。x
草乌(肉白者生用去皮脐) 木鳖子(去壳研) 白胶香 五灵脂(各三两半) 当归 斑
蝥
(一百个去翅足醋煮熟) 上为细末。用黑豆去皮生粉一斤。醋煮糊为丸鸡头大。每服一丸。
温酒磨下。此药能通荣卫。导经络。专治心肾肝三经。服得小便少淋涩大有奇验。但不曾针
灸伤筋脉者。四五丸必效。
x牵牛丸x(出宣明论)x治一切湿热肿满等疾。x
黑牵牛 黄芩 大黄 大椒 滑石(各等分)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丸至七丸。生姜汤下。食后。量虚实加减服之。
x五苓散x(出医方大成)x治伤湿有热。小便赤少。x
x独活散x(出活人书方)x治伤风湿等疾。x
羌活 独活(并去芦头) 枳壳(去瓤麸炒遍黄) 防风 黄芩(细者) 麻黄(沸汤
泡三沸焙干秤) 人参 细辛(华阴者) 甘草(细锉炒赤) 白茯苓 蔓荆子 甘菊花(各
一两) 石膏(水飞过二两) 上捣罗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薄荷四五叶。
同煎至八分去滓。
x知母干葛汤x(出活人书)x治风湿身体灼热甚者。x
知母(二钱) 干葛(八钱) 石膏(六钱) 葳蕤(五钱) 甘草(炙) 黄芩 木
香升麻 人参 防风 杏仁(炒) 天南星(生) 羌活 川芎(各二两) 麻黄(去节
四钱汤泡焙干)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服。未知再服之。
x五痹汤x(出如宜方)x治风寒湿气客留肌体。四肢顽麻不仁。x
羌活 防己 白术 片子姜黄 海桐皮 当归 白芍药(各一两) 甘草(半两) 上
咀。姜十片。水二盏。煎八分。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
x除湿汤x(出百一选方)x治一切中湿自汗。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阳虚自汗。x
x呼x
x吸少气。风湿风温。表实里虚。表虚里实。腠理开疏。气道壅塞。虚汗盗汗。目黄身肿x
x。小便不利。胸膈溢满。腰疼体痛。呕吐涎沫。葛丞相云。甚有效验。x
白术 白茯苓 苍术(米泔浸) 藿香叶(去土) 甘草 橘红 浓朴 半夏(各一两)
附子(六钱炮) 生姜(二两) 上浓朴、半夏、生姜一处捣作饼子焙干。同众药为粗末。
每服三钱
x轻脚丸x(余居士选奇方)x逐风去湿。消肿行血止痛。x
地肤子(一两) 白术(半两) 赤茯苓(半两) 木猪苓(半两去皮秤) 舶上茴香
(半两炒) 泽泻 赤芍药 紫苏叶 葫芦巴 槟榔 枳实(各半两麸炒去瓤秤) 桃仁(一
两去皮尖及双仁麸炒秤) 上除桃仁外。一处拌和令匀。捣罗为末。入桃仁炼蜜为丸。捣三
五百杵。丸如
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紫苏汤下。加至百丸。旧有寒湿之疾。每发时痛不可忍。
呻吟之声彻于户外。几濒于死。忽遇道人授此方。才服半料。间或发作。顿觉减前时。服尽
全料厥疾遂瘳。信而服之。其验如神。
x姜术汤x(出御药院方)x温和中气。外退除寒湿。治阳虚里寒。外挟风冷。头x
x痛x
x恶风。战栗多汗。风湿相搏身体疼痛。腰背强直转侧不能。又疗食寒饮冷。内伤脾胃。x
x呕逆吐痰。不思饮食。x
川姜 白术(炒) 茯苓(各一两) 附子(炮去皮脐) 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粗
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x七味除湿汤x(出澹寮方)x治寒湿所伤身重体痛。腠理开汗出。大便溏泄。小x
x便x
x或涩或利。腰
半夏曲(炒) 浓朴(姜制) 苍术(米泔浸各二两) 藿香叶(去土) 陈橘皮(去
