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多湖辉心理操纵术-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防止“因为讨厌所以不会”这类心理的恶性循环,而多方面学习
事物。
打破肉体自卑感的战术
    He is a little Napoleon。(他是小拿破仑)
    前几年,当多湖辉先生到美国访问旅行时,他的朋友在某个
学者会议上,向他介绍一位身材矮小的美国学者时,就用了上面
这句介绍词。
    这句话是对一个克服了身高的不利条件,而创造了优异成
果学者的最佳恭维。其实,这句话也正足以说明,身高对一个人
人格成长的重要性。
    在英文的说法里,想得知他人的身高多少,总是迂回地问
道:How tall are you?(你有多高?)其实这句话里就隐藏了对身
高的价值判断。不仅是身高,对自己肉体上的自卑感,除了自身
的感觉之外,可能也和心理上有微妙的关系,以致于影响到个人
人格的成长。
    匹兹堡大学曾针对1967年度的100位毕业生,依据其身高
来调查其薪俸的多寡。这份调查报告显示,身高6尺以下的毕
业生,月薪平均为701块美元;6尺的毕业生,则为719块美元,
6尺1寸的毕业生,则为712块美元,6尺2寸的毕业生,为788
块美元,6尺2寸的人的所得,比6尺以下的人的所得高出12.
4%。由这一数据显示,身高的差别似乎与能力有相当大的关
系。
    根据美国社会学家卓尔·费特曼的研究,身高差别的优劣,
似乎也表现在美国总统选举的结果上。他计算过自1900年以
来,每一届总统选举的两位候选人身高的差别。结果显示,身材
较高者终必得胜,根据他的统计,1968年的理查·尼克林与休巴
特·韩福瑞两雄相争的结果,尼克林之所以获胜,是因为他的身
材6尺,而韩福瑞仅5尺11寸。换言之,获胜的关键,就在这一
寸之差。
    不过,现在所要讨论的主题是,如何去克服自身肉体上的缺
憾,而在心理上建立起优秀的地位。前面所介绍的“小拿破仑”
先生,曾经如此对多湖辉先生说:“当我面对一位初次见面的人
之时,我绝对不把视线停留在高于我的眼睛以上的事物,然后用
双倍的手力和对方握手:这是我克服肉体缺憾的方法。”
    有个寓言故事,可作为这句话的注脚。有个乞丐头子对他
跛脚的女儿说道:“女儿,其实并非你这双脚太短,而是另——双脚
太长了。”这句话中,隐含着何等意味深长的哲理呢!
    奥地利的心理学家阿佛雷特·亚特拉,他以研究自卑感而闻
名。他从小就为自卑感而烦恼,为了看清自己的自卑感,就去找
出真相,不断地努力研究。结果,自己的自卑感反而逐渐消失
了。
  的确,我们的自卑或不安是无形的,却如此暖昧,不可让它
与日俱增,能够找出真相,自卑和不安就可转移到智慧方面,而
这方面的人都需要冷静,因此,不安也就消失了。亚特拉的心理
大概也曾经历这个过程。
    有句话说:“去探寻幽灵的真相,结果看到枯萎的花”。就是
说,知道幽灵的真相就不会害怕,而当你想去知道真相时,恐惧
已经消失了一半。也就是教我们”有不安时,就不断地去思考真
减肥的战术
    最近,有愈来愈多的年轻女性,对肥胖症产生轻重不同的恐
惧感。
    一篇文章说,女性在急躁或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会陷入精神
压抑中,而以吃东西来排遣这种心态。这种事看在胃肠功能不
佳,身材瘦削的男士眼中,似乎是一件颇令人羡慕的事,但实际
上,对女性而言则是一件悲衷的事。因为贪吃而使身材肥胖的
女性,往往会为自己丑陋的外表苦恼不已,而得了神经症;但却
又为了忘却自己的丑陋,又开始大吃大喝。如此恶性循环下去,
就变得更贪食,更肥胖,更丑陋。
    如何防止这种恶性循环继续演变下去呢?最重要的便是要
正视自己“丑陋而且肥胖”的身体。换言之,便是接纳这个严重
的事实。
    多湖辉举例说,美国首屈一指的“减肥学校”校长金恩·南第
契女士,本身就曾在短短一年之内,由97公斤,减为65.5公斤,
她之所以决定减肥,完全是出于偶然的意念。有一天,她在超级
市场购物时,一位陌生的少女走过来对她说道:“太太,你的肚子
好大喔!什么时候生产呀?”
