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乐大帝-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景隆说:“有谷王坐镇足够了,听说殿下棋艺高超,我正想领教呢。他们攻城,我们对弈,不也很有趣吗?”他还不明白,朱棣恐上当,要个人质吗?李景隆降燕又不掺假,也就不怕当人质了。
  朱棣大笑:“有趣,是有趣,曹国公真是个很有趣的人。”
  第六部分
  连天炮火安闲对弈大势已去江山易主(3)     外面号角频吹,呐喊声、炮声此起彼伏,李景隆和朱棣竟能安静地坐在中军帐里下棋。朱棣是在表现伟丈夫的从容不迫,李景隆也想表示自己心地坦荡。其实谁也无心真的下棋,还不是各怀心腹事。
  忽然有人掀开帐篷门帘探进头来,她喊了声:“大兵压境,殿下还有下棋的兴致?”朱棣抬头一看,竟是徐妙锦。朱棣停下棋,高兴地问:“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徐妙锦说:“刚到。”
  朱棣见徐妙锦不住地看李景隆,就说:“你不认识他吗?他就是大名鼎鼎的……”
  李景隆怕暴露了身份和意图,马上打断他说:“殿下真能开玩笑。我不过是幕中文书而已,哪有什么名气?”
  朱棣便对徐妙锦说:“你回来得真是时候,马上就要攻入南京了,等着随我一起入城吧,各个城门还都在打仗,很乱,老实呆在兵营里,你别乱跑。”
  徐妙锦说:“我等不得了,现在就得回府上去看看,大哥也不在,家里别让乱兵抢了。”
  朱棣说:“谁敢抢魏国公家呀?你若还不放心,回头我让丘福发给你一个禁入牌,挂在府门口就没人敢进了。”
  徐妙锦说:“你不送我,我自己也能进去,我是老百姓,他们没理由拦我。”
  朱棣说:“还是这个犟脾气,这样吧,你一定要进城,我派人送你进去。”
  徐妙锦说:“城里会买你的账?”
  朱棣望了李景隆一眼说:“试试吧。回头我让高煦陪你。”
  见徐妙锦转身要走,朱棣沉吟着说:“我方才听说,朱允炆把你二哥抓起来了,有杀头危险,不知是否确实,你快去打听押在哪里,别让人趁乱害了。”
  徐妙锦答应一声,说:“这我更得快点进城了。”她跑了几步又踅回来,问朱棣说的话还算不算话?
  朱棣说:“我正忙着指挥千军万马呢,有话闲了再聊。”
  徐妙锦说:“不行,现在就说。”她看了李景隆一眼,退到了帐篷外。
  朱棣摇摇头,解释地对李景隆说:“都是我把她宠的,从小就任性。”
  李景隆小声说:“听口气,是王妃的妹妹吧?”
  朱棣点点头,一语双关地说:“请稍等,不能趁我不在偷着悔棋呀。”
  李景隆说:“殿下是不用棋子、棋盘都能下棋的高手,我偷棋做手脚能逃过你的眼睛吗?”
  朱棣一笑说:“你知道就好。”
  来到帐篷外,朱棣耐着性子对徐妙锦说:“好,你快说,我说过什么了,算数不算数的。”
  徐妙锦的话太有刺激性了,朱棣说过不止一次,起靖难之师是为了清君侧,不是为了自己黄袍加身当皇帝,徐妙锦问他,这话还算不算数?
  恰这时候朱高煦骑马过来了,他接上话茬说:“小姨这话说的!打了三四年,连京城都快占了,自己不当皇帝,替谁打江山啊?”
  这不是一语泄露天机了吗?徐妙锦立即扬起眉毛看朱棣。朱棣呵斥朱高煦说:“你怎么胡说八道呢?”
  朱高煦不再说了,他对徐妙锦说:“小姨,多久不见了,想死我了。”
  朱棣皱了皱眉头。徐妙锦不理他,扭身就走。朱棣说:“你跟谷王联络,送你小姨进城去。”
  朱高煦答应一声追了上去。
  他们来到城外水潭边,朱高煦与徐妙锦并肩而立,为讨好徐妙锦,朱高煦说:“小姨,你以后离我父亲远点。”
  徐妙锦问:“为什么?”
  朱高煦说:“他总想纳你为妃,若不是我娘要死要活地拦着,早就……”
  徐妙锦反感地说:“他想纳就纳吗?”
  朱高煦说:“我就知道你不喜欢他。可是以后你也难逃一劫呀。”
  徐妙锦说:“哪来的一劫?”
