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和其他70余名大学生一起前往印第安纳州的布卢明顿,接受铁帅鲍比·奈特的挑选。
奈特是个有名的脾气火爆的教练,曾一度被人们称为“篮球场上的巴顿将军”,他对手下的队员要求极为严格,而乔丹在他眼里只是一枚小的棋子,甚至他根本没有把他列为首选,但乔丹还是有幸入选最终的阵容,而正是这一次出场,让他之后的路走起来一帆风顺,奥运会成就了一代“飞人”的辉煌,这显然是人们从未注意过的。
乔丹的密友巴克利没能留下来,因为奈特过于严格的训练,而巴克利又是他眼中不用功的孩子。最终的阵容当中的名字有许多在几年后的NBA赛场上大红大紫:阿尔福特、穆林、尤因、帕金斯、埃文·罗伯逊、莱昂·伍德、杰夫·特纳……
其实从1936年奥运会开始设立篮球项目以后,就从来没有哪个国家的队伍可以从美国队手里把金牌夺过来,而1984年的这一届美国队更是凭着强大的实力和家门口的优势,没有费什么劲儿就拿到了冠军,在与西班牙的冠军争夺中,乔丹一个人拿到了20分,率领全队以96:65轻松拿到冠军奖杯。
8年以后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乔丹再次受邀加入“梦一队”,而乔丹本来是准备拒绝的:“奥运会?我上大学的时候就参加过了……”,但面对来自舆论的压力,他还是去了巴塞罗那。
在巴塞罗那的日子里,他多数时候待在酒店房间里,连开幕式都没参加,这又招来了各种各样的非议和批评,认为他太过傲慢和无礼,而他只是淡淡一笑:“我不是已经到了巴塞罗那吗,我也参加了比赛,怎么能说我怠慢了其他奥运队呢?”
其实,1984年的奥运之旅已经让乔丹把奥运会看得很清楚,他坦言:“我们来这里的目的不是为了美国夺取金牌,每个人心里都明白,我们不过是在卖NBA,在向全世界扩大它的影响,这真的像一次长途的推销访问。”
很多年以后,当乔丹不停地在世界各地奔走,为自己的Jordan品牌出镜时,他也一样有许多无奈,但此时他已经成了一名优秀的推销员,并在无奈当中丝毫不露痕迹。
They Said…
他们说……
篮球夏令营营地官员汤姆·康查斯基:乔丹带球过人和投篮的本领让大家都吃了一惊。他走上场后就像是玩儿一样;乔丹在投球以前竟然跳得那么高,就像无人防守一般。
沃斯:坦率地说,我从没有看到比他更快的篮球队员,而且迈克尔在场上几乎不犯错误。每打一场球,他的威信随之就提高一些。他对我们队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成为北卡大学队继萨姆·帕金斯和我之后的第三强手。
前锋多尔蒂:在场上打球,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我告诉你吧,他在离开这里之前肯定要大出风头。
后卫杰米·布莱克:乔丹真是个全才,他什么都行,投篮、防守、领队、抢篮板、空中拦截。还有什么他不能的吗?
下半段
童年的记忆是美好的,蓝天、草地、篮球场、棒球场,所有的一切都那样纯洁而清新;
而更令人欣慰的是,总是有独具慧眼的人适时地,发现这纯洁和清新世界当中隐藏的宝贝——乔丹,一个超级明星的诞生,就是这样平静而神奇。
1963年2月17日。纽约。
布鲁克林的一家天主教医院。
哭声打破了沉寂,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没有人听得出这个孩子的哭声和别人的有什么区别,可是谁也不曾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竟成了日后亿万人都记在心中的一天,对球迷来说,它是纪念日、是神话诞生的日子。
这个孩子就是乔丹,与他日后创造的辉煌和各种效应相比,这样的出生似乎有点儿太过平淡,德罗莉斯和詹姆斯·乔丹的第四个孩子,也是5个孩子中最小的男孩儿。
老乔丹夫妇从小就有意识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和种族自尊心,并注意给孩子们良好的家庭教养,教育他们要有礼貌、诚实并且尊敬老人。
活动就是体育运动
老乔丹夫妇的五个孩子在父母的培养教育下健康成长,没有给父母惹太多麻烦,只有迈克尔常常弄出点恶作剧让父母伤神。
