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效率的12项原则-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挠押霉叵担灰獯罄死聪蛩扒蠖运墙夥攀乱档闹С郑煌炼淙似蚯笏谋;ぃ欢砉艘沧放跛话碌乩嗽蛳M退⒘恕5窃谛⌒〉钠章呈客豕ú畈欢嗪兔拦坡蘩嘀菀谎笮。┤从辛礁鋈耍菏紫噘滤孤螅˙ismarck)和执政官凡•;默特克(Von Moltke),他们并不奉承他。这两个人共同致力于要使他们的国王成为欧洲的主人。186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King William)成功加冕。他虽已有64岁高龄,并且墨守成规,但却深深信任他的两位“军师”。    
    当时的普鲁士是一个贫穷、弱小的二流国家,面积和人口约为德意志奥地利帝国的四分之一。与德国相比,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普鲁士还能有机会领导德意志。德国之外的人更没有把普鲁士放在眼里。    
    对两位谋划者来说,只有一条路可以实现他们的梦想,那就是:    
    1。 一个坚定的计划或理念,一种标准。     
    2。 一种组织形式——这种形式能通过运用原则来实现并坚守理念。    
    3。 通过运用人员、资本、物资、机器、方法及原则,使组织形式得以实现并坚守理念。    
    4。 能干且强有力的领导人,让组织和设施得以实现并坚持这些理念。    
    无论承认与否,上述做法和效率法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生命其实就是一种理念:身体就是组织;眼睛、耳朵、嗅觉和味觉,还有触觉、手、足、牙齿、衣服、住所、武器都是可支配的设施;大脑则是领导者,是指挥官。    
    两个领导人的理想就是建立起强大的德意志帝国,普鲁士和威廉国王就是它的领导者。他们开始创建独特的组织、军队和外交,开始武装他们的组织,使它们足够强大有力以便实现他们的理想。他们强大的外交攻势把每个对手都置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中,军队则随时奉命打垮对手。我们不必关心外交的技巧和产生的结果,在恰当的时候挑起争端同样需要超凡的技巧,而战争每次也是在舒适的夏季展开的。凡•;默特克的工作显然更具有难度和挑战性。他无法指望像他的对手一样拥有同样多的人力、金钱、丰富的资源和其他种种物质条件,但他十分清楚,看不见的理论和原则会弥补物资、人力和装备等资源的缺乏,而这些正是那些洋洋自得的对手们所认识不到的。    
    在战争开始之前,甚至在第一次计划中,就已注定是一场高效与无效的对抗。高效的一方,几乎把所有12项原则都运用到军队之中,从而把军队塑造成了一种全新概念的组织。    
    继俾斯麦之后,凡•;默特克同样建议国王,哪怕是遭到人民的反对也要建立军队。他的特殊地位使他能无视宪法的一些约束,国王也授意让他不受干预地实践他的理论和原则。    
    于是,一场伟大的游戏开始了,与可怜弱小的国家丹麦王国之间的争端率先爆发。1864年,普鲁士邀请德意志最大的敌人奥地利帝国作为对丹麦王国战争中的同盟。丹麦王国的两个省,荷尔斯泰因(Holstein)和石勒苏益格(Schleswig)很快就被侵占。普鲁士占领了石勒苏益格,奥地利帝国占领了荷尔斯泰因。这样凡•;默特克就在这场战争中达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一方面他牛刀小试地检验了一下自己军队的战斗力,另一方面作为同盟军,他寻找和发现奥地利帝国军队的弱点。1866年,俾斯麦采取了下一步行动,他与奥地利帝国就荷尔斯泰因发生了争执,并于1866年6月14日发动了战争。普鲁士几乎是在挑战整个德意志奥地利帝国,因为普鲁士当时有2 200万人口,而奥地利帝国和德意志仅中间地带就有5 900万居民。凡•;默特克仔细地研究过美国内战的资料,知道哪些是不该做的。在俾斯麦给那些更小一些的德意志联邦国家发出最后通牒,限其12个小时内做出决定的同时,凡•;默特克便迅速地吞并了他们。1866年7月3日,宣战后的第19天,普鲁士出动了225 000人的军队,击败了奥地利帝国262 000多人。3个多星期后,奥地利人请求停火,战争宣告结束。统领德意志600年之久的奥地利帝国从此将权杖移交给了普鲁士。建立新帝国的整个计划就像一次商业冒险,作为战败国奥地利不得不向普鲁士赔款4 000万赛纳尔(Thaler,约合3 000万美元),更小的国家则割让领土。另外由于战争起源于奥地利境内,它还不得不支付被征服后占领军的费用。普鲁士吞并了 27 000平方英里的土地,我们想像不出有哪个美国工业企业能在同样短的时间内获得过如此大的回报和利润。    
