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N颐且剩阂谕蚬饽辍⑶б谕蚬饽辍⒁谝谕蚬饽辏鹁辖膊豢伤挡豢伤滴蘖课薇吆闵呈饽辏颐墙裉斓目萍蓟拱觳坏剑姑挥邪旆ㄕ觳獬隼础F涫倒獠ㄓ┥ⅲㄓ⑷酰还芩⑷醯绞裁闯潭龋欢ㄊ蔷⌒榭毡榉ń纭H绻颐翘寤嵴飧龅览恚娴奈颐瞧鹦亩睢⒀杂锒鳎皇怯跋煳颐窍智罢飧錾缁幔跋煺飧龅厍颍跋炀⌒榭毡榉ń纾飧鲈诶砺凵衔颐悄芄豢隙ā⒛芄唤邮堋K裕⌒榭毡榉ń缡且桓鲎约骸N颐窃诮蚕铣=玻Х鹈挥斜鸬模褪茄ё园灾亍N颐悄茏园桶榭辗ń纾颐悄茏灾鼐椭厥泳⌒榭毡榉ń缫磺兄谏运欢F腥爬锩嫦允菊庑┑履堋R荒钇罩埽飧瞿钍钦睢⑹蔷荒睿罘鹑顺K怠妇荒钕嗉獭埂>荒钅芷品衬铡⒛芷苹笳希馐俏薰傅囊馑肌N颐堑姆衬障捌蘖课薇撸趺椿嵊姓饷炊啵糠鸶颐墙玻衬沾幽睦锢矗看用陨隼础C允裁矗棵宰孕园闳簟C宰孕园闳艟捅涑伤希宰孕缘墓δ芫捅涑煞衬照稀K苑衬詹皇潜鸬模亲孕岳锿繁居械牡履苊粤耍痪跄歉龇衬站突指丛础R虼宋颐堑闹腔鄣履苡卸嗌伲阋幻跃桶阉涑啥希嫌卸嗌伲克挡痪 K暮胧脑咐锩娼病阜衬瘴蘧∈脑付稀梗芏系昧寺穑扛钗凰担喜涣恕H绻衬斩狭耍惚拘岳锩娴陌闳糁腔鄣履芷癫欢级狭耍磕窃趺茨芏希慷鲜羌偕璧囊桓鲎郑阋茫徊皇钦娴亩希洹7衬兆涑善刑幔雷涑赡蹋洌灰蛔洌衬彰挥辛耍颐蔷徒兴觥付稀埂V钗灰皇钦娴亩希挥姓娑系牡览恚绻娴囊系袅耍衬站筒皇亲孕浴7衬栈故亲孕浴⒒故切缘拢皇敲粤说氖焙虬阉涑煞衬眨烧饷匆桓鱿窒螅痪跷蛑螅飧鱿窒舐砩嫌肿防矗刑嵋参蘖俊K猿浦覆亍梗薰覆亍�
  这位菩萨教给我们,我们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清净心为人演说。清净心没有丝毫希求之心,我们为别人介绍佛法、演说佛法,演还带表演,也就是我们要做给别人看。我这样做,我能得到些什么?什么都没有,这才叫清净。如果我这样做,我希望得名闻利养,那不清净。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边都不沾,又能勇猛精进,不舍一人,认真努力去做。像现在所谓义工,只尽义务,不讲权利。为哪些众生服务?尽虚空遍法界,为一切众生服务。
  第三位,『功德宝髻智生菩萨摩诃萨』,这个名号里面有福、有慧、有净,清净,宝是清净,功德是福。诸位要知道,功德里面一定有福德,福德里面不一定有功德。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提醒同修,有福要给别人享,不能自己享,自己一享福就糊涂了;自己不享福,头脑永远是清新,永远清楚,享福没有不迷惑的。福给一切众生享,那是真的福报,永远享不尽的福报。我们在生活当中衣食不缺,自在快乐,这就是享受。世间人以五欲六尘为乐,那叫苦中作乐,那哪是真乐?那是迷惑颠倒。佛在经上讲,这种乐叫坏苦,享受尽的时候,他觉得苦恼现前。其实在现前这个社会,我们冷静在旁边观察,正在享受的时候就苦,哪里还要享受过之后再觉得苦,正享受的时候他就觉得苦,他已经感觉到苦,但是他不能把苦舍掉。所以现在做人,人生在一生当中的感受,比古人,不要比太久,比半个世纪以前的人所承担的苦受,比五、六十年以前的人要增加好多倍。往后我们这个苦日子,苦的承受必定还是一年比一年增加,不觉悟不得了,一定要觉悟。
  觉悟的人修功德,世间人能修福德的就不错,就很难得,总不如功德好。功德跟福德我们一定要辨别清楚,不能把它混作一谈,那就错了。功德是要自己真正下功夫,德是果报,决定不是说我们今天在道场,道场前面跟诸位讲过范围很广大,在道场里面捐一点钱算是功德吗?到道场里面来做义工是功德吗?不尽然也。为什么说不尽然?会修的他在这里布施是功德,不会布施的是福德,会与不会都在用心。如果我在这里布施,不拘多少,布施完之后连个印象都不著,他是功德;如果我在这里布施,我有求,布施之后佛菩萨保佑,保佑我升官发财、保佑我健康长寿、保佑我事事如意,他是有期望、有企图。有企图是福德,无企图是功德。无企图布施是什么?布施是清净心。同样一个道理,我们在这个地方、在道场里面做义工,如果做义工我也是有企图、有希求的,福德。我在这里做义工,只为大众服务,没有任何希求,这是功德。由此可知,功德跟福德在一念之差。
