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九大暴利行业揭秘-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期看来,会鼓励一部分跨国企业把中国纳入产品同步全球上市的范畴,同时加大对华投入,把更多的产品转移到中国生产。同时《药品进口管理办法》实施。该《办法》的正式实施,是对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的进一步落实。该《办法》主要是改进通关程序,变先药检后施行为先由药监局备案出具通知单放行流通,后由口岸药检所抽检。同时,规定进口药品只能在国务院批准的18个口岸城市进口通关。这些新变化简化了药品进口程序,加快通关上市速度,降低进口药品的进口成本,对进口药品的经营十分有利,进一步活跃了口岸城市的进口药品市场。  
  根据新《药品管理法》第60条规定,SFDA规定自2002年12月1日起,OTC目录以外的药品不准在大众媒体做广告。该规定实施一年来,一批靠大众媒体广告拉动销售的处方药品种市场份额急剧下降,而新的OTC强势品牌正在逐步形成。  
  2003年10月,SFDA又有新规定,明确从2004年7月1日起,未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各种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结核、抗真菌药物),在零售药店必须凭医师处方才能销售。这意味着药品分类管理政策在明年将得到进一步的落实。零售市场品种结构将出现新的调整,来自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新的OTC强势品牌在未来两年将陆续登场。  
   (2)中外药品报批制度的接轨。中外药品报批的程序逐步趋同,但在对临床实验的要求上,中国仍离FDA有较大差距。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临床实验数据将逐渐被FDA所接受,但作为交换条件,中国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国外的临床案例。其直接后果为,国外公司能在中国实现其产品与全球同步上市,因而对中国市场的宣传力度大大加强;而国内公司的终产品将逐渐获得FDA批准,一方面成为世界医药的加工基地,另一方面有一些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可以销往发达国家。  
  (3)分类管理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药品分类管理政策在2004年将得到进一步的落实。零售市场品种结构将出现新的调整,来自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新的OTC强势品牌在我国陆续登场。  
  (4)药品招标采购政策法规。自2001年国务院纠风办出台《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卫生部出台《医疗机构药品招标采购工作规范》以来,招标购药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招标购药的目的一是降低药价,二是引入“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而从实际上看,预期目的并没有达到。尽管招标购药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但在未有新的解决办法出台之前,暂时不会被取消。2004年招标购药带来的中标药品回款长期占用资金,招标代理费等财务支出增加,以及药价水平下降等因素,仍将留待企业去消化。  
  (5)医药分开核算与医药分业试点。“医药分开”与“医药分业”的目的都是为了斩断医院与药品收入的利益关系,由于历史原因和医院补偿机制未能形成,如今这两项改革均未有大成效,还处于试点阶段。但一旦试点有成功突破,则有可能解决招标购药带来的困难,医药利润分配格局将会发生新的变化,同时也将给零售药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6)GMP、GSP认证期限迫近。GMP、GSP认证期限迫近,截至2003年5月底,通过GMP认证的药厂只有1821家,通过GSP认证的商业企业有252家。也就是说,尚有约2/3的工业和大部分商业企业未通过认证。2004年,GMP、GSP认证对企业的压力很大,其带来的影响:一是并购个案增多;二是部分生产、经营企业明年上半年不得不放慢生产经营的步伐;三是部分生产经营条件差的企业将被淘汰。  
  (7)出口退税率的下调。从2004年1月1日开始,出口企业的出口退税率平均下调3个百分点。此次调整后退税率拉开5个档次,即不同的出口商品会面临不同的调减退税幅度。据测算,平均出口退税率下调1个百分点,我国出口增速将下降4。9个百分点。受该政策影响,2004年我国医药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将比2003年有所下降。  
  (8)市场的开放程度。虽然中国医药市场的管理法规已经与世界接轨,但在执行上仍然存在不够开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不同厂家生产的药品的区别对待上。由于跨国企业的进口和合资产品信誉良好,市场往往更容易接受,而同等的国产品种推广起来就要难得多,使得一些国内企业不得不采取带金销售的下策。而对跨国企业而言,中国的法规往往是一些指导性的规范,到了具体执行的时候往往缺乏细则和先例,随意性比较大,因此在需要更多和政府部门打交道的领域,例如新药注册和药品进入公费目录,外企往往觉得没有受到公民待遇。这些问题都将会逐渐得到缓解。  