    等到独裁者拿破仑三世醒悟时,一切都晚了。俾斯麦和凡•;默特克已经踌躇满志地谋划好了下一步计划,他们要取代法兰西成为欧洲的新霸主。    
    1870年7月4日,德国王子利奥普德(Leopold)被邀请继承西班牙王位。这也许是俾斯麦计划挑起争端的一个步骤。拿破仑对此不安地来回踱着脚步,并最终决定,法兰西帝国于1870年7月19日正式宣战。据说电报送达时,凡•;默特克正在熟睡之中,等被唤醒时,他对来者说道:“你可以在我桌子的第三个抽屉里找到整套的作战计划。”然后他翻了一个身,继续睡觉。这非常有可能是真实的,因为从那一刻起,一百多万士兵在德国的土地上大踏步前进,一切都按预先的计划和时间表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士兵们来自各个王国和州府,他们离开了家庭,放下了生意,所有的铁路都在运输着他们的装备。没有混乱不堪,没有狂热过头,也没有愚蠢的犹豫。士兵们发现他们的制服和武器早已准备就绪,一切战备物资也已储存停当。因为法国打算用19天时间进行战争动员,而凡•;默特克的计划则是18天,这样就会把战争放在法国境内进行,而不是德国境内。事实上,法国至少需要21天来进行动员,因为他们只有86%的效率,而凡•;默特克则有100%的效率。11天中,45万的德国士兵被动员了起来,8月2日,第一场战役打响了。8月6日,仅仅在宣战18天之后,一场更为血腥的战争爆发了。到了9月2日,即宣战后第45天,拿破仑和他的军队在色当(Sedan)战败投降,被当作战俘移交给了德国。    
    令人称奇的不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征服了另一个民族,也不是胜利来得如此之快,而是凡•;默特克的计划竟然会如此完美,每一天都按计划切实地执行,尽管面临着重重阻挠,尽管敌人和他自己的国家一样强大,同样有大约4 000万居民。    
    如果我们把这场上个世纪的大师组织策划的战争与我们自己的低效、拖沓以及指挥控制不当的内战相比,结果要么令人沮丧,要么令人忍俊不禁。我们的内战拖拖拉拉,耗时近4年,也因此埋下了40年的仇恨,并引发了一场对外战争,同时给国家带来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这其中的十分之九是因为无效性浪费所造成的。


第一部分第1章 组织和原则:效率的首要工具(3)

    在美国内战中,作战双方都被自己崇高的理想激励着。南方要捍卫各州的利益,北方则对奴隶制深恶痛绝。但是没有哪一方知道效率12项原则中的任何一条,于是,每一方都在盲目地胡乱行动。    
    凡•;默特克知道全部的12项效率原则,对他来说,战争是极其严肃认真的一件事,而不是一件轻松好玩的游戏。因为他把这当作一项事业来经营,俾斯麦将战争所花费的每一个便士都算到了法国人头上,他因此得到了10亿美元的赔款,还要加上利息,另外还占领了两个省——阿尔萨斯(Alsace)和洛林(Loraine)作为这一次商业冒险得到的正当利润。    
    我曾经亲临德国和法国,对这场战争的始末进行了研究。战争的速度和辉煌不足以吸引我,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整个战争中平静、灵活的技巧向我展示了在一个适当且高效的组织结构下,效率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并不是德国士兵赢得了这场战争,如果凡•;默特克将他的理论和原则应用在意大利人、奥地利人、法国人、俄国人、日本人或者美国人身上,同样也会赢得非常漂亮。德国军人的士气并不十分高昂,他们在热情和意志方面处于欧洲平均水平之下;也不是德国的训练或战术赢得了战争,这二者在很久以前就显得落伍了;也不是德国的装备赢得了战争,法国的枪支炮弹实际远胜于德国;更不是因为德国的金钱赢得了战争,因为法国远比他们富有,而且拥有更高的信用。    