  古德从戒定慧来给我们作说明,也很容易懂,持戒有功,功是功夫,你持戒很认真、很清净,有功夫,得定,那就是德;你得定就是德,我们现在讲你得清净心,那就是德。由此可知,你持戒要是得清净心,持戒算是有功。如果持戒戒律很严,戒持得很清净,没有得定、没有得清净心,你持戒是福,是福德不是功德,持戒生天、生人道享福,人天两道的福报,不是功德。修定有功,开慧是德,开智慧这是德。由此可知,修定,定修得很好,定功很深,一盘腿、一打坐,可以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不出定,定功深,没开智慧;智慧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没有。那么你修定,这个定是福德,不是功德,真的是福德。福德将来到哪里去享?定修成了,到四禅天、四空天去享福,福德,这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很明白,「此事福不能救」,此事是讲了生死、成佛道这桩事情,这桩事情福德没用处,要功德才有用处。所以我们要懂得什么是功德、什么是福德。
  这么一说,大家对功德福德有了一个粗浅的概念,可是还是很难落实。我们再讲一个浅显的例子,《无量寿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我们布施修福,或者是做义工,帮助一切社会大众,我们的心行与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相应是功德,与这五个字不相应是福德,这大家好懂。所以诸位要晓得,功德是了生死、出三界,功德能断烦恼、能证菩提、能出三界、能成佛作祖,福德不行。福德大者得人天福报,人间享大福,最大的福报到天上去作大梵天王,这是天人里面富贵到顶头;福报的成就,他还在三界之内,他不能够超越六道轮回。这是功德跟福德要辨别清楚。由此可知,功德是真福,福德那个福不是真的,是短暂的福报,不是永恒的,功德是永恒的福报。
  宝髻,这是比喻,髻是挽在头顶上,宝是比喻清净,清净之宝,清净一定生智慧,这智慧就生了,这个意思是告诉我们,智慧是从高度清净心里面生出来。我们如果真正想修福慧两种庄严,一定是从高度清净里面生出智慧,福、智、净於是都高。佛法自始至终所求的是真实慧,唯有真实智慧才能解决世出世间一切问题。今天世界很乱,灾难很多,如果你有高度智慧,你知道所有一切灾变的根源在哪里,你都清楚、你都明白;如何能够消除这些灾难,你知道,你也清楚,也很明白。灾难可不可以消除?能消除。能消除为什么消除不了?迷的人太多,我觉悟,他没觉悟,於是我能消除自己的灾难,不能帮助他们消除灾难。如果要帮助他们消除灾难,一定要开悟众生,那就是经上一再嘱咐,世尊嘱咐的话,一生四十九年当中讲了千千万万遍,「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我们热心这样去做,没有任何希求,只希望一切大众消灾免难,希望一切大众破迷开悟,没有一丝毫是为自己。这么一个单纯的弘法教学的目的,非常非常的单纯,这里面决定是有高度智慧,才能真正做到福慧二严。
  所以世间,世间人想修福报,我们也常常讲。实在讲,世间人看风水的人他也会说,「福地福人居」。我们套这个例子来说,「福报福人种」,福人才种福报,没有福报的人想种福种不到,一个道理。你没有福报,你想修福往往修错,把一切罪业当作福报,这个我们在社会上看到太多太多,这就是说他没有智慧,他没有福德。世出世间一切法,真妄他不能辨别,邪正他不能辨别,是非他不能辨别,甚至利害他也不能辨别,往往搞错、搞颠倒。我们中国人,我们的老祖宗很聪明,非常有智慧,我们能生为中国人,现在人讲值得骄傲;骄傲是烦恼,不可以的。我们应当是感到幸运、感到欢喜。老祖宗给们制订的文字,文字是符号,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没有我们这一套美好完整的工具,没有。我们老祖宗给我们制订「祸」、「福」,你看这两个字像不像?太相似。你要是粗心大意就把祸看成福,福看成祸,你不就颠倒了吗?你修福到哪里去修去?要仔细看清楚,什么是真正的福田?福田才能够生福,搞错了得不到福报。不但得不到福报,惹来灾祸。他把祸当作福,现在人太多太多,你稍微冷静一观察,许许多多人把祸害看作福报。真正福报他不知道,有个明白人劝导他,讲解给他听,他也不相信,他也不肯接受。
