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平广记 交际表现卷(第233-275卷)-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髦直ζ鳌⑼蓟际羌奔恼淦贰U鲅缦诩洌畹略J贾展ЧЬ淳吹囟源钋找濉Q缦崾保刚糯采习谧诺谋ξ铩⑼蓟荚透钋找濉Q钋找宸浅8咝耍馐撬嘉戳系降摹9耸嗵欤钋找逋魅ャ曛荩⑾纶槿盟娜位茨霞嗑埂Q钋找寤氐窖镏莺螅靶┤兆永畹略K透谋ζ魇榛脊榛垢畹略!@畹略Pψ潘担骸ㄕ庑┒髦挡患父銮嗑刮裁淳芫杖∷悄兀俊ㄓ侄脊榛垢钋找濉Q钋找逍闹屑颖陡行焕畹略!Q钋找搴罄淳谷还偃问嗝苁埂L莆渥谝怀拇笕ǎ颊莆赵谘钋找宓氖种邪。


韩全诲
唐昭宗以宦官怙权,骄恣难制,常有诛剪之意。宰相崔胤嫉忌尤甚。上敕胤,凡有密奏,当进囊封,勿于便殿面奏。以是宦官不能知。韩全诲等乃访京城美女数十以进,密求宫中阴事。天子不之悟,胤谋渐泄。中官以重赂甘言,请藩臣为城社,视崔胤保āū{〃原作〃皆〃,据《北梦琐言》改)裂。时(〃时〃原作〃肘〃,据明抄本改。)因伏腊宴聚,则相向流涕,辞旨谄谀。会汴人寇同华知崔胤之谋,于是韩全诲引禁军,陈兵伏,逼帝幸凤翔。他日崔胤与梁祖协谋,以诛阉官。未久,祸亦及之,致族绝灭。识者归罪于崔胤。先是其季父安潜常谓所亲曰:〃灭吾族者,必缁儿也。〃缁儿即胤小字。河东晋王李克用闻胤所为,谓宾佐曰:〃助(〃助〃字原缺,据《北梦琐言》补。)贼为虐者,其崔胤乎。破国亡家,必在此人也。〃(出《北梦琐言》)
【译文】
唐昭宗因为宦官专权,骄横跋扈难以驾御,常常怀有诛灭剪除他们的想法。宰相崔胤更是忌恨这些专权的宦官。唐昭宗让崔胤,凡是机密的奏章,一定装入囊袋中并且密封好,呈送给他。一定不要在便殿面奏。用这种方法不让宦官们知道内中的情由。宦官韩全诲等得知这一事情后,在京城访求到几十个美女进献给昭宗皇上,通过这些美女暗中掌握皇上密谋的事情。昭宗皇帝没有觉察韩全诲等人的阴谋,使得他与宰相私下商议剪除宦官的事情渐渐泄露出来。韩全诲等宦官,用重金与甜言蜜语贿赂在朝外的藩镇节度使们作为自己的靠山,视宰相崔胤为眼中钉,恨不得吃了他。当时正值伏腊祭祀聚宴,崔胤同昭宗皇上痛哭流涕,言辞谄谀。恰巧汴人寇同华得知崔胤的谋划,并密告给韩全诲。于是韩全诲调动宫中禁军,摆开阵势,逼迫昭宗皇帝移驾凤翔。这之后,宰相崔胤与梁祖协密谋想诛灭宦官,不久,就招来了祸患,至使全族人被杀。有见识的人认为:这是崔胤自己招至来的罪祸。起初,是崔胤的叔父崔安潜曾对亲属说过:〃使我们崔家获灭族之罪的,一定是缁儿啊。〃缁儿,即是崔胤的小名。河东晋王李克用听到崔胤的所做所为,对宾客、幕僚们说:〃帮助宦官逆贼施行虐政的人,就是他崔胤啊!国破家亡,一定都出在这个人身上。〃


