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颜氏家训集注-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妇呼舅为大人公。“丈”之与“大”,易为误耳。近代文士,颇作三妇诗〔八〕,
乃为匹嫡并耦己之群妻之意〔九〕,又加郑、卫之辞,大雅君子〔一0〕,何
其谬乎〔一一〕?〔一〕类说“歌词”作“词调”。
〔二〕类说“坐”作“在”,未可据。
〔三〕爱日斋丛钞“未遽央”作“渠未央”。赵曦明曰:“乐府清调曲
相逢行:‘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不知何年少,夹毂问君家。君家诚易
知,易知复难忘。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堂上置尊酒,作使邯郸倡。中
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
光,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鸳鸯七十二,罗
列自成行。音声何噰噰,鹤鸣东西厢。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
为,挟瑟上高堂,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案:又一首长安有狭邪行末
云:‘丈人且徐徐,调弦讵未央。’”卢文弨曰:“案:‘讵未央’必本是‘未
渠央’,‘渠’与‘遽’音义同,故颜即引作‘未遽央’,若讵之训为岂,岂
未央则是已过中矣,不与诗意大相左乎?诗小雅庭燎曰:‘夜未央。’笺云:
‘夜未央,犹言夜未渠央。’诗意本此。若巨字亦可读为渠,汉书高帝纪:‘项
伯告羽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巨能入乎?”’服虔曰:‘巨音渠,犹未应
得入也。’案:服氏之解最妙,言公遽能入乎?乃颜师古转以服说为非,而
读巨为讵,言公岂能入乎?语索然矣。与改诗为讵未央者,其见解正相似耳。”
郝懿行曰:“未遽央,古语也,或称未渠央,说见颜师古匡谬正俗。”〔四〕
类说、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后丙一引“儿”作“男”。
〔五〕续家训曰:“案:汉武祠太一于甘泉,祭后土于汾阴,乃立乐府。
乐府之名,始起于此。是时,举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篇,以合八音,祠事,
使童男女歌之。通一经之士,不能独知其词,集五经家乃能知其意。后世慕
古而贱之,或不知古义,若三妇词是也。
三妇词,之推言:‘古者,子妇供事舅姑,朝夕在侧,与儿女无异。’
言古者,明之推时不如此也。之推既居江南,又寓河朔;今江左风俗,多与
之推时同,河南北亦大抵如古,亦或家各有异。”〔六〕郝懿行曰:“案:先
亡丈人,非宜称于祖考,颜君疑‘丈’当为‘大’,是也。”〔七〕续家训“作”
作“为”。类说此句作“‘丈人’疑当为‘大人’”。
〔八〕何焯曰:“然则三妇艳‘艳’乃是曲调,犹昔昔盐‘盐’字,非
艳冶也。”〔九〕续家训“意”作“妾”,未可从。
〔一0〕续家训曰:“班固弹射迁之臧否多矣,亦不究三五之世次,何
也?然固以迁为小雅巷伯之伦,迁虽昧于知人,高誉李陵,不及大雅之明哲,
然所论着,裴骃称迁:‘虽时有纰缪,总其大较,信命世之宏才。’而固便比
之阍寺,此固之短也。而固倚权贵,失兢慎,卒亦不免,盖有甚焉。用智犹
目,信乎!后世因固之论,遂目贤者为‘大雅’,孔文举称祢衡曰‘正平大
雅’是也。”器案:文选西都赋:“大雅宏达,于兹为群。”李善注:“大雅,
谓有大雅之才者,诗有大雅,故以立称焉。”又上林赋:“揜群雅。”注:“张
揖曰:‘诗小雅之材七十四人,大雅之材三十一人,故曰群雅也。’”又为曹