  譬如为社会大众造福,好事情。我们以自己的财力、以自己的智慧、以自己的劳力,贡献给社会大众,为社会大众解决一些苦难的问题,这是修福,世间人知道做这些事情的人不多。而这里面一些好事,我们今天社会上所谓慈善事业,是小的慈善事业,解决我们现前的困难。我们现前没得吃,他送东西给我们吃;我们没有衣服穿,他送衣服来救济我们;我们没有地方住,他建设房舍来给我们住,解决现前,是小善。我们生活完全要仰赖救济,尤其是现在社会上一些老人、身体衰弱的人、病苦的人。今天这个社会能照顾老人、照顾病苦的人愈来愈少。子女不孝父母、不养父母,做父母的人痴心,还去关怀爱护他的儿孙,儿孙不要他,他老了没用,不要他,让社会来救济他。我们看到这种凄惨的现象,怎么能不动心?这是今天社会现象。为什么会糟到这个样子?不爱国家、不爱民族,去爱洋人,我们中国称洋鬼子,去学他那一套。他们不养父母,跟中国人不一样,日本接受中国文化到现在还能保留,所以日本人我们所看到,还有养父母,还有三代同堂住在一起。外国人绝对没有,儿女长大都走了,有不少一生都不会再见面。儿女没有义务养父母,小孩在美国十六岁,十六岁以上他要出家走了,你去报警;警察问多大了?十六岁,不要管了,他独立了。警察不会去替你找人;换句话说,关系就没有、就中止,悲惨世界。
  中国古老的教育,从小孩你还没懂事就教孝,教你要认识、要明了你跟父母是什么关系,兄弟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教你这个。人与人的关系明白,再进一步教给你人与自然的关系、与万物的关系,再往上提升,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教育的中心思想。换句话说,中国人是教人怎样做一个完美的人。在法律上,清朝,清朝以前更不必说,清朝的法律到民国初年,大概民国二十几年的时候,这个法律还存在。我在小的时候还听说过,「亲权处分」,这一条法律很厉害,儿女不敢不养父母,不敢不尊重父母。因为父母可以到法院里去告儿子:我的儿子不孝,你们把他抓去枪毙;不要审判、不必审判,为什么?是你父母的意思,法官派刑警马上抓去,就把你枪毙。所以他害怕,这个太厉害了,犯别的罪还可以审判,还可以找律师来辩护,这个没得辩护,立刻就执行。所以那个时候做儿女,不敢不怕母亲,他真怕,真害怕,因为她可以要他的命。现在民主自由开放,要讲人权,你说糟不糟糕?这一条法律废除,大概是在民国二十几年到三十年间才废除,我小的时候我知道有这么一条。所以高度的智慧,就是对於邪正、是非、利害要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确实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第四位菩萨:
  【功德自在王大光菩萨摩诃萨。】
  这个名字里面的含义很明显,自在,现用自在。佛经里面都是用佛菩萨来作比喻,佛菩萨出现在这个世间是表演的,没有一样不自在,他的表演就是经上讲的「为人演说」,可见得他不是为自己来的,他是为佛法。为佛法就是帮助诸佛如来教学,他为这个来,为一切众生得度而来,哪里是为自己?正是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菩萨不但应众生,也应诸佛如来;诸佛如来教,他要来做样子。所以他这个应是双应,上应诸佛之感,下应众生,就是下契众生之机。显示出菩萨这个做法,正是上求下化,与诸佛如来感应是上求,与一切众生感应是下化。他当然要表演得很好,要表演得很逼真,要表演得让我们接触之后很容易感悟。所表演,在事相上讲无量无边,把它归纳起来不外乎两桩事情:一个是福、一个是慧。我们讲「庄严佛净土」,用什么庄严?福慧二严,就全都包括。表演高度的智慧,表演高度的自在,自在是福,福慧二严。两种圆满,那就是自在王,自在王底下有大光。
