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管理]做强做久做自己-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社长刘其中那里,他的心立刻悬到了嗓子眼儿:这不是忙中添乱吗?一个鞋厂,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这个敏感时期来,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影响中美关系,出现这样的后果,谁能负得起这个责任呢?于是他告诉有关人员,有关双星来美的事,拒不接待。
  消息反馈到汪海这儿,他决定亲自与刘其中商洽此事。在电话里,汪海动情地说,我虽然是个鞋匠,可我知道是企业的利益大还是国家的利益大。我是一个从军人转业到地方的企业家,在战场上我们没有怕过美国人,在商场上我们依然不怕美国人。你怕人家有用吗?怕能解决问题吗?我作为第一个代表中国企业来美国开新闻发布会的人,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我有这个分寸。我汪海只会给中国人增光,绝不会给中国人丢脸!第5节:做强做久做自己(5)
  字字铿锵,刘其中已经许久没有听到这样令他热血沸腾的话了。他被汪海强烈的爱国之心感染了、打动了,破例同意了汪海的要求,新闻发布会将如期在美国召开。
  1992年8月28日上午九时,刘其中来到会场,望着进进出出的外国记者,他那颗稍稍放下来的心又提起来了。他仍然有些担心汪海,他毕竟不是政治家,能应对这种局面吗?刘其中心里在打鼓。尽管他对汪海的胆识和口才很佩服,但这可是国内企业首次在美国召开新闻发布会。企业领导人不同于政界人士,外交经验少,美国各界的游戏规则也掌握得不够全面,汪海能成功吗?要是闹出外交笑话来,事情可就大了。想到此,刘其中的脸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的目光无意间与汪海相遇了,令他吃惊的是,汪海气定神闲,一副坦然自若的样子,刘其中紧张的情绪一下子得到了缓解。
  新闻发布会开始了。汪海首先发布了有关双星的商务活动、企业管理方面的五条消息,接着便进入了最紧张的阶段——记者提问。
  最初他们提问的是有关双星的规模、基本建设、员工人数等方面的问题,汪海谈笑风生,口若悬河,对答如流。刘其中紧张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微笑。然而,没过多久,刘其中害怕的事情终于出现了,这又让他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儿。原来,美国《星岛日报》记者甄荣光提出了一个敏感的问题。
  “请问中国鞋王,如果美国取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实施特别301条款,你的企业会不会受影响?你对此持何种态度?”
  刘其中神色紧张地盯着汪海。
  汪海镇静自若地回答道:“对这个问题,我国政府已经明确表态,我只是个鞋匠,对政治不想多谈。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国有大企业的负责人,我的回答是:
  第一,最惠国待遇本身就是对等的,不是哪一方恩赐给哪一方的,贸易是相互的,制裁同样也是相互的。
  第二,美国如果实施301条款,我们企业的发展肯定会受影响。但是东方不亮西方亮。美国有2亿人,中国却有12亿人,整个世界有50亿人,市场是巨大的。我们丢个美国市场算不了什么,过去的几十年我们不是也没有进入过美国市场吗?我们可以再开拓其他市场,有人就要穿鞋嘛。可是美国却会因此而丢掉了中国这一世界上最好的、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
  第三,双星高品质的产品已经赢得了‘上帝’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为美国民众所喜爱,即使实施301条款,我们也照样有办法继续进入美国市场,这不是哪一个人的意志能左右的,而是由市场规律、经济规律所决定的。”
  汪海的回答不卑不亢,有理有据,一席话说得台下没有了声音。刘其中得意地昂起了头,直视台下的记者们,心想:这下来了个厉害人,看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一波稍平,一波又起。
  “我是纽约《美东时报》的记者威廉 ? 查理。”只见这位美国人的蓝眼睛里闪动着狡黠和不屑,提了一个更为刁钻的问题,“汪海先生,大家都叫你中国鞋王,都讲双星鞋是品质一流的,我冒昧地问一句:您现在脚上穿的皮鞋是双星鞋吗?”
