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都可以了。马云更甚,他的嗅觉钻到电子商务里就不出来了。他先是嗅出了阿里B2B和淘宝这两个分别面向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的超级平台,接着又不停地嗅啊嗅,嗅出了支付宝,嗅出了阿里软件,嗅出了阿里妈妈……
4。牛 在蒙牛乳业的董事长牛根生的名片上写着一段对牛的评价:吃苦、勤劳、坚韧不拔。蒙牛乳业认为,巨大的成功不是力量而是韧性。在我看来,坚持和韧性是创业者最重要的品质,且具有不可替代性。作为中国最老的IT黄牛之一―金山公司在2007年终于修成正果,成功上市。金山的上市承载了太多的东西,已经不单是一个企业上市的事情。 自1989年创办以来,金山已经坚持了将近20年,可谓“三千里路云和月,二十功名尘与土”。现在,金山公司终于堆“金山”了,而同期的很多公司都已经灰飞烟灭。金山像头老黄牛般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现在。但愿这头曾经承载着中国软件业的光荣与梦想且是中国程序员寄托所在的老黄牛一路走好!
5。鹦鹉 肯定会有不少人奇怪,创业者必学的动物中怎么会有鹦鹉?其实,创业者非常有必要学习鹦鹉的语言沟通能力。创业初期,跟团队的沟通、跟投资人的沟通、跟客户的沟通等太重要了,因为你的很多想法还没实现,很多业务还没做起来,这个时候沟通显得尤为重要。说到语言沟通能力,就不能不说马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的语言天赋为阿里巴巴能发展到今天提供了强劲的炮弹和催化剂。
6。驼鸟 大多数人对鸵鸟都有很多误解,最深的误解就是所谓的“鸵鸟政策”,其意思是鸵鸟一遇到危急情况,就把头钻到沙堆里,以为就会平安无事。所谓“鸵鸟政策”,就是指不敢面对现实而靠自我安慰来应对危机的政策。其实不然,沙漠考察队员曾经目睹过这样一种情景:鸵鸟在遇敌而逃时,会突然将头插入沙堆,颈子跟着钻进去,然后把头从沙堆下面伸出,弯向腹部,这样就让双眼露在沙堆外,以便观察。当穷追不舍的猛兽扑到时,冷不防被鸵鸟那铁腿踢得晕头转向,等到猛兽清醒过来,鸵鸟早已不知去向了。 本文要说的就是鸵鸟的那双腿,它们可是攻敌制胜的利器,就连猛兽也吃不消那犹如犁铧一般的脚趾,轻则皮开肉绽,重则一命呜呼。除此之外,这双腿的奔跑能力超强,比如非洲鸵鸟每小时可跑60公里以上,连快马也难追上它。对于创业者来说,就是要善于发现究竟什么可以作为自己的“鸵鸟腿”,一旦找到以后,就可以依靠它退可守、进可攻。找到你的“鸵鸟腿”,或许就找到了自己企业的核心,找到了自己的竞争壁垒。
7。蜘蛛 今天,那种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创业者一定要学习蜘蛛的织网精神,能够吸引到比自己强大的人才。刘邦创立了著名的“三不如”理论:“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幼时读到此处,每每对张良、萧何、韩信的文韬武略佩服得五体投地。随着年岁渐长,却对刘邦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8。不死鸟 在这里说到不死鸟,我不想谈古希腊和古埃及的那些传说,也不想它与埃及神话中的太阳神和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有着怎样密切的联系,我只想借用这种动物的名字。最后提到的这种动物,只是想让创业者们一定要牢记它的名字。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不死”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初创业者和那些已经碰到各种艰难险阻的创业者们,每天都要提醒自己:最重要的是如何活下去。
向《士兵突击》学习如何创业
正常来说,一部电视剧能够火暴要具备三要素:铺天盖地的宣传炒作、红得发紫的大牌明星、曲折离奇的感情纠葛。《士兵突击》连一个因素都没有,甚至一个女性角色都没有,却出乎意料地迅速火了起来。 我们主要说说《士兵突击》里的经典台词,从中学习如何搞好互联网以及值得借鉴的地方。
1。钢七连的精神:不抛弃,不放弃 钢七连的这个精神、这句口号一直贯穿全剧,引导着许三多、史金、伍六一等一个个血性男儿走向成功。这一点不光是互联网行业适用,各行各业都适用,做任何企业都要有这股精神。当然,做人也是这样。
