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时空的蝴蝶-第4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路军头手上。而之后继续运来的几批军械,又要优先装备龙巫教派遣来助战的图坎草原蛮族骑兵,因此岛津家的萨摩军并不能分到太多……

——事实上,龙巫教最初援助的这批军械弹药,基本上都被贪得无厌的公卿们给受贿漂没了,又经过几番匪夷所思的转手,最后落到了菲里的巨熊军团手中,眼下正等着士兵们使用熟练,就可以拿来好好“招待”一下原本应当装配这些玩意儿的朝廷官军……

当然,有关军械弹药补充的棘手问题,岛津怒志虽然恼怒忧虑,却也很清楚,朝廷这边同样不会有解决对策,多说无益——所以,他要提起的事情,确实还是围绕着各路东征军口粮的供应。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针对天皇与朝廷下套的一个小小阴谋。

“……陛下,沿途就地取材,现地调达,为我朝廷官军之勤俭传统,此言确实乃是至理也。只是陛下可能忘了,京都起兵之初,陛下曾经授命相乐总三建立赤报组,作为官军先遣队挺进关东,向各藩庶民宣布朝廷免除关东今岁一切田赋年贡,以休养民力的德政,与幕府争夺民心……如此一来,当今即将开拔的三路东征官军,若是再向沿途藩国庶民征收兵粮米的话,岂不是会让朝廷有出尔反尔之嫌吗?而那个已经成功扎根关东、打下一片天地的赤报组,又该如何自处呢?”

————————————分——割——线————————————

PS:双倍月票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抬爱,希望继续投票支持。今天还有一更。

第三卷 寒风中的战火 一百四十五、各怀心思的“官军”们(下)

一百四十五、各怀心思的“官军”们(下)

一百四十五、各怀心思的“官军”们(下)

先遣队?赤报组?免除关东今岁年贡的圣旨?

听了岛津怒志的上奏,仁孝天皇先是眉头一皱,接着又摸着下巴苦思良久,总算是依稀回忆起来一点东西——好像确实是曾经有过那么一回事来着?

嗯嗯,那似乎还是京都之战刚刚落幕的时候,虽然幕府新式陆军的主力已经被摧毁,但是各藩的态度和国内的形势一时尚不明朗,朝廷颁发的倒幕诏书,在几天之内,也并没有立即得到多少回应。

在当时的皇室公卿们看来,如果幕府组织得力,各藩积极配合,并非没有迅速整军再攻京都的可能,因此朝廷公卿们尽管个个弹冠相庆,但心中也多少有些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叫做相乐总三的土豪小地主,带着一群子侄从乡下进京觐见天皇,原本朝廷是不屑于招待这种土得掉渣的卑贱粗人的,更何况这土包子竟然连贡品都没准备。但他毕竟是第一个响应朝廷倒幕诏书的地方势力,必须予以鼓励,因此仁孝天皇还是破例予以了接见,还给他封赏了一个空头官职。

进宫觐见之后,相乐总三便针对此时的僵持局面,很热心地向朝廷献上一计。

按照他的说法,当前世道衰颓,饥荒蔓延,民心思乱,各处的暴*、骚动、抢米风潮此起彼伏, 现在全国各地的形势,都非常紧张,真可谓是兵连祸结,民不聊生。江户幕府对这个国家的统治,已经快要无法维持下去,这是天下人几乎都明白的事实。

但问题的关键是,虽然各地的暴动情绪都已在酝酿之中,只要有一点点的火星,马上就能燃起冲天的大火。可偏偏大家都在等着别人出头,自己不想冒风险,却又想跟着捞好处。朝廷虽然已经在京都之战竖起了榜样,但对于其它地方的人来说,还是未免太过于遥远。

归根到底,这就是绝大多数人的从众心理。根据自古以来的经验,在乱世之初,首先站起来当出头鸟的收获固然最大,只是风险同样也是最大的,必然立即沦为幕府和旧体制的重点打击对象。万一不成功,首先被剁碎的人就是他。因此,没有一点胆量和实力的家伙,是不会去做这个出头鸟的。

不过,只要有人首先闹起来,又取得一点胜利,从众的人就会很多。到了那个时候,幕府的严刑峻法、抄家灭族,也就没有人会害怕了——德川幕府要灭他们的九族,他们还想着灭德川家的九族呢——这就好像是滚雪球,只要有人滚出了第一步,接下来就是越滚越快、越滚越大,直到撞个粉身碎骨为止。