  威廉 ? 查理提完这个问题时,脸上呈现得意之色,因为他知道双星是以生产运动鞋著称的,而汪海脚上穿的却是皮鞋。不得不承认他观察得仔细,看来这个空子还真让他钻着了。
  威廉 ? 查理的提问的确太出乎意料了,在场的人都不免一惊,目光齐刷刷地转向汪海脚上的那双黑色皮鞋。此时的刘其中已经觉得凶多吉少,万一汪海脚上穿的是别国品牌的鞋,特别是耐克的,那笑话可就闹大了。
  只见汪海爽朗地大笑着,双眼闪露出快乐的光芒。他兴奋地说道:“感谢这位记者给我提供了一个宣传双星的好机会。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在公共场合脱鞋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但是,如果我不满足这位美国朋友的提问,同样是不礼貌的。”
  人们听汪海这么一说,都睁大了眼睛望着汪海,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只见汪海弯下腰把鞋脱了下来。刘其中见状想上前阻止,但已经晚了。这怎么能行呢?一个堂堂的国企老板在美国脱鞋,成何体统?第6节:做强做久做自己(6)
  这时,汪海将鞋高高地举在了手里,嘴里发出一句带有山东口音的英语: “CHINA DOUBLE STAR!诸位,你们看到鞋底上的双星商标了吧?我穿的是双星鞋。如果我不穿双星鞋,还配称中国鞋王吗?不仅我一年四季都穿双星鞋,连我的员工也都穿双星鞋。我们要脚踏双星,走向世界。”
  刹时,会场上镁光灯闪成一片。
  第二天,汪海手举皮鞋的照片登在了纽约各大报纸的显要位置上。一位外国记者对汪海的脱鞋举动连连感叹,他对汪海说:“在我们的记忆里,你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在美国公众面前脱鞋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前苏联主席赫鲁晓夫,那年他在联合国发火,脱下鞋子砸桌子,他要跟美国对着干,显示他超级大国的威力;第二个脱鞋的就是你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人敢于用自己的产品向美国市场挑战,这才是真正的厉害呀!”
  一位美籍华人被汪海理直气壮的演讲感染了,她激动地跑上台,感动地说:“汪海先生,你长了中国人的志气,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自信,中国人的自豪,中国人的自尊,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祖国民族工业的希望。我们华侨一定买咱们国货,宣传咱们国货,为祖国争光。”
  此时的刘其中激动不已。他亲眼目睹了一位来自祖国商界的战将,勇敢地在美国人面前显示出的强大的民族精神。他握住汪海的手久久不放:“老汪,我在纽约五年了,大大小小的新闻发布会参加得不少,今天看到你在这里成功地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真是大长了咱中国人的志气啊!”
  刘其中回到办公室后,立即怀着激动的心情向国内发回电讯:汪海其人,百闻不如一见,中国应该多几个汪海!
  赵晏彪评述:
  从温总理穿双星鞋
  看民族品牌的成长
  2006年7月26日的《大河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温家宝穿旧鞋视察河南》的报道:“那纯白略带黑条纹的‘双星牌’旅游鞋,陪伴着我们的温总理,走过了全国三十个省市,走过了全国数千个县(市)……这是一双普通的旅游鞋,这是一双被黏合过多次的‘双星牌’旅游鞋,它承载着温总理那不知疲倦的身躯,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它承载着温总理那颗赤子之心,把党和政府的关爱亲手献给人民;它承载着一个伟大的胸怀,那里汹涌着国家与民族的血脉。”文章写得非常动情,但我却在思考着另外一个话题,温总理穿着我们民族品牌的鞋走过了全国数千个县(市),这说明了什么?该是提高穿用民族品牌意识的时候了!
