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亲历产床-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摆在眼前,往往令她们感到力不从心。比如,婴儿的脐带掉了,很多新妈妈不知所措。传统意义上讲,坐月子关系到妇女的一生,她们需要专业的、科学的照顾和指导。开始我们并不知人们在观念上是否能接受在医院坐月子。真没想到市场这么大。”    

  李女士是从报纸上看到消息打电话给医院联系的。事前丈夫来视察一番,然后从医院直接住到了“月子医院”来。我原来最担心洗澡的问题,过去坐月子一个月不让洗澡,我受不了。怀孕时我看了许多书,从理论上觉得房间没必要不让通风,不能洗澡。跟父母沟通,他们说最好还是别洗。他们说不出为什么,当然是怕你受风着凉,什么月子里的病不好养。我说现在的观念变了,他们也不说你不对,可还是希望你保守点。我到这来,第一句话就问:我能洗澡吗?院长说能。看,我是科学的,这下我父母也放心了,而且他们多省力呀。    

  女性坐月子坐到医院,既科学又解脱了家人繁重的家务劳动,这在国内仅仅是一个开始。


女性的产床国外华人坐月子有“月子中心”、“陪月婆”

  应该承认,坐月子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华人女性人生中一桩隆重而又复杂的事情。那么,国外华人怎么坐月子?坐在哪里?    

  普遍的情况是,在国外华人地区,女性坐月子已经越来越多地摆脱了对家庭的依赖。据说生活在美国的华人中有一种叫做“月子中心”的机构,是专门照顾女人生孩子坐月子的。在月子中心生孩子,像在医院一样安全可靠,医生接生,而儿科大夫照顾新生儿,营养师配餐,服务人员照顾起居,直至孩子满月,服务相当正规和职业化,但收费也相当高。这类月子服务机构台湾人开设的比较多,经营的也最有规模,在美华人中很有影响。    

  而在马来西亚,民间“陪月婆”就显得不那么正规。没有任何机构培训和管理,她们大多是47岁至60岁的华人妇女,生活经验丰富,从婴儿出生到满月,全面照顾产妇和新生儿的饮食起居,凭经验和吃苦耐劳,收费高于普通保姆2-3倍。服务好,信誉好的远近驰名,受人尊重。


女性的产床新一代留学生“入乡随俗”

  留学生奚卫林回忆1994年在美国生孩子说———    

  “在美国不讲坐月子。”    

  “美国的医院很整洁,住院的病人一人套间,产妇的病房里除了与其他病房相同的电控床、长沙发、电视和卫生间外,还有一间专为婴儿设置的小房间以供那些想时刻陪伴新生儿的夫妇使用。护士安排我躺下后,在我腹部绑上两个听诊器,把它们连在一台监测胎心和宫缩的仪器上,当宫口开到3公分时,我开始受不了。赶紧让护士上麻药,麻醉师从我背后脊椎打药后大约半小时,便听医生护士大喊:是个女孩!不一会儿,我丈夫抱到我跟前一个婴儿,兴奋地说:瞧,多漂亮!    

  孩子被送去做各种检查,我被送回病房,每隔3小时把她从婴儿室抱来吸奶。我记得中国人用各种汤汁催奶,他们根本不懂这个,更令人胆战心惊的是护士还送来两大杯冰块,让我放在果汁或水里,我赶紧倒了,在食谱上尽量找热乎的东西,还算不错,有炒鸡蛋和麦片粥。想喝牛奶,护士不让,她说牛奶会使我肠胃里产生气体,同时让我侧身睡。我连喘气都担心伤口会挣破,根本不理护士那一套,她们半夜查了几次看我不动,就动手帮我翻身。第二天下午医生来检查告诉我明天上午要下床活动,下午就可以出院了。我心里别提多气,美国医院这鬼地方,一方面干净舒适,个个和颜悦色,随叫随到,一方面医疗保险公司不愿多花钱,顺产产后24小时,剖腹产后呆48小时,没特殊情况请回家。美国妇女不光不坐月子,很多人产后一星期就上班,吃冰激凌喝凉水就不用说了。我的一个邻居,生了孩子第四天就开始帮人看孩子,连她自己的一共4个,最大的3岁,我对这儿的人说中国城市妇女有5个月带薪产假,大部分家庭还找保姆帮忙,他们惊讶不已,他们只听说亚洲妇女生孩子第二天就下地插秧割麦,也不知是什么世纪的信息。    

