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岁时候被权臣构陷下狱,死里逃生,〃与家属髠钳徙朔方〃,全家流放边区做罪犯,第二年赦回。不久又被构陷,说他在流放时有怨言。他〃乃亡命江海〃,路到江苏避难,一连十二年。董卓掌权后,很欣赏他,强迫他再回中央,他想〃自慝〃于山东,没有成功。王允杀董卓后,蔡邕叹了口气,王允认为这口气叹得思想有问题,把他下狱,要杀他。他请求用刺脸砍脚来换得一命,以便完成汉史,王允不肯,遂被杀,年六十一岁。蔡邕一生三次逃离政治的漩涡,最后仍死在漩涡里,可见这是何等不公平。更不公平的是:后来的野史戏曲中,竟把这忠孝仁爱的蔡邕,〃满村争说〃成无情绝义、见利背信的小人,这更是不公平了。
孔融:《孔北海集》
孔融(一五三~二○八),字文举,山东曲阜人。他是孔子第二十世孙子,他〃幼有异才〃,十岁时登门见李膺,口才惊四座,李膺夸他〃高明必为伟器〃。
孔融十六岁就坐了牢,为的是通缉犯张俭到孔家来避难,孔融替哥哥孔褒作主,收留了张俭。事发后,孔融说他该负责;孔褒说:〃彼来求我,非弟之过。〃他该负责;他们母亲说她是家长,她该负责。闹得〃一门争死〃(一家人个个争着要去死),侠义感人。后来皇帝决定由孔褒负责,孔融就出了狱。
孔融是勇敢的人。他做青州刺史,被袁谭围攻,自春至夏,守城的只剩下几百人了,危在旦夕,但是他〃隐儿读书,谈笑自若〃。城陷之夜,他妻子被俘,他得以逃出。
孔融反对恢复肉刑,反对曹丕私纳袁绍儿媳妇,反对曹操禁酒。……演变得跟曹操不合。小人郗虑从中搞鬼,最后由路粹罗织孔融罪名,说他〃招合徒众,欲规不轨〃,说他〃谤讪朝廷〃、〃不遵朝仪〃、〃大逆不道〃。了是孔融又第二次入狱。最后全家被杀,全无完卵,年五十六岁。
孔融的遭遇,是乱世中一个真人的悲剧。
陆机:《陆士衡集》
陆机(二六一~三○三),字士衡,因做过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江苏上海人。陆机的祖父是陆逊,父亲是陆抗,他是三国时吴国世家之子。在他二十岁的时候,吴国被灭,他闭门读书,一连十年。最后写了《辩亡论》两篇,作为对故国兴亡的一番检讨。
陆机后来在晋朝做官,不幸卷入晋室内争,一度下狱论死,遇赦生还。晋惠帝时候,晋室又内争,陆机带兵战败,为人所构陷,成都王颖误认他图谋倒戈,派人去抓他,他说:〃今日受诛,岂非命也!〃又说:〃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遂被杀。他的弟弟陆云、陆耽,和儿子陆蔚、陆夏,同时被害。死时只四十三岁。因为这是一场冤狱,他〃死非其罪,士卒痛之,莫不流涕〃。李白诗说〃陆机雄才岂自保〃,正是指此。
陆机是多种文体的作者,现在《陆士衡集》有诗三卷、赋四卷、杂著一卷、文二卷。张华对陆机说:〃人之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由此可看出他〃天才秀逸,辞藻宏丽〃的一面。
陆机的《文赋》最能代表他的文学论,也可看出那个时代的文艺水平。
陶潜:《陶渊明集》
陶潜(三七二~四二七),字渊明、元亮,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江西九江)人。死后溢号靖节先生。他是东晋的政治家陶侃的曾孙,做过彭泽县县长,因为对督察的官架子讨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束带见之〃,就辞职不干了。他的不合作主义,很早就表现出来了。
陶潜生值东晋未年的乱世,看到现实政治的黑暗,决心弃官归隐。他的时代的文风是清谈的、雕饰的,但他却是清淡的、自然的。他宁愿过穷困的日子,可是却自适其适,穿着破鞋子,在山里云游,与现实政治概不合作。
陶潜的唯一过分了的嗜好是他喜欢喝酒,并写了大多的和酒有关的诗。在他一百一十四首的五言古诗里,酒字出现三十一次、醉字七次、醒字三次、酣字三次、酌字三次、醇字一次。他的儿子都是笨蛋,没有一个能〃臣得其酒〃式的继承他的一切。他在六十三岁时死去,死前写自祭文,说:〃匪贵前誉,孰重后歌。〃表示对生前死后的声名都不在乎。这种旷达,在他拟挽歌辞里也如出一辙:〃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江淹:《江文通集》
江淹(四四四~五○五),字文通,河南兰考人。他十三岁就做了孤儿,家里很穷,〃常采薪以养母〃。长大后在南北朝时代的宋朝做官,但并不得志,二十三岁时候,且因郭彦文案受牵累被诬拿了黑钱,因而下狱。经他在狱中上书宋建平王刘景素,有以自明,才被放出来。