2。许三多:好好活着就是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着 有时,人生哲理、名言警句通常就是出自傻子之口,比如《尘埃落定》中二少爷的那句“该来的总会要来,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许三多也是这样傻里傻气地教导我们的。许三多同志的这句名言虽然很拗口,却很富有哲理、指导意义,对于从事互联网的同志们更是如此。从事互联网其实和打麻将非常相像,重点都是要上桌。如果被洗牌了扔下来,连玩的权利都没有,其他的也就免谈。只可惜,许三多同志的这句名言出来得太晚,耽误了很多人,比如博易的张静君。
3。吴哲:平常心,平常心 记不清吴哲在剧中是双学士还是双硕士了,反正是那帮兵蛋子中喝墨水喝得最多的。有学问就是不一样,这句名言太帅了。任何一个创业者都必须要有一颗平常心,尤其是从事互联网的。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太浮躁,迫切需要吴哲的平常心。
4。老团长: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那就是要“做到” 姜还是老的辣,看问题多深刻啊!从事互联网的大多人还是太年轻,需要向老团长多多学习。
5。高连长:我就像只猴子,整天对着太阳活蹦乱跳,还以为自己天天向上呢 高连长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却想到了业界的很多网站、很多牛人。自己以为是在天天向上,可是在别人看来他们或许就是一只整天对着太阳活蹦乱跳的猴子。
6。伍六一:当兵最怕一件事,人来了,人又走了 当兵如此,创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在互联网行业里创业更是如此。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铁打的公司流水的员工。互联网行业的高离职率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面对人来了、人又走了的境况,要有一个好的心态。
7。许二和:苍天啊,我家老三终于不傻了……他……他疯了…… 由傻到疯,是一个质的飞跃。成功者都是孤独的,在旁人眼里不是傻就是疯。成功者总是少数,和大多数人都不一样。许三多是这样,周鸿是这样,马云更是这样。
8。袁朗:在绝望的时候才会尽最大的努力 每个企业都有绝望的时候,只是互联网企业绝望的次数更多一些。现在的各大老牌互联网公司,哪个没有经历过呢?曼德拉的名言是:没有坐过牢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套用一下,没有经历过绝望的企业就不会成为成功的企业。绝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尽到最大的努力或者根本就不知如何努力。
经济危机下,创业应注重的因素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描写用于描绘2009年的创业环境尤为贴切。越是经济不景气,越是不好找工作,越是有更多的人去创业或者准备去创业。曾收到过两份几乎一模一样的邮件,都是咨询关于创业应该具备什么条件、什么因素最重要等。越是特殊时期,越要踏实地看待创业。创业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呢?
1。关系 在国内创业,这个因素毫无疑问应该排第一。如果有足够硬的关系―这种特殊的资源,那么就足够你去创业了。不过,这种公司或许会做得很热闹,但永远不会做大做强。 当然,这里的关系是广义的,包括你所在行业和跨行业的各种关系网,包括供货商、经销商、客户、行业管理部门等。有了关系并不意味着有了一切,对关系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也会影响你的结果。即使资源有限,只要配置得当,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
2。创意 如果不是把范围限定在了国内,那么这个因素就应该放到第一位。有位天津大学的同学跟我在MSN上交流,他们准备做一个“SNS+威客”的模式,问我是否靠谱。我直接告诉他不靠谱,如果只是想玩玩的话可以。他问我这类网站的瓶颈在哪里?我的答案是因为这类网站很长时期内不会赢利。鉴于他目前的人脉网络,靠这个能忽悠到VC的可能性很小。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小本创业,创意先行。创业,就是从创意开始。很多时候起点决定终点。
3。技术 除了关系之外,技术是一个创业公司形成竞争壁垒的最有效工具。创意可以人人有,技术则不是。
4。资本 资本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资本是万万不能的。一文钱逼倒英雄汉,一笔钱整垮了多少看上去本应该欣欣向荣的创业公司!