  回到家找块纱布缠在头上,穿上长衣长裤、袜子布鞋(室外也可穿短衬衫),我丈夫说我像个日本侵略军,我搬了把椅子坐在厨房门口,有气无力地详细指示他炖鱼汤。第二周,丈夫的姐姐来了,我让她帮我洗猪蹄,经我简单示范,一锅汤就熬出来了。大姑姐对中国妇女生了孩子不碰凉水很不理解,她说:‘你只是听人说会落下病,并没经历过,为什么不冒险尝试一下呢?’我说:‘你们美国人真是什么都想冒险,我虽然人在美国,可在中国活了30来年,让我拿小命来冒险我不干。’    

  第三周,婆婆来了。第四周,我开始独立作战。我的身体恢复得很快。美国生活很方便,孩子用一次性纸尿布和一种含消毒液的纸巾,省了大人洗尿布和打水给孩子擦洗的麻烦。商店里卖很多半成品食品,吃饭不麻烦。室内基本上都是中央空调……    

  尽管如此,一个人带几个孩子(在美国很普遍)也并非易事。她们都承认很累,但能干好。看那泼辣劲,我觉得很多过去认为不可想象的事是可以做到的。”    

  牛志玲回忆说———    

  在英国催奶不喝汤。    

  “在英国,生完孩子没有坐月子一说。20年前,她们认为应在家休息十五天,而现在没人相信这套鬼话。她们觉得休息几天就足够了。一般来说,产妇在医院里休息二三天,就由丈夫接回家。但她们也不呆在家里,不是带着婴儿去串门就是到超级市场去采购,真潇洒的令人羡慕。    

  如果,产妇没有奶,在国内人们自然会想到买活鱼熬鱼汤或炖点鸡汤,认为这可以催奶。英国妇产专家则认为,每位产妇都有奶,就是看你让不让婴儿吸,婴儿吸多少,身体就产多少。至于有的产妇经过婴儿吸后仍无奶或奶少,是因为体内荷尔蒙失调,这需要药物治疗。    

  我生产后奶水很少,我就对医院助产士说:‘我要喝些鱼汤或鸡汤。’她们听了一阵嘲笑:‘鱼汤多腥,鸡汤多油啊!’说着,就去找医生为我开催奶药。我按医嘱每天早晚进药,到现在我没喝鱼汤也没有喝鸡汤,只吃了几片洋人给的小白片,天天奶水不断。”    

  李晓丹说———    

  在加拿大不敢不入乡随俗。    

  由于想对孩子负起母亲的责任,也因为自己是出生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所以,便照着“母亲营养进食表”的指导,拼命地吃。可能是太“负责”的缘故,生产的时候居然长达20个小时。漫长的痛苦之后,孩子最终见了天日,医生让站在一旁已目瞪口呆的孩子父亲将脐带剪断了之后,按照当地的习惯,把孩子往我肚子上一放,“祝贺你做了母亲!”    

  生产之后,东方的母亲和西方的护理方式开始出现矛盾。回到病房,由于下身麻醉的效力已去,疼痛就开始了。我按铃呼唤护士。第一次是吃了两片止痛片,第二次护士来的时候手里拿了一个小盆儿,当她从里面拎出一个3寸长2寸宽的布袋儿,我就觉得为难了,因为生产过程中因疼痛难忍,我请求医生做剖腹产,医生是位古板的英国人,对我愤愤地说:“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满脑子东方观念的我躺在西方医院的病床上,看来只有从命。好在放上冰袋,的确分散了疼痛,我就算入乡随俗,做了回洋人。    

  独自生活在加拿大,身边没有亲人,所以离开了医院,好像离开了娘家。在医院的四天里,晚上孩子在婴儿室有护士照看,早上有两名专门负责孩子健康检查的儿科医生向我汇报孩子的全面情况。回到家,除了那几本婴儿喂养指导和母亲必读,一切都要我自己做了。白天我请了一位帮手,晚上就只有孤军奋战(孩子的父亲因事回国)。加拿大的婴儿食品及用品不但丰富而且食用和使用都很方便。但问题又出现在是按照东方的习惯去做呢,还是按西方的来?婴儿的浓缩奶汁奶粉用恒温下的白开水冲匀后即可食用。这是婴儿喂养指南上写得清清楚楚的,照此办理,我夜间的睡觉不受任何影响。但是,来探望我的周围朋友中的中国母亲闻知此举,大加反对。我尽管犹豫了,但一想既然当地的人们照此办理,怕是因水土不同则方法不同吧,于是又来了一次入乡随俗。儿子不仅没病,体重快速上升。那几位母亲忘记了当初的规劝,又来打听,孩子如何带得这么好!