白) 赤茯苓(去皮各一两) 甘草(炙七钱) 上锉。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
枣二枚。同煎至七
x十八味流气饮x(出朱氏集验方)x治受风寒湿热诸邪毒一身。周遍。气脉上下x
x不x
x和。x
羌活 独活 人参 枳壳 陈皮 白术 木香 防风 苏叶 川芎 当归 桂皮 白芍
药甘草 白芷 黄 天台乌药 白茯苓 上等分为细末。用枣汤调下。
x省风散x(出朱氏集验方)x治气不和。为风寒邪湿之气着于手足麻痹。头重身x
x疼x
x。起居旋运。四肢倦怠。足胫缓弱。掣痛无时。每遇阴晦风寒。神思不清。痰气相逆。x
x并宜预服。x
羌活 防风 甘草 白茯苓(各半两) 木香(一分) 人参 陈皮(各三钱) 天台
乌药
(三钱) 白术(一两麸炒) 南星(半两重者一只炮去皮切如豆大) 附子(九钱炮去皮
脐切)
上
x黄 六一汤x(出朱氏集验方)x治风湿相搏。肌肉 动。先服渗湿汤。次用此x
x药。x
黄 当归 甘草 上等分 咀。水一盏。姜枣煎。空心服。
x葶苈木香散x(出宣明论)x治湿热内外余热。水肿腹胀。小便赤涩。大便滑x
x泄。膝胫肿满。x
葶苈 茯苓(去皮) 猪苓(去皮) 白术(各一分) 木香(半钱) 泽泻 木通 甘
草(各半两) 楝桂(一分) 滑石(三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食前。此药
下水湿消肿
胀。止泄泻利小便。若小便不得通利而反转泄者。此乃湿热痞闭极深。而攻之不开。是能反
为注泄。此正气已衰而多难救也。慎不可攻之。而无益耳。勉以救之。则少少与服之。则稍
稍导散。微似得所。渐以加之。以意消息。一方无白术。
x骗马丹x(出朱氏集验方)x治风湿相搏。手足疼痛。及诸伤百损。x
骨碎补(去毛) 自然铜(醋 ) 虎胫骨(酥炙) 败龟(酥炙各一两) 川乌(炮)
草乌
(炒去尖各四两) 半两钱(五文醋 ) 牛膝 地龙(去土) 五灵脂 当归 乳香 没
药川
芎萆 (炙) 羌活 本 天麻 防风 威灵仙(去苗各半两)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
如
梧
x除湿丸x(家藏经验方)
黑牵牛(一斤炒带性) 破故纸(四两) 赤芍药(四两) 钱子地龙(四两去土以上
为末)
白胶香(四两另研) 上用不蛀皂角三十梃。挪取浆。入沙钵内慢火熬成膏。和药丸如梧桐
子
大。每服四十丸。空心盐汤下。才利便止。老人虚人不宜服。临安南山昭庆院文僧正者。窠
山为文室。设榻其中。久之为湿气所逼。半年足不能举。因得此药乃能行。遂求其方。余在
淳安忽左足沉重。恐是湿气。根据方制服。洞下即愈。
x茵陈汤x(出如宜方)x治受湿瘀热发黄。小便赤涩引饮。x
茵陈(一两半) 山栀子(十个) 大黄(半两) 上 咀。水煎。如受湿轻。宜增味
导赤散。
x藿香正气散x(出如宜方)x治寒湿所伤。身重。腰脚酸疼。或浮肿。x
浓朴(制) 陈皮(制) 白术 桔梗〔各三(二)两〕 甘草〔二(半)两〕 半夏
曲(二两) 大
x独活散x(出朱氏集验方)x治行履费力。因卧湿地而得之。胡伯才感此疾。得x
x唐x
x接骨传此方。一服而愈。x
独活(五两) 川椒(三两) 草乌(半斤) 麻黄(三两) 防风(二两) 杉木节
(一两) 荆
芥(
x姜附汤x(出十便良方)x治风湿身体周重。肌自汗出。x
大附子(一两生用) 干姜(三两) 甘草(半两) 上为饮子。每服四钱。加生姜五
片。水一大盏。不计时煎服。
x附子酒x(出十便良方)x祛风除湿。温经络散寒邪。x
附子一个(半两以上者慢火炮去皮脐切作片子) 上用无灰酒五升浸附子。夏二春秋五
冬
七日可服。每服温饮一盏。常令酒气不断。食后。一方水煎入盐。空心食前。更入生姜五片
同煎。亦得。
x二生汤x(出十便良方)x治体虚有风。外受寒湿。身如在空中。x
