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多湖辉心理操纵术-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体感的图,要求自己三分钟内完成。假如效果好,自然很不
错;假如不好,也可免得自以为完美无缺。要求永远不犯错,正
是什么都做不成的原因。就好象一封信始终不写是因为还没想
到恰当的措辞,万一永远想不好,不是永远也写不成了吗?
    此外,一件事想多了,就会把本来很简单的事弄得很复杂,
结果明明是一件小事,也可能越看越严重,难以解决。
要用褒奖的词语解释自己的缺陷
    有人说,对于女性来讲,当镜子里映出自己的形象时,可算
是无比幸福的一刹那,但也可能是被强烈自卑感所袭扰的一瞬
间。    ’
    假如有两个姑娘都是浅黑色的皮肤,其中一个对自己的容
颜充满自信的姑娘会说:“我的黑色皮肤配上乌黑的秀发,多么
协调啊广她因此而对自己的姿容感到满意。
    而缺乏自信的姑娘却会说;‘唉,我的皮肤怎么会这么黑。”
这类姑娘一照镜子便会感到沮丧,以至每每‘望镜兴叹’,陷入深
深的苦恼之中。
    其实,细细想来,一种价值的衡量标准多么具有主观性,而
且模糊不清。认为自己美丽时,便愈发觉得俊秀,精神爽朗振
作;认为自己丑陋时便愈感觉一无是处,精神萎糜。
    事实上,有很多人的烦恼正是由他自己的语言在大脑意识
中的折射所酿成的,自卑感的产生尤其是这样。对自己的评价
常用否定性的词语,有害无益。
    《物性论》一书的作者、古罗马诗人卢克莱修曾留下这样的
名句‘为棕色皮肤所烦恼的姑娘啊,他们应当赞美这栗子般的棕
色皮肤。”
    读者不妨照他说的试一试,每当你面对镜子时,就连续不断
地对自己说“嘿,这棕色的肌肤也很好看啊!”那么,棕色的皮肤
就不会在你心上留下什么恶感了。能做到这一点你就会觉得自
己的姿容无可挑剔。
    卢克莱修曾经劝慰人们:身体消瘦的人不要说自己“骨瘦如
紫”,而要用“雄健的羚羊”来褒勉自己;言多语盛的人不要过分
介意自己的‘喋喋不休”,而应把自己说成‘雄辩之才’;桀骜不驯
的女孩子不要称自己为“野丫头”,而应用“大自然的杰作”来赞
美自己。    ,
    一语之差,相去甚远。对同一事实,使用肯定性的讲法比起
使用否定性的讲法来,虽仅是只言片语的变化,但它所产生的心
理效应却有天壤之别,云泥之差。
    语言.有着任何天才的魔术师都无可匹敌的魔力。无论处
在怎样不利的境况下,只要使用含有积极性、鼓励性的语言,同
样不利的事实会给人相反的印象,从而使你始终处于一种良好
的心境和饱满的情绪之中。
积极的心态是治心病的最好良药
    无论何时都不要存有后悔的心理,抛弃后悔才能愉悦。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名演员在宾馆房间内自杀未遂,据说该
演员在同伴中是个有名的“后悔癖”患者,在此之前,他由于为自
己的言行而苦恼变得自我嫌恶,以至多次企图自杀。    
    他对自己的表现,永远都无法满意。严重时,甚至每吸一支
香烟都后悔自己不该过分吸烟,每饮一口咖啡都担心对胃有害,
并对此后悔不迭。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像这个演员
那样极端,但常常会反复出现类似毫无意义的后悔情绪。
    据认为大岁后悔癣’患者总是后悔自己为什么总这样想不
开,为什么总把一些无聊的故事放在心上。这样时时后悔,最终
导致自我嫌恶。
    无端的后悔,常使人有自暴自弃的倾向,认为自己没有出
息,甚至看轻自己,这就是缺乏决断的表现。要消除后悔的意
识,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要认为“后悔”是闲暇的产物。
    所谓的“闲暇式”后悔,就是当事情发生后,一再的埋怨自
己,不敢面对现实,也因为太闲,才有时间沉湎于过去之中。因
此不妨忙碌些,就没有后悔的时间了,从而逐步建立起积极的心
态。
    多湖辉认为要摆脱这种心理,,就要建立积极心态的心理疗
