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曾仕强圆通的人际关系-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副大人不记小人过的模样。如果双方都能够有诚意、能包容、不计较,当然沟而能通,一点障碍都没有。 
  要想让别人感觉有面子,并且有好的情绪听你讲话,关键是你怎么说。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如何处理妥当话与真话的关系。有时候,真话反而是最刺耳的。不要以为反正是实话实说,怎么说都一样。其实,同样一句话,说得妥当一些,对方比较容易接受;说得十分真实,对方往往受不了,反而听不进去。 
    
  比如说,“你这件衣服太难看了,我送你件新的吧”,这么说的话,虽然送别人东西是好意,但绝对不妥当,对方很难接受。我们常说有人好心办坏事,就是因为办得不够妥当,才事与愿违。 
  不沟而通 
  不沟而通是一种高度的艺术。我们先求说到不死,再求沟而能通,逐渐走入不沟而通的境界,当然十分美妙! 
  中国人十分讲究人与人之间的默契,高度的默契便是不沟而通,是一种难得的沟通美景。有时候人们不需要说话,光靠眼神、动作就能传达意思。赤壁之战时,“一阵风过,刮起旗角于周瑜脸上拂过。瑜猛然想起一事在心,大叫一声,往后便倒,口吐鲜血”,只有诸葛亮知道周瑜的心病,开出“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药方,这也是不沟而通的例子。 
  当然,我们不可能都像诸葛亮那样聪明,但是要想做到不沟而通,却也不是毫无章法可循。 
  不沟而通的关键在于双方的默契,而要建立默契,就要关注对方,随时随地注意对方的举动,不依赖对方的言语表达,却主动地捕捉对方的肢体语言。毫不关心对方,不注意观察对方的举动,当然无法不沟而通。我们只有将心比心,通过心与心的感应,使对方的心意能够畅通地传过来。心意相通,自然不沟而通。沟通的原则 
  中国人普遍重视诚信,对于不诚无信的人,非常厌恶。但是,沟通的时候,却常常要求对方: 
  “我告诉你,你不要告诉别人。” 
  稍为放宽一些:“你如果要告诉别人,就不要说是我说的。” 
  “如果你告诉别人是我说的,我一定说‘我没说’。” 
  中国人说这些话时,根本没有欺骗的感觉。可见它和诚信并没有关系,也就是不属于不诚无信的范围。听起来怪怪的,却具有相当的道理。 
  第一句话表示你我关系不同,所以我才告诉你,我说的话,你相不相信、相信到什么程度、要不要转述、转述到什么地步,都必须由你自己决定,不要赖在我的身上。我告诉你不要告诉别人,事实上并没有什么约束力,只是好意提醒你,一切由你自己做主。 
  第二句话的含义是,你如果决定要告诉别人,表示你已经充分明了、相信我所说的话,是经过考虑后告诉别人的,这时候你所说的话,已经是你自己研判之后的资讯;而你所要告诉的对象,也是你自己审慎选择、决定的。一切都与我无关,所以不必再把我拉扯进去,说什么是我说的。 
  也就是说,我既然可以告诉你,你在必要的时候当然可以告诉别人。但是你必须审慎地选择对象,就好像我选择你一样。只要关系够亲密,可以放心地告诉他,不必担心产生什么不良的后果。但是,你告诉别人的时候,千万不要提及我,以免使我难做。要不要告诉别人,我充分尊重你的决定。但在保密信息来源方面,请你充分尊重我。 
    
  我告诉你的话,是经过我的分析辨别之后才告诉你的,所以你告诉别人的时候,怎么说,说多少,都由你自己决定。你所说的内容,当然也是你自己认为可以说的,因此已经和我说的没有什么关系了。如果此时你再说这些内容是我说的,那就太不尊重我了。 
  而听话的人却希望说话的人必须负起责任,“都是你说的,不然我不会做这种事”。意思是,我并不是故意犯错,或者能力太差,而是因为你这么说,我又很相信,才弄得如此不堪,罪不在我。发生这种事,是怪说话的人不负责任,随便乱说,还是怪听话的人不懂分辨,太轻信别人?其实,双方都有责任,应各打五十大板。不过,为了杜绝此类事情发生,我们就要严格约束自己。不管我们是说话的人,还是听话的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既不要以讹传讹,也不要偏听偏信。 