公作书与孙权:“大雅之人。”李善注:“班固汉书赞曰:‘大雅卓尔不群,河
间献王近之矣。’”张铣注:“大雅,谓君子。”又檄吴将校部曲文:“大雅君
子,于安思危。”〔一一〕续家训“其”作“得”。卢文弨曰:“宋南平王铄,
始仿乐府之后六句作三妇艳诗,犹未甚猥亵也。梁昭明太子、沈约,俱有‘良
人且高卧’之句。王筠、刘孝绰尚称‘丈人’,吴均则云‘佳人’,至陈后主
乃有十一首之多,如‘小妇正横陈,含娇情未吐’等句,正颜氏所谓郑、卫
之辞也。张正见亦然,皆大失本指。梁元帝纂要:‘楚歌曰艳。’”古乐府歌
百里奚词〔一〕曰:“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二〕,烹伏雌,吹扊■〔三〕;
今日富贵忘我为〔四〕!”“吹”当作炊煮之“炊”〔五〕。案:蔡邕月令章句
〔六〕曰:“键,关牡也〔七〕,所以止扉〔八〕,或谓之剡移〔九〕。”然则
当时贫困,幷以门牡木作薪炊耳。声类作扊〔一0〕,又或作扂〔一一〕。
〔一〕黄山谷戏书秦少游壁诗任渊注、陈后山和黄预久两诗任渊注引
此都作“乐府载百里奚妻辞”。
〔二〕陈后山诗注“别”作“昔”。
〔三〕卢文弨曰:“扊■,余染、余之二切。”〔四〕赵曦明曰:“乐府
解题引风俗通:‘百里奚为秦相,堂上乐作,所赁澣妇,自言知音。呼之,
搏髀援琴抚弦而歌者三。问之,乃其故妻,还为夫妇也。’此所举乃其首章。”
〔五〕能改斋漫录七:“予谓作‘吹’,其义亦通。扊■作薪以为火,则有吹
之义。汉书:‘赵氏无吹火焉。’木华海赋曰:‘■炭重燔,吹炯九泉。’李善
曰:‘吹犹然也,炯,光也,言火之光,下照九泉。’”器案:吹、炊古通,
荀子仲尼篇:“可炊而●也。”杨倞注:“炊与吹同。”庄子在宥篇:“而万物
炊累焉。”释文:“炊本作吹。”是其证。
〔六〕赵曦明曰:“隋书经籍志:‘月令章句十二卷,汉中郎将蔡邕
撰。’”器案:蔡书已佚,今有王谟、蔡云、陆尧春、臧庸、马国翰、黄姡А
马瑞辰、叶德辉诸家辑本,巴县向宗鲁先生有月令章句疏证,其叙录已印行。
〔七〕宋本句末衍“牡”字,续家训及各本、又类说、绀珠集、靖康
缃素杂记二、黄山谷诗注、陈后山诗注引都不衍,今从之。
〔八〕宋本句未衍“也”字,续家训及各本、又类说、绀珠集、靖康
缃素杂记、黄山谷诗注、陈后山诗注引都不衍,今从之。
〔九〕“或谓”以下,绀珠集作“谓之扊■,谓其贫无薪,以门作爨耳,
吹当作炊”。
〔一0〕宋本“扊”下衍“■”字;续家训及各本都不衍,今从之。
赵曦明曰:“隋书经籍志:‘声类十卷,魏左校令李登撰。’”器案:李书已佚,
今有任大椿、陈鳣、马国翰辑本。
〔一一〕赵曦明曰:“玉篇:‘扂同扊。’”器案:靖康缃素杂记曰:“扊
或作扂,余染反;■或作●,余之反。”通俗文,世间题〔一〕云“河南服
虔字子慎造〔二〕”。虔既是汉人,其叙乃引苏林〔三〕、张揖;苏、张皆是
魏人。且郑玄以前,全不解反语〔四〕,通俗反音〔五〕,甚会近俗〔六〕。
阮孝绪又云“李虔所造〔七〕”。河北此书,家藏一本,遂无作李虔者〔八〕。
晋中经簿及七志〔九〕,并无其目,竟不得知谁制。然其文义允惬,实是高
才。殷仲堪常用字训〔一0〕,亦引服虔俗说,今复无此书,未知即是通俗
文,为当〔一一〕有异?或更有服虔乎?不能明也〔一二〕。
〔一〕续家训“间”下有“皆”字。隋书经籍志着录有服虔通俗文,
今有臧镛堂、马国翰辑本。
〔二〕后汉书儒林传:“服虔,字子慎,初名重,又名只,后改为虔,
河南荥阳人也。”汉书先儒注解名姓:“服虔,后汉尚书侍郎,高平令,九江
太守。”〔三〕三国志魏书刘劭传注引魏略:“苏林字孝友,博学多通古今寄
指,凡诸书传文间危疑,林皆释之。建安中,为五官将文学,甚见礼待。黄
初中,为博士给事中。文帝作典论所称苏林者是也。以老归第,国家每遣人
就问之,数加赐遗。年八十余卒。”宋景佑校刊本汉书附秘书丞余靖奏文内
云:“苏林,字孝友(一云彦友),陈留外黄人。魏给事中、领秘书监、散骑
常侍、永安卫尉、太中大夫,黄初中,迁博士,封安成侯。”〔四〕卢文弨曰:
“反与翻同,下同。”郝懿行曰:“案汉书注有服虔及应劭,并有反音,不一
而足,疑未能明也。”〔五〕续家训“音”误“意”。