生附子 生天南星(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生姜十片。慢火煎至
八分。去滓服。戊午年予在新安有此疾。张医博子发授此方。用三服愈。
x薇衔汤x(出指南方)x治脾中湿热。x
薇衔(一两一分) 泽泻(二两半) 白术(二两半)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匕。米饮
调下。
x秘传循经丸x(出朱氏集验方)x治男子妇人儿童室女诸经络风邪寒湿。气血留x
x滞x
x流注作痛。筋脉挛拳。并皆治之。常服亦可。x
南星(三两炮) 地龙(三两去土) 川当归(三两酒浸) 川乌(三两炮去皮脐) 草
乌(一两炮去皮脐) 豆饼(二两用黑豆不以多少去皮好酒煮烂候酒干擂碎捏作饼子晒干用)
乳香 没
拘时候服。
x循络丸x(出朱氏集验方)x治风湿流袭足膝筋骨肌肉疼痛。外祖母久苦此疾不x
x得x
x痊。服此药而愈。x
五灵脂(二两) 北防风(去芦) 川萆 (炮去皮脐) 狗脊(去毛) 大苍术(米
泔浸) 虎
骨(打碎酒煮) 川乌(生用各一两) 草乌(一两炮去皮脐) 没药(一两研去砂) 乳
香(半两
研去砂)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温酒食前送下。
不
痛止则勿服。盖老人恐气虚体弱。则易耗气尔。
x渗湿汤x(出十便良方)x治风虚湿冷。头项拘急。肢体疼倦。或半身不遂。手x
x足x
x麻痹。或内积阴寒。腹胁胀满饮食不进。便利无度。或风湿相搏。自汗短气。筋脉抽掣x
x。并皆治之。x
苍术 陈皮(去白) 官桂 缩砂仁 浓朴 附子 干姜(各四两) 甘草(二两) 上
为饮子。不计时。以生姜五片。枣一个。煎十铢服。
x又方x(出十便良方)
苍术(二两半) 附s子 干姜 浓朴 肉豆蔻 陈皮 细辛 桂 缩砂仁(各一两) 甘
草丁
x薏苡仁煎x(出十便良方)x治寒湿搏袭经络。筋脉挛急。腿膝重痛行履艰难。x
x宜x
x服之。x
薏苡仁 虎骨(各八两) 天麻 防风 附子 羌活 桂心(各四两) 乳香(二两) 上
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防风汤下。不拘时候。
x 葱丸x(出卫生家宝)x治寒湿。筋骨冷痛不能举动。x
川乌头(去皮尖生用三钱) 盐豉(三钱) 黑牵牛(头末三钱) 乳香(一钱) 没
药(一钱别研) 上为细末。用肥葱一握洗去土。用淡醋一升。不犯铜铁。文武火煮葱醋一
半。漉去滓。慢火再熬成膏。滴水中不散为度。将前次末和成剂。如桐子大。每服一十丸。
或加至二十丸。温酒送下。大便微利则愈。
x术附汤x(出指南方)x治寒湿之证。x
白术(四两) 芍药(一两) 附子(一两半炮去皮脐) 甘草(二两炙) 上为粗末。
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一盏去滓。温服。
真定府张大。年二十九。素嗜酒。至元辛未五月间病手指节肿痛。屈伸不利。膝膑亦然。
身体沉重。心下痞不欲食。食则欲吐。面色痿黄。精神短少。至六月诊其脉沉而缓。缓者脾
也。难经云。 主体重节痛。 者脾土所主。四肢属脾。盖以素饮酒。加之时助。湿气大胜
流于四肢。故为肿痛。内经云。诸湿肿痛皆属脾土。仲景曰。湿流关节肢体烦疼。此之谓也。
以大羌活汤治之。
x大羌活汤x(出卫生家宝)
羌活(一钱) 升麻(一钱) 苍术(半钱) 独活(七分) 防风(五分) 茯苓(五
分) 泽泻(五分) 威灵仙(五分) 当归(五分) 白术(半钱) 内经以湿淫于内治
以苦温。以苦发之。以
升麻苦平。威灵仙、
苍术、防风苦辛温。发之者也。故以为臣。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辛温以散之。甘草甘温。
益气缓中。泽泻咸平。茯苓甘平。又能利小便。导其湿。以淡渗之者也。使气味相合。上下