    南第契女士自此以后,就发誓要减胖。以后的日子里,她一
贪吃时,就会想起那位少女说的话,于是努力地压抑自己的食
欲,这位少女的无心之言,竟然发挥了如此大的功效。
    就像是贪吃而致肥胖来说,或许一开始你并不觉得有什么
不对劲,因此照吃如常,可是有一天当你发现身体已无法塞进那
条喜欢的牛仔裤里、飞机的座位坐不进去、上楼气喘嘘嘘、身体
圆滚象个肉球而引得旁人侧目时,你觉得这一切所带给你的痛
苦还大于猛吃所能带给你的快乐而不愿再忍受,你就会拿出改
变的行动。
    最近有一位参加一个研讨会的女士,在课堂上公开传授了
一招她所发明的、保证有效的减肥方法。她说她和——位好友多
次发誓要进行减肥,可是都因为贪吃而违反诺言,最后她们两人
下定决心一定要成功地减肥,她们一致认为要想不再食言,就必
须有些“苦头吃”才能帮助她们度过,而这个苦头要比她们所能
想到的更狠才行。
    她们二人彼此立约,同时也广为告诉其他的朋友,日后若是
谁违反了诺言,就必须吃下一整罐的“狗食”。为了提醒自己不
要贪吃,她二人随时都带着一个空的狗食罐头作为警惕自己之
用。这位女士告诉我每当她觉得食物味美而想大吃一顿时,便
马上拿起罐头看看上面的标志,当看到成份上写着“碎马肉”时,
食欲可说完全消失,因而很容易便遵守住了自己的诺言,最后终
于达到了减肥目标。
怎样消除不安
    曾经有许多人诉苦说,近来老觉得心神不宁,愈变愈老了,
但以前为了生活,四处的奔波忙碌,却绝没有这些的现象。的
确,每天忙碌工作的人,很少会产生不安的情绪,因为他们根本
就没有时间考虑这些,所以,属于精神上的烦恼被称为“富贵
病”,原因就在于此。
    所以根据这个原因,当我们产生不安时,“忙碌”可以使我们
摆脱这种情绪的困扰。
    每个人都会周期性的出现忧闷的情绪,如果整天闷坐在家,
就会愈发的烦躁,这个时候,故意接受许多的工作,将时间表排
得满满地,不让自己空闲下来,不久之后就会逐渐恢复严静。
    另外,与自己对话也能消除不安。在叙述烦恼和不安时,可
采用文章中的疑问回答型态,加以区别。叙述“我为什么……”
和“这件事……”的自问自答型,这些人都将较快地脱离烦恼和
不安。这种叙述出来,作不安的表露的方法很有效;再加上自问
自答的精神力量,效果就更显著。
    其理由是,自问自答能使自己很恰当地找出不安的真象。
因为,“不安”和具体的恐惧不同,原因很模糊,不易看清真象,这
是它的特点。因此,只要能明确地抓住原因,就可消除90%的
不安。而且,自问自答也可将沉溺于不安的自己拯救出来。
    当惶惑不安或心情郁闷使你工作效率下降时,就要尽可能
具体地把心情不佳的原因写在许多纸片上。不管这原因是多么
微不是道、甚或无聊,总要写出来。
    首先,把它不分巨细地写成并列的条目,像“邻居的猫太吵
了”、“必须尽早确定这次演讲的题目”等等。当你做完这些,你
会发现你的心情平静了许多,倘若再进一步整理这些纸片,便会
发现这些原因竟是出入意外地错综复杂;或者相反,发现这些原
因是惊人的简单明了,因此便能客观且具体地把握造成烦躁的
原因,进而找出解决的办法。  
    有时还能确定出它们的优先次序,倘若再对现在要处理的
事项、可以稍放一放的事项、完成一件工作后的善后事宜等逐一
加以区分的话,烦躁和郁闷转瞬之间便会无影无踪。
    这是用来转变心绪的方法之一,书写这一行为本身就含有
减轻紧张心理的功效。人们考试时在考卷上随手写出与试题无
关的东西或参加很重要的会议时在记录纸上画漫画,这些举动
实质上都是在下意识地寻求和利用减轻紧张心理的方法。
不要让一时的失败成为永远的失败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会遭遇到挫折。当失败时,意
志往往会产生动摇,而此不敢面对现实,只是一味的想办法忘记
它。如果真的如此,那么这一次的失败,就会变成无可挽回的败
绩了。
    为了避免人生的挫折,最好的办法就是“正视失败”,分析失
败的原因,并设法改进,这并不是精神训话,而是避免重复相同
失败的技巧之一,例如:在职棒中,表现不佳而被换下的投手,总
是被排在休息室最前面的位置,其用意就是要他观察比赛的进
行,一方面观察他人的投球技巧,一方面使他得到有效地修正自
己错误的机会。每次考试完毕,学生们趁着脑中还存留着蛛丝