在这样一番分析之后,相乐总三又自告奋勇地表示,只要朝廷能够给他一个合适的大义名分,他就愿意作为官军的先遣队,前去关东挑动农民暴*。也就是替朝廷去做这个出头鸟,尽快给幕府的后方腹地放上一把大火,彻底搅乱他们的整军备战工作,也好让依旧保持观望态度的各藩尽快改变态度。

这样一来,等到朝廷官军东征江户的时候,应该就能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了。

对于这种貌似过于乐观的看法,仁孝天皇听得是半信半疑。不过既然无需朝廷出钱,他也就乐得慷慨,便大笔一挥,给相乐总三颁发了一道圣旨,宣布免除今岁一切田赋年贡,以减轻农民负担,争取举国民心。

——反正关东之地还在幕府手里,一时半会也成不了朝廷地盘。所谓免除今岁一切田赋年贡的德政,不过是慷他人之慨,而且还是慷敌人之慨,因此天皇陛下半点都不心疼。

而相乐总三本人,仁孝天皇也被授予两面十六瓣菊花御旗,奉命带着一帮自家后辈,组成一个名叫“赤报组”的先遣队、工作队兼宣传队,从京都一路往东开拔,宣扬朝廷的这一伟大德政,给幕府添乱。

只是后来事异境迁,貌似庞然大物的德川幕府,其内部矛盾一爆发,崩塌瓦解的速度简直是一日千里,闹到最后,连德川家族本身都投靠了朝廷……志得意满之下,仁孝天皇也就把这伙乡下人的事给渐渐淡忘了,直到刚才给岛津怒志一打岔,才略微有些想起。

————————————分——割——线————————————

“……这个赤报组么……朕似乎有些印象。只是自从当日离京东行之后,那个相乐总三就再没有什么消息传来……莫非还真的让他折腾出了气候?”

“……呃……陛下竟然不知道吗?”

岛津怒志闻言抬起头来,满脸都是惊讶的表情,“……相乐总三以陛下仁德、免除关东今岁年贡为旗号,一进入东海道就四处煽动农民造反,攻打各地藩库分粮分钱,其声势之浩大,关东诸侯闻之无不战栗。眼下这个赤报组掀起的农民暴*,已经席卷尾张、三河、美浓数国之地,并且还在向信浓、越后急剧蔓延,关东各藩相继倾覆,毫无应对之力……若非关东的各路暴民一盘散沙、互不统属,只是打着一个赤报组的旗号而已,这位自封关东义军总盟主的相乐总三组长,恐怕都俨然要成为东海道之主了”

“……嘶……这赤报组竟然搞出了如此声势?”

仁孝天皇登时也是大吃一惊,赶紧回头瞪了身侧的几位近臣一眼,厉声问道,“……此等大事,汝等为何没有任何奏报?”

“……这个……上个月的时候,相乐总三确实是发来过几封报捷请赏的文书……”

几位近臣对视一眼,推出一个人犹犹豫豫地开口答道,“……只是这个相乐总三也实在是太不识体统,自称是受陛下洪福庇佑、势如破竹,在关东打下了偌大地盘,却全无报效之心,从来不曾想到要向朝廷进贡半分财货,反倒张口就勒索大笔军械弹药,还替许多手下讨要官位……臣等觉得他似乎有虚报军功的嫌疑,就未曾立即呈递奏折,而是先派人去打探消息,暂时还尚未得到回报……”

听到这样明显就是敷衍的辩解,殿内众将全都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大家都在京都混了这么些日子,谁不知道这年头的朝廷封赏,一向是只论孝敬,不论功勋的啊

没有真金白银的贿赂,官位和嘉奖那是想都别想

更别说是军械弹药的补给了,那都得花天价来买,而且如今想买都买不到了——因为供货的龙巫教不肯继续做冤大头,把运来的军械都装备了自己人……

至于打探消息,就更是扯谈了……朝廷公卿的闭目塞听程度,可是素来堪称举国无双。过去明明都已经差不多成了一帮吃牢饭的高级囚徒,看着幕府的心情过日子,却还有人胆敢整天口出狂言,鄙视武人,以为自己仿佛还生活在公卿至上的平安时代。

眼下大乱爆发、幕府崩塌,天皇又宣布要王政复古,这些公卿们一个个更是得瑟至极,整天只想着如何收钱致富,对于外界消息从来都不怎么留心,认为这都是卑贱武人们负责的事情,更别提主动打探了——倒是专门派人去索要贿赂,或许还有那么几分可能性……

