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卢文弨曰:“礼记玉藻:‘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
母没而杯圈不能饮焉,口泽之气存焉尔。’郑注:‘圈,屈木所为,谓卮匜之
属。’释文:‘圈,起权切。’案:亦作桊。”〔二〕卢文弨曰:“左太冲魏都赋:
‘雠校篆籀。’案:雠谓一人持本,一人读之,若怨家相对,有误必举,不
肯少恕也。汉刘向校中秘书,凡一书竟,奏上,每云皆定,以杀青,可缮写。
后汉书卢植传:‘臣前以周礼诸经为之解诂,无力供缮写上。’章怀注:‘缮,
善也。’”〔三〕器案:服用即用也,古代谓用曰服。易系辞:“服牛乘马。”
诗郑风叔于田:“巷无服马。”吕氏春秋顺民篇:“服剑臂刃。”史记李斯传:
“服太阿之剑。”大戴礼记武王践阼篇剑铭曰:“带之以为服。”盐铁论殊路
篇:“于越之铤? 。工人施巧,人主服而朝也。”服皆作用字用。太平御览有
服用部二十一卷,所载什物,自帐幔幌帱以下,至于燕脂花胜之属,凡八十
种。
〔四〕卢文弨曰:“孔安国尚书序:‘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
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
器案:坟典,一般用为书籍之意。南史丘巨源传:“少好学,居贫,屋漏,
恐湿坟典,乃舒被覆书,书获全而被大湿。”〔五〕卢文弨曰:“史记五帝本
纪:‘舜作什器于寿邱。’索隐:‘什,数也,盖人家常用之器非一,故以十
为数,犹今云什物也。’”案史记正义:“颜师古曰:‘军法:五人为伍,二伍
为什,则共器物。故谓生生之具为什器,亦犹从军及作役者,十人为火,共
畜调度也。’”〔六〕散逸,谓散失亡逸。本书杂艺篇:“梁氏秘阁,散逸以来。”
南史何宪传:“博涉该通,群籍毕览,天阁秘宝,人间散逸,无遗漏焉。”〔七〕
卢文弨曰:“缄,古咸切,封也。”案:文选谢惠连杂诗注:“缄,束箧也。”
思鲁等第四舅母,亲吴郡张建女也〔一〕,有第五妹,三岁丧母。灵床〔二〕
上屏风,平生旧物,屋漏沾湿,出曝晒之,女子一见,伏床流涕。家人怪其
不起,乃往抱持;荐席〔三〕淹渍〔四〕,精神伤怛〔五〕,不能饮食。将以
问医,医诊脉〔六〕云:“肠断矣〔七〕!”因尔便吐血,数日而亡。中外怜
之,莫不悲叹。
〔一〕林思进先生曰:“俗多误以‘亲’字绝句。(案:朱本断句正如
此。)案:春秋繁露竹林篇:‘齐顷公,亲齐桓公孙。’史记淮南王传:‘大王,
亲高帝孙。’梁孝王世家:‘李太后,亲平王之大母也。’容斋随笔七引颜鲁
公书远祖颜含碑,晋李阐之文也,云:‘君是王亲丈人,故呼王小字。’皆可
证。盖古人自有此种语也。”案:前文“言及先人”条,亦有此例,说详彼
注。
〔二〕灵床,即灵座,供奉亡人灵位之几筵也。世说新语伤逝篇:“顾
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晋书本传作“灵座”。
〔三〕周礼春官司几筵郑玄注云:“铺陈曰筵,借之曰席,筵铺于下,
席铺于上,所以为位也。”〔四〕御览四一五、永乐大典一0八一三“淹渍”
作“泪渍”。
〔五〕“怛”原作“沮”,颜本、程本、胡本、朱本作“怛”,今据改。
刘盼遂引吴承仕曰:“毛诗:‘中心怛兮。’传:‘怛,伤也。’”〔六〕史记仓
公传:“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诊
脉,今云看脉。
〔七〕御览、永乐大典“肠”上有“女”字。
礼云:“忌日不乐〔一〕。”正以感慕罔极,恻怆无聊〔二〕,故不接外
宾〔三〕,不理众务耳〔四〕。必能悲惨自居〔五〕,何限于深藏也?世人或
端坐奥室〔六〕,不妨〔七〕言笑,盛营甘美,厚供斋食;迫有急卒〔八〕,
密戚至交,尽无相见之理:盖不知礼意乎〔九〕!