〔六〕会,各本作“为”,今从宋本及续家训改正。会犹言合也,下文
“皆取会流俗”,意同。张宗泰谓或是“附会近俗”,非是。
〔七〕阮孝绪有七录,云通俗文李虔所造,当出其中。李虔通俗文,
隋志不载,两唐志云:“李虔续通俗文二卷。”则是李虔续子慎之书也。今有
臧镛堂、马国翰辑本,然两书却不分。
〔八〕段玉裁曰:“李密一名虔,见李善文选注。”器案:段氏引文选
注,见李令伯陈情事表注引华阳国志。李密名虔,亦见晋书本传。
〔九〕赵曦明曰:“晋中经簿已见前。隋书经籍志:‘王俭又撰七志:
一曰经典志,纪六艺、小学、史记、杂传;二曰诸子志,纪古今诸子;三曰
文翰志,纪诗赋;四曰军书志,纪兵书;五曰阴阳志,纪阴阳图纬;六曰术
艺志,纪方技;七曰图谱志,纪地域及图书;其道、佛附见,合九条。’”〔一
0〕赵曦明曰:“隋书经籍志:‘梁有常用字训一卷,殷仲堪撰,亡。’”〔一
一〕器案:为,抑辞也。诗周颂思文正义:“太誓之注,不能五至? 。不知
为一日五来?为当异日也?”〔一二〕臧琳经义杂记十七曰:“案隋书经籍
志:‘通俗文一卷,服虔撰。’次在梁沈约四声、李概音谱、释静洪韵英之下,
则隋志亦不以为汉之服子慎所撰。唐志无服书,有李虔续通俗文二卷,初学
记器物部舟第十一下引李虔通俗曰:‘晋曰舶,音泊。’则阮氏七录所言,信
有征矣。然唐人书中所引,皆作服虔;太平御览、广韵或讹作风俗通,又作
风俗论。文选琴赋:‘嗢噱终日。’李注引服虔通俗篇:‘乐不胜谓之嗢噱。
嗢,乌没切;噱,巨略切。’名虽不同,要即一书也。”或问:“山海经,夏
禹及益所记〔一〕,而有长沙、零陵、桂阳、诸暨〔二〕,如此郡县不少,以
为何也〔三〕?”答曰:“史之阙文〔四〕,为日久矣;加复秦人灭学〔五〕,
董卓焚书〔六〕,典籍错乱,非止于此。譬犹本草神农所述〔七〕,而有豫章、
朱崖、赵国、常山、奉高、真定、临淄、冯翊等郡县名〔八〕,出诸药物;
尔雅周公所作〔九〕,而云‘张仲孝友〔一0〕’;仲尼修春秋,而经书孔丘
卒〔一一〕;世本左丘明所书〔一二〕,而有燕王喜、汉高祖;〔一三〕汲冢
琐语〔一四〕,乃载秦望碑〔一五〕;苍颉篇李斯所造,而云‘汉兼天下,海
内幷厕,豨黥韩覆〔一六〕,畔讨灭残〔一七〕’;列仙传刘向所造,而赞云
七十四人出佛经〔一八〕;列女传亦向所造,其子歆又作颂〔一九〕,终于赵
悼后〔二0〕,而传有更始韩夫人〔二一〕、明德马后〔二二〕及梁夫人嫕〔二
三〕:皆由后人所羼〔二四〕,非本文也。”〔一〕梁玉绳史记志疑卷三十五曰:
“刘秀上山海经奏、吴越春秋无余外传、论衡别通、路史后纪,并谓‘山海
经益作’,隋志及颜氏家训书证云‘禹、益所记’,水经注叙及浊漳水注,并
云‘禹着’,史通杂述篇言‘夏禹敷土,实着山经’,尤袤以为‘恢诞不经’,
定为先秦之书,朱子以为‘缘楚辞天问而作’(见通考),吾丘衍闲居录谓‘凡
政字皆避去,知秦时方士所着’,杨慎升庵集以为‘出于太史终古、孔甲之
流’,疑莫能定,文多冗复,似非一时一手所为。”器案,博物志六文籍考亦
谓:“山海经或云禹所作。”〔二〕赵曦明曰“汉书地理志:‘长沙国,秦郡。
零陵郡,武帝元鼎六年置。桂阳郡,高帝置。会稽郡,秦置,有诸暨县。’”
徐鲲曰:“案海内经云:‘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海内东经云:‘潢水
出桂阳西北山。’‘诸暨’当为‘余暨’,海内东经云:‘浙江出三天子都,在
其东,在闽西北入海,余暨南。’”〔三〕续家训曰:“论衡言:‘禹之治水,
以益为佐。益又主记物,穷天之广,极地之长,表三十五国,通海内外。其
在海外者,若大人国、君子国、穿胸民、不死民之类,皆在绝域,人迹所不
至,而禹、益能至者,故谓之神禹。而后人于山海经乃益以秦、汉郡县名者,
何也?’”案:此见别通篇。
〔四〕论语卫灵公篇:“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集解:“包曰:
‘古之良史,于书字有疑则阙之,以待知者。’”〔五〕赵曦明曰:“史记秦始
皇本纪:‘丞相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