马迹时,对回答错了的题目,及早订正答案以外,再去做其他类
似的题目,如此便能由这一次的失败获得一些经验,而每一次失
败,就是再一次进步的机会。
    失败是成功之母,其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而使失败作为成
功的垫脚石,并利用这一行动来修正理论的做法,心理学上称之
为“过剩订正”。
    失败的人对某种事感到灰心时,常会有逃避的心理产生,甚
至会藉助神的力量来解决,但是成功的人却以坦然的态度来面
对困境。
    多湖辉认为,“绝望”只是个人精神活动的错觉。通常我们
多以客观的态度来面对任何事情,但在绝望的状态下;则较难保
持客观的立场。所以,当你绝望时,不妨作最坏的打算,有此决
心之后,才能由绝望之余产生再度面对问题的勇气。例如:
    幕府末期,以萨长为中心的官军在全国归服后,即将攻打江
户,官军代表西乡隆盛与幕府代表胜海舟曾举行会谈,企图打开
难局。当时官军有很强的声势,这使一直处于守势的幕府当局
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会谈,很多人都预测西乡
会仗势坚持己方主张,而德川幕府最后也必定会归降官方。
    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幕府代表胜海舟对此次会谈已有
了万全的心理准备。他认为江户一旦落入官军手中,便会化为
灰烬,既然江户迟早会成为一片火海,倒不如由自己先行放火,
以混乱敌方阵线,逼迫他们陷入窘境,但事前必须先让老百姓撤
离到安全的地方。所以,胜海舟便部署部下,到各地做妥善安
排。这与俄国火烧莫斯科困住拿破仑的战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正由于他有这种决心与准备,所以在与西乡面谈时,毫不退
缩地坚持立场,最后双方达成协议,而江户也不致成为火海,这
完全可以说是胜海舟努力的成果。而在今天,我们在不利的情
况下要与对方见面时,也可以采取胜海舟这种态度。
    这就是说,事前有了万一失败时的妥善对策,心里自然能宽
舒,而这种宽舒的心情便能使自己在不怀好意的对方面前不致
退缩。
    多湖辉说古中国有一个相同的例子:汉朝时候的韩信在井
径口之战中,在船只渡江之后,便下令烧掉所有船只,并告诉所
有的将士们说:“现在船已全部烧毁了,我们唯一的生路就是打
败敌人”,这时士兵们只有鼓起精神冲锋陷阵,结果大败赵军。
这就是当危机时,作背水一战而获致成功的最佳例子。
    在日常生活中,故意断绝自己的退路,只留有一线的生机,
也可以有效地扭转不利的情况,而导致成功。
    现代人害怕面对不利的情况,往往事先准备好退路,例如怕
被辞遣的职员,事先就找好其他的工作,怕考不取学校的学生,
则先安慰自己谋生的方法很多。用这些方法虽能获得心理的平
衡,但是这种安全感反而降低了斗志,减少成功的机会,所以,在
遭遇危机时不留退路,就是最明智的选择。
    你是否能善用失败?或一次的失败就打垮你了呢?这就是
成功与否的关键。
    有些乐观的人,当赶不上火车时他们会面带微笑,当抽签抽
不中时,他们也笑,如果是普通人的话,一定一边跺脚,一边咒骂
了。
    类似这种“失败也微笑”,其实是独特的生活艺术。原因何
在呢?因为这种笑容,可以减轻因失败而引起的失望感。“笑’,
本来就是优越感的表现,“失败也微笑”表现对自我怀有优越
感,即使面对遭受挫折的自己,也会表现出像他人讥讽自己的笑
容,如此分散自己失望的心情,就不会因失败而感到烦恼了。
    这种生活的态度,也可应用于缺乏信心的时候。因站在客
观立场嘲笑正在烦恼的自我,便可减轻因烦恼所带来的精神负
担了。
    我们常可从各种新闻媒体中,看到有关自杀的消息。当你
看到这些消息后,会觉得当事者实在太傻了,因为根本不必为这
些小事而去寻死!曾经有一个女高中生,因被老师责骂而去撞
车;也有一个年轻的男孩,因被女朋友抛弃而上吊;有时还可以
看到一些步入中年的男性,只是因为工作不顺利,便开煤气自
杀。从他自己的眼光来看,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像这样自
己选择死亡,大概只有人类才会去做吧!
