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的成熟理智型人物。
3。从常用标点符号分析
句子里点很多逗点这种人做事一般都很急躁,性情比较刚烈。如果是女孩子,她就比较率真,有男孩子的性格。
用很多符号装饰话语喜欢用一些符号增加气氛,表达自己强烈的心情的人比较浪漫,讲究情调,年纪相对较轻。这种类型中一般女孩子多于男孩子。
标点符号很整齐标点符号用得非常规范,连句号都不落下,说明这个人耐心细致,做事十分严谨,应该是比较成熟的人。
不点标点符号从来不打标点符号的人值得引起注意,这样的人一般都比较有心计,善于耍小聪明。同时他们又很鲁莽,做事不留余地,是一个很难把握的人。
4。从话题人物分析
喜欢F4、赵薇等明星的人一般都是活泼好动的年轻人,大多数年龄在20岁以下。
常把花样年华、张曼玉、张爱玲之类的人挂在嘴边的,一般是讲究情调的白领小资。他们比较浪漫、富有梦想,年龄通常在25岁左右。
喜欢猫王、披头士的人一般是喜欢标新立异、追逐潮流的人,但他们往往又把握不准潮流的脉搏,通俗的讲,是不靠谱的人。
喜欢刘德华、张学友的人一般都比较注重实际,对文化生活不是很挑剔。
喜欢欧洲艺术、鄙视美国金属气质的人比较前卫,学历高,品位也高。这样的人比较清高,有时会曲高和寡,和他们在一起,可能冷不丁地会被他们来一句:“土气!”他们年龄一般在30岁左右。
喜欢张丰毅、潘虹的人年龄一般都比较大,可能有50岁或在50岁以上。
5。从打字速度看
如果某人打字速度非常快,但是错字连篇,这样的人大都是些年轻人。他们做事毛躁,有强烈的表现欲。
如果这个人打字一向很快,突然节奏变慢,并感觉在敷衍你,那说明他不止和你一个人聊天,或是主要注意力不在聊天上,而可能是在打游戏。对于这样的人应该尽量不要关注过多,而应顺其自然。
如果这个人打字不是很快,但是说出的话幽默且富有含哲理,则表明这些话都是经过思考的,这样的人一般都比较成熟稳重,有修养。
在网上辨别人虽然相对比较困难,但是只要方法得当,我们不闻声不观色,同样能够“明察秋毫”,将对方的心理分析透彻。
通过说话读懂人心 通过说话读懂人心(5)
(四)吵架
有些人一吵起架来就精神百倍。因为吵架刺激这种人分泌肾上腺素,使他们觉得兴奋,而这种兴奋是事情顺利时无法感受到的。相反,有些人则害怕自己生气,他们竭尽全力去避免争执,即使不可避免也要尽快结束它。其实,许多人吵到最高点的时候,满脑子只想赢,经常忘了争吵的原因。
1。言辞攻击
用激烈言辞争吵的人非常容易动怒。虽然一开始,他只是针对某一件事而吵,可是很快便扩大到人身攻击。他会数落对手的每一件错事,甚至攻击对方的家庭。他实在是个差劲的战士,他如果将想成功的干劲和必胜的决心,用在工作方面很有帮助,但用在关系比较亲密的人身上,造成的负面效果有时是无法挽回的。这是因为他在争执时所说的那些话,到最后都会变成无理取闹的人身攻击。
2。身体攻击
用身体代替说话。只要他察觉吵架快输了,或觉得无法再用言语与别人沟通时,他就选择直接的正面攻击。他天生容易冲动,只要事情不如他愿,他会有强烈的挫折感。他会踢自己的车,咒骂路上其他的驾驶员。他会将自己的问题转稼他人,甚至责怪吵架的对手不该逼他攻击他们。
3。无所谓
他对烦心的事能够视若无睹。他让自己处于高枕无忧、轻松自在的状态,但事实上,他只有能力处理愿意面对和能够控制的事。他相信,时间可以解决一切,船到桥头自然直。他的想法是对的,因为到最后,和他吵架的人会觉得,一个人穷嚷嚷实在是自讨没趣,对方不是鸣金收兵,就是对他进行人身攻击。
4。无辜
他总是透过看似无辜的言辞攻击对方,例如:“你实在是反应过度,我想你应该和你的家人讨论讨论这种现象。”他并不想和对方讨论任何事情,只保持沉默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无论对方说什么,都无法让他改变心意,他希望以一副洋洋得意和高人一等的姿态来赢得争吵。
