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桂苓目’露饮中石膏、滑石、寒水石这三个药都是太寒,整
个用量也占了其他药物的一倍以上,所以用来治疗夏天既受了
暑热,里边又有寒水的病症。这里说的寒水指饮冷,是进食生
冷造成的。另外,还有一个同名的方子出白《儒门事亲》,与
此桂苓甘露饮有~点不同。前者讲脉虚水逆,后者是烦渴欲
饮,水人即吐。这里顺便讲一下,烦渴欲饮、水^即吐的渴.
k下篇各 论
不是真渴,而是由于水潴留了,不能气化。水不得气化…律液
不得上潮,导致了口渴。所以渴还有这样一种因素,不要见了
渴,就诊断为热。固此,《懦门事亲》的桂苓甘露散中,把三
个石类药的用量都减少了.还加上了人参、葛根等。
,代妻曼惑曩鼬.,
潸暑蓝屯砺
(《温热经纬》)
【组成l西洋参‘魂)石斛(150麦冬(0g)黄连(0g)
竹叶(0g)荷梗(15自)知母(6g)甘草(3g)粳米(15g)西
瓜翠衣(3幢)(原书不著分量)
【用法】水煎服(原方无用法)。
【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l中暑受热,气津两伤。身热汗多.心烦口渴,小
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者。
【方解】在临席上常用的是这个清暑益气汤。由于暑热所
伤,气虚得更厉害了。实际上气虚与人的年龄、体质都有关
系,当然与暑热的程度也有关系。从症状上来看,有身热、汗
多、口渴、心烦、体倦少气而儆言。懒言是中气虚的特征,是
肺脾气虚。还可以见到小便短赤,这是因为内热津伤。暑热通
于心,心与小肠相衷里,所阻心热盛了,就穆热于小肠,这与
导赤散的病机是一样的。但尽管是一个病机,治法有所不同。
暑热在里时,除了小便短赤以外,还可以见到气虚证,用药的
区别就在这里。
清暑益气扬用了西洋参、麦冬、石斛,知母.这些都是清
热养阴的药物。先谈一谈西洋参。西洋参的生津、养阴的作用
第
置
量
鞍
鲁
井j
童
辩
之
方
莉
掌
讲
稿
下篇各 论一
较强,补气的作用不大。它补气的作用不如生晒参,但生津、
养阴的作用比生晒参强。在应用西洋参的隔时使用甘草、粳
米,都是为了女口重补气的作用,补养中气。从这个角度着,有
些像白虎汤,可是没用石膏。因此可以认识到,暑热伤人的特
点是气津两伤。
清暑益气汤里用了黄连和竹叶。黄连是泻心的,竹叶也是
清心除烦的。这是治疗暑病的一个特点,清心除蝮。方中利小
便的药物用的是竹叶和西瓜翠表。俗话讲,西瓜是天生的自虎
汤,但是用以清热时,着重使用外她的青皮。瓜皮比瓜心清暑
豹力量要强,具有清热利尿的作用,可以祛暑利小便。
荷梗在这里的作用是清和中焦之气。因为整个荷叶的特征
是轻清而升,可以升发^体的阳气。但是它的用嵇有几个区
别。鲜荷叶可以靖热祛暑,气睐芳香,具有透的作用。荷梗着
重于治中焦,理气升清,没有透邪的作用。
清暑益气汤中虽然没有利小便的药,但与刚才讲的导赤散
道理相同。热在心时,用黄连去泻心。何况本方还配伍了一些
生滓、养阴和益气的药。热去以后,小肠的气化就通利了。小
肠通利后,小便短赤也就自然解除了。
清暑益气畅在临床应用肘,可以加减变化。例如出汗太
多,不仅见懒言,而且气短,可以加五昧子,方中有西洋参、
麦冬,再加上五味子,就近似生脉敛。小便如果太困难,可以
加精石。滑石和甘草合起来就是六一散了,既可清暑,卫可利
小便。但要注意,清暑益气汤证不夹湿,这个方子治伤暑。不
是治暑湿。如果见到舌苔自腻是有湿或痰滞,见到舌苔自滑是
有寒,就不宜用本方。清暑益气汤证的身热汗多是不恶寒的,
没有恶睾的现象就用不着解表。如果有恶寒的现象,那就得加
一点辛凉透表的药.豫刚才介绍的鸡苏散,或者是薄荷。或者
是青蒿都行,以祛暑解表。
李东垣也有一个清暑益气汤。选个清暑益气汤证,既有