分散其湿也。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一服。食后一服。忌酒湿面及
生
x肾着汤x(出如宜方)x治中湿小便自利。经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又x
x云。x
x中湿者脉多沉缓而微。关节一身尽痛。x
人参 干姜 白术 甘草 茯苓(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钱。水煎服。
x除风湿羌活汤 夫痿者。湿热乘肾肝也。当急去之。不然则下焦元气竭尽而成软瘫x
x。必腰下不能动。心烦冤而不止也。若身重减。气不短。小便如常。及湿热之令退时。x
x或所增之病气退者。不用五味子、泽泻、茯苓、猪苓、黄柏、知母、苍术、白术之药。x
x只根据本病中证候加减。常服药亦须用酒黄柏二分或三分。如更时令。清燥之气大行。却x
x加辛温泻之。若湿气胜风证不退。眩晕麻木不已。x(方见神圣复气汤)
x治当风卧湿。遇冷所中等病。x
用黄粱米作饭食之。
x羌活汤 治风湿久不解。攻注经络。走注疼痛不可忍。x
川芎 羌活 防风 肉桂 赤芍药 牡丹皮 当归 续断 白芷(各一两) 用姜枣煎
汤下。
卷一百十九积热痼冷门
总论
属性: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夫人一身不外乎阴阳气血相与流通焉耳。如阴阳得
其平则疾不生。阴阳偏胜则为痼冷积热之患也。所谓痼冷者。阴阳沉痼而不解也。积热者。
阳毒蕴积而不散也。故阴偏胜则偏而为痼冷。阳偏胜则偏而为积热。古贤云。偏胜则有偏害。
偏害则致偏绝。不可不察也。大抵真阳既弱。胃气不温。复啖生冷冰雪以益其寒。阴 于内
阳不能胜。遂致呕吐涎沫。畏冷憎寒。手足厥逆。饮食不化。大腑洞泄。小便频数。此皆阴
偏胜而为痼冷之证也。其或阴血既衰。三焦已燥。复饵酒炙丹石以助其热。阳炽于内阴不能
制
为积热之证也。施治之法。冷者热之。热者冷之。痼者解之。积者散之。使阴阳各得其平。
则二者无偏胜之患矣。五常政大论云。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温以
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之。夫治热以寒温而行之者有三。大热在身。只用黄 、
人参、甘草。此三味者皆甘温。虽表里皆热。躁发于内扪而肌热于外。能和之汗自出而解矣
。此温能除大热之至理。一也。热极生风。及左迁入地。补母以虚其子。使天道右迁顺行
诸病得天令行而必愈。二也。况大热在上。大寒必伏于内。温能退寒以助地气。地气者。在
人乃胃之生气。使正气旺。三也。治寒以热凉而行之者何也。此亦有三。北方之人为大寒所
伤。其足肿胀。乃寒胜则浮使之然也。若火炙汤浴必脱毛见骨。以新汲凉水浴之。少时见完
复矣。更有大寒冻其面或耳。若近火汤浴必脱皮成疮。须先于凉房处停止少时。以温手烙熨
必能完复。此凉而行之。除其大寒之理。一也。大寒之气必令母实。乃地道左迁入肺逆行于
天。以凉药投之。使天道右迁而顺天令。诸病得天令行而必愈。二也。况大寒在外。其大热
伏于地下者。乃三焦包络天真元气所居之根蒂也。热伏于中。元气必伤。在人之身乃胃也。
以凉药和之。则元气充实而不伤。三也。
卷一百十九积热痼冷门
诸热
属性:(附论)
黄帝曰。病热当何禁之。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因热稍
愈犹未尽除。不戒饮食劳动。情欲扰乱。奈脾胃气虚未。能消化坚食。故热复生。五脏皆有
热。夫热病者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则为病热。寒毒薄于肌肤。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