  从听话的人的角度来说,说出是谁说的,以给别人有求证的可能,不但伤了与说话人的和气,也会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局面。因为说话的人若言之凿凿地否认自己说过这种话,会使别人对听话的人的信用产生怀疑,认为他是在搬弄是非。 
  如果说话的人纯心以假话骗人,等听话的人相信了又转告他人的时候,再拆穿假话,就会使听话的人百口莫辩。因此,为了安全,听话的人若真要转告他人时,最好以模棱两可的语言转述,以免有人较真儿,产生不良后果。 
  第三句话的含义是,如果你一定要告诉某人,却又指名是我说的,鉴于这个对象根本不是我选定的,要说哪些话,说到什么程度,也不是我所能控制的,因此我只有表态:我并没有说这些话,至少我不是这样说的,语气、用词都不相同。 
  明明是自己说的,却常常加以否认。因为我告诉你的时候,已经提醒你不要告诉别人。你一定要告诉别人,实际上我也禁止不了。所以我只要求你,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现在你不但告诉别人,而且公开信息的来源,明白指出是我说的,那我就加以否认。这样有什么后果你自己负责,怨不得我。因为你不理会我的要求,指明是我说的,不但不尊重我,还把责任推给我,我只好郑重否认,把责任再推回给你。 
  再者,你告诉别人是我说的,我又弄不清楚你同谁说的,当时是怎么说的,现在居然要我承担责任,我怎么能够承认?如果我的否认使你没面子的话,我也没办法。你既然告诉别人,就应该自己承担所有的后果。沟通的方向 
  沟通,按信息流动的方向来分,可以分为向上沟通、向下沟通和平行沟通。我们说,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而人伦是有大有小、有上有下的,人们不能以大欺小,也不能以下犯上。 
  向上沟通是指居下者向居上者陈述实情、表达意见,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下情上达,如臣对君、子对父、下属对上司等。 
  向下沟通与向上沟通正好相反,是居上者向居下者传达意见、发号施令等,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上情下达。 
    
  平行沟通是指同阶层人员的横向联系,如公司内部同级部门之间都需要平行沟通,以促进彼此的了解、加强合作,免得产生隔阂,影响团结。平行沟通的目的是交换意见,以求心意相通。 
  这三种方向的沟通,对任何人而言,都是常用的。而且流动的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具体情况的不同而随时改变。 
  向上沟通 
  在向上沟通中,“下”应是主体。以下属与上司进行沟通为例,下属经常要汇报、请示、建议,甚至犯错误以后要辩解,这都属于向上沟通。在向上沟通时,下属应该谨记“上下”观念,不可以下犯上,当然也不必奴颜婢膝。 
  下属应该安守本分,小心自己的言行,让上司感受到尊重,否则上司只好摆出上司的架子,下属反而觉得没有面子。有些下属,上司稍微对其客气些,便得意忘形,没大没小起来,弄得上司不得不摆出高姿态。 
  最好的办法是,表现得不卑不亢:太“亢”,会使上司的面子受损,上司真要还以颜色,吃亏的还是下属;太“卑”,上司会觉得这个下属太无能,靠赔笑脸混日子。下属不能让上司感到功高震主的威胁,也不能让上司觉得自己无能。 
  有时候,下属与上司的意见发生分歧时,下属应该合理地坚持,才能树立信用。否则,上司一说“不”,下属就见风转舵,只会给上司留下不可靠的印象。即使坚持自己的想法,也要先肯定上司的意见,再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问题,反过来请教上司。当然,也不能过分坚持,否则就成了顶撞,上司以为下属在挑战他的权威,难免会以势压人,容易伤了上下级的和气。当出现严重分歧时,下属最好不说话,显出一直在深思的样子,上司自然看得出来,但是下属不要说出来,等上司让说时才说。意见相同时,要给予热烈的回应,不要说“我也这么想”,上司会以为你是随声附和,最好说:“我想了许久都没有想通,原来这样最好。” 