L下篇各 论
暑。又有湿,属于气虚湿热所伤,这里指的热,就是署,所“
方中有补气的药,有化湿的药,有清热的药.主要用于治疗气
虚伤暑证,央湿不甚,表现为舌苔薄腻,用这十方子还挺好。
而且可眦根据症状进行适当地加减。如果气虚不重,可吼不用
五昧子。因为五味于是收敛的,在使用麦冬、人参的时候,五
昧子的酸敛可能把湿邪留在体内。靖暑时着重要注意的是在祛
暑、祛热时,用凉药而不留湿。
刚才的王氏清暑益气汤用了石解,在舌红t首薄时可队用
鲜石斛。如果舌苔薄白,就用川石斛,而且是干的。
化湿的时候,辛燥的药还要少用,因为暑证时已经太热伤
气,已经津伤,气津两虚了,再用过多的辛燥药,容易更加伤
气、伤津,配伍不好还能助长暑热。
以上讲了基本的原则,临床时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
化。
弟
互
童
格
暑
村
星
辅
之
方
剂
掌
饼
私
下篇备 论一
温里剂是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的
作用,用来治疔里寒证的方剂,是一种温法。里寒与表寒有区
别,表寒用辛温解衷法,温里别首先点出一个“里”字。但是
要与泻下剂里的温下相区别,这里指的是寒邪,不是指治寒
积、寒实,使之从下雨出。
现在讲一下人为什么容易得寒病,得寒病以后会怎么样。
首先从大的方面来看,《内经》土讲,“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
热”,还有“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所以里寒证的产生,
与人体的阳气盛衰是有关系的。里寒发生,就说明了阳气不
足,寒证越重.阳气越不足,所以治疗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原
则,“寒者热之,清者温之,衰者补之”}“寒淫于内.治以甘
热”,所以治寒以温、以热为主,当阳气衰的时候才朴,与
。虚则补之”不完全同。
从这个问题可以知道,人体的阳气是非常重要的,《内经》
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雨不彰”。所以阳气
不能伤。阳气在人体内是阳生阴长,它不仅代表着阳气不能
伤,而且位置要在上,要在它的正常位置。所以清浊相干,阳
在阴位t都能使人的寿命夭折。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温里剂
在治疗里寒证的时候,意义相当太,特别是在回阳救急的时
候。因为在自口个时候,阴盛阳徽,亡阳之变在俄顷之间,更加
危险。
温中祛寒时,由于阳气还没有大虚,里寒还没有到极点,
所以有时证候显得不严重,这也和所涉及的脏腑有关。我们讲
的温中祛寒,是以中焦脾胃之阳为主.而作为回阳救逆所适应
L下篇各 论
的证候,是指心肾之阳大伤,叉被阴寒所逼,亡阳在即。可以
看出,心与肾,一个是君主之官,一个为真阳之根本,所以到
这个程度的时候,证候就更加危急了。
这里提出一个“辛咀润之”的问题。“热淫于内,冶以甘
热,佐Ⅸ苦辛,辛以润之,苦以坚之”,在中药教材中,对有
些药也讲了这个问题。中药中体现“辛以润之”的治法时,可
“看到很多辛热的药物都兼能补精,如补骨脂、仙灵脾、蛇床
子、巴戟天。现在仅仅是提一提,将来在补益剂中再详细讲。
在这里着重解释温里祛寒治法中的辛以润之。困为这句话用在
温里祛皋治祛中容易产生疑问。原因在于辛味本来不是用来润
的,辛是用来傲的,但当下焦虚寒的时候,水不化气,明不得
阳,就成为寒水、死水、郛水,这种水不但没有润的作用,相
反是一种病掠,应该祛除。祛的办法有两种,一个是利小便,
一个就是通过温化的办法,温暖命门之火,助长下焦的气化.
