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盅葑儯侵袊乱徊ㄅ磐庑膽B的明證。
日軍與中國不同政府之間的緊張關係,其實也反映了日本國內政局問睿龑映霾桓F。自十九世紀末以來延續至二十世紀初,日本經濟的快速成長在這個時候已經呈現波動和萎縮。日本男子在一九二五年取得投票備,接著年輕且有學者氣伲牡v仁天皇(emperor Hirohito)於一九一六年登基,似乎在向世人昭示日本活力的源源不絕,不過日本君主立憲政體事實上已開始走向衰敗。一般咸認為,日本政府作為靠山的各大財閥此刻已勢力龐大到開始腐化,也隳壞了民選政治人物與官僚體系的廉潔。另一方面,裝備精良且訓練有素的日本陸、海軍隊,因政府所簽訂的國際條約與外交政策似乎抹煞了他們的重要性而深感挫折。
日本國內也瀰漫著一股顛覆政府的疑懼,即使共產黨在日本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日本政府仍在一九二○年代末通過了「治安維持法」(peace…preservation laws ),賦予警察逮捕煽動分子的權力。從明治維新以降,日本總人口數已經成長了一倍,一九二八年已達六千五百萬人,這使日本開始面臨城市人口失業與農業蕭條的困境。另一方面,美國股市的重挫連帶影響日本絲綢對美國的出口市場,造成日本成千上萬工人失業,而農民的成本負擔也相對增加,這使日本原本嚴峻的經濟情勢更是雪上加霜。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年,生絲的價格跌了四分之三,日本出口至美國的總量滑落了百分之四十。日本向美國輸出的珍珠、罐頭食品、瓷器復因美國在一九三○年通過的「史穆特―霍雷關稅法案」(the Smoot…Hawley Tariff)而受到嚴重波及,根據這項法案,美國的進口關悅平均提高百分之二十三。同時期日本向中國的出口也下滑了百分之五十。
日本許多學者及政治人物對中國的態度十分眩s,在推崇中國昔日璀璨文化的同時,也交織著對中國現時困境的奚落和蔑視。日本知名的枺笫穼<摇⒊霭娼缏勅藘忍俸希∟aito Konan,譯按,又名內籐虎次郎)正是典型的代表人物。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的頭一天,二十九歲的青年內藤湖南便寫下:日本承擔的新「使命」就是要「把日本的文明與生活之道散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因為中國是亞洲的大國,自然「應成為日本邸氖姑氖滓繕恕埂忍俸隙裕@一使命蘊含了特殊意義,因為日本在必然的變遷過程中,已經繼中國之後,成為成熟文明的擁有者與發揚者。
內藤湖南認為,晚明中國文化的重鎮在江蘇、浙江,後來在清初由廣枺M一步發揚光大,然而江、浙、粵三省在遠古就是非漢人居住的蠻夷之邦。內滕指出,到了一九二○年代,「枺轿幕闹行囊呀浺妻D至日本」。內藤湖南的用語不時流露出粗鄙與輕蔑,他在一九一九年五四邉訒r曾寫道:「吾人勿須探究中國何時即將傾毀。」但他更常使用進步與變遷的比喻來說明日本的中國夢:
倘欲開墾大片稻田,就要先疏通灌溉溝渠。因此,你必須使用鐵鎚甚至炸藥粉碎巨石。假使有人反對你的最終目的,或批評你破壞土地,你該當如何?(裕模
內藤湖南思維中的中國經濟地位,正符合南滿鐵道株式會社、日本實業家、軍人長久以來的想法與作法:「首先須把中國改造成生產重要工業原料的國家。」(裕澹┐祟愑^點綜合成「大枺鼇喒矘s圈」的構想,強眨谌毡緩姶筌娛铝α款I導下,中國和日本會在世上佔有一席之地;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即使必須發動戰爭,逼使中國步上正軌也在所不惜。