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令下三十日
不烧,黥为城旦。’”〔六〕赵曦明曰:“后汉书董卓传:‘迁天子西都长安,
悉烧宗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无复孑遗。’”徐鲲曰:“风俗通逸文:‘光武
车驾徙都洛阳,载素简纸经,凡二千两。董卓荡覆王室,天子西移,中外仓
卒,所载书七十车,于道遇雨,分半投弃。卓又烧概观阁,经籍尽作灰烬,
所有余者,或作囊帐。先王之道,几湮灭矣。’”〔七〕赵曦明曰:“隋书经籍
志:‘神农本草八卷,又四卷,雷公集注。’”〔八〕赵曦明曰:“汉书地理志:
豫章郡,高帝置。合浦郡,武帝元鼎六年开,县五,有朱卢。(续志作“朱
崖”。)赵国,故秦邯郸郡,高帝四年为赵国。常山郡,高帝置。泰山郡,高
帝置,县二十四,有奉高。真定国,武帝元鼎四年置。齐郡,县十二,有临
淄,师尚父所封。左冯翊,故秦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改。”器案:唐书于
志宁传:“初,志宁与司空李绩修定本草并图合五十四篇。帝曰:‘本草尚矣,
今复修之,何也?’对曰:‘昔陶弘景以神农经合名医别录,江南偏方,不
能周晓,药石往往纰缪,四百余物,今考定之,又增后世所用百物,此其所
以异也。’帝曰:‘本草、别录,何为而异?’对曰:‘班固载黄帝内、外经,
不记本草,至梁七录,乃始载之,世称神农本草,以拯人疾;而黄帝已来,
文字不传,以识相付,至于桐、雷,乃载篇册。乃所记郡县,多在汉时,疑
仲景、华陀,窜记其语。别录者,魏、晋已来,吴普、李当之所记,其言花
叶形色,佐使相须,附经以说,故仲景合而录之。’帝曰:‘善。’其书遂大
行。”掌禹锡嘉佑补注本草序:“或疑其间所录生出郡县,有后汉地名者,以
为张仲景、华陀辈所为,是又不然也。”〔九〕赵曦明曰:“唐陆德明经典释
文序录:‘尔雅释诂一篇,盖周公所作;释言以下,或言仲尼所增,子夏所
足,叔孙通所益,梁文所补:张揖论之详矣。’”器案:此当直引张揖上广雅
表,不当引释文序录,陆氏所谓“释诂一篇,为周公所作”,亦误解张义,
邵晋涵、王念孙已辨之矣。尔雅序邢昺疏云:“春秋元命苞曰:‘子夏问夫子:
“何春秋不以初哉首基为始何?”’是以知周公所造也。率斯以降,超绝六
国,越踰秦、楚,爰及帝刘,鲁人叔孙通撰置礼记,文不违古。今俗所传三
篇尔雅,或言仲尼所增,或言子夏所益,或言叔孙通所补,或言是沛郡梁文
所着,皆解家所传,既无正验云云。”〔一0〕赵曦明曰:“小雅六月篇。”器
案:西京杂记上:“郭威,字文伟,茂陵人也。好读书,以谓:‘尔雅,周公
所制,而尔雅有“张仲孝友”,张仲,宣王时人,非周公之制明矣。’余尝以
问扬子云,子云曰:‘孔子门徒游、夏之俦所记,以解释六艺者也。’(器案:
郑玄驳五经异义说同。)家君以为外戚传称史佚教其子以尔雅,尔雅,小学
也。又记言孔子教鲁哀公学尔雅。尔雅之出远矣。旧传学者,皆云周公所记
也,‘张仲孝友’之类,后人所足耳。”〔一一〕赵曦明曰:“春秋:‘哀公十
有六年,夏四月己丑,孔丘卒。’杜注:‘仲尼既告老去位,犹书卒者,鲁之
君臣,宗其圣德,殊而异之。’”器案:王观国学林二曰:“公羊经止获麟,
而左氏经止孔丘卒。盖小邾射不在三叛人之数,则自小邾射以下,皆鲁史记
之文,孔子弟子欲记孔子卒之年,故录以续孔子所修之经也。颜氏家训曰:
‘春秋绝笔于获麟,而经称孔丘卒。’颜氏以此为疑,盖非所疑也。”案:观
国之说,可补征南之注,释黄门之疑,时因而最录之。
〔一二〕原注:“此说出皇甫谧帝王世纪。”赵曦明曰:“汉书艺文志:
‘世本十五篇,古史官记黄帝以来讫春秋时诸侯大夫。’”器案:史记集解序
索隐引刘向曰:“世本,古史官明于古事者之所记也,录黄帝已来帝王诸侯
及卿大夫系谥名号,凡十五篇也。”隋志:“世本二卷,刘向撰。”史通正史
篇:“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