    是凡•;默特克的组织和原则赢得了战争。一代人之后,在地球的另一边,同样的组织和原则被另一个不同的民族所采用,在另一个能人的领导下,结出了同样丰硕的果实。    
    因为凡•;默特克弥补了旧式军队组织的不足,理解并贯彻了效率的12项原则,使普鲁士军队在战争中死伤的人数甚至少于美国工业及铁路公司中的死伤人数,在世界历史上,从来没有谁有过这么伟大的商业冒险。    
    尽管俾斯麦死的时候很屈辱,凡•;默特克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但他们所做的事带来的启发却长存不衰。现代德国的每一步行动都使英国处于一种微妙的恐慌之中,可见这种世界历史上曾经产生过的伟大壮举,其影响是多么地深远,一个好的组织和效率原则对于一个现代国家的发展产生着什么样的作用和结果。    
    组织和效率原则的威力不仅体现在德国建设中,它也同样存在于日本这个单靠一代人就建立起强大国家的实践中。1867年的日本还是一个封建制国家,商会像合伙盗窃的团伙一样遭人鄙视。农民穷困潦倒,上流社会的男男女女却过着挥金如土的糜烂生活。当时叛国会被判处死罪,但仍有几个武士(Samurai)毅然离开了日本,不是为了追求财富或者享乐,也不是去征服什么,而是去吸取西方文明中可能存在的精华,带回来应用到他们自己国家的建设上去。他们大张旗鼓、持之以恒并且聪明灵活地运用凡•;默特克的组织原则来建设他们的祖国,当然也应用了全部的12项原则。也许他们在外出取经之前就已经初步地认识到了这些原则。30年后,拥有4 000万人口的日本便侵略了拥有4亿人口的中国。又过了5年,俄国,这个盘踞北方的庞然大物,曾击垮拿破仑一世,是大英帝国、法国和德国在长达90年中一直惧怕的对手,却也败在日本人手下。美国起初同情日本,然而几乎是在战争还没有结束之前,日本这个工业化组织就已经开始让我们深感畏惧。他们的原则比我们先进,正如他们的陆军和海军远比俄国强大一样。    
    并不是日本人的身体和智慧有什么特异之处,从而使他们的工业强大得可怕;既不是他们有钱,他们其实很贫穷;也不是他们的设备,他们几乎没有;更不是他们的物质资源,因为他们极度匮乏。他们之所以成为危险的工业竞争对手是因为我们在一种高效的新型组织原则后面犹豫不决,拖拖拉拉,而他们却没有。我们仍没有觉醒,他们却已明白这样的事实,运用原则的平凡人比盲目的超人更有力量。    
    自从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这个星球上一直存在着两种类型的组织,F。 W。 泰勒(F。 W。 Taylor)先生称之为功能型和军队型。前者是建设性的,后者则是破坏性的。    
    最初的商业贸易是与掠夺、海盗行径和奴隶贸易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包括我们自己的美洲——马达加斯加贸易),并不可避免地使军事型组织扩展到世界各地,但这种组织现在已经完全不符合现代的商业理念了。是凡•;默特克让世界明白,尽管一名士兵为传统所羁绊,但还是能适应另一种功能型组织,而这一点对商业同样有效。    
    由于获胜的机会只有一次,他和俾斯麦必须高效率地进行组织和计划。他被迫研究所有内在的原则,并采用能够有效执行所有原则的组织形式。然而这一切是如此不着痕迹,即便是最熟悉的敌人可能也仅仅看得到熟悉的军帽、肩章、金色绶带以及明晃晃的刺刀,却没有意识到,在没有改名字也没有变动军衔的情况下,过去的军事型组织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功能型、建设型的完美组织。    
    凡•;默特克的计划从容而富于前瞻性,并且在付诸实施时没有产生任何耽搁和延误,与之相比,美国铁路公司的成就又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与凡•;默特克的完美组织相比,与将日本变成伟大国家的一小群领袖所创造的完美组织相比,美国公司的伟大又体现在何处呢?    