5。让人同情
他喜欢有人介入代替他和对方争吵,而且比较喜欢在众人面前吵架,他善于吵架的时候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关心,好让众人站在他这边。即使他错了,也有办法炮制。无论如何,他总是受伤的那一方。
6。不动感情
他最普遍的反应是:“别激动!”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不让自己流于情绪化的表达方式。他是一个理性、讲道理、聪明的人,认为激烈、爆发式的反应不过是制造双方情感的分裂。和他吵架没什么意思,因为他永远是赢家。他的个性强烈,能够通过理性的观点去说服他人。
7。发泄
这是一种情绪的恣意渲泄。两人对吼,吼到声嘶力竭,然后双方再以理性的讨论将感觉表达出来。这种吵架方式需要双方都有相当程度的理解力,同时都有能力收放自如,也就是先放任自己大吼,然后在两人吵得不可开交之前适时调整自己。
8。愤怒摔东西
即便他厌恶暴怒和暴力,但暴怒和暴力却令他兴奋。只要摔破几个盘子或者用手在墙上捶几下,他就觉得好过些。他因威胁恐吓而获胜,对手则因害怕而屈服,然后他就得逞了。他努力像英雄一样,想在争执中获得自尊和自信,可是,想赢的欲望却使他表现得像个婴儿。
通过说话读懂人心 通过说话读懂人心(6)
9。最后通牒
只要他输了,被逼急了,便使出最后的武器:“我没办法再忍受了,我要离开!”其实,他无法忍受的是事情不如他意,而这个最后通牒,使他觉得自己威力大增。不过,如果有一天,对方对他说:“好!现在就走,我才不在乎呢!”这时他必须面对现实所带来的恐惧,因为他根本没有勇气离开。
10。翻旧账
他是那种脑容量和大象差不多大小的人,有能力把陈年旧账全部搬出来细数一番。他认为,他俩关系中的每一件事都值得提一提。他有惊人的记忆力和分析力,而且认为吵架是一种理智的挑战。他通常占上风,因为大多数人都只拥有普通的记忆能力。
11。散布谣言
争执中途,他会突然插进一句:“每个人都这么认为。”他散布谣言或制造谣言,目的在使自己获胜。吵架的时候,他没有信心一个人吵赢对方,而以团体的意见站在他这一旁作为吵架的筹码。除非有人和他站在同一个阵线,否则他几乎没有勇气表达自己的观点。
12。我的律师会和你联系
他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单打独斗,必须靠他人的协助,而那些人也的确能够帮助他。信心和成功都站在他这一旁,他寻求专业协助,因为他不喜欢输,而法律行动是他可以想到的最有效的办法。
13。留纸条或写信
他觉得把想说的话写下来,比开口说要自在点儿,因为他觉得这么做较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更有把握让别人听进去自己要表达的意思。直接对质他会不自在,因为他需要别人喜欢他。他很清楚自己想说什么,而且可以很完整地把那些话写下来。
14。电话对阵
电话沟通比起面对面冲突,不但让他更能够借声音来发泄心中的怒气,还可以将彼此的敌意局限在两个地方。他不怕因此受到身体攻击,也比较能够控制吵架情绪。他可以随时挂断再打,或等对方再打给他。在他的生命中,有许多类似挂断电话的委屈经验,但他还是不愿直接面对。
15。沉默
他对愤怒的反应是:保持沉默。虽然表面上他愉快、开朗,但内心却怒气冲冲。他不惹是生非,不破坏现状,即使船底有个洞,船开始往下沉,他也宁可选择溺死,而不愿和他人针锋相对。基本上,在人际关系方面,他是个悲观主义者,而且他认为,诚实只会使事情更糟。
通过说话读懂人心 通过说话读懂人心(7)
(五)从对方的谈话识透其真实心理
1。突然变得“健谈”往往是为了阻止对方讲话