江淹后在齐朝做了大官,又到粱朝做了大官,在历事三朝,择木而栖。六十二岁死的时候,梁武帝为他素服举哀。他生逢乱世,得在营扰中保持创作,写出《恨赋》、《别赋》等作品,表现出对时代的抗议,也算很不容易了。
江淹作品的大缺点,是个性不强。他写《杂诗三十首》.模仿汉魏以来三十家的诗体,两千七百字,品藻渊流,可以乱真。足见他功力深厚,但是个性不强;只是高级学样而已。
江淹五十四岁时候,传说一夜梦到一个〃美丈夫〃,自称郭璞,对他说:〃吾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江淹就把五色笔还出来了,自此〃江郎才尽〃,就没有好作品了。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骆宾王:《骆宾王文集》
骆宾王(约六四○~约六八四),浙江义乌人。他年轻时就会写文章,尤其精干五言诗,〃尝作《帝京篇》,当时以为绝唱。〃唐高宗时候,〃为长安主簿,坐赃,左迁临海丞,怏怏失志,弃官而去。〃
徐敬业起兵讨武则天,他参加了,代徐敬业主持宣传与军中书檄,最有名的《讨武曌檄》,就出于他的手笔。传说武则天刚看到这篇骂她的妙文时候,满不在乎,并且还嘻嘻哈哈的,但是读到其中〃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睁着眼睛说:〃谁写的广左右告诉她骆宾王写的,武则天埋怨说:〃宰相安得失此人!〃(宰相怎么把这样的人才给丢了!)
徐敬业起兵失败后,《新唐书》说〃宾王亡命,不知所之〃,《旧唐书》说〃伏诛〃,显然是被杀了。
骆宾王死后,武则天找人寻访他的作品,找到了十卷〃盛传于世〃。
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入狱,写了《在狱咏蝉》五律一首,说〃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他死后,绝没想到〃表〃他〃心〃的,竟是他的头号政敌——武则天!这位女皇帝的度量,真不简单了!
范仲淹:《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江苏吴县人。两岁时死了父亲,母亲带着他改嫁姓朱的,长大之后,知道了身世,便哭着告别了母亲,不肯再姓朱了、恢复姓范。
范仲淹到戚同文的书院里读书,穷得每天煮一锅粥,粥冷冻后,就切开三块,每餐一块,在穷苦中力学不辍。二十六岁后,他中了进士,便把母亲接回来奉养,显然有归于范家的意味。
范仲淹带兵防御西夏时候,就有〃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时谚,可见他威望之隆。后来做到宰相,主持〃庆历变法〃,遭到守旧派和保持既得利益的权贵的反对,没有成功。
范仲淹做秀才时候,就说他的志愿是〃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风范,影响了当代和后代中国的许多知识分子。
范仲淹爱护人才,救济贫困。他把做官的薪水,大都用来资助穷困的读书人;又筹设〃义庄〃,供养族中的贫户。他这种〃仁人之心〃,得力于他的师长戚同文的影响很大。戚同文一生不蓄私财,舍己为人,范仲淹也是如此。
欧阳修:《欧阳文忠集》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四十岁就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江西吉安人。他从小死了父亲,家里很穷,买不起纸笔,他母亲用芦草茎画在地上教他,苦学而成。二十四岁中进士,在地方和中央做官、浮沉,编过《崇文总目》、《新唐书》等学术著作。
欧阳修为人刚正,排佛老,主节义,但晚年趋于保守。王安石变法时候,他因反对而归隐,第二年就死了,活了六十六岁。
欧阳修在文章上,开宋朝的先河。他上承韩愈,主张文章要有〃明道〃、〃致用〃的功能,认为〃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他笔下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举凡散文、骄文、史传、诗词,都有很高超的成就,影响到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和后代的文风。他又敢于运用中文、扩大中文,他写《醉翁亭记》,连用二十一个〃也〃字,其气魄可想!文章刻石后,他要把〃泉冽而酒香〃改成〃泉香而酒冽〃,要重新刻过才罢休,其认真可想!