使阳气蒸永化气,水只有蒸化为气以后,才能够起到润的作
用。所以中医有好多话是非常拗口的。气是怎么来的呢,是燕
水化气而来,阳蒸阴化而为气,气中就有水,两者是密不可分
的,就像刚才讲到的津不上潮的口渴、咽干,这比较好鉴别。
但是阴虚的咽干,或者阳虚的咽干,是由于气不上潮、水不化
气造成的,要联系其他的症状进行辨别。这涉及到下面要介绍
的“回阳救逆”为什么要反佐这个问题,只有把道理弄清楚
了,才能知道如何来反佐和为什
总结温里剂的分类与临床的意义。分类的原因是由于病变
的部位不同、程度不同,所出现的症状也就不同,所以温量剂
有温中祛寒和回阳救逆之分。寒邪伤人后,根据所伤的程度,
分为温阳和朴阳两个级别,但并不是说只要阳伤丁就得补阳.
阳伤程度轻的温阳即可使阳气恢复。从部位来看,温阳的病位
在中焦,是温脾胃之阳,而到了回阳的时候,是圆心肾之阳。
在用药时需注意三点。第一点,区别寒热的真假,就是真
第
古
量
疆
置
村
互
辅
之
旁
剂
掌
讲
稿
下篇各 论一
热假寒和真寒假热。不要见到热深肤深也用热药,这就六带。
在真寒假热的时候。比如阳虚而见炳躁,就是出现了假热的现
象;再如身上发热,躁动不安,反不恶寒,这也是虚阳外越出
觋假热的现象,这些问题都要注意。第_Ⅲ是病与药要相当。要
知道有多少寒,寒在哪个地方,即部位要相当,用药量要相
当,最后一个问题,用药要缓和。越是阳气虚的时候,越是在
用温阳的药回阳教逆的时候,越要注意,既要大量,叉要缓
和,即所谓甘以缓之,将来讲几个方子。拿出来一比较就知道
了。过分的使用辛热回阳之品,有时反而促使了阳气的散先。
出现戴阳、格阳、浮阳外越。所以说辛热过头了,反而起不到
回阳的作用。再一十就是要注意因时、困人、困地而制宜。比
如年轻人,本来相火就旺,虽然确有里寒证。用辛热药也要慎
重。太热天用辛热药也要注意,夏天用热药与冬天用热药的量
不同,过头了不行。“因地”就是说有的地方干燥,有的地方
潮湿,潮湿的地方,辛热的用量太一点还好,干燥的地方就要
注意,用量不可过头。还有生活习惯的问题,在西南,不仅地
湿,人都善于吃辣的.有的还爱吃附子,这些地方辛热药的用
量都比一般人的用量大。
下面谈~诚温中祛寒。由于中焦虚寒,阳气不足,所吼四
破不温,脉缓、迟、紧,若有气虚,脉就濡弱或是大而无力,
舌苔当然是自的。
理中克
(《伤寒论》)
f组成】 人参(6g)干姜(5g)甘草£(6g) 自术(9g)§=目
l_f
L下篇各 论
【用法】上四昧,捣筛为末,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
以沸汤数台,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服,夜二服。腹中
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
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脐上筑者,肾
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
青,还用术;悸者,朋茯苓二两;渴若得水者,加术,足前成
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颐,饮热
粥一升许,徽自温,勿发揭表被(现代用法:蜜丸,一日2~
3改,每次吨,开水送下;或按原方酌定各药用量作汤剂,永
煎服)。
【功用l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f主治】①中焦虚寒,白利不渴,呕吐腹痛,不欲饮食,
以及霍乱等。②阳虚失血。③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洙,以及
胸痹等由中焦虚寒所致者。
【附方l
(1)附子理中丸(《阎氏小儿方论》) 人参女≯ 白术Ⅻ
干姜掘甘草炙,划黑附于地,去应脐,备一目。为细末,炼蜜和
匀,一两作十丸。每服一丸,水一盏,化开,煎及七分,稍热
服,食前。小儿分作三二服,大小以意加减。功用:温阳祛
寒,益气健脾。主治:脾胃虚寒,风冷相乘。心痛,霍乱吐利
转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五》也载有此丸,方药同,
备四两,蜜丸,每两作十丸,服珐及功用亦同,但主治为“脾
胃冷弱,心腹绞痛,呕吐泄利,霍乱转筋,体冷微汗,手足厥
寒,心下逆满,腹中雷鸣,呕哕不止,饮食不进.及一切沉寒
痼冷,并皆治之”。可作参考)。
(2)理中化痰丸(《明医杂著》) 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茯苓半夏姜目(原书无药量),为末,(水泛)丸桐
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白滚汤下。功用:益气健脾,温化痰
涎。主治:脾胃虚寒·痰涎内停。呕吐少食,或大便不实,戗
第
古
t
疆
置
荆
量
辅
之
者
判
掌
讲
糯
下篇各 论一
食难化,咳唾痰涎。此属中气虚弱,不能统涎归原也。
(3)桂枝人参汤(《伤寒论》)桂枝口目,女&(6g)甘草“
陬_*(0g) 白术=月(0g) 人参=月(6g) 干姜=月(5g)。上五
昧,以水九升,先煮四昧,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
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功用:温里解表,益气消痞。主
治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散下之,遂协热下利,剩下不止,心
下痞靼,表里不解者。
【方解l理中九这个方子大家比较熟悉,但是这里何者作
为君药呢?理中九是丸剂.可是也是汤剂。这里叫理巾丸,在
《盒匮要略》里叫人参汤,药都没动,一个是作丸药吃,一个
是熬汤喝,但两者的君药有区别。我们认为,作为理中丸证,
治疗的是中焦虚寒所产生的各种症状.困此首先以温中为主.