儿时的迈克尔总会做出让大人惊出冷汗的举动,他曾在1989年的CBA“戴维·里特曼夜话”节目中谈起过他小时候的一有趣的冒险经历。在他两岁时,有一天老乔丹正在自家后院用手电筒检查车子的发动机,没注意迈克尔好奇地在玩弄电线,小手触及了电线的接头,被摔出一米多远,差一点丧了小命。五岁的时候,他的父母禁止他玩斧头,他不听。有一次他偷偷拿斧头到外面去劈柴,结果一不留神,斧头没砍中木柴,却砍到了自己的脚趾。他痛得又喊又叫,回到家里父母也没有办法,只好请来一位没有行医执照却自称是医生的邻居,这位“医生”上来就在乔丹鲜血淋漓的脚趾上浇了一大盏煤油,痛得他大喊大叫,但血却止住了。
1970年乔丹7岁的时候,随家人搬到北卡罗莱纳州南郊小镇威明顿。在那里,老乔丹夫妇买下了一大块土地以供孩子们打球、骑自行车和举行摩托车比赛,而调皮的迈克尔却常常把自己翻进沟里。有一次,为模仿当时飞越驾驶摩托车的新闻人物,小乔丹骑着一辆摩托车,带着哥哥拉里,想冲上一个泥墩,飞越一条水沟,结果没有成功,两人都摔得皮开肉绽。乔丹想瞒过父亲,把伤疤用布遮了起来,但老实的拉里却“出卖”了弟弟。虽然受到父亲严厉的批评,但乔丹并没有就此住手,他又偷偷练习了好几次,直到老乔丹发现后,责令他将摩托车卖掉为止。
当乔丹一家到达威明顿时,当地的种族争端已趋缓和,社会环境相对比以前好得多。由于可供黑人孩子和白人孩子共同就读的联合学校还没有建好,迈克尔姐妹五个的主要活动就是体育运动,他们玩篮球、橄榄球,有时比赛跑步、跳远。
在所有孩子们喜欢的运动项目中,唯有游泳让乔丹感到恐惧。在他七岁那年,有一次和一个小伙伴下海玩水,在岸边浅滩上平躺着,享受着海浪的轻轻抚过。突然间一个回头浪把他们卷向大海深处,不会游泳的两个孩子吓傻了,拼命地挣扎,小伙伴竭力拉着乔丹向水下沉去。惊恐万分的乔丹拼命向岸边划去,可小伙伴却松开了紧拽着他的小手……眼睁睁地看着小伙伴溺死,从此使他对水总是敬而远之。“凡是到可能落下水的地方,我都会特别小心。”成年后的乔丹老实地承认,“如果是在游泳池边举行的大型酒会,人又很多,有可能意外将我挤落泳池的话,那我会远离池边。首先我会弄清楚哪一边较深,然后离远一点,就算是站在比较浅的一边,我也从不贴着边缘站。”
由于孩子多且都好玩,乔丹家很快成为附近孩子们聚会和玩耍的中心。德罗莉斯说:“迈克尔是我所有孩子中最好玩闹的一个。他总是喜欢往人多的地方凑,如果有什么东西需要尝试,那他一定是第一个。他比任何人都更需要约束。”詹姆斯·乔丹说:“迈克尔总是故意跟我们作对。如果我们告诉他炉子烫人,不要碰它,他偏偏去碰它;如果他看见写有‘油漆未干’的电线杆,他会伸手摸摸它是不是真的没干。”“所有的孩子都会干上一些家务活,迈克尔时常耍小脾气,故意把他该做的事弄得一团糟,这常常令我们十分恼火。有一次我甚至发现他把自己的零花钱付给其他孩子而让他们帮助他做家务活。”
不仅在家中不愿意干活,乔丹在学校读书时也不愿意“多动脑筋”,更不愿意做那些烦人的家庭作业。整个小学和初中阶段,乔丹的学习成绩一直徘徊在B和C+之间,但他却非常热衷各种竞赛,父亲终于彻底明白迈克尔不可能继承自己的事业,成为一名合格的机械师后,决定亲自指导儿子在自家后院的简易篮球场上学习篮球规则。很快,乔丹就成为小学篮球队中的一员虎将。
迈克尔从向其他人的挑战过程中渐渐明白了一些道理,他知道了适当的自我约束能使他在参加各种竞赛时免受伤害。在体育方面他向比他大一岁的哥哥拉里挑战;在学习上他与比他小一岁的妹妹罗斯琳比赛;在其他方面,他向自己的父母挑战。青春期的到来使迈克尔的生活麻烦频出。他在初中一年级时就被停学三次。一次是因为他离开学校去练习跳跃投篮,一次是因为他把一支冰棒扔在了叫他“黑鬼”的女孩头上;一次是因为与一个男孩打架,那个孩子把乔丹辛辛苦苦画在学校篮球场上的地线擦掉了。读初三时,迈克尔打了他“平生最后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架”。一天下午,乔丹准备和同学一起打棒球,征得老师的同意盾,他和一个要好的同学提早几分钟下课,到空地上去画线。正当二人开开心心地用粉笔画出了棒球场,准备招呼同学过来玩的时候,一个白人孩子过来间他俩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去上课。乔丹拍去手上的粉笔灰,回答说他们几个同学下课后要打棒球。谁知这个白人不屑一顾地说:“谁在乎你们这些黑鬼要干什么!”