苏循
唐末,尚书苏循谄媚苟且,梁太祖鄙之。他日至并州,谒晋王。时张承业方以匡复为意。而循忽献晋王画敕笔一对,承业愈鄙之。(出《唐书》,明抄本作出《北梦琐言》)
【译文】
唐朝末年,尚书苏循为人阿谀谄媚、行事苟且,后来成为梁太祖的朱温非常鄙视他。后来,苏循到并州,拜见晋王李克用。当时,张承业正以恢复大唐盛业为自己的志向。然而,苏循忽然进献给晋王李克用皇上赐予的笔一对,张承业听说这件事情后,更加鄙视他了。


苏楷
昭宗先谥〃圣穆景文孝皇帝〃,庙号昭宗。起居郎苏楷等驳议,请改为〃恭灵庄闵皇帝〃,庙号襄宗。苏楷者,礼部尚书苏循之子,乾宁二年应进士。楷人才寝陋,兼无德行。昭宗恶其滥进,率先黜落。由是怨望,专幸邦国之灾。其父循,奸邪附会,无誉于时。故希旨苟进。梁祖识其险坡,滋不悦,大为敬翔、李振所鄙。梁祖建号,诏曰:〃苏楷、高贻休、萧闻礼,皆人才寝陋,不可尘污班行。并停见任,放归田里。苏循可令致士。〃河朔士人,目苏楷为衣冠枭獍。(出《北梦琐言》)
【译文】
唐昭宗最初称为〃圣穆景文孝皇帝〃,庙号昭宗。起居郎苏楷等人反驳议就的这个称号,请昭宗改称为〃恭灵庄闵皇帝〃,庙号〃襄宗〃。苏楷,是礼部尚书苏循的儿子,唐昭宗乾宁二年参加进士考试。苏楷人才丑陋,又没有良好的品德。唐昭宗厌恶他信口胡乱进谏称号,将他第一个免职。由于这个原因,苏楷对朝廷满怀怨恨,国家一有什么灾难他就兴灾乐祸。苏楷的父亲苏循,奸恶邪险,依附权贵,在当时一点声望威信也没有。因此,专靠迎合皇上的意旨来求得高位。梁太祖朱温认识到他为人奸险邪僻,更加不喜欢他。而且,敬翔,李振也都非常鄙视他。朱温建国号为梁,下诏书说:〃苏楷、高贻休、萧闻礼,都人才丑陋,不可以让他们玷污朝臣的行列,一律免去他们现任的官职,放归田里。苏循可以让他还担任官职。〃河黄以北的人,都将苏楷看成衣冠禽兽。


乐朋龟
旧例,士子不与内官交游。十军军容田令孜擅回天之力。唐僖皇播迁,行至洋源,百官未集,缺人掌诰。乐朋龟侍郎,亦及行在。因谒中尉,仍请中外。由是荐之,充翰林学士。张濬相自处士除起居郎,亦出令孜之门,皆申中外之敬。洎车驾到蜀,朝士毕集。一日,中尉为宰相开筵,学士洎张起居同预焉。张公耻于对众设拜,乃先谒中尉。使施谢酒之敬,中尉讶之。俄而宾至,即席坐定。中慰白诸官曰:〃某与起居,清浊异流。曾蒙中外。既虑玷辱,何惮改更?今日暗地谢酒,即不可。〃张公惭惧交集。自此甚为群彦所薄。乐公举进士,初陈启事,谒李昭待郎,自媒云:〃别于九经书史及老庄八(〃八〃原作〃行〃,据明抄本改。)都赋外,著八百卷书。请垂比试。〃诚有学问也,然于制诰不甚简当。时人或未之可也。(出《北梦琐言》)
【译文】
依照旧时的规定,士大夫等朝官不允许跟宫中的宦官交往。十军观军容史宦官田令孜独揽大权,并能左右皇上意旨。黄巢军攻陷京城长安前,田令孜劝说唐僖宗撤离京城西迁巴蜀成都。行到洋源时,由于出走仓惶,文武百官还未赶到,皇上缺少一个代拟诏书的人。侍郎乐朋龟当时也伴驾随行,听说这件事后,拜见田令孜,里外疏通。于是,经田令孜推荐,将他提升为翰林学士,掌管诏书。宰相张濬,起自河间的一个普通的读书人,也是凭借田令孜才得以官为宰相的。因此,他对宫内宦官,朝中大臣,都得时时表示敬重。他也一同伴驾来到蜀地成都。文武百官陆续都来到成都后,一天,身居统领护驾禁军中尉要职的田令孜,特为宰相张濬摆设宴席,宴请百官,翰林学士乐朋龟也被邀请赴宴。宰相张濬感到当着百官面前拜谢田令孜有失他的面脸。于是,在开宴之前先行拜见田令孜感谢他特为自己摆设酒宴。田令孜非常惊讶。过了一会儿,赴宴的百官全到齐了,依次入座。田令孜对百官们说:〃我与张宰相原本是泾清、渭浊两种不同的人。张宰相曾经蒙受朝廷内外的赏识,才有今天。既然考虑跟我田某人玷污声名,为什么又惧怕更改呢?向今天这样私下向我表示感谢为你置办宴席,是不可以的。〃宰相张濬听了这席话后,又是羞愧又是恐惧。从这之后,朝中的英才俊杰更加轻视他了。乐明龟考中进士后,初次上表述事,拜见侍郎李昭,毛遂自荐地说:〃在九经书史老庄八都赋之外,我撰写过八百卷书,请您随便出题比试高低。〃乐朋龟确实是很有学问的,然而在撰写诏书上,却不那么文笔洗练、简洁。当时朝中的其他官员,有的人尚未认为他胜任这个职务啊!