应该以干姜为君药。在温中散寒的基础上,加上人参、甘草、
白术来益气健脾,主治中焦虚寒,自利不渴,呕吐腹痛,霍
乱,不得饮食。这里所讲的霍乱,是指吐泻交作,实际上是虚
寒性的急性胃肠炎。阳虚失血和小儿幔惊。都可以用理中丸,
但阳虚失血时,干姜可以改为炮姜,整1、方剂就没有那么辛
燥,可以更好地人血·更好地止血。阳虚失血是阳气虚、血不
归经导致的出血,与热迫血妄行是两十机制,所以应该温阳益
气来加强摄血的作用。小儿慢惊以及病后喜吐是圆为中焦有寒
所致,慢惊指长期生病了以后,小蒜脾胃虚寒,不喜饮食,致
营养不够,久病也可导致脾胃亏虚,饮食不调,没有足够的营
养来补充身体,同时大便泄鸿,泻就伤津,在这个时候,只能
用丸药来治疗,缓和地健脾止泻。
胸痹…一般都知道用瓜萎薤白白酒扬。胸痹时不仅可见心
痛彻背,背痛彻心,气短.还有胁下逆抢心,即胁下有气往上
顶,这是由于心阳不足,不能制约下焦水寒之气上犯所致。当
然这种症状也有虚有害t治疗这个证的时候有两个方子,实证
是枳实薤白桂枝汤,虚证用人参汤,即理中丸方,不作丸,将
L下篇各 论
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
一升,日三服(见《金匠要略
九》)。
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
人参汤药虽不变,每次的药量大多丁,而且是人参为君,
因为首先要太补元气,再用干姜温中散寒,这样心脾之阳、气
都得到足够的补充,才能够通痹止痛,才能够平逆。这个方子
使用在不同的病症,就有两个不同的组台。丸药是配好的剂
量,但在临床上作为酒药使用时.用在温中的理中丸证,人参
就可以改用党参。因为过个证用不着人参大补元气。如果是胸
痹见到过个证,还见刘胁下有逆气上冲,郡就要考虑用人参而
不用党参。在用人参、干姜的同时,还可以配伍别的药物,现
在这样的病比较多见.经验的积累也比较多了。我们还可以配
一些温中的药、养心的药,加上一些祛寒水之气的药、降逆的
药。除了使用于姜,我还喜欢用大量的生姜,生姜可以用到~
两以上。大量用生姜,也是根据《伤寒论》炙甘草汤俸舍出来
的。除逆气时,轻的用枳壳,重的配降香,主要看逆气胸闷的
程度,选用枳壳或者枳实,或者用降香,更甚可用香橼、降
香、路路通。一般香橼、路路通都是6g,降香也是5~6g。还
可酉己台其他的活血药,如当归。丹参、郁金、红花。另外要拄
意血压,胸痹疼痛时一般血压不会高的,但对于素来血压高的
人要注意,因为必要的时候要用小量川芎,而用川芎时候一定
要和牛膝同用,因为川芎是上行的,是走审的,特别是对于脑
供血不足、有高血压病史的人,有时还需加少量的磁石12~
1殛。
以上着重想说明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方剂的组成不同,
是由于见证不同。所以古人在解释理中丸的时候,对君药也有
不同看法,特别是一变成_凡参汤这个方名的时候,易误解成理
中九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