〔一〕卢文弨曰:“礼记祭义:‘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也。忌日
不用,非不祥也,言夫日志有所至,而不敢尽其私也。’乐,如字,一音洛。”
〔二〕楚辞九思:“心烦愦兮意无聊。”王逸注:“聊,乐也。”〔三〕刘岳云
食旧德斋杂箸:“真德秀读书记:‘近时大儒有忌日衣黪衣巾墨衰受吊者。’
(案:此指朱熹。)李济翁资暇录云:‘亲戚来而不拒。’颜氏家训谓:‘不接
外宾。’盖谓寻常之宾耳。”〔四〕封氏闻见记六“众”作“庶”。
〔五〕封氏闻见记此句作“不能悲怆自居”。
〔六〕卢文弨曰:“奥室,深隐之室。礼记仲尼燕居:‘室而无奥阼,
则乱于堂室也。’”〔七〕封氏闻见记“妨”作“好”。
〔八〕卢文弨曰:“卒,与猝同。”案:封氏闻见记引此数句作“卒有
急回,宁无尽见之理,其不知礼意乎”。
〔九〕唐语林八载此文,误作颜延之曰。封氏闻见记六忌日曰:“沈约
答庾光禄书云:‘忌日制假,应是晋、宋之间,其事未久。未制假前,止是
不为宴乐,本不自封闭,如今世自处者也。居丧再周之内,每有忌日,哭临
受吊,无不见人之义。而除服之后,乃不见人,实由世人以忌日不乐,而不
能竟日兴感,以对宾客,或弛解,故过自晦匿,不与外接。假设之由,寔在
于此。’”所说与此可互参。
魏世王修〔一〕母以社日〔二〕亡;来岁社日〔三〕,修感念哀甚,邻
里闻之,为之罢社。今二亲丧亡,偶值伏腊分至之节〔四〕,及月小晦后,
忌之外〔五〕,所经此日〔六〕,犹应感慕〔七〕,异于余辰,不预饮燕、闻
声乐及行游也。
〔一〕赵曦明曰:“魏志王修传:‘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七岁丧母。’
下载此事。”〔二〕器案:历书以立春后第五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戊日为
秋社,此社日不知为春社抑秋社。御览三0引魏志此事,列入春社;敦煌卷
子伯二六二一号引孝子传:“母以社日亡,白秋邻里会,修忆念其母,哀慕
号绝,邻里为之罢社。”则以为秋社。
〔三〕赵曦明曰:“各本俱脱‘日’字,宋本作‘来岁有社’,(器案:
宋本于“有”字下注云:“一本作‘一’字,一本只云‘来岁社’。”)亦误。
案:御览引萧广济孝子传载此事有‘日’字,今据补。”〔四〕卢文弨曰:“历
忌释:‘四时代谢,皆以相生。至于立秋,以金代火,金畏火,故至庚日必
伏。庚者,金也。’阴阳书:‘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
后初庚为后伏,亦谓之末伏。’史记秦本纪:‘德公始为伏祠。’魏台访议:‘王
者各以其行盛日为祖,衰日为腊。汉火德,火衰于戌,故以戌日为腊。’魏、
晋以下,以此推之。分,春、秋分;至,冬、夏至。”〔五〕“外”,宋本作“日”,
不可从。
〔六〕卢文弨曰:“盖谓亲或以月大尽亡,而所值之月,只有二十九日,
乃月小之晦日,即以为亲之忌日所经也。”郑珍曰:“六朝时更有忌月之说。
张融有孝,忌月三旬不听音乐;晋穆帝将纳后,以康帝忌月疑之,下其议,
皆见于史。相沿至唐不废。唐书王方庆传‘议者以孝明帝忌月,请献俘不作
乐’可见。而又有此月中忌前晦前、忌后晦后各三日之说。唐书韦公肃传:
‘睿宗祥月,太常奏? 。前忌与晦三日、后三日,皆不听事,忌晦之明日,
百官叩侧门通慰。’盖沿隋以前旧习也。黄门此云‘月小晦后’,正谓忌月之
晦前后三日,月小则廿七八九也;此与伏腊分至,皆在忌日之外,故黄门自
言:‘已丧亲后值如此,于忌之外,所经等日,犹感慕异于余辰,不必正忌
日也。’‘忌之外所经此日’一句,沈本‘外’作‘日’,误。卢注非。”案:
郑说是,今从之。
〔七〕“犹”,抱经堂本误“尤”,今据各本校改。“感”,宋本原注云:
“一作‘思’。”案:后娶篇:“基每拜见后母,感慕呜咽。”本篇前文:“言
及先人,理当感慕。”“正以感慕罔极,恻怆无聊。”则颜氏凡言悼念亡亲时,
皆用感慕。南史张敷传:“生而母亡,年数岁,问知之,虽蒙童,便有感慕
之色。”隋书独孤皇后传:“早失二亲,常怀感慕,见公卿有父母者,每为致
礼。”盖思慕仅存于心,感慕则形于色也。