女性的产床西风东进,国人还要不要坐月子?

  记得几年前,曾读到过有人倡导中国女性应向西方女人学习,不坐月子的文章。当时心中颇存疑虑。只生孩子,不坐月子,产后两三天就该喝冰水,该上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对我们中国人的体质合适吗?我们的身体究竟跟外国女人有什么不同?    

  曾与几位生育过的女性谈她们的个人经验。她们一致认为:“不注意就是落病。比如产后一星期,腰酸背痛,不干重活不着凉水还直不起腰,果真不管不顾,那还不把腰折腾断?!”可为什么人家(外国人)落不下”,咱就偏偏“落病”?她们说搞不清。    

  笔者就东西方女性对待产褥期的休养态度、方式不同,采访过妇科专家杨振芸教授。教授认为:“月子本身就是一个产褥期。产褥期无论在东方西方都是客观存在的,教科书上有。只不过中国人以这种方式度过这段时间,外国人不以这样的方式。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安胎生产后,要在月子期好好调养身体,形成一种民俗。《易经》上就有记载。不过民俗里有些不那么完全符合科学,比如,完全关门闭户,盖的很严,刷牙、洗澡、饮食受一定限制:营养、活动受影响。现在我们仍然强调产褥期的保健是要把不利于产妇健康的习惯摒掉,建一套科学的产褥期护理。我国在1951年宪法就规定产妇保健休假。母婴保健法是1996年开始实行的,更加明确保证了母婴的健康问题,这体现了国家对妇幼的重视。”    

  对西方妇女产后第二天上班或者做剧烈运动,比如游泳,杨教授说:“不管西方东方,女性怀孕期体内各系统的变化是一样的,生完都要有恢复阶段,如子宫恢复需要6~8周。在子宫没有完全恢复时游泳,容易造成细菌感染或慢性盆腔炎,而且生孩子抵抗力下降,新陈代谢快,出汗容易着凉或关节痛。但东西方人的体质差异很大,我们的饮食以植物类为主,比如中国足球上不去跟体质与营养有直接关系的。还有环境因素,西方人产后伤口暴露,然后主张你马上洗澡,他们的家内环境很干净,暴露的伤口没问题。我们的环境条件达不到那样的水平。所以我们许多做法不能完全模仿西方,我们的医学发展借鉴了他们。那说你们中国就那么好吗?中国有中国的特点,我们适合我们国人的体质。”    

  “月子”的话题涉及到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与受西方影响下的现代新观念,在弃与留的问题上,曾与一位学中医的朋友谈起,她很有感慨,说传统中医是以养生为主的学问。它博大精深。而在西方是没有养生之说的。所以坐月子是典型的中式习俗。抛开体质与文化差异,单从生命个体看,她认为,生命是个用进废退的有机体,不论是器官还是组织,在一个失去能发挥的环境中太久就会萎缩。比如长期使用人工激素,分泌激素的器官就失去分泌的能力。所以,外界激素一停止,人体就会出现危机。在实验中发现,凡是用热水灌喂的小白鼠,胃的黏膜就会萎缩,久而久之会产生胃癌。我国胃癌的发病率比西方国家高,有关部门专家说,这与我国饮食中热的东西太多有很大关系。    

  人体最适合生存的温度是15度左右,人体能感到轻微的凉意,一旦过热,人体失去抗寒的能力,抵抗力下降,首先是衰老会提前到来。在儿童医院,经常因为感冒而来的常客,被称为“复感儿”就是太温暖、太舒适的环境使生命的能力下降。之所以现在虚弱的人比以前多了,就是因为汽车、空调乃至止痛药的使用使身体的“野性”丧失。所以,从这意义上看,对人的精神生命来说,文明是一件好事,但对生理生命来说,则可能是灾难。    