  温总理穿“双星”鞋,这对全中国人民特别是对我们中国的企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总理不仅仅是穿了一双国产鞋,而且是用实际行动向全国人民发出了这样的信号:从我做起,弘扬民族品牌!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已表现为品牌的竞争,品牌本土化和品牌国际化已成为当前企业面临的新课题。温总理曾经强调:“拥有名牌的多少,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名牌就是质量,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就是生命力。希望全国有更多的名牌走向世界,加快培育更多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品牌。”
  温总理穿着双星鞋走访全国,在支持民族品牌上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这与目前存在的一些人以穿洋品牌为荣、部分商场将民族品牌拒之门外的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国家是否强大,是否在世界上有话语权,其民族工业与民族品牌是否兴盛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培养国人的民族品牌意识。
  说到民族品牌,不能不提及日本和韩国。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品牌建设阶段,韩国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无论是日本还是韩国,从经济起飞到品牌群落崛起都会经过大约二十年的时间。如果这个时间同样适用于中国的话,那么现在正好是中国企业品牌崛起的时间。中国经济已出现了从财富时代到品牌时代的契机,关键要看中国企业如何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第7节:做强做久做自己(7)
  “弘扬民族品牌文化、唤醒民族品牌意识”是我们每一位中华民族有识之士所要为之努力的。不管哪个企业、哪个行业,其创出的品牌首先是国家的、民族的;既然是民族的,我们的品牌就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政府要支持民族品牌,专家学者要研究民族品牌,商家要推销民族品牌,新闻界要宣传民族品牌,消费者要热爱民族品牌。只要正确地引导,将很快掀起创民族品牌、热爱民族品牌的高潮。
  这不禁让我想起双星总裁汪海,他曾不止一次地向社会高呼:“该到唤醒国人民族品牌意识的时候了!”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优秀企业家,汪海一贯以弘扬民族品牌为己任,他在几年前对民族品牌就有高论,他说:“热爱民族品牌是爱国主义的体现”、“民族品牌的意义大于经济增长速度”、“品牌用在市场上就是原子弹”……作为第一代硕果仅存的优秀企业家,作为化工行业先进企业的代表,他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与气魄,30多年如一日,不低头,不信邪,坚持走自主创新和弘扬民族品牌之路,从“给人做鞋”发展到给汽车做“鞋”,双星已经成为拥有鞋业、轮胎、服装、电力、机械等八大行业产品的大型集团。目前,双星鞋和双星轮胎都被国家认定为“中国名牌”,并远销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曾说过:“在国际交往中,索尼是我的左脸,松下是我的右脸。”世界知名品牌是一个国家的荣耀。我们的民族品牌不仅代表着国家产业的高端水平,更代表着国家的国际形象,它们承载着重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历史责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只有拥有在国际市场上站得住脚的世界级民族品牌,我国才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打造中国民族品牌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民族企业的头上。令国人振奋的是,今天,我们的温总理脚穿民族品牌的双星鞋,我想,在不远的明天,中国将会有更多的民族品牌迅速成长起来,到那时,中国昌盛在即,民族品牌定会走向世界!