唯有仁孝天皇倒是真的相信了这番解释——当然,也不排除是在装糊涂——并且随即作出了决断。

“……嗯,依照诸位爱卿的说法,这个出身卑贱的相乐总三,果然是一个假借皇命、图谋不轨的悖逆之徒,丝毫不知报效朝廷的厚恩啊哼东海道之主?凭他那种卑微的身份也配得上?朕若是不加惩处,这天下真是要贵贱颠倒,人人称王称帝了嗯,对待这种狂徒,非严惩不能以正视听”

听说这家伙竟然根本没想到过要向朝廷进贡,天皇陛下顿时就很不高兴了,“……诸位爱卿,不知有谁清楚,这个相乐总三现在何处安身啊?”

“……启奏陛下,相乐总三前不久刚刚率赤报组攻打三河国冈崎城失利,眼下正退往三河与尾张的交界处分散休整,距离京都约有二百里路程。”

岛津怒志赶忙禀报说,“……相乐总三出身草莽,不知战略,未及招兵买马就四处出击,因而手下的赤报组迄今只有三四百人,不足为虑,若要惩处并不困难。只是先前那封免除今岁一切田赋年贡的德政圣旨,已经被传遍关东各地,东征官军若是沿途再要现地调达,征收兵粮米,朝廷的名声似乎不太好听……”

此言一出,殿内的公卿都有些皱眉——当初颁发这道圣旨的时候,满朝上下没有谁会想到形势会发展得如此迅速。大多数人都觉得,今年能够从幕府手中夺取京畿就很不容易了。想要聚集起兵马东征江户,再怎么也得等到明年……因此所谓的免税是在免幕府的税,与朝廷全然无关,自然乐得赚个好名声。

可是谁也料不到眼下时局突然大变,幕府自己分崩离析,朝廷官军趁势东出,一切军需辎重自然都要沿途征集,那道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免税圣旨,就又打回了朝廷自己脸上……

当然,诸位早已被打脸打到了没脸没皮的公卿们,原本也没把这当成一回事,反正朝廷下旨当放屁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只要彼此打个马虎眼,当做不知道有这回事,一夹一掩也就能蒙混过去。可既然岛津怒志这个愣头青不知好歹,硬是要把这件事情当众摊开,就让诸位公卿在恼怒之余,也不免有些尴尬了。

毕竟,无论私底下做的是什么龌龊勾当,至少在官面上,朝廷还是需要保持一定形象的。

幸好,英明神武的仁孝天皇当即脑门一抽,“灵机一动”,马上就有了一个“完美”的解决对策。

“……呵呵,诸位爱卿无需忧虑,在朕看来,此事甚是容易。”

天皇陛下用折扇轻轻敲打了几下坐席,颇为矜持地微笑道,“……数万官军讨伐关东,沿途不征收兵粮米是绝对不行的。以朕之见,恐怕还要预征明后两年之贡赋,用于赏赐功臣,以及填补新修皇宫之耗费。

既然如此,似乎就只能委屈那个相乐总三去承担假传圣旨的罪状,借他的人头来否认此事,也好避免让朝廷担上背信弃义的骂名。至于具体经办之事,自有统领南路官军走尾张、三河一线的藤原梅竹爱卿操劳,负责北路官军的岛津殿下就不必费心了,只管讨伐逆贼便是……

唉,这个相乐总三虽然为人狂傲无礼、藐视朝廷,缺少尽忠报效之意,但能够孤军东出,在关东各藩开创出这般局面,也还是有功劳的,至少罪不致死……不过呢,他不是标榜自己为纯臣义士么?那么能为王政复古、朝廷振兴而死,以解朕的燃眉之急,自然也是他的荣幸了……”

——对于此类卸磨杀驴、过河拆桥之事,在厚黑学方面堪称无师自通的仁孝天皇,似乎并没有半点的不好意思,充分证明了无论在什么时代,职业政治家的道德水准通常都是没有道德水准……

只是,这事情真能有天皇陛下想象得那么简单吗?