  朱高煦说:“他现在是顾不上啊,一旦他登极做了皇帝,三宫六院,粉黛三千,那不是平常事嘛。别说我娘反对没用啊,就是我爷爷太祖皇帝从棺材里爬出来反对,也不顶事了。”
  徐妙锦试探地问:“这么说,你父亲真想当皇上?”
  朱高煦说:“怎么不想?他打下了南京,你以为只为杀几个奸臣、庸官?谁也不能把当皇帝仨字写在大旗上啊。他不想当皇帝,能许愿立我为太子吗?”
  徐妙锦说:“你胡编吧!就是他当了皇帝,也轮不到你当太子呀,那高炽这个世子往哪摆?”
  朱高煦洋洋得意地说:“这你就不知道了,我在战场上两次救他命,东昌大战,他被千军万马围在中心,张玉拼死也没救出他来,我冲进去,保着他杀开一条血路,我差点死在马蹄下。”
  徐妙锦说:“你救你老子是理所当然的呀,还要本钱?”
  朱高煦说:“我能吗?是他感动了,主动说,打到南京就立我为太子。”
  徐妙锦木然地站着,傻了一样,一语不发,她觉得受愚弄、上当了。
  朱高煦问:“你怎么了?”
  “没怎么,”徐妙锦说,“你快送我进城,趁天还没黑。”
  朱高煦说:“要我帮忙,口气还这么硬。”
  第六部分
  连天炮火安闲对弈大势已去江山易主(4)     徐妙锦进入京城后,都来不及回家,先后找了几户与徐府有通家之好的朋友,打听到了准信,二哥徐增寿被关押在左顺门门洞密室里。
  她必须趁乱救出哥哥来,以免皇上反悔又杀了他。徐妙锦根本不相信二哥会背叛皇上。
  徐妙锦带人直奔左顺门,他们砍断了门栓,这混乱时候,看守们乐得不管,都溜了。徐妙锦冲进去,见二哥徐增寿被绑在柱子上。徐妙锦叫了一声:“二哥!”一时泪如泉涌。
  徐妙锦替他解着绳子,徐增寿说:“你怎么回来了?你不来,城破之日,就是我断头之时呀。”
  徐妙锦说,是姐夫派人护送她进城的,这么着急,就是为救二哥。
  徐增寿大喜,几乎跳起来:“朱棣破城了?”
  徐妙锦告诉他,随后就会攻进来,连守金川门的李景隆、谷王都降了燕王。
  徐增寿说:“真是苍天有眼啊,我没有白受罪,我没有白白帮他传递消息。他一坐了龙椅,我也该封侯了,谁说一门不能两侯?他早就答应我了。”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纸,说:“看,这是我联络皇亲国戚写的《劝进表》,这还是假的吗?”
  徐妙锦愣了:“你说什么?你果真是帮朱棣抢皇位?”
  徐增寿说:“这有什么奇怪吗?”
  徐妙锦说:“朱棣直到今天也没改口,他可是说起靖难之师是为了除奸臣、清君侧,他说他没有野心。”
  徐增寿大笑:“傻丫头,只有傻子才相信这话。”
  徐妙锦说:“二哥,你这是在谋反啊,难怪大哥对你不放心,你为了自己封侯,居然助纣为虐。你这样做,是毁我徐氏一门清白呀!”
  徐增寿说:“谁清白,还难说呢。燕王一称帝,大哥可就不清白了。小妹,你别相信什么正统不正统,胜者王侯败者贼,自古而然……走,我和王公大臣们联给好了,约好在徐府会齐,一起去迎燕王入城。”
  徐妙锦略一思忖,没有公然反对,便跟他往外走,她心里已有数了。
  此时朱允炆的精神已经快崩溃了,宫里更乱了。远处己听到了隐隐的杀声。来殿里上朝的,除了方孝孺,不到二十个大臣。
  程济跑来报告说:“陛下,金川门最危险,燕军攻城攻得很猛。”
  朱允炆愣愣地问:“李景隆和朱橞呢?叫他拼死抵挡!”
  程济说:“有好多人临阵脱逃了。”
  朱允炆失神地颓坐下去。
  少顷又有人相继来报:“皇上,聚宝门被轰坍了一段城墙,燕军潮水一样往里涌呢。好歹又把口子堵上了。”
  “陛下,仙鹤门和沧波门都快失守了……”
  朱允炆傻了一样,抱住头喊:“不听,不听,勤王军呢?勤王军来了吗?”他近乎歇斯底里了。
  又有人跑步来奏报,被殿外的方行子、宁福拦阻了,不让他们再报坏消息,摆手让他们退下。
  这时徐妙锦来到宫门口,徐妙锦吵着要进宫,她被挡驾。她说:“我是魏国公的妹妹徐妙锦,我有要事报告皇上。”
  皇宫卫士说,是皇上不准进。
  徐妙锦一眼看见了方行子和宁福,便大声喊道:“宁公公,我是徐妙锦,我有紧急军情奏报。”
  宁福犹豫了一下,与方行子耳语后,对皇宫卫士下令说:“放她进宫。”
  徐妙锦被带上殿,朱允炆火愣愣地责难道:“谁把一个女人带上殿来?”