孔谦
后唐明宗即位之初,诛租廉使孔谦、归德(〃德〃原作〃得〃,据明抄本改。)军节度使元行钦、邓州节度温韬、太子少保段疑、汴州曲务辛廷蔚、李继宣等。孔谦魏州孔目吏,庄宗图霸,以供馈军食。谦有力焉,既为租庸使。曲事嬖幸,夺宰相权。专以取敛为意,剥削万端,以犯众怒伏诛。元行钦为庄宗爱将,出入宫禁,曾无间隔。害明宗之子从景,以是伏诛。段凝事梁,以奸佞进身。至节将,末年绾军权,束手归朝。温韬凶恶,发掘西京陵寝。庄宗中兴,不证其罪,厚赂伶官阉人,与段凝皆赐国姓,或拥旄钺。明宗采众议而诛之。辛廷蔚开封尹王瓒之牙将也,朱友贞时,廷蔚依瓒势曲法乱政,汴人恶之。李继宣汴将孟审澄之子,亡命归庄宗,刘皇后畜为子。时宫掖之间,秽声流闻。此四凶,帝在藩邸时,恶其为人,故皆诛之。庄宗皇帝为唐雪耻,号为中兴。而温韬毁发诸帝陵寝,宜加大辟。而赐国姓,付节旄,由是知中兴之说谬矣。(出《北梦琐言》)
【译文】
后唐明宗李亶刚刚继承皇位时,下诏处死了租庸使孔谦、归德军节度使元行钦,邓州节度使温韬、太子少保段凝、汴州曲务辛廷蔚、李继宣等六人。孔谦,原是魏州掌管狱讼、帐目、遣发等事务的高级办事员。庄宗李存勖图谋霸业时,孔谦在供给军粮给养方面出过力,随即授予他租庸史。孔谦用曲意逢迎的方法获得庄宗的宠幸,夺取了宰相的权力,专心于巧取豪夺积攒钱财,想方设法盘剥百姓。因此,触犯了众怒而被处死。元行钦原来是庄宗李存勖的得力将领,曾经一度随意出入宫中禁苑,跟庄宗没有一点隔阂。他是因为杀害了明宗皇帝的儿子,才被处死的。段凝,在后梁任职期间,是以奸诈谄佞受到重用的。在后梁末年,他掌管兵权,一仗未打,拱手归降后唐。温韬为人凶恶,他曾率人掘盗过西京长安的皇家陵墓。庄宗口中说中兴李唐王朝,但却不依法治他毁坏皇陵的罪行,反而听任他用重金贿赂乐官和太监,并且跟段凝一块儿,都赐给他们跟皇族一个姓氏,还让他执掌兵权。明宗皇帝采纳大家的意见才处死了他。辛廷蔚原是开封府尹王瓒的副将。朱友贞时,辛廷蔚依仗王瓒的势力违法乱政,胡作非为,汴州人都非常厌恶他。李继宣是汴州将领孟审澄的儿子,后来铤而走险,归降庄宗,刘皇后收养他为义子。当时,他与刘皇后之间有许多淫乱的秽闻从宫里流传出来。这四个凶恶的人,明宗还是藩王时就非常厌恶他们的为人。因此,刚一登极继位就处死了他们。庄宗皇帝声言要为李唐王朝雪除耻辱,中兴李唐王朝。但是温韬毁坏盗掘先皇陵墓,是罪当斩首的,却赐予他宗室李姓,应他执掌兵权。由此可知,庄宗志在中兴李唐王朝的说法是靠不住的啊!