  打开上下级言路的最好方法是让上司感到下属心中有他。一些企业老板毫不隐晦地说,他们最重视下属心中有没有老板。如果你能让上司感到你心中有他,你说的话他就会听得进去,因为他觉得你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他着想的。相反,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你提出任何意见,他都会怀疑你的动机,也就不容易接受你的意见。 
  向下沟通 
  向下沟通时,“上”应是主体。要想沟通顺畅,上司要降低自己的姿态,不要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使下属畏惧,产生不愿意沟通的反感。中国人重视身份地位,所谓的“大人不计小人过”,就是“大人”不愿意放下身份去同“小人”斤斤计较。所以,越是位高权重的人,越会表现出平易近人的样子,同下属说话的时候就如同仁慈长者,多数是谆谆教导的口吻。凡是那些动不动就大发雷霆、咄咄逼人的上司,一般是火候没到,还不懂得中国人的“为官之道”。 
    
  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骁勇善战。他自幼家贫,没有读过书,吴王孙权常劝吕蒙多读点书,但是吕蒙以军务繁忙为借口推脱。在这种情况下,孙权并没有指责他不学无术且不听劝告,而是说:“你说事多,难道还多过我吗?我常常抽时间读书,感觉受益颇多……”经过孙权的劝导,吕蒙终于发愤读书,这才有了“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成语。 
  某公司副总第一次到香港出差,回来后满腔热情,在开会的时候不谈正经事,大谈特谈香港的风土人情。与会的人听得不耐烦,又不好打断他,只好都看着总经理。总经理该怎么办?他已经暗示过副总了,可是副总视而不见。一个总经理连会场都控制不住,还当什么总经理?于是,总经理只好用强制的方法,对副总说:“这事以后再谈,我们现在谈正事。”副总当面被驳,面子上有点挂不住,为了不在下属面前颜面扫地,他依然故我,宁可散会以后挨骂,也要在下属面前保住面子。 
  这下子,轮到总经理面子上挂不住了,其实总经理可以这样说:“李科长,你安排两个小时的时间,我们专门请副总来说说他到香港的事情,今天我们抓紧时间解决问题。副总,你的事情十分钟也讲不完,我给你安排两个小时,做一个专题演讲,好不好?”这样,既给副总留了面子,又限制了他说题外话。当领导的,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下面的人谁会服你?可是一旦领导太凶了,所有人都会转而同情弱者,让领导进退两难。 
  平行沟通 
  对上沟通、对下沟通,彼此之间都会保留三分的礼让空间,比较容易找到合理的平衡点。平级之间,大家一样大,很容易产生“谁怕谁”的心态,对沟通十分不利。中国人其实谁都不服谁,当大家处在同等地位的时候,这种现象更明显,甚至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引起他人的不满。比如,你说“听我说”,别人会想:“别自以为是了,凭什么听你的?”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进行顺利的沟通,要先从自己做起,尊重对方,对方才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中国人是讲交互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所以,你尊重对方,对方也自然会尊重你,这样才方便沟通。 
  沟通的时候要以真诚的心去交流。中国人疑心比较重,稍不留神,就会触动其怀疑的神经,一旦中国人产生疑心,你说什么都没有用,因为他什么都不会相信。中国人说“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不要以为中国人太决绝,这只是小心谨慎的表现。千万不要存心占便宜,也不要设陷阱存心让别人出丑,中国人很怕吃亏,吃过一次亏后,就不愿再和你打交道。所以,建立“和我打交道,一定不吃亏”的信用,增强大家对自己的信任感,才能方便沟通。 
本书来自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