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炎,常用它和痛泻要方,与益气健脾方合在一起,戊己丸单独
用的机会不多,但是经常用于治疗这些过敏性结肠炎,效果不
错。
渴自 散
(《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地骨皮桑白皮#.§两(§∞F)甘草£,
(5g)(周学海复刻本日:“檗珍本甘草作半两”)
【用法】上药锉散,人梗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
前服。
【功用】泻肺清热,止咳平喘。
【主治】肺热咳嗽。甚则气急欲喘,皮肤蒸热,日哺尤
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f方解】泻白散一个是有争议、一个常被乱用的处方,值
得注意。谔自散的药物组成很简单,极容易记。两个皮;桑白
皮、地骨皮.其他是甘草、粳苯。它和白虎汤就差两个主要的
药,但是它的主治完全不同,是用于治疗肺热咳嗽气喘。可以
见到气虚而面浮的症状,所以讲的皮肤蒸热.特别是应极其注
意与肺痨的虚热区别,这一点要注意。另外,方剂的分量要注
意,炙甘草五钱,粳米100粒,不是食前服。食后服,必然在
195
第
四
量
清
热
村
置
辅
之
方
甜
掌
瓣
糯
下篇各 论一
脯上。原来服药的方法有个规定,食前、食后,有个在上、在
下的问题。甘草改成五钱,因为一钱太少了,所蹦说周学海柏
本子实际上是错的,因为李时珍当时写的就是五钱。《小儿药
证直诀》的版本不同,错误极多。这个方剂就是这么几味药,
治疗的病有虚有实。它是由于外邪引起的,外邪久留不去,而
且肺气已伤,肺热未靖,这几点要记住。
因为肺属金,金性凉,它有特点,主要是既主宣发又行肃
降之夸。那么就有热和寒的问题。寒过了、热了,就不能升
降,其气上逆,就容易产生咳、喘,再加上时间一长,肺气一
伤,所以就由咳而变喘。这个喘不是痰喘,而是咳嗽气逆、气
喘,厉害了还可见到面红、面肿,这主要指的是小儿,大人也
有,身体虚的可以见到这种情况。这个方剂的用药很有特点,
首先桑白皮是甘寒之品,主要泻肺中之热,还泻水、利水。因
为写肺热下行从水道出就可以使肺热下行从水遵而解,这就可
以回顾到肺既宣叉降、通调水道的问题。由于肺有病。肺气
伤,不能肃降,所以小便也不通和。由于肺有热,肺气逆。而
咪道不通,津液不得正常布散,所以有痰。从这一点说,桑白
皮也是除痰的,而且还有“正本清源”之意。它除痰,是除痰
之根源,和化痰、使痰容易咳出不同,在华盖散讲过这个问
题。另外就是地骨皮,地骨皮也有这个意思,有人把它形容得
非常厉害t这里要注意用法。地骨皮本身是甘寒之品,它能治
疗骨蒸潮热,“有汗用地骨,无汗用丹皮”,它能够人肺泻火.
人肾凉血。由于它能泻肺火,能人阴分凉血,所以它有生津养
阴的作用,但是不妥作为补阴的药物。因为它能清热,上清
肺·下清肾,所以它能养阴,可以生津。不能补阴,但它能养
阴。李东垣对地骨皮有个解释,说得很有意思,从它的名字解
释,从天地来讲,地是阴,从皮毛筋骨来说,骨为里,可是它
又是骨的皮,皮又是在表,人身之表,所以地骨皮这味药,他
说“既能够治疗上热,叉能治疗下热,特别是表里浮游之邪。”
L下篇各 论
用它来清热是很好的。可是有一点要记住,脾胃虚寒、大便溏
薄者禁用。不仅仅在泻白散要讲这点,地骨皮对脾胃虚寒的人
本身是禁用的。因此,地骨皮在用的时候,一个是用蜜炙的办
法(就是用蜜水浸以后,在锅中加热,炙一下),就可以使它
的性质缓和一些;另外在治疗骨燕潮热时,如果见到脾胃虚寒
的人,就要适当加人健脾止泻的药物。因为到了那个时候,都
是滋阴、养阴、清热、降火来治疗骨蒸潮热,可是对于脾胃虚
寒怎么办?特别是用丁地骨皮的时候,需另加药。另外还有一
点,桑白皮在我们今天的用法也是用蜜炙一下,可以润肺,缓
和它的寒性。这两个药台起来主要是清肺中之热。肺中之热实
际上足一种虚热,所谓虚是气虚,所谓热可以是外感而生的
热,也可以是内伤所致的热。外感的后期可“见到泻白散证。
有一种内伤也可以见到,即素来身体不好,但是卫有肝火,也
可以见到这种热;肝旺肺燥也可以见到。那么本方就是用这两
味药来清肺中之热,泻肺中之火。止咳平喘。可是它本身是虚
寒的,所以用甘寒之品时需要顾及脾胃,因为它所治疗的证本