    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的大工业公司及铁路的经理们拥有强有力的个性、超凡的能力和无穷的精力,也十分敬业。但是由于他们仅凭经验判断什么是有效的原则,由于他们教条式地运用这些原则,急于扩张工厂和铁路的利润,因而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仅是美国铁路施工中每天的损失就高达100万美元,如果认识、接受并坚持运用效率原则,这些损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同样,巴拿马的黄热病造成的人员死亡也是可以避免的。或者,如果使用高质量的发动机、锅炉和熔炉,就不会造成燃料的浪费。    
    效率,如同个人卫生一样,是一种状态,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方法,但是在美国,我们却想从方法中寻求救助。    
    美国的工业机构即使有好的组织方法也不会采纳,因为传统的组织是从古老的英国模式传承而来,在理论上存在很大的缺陷,因此他们不可能运用好的原则,也不会使用好的方法。    
    在这一章里,我们以国家为例来说明工厂里的极端低效率同样可以在短时间里转变为高效率状态,效率的基本工具不是人力、原料、金钱、机器和方法,而是关于组织和原则的理论。美国各项活动之所以都效率极其低下,是因为组织类型不适合效率原则的运用。快速改进的希望存在于对过去组织类型的修正和弥补,使之适宜于应用效率原则。    
    下一章将会描述并比较这两种不同的组织类型,表明为什么一种组织不能实现高效率,而另一种却恰恰相反。


第一部分第2章 获得效率的组织类型(1)

    向蚂蚁学习吧,懒惰的人!思考它们的行事方法,你就能变得聪明一些。    
    ——《箴言》之六,六    
    想想百合花是怎么样生长的吧:它们似乎没有辛苦费力,也没有苦苦挣扎;然而我要对你说的是,就算所罗门(Solomon)所有的荣耀也抵不上这些花朵的美丽。    
    ——圣•;卢克(St。 Luke)    
    长期以来,南方各州那些卑鄙无耻的白人和心灰意冷的黑人一直是人们的笑柄。但我们突然发现,无论是白人还是黑人,都被一种寄生制度所困扰,这种寄生制度使他们的生命力衰竭,将他们体内的能量慢慢地消耗殆尽。    
    拯救的办法不是靠学校或教堂,不是靠对娱乐场所的镇压,也不是靠什么神奇的万能工具,而是要彻底消除这种寄生制度。只有通过不断地改造,变革、教育、宗教、节制、激励等等这些原则才能得以运用。    
    在美国,无论是政府组织(陆军、海军、民用),州府或市政组织,还是铁路运输组织或者海上运输组织,无论是教育组织还是宗教组织,或是工业商业组织,经调查表明,其效率都是低下得令人汗颜。全国处于服兵役年龄的男性工作效率不超过5%,原材料的使用效率不超过60%,设备和设施使用的平均效率低于30%。这些关于低效率的描述可以被任何一位有能力的专家通过分析事实资料来证实,这就如同一名化验师可以重复检验一份矿石采样一样容易。    
    我们的自然资源无不丰富,我们的工人充满智慧、雄心勃勃而且灵活机智,我们的设施,从农场到办公楼,从打字机到马莱特(Mallet)联合收割机再到电话机都非常完善,但是这些设施全都在相当惊人的低效率使用下被消耗。效率的原则是简单、明了和基本的,从生命在我们这个星球上诞生开始,几百万年以来,效率原则的这些特点就被广泛承认、接受并采用。然而,在现代美国,我们却象笨蛋一样在生产操作中无望地挣扎,就像南方寄生制度的受害者一样大踏步地倒退。    
    这种暗藏的疾病浪费了我们的自然资源,浪费了人的潜能,浪费了我们的设施,阻碍着效率原则的运用,就像寄生虫的存在阻碍了人体达到健康状态一样。而在工业上有缺陷的组织就像是一种寄生虫。难道这种状况还要继续下去吗?    
    在本书的第一章中,我对某种类型的组织进行了说明,这种类型的组织不论是运用到国家的进步上还是工厂的发展中,都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