欧阳修还做过大使,出使契丹,契丹破格派四位贵臣陪他,以示对他的敬重。
苏轼:《东坡七集》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号东坡居上,四川眉山人。
苏轼二十一岁时候,到京中考试,他的文采震惊了主考官欧阳修,中了进士,分别在〃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做官。后来因为写诗,被人以汕谤朝廷告发,给关进监狱。幸亏他的朋友范缜上书救他,宋神宗本来对他印象也好,就死里逃生,在狱四个月零十二天后,被派到湖北黄州,限制居住,不准离开。
宋神宗死后,他重回中央,做翰林学士兼侍读,起草八百道诏令,为宋哲宗讲书,大大走红。后来又被人诬告,又说他写诗汕谤,乃去杭州做官,再回中央,最后下放到广东的惠州和琼州(海南岛)。直到宋徽宗即位,才被调回。六十六岁死在常州(因为他阴历十二月十九日出生,所以实际只活了六十苏轼是中国杰出的文学家,不论诗、词、散文,他都有超人的表现,词在他手里,完成了独立的文体,不再是乐曲歌词的附丽,并且内容解放豪放,自成大家。
苏轼虽是达者,但他的思想水准只是超级文人式的,最高境界止于《赤壁赋》,并没有思想家式的细腻与深入。又掺人佛、道及民间迷信,行为上搞求雨、炼丹,境界有低段出现。他的政治观点尤其旧派,比王安石差多了,真所谓〃汝唯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了。
文天祥:《文山先生集》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江西吉安人。他二十一岁中进士,并且得了第一名。二十四岁上书请求改革政治,没有结果。因小人贾似道当道,一度免职在家。后来又做官,做到丞相,但那十足是亡国丞相,因为宋朝已经亡国在即了。但文天祥不灰心,他说:〃父母有疾,虽不可为,无不用医药之理。〃所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文天祥一度被俘,逃掉后再来;又被俘,蒙古人千方百计盼他投降,答应他高官厚爵、鼓动他亲朋敦劝,但他执意不肯。他在北京牢里,被关了三年多,以正气为歌,始终不屈。最后蒙古人成全他,在鼓乐声中,把他杀在柴市,年四十六岁(实际是四十六岁)。
文天祥临刑时候,留下衣带赞,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真是千秋凛然。他死后,他的敌人忽必烈说他是〃真男子〃!元朝进士许有壬《文丞相传序》说:〃收宋三百年养士之功者,公一人耳!〃中国历史上,志士仁人慷慨赴义于先,从容就死于后,没人比文天祥表现得更伟大了。
宋濂:《宋文宪集》
宋濂(一三一○~一三八一),字景濂,浙江金华人。
宋濂是苦学成功的一位学者。他家里很穷,只好向别人借书来抄,手指头都冻坏了;又跑去求学,拖着破鞋,走到深山大谷,脚趾头都冻坏了。
元朝顺帝请他做翰林院编修,他不肯干,隐居在龙门山,埋头写书。十多年后,明朝太祖聘他做江南儒学提举,并做太子老师,《明史》说:〃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至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事,必拱手曰:〃当如是,不当如彼。皇太子每敛容嘉纳,言必称师父云。〃此外宋濂又负责修《元史》。最后做到翰林学士,承旨,知制浩(替皇上写诏书),六十八岁时候退休。
不料退而不休。明大祖兴大狱,在整肃胡惟庸的事件里,扯进宋濂的长孙宋慎。于是全家被放逐到四川,走到半路,宋濂就病死了。
明朝武宗时候,追谥文宪,所以他的遗著,就叫《宋文宪集》。