一般来说,初次见面就很健谈的人是比较容易对付的。因为你不需要再煞费苦心地去思考谈话的内容,也不必千方百计去探查对方的心理,对方的谈话,就已经给你判断他的性格提供了材料。然而,健谈的人也不能都认定是积极自我表现的人。
在一次相亲的场合中,正当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交谈甚欢时,一直保持沉默的男方,突然变得滔滔不绝起来。什么原因呢?原来大家正在谈论彼此的薪水问题。这位男子不愿提起他薪水不多的问题,才故意岔开话题的,而后来大家果然也没再提起薪水的问题。
因此,人们讲话不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纯粹想说话而开口,有时是为了阻止话题继续进展或不愿让对方表达才变得健谈起来。尤其是对方突然变得话多时,就应该考虑话题中是否有他不愿提及的事。多言并不等于善辩,有时候是为了掩饰自己的不安而放出的烟幕弹。
2。通过对方的随意话语,可了解他人的真实心理
与人交谈时,由于常常受到时间的限制,一旦发现谈话跑题,性急的人就心急如焚,担心自己的正事达不到目的,便想方设法把话题拉回来。其实,要探查对方的内心秘密,这种做法是不高明的。
对方之所以会转换话题,大致有三种情况。第一是由于粗心大意,第二是因为脑中有新的思路,第三则是故意转移话题。
不管是由于哪一种情况,眼前对方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转向新的话题,所以最好不要打断他,暂时让他尽情说下去。这样一来,如果对方转移话题是由于一时疏忽,不久他一定会有所发觉,而流露出诧异的表情说:“咦!我们谈的主题是什么?”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对方并未忘记主题,即使他东拉西扯,最后一定会回到主题上来。如果他根本不想回到主题,你就可以认为他是故意回避主题了。由此可见,“跑题型”的交谈,是了解对方真实心理的最好机会。
3。说一些广泛的客套话
在人际关系中,最容易被破译密码的语言,就是客套语。客套语的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客套语要运用恰当,过分牵强而显得不自然的人,说明此人有其他的用意。客套语的反面是粗俗语,一些人会对自己心仪之人冒出很随意的言语,以示双方的关系非同一般,给人以亲密的误会。
在较为亲密的人际关系中,并不需要使用客套话。不过,当在此种亲密的人际关系里,突如其来地加入客套话的时候,就必须格外小心。有时候,男女朋友之某一方,使用异乎寻常的客套话时,就很可能是心有缝隙的征兆。
用过分谦虚的言词谈话时,可能在表示强烈的嫉妒心、敌意、轻蔑、警戒心等等。语言是测量双方情感交流的心理距离的标准。客套话使用过多,并不见得完全表示尊敬,往往也可能含有轻蔑与嫉妒的因素。同时,在说话的无意中会将他人与自己隔离,防范自己不被侵犯。
某些都市的人,对外乡人说话很客气。这从另一个角度看,是一种强烈的排他性表现。因此,往往无法与人熟悉,尽是给人以冷淡的印象。以此类推,假使交情深厚的朋友,仍不免使用客套话时,则很可能内心存有自卑感,或者隐藏着敌意。
通过说话读懂人心 通过说话读懂人心(8)
(六)称呼
已婚妇女在向别人提起自己的丈夫时,叫法是因人而异的。
“我们家的那个”、“我丈夫”、“我先生”、“孩子他爸”、“××(名字)”等等。从称呼可以看出夫妇间的亲密程度,从日常的称呼可以推测出双方心理上的距离。
下面,我们就“称呼和关系”举几个例子。
1。称作“××先生”
××先生以及“课长”、“部长”等官衔,常见于和工作相关的有上下级关系的交往中。当上司和部下一起去喝酒和有私人来往时,上司有时会直呼属下的名字或干脆叫“你”。
同事或同等关系的人们在交往中,如果还彼此称呼“先生”,就表示他们的心灵之间还有一定距离。
2。称作“小×”或叫外号