5。团队 俗语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组织创业团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多VC投项目的时候首先看的就是团队素质。一个优秀的团队可能把一个普通的项目做得很出色,一个糟糕的团队肯定会把一个精彩的项目做得让人痛心疾首。 组建创业团队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成员能力的互补。我认为互补是多方面的,比如可以从知识结构、能力倾向、行业资源、心理素质等方面来互补。只有互补合理得当,才能发挥创业团队各个成员的优势,弥补彼此的不足,从而形成一个全面具备知识、能力、性格、人际关系资源优势的优秀创业团队。
最适合创业的三个年龄
美女方华给我发来了预告短信,说他们酷6网外号为“李鲁花”(鲁花为压榨专家)的李善友将做客BTV5的《名人堂》栏目,畅谈打工与创业。这条短信被爱人在例行检查中发现了,由于我和善友兄是老朋友,经常提到他,所以爱人对他也很熟悉。再加上她平时也爱看打工、创业的节目,所以热情竟然比我还高。 节目开始前几分钟,爱人就开始喊我。领导发令,我只好抱着笔记本来到客厅,一边捣鼓我的东西,一边看李善友和观众分享他从高级打工仔到创业者的精彩历程。 节目很精彩,但我重点要说的是节目中嘉宾品牌专家陈石头先生的一句话,他说最适合创业的三个年龄分别是25岁、35岁、45岁。 我很认同这个观点,以前也曾经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周末在一个活动上与大学生们现场交流时,我也谈到这个观点,并建议大学生们应该先去打工,而不是选择先创业。 第一个适合创业的年龄:25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22岁左右大学毕业,等到25岁时,已积累了那么一点点可怜的经验,基本上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然后,这个年龄所充满的激情、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气,适合创业。反正,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第二个适合创业的年龄:35岁。一般来说,在这个年龄打工已有一定成就,或者是高级打工仔,或者小有成就,各方面都有了不错的基础,可以放手去创业。这个年龄的人最有创业的冲动,亲戚朋友也经常在耳边“怂恿”。而且这个年龄即使创业不成,三四年后三十###岁,还是打工的黄金年龄,还可以回过头去打工。
第三个适合创业的年龄:45岁。但凡到了这个年龄,创业就没有多少退路,输不起了。这时创业靠的更多的是自己前半生积累起来的资源和人脉。 总之一句话,25岁靠激情、35岁靠积累、45岁靠人脉,这是三个最适合创业的年龄。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只是相对普遍而已。
三大影后张艾嘉、刘若英及李心洁曾携手合作拍摄过一个电影―《20、30、40》,描绘现代都会里既时髦又复杂的人际关系,呈现了三个不同年龄层的当代女性如何从爱情的失落和获得中面对变动的人生。找个合适的机会,我也去拍个艺术电影,描绘现代都市里既时髦又复杂的创业人生,呈现三个不同年龄层的当代男性如何从创业的失落和获得中面对变动的人生。片名也定好了,就叫做《25、35、45》。
四轮驱动,创业才能奔向成功
创业之路,人本管理。如何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有以下四点不可或缺,就好像汽车一样,只有四轮驱动,才可根据行驶路面状态的不同,将发动机输出扭矩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前后所有的轮子上,以提高汽车的行驶能力。四轮驱动,可使你的人生战车跑得更快,驶向成功的系数更大!