刘绦、缓、绥,兄弟并为名器〔一〕,其父名昭〔二〕,一生不为照字,
惟依尔雅火旁作召耳〔三〕。然凡文与正讳相犯,当自可避;其有同音异字,
不可悉然。刘字之下,即有昭音〔四〕。吕尚之儿,如不为上〔五〕;赵壹之
子,傥不作一〔六〕:便是下笔即妨,是书皆触也〔七〕。
〔一〕名器,知名之器,与上文“王元景兄弟皆号名人”之名人义同。
古代称人才为器,如国器、社稷器、天下器等是。晋书陈骞传:“富年沈敏,
蕴兹名器。”〔二〕沈揆曰:“南史刘昭本传,子绦、缓附。一本以‘昭’为
‘照’者非。”赵曦明曰:“梁书文学传:‘刘昭,字宣卿,平原高唐人。集
后汉同异,以注范书。为剡令,卒。
子绦,字言明。通三礼,大同中为尚书祠部郎,寻去职,不复仕。弟
缓,字含度。历官湘东王记室;时西府盛集文学,缓居其首。随府转江州,
卒。’绥,本传不载,疑此字衍。”郑珍曰:“据世说雅量注,刘绥,高平人。
南史,刘昭,平原人。绥字衍文。御览萧广济孝子传改正。”器案:世说赏
誉下注引刘氏谱:“绥字万安,高平人。祖奥,太祝令;父斌,著作郎;历
骠骑长史。”是绥为道真从子,婿为庾翼,皆东晋人物也。不惟郡望不合,
父祖各别,并时代亦悬绝,赵、郑疑绥字衍,是也。此盖传钞者涉纟旁排行
误入,或即因缓字形近而误衍也。沈揆于刘绥不着一字,则所见本初未尝有
绥字也。
〔三〕赵曦明曰:“尔雅释虫:‘萤火即照。’”〔四〕郝懿行曰:“音刘
字者,卯下即钊字昭音尔。牟默人说。”郑珍曰:“此下言不讳嫌名也。刘字
下半是钊字,钊与昭同音,如讳嫌名,即姓亦不可写也。”刘盼遂引吴承仕
曰:“刘字上从卯,下从钊,钊音正与昭同。意谓同音异字,悉须避忌,即
刘字下体亦触昭音,不可得书也。”器案:郝、郑、吴诸说是。韩愈讳辨:“康
王钊之孙,实为昭王。”举事虽不同,而说明钊字昭音则一,亦足为证。
〔五〕赵曦明曰:“史记齐世家:‘太公吕尚者,东海上人。’”〔六〕赵
曦明曰:“后汉书赵壹传:‘壹字符叔,汉阳西县人。’”〔七〕刘淇助字辨略
三:“是书之是,犹凡也,言凡是书札,皆触忌讳也。今谓处处曰是处,犹
云到处也。”李调元剿说三:“言凡是书札,皆触忌讳也。可为著书之箴。”
器案:少仪外传上引酬酢事变:“凡作书启,先记彼人父祖名讳于几案。”此
沿六朝积习也。
尝有甲设燕席,请乙为宾〔一〕;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
侯早晚顾宅?”乙子称其父已往〔二〕。时以为笑。如此比例〔三〕,触类〔四〕
慎之,不可陷于轻脱〔五〕。
〔一〕器案:归心篇亦有“安能辛苦今日之甲,利后世之乙”之语。
今案:古书凡不实指人名而言,率虚设甲乙之词以代之,如韩非子用人篇:
“罪生甲,祸归乙。”是也;或称为某甲某乙,如左传文公十四年“夫己氏”
注:“犹言某甲。”是也;或称为张甲李乙,如三国志魏书王修传注引魏略载
太祖与修书:“张甲李乙,犹或先之。”是也;或称为张甲王乙李丙赵丁,如
范缜神灭论:“张甲之情,寄王乙之躯,李丙之性,托赵丁之体。”是也。
〔二〕林思进先生曰:“下云‘时以为笑’者,盖笑其不审早晚,不顾
望而对,遽云已往,所谓‘陷于轻脱’,此耳。”刘盼遂曰:“此甲问乙子,
乙将以何时可以枉过,乙子不悟,答以其父已往,遂成笑柄。盖六朝、唐人
通以早晚二字为问时日远近之辞,洛阳伽蓝记璎珞寺:‘李澄问赵逸曰:“太
尉府前砖浮图,形制甚古,犹未崩毁,未知早晚造?”逸曰:“晋义熙十二
年,刘裕伐姚泓,军人所作。”’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诗:‘春雨闇闇塞峡中,
早晚来自楚王宫?’李白长干行:‘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所云早晚,
皆问辞也。迤及近世,则加多字为多早晚,石头记小说中累见。”器案:刘
说是。姚元之竹叶亭杂记七:“京中俗语,谓何时曰多早晚(早字俗言读音
近盏)。隋书艺术传:‘乐人王令言亦妙达音律。大业末,炀帝将幸江都,令
言之子尝从于户外弹琵琶,作翻调安公子曲。令言时卧室中,闻之大惊,蹶
然而起曰:“变变。”急呼其子曰:“此曲兴自早晚?”其子对曰:“顷来有