乔丹一听,顿时怒火中烧,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冲了上去,两人扭打成一团,直到闻讯赶来的其他同学将他们拉开。
一个合格的好青年
乔丹常常回忆起小时候被朋友们戏称为“小孩头”的发型十分敏感,他曾在CBA“60分钟名人访谈”节目中告诉主持人戴安娜·索亚说:“许多人都挑我的刺,并且在女孩子面前嘲笑我。他们嘲笑我的发型,嘲笑我好吐舌头及其他一些与众不同的生活细节。女孩子们也跟着起哄,这样,我无法得到她们的好感,也无法同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人约会。”
这导致乔丹在上十年级时成了兰尼高中选修家政课的少数几个男孩中的一个。他干家务活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CBA“60分钟名人访谈”节目中,乔丹回忆说,当年几乎每个到他家里去的人都会看见他手拿吸尘器打扫卫生或整理衣物。这些事被传扬开来,使得人们把他当成一个合格的好青年—— 一个敏感时代的合格青年——要知道,他并没有像许多同龄人一样,整日游手好闲,酗酒斗殴。
15岁时,乔丹身高长到了 l米88,读高中10年级。父母对孩子的家教很严厉,所以乔丹尽管贪玩,学习成绩还可以,数学还能达到优秀。随着骨骼的发育,乔丹的运动天才日益显露出来,他也真正爱上了篮球,不过使他篮球技术产生飞跃的却是源于一段他至今仍铭记在心的耻辱。
美国的高中篮球队分为两个级别,一队代表学校打比赛,二队则是陪练。迈克尔以为凭自己的本事完全可以进入一队打主力,于是他和好友罗里奥一起报了名。
张榜那天,两人结伴到校体育馆去看榜,结果他的朋友榜上有名,而他把榜从头到后看了几遍也没找到自己的名字。放学后,迈克尔奔回家中,关上房门抱头痛哭。他的自尊心大大地受到了伤害。
不过倔强的他硬是去找教练,希望允许他随队训练,教练告诉他说:“你个子大矮,反应也不快,打篮球的前途不大。”迈克尔失望而归。
校队参加地区比赛时,迈克尔又来请求教练能随队看球。在他苦苦央求下,这位教练心软了,同意了他的请求,不过他必须为校队的队员看管衣服。
为了看球, 小乔丹只好抱着衣服进场。这段时间,乔丹开始苦练技术,他每天练4个钟头。前两个钟头跟二队练,后两个钟头与一队练。训练结束后他还给自己加码,一有时间他就会拍着球找个篮球架,挥汗如雨地练。这种习惯他后来一直带到NBA。刻苦的训练为乔丹打下了极为扎实过硬的基本功。一年之后,校队一队的大门再也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他了。那时他个子长到1。91米,篮球技艺也日渐长进。
乔丹以后回忆这段经历时说:“这也许是一件好事,饱尝失意的我暗暗发誓,今后你再也不能遭受这样的折磨了。”而那位拒绝过他的校队教练也因此出了点小名。他说:“虽然曾拒绝过他入队,但毕竟还是我发现了他。”当老乔丹夫妇看着两个儿子在自家后院的土篮球场上互相推搡、你争我夺的时候,他们没有立即意识到二人的手足之情是何等之深。在刚开始的时候,拉里总是在比分上超过乔丹,乔丹为此十分恼火。在乔丹开始读高中二年级时,二人在自家后院的篮球比赛这些比赛大多数都以互相殴击结束。迈克尔已初步形成了他个性中的一个基本因素:喜欢竞争。不管是什么比赛,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乔丹总是想方设法去赢,而且敢于接受任何挑战。 乔丹认为竞争是神圣的,竞争练就了他永远超越自我的信念。但乔丹当时只知道打球,却对如何开始自己职业篮球生涯的方法一窍不通。当时许多篮球新星首先要与大学篮球队 签约,然后再渐渐提高名声。虽然有消息传出说,乔丹有望培养成一名职业选手,但他读到高中三年级时还没有进入各大学篮球队公开发布的最有前途的300名新手的名单中。