  所以,使坐月子更科学有度,首先是对东西方生活观念的辩证态度。    

  由“民间接生婆”到“康乐待产”到“导乐陪产”,传统及医疗化分娩服务模式已悄然让位给新的分娩服务模式———    

  但凡经历过生产和正在待产的妈妈,谈起生产时那“关键的一刻”,总是在刻骨铭心的体验里伴着莫名的恐惧、焦虑和紧张。过来人的经验之谈不知吓跑了多少想做妈妈却又胆小娇贵的女人。    

  前不久,记者在北京市妇产医院病房,与刚分娩的某公司王小姐谈起生产经历,她兴奋地说:“关键的时刻我一点也不怕。因为在产房里,丈夫和有经验的助产护士一直陪着我,3个多小时的产程,我没觉紧张,原来我想象的特害怕。”


女性的产床一种全新的服务理念

  王小姐享受的“陪产”服务,便是北京市妇产医院新近推出的最新产时服务模式。该院产科主任黄醒华教授介绍说,“陪产服务”是近年国际产科学界极力推崇的一种全新服务理念。这种分娩护理模式,也称“导乐陪产”。    

  1996年,美国促进自然分娩的医学团体(CIMS)首次提出了“导乐行动”(DouLa),很快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国际产科界将“导乐”引申为一个有爱心、有分娩经历的妇女,在整个产程中给产妇的心理、生理及感情上的支持,使产妇在舒适、安全、轻松的环境下顺利地进行分娩。黄教授认为:“导乐陪产”是在产妇临产的关键时刻将特别的关爱送给产妇,是真正体现了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爱母分娩”行动的实质———回归自然。    

  正如王小姐说的,临近分娩时,宫缩带来的阵痛使她疲惫和焦虑,“导乐护士”一面为她进行腹部按摩、一面给讲解宫缩的道理,教她何时用力,怎样呼吸,种种心理安慰,都是陪在身边的丈夫代替不了的,因为他那时也急的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导乐护士”还时时得安慰他。    

  目前,“导乐陪产”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产科已相继开展,北京已有北京市妇产医院和北大医院妇儿医院等开展了这项服务。


女性的产床传统分娩:民间接生婆已走向幕后

  在谈及“导乐陪产”与传统分娩相比所具有的优势时,黄教授说,分娩是人类一种自然的繁衍现象。很早以前(目前我国一些贫困边远地区仍延用旧习),我国妇女分娩时,大多由自己处理或请家中的长妇相助。渐渐地一些有处理分娩经验的妇女成为职业接生员(民间称接生婆)。随近现代医学的发展,科学的新法取代了旧式产婆接生。不仅高危妊娠及难产者能转入医院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而且正常产妇住院分娩也逐年普及,从而使母婴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前不久,记者曾在京城流动人群里访到一位年近60岁的李产婆。李产婆从25岁开始在老家接生,几十年经她接生的孩子不下百个。李产婆说,老家(安徽省)年青一代现在大多上乡镇卫生院生产,她现在已经无法靠这门“手艺”为生,所以就随年青人进京当了老保姆。她说,在京城偶尔也有小老乡请她去帮忙,但今非昔比了。


女性的产床医疗化分娩模式:不良医疗干预已引起重视

  权威调查表明:82%的产妇对住院有心理负担,98%的产妇在分娩时有恐惧感,100%的产妇希望分娩时有家属陪伴身旁。妇产专家注意到上述心态对产妇有极大负面影响。首先,产妇的这种紧张、焦急情绪,会增加肌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导致子宫收缩乏力,使产程延长;另外,紧张的情绪还能减少胎盘血流量,甚至改变胎儿心率。    

  欧洲一些国家对各种临产时的常规护理和检查,如禁食、静脉点滴药物、灌肠、剃毛、肛检和电子监护等,进行了大量的对比研究证实,上述措施大多是不必要的,缺乏科学根据,甚至对产妇有害,属于不良医疗干预。    

  黄教授认为,不良医疗干预替代了对产妇心理和生理上的支持,医务人员对技术的依赖超过了对产妇能力的信任,恰恰是容易引发一些不应发生的并发症,影响母婴安全的原因。这也是医疗化分娩模式最严重的弊端,即把正常孕产妇也当做病人。    

  比如,近年在我国的剖腹产热。国外,剖宫产率为20%,而国内则高达30%,有的医院甚至高达50%。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产妇和家属对剖宫产存在很多错误认识,认为剖宫产对孩子和母亲要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