身就是虚证。那么卫气来源于何处?来源于肺,肺气来源于脾
胃。所以这里用了甘草、粳米。甘草、粳米既补益脾胃,又清
肺,这里用的生甘草,也可以用炙甘草。热盛用生的,热不盛
用炙的。炙草甘温,益气的作用大;生革甘平,泻心火作用
大。当然这只是就甘草本身的生、炙而言,另外还可甘缓和
中,所以这个方剂在小儿科的用法,是用在感冒的后期。因为
现在小儿发热往往用清肺的药物,但用清肺的药以后,由于外
感之邪不容易清除,使得邪留在肺中不容易好。现在看来和过
去的治疗有一些不同,过去强调“伤矾咳嗽不能用麦冬”.就
寒凉滋腻之晶,用了就容易留邪。可
是现在到了北方以后发现情况有所不同,气候本身干燥,而且
到丁冬天,过去特别是要生火,很干燥。现在用的是暖气也
燥,再加上麦冬和过去的比个头差得很多,有时候还役有过去
197
蒂
四
t
潸
羝
船
王
辅
之
方
帮
掌
*
秸
下篇各 论一
的一半大,它的滋腻之性大减。所以现在发现临床L这种治疗
不当的情况倒步r,而主要见于用凉药、用苦寒之品,同时投
有透邪,没有宣肺,饺有解表,这样用药之后小臻儿往往比较
难治。临床E泻白散是一个好方剂,有人说它非常厉害,不能
轻易用,用了之后损伤小孩的生机(生长发育的机能).是因
为他们所理解的是这几味药都是苦寒的,而且又是清虚热的。
关于地骨皮,这个方剂有争议,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实际
上过个方剂是非常好的,就看临床上用得对不对,是不是按照
原来的用法。另外,一些人习惯临床上不用粳米,而用山药,
因为用粳米后汤药容易混t容易牯。此外还有个问题,就是肺
热盛。若有外感的时候,肺热叉盛往往用捣白散加上一些透散
的药物,宣肺散邪的药物也可以用,并不是说速些药物不能
用。如果是外感风热,咳嗽得很厉害,舌尖边都是红的,苔是
白的,脉是数的,怎么办?就可“在清散风热的同时,用桑
皮、地骨皮、甘草,这样用就没有坏处了。
另外葶苈大枣泻肺汤实际上就是泻肺中的水饮,泻肺中之
热,作用比较厉害。所以在用葶苈子的时候,甜葶苈子比苦葶
苈子好,苦葶苈子伤A.特别是小菝予,用甜葶苈于比较好一
些,用量比例大,可以用甘草,或者索性同犬枣台在一起用。
因为大枣有一个特点,就是除了补气,另外它可以滋脾阴,所
以有的地区把它作为补血的药物。二药合方可诲肺中之热邪,
泻肺中之水而不伤正。
泻赞散
(《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藿香叶七&(21g) 山栀仁镕(6g)石膏t哉(15g)
甘草=月(0g) 防风目峨{芦,日,焙(12。g’
f用法】上药锉,同蜜酒微炒香,为细末,每服一至二
L下篇各 论
钱,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清汁无时
用量参考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用】泻脾胃伏火。
现代用法:水煎服
【主治】脾胃伏火。n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
红脉数,以及团脾热弄舌等。
【方解】泻黄散又叫泻脾敬,因脾属土色黄。这里的黄原
来指的脾经。主治之后有个脾热弄舌,是由于脾经有热,津液
也伤,常见于小孩。逍里的弄舌要和其他的弄舌区别开来,就
是说没有太多的症状,特别是井非在大病之后,也不发高热。
如果是小儿高热弄舌,那是心经热甚,是一种重证。所谓弄
舌.就是舌头总是伸出来、收进去,自己在动+无意识地玩弄
舌头。其实这个方的本意是治疗脾经有热,因为有熟,津液也
伤了,所以时常弄舌。因此奉方的组成,按照原来的意思,应
该以防风为君药,从方药的蛆成也可以看出来,防风的用量特
别大,因为防风在痛泻要方中讲到,可以散风热,散而叉润,
不同于其他的辛温发散药,所以我们一贯称它为“风中润药”,
而它又人脾经,所以这里用防风。这里还有一个“火郁发之”
的原则,但在用它时,必须与其他药物相配伍。本方以防风为
主药,首配藿香.助防风散脾胃伏火,并加上了石膏、山栀。
脾胃相邻,脾为胃行其津液,所以凡是脾津液受伤,如果有胃
热的话,就要加裤胃热的药。因为由于“饮人于胃,游溢精