    而没有选择自杀的人,由于惶恐不安的心理症状愈强,就愈
会产生“自我萎缩”症。所谓“自我萎缩”,就是认为自己的存在
非常渺小,因而个性愈内向,到最后认为自己是一个无用的人。
像这种自我萎缩的特征,通常都是由局部的原因扩展到整体的。
例如高中生在高中统考时失败,就会被学历的部分原因所拘泥
住,而演变到“我已完蛋了”的全面性自我否定,甚至发展到“已
经无法活下去”的否定情形,这种在别人看来实在是非常微不足
道的原因,却足以促使他走上自杀之路。
    反之,人类如果没有产生惶恐不安的潜在心理,就会拥有一
种精力,不断地扩充自我,促使自己迈向目标,并会对自己有所
要求,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伟大”,或希望“自己变得更漂亮一
点”。这种希望自己达到更高理想的心态,可以促使人类不断地
成长。
    和以上这种用一些脱离现实的绮丽梦话来树立自信心的做
法完全相反的是,有些人总是对自己说一些丧气的话,如:
    “唉.反正像我这样的人,也只好拿这点微薄的工资了。”
    “正如您之所见,我可真是个没出息的家伙。”
    使用类似的消极语言来贬低自己的人,也许是为了表示自
己的谦虚。但如果你不想承认自己无能,最好不要这样说。
    当然,你若偶尔说上一句半句,倒也未尝不可。但使用这种
语言的人,似乎已养成习惯,使用频率都很高,初次见面,别人
可能并不在意。但若每次见面部听你在说这些,渐渐地对方就
不会再想见到你,而且认为,也许你确实像自己说的那样没出
息。
    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累积暗示效果”在起作用。如果一
味地对孩子说“你这家伙真没出息”,即使他有可能成为一个很
出色的孩子,也会因觉得自己没出息而真的变成像你说的那样。
可见,久而久之,便会弄假成真,这是人类的正常心理。
    所以,总是贬低自己,不会有什么积极作用,只会使你的形
象变得更坏。
情绪移入
    所谓情绪移入就是在决定之前大量向自己灌输决定后可能
造成的消极后果,对选择的不利之处做到“丑话说在前头”,也就
是通常说的“打预防针”,一旦丑话说在前头,自己忍受决定后冲
突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有助于坚持最佳的、但要付出一定代价
的选择。
    有一位妇女对待薄情的丈夫,没能够从不利的方面想问题
和做准备,结果屡屡陷入被动。
    她的丈夫与一个女招待关系暖昧,她感觉到受了侮辱,与丈
夫大吵一通之后,丈夫搬出去住了。这位妇女又感到后悔,不想
离婚,她认为丈夫与那位女招待约会仅仅是为了性的满足,没有
感情,于是想借助性的魅力来赢回丈夫,丈夫回来住过几晚上之
后,这位妇女十分满足,觉得旧梦重圆,丈夫不再会想念那个女
招待了。几天之后,她听说丈夫又去找那个女招待约会了,她认
为,他去找那个女人也许是告诉她回心转意的念头。
    有一天,她丈夫突然提出,回这个家应当不受限制,愿什么
时候来就来,愿什么时候走就走。
    这位妇女完全从好的方面设想,没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反而
认为这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