法。其中的一个秘诀就是避免重复使用消极词语。
    例如,假设你要用自我暗示减轻疼痛,一种方法是“疼痛消
失,疼痛消失,疼痛消失”;另一种则是“疼痛,消失、消失、消失。
前者屡次出现你很敏感的‘疼痛’二字;而后一种说法只说一次,
其它省略,把能够给你带来消极情绪的词汇减少到最小程度。
这样,治疗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这种方法并不仅限于特定的精神疗法,也很适合我们在日
常生活中使用。有的人担心自己考试不能及格,每天都念叨着
“不及格,不及格,……”结果,仿佛冥冥之中天意苟合,越怕不及
格的人往往就真的被自己不幸言中,这种事情屡见不鲜。
    因此,应尽量注意不使用对自己不利的词语,以避免动摇奋
斗的决心。即使是真的考试落第,也不要总是把失败、落榜挂在
嘴边,因为那样时间长了就不仅是考试落第了,恐怕还会使你真
正成为人生道路上的落伍者。
    万一在某种场合下非得提及自己的不幸或败绩时,就应尽
量寻找替代的词语,换成模糊的概念,从而摆脱困窘的场面,消
除一切有碍自信的消极因素。
    多湖辉认为在生活中有意识地使用‘竟然’一词能够避免挫
折心理。例如:面对半杯的水反应有两种,有些人说;‘只有半杯
水’,有些人则说:“竟然还有半杯水”,前者的语气有挫折感,后
者则是惊讶而且高兴。
    相同的环境,由于思考方向与语气的不同,竟会有如此大的
差别,甚至可以使人联想到成功与失败。那么,我们为何不多利
用惊喜的语气,来鼓励自己呢?以‘竟然’来代替‘只有’,便是一
种很好的方法。
    同样,不要使用“才…”的句式来限制和否定自己,而应使
屑“竟然…”,的句式来强调带有积极意义的成效,这样不仅能
  行之有效地预防心理挫折,还能为今后的生活增添信心。
    在日本,常常可看到商店门口标示“袜子三双十元”、“笔记
本四本一无,等降价大折卖。乍见之下,令人觉得十分“划算”,
毫不犹豫地买下它。其实,这些东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便宜。
比如:袜子原来一双三元,三双九元,平均一双便宜三角左右,但
往往令人感觉好象只有半价一般。这便是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
弱点,以为整批购买会便宜很多。
    事实上,这种宣传方式具有微妙的意义。利用此技巧,可使
原来大的事物显得较小;反之,也可以使少的事物显得较多。此
种例子,不胜枚举。最典型的例子,即是商品分期付款的销售广
告。看到价格4000元的录像机,月付l000元,会让人觉得便
宜。
    更奥妙的是,在分期付款上点缀吸引人的言词。比如..5000
兀的彩电,月付1500元,每日只要少喝一杯牛奶,四个月即可购
买—一等类似广告。经过这种宣传效果,原来不太想买的人,极
司能会买它。这种手法,确实有不可思议的魔力,这可形容为
“心理上的除法”。
    在日本房地产的广告中,此种手法也极受欢迎。由于地价
暴涨,人们只好购买较便宜的郊区房子。但任何人都希望拥有
交通便利的住宅,因此,建筑公司即掌握住这种人的弱点,大力
做各种花样的宣传。比如“从O地到11地只要65分钟’,同样
的时间,如果写成‘一小时零五分,,会令人感觉路途的遥远。如
果写成“65分种”,还不致于让人产生太大的抗拒力。其实只是
改变一下数字单位,但却能使时间显得较短。
    善于利用这种心理战术,想在工作上得到好成果,并非难  
事。比如,某贸易公司产品的交易日期只要三天,但部下的工作  
进度赶不上。这时,与其训斥或鼓励,不如先让他们放松心情,  
同时摆出悠闲的姿态说:“还有72小时,绝对没问题。”这比起紧
张兮兮的说“只剩三天”,更能让部下提高工作效率。
进行适当的自我干预比较理想
    除了“抽象化”方法之外,还有一种“自由联想”方法,运用
它,你就能从所厌恶的事物上勾起一连串的词汇,越联越远,直
到你转而认为那些烦恼和不安毫无意义、微不是道为止。这种
“自由联想”能导致异乎寻常的心理效应。
    自由联想的特点是,你从某一词汇概念开始,完全漫无边
际,信马由缰地把能想到的词汇概念连接起来,在联想的过程