左前轮:野心。美国有个亿万富翁,他临终前问周围的人,穷人最缺什么?缺钱,缺理想,缺知识,缺毅力,缺勤奋,这些答案都被他否决了。他告诉人们,穷人最缺的是野心。这里的野心指的是超乎寻常的雄心壮志。一个人要走向成功,必须有野心勃勃的斗志。秦始皇当年南巡,沿途看客中有两个孩子,一个是刘邦,一个是项羽。看到秦始皇天子威仪八面威风,刘邦对周围的人说:“大丈夫生当如此。”而项羽更直接:“彼可取而代之也。”其二人之野心勃勃,溢于言表。后来此二人确实干出了惊天动地的事业。 创业也好,打工也罢,都要有野心,否则你只能一辈子做一个平庸的小职员。即使你的项目、你的网站最后做不成世界第一,但总要敢想、敢做梦。最后做不成世界第一,做成中关村第一也是好的。野心,是成功的基础。 右前轮:谋略。《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代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这是最好的谋略,对军事与经济活动都非常实用。光有要成为世界第一的野心却没有谋略,那只能是一味蛮干,最后只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柄。 左后轮:炒作。为了成功,有的人在默默炒作,有的人在大肆炒作。从古至今,许多人的成功都有炒作的成分。
诸葛亮想出山成就大事业却不动声色,将自己的知名度炒得震天响,架子摆足,让刘备历经周折三顾茅庐后才得到他。得之愈难,愈珍惜之。刘备和诸葛亮作为合作伙伴,相知一生从未生疑,从古到今鲜有。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过去了,再好的项目也需要炒作。只有通过刻意炒作,才能彰显一个人、一个项目的个性,才能给人们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右后轮:相时。“君子藏器于身,相时而动。”一个人、一个企业要成功,必然要在正确时间做出正确的决策,把握机遇很重要。许多暂时受到挫折的人,都是随着时间推移待机遇来临后一举成功的,这需要人们学会承受压力并择机而动。《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虽然声势很大,但宋朝社会稳定、经济充裕、百姓生活安逸的大环境,不能为它提供改朝换代的社会基础,因此注定了水泊梁山最终被朝廷“招安”的命运。所以,再好的项目也要选择时机,比如你现在再砸钱去做门户网站,或是前两年SP火暴的时候许多人大把投钱去做WAP,回过头去看,都是注定要撞得头破血流的。
创业最大的难处
记得以前有个调查活动,主题是“创业的难处是什么”。
有一堆选项,结果不出意料,有一半的人选择“资金不足”那项。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看VC怎样三难创业者》,里面分享了当年VC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你最缺的是什么?我当时傻乎乎地回答基本都是“缺钱”,别的都不缺就缺钱。这篇文章发表后,很多创业者跟我互动,说这是大实话啊,为何VC就不喜欢听实话呢?大家对于创业难都有一肚子苦水,有个朋友还发来一首词,很不错,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创业难,难于上青天。 秋水无影,望断南飞雁。 创业之初皆茫然,路途漫漫? 苍天远,远在天边。 坎坷命运,志向不短。 弱冠年,激情无限。 自古英雄出少年,兴旺河山。
创业难,难于上青天。 仰天长啸,直冲霄汉。 目前的情况是:政府鼓励创业,专家倡导创业,媒体宣扬创业。创业者如是说―“创业之难,难于上青天!”创业是难,但究竟最大的难处是什么呢?首先有一点是肯定的,最大的难处肯定不是没有钱。 很多朋友纷纷创业了,包括屈于鸿,他做了Koomail。朋友们创业后都更喜欢跟我聊天了,当然更多的是聊他们的创业项目,屈于鸿也是如此。
是朋友,就得说实话,所以我直接告诉他,我不看好他。我心软、面善,所以很少直接打击那些创业者们,即使不看好,我也通常会委婉地表达出来。但屈于鸿是好朋友,所以我就直接告诉他,我不看好他的Koomail。 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一开始他就让我用他的新产品,让我体验。我直接问了他一个问题,我每天都要通过Outlook和手机同步,你的Koomail能行吗? 老屈顿时一脸尴尬:“说你这样的客户我们争取不了,因为你的这个需求我们满足不了。”可是,有我这种需求的用户数量少吗? 创业最大的难处是什么?我不知道各位创业者们的答案是什么,但通过我刚才讲的老屈的故事,大家知道我的答案了吧――好项目才是根本,否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