卷第二百四十  谄佞二
赵元楷 阎知微 郑愔 薛稷 李峤 李义府 侯思止 卢藏用 赵履温 张岌  吉顼
宗楚客 崔融 崔湜 用番将 张说 程伯献 杨国忠 太真妃 李林甫


赵元楷    赵元楷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时候君集为元帅。君集马病颡疮,元楷以指沾其脓而嗅之,以谀君集。为御史所劾,左迁刺史。(出《谭宾录》)
【译文】
赵元楷任交河道行军大总管时,候君集在交河道任元帅。一次,侯君集的坐骑头上生疮,赵元楷用手指沾着马额头上的脓疮放在鼻子上嗅,来讨好侯君集。被御史弹劾,贬为刺史。


阎知微
唐春官尚书阎知微和默啜,司宾丞田归道为之副焉。至牙帐下,知微舞蹈,宛转抱默啜靴鼻而嗅之。田归道独长揖不拜。默啜大怒,倒悬之,经一宿。明日将杀之,元珍谏:〃大国和亲使,杀之不祥。〃乃得释。后与知微争于殿庭,言默啜必不和,知微坚执以为和。默啜果反,陷赵定。天后乃诛知微九族,拜归道夏官侍郎。(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武则天执政期间,礼部尚书阎知微奉旨出使突厥默啜部请求和亲,同去的有司宾丞田归道为副使。阎知微进入默啜单于居住的帐幕里,立即舞蹈着,左右抱着默啜单于脚上穿的皮靴用鼻子嗅着,藉以讨好。田归道却只长揖一躬而不下拜。默啜单于大怒,将田归道头冲下悬吊起来。吊了一宿,第二天早晨默啜单于欲杀田归道,阿波达干元珍劝谏说:〃大国派遣来的和亲使节,杀了他会招至不祥的。〃才得以获释。出使归来后,阎知微就突厥单于默啜能否和亲的问题,和田归道在殿庭争执起来。田归道说默啜不会和亲的,阎知微坚持说会和亲。后来,默啜果然反叛,出兵攻陷了赵、定二州。武则天于是诛杀了阎知微的九族,同时提升田归道为夏官侍郎。


郑愔
唐吏部侍郎郑愔初托附来俊臣。俊臣诛,即附张易之。易之被戮,即附韦庶人,后附谯王。竟被诛。(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吏部侍郎郑愔,最初依附御史中丞来俊臣。来俊臣被处死后,他立即依附张易之兄弟。张氏兄弟被诛杀后,郑愔又依附韦庶人,后又依附谯王。最后,终于也被诛杀。


薛稷
唐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李晋、中书令崔湜、萧至忠、岑羲等,皆外饰忠鲠,内藏谄媚。胁肩屏气,而舐痔折肢,阿附太平公主。并腾迁云路,咸自以为得志,泰山之安也。七月三日,家破身戮。何异鸋苡谖妫蠓绾銎穑舱勐鸦怠:笾樱刹患眨。ǔ觥冻百菰亍罚
【译文】
唐睿宗李旦在位期间,太平公主因废除武氏、韦氏有功,权倾朝野。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李晋、中书令崔湜、萧至忠、岑羲等人,都外表装作忠诚耿直,内心却隐藏着奸诈谄媚。他们耸着肩膀装成恭敬畏屈的样子,不敢大声出气以示驯顺,实际上却哈腰舐腚地依附于太平公主,并通过这种途径飞黄腾达、官居高位。他们自得意满,自以为安如泰山。谁料到延和元年七月三日这天,随着太平公主被玄宗皇帝处死,这些谄媚弄臣也身遭杀戮家破人亡。这种下场,跟鸱鸋⒃诼希鋈还纹鸫蠓纾庵脸舱勐哑朴惺裁床煌亢笫赖恼司用牵趺纯梢圆淮又屑橙〗萄的兀


