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颜氏家训集注-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三〕宋蜀本“鱼”误“兼”。卢文弨曰:“平
阳,晋州。公羊僖十九年传:‘梁亡,自亡也。其自亡柰何?鱼烂而亡也。’
何休注:‘鱼烂从内发,故云尔。’”〔四〕自注:“晋州小失利,便弃军还幷,
又不守幷州,奔走向邺。”卢文弨曰:“太原,幷州。晋书杜预传:‘今兵威
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迎刃而解。’”〔五〕卢文弨曰:“左氏哀十一年
传:‘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六〕蔡邕独断:“法驾,上所乘曰金根车,
驾六马。”〔七〕卢文弨曰:“吴越春秋三:‘越王复伐吴,吴王率其群臣遁去,
画驰夜走,至胥山西■中,得生瓜,吴王掇而食之。’”〔八〕自注:“时在季
冬,故无此物。”卢文弨曰:“后汉书灵帝纪:‘张让、段圭劫少帝陈留王协,
走小平津,帝与陈留王夜步,逐荧光行数里,得民家露车共乘之。’荧与萤
同。”〔九〕卢文弨曰:“说苑贵德篇:‘吴起对魏武侯曰:“在德不在险。若
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一0〕卢文弨曰:“汉书司马相如传:‘尝
从至长杨猎,因上疏谏曰:“今陛下好陵险阻,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
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
〔一一〕左传僖公四年:“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徼、邀俱借儌字,谓儌
幸也。
〔一二〕宋蜀本“狼籍”作“狼借”,古通。卢文弨曰:“左氏哀元年
传:‘吴日敝于兵,暴骨如莽。’”〔一三〕自注:“后主奔后,安德王延宗收
合余烬,于幷州夜战,杀数千人,周主欲退,齐将之降周者,告以虚实,故
留至明,而安德败也。”卢文弨曰:“血玄黄,见易坤文言。”〔一四〕卢文弨
曰:“三国蜀志后主传注:‘汉晋春秋曰:“后主将从谯周之策,北地王谌怒
曰:‘若理穷力竭,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
先帝可也。’后主不纳。是日,谌哭于昭烈之庙,先杀妻子,而后自杀。”’”
乃诏余以典郡,据要路而问津〔一〕,斯呼航而济水〔二〕,郊乡导于善邻〔三〕,
不羞寄公之礼〔四〕,愿为式微之宾〔五〕。忽成言而中悔〔六〕,矫阴疏而
阳亲,信谄谋于公主,竞受陷于奸臣〔七〕。曩九围以制命〔八〕,今八尺而
由人〔九〕;四七之期必尽〔一0〕,百六之数溘屯〔一一〕。
〔一〕自注:“除之推为平原郡,据河津,以为奔陈之计。”案:论语
微子篇:“使子路问津焉。”集解:“郑曰:‘津,济渡处。’”〔二〕卢文弨曰:
“淮南子道应训:‘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与之
游。”有客衣褐带素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
者乎?”对曰:“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之籍。”数日,往说王,至于
河上,而航在北,使客呼之,一呼而航来。’”〔三〕殿本考证曰:“‘郊’疑
‘效’字之讹。”徐鲲曰:“孙子军争篇:‘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左隐
六年传:‘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器案:“郊”疑“郄”之误。
宋蜀本“导”作“道”,古通。
〔四〕卢文弨曰:“仪礼丧服传:‘寄公者何也?失地之君也。何以为
所寓服齐衰三月也?言与民同也。’”〔五〕卢文弨曰:“诗小序:‘式微,黎
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归也。’”〔六〕卢文弨曰:“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