中,最初的敏感字眼会随着联想演变成毫无关联的另外的词汇
概念,从而使最初那个吸引你注意力的概念及其所造成的厌恶
感渐渐地减少甚至踪影皆无。  
    日本联想大师井上久,在他的《江户紫绘卷源氏》一书中做
过这样一个联想:“馒头→女性乳房→女人→我女儿→
应尽快地把她嫁出去→女儿的对象是个好样的青年→就让
她嫁给他吧→女儿的婚事→外孙降生→合家团聚→姑
爷给我零花钱→安闲度日→极乐往生。”好家伙,由一个馒
头竟联想到极乐往生。
    当然,我们的联想并非总是联想到极乐世界,但联想的心理
效应却具有无限巨大的空间,道理在于联想具有能够把人的视
点与自我的核心分离开的作用。自我包括自我的核心和自我的
外围两部分,当人被触动了“自我的核心”时,就会出现愤怒、憎
恶等强烈的情绪反应。
    多湖辉把这种现象称为“自我干预”。联想,正是要把人的
视点从自我的核心引向自我的外围,从而起到把自己从“自我干
预”中解脱出来的作用。
    例如,你要忘却失恋、考试失败之类的烦恼时,就可以对束
缚自己的对象物做自由联想:失恋→失去爱→热恋之火→火烧爱情
→烧鸡→……也可以从恋人名字去联想,野口四郎→田野之门→
原野上龟裂的口子→陷井→危险……。
    再如,你没考上著名的东京大学,就可以从东京大学的银杏
树开始联想:东大→两排银杏树→落叶→焚烧落叶→烤马铃薯”等等,
这样一来,在你的意念里东京大学便成了一块随时可以抛弃的烤马铃薯、
失恋成了“烧鸡”或“塞翁失马”式的好事。
    你看,联想不是帮助你丢掉了纠缠你的心理包袱了吗?
第五节 快乐原则
“放纵”自己
    或许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夜不能寐时,越是强迫自己尽
快入睡越是难以成眠。相反,打算熬夜做某事时,越强迫自己别
睡反而睡意越浓。这种“事与愿违”的现象,多湖辉称之为:“逆
转现象”。一个劲地希望获得成功,但由于焦急烦躁而最终导致
失败的例子在生活中可说是屡见不鲜,不胜枚举的,这就是“逆
转现象”的结果。
    多湖辉认为,之所以会导致如此结果,其原因在于过高的希
望会使自我防御机能发生逆反作用,这种逆反作用往往会招致
相反的结果。
    在进行愉快的、易做的事情时,这种自我防御机能无需发挥
作用,因而不会产生过分的紧张心理。然而,人在遇到挫折及对
前途感到不安时,很容易强迫自己勉强为之,因此想法与自我防
御机能之间常常会出现心理上的差距,从而导致“事与愿违”的
不良结果。这种时候,最忌讳的莫过于强迫自己勉为其难。应该
以“其实我本来也不抱什么希望,失败也在所难免,但做了总比
不做强,事在人为,不妨再度试一试’的轻松、坦然的心态怡然处
之。只要能保持这种的心态,就能将事情办好。类似的体验,我
们或许都曾经历过。
    人的心理颇为奇特,过分松懈也会冲淡目标,难以调动工作
热情。总之,我们应充分认识和利用人的这种特殊心理机制,协
调、合理地调整好欲望与心理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既要做到竭
尽全力,又要避免勉为其难。
    在我们日常生活里,有些事就好象失控一样,比如说在高尔
夫球赛中,只要打出一支禁区球,球员就会立刻感到失败而不安
起来,正在发呆的时候,再一出手,好像依照原定计划似的,又来
了一个禁区球。老实说,诸如此类的事,不胜枚举。
    我们愈受恶习的干扰,愈容易陷入重复的失败里。特别是
事情愈大,这种倾向就愈重,这完全是由于自信心随着失败的出
现而消失。由于自信心的丧失,害怕失败那种不良的自我暗示,
就会在紧张的内心里发挥强烈的作用,从而重蹈失败。
    如想逃避这种负性的自我暗示,最好的方法就是下意识地
去重复一连串的失败和恶习。这叫做强化负性的逆疗法,彻底
地将错误加以意识化,借此造成不能错的状态。
    例如英文打字的时候,有人常常把,甲这个冠词,打成为
叩,如果一面暗想不能再错,一面故意再拼错那个字,如此反复
练习下去,反复加强,甲错了的意识从此以后就不会再有错误
发生了。
    诸位如果碰到顽固难改的恶习,或是不易挽救的失败.不妨