非常亲密的关系,男性对关系好的女性,会称呼“小李”、“小王”什么的,姓前面加“小”字的叫法很普遍,但如果女性这样称呼男性,就说明关系已经相当亲密了。
3。直呼其名
关系亲密的表现,不过有些女性把自己的恋人叫做“××(名字)先生”,从女性心理的角度来看,也许是介于朋友和恋人之间的关系。
随着关系的进一步深化,最开始称作“××先生”的人,可改称为“小×”,之后关系再度发展时,会直呼名字。特别是交往不久就发生性关系的时候,男人会对女方直呼其名,说话也变得娇嗔起来。这种情况往好里说,是关系变好的表现;往坏里想,这个男人把女方看作“自己的女人”,含有占有对方的意味。
4。“您、你”
在演讲和其他场合中,听讲的人往往知道讲师的名字,称之为“某某先生”;而讲师对听众的面孔一时间还不熟悉,通常会使用“那位先生”、“您”等的称呼。如果仅是初次见面还没记住名字时这种称呼尚可,如果认识很久依然如此,就说明此人试图在心理上和对方保持距离,希望双方互不侵犯,属于“你是你”、“我是我”的态度。
5。不叫名字,用“那个”等指示代词称呼
对长年相伴的妻子,有的男人会这样称呼。这些男人大多性格害羞,不善于表达情感。
此外,提起自家人的时候,不说“我先生”、“我的大女儿”,而是叫“孩子他爸”、“姐姐”,即与在家时采用相同称谓的人,凡事都以家庭为重,乐于充当贤妻良母或爱家慈父的角色。
称呼反映着人与人的关系。反过来说,如果你想亲近对方,不妨不露痕迹地稍稍改变一下称呼,这样一来二去亲近感加深,互相之间的心理距离也会逐步缩小。
通过说话读懂人心 通过说话读懂人心(9)
(七)酒后吐真言
酒之与人,可谓由来已久。古今中外,不管地理位置相距多么遥远,生活习惯相差多么悬殊,各个民族的人都独立地发明了酒,而且使之与各种文化、习俗、甚至政治、历史发生深刻的融汇在一起,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有的人把饮酒和才情的发挥、文思的涌现、灵感的勃发等联系在一起。李白斗酒诗百篇;张旭喝了酒会以发醮墨,龙飞凤舞地大书特书;武松在景阳岗喝了十八杯酒,才打得死那吊睛白额猛虎。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不可否认的是,除了特殊的人,大多数人喝多了酒,在酒精的影响下,会失去常态,所以,醉汉的话是不能全信,不可深信,但又不能不信的。这就要求在听的方面,需有更多一些讲究。
人们常说:“以酒盖脸,无话不谈”,或者“酒后吐真言”。这种情况当然存在,但是在更多情况下,由于酒精的作用,使得不少人酒后出狂言,酒后出谰言,酒后出胡言。所以,对于酒后之言,不可一概不信,更不可一概全信,而要认真分析,根据不同情况,加以取舍,或者借由自己的判断,去其虚伪,取其精实,这才是正确的办法。
首先,我们必须认真观察,仔细判别,酒后说话之人醉到了一种什么程度。事实上,醉酒的速度大体可以分成五个等级,即微醉、初醉、深醉、大醉、沉醉。
对于微醉的人,由于其理智依然十分清晰,所以其言谈并未受到酒精的影响,思路也清楚,所不同者,有酒助兴,神经略显亢奋而已。此时,谈话者一般表现为神采奕奕,谈锋颇健,而且思路清楚,逻辑性缜密,对于一些平时少言寡语、城府较深的人来说,这时可能大异于平时。所以,可以认为这是听话、交谈的大好时机。但是,也要记住,此时说话人醉酒极轻,思想活跃,完全能够控制自己,所以不该把他所说的全都认为是“真言”,要知道,说不定由于他们此时的思想活跃,反而在语言中运用了更多的技巧和隐语。因此,必要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功夫仍不可少。如果要讲开诚布公,那么,对于那些平日讲话较少,城府较深的人,这倒是一个与之促膝谈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