后悔遁而有他。’”〔七〕自注:“丞相高阿那肱等不愿入南,又惧失齐主,则
得罪于周朝,故疏闲之推。
所以齐主留之推守平原城,而索船度济向青州。阿那肱求自镇济州,
乃启报应齐主云:‘无贼,勿匆匆。’遂道周军追齐主而及之。”〔八〕卢文弨
曰:“九围,见诗商颂。”器案:商颂长发:“帝命式于九围。”毛传:“九围,
九州也。”九围,即九域,围、域一声之转。
〔九〕卢文弨曰:“人身中制七尺,今曰八尺,言其长也。”〔一0〕自
注:“赵郡李穆叔调,妙占天文算术,齐初践祚,计止于二十八年。至是,
如期而灭。”何焯曰:“穆叔名公绪,‘调’字疑。”〔一一〕卢文弨曰:“汉书
律志:‘易九厄,曰:“初入元百六阳九。”’孟康曰:‘初入元百六岁有厄者,
则前元之余气也。’又谷永传:‘遭■妄之卦运,直百六之灾阨。’说文:‘溘,
奄忽也。’”予一生而三化〔一〕,备荼苦而蓼辛〔二〕,鸟焚林而铩翮〔三〕,
鱼夺水而暴鳞〔四〕,嗟宇宙之辽旷,愧无所而容身。夫有过而自讼〔五〕,
始发蒙于天真〔六〕,远绝圣而弃智〔七〕,妄锁义以羁仁〔八〕,举世溺而
欲拯,王道郁以求申。既衔石以填海〔九〕,终荷戟以入榛〔一0〕,亡寿陵
之故步〔一一〕,临大行以逡巡〔一二〕。向使潜于草茅之下,甘为畎亩之人,
无读书而学剑〔一三〕,莫抵掌以膏身〔一四〕,委明珠而乐贱,辞白璧以安
贫,尧、舜不能荣其素朴,桀、纣无以污其清尘,此穷何由而至,兹辱安所
自臻?而今而后,不敢怨天而泣麟也〔一五〕。
〔一〕自注:“在扬都,值侯景杀简文而篡位,于江陵,逢孝元覆灭;
至此而三为亡国之人。”器案:据此,则此赋作于齐亡入周之时。庄子寓言:
“曾子再仕而心再化。”〔二〕诗邶风谷风:“谁谓荼苦。”毛传:“荼,苦菜
也。”说文艹部:“蓼,辛菜蔷虞也。”〔三〕宋蜀本“铩”误“锻”。卢文弨
曰:“左思蜀都赋:‘鸟铩翮,兽废足。’铩,所札切。”器案:淮南俶真篇:
“飞鸟铩翼,走兽挤脚。”又览冥篇:“飞鸟铩翼,走兽废脚。”此又左赋所
本。
〔四〕器案:文选潘岳西征赋:“灵若翔于神岛,奔鲸浪而失水,曝鳞
骼于漫沙,陨明月以双坠。”李周翰注:“鲸鱼失水,曝于沙上。”郭璞客傲:
“登降纷于九五,沦涌悬乎龙泽,蚓蛾以不才陆熇,蟒蛇以腾骛暴鳞。”梁
书何敬容传:“会稽谢郁致书戒之曰:‘曝鳃之鳞,不念杯勺之水,云霄之翼,
岂顾笼樊之粮,何者?所托已盛也。’”寻御览九三0引三秦记:“河津一名
龙门,巨灵迹犹存,去长安九百里。水悬船而行,旁有山,水陆不通,龟鱼
之属莫能上。江海大鱼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即为龙。故云:‘曝鳃龙门,
垂耳辕下。’”曝鳞即谓曝鳃也。水经沔水注亦谓:“汉水又东为鳣湍,洪波
湣矗瑵p浪云颓,古耆旧言:‘有鳣鱼奋鳍溯流,望涛直上,至此则暴鳃失
济,故因名湍矣。’”〔五〕论语公冶长:“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六〕卢文弨曰:“礼记仲尼燕居:‘三子者既得闻此言也于夫子,昭然若发
蒙矣。’”〔七〕卢文弨曰:“老子道经:‘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
民复孝慈。’”〔八〕卢文弨曰:“此言锁羁,犹言束缚。”〔九〕卢文弨曰:“山
海经北山经:‘发鸠之山,有鸟名曰精卫,是炎帝之少女,游于东海,溺而
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东海。’”〔一0〕“榛”原作“秦”,今据徐、朱
说校改。徐鲲曰:“按:‘秦’当作‘榛’,御览三百八十五杨雄别传:‘杨信,
字子乌,雄第二子,幼而聪慧,雄■玄经不会,子乌令作九数而得之。雄又
疑易“羝羊触藩”,弥日不就,子乌曰:“大人何不云荷戟入榛?”’”朱亦栋
引雄别传同,并云:“‘九龄而与我玄文’,盖指此也。今作‘入秦’,疑误。”
器案:徐、朱俱据御览引杨雄别传以订“秦”为“榛”之误,是也。寻御览
所引,乃“刘向别传”,而非“杨雄别传”,实则“刘向别传”又“刘向别录”
之误,此向叙录杨雄书语也。艺文类聚五一引梁简文为子大心辞封当阳公表
云:“荷戟入榛,异子乌之辩。”亦用此事,不误。淮南览冥篇:“入榛薄。”
又主术篇:“入榛薄险阻。”两注俱云:“聚木为榛,深草为薄。”〔一一〕卢
文弨曰:“庄子秋水篇:‘寿陵余子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
李详曰:“案:注引庄子秋水篇,秪作‘故行’,汉书叙传班嗣报桓谭书作‘故