  「王」这个字也是比喻自在。在古时候一个国家有个国王,发号施令,全国的人都要听他,他不会听别人。他是主,所以他有大自在;其余的人听命於他,当然就不能自在,要受王法的约束,所以「王」在佛经里面都是比自在的意思。『自在王』,在自在里面他是王,这是最自在的,没有比他更自在,这名字是这个意思。他这种自在从哪里来?诸位要看清楚,前面是功德,后面是大光。功德是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是讲事、讲相;大光是心里面的清净心生的智慧,智慧光明。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学习,具体的学习。功德就是要从守法做起,戒律就是法规,就是方法、就是规矩,一定要依规矩,不依规矩不成方圆;然后你在生活当中,在工作里面,在处事待人接物,你就得自在,这里面就显示出高度的智慧,这个大自在是受用。可见得离开法度,离开方法规矩,你不但自在没有,你智慧也没有。对自己来讲,过失还算小,大过失从哪里结?你对不起诸佛如来,诸佛如来付托给你,你没有尽到责任,你对不起广大的众生,你没有给他们做一个好样子。
  特别是学佛的四众同修要记住,世尊在经典里面期望我们是什么?世尊在《地藏经》里面如何付嘱地藏菩萨。你不要看到经上付嘱地藏菩萨,又不是付嘱我,与我有什么相干?你要这样念经,古人讲你念到驴年都不能开悟。什么叫驴年?十二生肖里有没有驴?这意思就是说,永远你不会开悟。你要知道地藏是表心地法门,你有没有心?你有心,世尊的嘱咐你就得接受,哪里是嘱咐一个人?你既然有心,你有心地,试问问哪一个不是地藏菩萨?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地藏菩萨分身无量无边,其实你说哪一个众生不是地藏菩萨?你怎么能说与你不相干?由此可知,我们四众同修只要是学佛,都接受佛的嘱咐、佛的付托,度自己度众生,度众生度自己,自他是一不是二,一定要做个样子给别人看。
  我不用圆规画一个圆很圆,跟圆规画出来没有两样,我有这个本事。可是为了要帮助别人,我还是要用仪器来画。为什么?别人没有我这个能力,我用圆规画,大家都用这个,那都行;这叫大慈大悲,这叫怜悯一切众生。世尊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为什么还要搞八相成道?久远劫已经成佛,为什么还要到兜率内院去作补处菩萨,命终之后再降生到这个世间,还要示现去修行,苦行,去示现开悟,要搞这套?演戏,演给没有悟的众生看,让他们从这个当中觉悟,从这个当中学习,这叫做大慈大悲。所以我们会了,也要装作不会,也要装作一般学生一样,规规矩矩的来学习,给别人看,不是给自己,这才是真正得意,你会得如来的意思,你真正有体会。这是功德里面就放光明了。下面第五尊菩萨:
  【善勇猛莲花髻菩萨摩诃萨。】
  这位菩萨名号里面有勇猛精进、有莲花,莲花代表清净。前面一个「善」字是个关键的字眼,凡夫也修精进、也修清净,不善,所以善在此地是关键。善是什么?善巧。善巧两个字,我们在讲席当中也讲过多次。巧是巧妙,虽巧妙它又合规矩,这就叫善,善是代表规矩。由此可知,依照规矩去做,做得不很巧妙,没错;这个人做得很巧妙,但是不守规矩,世间真正有智慧、有德行的人不取。为什么?不能以这个为法则。他巧是没错,是非常之巧;不善,不足以为法,不可以给大众去模仿。由此可知,我们中国古人讲求,佛法里面也讲求,宁可善而不巧,不可以巧而不善。这个话到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体会得更深,哪些?科技,发明核武、发明飞弹,巧,不善,这个东西不知道要杀害多少人。现在世界上每个国家拼命在制造,造得举世的人惶惶不安。造那么多,造来干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