李峤
唐李峤少负才华,代传儒学。累官成均祭酒吏部尚书,三知政事,封郑国公。长寿三年,则天征天下铜五十余万斤,铁一百三十余万斤,钱二万(〃万〃原作〃百〃,据明抄本改。)七千贯。于定鼎门内,铸八棱铜柱,高九十尺,径一丈二尺。题曰〃大周万国述德天枢〃。张革命之功,贬皇家之德。天枢下置铁山,铜龙负戴,狮子麒麟围绕。上有云盖,盖上施盘龙,以托火珠。珠高一丈,围三丈,金彩荧煌,光侔日月。武三思为其文,朝士献诗者,不可胜纪。唯峤诗冠绝当时。诗曰:〃辙迹光西嶬,勋庸纪北燕。何如万国会,讽德九门前。灼灼临黄道,迢迢入紫烟。仙盘正下露,高柱欲承天。山类丛云起,珠疑大火悬。声流尘作劫,业固海成田。圣泽倾尧酒,薰风入舜絃。忻逢下生日,还偶上皇年。〃后宪司发峤附会韦庶人,左授滁州别驾。后至开元中,诏毁天枢,发卒镕烁,弥月不尽。洛阳尉李休烈乃赋诗以咏曰:〃天门街东(明抄本〃东〃作〃中〃)倒天枢,火急先须卸火珠。既合一条丝线挽,何劳两县索人推。〃先有谣云:〃一条丝线挽天枢。〃言其不久也,故休诗及之。庶士莫不讽诵。天枢之北,韦庶人继造一台,先此毁拆。(出《大唐新语》)
【译文】
唐朝人李峤,少年时就负有才华。他承继家传儒学,连续升迁,最终官至成均祭酒吏部尚书、三知政事,封为郑国公。武则天长寿三年,则天后从全国各地征集铜五十多万斤,铁一百三十多万斤,钱二万七千贯。在定鼎门内,铸一八棱铜柱,柱高九十尺,经阔一丈二尺。在铜柱上面题〃大周万国述德天枢〃八个大字,用以宣扬武氏周朝改革的政绩,贬斥李唐王朝的功德。天枢下面铸造一座铁山,下面铸有一条铜龙负载,四周布有狮子、麒麟等围绕着铁山。铁山上面铸有一只云盖;盖上置放盘龙;盘龙托举着一只巨大的火珠。火珠高一丈,周围三丈。流金溢彩,金碧辉煌。它发出的光亮可和日、月相比。武三思为天枢写文颂扬。朝中的官员争相献诗纪颂的人,不可胜数。其中,唯有李峤的献诗,冠压群臣,位居榜首。李峤的诗是这样的:辙迹光西嶬,勋庸纪北燕。何如万国会,讽德九门前。灼灼临黄道,迢迢入紫烟。仙盘正下露,高柱欲承天。山类丛云起,珠疑大火悬。声流尘作劫,业固海成田。圣泽倾尧酒,董风入舜絃。忻逢下生日,还偶上皇年。后来,御史发现李峤依附韦皇后,将他贬降为滁州别驾。到开元年间,唐玄宗下诏命人拆毁天枢,派去工匠役夫将它推倒镕化,经过一个月也没有镕化完。洛阳尉李休烈赋诗一首讽咏。他的诗是这样的:〃天门街东倒天枢,火急先须卸火珠。既合一条丝线挽,何劳两县索人推。〃在武则天当年铸造天枢时,世上就有歌谣说:〃用一条丝线就可以牵引往天枢铜柱。〃是说天枢铜柱只用一条丝线牵引着,是不会立得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