听到这番堪称厚颜无耻的言语,恭谨跪伏于堂下的岛津怒志,不由得露出了一个计谋得逞的微笑。

————————————分——割——线————————————

PS:抱歉,右手被割伤,裹了纱布,打字不方便,这个月的日更全勤怕是没保障了,放出最后一章存稿之后,本周恐怕要停更几天,大约周末恢复,在此向诸位读者道歉。

唉,先前总是叹息自己的订阅太少,但是最近看看《百合之路》的作者,订阅已经跌到个位数还坚持日更,实在羞愧,以后一定不再磨洋工,坚持保质保量地更新写作。

第三卷 寒风中的战火 一百四十六、各怀心思的“官军”们(续)

一百四十六、各怀心思的“官军”们(续)

一百四十六、各怀心思的“官军”们(续)

事实上,从出兵进京勤王的那一天开始,岛津怒志就从来没有想过要做什么朝廷忠臣,而是无时无刻不想着如何自己开幕府做大将军。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除了推翻旧幕府腾出位子之外,最首要的前提就是必须压得住朝廷,其次则是要镇得住其余强藩。

在这个皇权已经颓丧千年之久的岛国,各藩武士都只效忠于自家主公,对于从来不给他们发放俸禄的朝廷,则最多不过是还有一点面子上的尊敬,背地里甚至百般嘲讽,鄙夷至极。

但是在一般庶民当中,尤其是偏僻地方的乡下人当中,天皇和朝廷还是有着相当庞大的潜在影响力。例如此次朝廷的倒幕诏书刚一发出,就有相乐总三这样的乡下土豪,自备干粮带着一村子的农民前来“勤王”……如果不能至少在短时期内摧毁朝廷的群众基础,属于武士的政权就难以巩固——的确,真心效忠朝廷的武士恐怕寥寥无几,但却多的是想要借着朝廷旗号来搅局的野心勃勃之辈,就如同现在的他一样。

不过,就当前的整体局势而言,这个可怜而可笑的小朝廷,似乎也几乎不存在坐稳江山的可能性。

在岛津怒志看来,原本统治这个国家的江户幕府,确实是已经内忧外患、腐朽不堪、乱象横生,甚至连西洋人的傀儡走狗都做不好,最终搞得自爆解体,土崩瓦解……可谓是咎由自取,自作孽不可活。

但这个号称要王政复古,领导国家走上富强之路的京都朝廷,又能有几分振兴的蓬勃朝气呢?

看看现在的满朝文武,都是些什么人啊?

那些自诩门第高贵的公卿贵族,差不多都是一丘之貉,国之蠹虫。他们只懂得中饱私囊、以权谋私、索贿受贿、贪腐成风,距离朝廷宣布复权不过短短两个月功夫,就已经一个个都捞得身家百万,妻妾成群,乃至于开始大肆挥霍攀比……可这些贵胄子弟又做了些什么呢?

粗看起来,他们貌似也很忙碌,什么事情,他们都要插手。什么事情,他们都要过问。什么事情,他们都要吃拿卡要。一旦稍有不顺心,马上就在天皇的耳边打小报告,百般诋毁……可问题是这种勤劳完全是用错了地方,忙来忙去两个多月,除去肥了自家腰包,根本是连一星半点的兵权、政权都没有帮朝廷收拢,中枢对地方的控制力不是衰弱,而是压根儿没有

更别提什么安抚民心、稳定根基的头等要务——京畿之地的人都快要死光了

而那位整天梦想着王政复古的仁孝天皇,也是一向都是说着圣贤的话语,做着不仁不孝的龌龊事情。偏偏又连伪君子都做不像样,总是好大喜功而又缺乏担当,时常追逐小利却又无视全局——就是要做一个暴君,也没有这种做法的啊

想要屠戮亿万、满手血腥、天下震怖而又权位不倒……这暴君又岂是容易做的?

对于在外面真正替他奔走做事的臣子,仁孝天皇总是吝啬得什么都不肯给,各种要求却是高得离谱,还时常刻薄寡恩,丝毫不念君臣之间的情谊;对于随身伺候的近臣内侍,倒是无下限的宽厚纵容,宠溺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就连把大批军械弹药搞到不翼而飞这种天大的篓子,都能视而不见;对自己则更是全无自律之意,自诩为圣君明主却又忌讳谏言,一再陷忠臣于死地而不知反省……

几个月的时光下来,那些原本还对“圣君临朝”抱有几丝希望的外地武士们,眼下都已经是心寒如冰——自己毁家起兵、累死累活却无人在意,死在战场也没有抚恤和追赠,甚至还要被朝中公卿侵吞家产……而若是稍微有一点过错,或者仅仅是积蓄丰盛惹人眼红,就会被揪出来苛刻问罪……

跟着这样的君王,这样的朝廷,哪里还有谁会生得出什么誓死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