  (9)关税降低。中国加入WTO后,虽然关税下调了2002年关税大约下降400亿元,但进口药品的总量份额仍然徘徊在24%左右。进口药品并不存在对医药市场的冲击,合资企业的药品销售也没有对国有企业造成很大的影响。实际上,影响比较大的是政府政策的影响,如药价下调,招标采购,医疗体制改革,医疗保险等。2002年老百姓在医疗健康上的支出大幅度提高,关键是很多城市医疗保险封顶,自费部分大幅度增加。这种做法促使OTC药品销售增长较快。生产OTC产品为主的西安杨森公司2002年销售可能达30亿元。合资企业在中国药品市场占的份额可能仍然在33~35%,与未加入WTO之前比,可能只相差2~3个百分点。  
   3。用户因素  
  
              医药行业和其他行业不同,患者是医药的最终用户,但却往往不是购买的决策者,购买决定往往是由医生做出。而医生在处方时,会受到疗效、报销、厂家和患者的综合影响。随着医疗体系的市场化和保险制度的公开化,医生在处方时受到厂家的影响会越来越小,而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将会增大。  
  (1)医院集中招标采购。医院集中招标采购的初衷是降低用药成本,但结果事与愿违,与美国用药制度改革的失败有相似之处。在中国,降低药价的核心在于建立一个公平的采购机制,只要机制公平,由于竞争的作用,药价自然会下降。而公平机制的核心,一是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参与,减少中间环节;二是考虑长期行为,不是朝令夕改,而是形成长期供应,令厂家放心,在长期批量供货的基础上提供最优价格;三是令出必行,有奖有罚,使参与招标的各方都真正重视。由于政府的医药行业的监管加强,而医药行业协会作用不突出,医院集中招标采购的弊端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但这一局面将难以长期维持,取而代之的将是更合理的基于保险制度的药品采购。  
   (2)医院市场化。医院市场化将会建立起类似西方的医疗制度,使医生的待遇大大提高,同时起到净化医药市场、杜绝回扣的作用。同时,医院市场化之后,医院可以在对一般患者收取较高医疗费的同时向贫困患者提供普通服务义务。但由于牵涉国计民生,医院市场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外资,特别是港台和东南亚资本的介入将会使市场化进程大大加快。医院市场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医生待遇大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医生会安于本职工作,而不是跳槽去做医药销售代表。  
  (3)保险制度的变化。中国医疗保险市场将在入关后逐步开放,但保险市场的开放对中国医药市场最大的影响是观念上的。医疗保险市场的逐步开放将打破从前的劳保和大病统筹制度,使患者有更多的选择权。而对医药市场来说,则意味着医药企业的主要客户从医院转为各大医疗保险公司。由于覆盖面更大,掌握的患者数量更多,对医药企业来说,各大医疗保险公司比医院有更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另一方面,保险公司普遍参与资本运作,强调资金链的完整性与流动性,因此更有机会与大型医药企业结成联盟,实现对医药市场的控制。但是,由于医药市场的特殊性,保险公司直接介入医药企业的经营在西方是被禁止的,在中国,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这将成为一片敏感的灰色地带。  
   4。渠道因素  
  (1)医药分销渠道的优化。分销渠道一直是中国医药市场的薄弱环节,国内的各分销公司规模很小,管理落后,效率极端低下,其唯一的价值在于进院与回款。因此一个基于先进的物流体系的分销渠道将极大促进中国医药市场的现代化。但是,由于医药分销的地区化现象严重,关系成风,因此如不进行医药分业的改革,即使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配送系统,分销渠道的问题仍很难改善。  
  (2)医药分离。现有医药一体的制度是医药业弊端的根本,一是使医药市场分散化,药品进院成了一大难题;二是医生收回扣之风不易杜绝;三是高效的大分销渠道难以建立。而医药分业的确立,可以使医疗卫生界改善医贱药贵的局面,改善医务人员待遇,使中国医疗市场进一步与世界接轨。同时,由于使医院与药品销售彻底脱钩,使药店经营的重点转移到以高效的配送体系获取利润上,医药分业可以促成医药流通渠道的以物流配送科学化为基础的根本变革,使流通渠道透明化,高效化。另一方面,医药分业之后,医生待遇提高,与药品销售的关系被切断,医药公司进院销售之风将得到有效遏制。医药分业早在几年前就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并已在小范围内试点,但由于对医院实行补贴的制度很难规范化,难以在大范围内推广,因此虽然长期看来势在必行,但短期难以见成效。  
  (3)零售药店连锁化。在美国,零售药店往往是以连锁的形式出现,例如,位于美国医药零售业第一的Walgreen有两千多家店,而第二位的CVS/Pharmacy有三千多家店。因此连锁药店一度成为中国医药市场上的热门话题,也成为投资者争夺的焦点。但是实际上,中外的医药零售业有较大的差异。国外的医药零售,由于资金占压是主要经营压力,因此单店往往无法生存,连锁药店可以实行科学化的统一配送,加快资金周转,取得利润,即使是这样,其利润也相当低,一般不高于5%。而在中国,由于药店一般是赊销的方式,不承担资金压力,节约资金不是竞争的焦点所在,但由于药店扩张较快,往往有选址、业务规划、店员培训等管理问题。同时,原有的零售药店由于没有资金问题,而零售利润空间较大,因此单店的赢利能力较强。但由于各地新建药店过多过快,往往造成竞争压力过大,大家都难以赢利的局面。而随着业外连锁经营机构的加入,这一情况会进一步恶化。有些连锁店的经营者甚至主观地把将来赢利的希望寄托在被国外大型连锁店收购上,但是国外几家大型连锁店由于赢利并不丰厚,都已表示并未考虑中国市场。因此从短期效果看,连锁店投资回收周期较长,会为经营者带来一定的资金压力,但从长期看,在OTC体系逐步健全之后,连锁店的生存空间会逐步明确,但仍不会有太大的赢利空间。  
   4。社会舆论的影响  