对乔丹来说,在那时不引入瞩目当然很痛苦,但也有它的好处。因为乔丹不像那些年轻的体育明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压力。他没有理由把自己想像成一个明星、也不用担心因成绩不佳或表现不好而辜负了别人的期望。所有这些都给了乔丹获得了正常成长的契机。
在进人高中三年级前的暑假里,乔丹参加了阿巴拉契亚大学举办的篮球夏令营,之后又来到了北卡罗来纳大学篮球夏令营,这所夏令营的教头是北卡州最有名望的大学篮球教练迪思·史密斯。
当时与乔丹同桌的男孩名叫布兹·彼得森,他和乔丹同打一个位置,二人配合十分默契,球技绝不亚于当时该州那些知名的大学球星。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他们先在整个北卡州高中篮球赛中配合,随后又在北卡大学同室共寝。在朝夕相处中,二人结下了真挚的友谊,成为极亲密的朋友。
北卡州的篮球权威认为彼得森是一个出色的未来篮球明星。他已获选进入匹兹堡的豪威·格芬克尔“五星篮球训练营”,在那里全美最优秀的高中篮球选手将得到全美最知名的教练的指点,而且可以接触到全美每个大学篮球队派出的物色新人的“伯乐”。 在那里打球十之八九可望获得大学奖学金。
乔丹并没有彼得森那样幸运,但他还是得到了当时迪思·史密斯的助手之一堪萨斯大学篮球教练洛伊·威廉姆斯的赏识,他是少数几个了解乔丹实力的人之一,他竭力推荐乔丹到“五星篮球训练营”学习。营地经理碍于威廉姆斯的情面,接受了乔丹,并在营内为他安排了一份临时工作,以便他能够挣足学费。
一个历史性的镜头
乔丹没有接到该营举办的为期3周的第一届训练班的邀请,因为这一届是专为各球队未来的种子选手而安排的。但乔丹很快以自己的实力证明营地这种安排是何等的错误。乔丹很快就超过了一些各大学互相追逐的最有潜力的未来新星,而且连续两周获得营地最有价值的运动员称号。他也第一次看到了自己前面的希望。“就好像一个会魔力的人突然拍了拍我肩膀,并对我说‘注定要成为人物,成为一个众目所瞩的伟大人物!’”乔丹回忆说。
乔丹的母亲德罗莉斯回忆说:“而乔丹读高三的时候,就有许多人来到家里拜访,其中大多是大学里负责招收体育生的官员。而我们当时也遇到了不小的麻烦,因为我们没法知道究竟谁把乔丹看作是人,谁又把乔丹看作是篮球机器。”乔丹夫妇领着儿子先后参观了马里兰州、南加州、纽约州十几所大学,最后还是回到了位于卡佩尔山的北卡大学。
德罗莉斯是个地地道道的北卡州人,但她的儿子却不愿承认自己也是个地道的北卡州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憎恶北卡州。”乔丹说,“我妈妈喜欢费尔·福特(毕业于北卡大学的 NBA明星),但我却难以容忍他和北卡大学那帮家伙。”而等他真正亲自到北卡大学参观后,他发现一切都比他预想的要好得多。乔丹最后决定进入北卡大学学习。
乔丹说北卡大学更注重文化学习,而不是体育运动,他这种感觉可能只对了一半。不管北卡大学学术成就如何骄人,尽管校方总是在宣扬“科教兴校”,他们仍十分注重体育项目。
1980年 11月,乔丹正式宣布进入北卡大学学习。他的妹妹罗丝琳刚好也高中毕业,她决定跟随哥哥一道进入北卡大学。消息传出的那一天,乔丹家的院子里聚集了一大帮记者。德罗莉斯回忆说:“他们赖在那儿一直不走,直到我们同意接受来访。这次采访花了我们很长时间,记者们的问题更是稀奇古怪。”这种恼人的采访,在随后的日子里,尤其是在乔丹成名之后就再也没有终止过。
北卡大学的篮球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