那些希冀一九二八年張作霖的暗殺事件會擴大華北戰事的日本軍人,心裡很失望。事後枺┱畱B度趨於謹慎,未全面動員軍隊。而且,張作霖之子張學良也成功地繼承了父親的軍事領導地位。張學良於一八九八年出生,在父親的枺避娭性且幻黄鹧鄣钠胀ㄜ姽伲任f片,被張作霖的股肱老臣視為紈袴子弟。最初張學良也確實不讓日本人感覺有所威茫蚨凰麄儜蚍Q為「少帥」。不過在一九二八年的春、秋兩季,張學良展現驚人的決心,將父親勢力範圍的黑龍江、吉林、撸鼘幍葨|北三省歸併於國民黨的南京政權,在名義上促成統一。南京政府則允諾劃熱河為枺钡谒膫行省,歸張學良「枺闭⻊瘴瘑T會」管轄,就在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張學良不顧日本反對,誓言效忠南京政府。
此後,張學良的自主性令日本人不得不提高警覺。日本政府意圖通過奉系兩位軍政、民政的領導人(譯按,場宇霆、常蔭槐),也是張作霖的心腹知交去影響、甚至控制張學良。張學良獲悉後,於一九二九年一月宴請這兩位重臣,藉口例行注射嗎啡而離開現場,然後命人將之擊斃。張學良一如乃父在一九二七年突然搜捕蘇聯駐北京大使館,他在一九二九年春末也驅逐蘇聯駐哈爾濱總領事及中枺F路管理局的蘇方官員,強行接管中枺F路。然而史達林隨即下令俄國精兵反擊,張學良只能撒回接管行動。但一九三○年秋天,當蔣介石面臨北方馮玉祥、閻錫山、汪精衛在軍事、政治上聯合起來的強力挑戰,張學良下令部隊開進山海關,佔領冀北,使其得以支配平漢鐵路、津浦鐵路的華北沿線,並控制天津豐厚的海關說收。
蔣介石全力反擊敵人,也接受張學良擴張根據地的事實,並確認張學良對擁有近四十萬軍隊之「枺边叿儡姟沟墓茌牎垺⑹Y二人逐步對日本政府施壓,拒絕商討新的鐵路協定,積極炙际諒腿毡炯扔械奶貦啵蠼K止日本的治外法權,重新開始建設南滿港口,以與日人治下的旅順港抗衡。在朝鮮爆發嚴重排華事件之後,國民黨政府亦相應發起大規模的抵制日貨邉印_@時候日本國內的憤怒與挫折也開始升高,除了上述種種挫敗,另外也因為在一九三○年春天的倫敦海軍會議上,日本政府接受了比低於預期的海軍船艦和潛水艇的比例,令一些軍人感到震驚。一九三○年十一月,日本首相(譯按,濱口雄三)在枺┗疖囌驹獾揭幻苑Q愛國者的日本青年暗殺身亡。
枺┸姴俊⑼鈩帐〉能姽俸烷w員面對接二連三針對政治人物、實業家的暴力行為,以及經濟的衰頹,開始緩和日軍在滿洲的武裝行動。一九三一年九月初,一名高級將領銜命前往旅順,要求在滿洲的日軍能夠稟持「謹慎和耐心」來處理問睿贿@項命令一旦正式公佈後,日本軍隊便無法任意採取軍事行動。瀋陽的日本關枺娊浻梢粍t發自枺﹨⒅本部少壯軍官的祕密電報,獲悉這位將軍此行的目的,於是毅然決定在接獲這道命令之前,即刻採取軍事行動。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夜晚,日本關枺娬c陽郊外一段鐵路,因為此地接近中國枺避婑v瀋陽的北大營。隨後在一片紊亂中,日本軍隊與中國守軍爆發了零星的衝突。關枺姷囊幻呒墔⒅接著下令全面攻擊北大營,繼而攻陷高城厚牆拱衛的瀋陽城。日本駐瀋陽領事一再勸阻停止軍事行動,卻在其中一位軍官拔刀恫嚇之下噤若寒蟬。正當日本內閣多數官員力勸自我約束,中國與美國也訴請國際聯盟出面斡旋要求停戰之際,日本參直静堪l給枺比毡抉v軍的則是曖昧不明的訊息。日本駐朝鮮指摚Ч凫妒亲宰髦鲝垼铝畈筷犜竭^邊界南下滿洲,瀋陽關枺婈爠t是依當時的防衛行動綱領,藉口掃蕩盜匪以擴大軍事規模。蔣介石因軟禁胡漢民而面臨政治的危機,無力再發動另一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於是蔣介石命令張學良將部隊眨灵L城以南,避免與日軍正面對抗。一九三一年年底,枺睖S陷,完全被日本控制。