  汪海语录
  无论经济如何一体化,民族利益永远是一个国家不可放弃的底线。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不同的国家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大家不可能以同等的条件去享受一体化的成果和利益。我们应该放弃天真的幻想,奋发图强,创造自己的民族品牌,做大做强自己的民族品牌。因为民族品牌是国民经济的生死牌。
  机遇就好像一个颠簸起伏的大筛子,那些意志不坚、优柔寡断的人经不起几摇,就会从筛子的小孔里漏掉。而这一被漏掉,就等于说被无情地淘汰了。人们常说的“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就是这个道理。
  要想搞好企业,人是第一要素。人的精神、人的志气、人的积极性是最关键的,无论在哪种体制下,都要调动人的积极性。
  佛教讲究修行。修行的过程就是自我管理的过程。这与双星“自己拿自己当骨干”、“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提高自己,自己完善自己,自己给自己出题目,自己给自己加压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向后看,一切都画句号;向前看,一切从零开始。
  只有疲软的产品,没有疲软的市场。
  市场是检验企业一切工作的标准。
  跟着市场走,围着市场转,随着市场变。
  名牌是市场经济的原子弹。
  创出世界名牌是最好的爱国行动。
  抓好产品质量是最大的积德行善。
  今天不创新,明天就落后;明天不创新,后天就淘汰。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柳传志第8节:做强做久做自己(8)
  柳传志,1944年4月生于江苏镇江,1967年毕业于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现任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柳传志曾在国防科工委十院四所和中科院计算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984 年以20万元人民币投资,与其他10名计算所员工共同创办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 1988 年以 30 万元港币合资创办香港联想计算机有限公司,1989年成立联想集团。1997年,两家公司经过整合统一为联想集团有限公司。2000年联想成功分拆,随后成立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下设联想集团、神州数码、联想投资、融科智地、弘毅投资5家子公司。
  柳传志40岁开始创业,用20年时间实现了一个成功企业家的创业传奇。这个传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领导联想由一家小公司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跨国企业集团,更重要的是,他的传奇故事对许多立志创业的青年人来说是一种激励,让创业青年怀有这样一个希望——如果我足够努力,也可以像柳传志那样成功。
  柳传志的商道真经
  对于那些暂时还看不清楚的业务方向,如果有两条路可走,我们可能会两条路都试一试;如果只有一条路可走,只要代价不是以整个公司为赌注,我们可能也会试一试;要是须以整个公司做赌注,除非我们有80%的把握,否则坚决不做。
  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
  ——记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柳传志的人才策略
  联想集团在20岁生日时,做出并购IBM(PC)业务的冲天之举,实现了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的大跨越。2006年3月,联想成为都灵冬奥会的赞助商,在国际市场叫响了中国计算机品牌。8月,又爆出戴尔亚太区的四位高管投入联想的火辣新闻。联想集团在国际化道路上的步子越来越大。联想控股所属的其他四个子公司神州数码、联想投资、融科智地、弘毅投资,在多领域、跨国经营方面也蜚声中外,与联想集团成为五朵并蒂莲,让世界瞩目。
  联想这家创建于1984年11月,当时只有11人的小公司为何能如此快速地向国际化、多元化发展?我们知道,这得益于柳传志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把年轻管理者推向第一线的人才战略。现在,联想的许多青年人担负起了高层管理的重任,在IT服务、投资、房地产经营方面再显不凡身手。联想是中国人的骄傲,是振兴中国民族工业的成功典范。针对联想超前的人才战略,我探讨了柳传志在培养年轻一代掌门人时的几个重要举措。
  联想控股现在有五个子公司,每个公司执掌帅印的都是年轻一代。杨元庆、郭为、朱立南、陈国栋、赵令欢被称为联想少帅,也有媒体把他们驰骋商场的作为称作“五子登科”,在我看来,他们更像联想的五根顶梁柱。这种局面的形成是柳传志慧眼识才,培养、指导、大胆启用年轻人的结果。
  给年轻人一个舞台
  1992年,信息产业领域向国外敞开了大门,关税大幅度降低, IBM、康柏等外国企业的计算机大量涌入中国,推动了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但是,这对国内 PC厂家的冲击也是巨大的,当时甚至可以说是溃不成军, 1993年联想第一次没有完成任务。
  1994年年初,柳传志组织联想人展开讨论,研究联想到底还能不能在中国计算机这一行做下去,跟人家比有没有优势,在资金、技术水准、管理、人力资源全居于劣势的情况下,这个仗打得还是打不得。当时有人提出,实在做不出自己的品牌,干脆就做代理算了。但是最后研究的结果是,联想坚决要打这个仗,他们认为自己的优势主要就在本土化方面。那年,他们把公司的组织架构、业务模式彻底做了调整,一项项地进行检查,然后换了29岁的年轻人杨元庆来担任计算机部的负责人。
  柳传志的这一决策是正确的。从1994年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