试一试这种疗法,也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前,有个赌鬼,突然之间戒赌了。这个人也曾经戒赌,但
是,愈想戒就愈沉溺其中。有…天,他恨自己老是无法戒赌而冲
动地说;以后再也不戒赌了。”于是将银行存款全部领出,堆在
面前,突然间,他就不再想赌了。
    可见心中欲念,如被猛烈压抑,得不到适当宣泄,就会加强
想做的意念。这时,如将压抑暂时除去,欲念就被解放出来,而
不会爆炸。上面那个赌徒的例子,即因他豁出去,心理压抑得到
解放,而改掉了长年的恶习。
    对自己的缺点、恶习讨厌,而变得焦躁时,不加以抑制或放
弃,也是一种好方法。不要把事情想得太严重,可以使自己得到
解脱,这是一种巧妙的心理。
敢于承认现实才能摆脱绝望心境
    有关英国前首相邱吉尔的传说很多。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前曾流行这样一个故事,当时战争已无法避免,一天一位高级军
官报告说;依我看,事态的发展令人感到绝望。”这时邱吉尔镇
定地说;的确,绝望的心情无法用言辞来表达,”首先他肯定和
承认这一现实,然后继续说;可我感到我又年轻了20岁!”
    我们在处于绝望状态时,往往会设法逃避现实甚至希望得
到他人的保佑,可是,邱吉尔却不然,他深知在那种极端消极的
情绪支配下不可能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因而大胆地承认
和接受了眼前这一绝望的现实,并借助这种豪迈的气概和客观
的态度来鼓起自己的勇气。
    多湖辉认为,绝望和承认绝望的现实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精
神活动。承认自己的绝望处境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因此,处
于绝望状态时,承认自己处于绝望状态这一现实,不仅能松弛自
己的情绪,甚至还能使自己设法摆脱绝望的处境。
    日本有一本人生杂志,上面刊载如下的新闻:有一位曾在越
南战场上受伤的士兵.当他从麻醉手术台上醒过来的时候,军医
对他说;你再休息一会儿,你就会痊愈了,唯一遗憾的是,你已
经失去一只脚了。”
    没有想到,这位伤兵却大声抗议说广不对,我这只脚不是失
去的,而是被我遗弃的。”
    任何人在读完这篇报导后,都对这位士兵那种毫不沮丧地
接受悲剧事实的勇敢心理,感到由衷的敬佩。他能把失去的,改
称为被遗弃的,显然表示他已经越过绝望的深渊。
    不管“失去的”也好,“被遗弃的”也好,反正自己已经没有了
的东西,这是一个永不改变的事实。不过.如果你认为它是失去
的东西.那么.你的意志与感受便会不断地反应在那件失去的事
物上了。换句话说,失去的东西具有尚未了结的性质,所以内心
一定会万分地惋惜,甚至还会想不开呢。相反地,如果你把它想
象成被遗弃的东西,那就表示它是废物,在这种情况下,你将会
以轻松的心情来处理了结的事物,而且对它不再眷恋。
    我们的人生包含有初恋和青春等抽象的事物,失去的东西
显然不计其数。然而,只要我们把那些东西当作被遗弃的废物
时,沮丧的感觉就会减轻许多。由此可见,面对着同样的悲痛事
实,一念之差,前后的心情却截然不同。
劣势常会变成莫大的优势
    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缺点产生顾虑,只要能改都希望尽快
将它改好,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正确的。美国著名思想家、诗人
爱默生曾经说过;没有人会背着无用的缺点”。
    其实,缺点和优点往往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既然如此,那么
想想能否有效地利用缺点远比硬要改掉它要聪明得多。事实上
不胜枚举的事例证明通过认真仔细地分析,往往能使自己的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