誰將領導這個締造中的新「國家」?這個問睿芸炀陀辛舜鸢浮M清廢帝溥儀自從一九二五年以來,一直住在天津日租界內。一九三一年七月,溥儀的弟弟赴日訪問,會見了日本政要:「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後的第十二天,滿州國日軍司令部代表旋即前往天津與溥儀會商。十月雙方繼續商談滿州國的未來,日本代表向二十五歲的溥儀保證,日本軍事行動只是針對張學良個人及其軍隊,日本其實希望幫助滿洲人建立獨立的國家,但至於新國家採取君主政體或者共和體制,日本則未明確表態。顯然日本人這番話打動了溥儀,也或許再次喚起他復興清室的夢想;十一月,他便在日本汽船咚拖拢那碾x開天津,至塘沽轉乘日本貨船前往旅順。一九三二年三月,溥儀與日本軍部代表經過冗長的協商,仍無法如願復辟為「大清帝國」的「皇帝」,於是退而求其次,接受了滿州國「執政」的頭銜,而所謂「滿州國」意指「滿人的土地」。一班前清王公貴族和守舊的漢人遺老紛紛趕來,跟隨溥儀締造的新政權。
國際聯盟回應日軍侵華的行動雖然遲緩,但並未任由局勢發展,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國際聯盟決定派遣英人李頓(Lord Lytton )率領的眨閳F赴束北戡察局勢。美國雖然不願冒險介入,不過仍意圖左右其他列強採取堅定的立場。美胡佛( Herbert Hoover )總統的國務卿史汀生( Henry Stimson )在一九二二年一月宣佈:美國不願承認滿州國任何蔑視國際和平規範的「立場、條約及協定」。但英國以「目前中國局勢混沌未明,無法預測中國未來的發展」為由,尚不願意正式為爾後所謂的「不承認主義」主張背書(裕
中國的情勢或許是混沌未明,不過九一八事件已經喚醒中國人的反日排外情結。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上海抵制外貨邉樱聭B竟嚴重到導致上海工部局宣佈當地進入緊急狀態,並部署軍隊保護由數個外國租界區組成的公共租界,避免一九二七年四月的攻擊外人事件重演。當天晚上,日本海軍登陸上海保衛日本租界,並與國民黨十九路軍在貧民區閘北發生激戰。日本海軍將領聲稱這場衝突對日本帝國是一種「侮蔑」,於是在一月二十九日下令轟炸閘北。
日本的狂轟濫炸傷及大批無辜市民,引起舉世譁然。隨後日軍更全面攻擊上海中國守軍,總共投入三個師的兵力,但中國守軍仍頑強抵抗。中國守軍在槍林彈雨中的英勇行徑,令人聯想到遠在北方黑龍江另一支軍隊(譯按,馬占山)堅決抵抗日軍的表現,重新燃起外國人對中國作戰能力的敬意。日軍發動浸略時,其國內社會日漸脫序:日本的大藏大臣在二月大選期間遭狙擊身亡,同月,三井商社社長在枺'區被暗殺,五月,首相則是在官邸遭槍殺;因此日本聲稱要在分裂的中國重建秩序的說法,實則似是而非。
一九三二年五月,日本宣佈上海停戰,並片面將上海周邊地域劃歸為中立區,然後強迫中國接受。因為蔣介石並不信任十九路軍指摚Ч伲妒潜銓⑦@支曾英勇抗敵的軍隊眨x上海,南下福建。稍後日本再次挑釁:八月,日本政府宣佈給予溥儀滿州國正式的外交承認,並表示「股切期盼同文同種的三個獨立國家日本、滿州、中國,攜手並進,共創遠枺推椒睒s的時刻指日可待。」(裕撸痪湃暌辉氯毡菊@悉李頓眨閳F的報告雖有眨V猓圆活娔J中國已喪失枺敝鳈啵妒窍铝钊哲娗斑M熱河,以「熱河事件正是滿州國的內政問睿梗ㄔ'十八)為侵略的藉口。到了四月,日軍已攻陷熱河省,並拿下長城枺说纳胶jP戰略要衝來護衛其佔領地。
一九三三年二月,正當熱河戰役酣熱之際,國際聯盟集會表決李頓眨閳蟾妗H毡敬韴F的首席代表強烈表示國聯必須瞭解日本「殷切期盼以己力幫助中國。這亦是吾國應負之責。」(裕牛┧M一步警告,假若無法認清日本立場的道理,必定會招致「赤色中國」與蘇聯的結盟。國際聯盟的會員國除了暹羅棄權之外,一致通過了李頓的報告書,亦即否認滿州國為一獨立國家。表決後,日本代表憤而離席,嗣後宣告退出國際聯盟。
日本在中國枺苯⒏鶕剡@齣戲碼的最後一幕於一九三三年五月上演。日軍眼見除非能掃蕩長城以南的中國軍隊,否則便無法鞏固在長城以北的勢力範圍,於是日本關枺娋驮谠撛麻L驅直下,進入河北。日軍以武力、詐騙、心理戰,攻擊河北守軍。經過一連串正規軍事激戰之後,日軍把河北守軍逼退至白河沿岸。日軍透過天津的特務機構,收買了當地軍官和昔日軍閥,誘使他們叛離或成立敵對組織。日軍鼓動地方鉍密會社與非正規軍群起反抗。他們設立電台攔截中國的軍用頻道,下達假命令給中國戰地指摚Ч伲瑪_亂其作戰計畫。另外,日軍也派遣戰機低空飛掠北平市*,令市民驚慌無助。