步’,颜兼用之。”〔一二〕卢文弨曰:“大行,山名。”李详曰:“案:阮籍咏
怀诗:‘北临太行道,失路将如何。’义见国策。”〔一三〕卢文弨曰:“汉书
东方朔传:‘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年十二学书,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
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亦诵二十二万言。”’”〔一四〕卢文弨
曰:“战国秦策:‘苏秦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说。’膏身,
犹言润身。”〔一五〕卢文弨曰:“公羊哀十四年传:‘西狩获麟,孔子曰:“孰
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器案:论语宪问篇:“子曰:‘不
怨天,不尤人。’”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此言盖发于获麟之后,之推即本之。
之推在齐有二子:长曰思鲁,次曰■楚〔一〕,不忘本也。
〔一〕“■”,宋蜀本作“敏”,北史同。缃素杂记十:“北史云:‘之推
在齐有二子:长曰思鲁,次曰敏楚,盖示不忘本也。’而唐书云:‘师古父思
鲁,以儒学显,武德初,为秦王府记室参军事。’又云:‘师古叔父游秦,武
德初,累迁廉州刺史,撰汉书决疑,师古多资取其义。’又与北史不同。南
史载:‘颜协二子:之仪、之推,并早知名。’则之仪为长,推为次,明矣。
而北史载:‘之推字介,弟之仪字升。’则以之推为兄,之仪为弟,其不同又
如此,何耶?”钱大昕廿二史考异曰:“‘敏’当作‘■’,即愍字。之推又
有子名游秦,盖入周后所生。”器案:缃素杂记所引系新唐书儒林颜师古传,
旧唐书颜师古传则云:“颜籀,字师古,齐黄门侍郎之推孙也。”之推集在
〔一〕,思鲁自为序录。
〔一〕案:之推集,隋唐志都未着录,盖在隋代即已亡佚。
附录三 颜之推集辑佚
古意二首〔一〕
十五好诗书,二十弹冠仕〔二〕。楚王赐颜色,出入章华里〔三〕。作
赋凌屈原,读书夸左史〔四〕。数从明月燕〔五〕,或侍朝云祀〔六〕。登山
摘紫芝〔七〕,泛江采绿芷〔八〕。歌舞未终曲,风尘暗天起〔九〕。吴师破
九龙〔一0〕,秦兵割千里〔一一〕。狐兔穴宗庙,〔一二〕,霜露沾朝市〔一
三〕。璧入邯郸宫〔一四〕,剑去襄城水〔一五〕。未获殉陵墓,独生良足耻
〔一六〕。悯悯思旧都〔一七〕,恻恻怀君子〔一八〕。白发窥明镜,忧伤没
余齿〔一九〕。
〔一〕据艺文类聚二六引。文选徐敬业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邪城,吕
向:“古意,作古诗之意也。”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古意者,非若其古
意,当何有今意;言其效古人意,斯盖未当拟古。”〔二〕张玉谷古诗赏析二
一曰:“汉书:‘王阳在位,贡禹弹冠。’”案:此见汉书王吉传,师古注:“弹
冠者,且入仕也。”又萧望之传:“子育,少与陈咸、朱博为友,着闻当世;
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相荐达
也。”〔三〕赏析曰:“左传:‘楚子成章华之台。’”案:见昭公七年,杜预注
曰:“章华台,在今华容城内。”渚宫旧事三原注:“章华台,在江陵东百余
里,台形三角,高十丈余,亦名三休台是也。”案:此二句是说仕梁元帝朝,
时梁元建都江陵也。
〔四〕赏析曰:“左传:‘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 。是能读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案:见昭公十二年。
〔五〕御览一九六引渚宫旧事:“湘东王(萧绎)于子城中造湘东苑,
穿池构山,长数百丈。? 。山北有临风亭、明月楼,颜之推诗云:‘屡陪明
月宴。’并将军扈熙所造。”艺文类聚七四引萧绎谢赐弹? 。局启:“徘徊之势,
方希明月之楼。”〔六〕赏析曰:“宋玉高唐赋:‘王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
一妇人,曰:“妾,巫山之神女也,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