之。”’族弟伯山曰:‘然则此语,盖由来已久。’”姚氏所举王令言事,亦足
为证。
〔三〕御览二四五引俗说:“江夷为右仆射,主上欲用其领詹事,语王
准:‘卿可觅比例。’”〔四〕易系辞上:“触类而长之。”正义:“谓触逢事类
而增长之,若触刚之事类以次增长于刚,若触柔之事类以次增长于柔。”三
国志魏书王昶传:“若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汝其庶几举一隅耳。”〔五〕
器案:本书养生篇:“但须精审,不可轻脱。”后汉书列女传:“班昭女诫曰:
‘动静轻脱,视听陕输,? 。此谓不能专心正色矣。’”抱朴子汉过篇:“猝
突萍鷽,骄矜轻侻者,谓之巍峨瑰杰。”轻侻即轻脱,谓轻薄佻脱也。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
刀尺针缕〔一〕,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
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二〕。亲表聚集,致燕享焉〔三〕。自兹已后,
二亲若在,每至此日,尝有酒食之事耳〔四〕。无教之徒,虽已孤露〔五〕,
其日皆为供顿〔六〕,酣畅声乐,不知有所感伤〔七〕。梁孝元〔八〕年少之
时,每八月六日载诞〔九〕之辰,常设斋讲;自阮修容薨殁之后〔一0〕,
此事亦绝〔一一〕。
〔一〕少仪外传下、爱日斋丛钞一引“则”下有“用”字。卢文弨曰:
“刀,剪刀;针,古作箴,今又作针;缕,线也。”〔二〕事文类聚后五“试
儿”作“试周”。卢文弨曰:“子生周年谓之晬,子对切,见说文。其试儿之
物,今人谓之晬盘。”案:今四川试儿谓之抓周。爱日斋丛钞一:“晬谓子生
一岁,颜氏家训云云,玉壶野史(案:即玉壶清话,所引见卷一。)记曹武
惠王始生周晬日,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武惠王左手执干戈,
右手提俎豆,斯须取一印,余无所视。曹真定人,江南遗俗乃在此。今俗谓
试周是也。”据此,则祝穆之改“试儿”为“试周”,乃从时俗也。
〔三〕黄叔琳曰:“此风尤盛行于今,所谓无理只取闹也。不肖者或托
此以歛财。”〔四〕少仪外传“耳”作“而”,属下句读。郝懿行曰:“今俗庆
生辰,遂多如此,颜君所讥弹也。”〔五〕李详曰:“案:嵇康与山巨源绝交
书:‘少加孤露。’”器案:北史赵隐传:“幼小孤露。”纲目集览四九:“孤者,
幼而无父者也;露者,暴露于于外也。”唐人则谓之偏露,孟浩然送莫氏甥
诗:“平生早偏露。”说略本日知录卷十三。
〔六〕少仪外传下“供顿”作“燕饮”,盖据时语改之。唐书高纪:“诏
所过供顿,免今岁租赋之半。”胡三省资治通鉴一九0注:“中顿,谓中道有
城有粮,可以顿食也。置食之所曰顿。唐人多言置顿。”案:供顿与置顿义
近。今谓吃一次饭曰吃一顿饭,本此。
〔七〕爱日斋丛钞五:“梁元帝当载诞之辰,辄斋素讲经。唐太宗谓长
孙无忌曰:‘是朕生日,世俗皆为欢乐,在朕翻为感伤:今君临天下,富有
四海,而欲承颜膝下,永不可得,此子路有负米之恨也。诗云:“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奈何以劬劳之日,更为宴乐乎!’泣数行下,群臣皆流涕。则前
世人主未以生日为重,而庆贺成俗已久矣。”〔八〕宋本“元”下有“帝”字,
原注云:“一本无‘帝’字。”案:事文类聚、群书类编故事六有“帝”字。
〔九〕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今遗腹载诞,流离寇逆。”唐穆
宗长庆元年诏:“七月六日,是朕载诞之辰。”〔一0〕赵曦明曰:“梁书后妃
传:‘高祖阮修容,讳令嬴,本姓石,会稽余姚人,齐始安王遥光纳焉。遥
光败,入东昏侯宫。建康城平,高祖纳为彩女,天监六年八月生世祖,寻拜
为修容,随世祖出蕃。大同六年六月薨于江州内寝。世祖即位,追崇为文宣
太后。’”卢文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