軍隊潰敗、士氣渙散、派系之間彼此撻伐,逼使中國軍隊不得不在一九三三年五月停戰求和。就在日本戰艦、驅逐艦的砲口下,中國代表在沿海的塘沽簽訂一紙屈辱的停戰協定。規定河北省枺辈浚窗缀拥臇|北沿線劃歸為非軍事區,只能由「不對日本抱持敵意」的警察機關負責該地區的治安。而日本除了維持通往北平的道路順暢所需的軍力外,一如先前庚子拳亂議定書所規定的,其他軍隊撤退至長城一線,日本同時保有空中監視權,以確保洠в腥魏沃袊婈犜诖诉動,而破壞協定。
就在塘沽停戰協定簽訂後一週內,滿州國政府組織形式的相關問睿俣雀∩蠙吤妫刹珒x顧問群及日本軍方、內閣等代表齊聚枺┱归_討論。會中日本關枺娭笓'官告訴溥儀,日方大致同意維持帝制,溥儀聞訊立刻安排自北平將清末最後一位成年皇帝光緒的龍袍以船咚徒o他。
溥儀在一九三四年三月一次慶典中,身著借來的龍袍宣佈將在新首都長春枺肌柑靿沟菢O。接下來的登基典禮,他則身著戎裝。溥儀改年號為「康德」,「康」取自效法康熙皇帝的權力與威望,康熙皇帝在兩百五十年前一統大清,抵禦俄人捍衛北境。幾位滿漢朝臣與日本官員圍繞虛位皇帝溥儀身旁,或許他們真心相信盛清的光輝歲月將再度躍上舞臺。
*原裕В罕本╈兑痪哦吣旮姆Q北平。
中國與德國
凡爾賽和約承認日本繼承德國在華權益的條款,令中國人民義憤填膺。但是對德國而言,凡爾賽和約是一紙懲罰,禍患無窮。德國把大片土地割讓給法國、波蘭、丹麥,並且被迫放棄所有德屬殖民地。流經德國的萊因河( Rhine River )區被劃歸為非軍事區,藏量豐富的薩爾(Saar )煤礦則歸法國。德國陸軍總數被裁減成十萬人。海軍亦大幅縮編,停止建造軍用飛機,嚴格限制軍需品的製造。連商用船隊也被縮減為先前總數的十分之一。由於德國被指控必須為發動戰爭的罪行負責,協約國向戰敗國家索求一千三百二十儯瘃R克(gold mark )的鉅額賠款。結果,一九一八年德皇退位出走,軟弱的聯合政府在一連串填補德皇政治真空的努力中釀成政治、經濟、社會的紊亂失序。一九二二年,一百六十馬克約可兌換一美元,一九二三年七月,嚴重貶值到十六萬馬克兌換一美元;一九二三年十月,迅速跌落到四十儯R克兌換一美元,幾無價值可言。
然而,德國此時仍為中國人心目中的文化、科學中心。大批中國學生赴德留學,其中不乏修習人文科學、特別是歷史和哲學者,也有人從事冶金學、彈道學、地伲鼘W的研究。留德學生最初十分團結,嗣後國、共鬥爭也反映在不同學生團體間,有時還升高至公開程度的衝突。在柏林就有兩個對立團體爭相舉行孫逸仙逝世十週年紀念大會。幾名共產黨員意圖在當地的中國勞工群眾中,例如漢堡( Hamburg )的海員、柏林貧民區的小販中積極邉樱Y果引起德國警察密切注意,中國人在政治集會上發表演說,也必須冒著驅逐出境的危險。中、德兩國頻繁的學術交流起於一九二○年代末,由玆維格( Arnold Zweig )、布萊希特( Bertolt recht)、葛羅比爾斯( Walter Gropius )和克羅維玆( Kathe Kollwitz)等德國人致電孫逸仙遺孀宋慶齡所提的建議,宋慶齡則曾兩度長期旅居柏林。
一九二○年代初,孫逸仙曾數次遣派密使至德國,為廣州政府尋覓科技與軍事顧問。但是孫意欲起用的人不是非堪大任就是志不在此,另一方面,德國外交部也謹慎處理與孫的關係,顯然德國政府並不為孫那段「借德國人才學問,以最速時間,致中國於富強,此步達到,則以中國全國之力,助德國脫離〈華塞條約〉(譯按,即〈凡爾賽條約〉)之束俊梗ㄔ'二○)的陳述所動。因此孫逸仙轉而寄望共產國際與蘇聯軍事顧問的外援;最後,當三位飛行教官、七位步兵顧問以及幾位後勤補給專家、警官等在內的德國人終於抵達中國時,蘇聯影響力已經相當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