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七〕高士传中:“四皓
采芝歌:‘汉漠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文选思玄赋:“留
瀛洲而采芝兮,聊且以乎长生。”旧注:“瀛洲,海中山也。”〔八〕吴均与柳
恽相赠答六首:“黄鹂飞上苑,绿芷出汀洲。”〔九〕三国志吴书华核传:“核
上疏曰:‘卒有风尘不虞之变,当委版筑之役,应烽燧之急,驱怨苦之众,
赴白刃之难,此乃大敌所因为资也。’”杜甫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
奉寄薛尚书颂德叙怀斐然之作:“风尘相澒洞。”赵次公注:“凡兵之地,谓
之风尘。如隋颜之推古意诗云:‘歌舞未终曲,风尘闇天地。’”案:赵注引
“起”作“地”,误,当以此为正。
〔一0〕赏析曰:“淮南子:‘阖闾伐楚,破九龙之钟。’”案:见泰族
篇,高诱注曰:“楚为九龙之■以悬钟也。”〔一一〕赏析曰:“割千里,谓秦
割楚国之地千里也。”案:战国策楚策:“横合,则楚割地以事秦。”〔一二〕
文选张孟阳七哀诗:“狐兔穴其中。”〔一三〕器案:即观我生赋“讫变朝而
易市”之意。
〔一四〕史记蔺相如传;“赵惠文时,得楚和氏璧。”邯郸,赵地。
〔一五〕御览三四四引豫章记:“吴未亡,恒有紫气见于牛斗之间,占
者以为吴方兴,唯张华以为不然。及平,此气逾明。张华闻雷孔章妙达纬象,
乃要宿,屏人,问天文将来吉凶。孔章曰:‘无他,唯牛斗之间有异气,是
宝物之精,上彻于天耳。’‘此气自正始、嘉平至今日,众咸谓孙氏之祥,惟
吾识其不然。今闻子言,乃玄与吾同。今在何郡?’曰:‘在豫章丰城。’张
遂以孔章为丰城令。至县移狱,掘深二丈,得玉匣长八九尺,开之,得二剑:
一龙渊,二即太阿。其夕,牛斗气不复见。孔章乃留其一,匣龙渊而进之。
剑至,张公于密室发之,光焰恚|,焕若电发。后张遇害,此剑飞入襄城水
中。孔章临亡,诫其子恒以剑自随。后其子为建安从事,经浅濑,剑忽于腰
中跃出;初出犹是剑,入水乃变为龙。逐而视之,见二龙相随而逝焉。孔章
曾孙穆之犹有张公与其祖书,反复桑根纸古字。县后有掘剑窟,方广七八尺。”
〔一六〕案:观我生赋:“小臣耻其独死,实有媿于胡颜。”意同。
〔一七〕梁简文帝伤离新体诗:“悯悯怆还途。”旧都,指江陵。
〔一八〕赏析曰:“君子,指梁主。”按:太玄翕:“翕缴恻恻。”注:“恻,
痛心也。”文选欧阳坚石临终诗:“下顾所怜女,恻恻心中酸。”〔一九〕论语
宪问篇:“饭蔬食,没齿无怨言。”集解引孔安国曰:“齿,年也。”皇侃义疏:
“没,终;齿,年也。? 。但食麤粝,以终余年,不敢有怨言也。”古诗纪
“余”作“余”。赏析曰:“此伤梁室灭亡,自媿不能殉难之诗,而题曰古意,
且托于楚王,更用吴师秦兵作影,惧显言之触祸也。前四,直从幼学壮行、
获逢知遇说起。‘楚王’句是感旧之根。‘作赋’六句,仍带文学,正写侍从
之乐。‘歌舞’八句,蒙上转落梁室兵连国灭,禾黍之感。后六,自媿独生,
不胜怀旧,而以忧伤终老结住。白发余齿,隐与‘十五’二句呼应。篇中对
偶虽多,而不涉纤巧,允称杰构。”又曰:“颜历仕梁、齐、周、隋四朝,而
此指为梁作者,一则元帝都江陵为楚地,二则始仕时在梁也。”
其二
宝珠出东国,美玉产南荆〔一〕。随侯曜我色〔二〕,卞氏飞吾声〔三〕。
已加明称物〔四〕,复饰夜光名〔五〕。骊龙旦夕骇〔六〕,白虹朝暮生〔七〕。
华彩烛兼乘〔八〕,价值讵连城〔九〕。常悲黄雀起〔一0〕,每畏灵蛟迎〔一
一〕。千刃安可舍〔一二〕,一毁难复营。昔为时所重,今为时所轻〔一三〕。
愿与浊泥会〔一四〕,思将垢石幷〔一五〕;归真川岳下〔一六〕,抱润潜其
荣〔一七〕。
〔一〕之推以珠玉自比,本为南人,故揭出东国、南荆,下分承言之。
〔二〕淮南览冥篇:“譬如随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高诱注:“随侯,汉东之国,姬姓诸侯也。随侯见大蛇伤断,以药傅之,后
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因曰随侯之珠,盖明月珠也。”史记李斯传:“今陛
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正义:“括地志云:‘濆山,一名昆山,一
名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