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所以在前面有一些方
剂里面(配伍的道理也和它相似),如麻子仁丸,胃肠有燥热,
由于胃有燥热,脾的津液就少了,津液的来源少了。
这里圆律液少,所以弄舌。因此在用防风散脾中之热的同
时,用石膏、栀子,一个清气分,一个靖血分,同时使热下
行。进一步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日『热下行,栀子也不是人胃
经的特殊药,因为脾恶湿,脾虚一定有湿,脾虚而有热,湿就
化热。栀子在此既清热,又能利小便,这就是苦寒药栀子的特
199
第
峦
t
看
器
剖
王
辅
之
j’
射
掌
僻
秸
下篇各 论J一
点,这样就能祛热祛湿;正因为如此,而又有脾虚,所以加上
藿香叶,而不是着香梗或者全部藿香,为什么’取其芳香醒脾
化湿,因为它毕竟不是真正的实热,唯恐用药伤了脾胃,所以
用了藿香,用量也比较大,所以在此还对防风的“火郁发之”
也起了帮助作用。总的来说,藿香帮助舒展脾气,化湿浊、井
清阳。而化湿浊、升清阳当然就能够振奋脾气以输精归于肺,
口舌就可以有津液了;同时,里面的热再一清,所咀弄舌就舍
好了。再加一点甘草,古人认为生甘草是可以清心火的,在这
里主要是取其甘缓。使得这些清热的药物和升散的药物,得到
甘草甘缳的调和而得以协调。尤其要注意,这里不仪用了甘
草,而且在剿成散剂后.还用膏酒炒,是取其芳香之气,更好
地来健脾。但是蜜究竟是甘缓之品,如此看似矛盾,却叉相制
相成,达到预期的教果,虽无法量化,而结果证明是对的,看
来是经过不知其数而总结出来的东西,我们应在尊重前人的创
造的同时,进一步研究。使之大白。泻黄散证多见于小儿消化
不良,或者是在病后、后天失调,特别是小儿容易腹泻的,或
虽然腹泻好了但脾气投有恢复,都可以使用,这是原来的意
思。现在用柬治疗脾胃有火.不仅方剂的组成改变了,在用量
上也要注意。这里的脾胃有火,是因为脾胃有湿热,在这样的
情况下应用,报据湿、热孰轻孰重要注意调整用量。这种情况
下,防风不能用这么大量,同时也退居次要地位,而以营香为
主。藿香可以化湿,而且也可以升散、散伏吠。此外,在主治
证上要注意一个问题,主治证上写着舌红脉数.要注意舌苔.
按照刚才所说的后一种用法,一定有黄腻苔。学习这个方剂要
抓住特点,既清热化湿,更主要的要散火健脾。
在这里我可以介绍一下用泻黄散的体会,现在经常有一种
口腔顽固性溃疡.而这些溃疡都是脾胃虚寒而有伏火,舌质
自,舌体胖,还有齿痕,脉不数,经常口腔黏膜溃烂,这样的
情况可以根据兼证的寒热,适当地掏整药物的分量,加健脾之
k下篇各 论
品,就刚才所说的情况,我经常加苍术。其结果很少令我失
望,特提出来供太家参考。
潸育 藏
(《兰宦秘藏》)
【组成】生地黄(12g) 当归身f6g)备!分牡丹皮半蝇
(9g) 黄连六*+E月倍±,太抵#《%H*№无£(3~0g) 升麻一镕
(6g)
【用法】上药为末,都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
滓,放冷服之(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
酌情增减)。
【功用】清胃凉血。
【主治】 胃有积热。牙捕牵引头脑.面颊发热,牙齿恶热
喜冷,或牙龈溃烂,或牙宣出血,或唇舌颊腮肿痛,或口气热
臭.口舌干燥,舌红苷黄.辣滑太而数。
【方解】清胃散从名字来看,从它所治疗的情况来看。还
是胃中有热,浊热上攻牙痛,牙痛还牵扯}Ⅱ头部,同时还有整
个脸发热,甚至牙龊脖烂,甚至于牙根出血(即牙宣出血),
或者唇舌撷腮肿痛,都属于脾胃。本方应该考虑究竟为什么用
黄连而不用石膏7前面已经介绍了,胃热上攻,牙齿、唇、
舌、颊、腮都已经肿丁,已经向外发了,就要用泻火的药物,
用黄连泻心胃之火。还要注意一点,虽然黄连是六分,用量仅
仅大于牡丹皮一点,但最后几句话中特别强调夏月加倍,或临
时增减,投有定量,这就是示人以法。如果热盛。黄连可以加
量,还可以加药。另外还有一个理论争议,因为认为“诸痛痒
疮,皆属于心”,正如上次讲的左金丸“请呕吐酸,皆属于火”
一样,所以黄连和当归作为主要的药。治疗“诸痛痒疮.皆属
于心”,需要泻心止、消疮疡。它用的是黄连、当归,这也是
蓐
峦
量
.I
磊
黜
王
辅
宅
方
甜
掌
讲
稿
下篇各 论J.