  不等别人答言,徐妙锦跪下说:“启奏皇上,民女是魏国公妹妹徐妙锦,皇上不认识我了吗?我刚从朱棣营中来,有紧急军情奏报。”
  朱允炆脸色这才好些了,他说:“你起来吧,有何军情,快说。”
  徐妙锦说,皇上应立即罢了谷王和李景隆,抓起来问罪,他们卖主求荣,决定今天夜里开金川门献城。
  朱棣和众大臣大惊,朱允炆还不大相信会有这事。
  徐妙锦说她亲眼见李景隆和朱棣在下棋,谈笑风生。他还奏报一个更令朱允炆恼火的事,几十个叛臣正在徐家密谋开门迎降。
  朱允炆很觉奇怪,不是已把徐增寿关进了左顺门了吗?谁会领头?
  徐妙锦承认是自己误放的,他说二哥是个糊涂人,他们推他为首,是因为他是朱棣的大舅哥,请皇上明察,他二哥是被裹胁的。尽管徐妙锦来出首,她还是想把徐家人撇清。
  朱允炆便下旨,派人去金川门抓李景隆和朱橞,再派锦衣卫包围徐府,把叛逆全都一网打尽。
  锦衣卫的几个将领领旨而去。
  抓李景隆和谷王已不可能,徐增寿和他的同伙倒是被堵在徐府一锅端了。
  情况更危急了,大臣们莫衷一是,有的主张动员百姓上城死守,有的则劝朱允炆还是躲一躲。
  忽见锦衣卫的人拥着徐增寿一干人上来,徐增寿趁人不备,把一件什么东西丢到了角落里,被宁福发现,他拾起来,送到皇上龙案上。朱允炆拾起来一看,惊呼:“《劝进表》?好啊,你们这帮叛逆,朱棣还没进城,你们就劝进了!”
  朱允炆不禁怒从心头起,指着徐增寿说:“朕饶过你一次了,念你是功臣之后,想不到你联络了这么多人私下里效忠朱棣,拥戴他当皇上,你还有什么可说!”
  徐增寿依然梗着脖子不语。
  朱允炆眼里从来没燃起过这样的怒火,他走下殿,逼近徐增寿说:“朕待你不薄,你为什么这样背主忘义?”
  徐增寿说:“无道昏君让有道,这也是天意。你听听,燕王正义之师已经快杀到皇城了,你还不如早点自贬为庶人,到奉天门去跪接新君大驾呢。”说毕哈哈狂笑。
  这时在殿上没走的徐妙锦大声说:“二哥,你疯了吗?你快说,这不是你的真心话……”
  怒不可遏的朱允炆气得浑身直抖,他不知哪来一股勇气,突然左手按住方行子的剑鞘,右手向斜上方一抽,抽出剑来,连想都没想,用力一搠,剑插进了徐增寿的胸膛,鲜血喷了朱允炆一脸。
  在人们惊呼声中,徐增寿带着剑,像一截朽木一样咕咚一声倒了下去。
  朱允炆杀了人,又索索地抖了起来。
  方孝孺说:“杀就杀了吧,其实这样的乱臣贼子,不劳皇上动手。”
  方行子找来面巾,替皇上擦洗脸上和袍袖上的血污。
  惊呆了的徐妙锦这时忽然尖叫一声,扑倒在地上,抱起徐增寿的头大哭:“二哥,二哥呀,我恨你卖主,可我是为你好,为咱徐家的清白呀。”她指着朱允炆说:“我告发二哥,可我并不想让你杀了他呀,这不等于是我亲手杀了哥哥吗?”
  朱允炆见她哭,自己也哭起来。
  宁福和方行子把他扶到殿里去了。
  第六部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1)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燕王这只被逐的燕子终于飞回南京并上了“帝畿”,先生是送燕子上青云的一阵好风。朱元璋为柔弱的继承人准备了逃难的袈裟,是不是因为他当过皇觉寺的和尚?明知建文帝可能逃逸,但他必须“死”,皇位不虚,岂不有夺位之嫌?