  医药政策,特别是短期政策,常常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美国20世纪70年代FDA对医药的监管明显加强,对医药广告的审批制度也是那时建立的,其原因主要是当时社会舆论认为医药是暴利行业,而这一舆论导向一直到20世纪末才逐渐改变,到今天都未能完全扭转。不幸的是,中国正在走别人走过的老路,对医药行业暴利的控制是药品限价、集中招标采购等一系列措施出台的前提。其实,在高度市场化的社会里,几乎所有行业都是在营销上花费巨大,如果不计算营销投入都可以称作暴利行业。因此,最主要的是对舆论的引导。而医药行业由于和每个人的生活休戚相关,因此更容易受指责,这需要引起每一个医药企业注意。在中国医药企业蓬勃发展的局面下,对医药行业产生负面舆论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我们必须看到,打破传统的公费医疗体制,建立市场经济秩序下新的医疗机制是需要一个发展过程的。一些弊端的出现是发展中的必然也是长期沉积的结果。有人对药价虚高期望有一天也像家电产品一样,来个价格大战,但这种可能性很小,并且没有一定的时间。即使出现价格竞争,也只能在药店之间,因为药店的销售份额只占20%左右,对医院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一夜之间就能彻底改变现状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社会公众对医药的改革需要一定的耐心。毕竟,事物是向着完善的方向发展。  
    5。监管力度加强  
  医药因为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因此,无论是出于对人民健康的关注,还是出于对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的考虑。国家始终不断探索更好的监管方式。为了解决药价虚高的现象,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政府定价、药品降价、药品招标等许多措施。根据国务院医药纠风工作的具体部署而采取的又一项重大措施,预计每年可减轻社会医药费负担约20亿元。2001年以来,国家计委已分三批制定公布了西药的最高零售价,至此,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内西药的政府定价工作已初步完成。医药费用的增长幅度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但由于整个药价虚高的深层机制尚没有触动,这些措施只治标不治本,药价虚高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虚高的药品销售链条,仍在运转。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例如药品实行招标采购后,许多医保药品降价,出现企业方面不愿生产经营,医院方面用量减少的现象,这反而促进了招标外非医保药的使用的现象。医药招标,无形之中,药品销售又多了一个招标代理环节,增加了药品流通成本。  
  要彻底解决药价虚高问题,需要加强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更重要的是深化医疗制度、医药生产体系等一系列改革,改变以药养医的利益机制。医价药价为何居高不下?还是那句老话:垄断。打破医疗垄断有待于占优势地位的公立医院产权改革,医药分离却有可能乘平价药房的东风推广开来。只有打破了药价虚高的生存法则,药价虚高的局面才能彻底解决。因此,要改变医院药品价格畸高的现状,必须打破医院在药品流通和销售中的垄断地位,并加强药品价格监管力度。  
进入门槛  
  由于医药产业关乎大众健康的特殊性,医药市场向来以不受经济萧条等经济波动影响的稳定性而著称。例如在美国,自50年代医药工业飞速增长以来,从1954年到1994年短短的40年间,医药销售额从13亿美元增长到548亿美元,到今天更是超过1200亿美元,其中只有1993年一年因政策原因造成了负增长。医药行业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对医药行业的投资具有投入高、风险高、回报也高的特点,因此,医药产业向来是被投资者最青睐的行业之一。  
   1。投资巨大  
  药品生产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固定资产。药品生产企业是典型的现代制造业。它的特点是规模大、生产管理水平高。一般一个中型制药厂投资规模也在几千万,其中厂房、生产设备、试验设备、仓储货运这些基础设施的投入就要占用很大资金。药品的特殊性要求其从生产到流通都必须有严格的质量保证。实行药品生产质量规范标准(简称GMP)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也是中国药品生产的必备条件。据了解,一条生产线GMP改造需投入人民币约二千万元,全厂GMP改造需投入五千至六千万元,甚至上亿元。同种药品,GMP与非GMP企业的生产成本存在较大差异,同时,GMP和非GMP企业相同产品实行差别订价。即使从事医药产品经销的企业,按国家药监局《药品流通管理规范》(简称GSP)对经营场所、储存环境均有严格规定,要达到该要求也需至少几十万元资金。  
  (2)产品研发。新建药厂除有标准化的GMP车间外,还要有一个二类或两个三类新药才允许开办。医药产品需要巨额投资,国外一个创新药物的研发;平均投资成本要2亿美元;有的甚至高达10亿美元。近20年来,制药工业的新药产量仅保持了适度的增长,用于研究开发新药的费用增长了6倍多,达到了300亿美元。显然;没有雄厚的资金投入,就不可能有医药产品的开发。即使不采用自主研发的方式,直接购买现有专利产品,也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  
  (3)人员配备。医药行业既是专业性极强的产业,又关系国计民生,因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很高。无论是研发人员、管理人员,还是从事生产制造人员,一概要求具有专业技术水平。即使经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