宋濂是明朝初年第一大文豪,同时又是制定明朝礼乐制度的人。他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最后兔死狗烹的下场,还是免不掉的。
归有光:《震川文集》
归有光(一五○七~一五七一),字熙甫,是明朝最会作文章的。曾讲学在嘉定的安亭江上,人称震川先生。他是江苏昆山人。
有科举的时代里,归有光一直考运不佳。他中举人时已三十五岁,但再考进士,就怎么也考不上,一直拖拖拉拉二十五年,才当了六十岁的老进士。
中了进士,他去做长兴知县。但他是〃用古教化为治〃的,审判官司,只训话,不判刑。一〃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张廷玉《明史》文苑传)上头说这样怎么成?要他照法律判,他不听,结果被拉下马,改做顺德通判,专管马政。明朝从开国以来,从来没有进士管马的,所以他倒媚倒得拉上马了。
到了六十五岁,他被大学士高拱、赵贞吉提拔,去编《世宗实录》,做了一年,就死了。
归有光是一个漂亮多情的人,他的散文写父子、写夫妇、写朋友、写生离死另别,都很动人。明朝从李梦阳、何景明提倡摹仿秦汉古文后,大家都学得歪七扭人变成了伪古文体,归有光的文章却没这种毛病。
袁宏道:《袁中郎集》
袁宏道(一五六八~一六一○),湖北公安人。《明史》说他〃年十六为诸生,即结社城南,为之长。闲为诗歌古文,有声里中。举万历二十年进士。归家,下帷读书,诗文主妙悟。选吴县知县,听断敏决,公庭鲜事。与士大夫谈说诗文,以风雅自命。已而解官去。起授顺天教授,历国子助教,、部主事,谢病归。久之,起故宫。寻以清望擢吏部验封主事,改文选。寻移考功员外郎,立岁终考察群吏法……。遂为定制。迁稽勋郎中,后谢病归,数月卒。〃
中国近代文坛上有三个〃幽灵〃虽死犹生,他们的作品常常传诵人口,并且常常被赋予新的意义。他们的名字是-袁宏道、龚定盦和苏曼殊。龚定盦的精神是反抗与奔放,苏曼殊的精神是感伤与超脱,袁宏道的精神则是静观世相、发为清新隽永的幽默文学,直触性灵深处。
袁宏道的伟大与不朽就在这里,他是中国知识分子中风华绝代的一个。他最有个性,他痛恨〃依凭古人之式样,取润圣贤之余沫〃的腐儒,所以他谦冲又骄做的写道:〃宁今宁俗,不肯拾人一字!〃这是何等决绝、何等气派!
袁宏道的哥哥宗道、弟弟中道,都有才气,时称三袁。他们都反对当时摹仿秦汉的伪古文,而提倡清新的文体。这种文体,被称为公安体。
吕留良:《吕晚村先生文集》
吕留良(一六二九~一六八三),字庄生,又名光轮,字用晦,号晚村,浙江崇德人。他是一个遗腹子,八岁就能作文章,十二岁就组织征书社。十六岁时候,明思宗殉国,明朝完了。十七岁到十九岁,他连年逃难。后来从事选文、卖文、家教维生。三十八岁时候,他避不应试,被革去秀才。后来他的排满思想日渐浓厚,以行医和编书做主要工作。四十五岁以后,他的夷夏之防的立论,愈来愈明确,他打着朱熹的旗号,宣传民族思想。他在南京开设书坊,出售自己编刻的书籍。五十二岁时候,清朝政府征聘天下隐士,他只好剃光头发穿上憎衣,力持不合作主义。再过三年,他就死了。
在他死后四十六年,发生了一场大文字狱。湖南人曾静以叛乱被捕,供词中提到他受了吕留良评选时文的影响,于是清廷追究死人,把吕留良〃戮尸肖示〃,家属杀的杀、发做奴隶的发做奴隶,他的学生也一样待遇。这一场大文字狱闹了七个省,前后将近四十年,死人无算。当然吕留良的书也被毁被禁,如今流传下来的,只是风毛麟角了。
刘献廷:《广阳杂记》
刘献廷(一六四八-一六九五),字继庄,别号广阳子,北京人。他上了清初,在乱肚中,全力研究学术、考察山川、访问遗老忐士,生平〃志在利济天下后世,造就人才,而身家非所计〃。
刘献廷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