  下午上朝时,殿下人头更显得稀疏,冷冷清清。朱允炆关心的还是勤王之师何日来解京师之围。方孝孺并不敢以实情奏报,那太令皇上伤心、难堪了,方孝孺觉得,唯一有指望的只有齐泰、黄子澄。他说黄太卿正在苏州,与知府姚善一起募兵,齐尚书也在浙江招兵,他们都有消息传回来,相信不久就会来南京勤王。还有,铁铉也准备南下勤王。
  朱允炆叹息连声,只怕是远水不解近渴呀,南京早已危在旦夕了。
  从不出头露面的监察御史尹昌隆倒还每天上朝。他突然出班奏道:“皇上,现在已兵临城下,大势已去,如果无谓地抵抗,怕也无益,如果识时务,也许还能保住性命。他竟然劝皇上交出御玺,让位给燕王,天下也就太平了,会立即结束动荡,这是造福于天下的事,他还“恭请圣裁”。说罢,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份折子交太监递上去。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柳如烟第一个站出来斥责,尹昌隆作为监察御史,在危难之时,惑乱人心,威逼皇上退位,这是不忠,请皇上立斩尹昌隆。
  程济的反应更为激烈,扑过去几乎要与尹昌隆拼命,人们好歹拉开。接下来有很多大臣响应,大殿里一片吵嚷声,尽管有人拉着,尹昌隆还是挨了不少拳脚。
  朱允炆的气愤可想而知,他将那折子往案上重重地一摔,说:“尹昌隆胆敢这样欺君!朱棣给了你什么好处了?莫非急等着封侯拜相吗?来人啊!”
  殿上武士应声而到,环列阶下。
  朱允炆说:“朕先留你人头,将尹昌隆打入大牢,等朕击退了燕逆再与你算账。”
  尹昌隆并不畏惧,他仰天叹道,现在议和退位,还有体面可言,一旦城破,那就死无葬身之地了。他被武士推了出去。
  程济随后奏报,皇上此前派他到金川门探听虚实,他见了谷王,说他并没有开门献城的打算,他说是有人造谣。金川门铜帮铁底,让皇上放心。
  人们面面相觑,朱允炆总算舒了口气,又自我解嘲地说:“朕待谷王不薄,朕知道他必不负朕嘛。”
  这几天,朱允炆整天呆在正心殿里,茶饭无心,常常仰头望着大匾后头的铁箱子发呆,有好几次,都差点叫人取下来打开了,但总觉得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夜幕徐徐从天边撒落下来,又是一个不安之夜。正心殿里烛光飘飘忽忽的,殿外风吹树响,大殿内外笼罩于白果树巨大阴影中,皇宫显得阴森森的,像一座空旷的坟墓。
  朱允炆一直在发抖,方行子该交班出宫了,朱允炆却拉着方行子的手不放。他说:“你别走,行吗?你扔下朕一个人,朕就更害怕了。”
  方行子只得安慰他说:“我不走。不要紧的,皇上不要太着急,他们攻了两天了,不是还没攻进来吗?等勤王军一到,里外夹击,就有转机了。”她这话,连她自己都不信。
  朱允炆冷笑,还有人来勤王吗?他早已绝望了。
  方行子说,别人指不上,陛下还不相信齐尚书和黄太卿吗?他们正在苏州、浙江招兵,他们对皇上的忠诚还用怀疑吗?
  朱允炆不语,又仰起头看巨匾后的铁箱子。方行子也在看那铁箱子。
  朱允炆喃喃地说:“日暮途穷了,也许到了开铁箱子的时候了……”
  宁福来了,他像个幽灵,悄然上殿,他说:“皇上,娘娘带妃嫔们都来了,在殿外候着呢。”
  朱允炆向外一望,见月光下,站了一院子人,有妃嫔,也有皇子,还有宫女。
  朱允炆一步步走出去。
  朱允炆一出现,由马皇后带头,呼啦啦全跪下了,人群里一片抽泣声。
  朱允炆不由得悲从中来,仰天长叹一声:“是朕无能,无能啊,太祖高皇帝传位给朕才四年,朕知道他对朕的期待,朕保不住社稷江山,朕连你们也保不住啊,朕愧对天地,愧对祖宗,愧对苍生,也愧对你们。”说着已泣不成声。
  马皇后虽悲痛难忍地哭着,却一再劝慰皇上,不要过度自责,有此一劫,也许是天意,但大义终会战胜邪恶,太祖在天之灵能不保佑吗?
  这些不痛不痒的话早已不能安慰朱允炆了,他说:“城破只是旦夕的事了,覆巢之下无完卵,朕无颜苟活,更不能当朱棣的阶下囚受辱,朕已想好了,一旦他们攻入宫中,朕与你们一起自裁,朕对不起你们了。”
  人群里的啜泣变成了号哭。朱允炆走过去,扶起两个不到七岁的小皇子和公主,在人群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