配伍中固定的。可是这里当1月不作为臣药,因为除此以外,还
有热盛,单用黄连还不行,m分之热还未除,所以在用苦泄的
同时用了丹皮。丹皮能够凉血散瘀,所以用这两昧药。上两药
互相配伍,然后加上生地黄、当归来作为主药,凉血清心,同
时当归还能养血。这两者舍起来,着重是因为治疗的不仅是
痛,还宥肿,还宥溃烂,还有出血。在这基础上,还用了“火
郁发之”的升麻。可以看出来,“火郁发之”都是在清的前提
下进行的,而不是单纯的火郁于里就要用发的办法,如果那样
的话,就把火挑起来了,却没有清泄的药物,就一发不可抑
制。如何米配伍应用,需要注意。就像引火归原容易上当一
样。知道虚火丁,我们就用桂、附引火归原。可是结果没有归
原。反倒先上火,所以必须用配伍的药制它才行。这里顺便说
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这个药苦寒能厚肠胃的问题,因为另一
种说法是苦寒伤胃,《伤寒论》讲到玛药伤中阳,但小量的苦
味可卧健胃t包括大黄在内,黄连、黄芩、大黄等很小量时,
对于肠胃有湿热、消化不好、大便不正常、饮食不好,用苦寒
的药清热燥湿,能够解决肠胃的湿热,肠胃的功能就会正常。
从这个角度讲,苦寒能厚肠胃。所以这个苦寒厚肠胃容易引起
误解,如果脾虚泄泻,胃寒疼痛.也吃苦寒药就能厚住了吗t
恰恰相反。
另外,过去有人经常问交泰丸从哪里来,就是黄连配肉桂
这个方剂。交泰丸作为交通心肾的药物,没有发现丸药的名
字,但是看到古人原来有这么个用法,在心火盛而不能下交于
肾的时候.用黄连归经,加小量官桂,不仅煎开了,煎的时问
还要比较长一点,加一点蜜,能够交通心肾,这是《韩氏医
通》的方剂。
至于这个方剂后面讲了好多。加石膏,清胃散加石膏当然
可以,就是根据热的情况,~个舌苔,一十脉。加栀子(焦山
栀)可以不可以呢?也可以。只是要掌握一个总的组方原则,
202
L下篇各 论
即清热、凉血加小量的辛散之品。另外,这里主治证的第一句
话,牙痛牵引头脑,这个情况在临床上也经常见到,所有的三
叉神经痛,由下支引起,在这种情况下,加石膏,或加珍珠
母;如果头痛厉害,还可以加地骨皮。牙痛,或肿或不肿.有
时候叉怕冷又怕热,本方都可以治疗。
赢女煎
(《景岳垒书》)
【组成】 石膏=ii钱(】5~∞g) 熟地jiⅡ钱或一目(9~sog)
麦冬=馘(Bg)知母牛膝备戡芈(窖4 5g)
l用法】上药用水一盅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
I功用】清胃滋阴。
【主浩】 胃热阴虚。烦热干渴.头痛,牙痛,牙龈出血,
舌红苔黄且干。亦治消渴,消备善饥。
【方解】所谓的玉女煎,从名字上可以知道,玉女代表
阴t代表水,奉方就是滋肾水,清阳明。所谓的“少阴不足,
阳明有余”,就是说素体肾阴不足,再加上看脉也可以知道.
看舌象也可以知道。有时候症状根明确的时候,看脉可以有目
的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